【精品】高中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2.1《电源和电流》

【精品】高中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2.1《电源和电流》
【精品】高中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2.1《电源和电流》

选修3-1

第二章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静电场,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已经有了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此刻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识恒定电场,是符合学生心里特点。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等势体上电荷的分布和转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恒定电场形成的过程,并引出了电源和恒定电流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②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2、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四学情分析

恒定电流是研究电场的又一跨越,学生具备静电场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恒定电场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参与了静电场的学习中,对电场研究有了重要性的一定认识,既充满期待,

但是静电场的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让学生觉得知识有些凌乱,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主动思考,师生共同总结(最好是教师先听学生的总结,再加以点评,这样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减少学生学习物理的恐惧感。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六、课前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七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一)、电源

(投影)教材图2.1-1,(如图所示)

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

电流?

(投影)教材图2.1-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

【师生互动,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板书:电源的定义

【过渡】在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内部的电场强度有何

特点呢?

(二)、导线中的电场

(投影)教材图2.1-3,(如图所示)

个导体球会达到

静电平衡状态。理

解导线R中的电

流只能是瞬时的。

思考:电源P在把

电子从A搬运到B

的过程中,电子的

电势能如何变

化?电源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

思考:在静电场中

所学的电势、电势

差及其与电场强

度的关系等,在恒

定电场中还是否

引导学生讨

论、解释可

能会产生的

现象。培养、

锻炼学生的

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回

答,发表见

解,培养学

生语言表达

能力。

引导学生讨

论导线中的

电场将如何

变化,最终

又会达到怎

【说明】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取出图中方框中的一小段导线及电场线放大后进行研究,如图2.1-4所示。

【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微元法和矢量叠加的方法,探究导线中电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最终导线两侧积累的电荷将达到平衡状态,垂直于导线方向上电场的分量将减为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这里一定要强调,这是电源电场和导线两侧的电荷得电场共同

叠加的结果。

【过渡】: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

何特点,又如何描述呢?

(三)、恒定电流

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称为恒定电流(为

什么?)。

电流的强弱就用电流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电流的定义:物理上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用I

表示电流。

适用呢?

倾听、理解

倾听、思考

样的状态。

要把思维的

过程展现给

学生。

通过师生分

析,建立起

恒定电场的

概念。引导

学生理解电

荷的“稳定

分布”是一

个动态平衡

的过程,不

是静止不变

的。

【师生互动】:讨论,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

释?

【点评】:通过对结论的讨论,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

结内容。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

回答: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 A。即1

A=1 C/s

学生先自行推导,后倾听教师分析,做到理解题意,

九【板书设计】

课题1 电源和电流

一、电源:使电路中保持连续的电流,能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装置P就是电源。

二、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三、恒定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称为恒定电流

电流的定义:物理上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

值称为电流。用I表示电流。

电流的定义式:

单位:安培(A)毫安(mA)和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关系1mA=10-3A; 1μA=10-6A

1A的物理意义: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

十【教学反思】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章节检测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章节检测带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年01月21日阿甘的高中物理组卷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如图,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 (i)入射角i; (ii)从入射角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v,可能用到sin75°=或sin15°=2﹣) 二.解答题(共17小题) 2.如图所示为某透明介质的截面图,截面可看做由四分之一个圆面ABO和一个长方形BCDO组成,AO=2DO=R,一束光线在弧面AB的中点E沿垂直于DC 边方向射入,折射光线刚好到达D点,求: (i)介质对光的折射率; (ii)光在介质中从E传到D所用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3.如图所示,一个足够大的水池盛满清水,水深h=4m,水池底部中心有一点光源A,其中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上距A为l=5m的B点时,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1)求水的折射率n; (2)用折射率n和水深h表示水面上被光源照亮部分的面积(圆周率用π表示). 4.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在玻璃砖的右侧且与MN垂直.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角射向O点,已知复色光包含有折射率从n1=到n2=的光束,因而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 (ⅰ)求彩色光带的宽度; (ⅱ)当复色光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将变成一个光点,求θ角至少为多少? 5.如图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R,O为球心,AB为直径.来自B点的光线BM在M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另一光线BN恰好在N点发生全反射.已知∠ABM=30°,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 ②球心O到BN的距离.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 宏观量:物质体积V、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 (1(2 (对气体,V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1 V—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2(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或者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高中物理选修3-4 光学部分

高中物理选修3-4 光学部分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一种电磁波。 阳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水草,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水面看到烈日的倒影;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一般说来,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种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而斜着射向界面的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表明:光的反射遵循以下规律 a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于法线的两侧。 b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i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i‘叫做反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可这样表示: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 位于法线的两侧。 b、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量,即:sini/sinr=n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折射率: 由折射定律可知: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尽管折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大小在变化,但是两个角的正弦之比是个常量,对于水、玻璃等各种介质都是这样,但是,对于不同介质,比值n的大小并不相同,例如,光从空气射入水时这个比值为1.33,从空气射入普通玻璃时,比值约为1.5。因此,常量n是一个能够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折射率。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n越大,光传播速度越小)。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即:n=c/v 注意:1.真空中的折射率n=1(空气中一般视为真空),其他介质的折射率n>1。 2. 通过比较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大小判断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大小, 当i>r时,n入n折 3. 折射率n越大,折射越明显,折射角越小。 4.全反射现象 光疏媒质:两种媒质中折射率较小的媒质叫做光疏媒质. 光密媒质:两种媒质中折射率较大的媒质叫做光密媒质.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即i≥C 1、全反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媒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临界角: 1)、定义: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折射角等于90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字母C表示.临界角是指光由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发生全反射形象时的最小入射角,是发生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当光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时: 若入射角i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 ②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③知道公式及其含义,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会对平行板电容器问题的动态分析。 2.能力目标 ①知道利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②学会在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电容的定义和引入。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明确电容器的作用,了 解电容器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知道它们与电量、电压 无关。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启发式、探究式、类比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电容器的定义和电容器的充放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 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各种电容器.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电容器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及练习资料讲解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 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十三章 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点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1)光的折射定律 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表达式:2211sin sin θθn n =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 表示 sin sin n θθ=大 小 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 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发生 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例题: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 ,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为多少? 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 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 r 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 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 由(1)、(2)两式解得: 所以r=45°.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出各种色光,在屏上形成红→紫的彩色光带(注意: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练习:1、如图所示,平面镜AB 水平放置,入射光线PO 与AB 夹角为30°,当AB 转过20°角至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入射角等于50°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c n v =

C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 D .反射光线与AB 的夹角为60° 2、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入射角4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 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 A .小于40° B .在40°与50°之间 C .大于140° D .在100°与140°与间 3、太阳光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反射光线沿水平 方向射出,则平面镜跟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可以是 ( ) A .15° B .30° C .60° D .105° 知识点: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 1.实验的改进: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可以入射点 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OO′(或OO′的 延长线)交于C 点和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做垂线, 交NN′于C′、D′点, 则易得:n = CC′/DD′ 2.实验方法:插针法 例题: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 A .2 B .3 C .22 D .3 3 练习:1、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 当θ1=45o时,折射角多大? 2、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当θ1多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垂直? (1)300(2)arctan 2 3、为了测定水的折射率,某同学将一个高32cm ,底面直径24cm 的圆筒内注满水,如图所示,这时从P 点恰能看到筒底的A 点.把水倒掉后仍放在原处,这时再从P 点观察只能看到B 点,B 点和C 点的距离为18cm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水的折射率为多少? 4/3 第二节全反射 知识点:光的全反射 i 越大,γ越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1)全反射: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光 密介质。

2019高考物理选修部分

(2019全国Ⅰ卷)1.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 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 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 的能量为 A. 12.09 eV B. 10.20 eV C. 1.89 eV D. 1.5l eV [物理—选修3-3] 13.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 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14.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部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2)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物理一选修3-4] 15.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5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 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 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 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 最低得分为0分) A. 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图(b)相同 B. 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大 C. 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 D. 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 E. 在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 16.如图,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 m。距水面4 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 3 n E/eV ∞ 4 3 2 1 -0.85 -1.53 -3.4 -13.6

高中物理选修3-3计算题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09年高考宁夏理综卷) 34. [物理——选修3-3](15分) (2)(10分)图中系统由左右连个侧壁绝热、底部、截面均为S 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 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 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 、B 下方封有氮气,B 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p 0,温度为T 0=273K , 连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 p 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 上升了一定的高度。用外力将A 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 。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i )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ii )水的温度。 6.(2012全国新课标).[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2)(9分)如图,由U 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 、B 和C 浸泡在温度均为0°C 的水槽中,B 的容积是A 的3倍。阀门S 将A 和B 两部分隔开。A 内为真空,B 和C 内都充有气体。U 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mm 。打开阀门S ,整个系统稳定后,U 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 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 )求玻璃泡C 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 为单位) (ii )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C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 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60mm ,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15、(2013年海南物理)如图,一带有活塞的气缸通过底部的水平细管与一个上端开口的竖直管相连,气缸与竖直管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3:1,初始时,该装置的底部盛有水银;活塞与水银面之间有一定量的气体,气柱高度为l (以cm 为单位);竖直管内的水银面比气缸内的水银面高出3l /8。现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11l /32,这时气缸和竖直管内的水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求初始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以cmHg 为单位) 16、 (2013年新课标Ⅰ卷) 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 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 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 o 和P o /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 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 ,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 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 恒温热源的温度T ; (ii) 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 。 17、(2013年新课标Ⅱ卷)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 。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 。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 。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3l /8 l

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部分专题(含答案)

动量部分精讲1、(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 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前进了时间t,则() A.拉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B.拉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sin θ C.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sin θ D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 2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 光滑细杆,a、b、c、d四个点位于同一圆周上,a 在圆周最高点,d在圆周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 质量相等的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c三个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关于它们下滑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B.弹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C.合外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D.它们动能的增量相同 3、(2018·全国卷Ⅱ·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 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 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 的冲击力约为() 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 4、一高空作业的工人质量为60 kg,系一条长为L =5 m的安全带,若工人由静止不慎跌落时安全带 的缓冲时间t=1 s(工人最终静止悬挂在空中),则缓 冲过程中安全带受的平均冲力是多少?(g取10 m/s2,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5、如图所示,悬挂于竖直弹簧下端的小球质量为m, 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下.经过时间t,小球 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变为向上.忽略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为g,求该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弹簧 弹力冲量的大小. 6、某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距蹦床h1高处自由落下, 接着又能弹起h2高,运动员与蹦床接触时间为t, 在空中保持直立.重力加速度为g.取竖直向上为正 方向,忽略空气阻力.求: (1)运动员与蹦床接触时间内,所受重力的冲量I; (2)运动员与蹦床接触时间内,受到蹦床平均弹力的 大小F. 7、(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 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 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 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 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8、超强台风“山竹”的风力达到17级超强台风强 度,风速60 m/s左右,对固定建筑物破坏程度巨 大.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推算固定建筑物所受风 力(空气的压力)与风速(空气流动速度)大小的关 系.假设某一建筑物垂直风速方向的受力面积为S, 风速大小为v,空气吹到建筑物上后速度瞬间减为 零,空气密度为ρ,风力F与风速大小v的关系式 为() A.F=ρS v B.F=ρS v2 C.F= 1 2ρS v3D.F=ρS v3 9、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 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 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 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 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 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10、(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小车中间夹一 压缩了的水平轻弹簧,两手分别按住小车,使它们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期特:电生磁 2.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 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 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 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叛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内容: b.表达式:t n E ??? =φ (2).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 =φ_ ②求瞬时值:E=BLV (导线切割类) ③法拉第电机:ω2 2 1BL E = ④闭合电路殴姆定律:)r (R I E +=感 5.感应电流的计算: 平均电流:t r R r R E I ?+?=+= )(_ φ 瞬时电流:r R BLV r R E I +=+= 6.安培力计算: (1)平均值: t BLq t r )(R BL L I B F ?=?+?= =φ_ _ (2).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的电荷量:r R q t I +?= -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 能用瞬时值。 8.互感: 由于线圈A 中电流的变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 中 激发了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 9.自感现象: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 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 线圈越长, 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 截面积越大, 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 有铁心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心时要大得多。 (3)类型: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 ),微 亨(μH )。 10.涡流及其应用 (1)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2)应用: a.新型炉灶——电磁炉。 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第二章 交变电流 一.正弦交变电流 1.两个特殊的位置 a.中性面位置: 磁通量ф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感应电动势零。

高中物理选修必做大题定稿版

高中物理选修必做大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选修3-3 大题部分 1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 、B 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气体柱长为39cm ,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 之间气体柱长为40cm ,先将口B 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 ,求: ①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 ; ②左管A 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大气压强p 0=76cmHg) 12.(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塞横截面积为S=0.01m 2,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气缸侧壁有一个小孔与装有水银的U 形玻璃管相通,气缸内封闭了一段高为80cm 的气柱(U 形管内的气体体积不计)。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7℃,U 形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 1=5cm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水银的 密度3106.13?=ρkg/m 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①求活塞的质量m ; ②若对气缸缓慢加热的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沙粒,可保持活塞的高度不变。当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37℃时,求U 形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多少? 13.(9分)一个密闭的气缸内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气缸壁与活塞都是不导热的,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的温度相等,如图所示。现利用左室中的电热丝对左室中的气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左室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5倍,且右室气体的温度变为300 K 。求加热后左室气体的温度。(忽略气缸、活塞的热胀冷缩)

高中物理选修3-2讲义 详细

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一节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一、知识回顾:磁通量φ 1、概念: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叫做穿过这一面积的磁通量。 2、公式:φ=BS cosθ 3、单位:韦伯,简称韦,符号Wb,1Wb=1T.㎡ 4、磁通量与匝数无关。Φ≠nBS 5、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 6、磁通量是净磁通量 7、磁通量的变化量是:Δφ=φ2-φ1 8、改变磁通量的办法:φ=BS cosθ 练习1、关于磁通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磁通量是一个反映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B 某一面积上的磁通量可表示穿过此面积的磁感线条数 C 在磁场中所取得面积越大,该面上磁通量一定越大 D 穿过任何封闭曲面的磁通量一定为0 练习2、条形磁铁竖直放置,闭合圆环水平放置,条形磁铁中心线穿过圆环中心, 如图,若圆环为弹性环,其形状由a扩大为b,那么圆环内磁通量变化情况是()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练习3、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形水平向右,一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 abcd如图所示放置,平面abcd与竖直方向成α角,将abcd绕ad边为轴转过 180度角,则穿过线圈平面的刺痛流量的变化量有() A 0 B 2BS C 2BScosα D 2BSsinα 练习4、如图,线框面积为S,水平放置,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若将线框 沿图示方向以OO’为轴顺时针转动60°,则此时磁通量的大小为, 若顺时针转动180°,则磁通量的改变量是。 练习5、矩形线框abcd的边长分别为L1、L2,可绕它的一条对称轴OO’转动,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OO’垂直,初位置时线圈平面与B平行, 如图 1)初位置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为多少? 2)当线框沿图甲所示方向绕过60°时,磁通量φ2为多少?这一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为多少? 3)当线框绕轴沿图示方向由图乙中的位置再转过60°位置时,磁通量φ3为多少?这一过程中Δφ=φ3-φ2为多少?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总结 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 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2.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 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 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 二、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 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 )光照强度(单色光) 光子数 光电子数 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 光子能量 ε=hν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 E k =hν-W 0 遏制电压 U c e=E k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光子有动量和能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光波是概率波.大量的、频率低的粒子波动性明显(注意有粒子性,只是不明显) 3. 德布罗意物质波(电子衍射证实):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 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h W 00=ν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物理选修3-1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 =1.60×10-19 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 K Q Q r =12 2 (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 =9.0×109 N ?m 2 /C 2 ;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 F q =(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 KQ r =2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AB U E d = {U AB :AB 两点间的电压(V),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 AB =φA -φB ,U AB =W AB /q =q P E Δ 减 8.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qEd =ΔE P 减{W AB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 AB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 P 减 :带电体由A 到B 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 PA =q φA {E P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 :A 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P 减=E PA -E 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 AB =ΔE P 减=qU AB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 =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εS C 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 =0):W =ΔE K 增或2 2 mVt qU =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d U E =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 =V 0t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at d =, F qE qU a m m m ===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 的总量平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 或e 的整数 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 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 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电荷量为QA =6.4×10-9 C ,QB =-3.2 ×10-9 C ,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思路点拨】 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根据对称性,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电荷量.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当电荷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这样可以忽略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具体分布情况,把它抽象成一个几何点。这样的带电体就叫做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VS 质点 2、带电体看做点电荷的条件: ①两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大小; ②两个电荷均匀分布的绝缘小球。 3、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①距离 ②电量 ③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21r Q Q k F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 2/C 2 ) 注意1.定律成立条件:真空、点电荷 2.静电力常量——k=9.0×109N ·m 2/C 2(库仑扭秤)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 光 总结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十三章 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点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1)光的折射定律 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表达式:2211sin sin θθn n =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 表示 sin sin n θθ=大 小 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 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发生折射的原因是 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例题: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 ,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为多少? 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 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 r 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 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 由(1)、(2)两式解得: 所以r=45°.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出各种色光,在屏上形成红→紫的彩色光带(注意: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练习:1、如图所示,平面镜AB 水平放置,入射光线PO 与AB 夹角为30°,当AB 转过20°角至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入射角等于50°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c n v =

C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 D .反射光线与AB 的夹角为60° 2、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入射角4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 A .小于40° B .在40°与50°之间 C .大于140° D .在100°与140°与间 3、太阳光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跟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可以是 ( ) A .15° B .30° C .60° D .105° 知识点: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 1.实验的改进: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可以入射点O 为圆心, 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C 点和 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做垂线,交NN′于C′、D′点, 则易得:n = CC′/DD′ 2.实验方法:插针法 例题: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 A .2 B .3 C .22 D .3 3 练习:1、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 当θ1=45o时,折射角多大? 2、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当θ1多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垂直? (1)300(2)arctan 2 3、为了测定水的折射率,某同学将一个高32cm ,底面直径24cm 的圆筒内注满水,如图所示,这时从P 点恰能看到筒底的A 点.把水倒掉后仍放在原处,这时再从P 点观察只能看到B 点,B 点和C 点的距离为18cm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水的折射率为多少? 4/3 第二节全反射 知识点:光的全反射 i 越大,γ越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1)全反射: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 注意:光疏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全反射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线消失(γ=900),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