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书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书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8张)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

(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

(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

(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

(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

(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

(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ㄨ)的写法要左右相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如:赢、鼎

(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

(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点,使之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如: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如:远、还、逮

(78)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莫、矣、矢、契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的钩,要写的象鸟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样就妙;如:官、空、宰、

(82)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样就好。如:赫、鹧、鬻(yu) (83)从“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印、叩、却

(84)从“邑”(右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郊、郑、邻

(85)从“阜”(左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阪、陔

(86)从“登”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登、凳

(87)从“祭”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祭、蔡、察

(88)从“聚”字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聚

(89)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从“亻”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从“乱”字中的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13法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

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14法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15法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16法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第18法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第19法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第20法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第21法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一。

第22法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第23法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第24法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第25法三部呼应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第26法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第28法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院体

【院体】书法术语。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義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

【钩填】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勾廊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法帖

【法帖】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祕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书法

关于书法的间架结构,我只说六个方法

关于书法的间架结构,我只说六个方法。 关于书法的间架结构,我们可以找到的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邵瑛、黄自元的九二法,还有二十八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供记忆的量还是有点大,我综合起来,大致有这几点,无外乎统一、对称、均衡、连贯、揖让、小变之类,共有六点,我们姑且称之为间架结构。 确定字的间架结构,过去学的时候,有利用各种打格子的方法。最简单的格子是方框,其次是九宫,或者是米字,新有一种是回形,一种是在方的线内又有一个圆圈。确定物件位置的平面定位法,在数学上有坐标法。前述几种大致相当于绝对坐标法,就是整个字只用一个坐标系。另外一种定位方法是相对坐标,每个局部都有自己的坐标系,这在写字时也可以用得到。比如,离某棵大树有多远,方向如何之类,如果定位的区域内只有一棵大树,这就是绝对坐标;如果有几棵大树,那就是相对坐标了。有时,相对坐标可能比绝对坐标便利,如果字是组合形的,由几个单独的形组合而成,尤其如此。 结构、笔划、重心、笔法,我有一观点,就是重力观点,或者说是写字的重力法。就是把每个笔划都当成是有重量的,有强度的,写字就是在造房子,这些笔划就是房子上的构件。在什么地方安什么样的构件,这个构件的形状是怎么来的,

这就是笔划的写法,或者是叫笔法。至于怎样安排这些笔划,或者说怎样布置这些构件,就要用到重力的观点和力矩的观点。如果能够让这个房子稳定,这种写法或结构就是好的结构。这样,横要平直的道理就好解释了,如果一根房梁是弯而斜的,这个房子能持久么?口形的大小也好安排了,这些口形就象房子中的门窗,太大了容易漏风,太小了又不通风。上下的结构也好安排,能够摆稳就可以了。结合前面说的均匀的法则,字的结构掌握起来就有具体的用力处。 比如竖笔要垂直。如果你写的竖不垂直,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你的绝大多数的竖都是一样的斜法,比如郑板桥的字,或者西方字的斜体。对其它的笔划或者结构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字左上紧右下松,如果每个字都是这样,就自成一体,不能一个字是左上紧右下松,下一字右下紧左上松,再下一个字又是另一种结构,没有系统,没有韵律。如果字体偏扁,就大家偏扁,比如苏东坡的字。总之,要统一。 这个统一还有另一个法则,就是与多数人的习惯相适应。自然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重力,所以竖要垂直,横要水平,尤其是竖,如果不直就会给人以站立不稳的感觉。如果撇向左倾45度,那么捺就要向右倾45度,这样来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同样的,如果第二笔比第一笔偏左,是为了让右边多写几个笔划,偏上偏下也是这类意思。总体来看,各处的黑白的分量大致相当,达到统一匀称,自然会出现美的意境。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家史简介 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清代著名书法家,1836 年(道光17年)生于安化县龙塘乡一望族。左宗棠曾说:“安化之黄,自元以来,多闻人,所居龙潭里,齐木蔚然,为邑巨姓。”仅晚清时期,龙塘黄氏一门,就出了三位进士——黄德濂、黄自元、黄凤岐。 黄自元的曾祖父黄崇赞,字襄皋。生前致力于古文辞、经史 子集的研究外,还旁通数学、中医、天文、舆地之术,晚年 录《春秋》三传24卷,先儒《四书讲义》6卷以课子传家。 祖父黄德濂(1786—1849),字劭怀,号惺溪。嘉庆十八年(1813)举于乡,二十二年中进士,选为翰林 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与同乡陶澍过从甚密,俱致力于经 世之学。道光二年(1822)任御史。后又历任山西朔平 府知府,云南开化知府,云南顺宁永昌知府等。 其父黄渥田,道光年间举人,曾任陕西监司等职,精诗文,

擅书画。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同治六年(1867年)即举于乡,次年,参加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记述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可为。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在任期间,他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水利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谋福祉。长沙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这样记述道,他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母故。黄丁忧回籍。 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春天,朝鲜发生大规模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廷出兵镇压。清廷派淮军将领叶志超率领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赶赴朝鲜,协助政府镇压农民起义。与此同时,倭国以保护本国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派遣军队达两万多人,占据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战略要地,包围了叶志超的清军。

2021年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带图解释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带图解释 欧阳光明(2021.03.07) 所谓书法是指写毛笔字要遵照一定的规矩、法例。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就是结字的法例!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谜底: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划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也就是说宝盖下的一切笔划不要超出宝盖哦。别让宝贝跑了哈~!~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划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也就是说,字的底下是横画的要写长些,因为要承载上面的一切笔划嘛。你可以写得长些,但不克不及写短哦~!~ 3、让左者左昂右低。谜底;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你试试看是不是只有这样写出来才好看呀? 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看出什么意思了吧,不让失去平衡的哦~!~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暂时介绍到这里。附图: 《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二 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中间有横笔划的字,你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宁可长些也不

克不及短的,因为它像是个扁担,短了挑着吃力的。 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解释:中间有竖笔划的字,一定要写的正直不克不及写歪的。字如人的,写歪着他人看了就会笑话你的哦。字正人正是个英雄哦。 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勾拿笔不该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解释:拏的意思是“拿”。写横勾时你要注意它要像弓弩一样强劲有力,不克不及写的曲短无力。有结实的肩膀,就有依靠哦。 8、不成直长勾衂法其势。勾衄笔不该直长。如:句、匀、勿。 解释:对横勾笔划里面的笔划少的字,写时注意转角和勾儿,不该直长的。字的笔划相依为命的,别让人家骨肉别离哦。注意勾的肩膀是像鼻子一样鼓鼓的饱满状的. 附【小资料】: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熬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克不及自辟蹊径,未受书林见赏,但博采众家之长,也卓然自成一家。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出售,作为那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三 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解释:对像左这些字,横笔划要写的短一点,一撇要写的长些哦。你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你看它们下面的笔划不是有横笔划,就是有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

1 / 7 欧阳询《间架结构三十六法》 排叠:排以舒其势,叠以密其间,所以求停均也。点画各有位置,则密处不犯,疏处不离,所谓“分间布白”者是。 今说:笔画排叠较多的字,须将长短疏密安排得均匀妥帖。画密处,下画紧净,不相纠结。画疏处,下画宜重,宽窄宜钧。疏密停匀得当最为佳。 字例:寿 书 壑 重 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则映带得宜,摇曳生姿。 今说:这里讲的避密就疏,避险就宜,避 远就近,要笔画彼此之间映带得适当。如“所”字撇的写法不尽相同,一撇向左,一撇就得向下。还有像“俯”,“彼”等字中相叠相向的笔画,则笔画之间须轻重长短,彼此相让,相呼相应,互相靠近之趣。 字例:俯 彼 所 炎 顶戴: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得气势,庶不致倾侧,摇摇欲坠。又不可使头轻尾重,失其匀称。 今说:这里所说只有“上重下轻者”才能称得上是顶戴,顶戴要写得它都势,如“坠”,“导”等字,须“斜正如人,上称下载”,结体严正,不可头轻尾重,失其匀称。 字例:坠 灵 郁 导 穿插:穿其窄处,插其虚处,则长短疏密,大小匀停,所谓“四面挺匀,八边具备”者是。 今说:字段笔画相互交错穿插,须将它写得疏密,长短,大小匀整。各种笔画的配置,必须均匀妥帖。如“中”字竖画通貫与横画之中,穿其窄处。“秘”字以点插之,补其虚处,都要务必穿插有致。这就是所说的“四面挺匀,八面具备”的是啊。 字例:中 宁 秘 龄 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亦即左右之势。 今说:这里所指字的偏旁有的相互向内,如“邱”,“功”等,有点相互向外,如“肌”“随”等,要依其左右之势,“相向者向内也”,“相背者向背也”。 字例:邱 功 随 肌 偏侧:字有偏侧倾斜者,当随其字势结体。 今说:如果字有字势倾侧,倾斜,应当随着 它的字势去安排结体,如“乃"字偏左."天”字偏右,“以”字偏而正.“反”字正儿偏.这就是所说的“偏着正只,正者偏之”是啊。 字例:以 反 乃 天

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详解

《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 所谓书法是指写毛笔字要遵照一定的规矩、法则。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就是结字的法则。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答案: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也就是说宝盖下的一切笔画不要超出宝盖哦。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也就是说,字的底下是横画的要写长些,因为要承载上面的一切笔画嘛。你可以写得长些,但不能写短哦~!~ 3、让左者左昂右低。答案;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你试试看是不是只有这样写出来才好看呀? 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看出什么意思了吧,不让失去平衡的哦~!~ 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中间有横笔画的字,你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宁可长些也不能短的,因为它像是个扁担的哦~!~短了挑着吃力的。

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解释:中间有竖笔画的字,一定要写的正直不能写歪的。字如人的,写歪着别人看了就会笑话你的哦。字正人正是个英雄哦。 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解释:拏的意思是“拿”。写横勾时你要注意它要像弓弩一样强劲有力,不能写的曲短无力。有结实的肩膀,就有依靠哦。 8、不可直长勾衂法其势。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解释:对于横勾笔画里面的笔画少的字,写时注意转角和勾儿,不应直长的。字的笔画相依为命的,别让人家骨肉分离哦。注意勾的肩膀是像鼻子一样鼓鼓的饱满状的。 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解释:对于像左这些字,横笔画要写的短一点,一撇要写的长些哦。你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你看它们下面的笔画不是有横笔画,就是有甩勾儿,需要表现呢。你要写一长横一撇短试试,那龙字可是有匕首,小心扎你,哈哈哈。 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完整版)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书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名家书法的间架结构

书法的间架结构,如何布局? 关于书法的间架结构,我们可以找到的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邵瑛、黄自元的九二法,还有二十八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供记忆的量还是有点大,我综合起来,大致有这几点,无外乎统一、对称、均衡、连贯、揖让、小变之类,共有六点。下面说说总结的这六点结构间架布局方法。 1、统一 统一的对面是怪异,突兀。统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丑是美的对面,反常的东西多有丑的意味。统一的解释是大家一样,从整体到局部,从单字到整篇,方方面面都是如此。由于要注意统一,那么在字的大小、方正,笔划的方向、长短,起笔收笔的形态等方面,都要一致。 2、对称 在绘画中,对称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对称本身就是一种美。我们谈到了笔划的重力作用,对称是满足重力要求的一种方法。对称有多种,一是轴对称,对一条线对称。一是平面对称,对某个平面对称。一是中心对称,对某个点对称,到某个点的距离相对等。 3、均衡 古人说计白当黑,美术字的写法中强调均匀,都是说明要注重笔划的位置长短。连续的横或者是竖,彼此的间距大致要相当,比如"真、川"。要注意笔划之间的力矩的平衡关系,数值要差不多。"真"字的最底横,承载着上面的笔划,所以最长。而且在竖的两面长短差不多。这又反映了对称。 中国字是方块字,各个方向都有一个参考线,有个限制,所谓字有八面,就是要注意这点。换句话说,字要天覆地载,上面要能盖得住下面,下面要能承得住上面,要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均匀加上力矩的平衡,就是均衡。 平行等距,这是从均衡来的。 4、连贯 连贯的目的是避免突兀、龃龉、支吾、生涩,造成一种流畅的感觉,使人感觉顺利自然。在行书草书,可以利用连笔来反映连贯的意思,在楷书,就要注意笔划的意味,形成连贯的形态。比如长笔不能有很多的曲折,尤其是锐角折角之类。笔划之间的连接要干净利落,不要有犹疑的意味。 连贯还有一个呼应的关系,各个笔划之间有种无形的连系。在起笔和收笔之间,各个笔划的相互关系之间,要能此开彼合,前呼后应。高明者能够以断为连,以连为断。 5、揖让 揖让是指笔划相互之间的处理。一个字由许多的笔划组成,或者分成小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笔划或部分,可以分出主次。次要的就要顾及主要的,在空间大小、长短等方面,要以主要的为主。总而称之,名为揖让。比如"汉"字,三点水虽是偏旁,占位要小,又字有个交叉,显然要占多点位置。过去有穿插谦让的说法,大意是主笔可以穿插于次笔之中,次笔要对主笔谦让,笔者的意思和它们类似。 6、小变 虽然我们讲统一均衡,但凡事不是绝对的。如果一味追求统一,那就是等线体,虽然也是美的,但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古人反对状如算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变通,允许有点小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名之为小。比如"三"字,按照均匀的说法,三个横应该一样长,任哪种美术字都找不出这样写的,这样写就太死板了。还有,兰亭的"之"字形态都不一样,也是追求这种效果。此法是个性的天堂,各种字体都是借助此法才出现的。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

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PDF版

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天覆者凡画皆帽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 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 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 要低。如:部、幼、即 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 要短。如:绩、议、读 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 喜、吾、安 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 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 葡、萄、蜀、葛 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 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如: 句、匀、勿

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画短直长,撇捺宜伸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 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及注释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及注释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黄被调北上,随军参战,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湖南新政时期,支持巡府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黄自元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所书柳公权《玄秘塔帖》、欧阳询《九成宫帖》,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字帖之先河。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黄自元《临九成官》、《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两种,为学书者所珍爱。于民国七年(1918)在长沙病逝。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书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8张)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书法口诀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汉字书法之精髓,需慢慢体会,熟记于心。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田英章行书

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前言 《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並各有典型例字。《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更對後世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於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欣賞。九十二法對初學者瞭解間架結構有指導意義,是初學者的啟蒙導師。在清末及民國初年達到了家喻戶曉、人手一冊、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程度。 本書版本以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為藍本,增加了註釋,調整了部分範字。本書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1,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 上面是寶蓋的字,其餘筆畫應帽於其下。如:寅宙守宿寅宙守宿 2,地載者有畫皆托於其上下面有底托狀的字,其餘筆畫應托於其上。如:至盎盤鹽盔盎盅盥

3,讓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勵勸即勤勘勐即勤 4,讓右者右伸左縮 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蝀缫缗缟缛

娶娑5,橫擔者中畫宜長 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得 長些;如:喜吾安婁 安婆 甲平6,直卓者中豎宜正 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正 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干午

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多的字,橫折鉤宜長直而挺,折角正方。特別要注意的是,被包圍部分要左置上靠。如:葡萄蜀胸葡萄蜀胸 8,勾衂法,不可直長其勢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少的字,橫折鉤宜稍短而右傾,折角內收。如:勿匆忽曷勿匆忽曷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

间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 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字结构:森、晶。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中平水未幸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大天父谷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伞全金余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只贝共具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王皿亚旦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六立亩言容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7、英茶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二)、左右不对称 这类字为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它们有的左小右大,有的左长右短,有的主笔不位于字的中心,左右不对称。书写中其重心的平稳须要根据字的结构,调整安排。 1、巧吟珍晓峰魄 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则不平稳。 2、加仁扫阳杠徊 这类字右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右部写在中部偏下位置,以使重心平稳。 3、红细初叔取甜

书法基础知识 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中平水未幸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大天父谷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伞全金余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只贝共具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王皿亚旦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六立亩言容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 7、英茶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二)、左右不对称 这类字为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它们有的左小右大,有的左长右短,有的主笔不位于字的中心,左右不对称。书写中其重心的平稳须要根据字的结构,调整安排。 1、巧吟珍晓峰魄 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则不平稳。 2、加仁扫阳杠徊 这类字右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右部写在中部偏下位置,以使重心平稳。 3、红细初叔取甜 这类字写时不仅要使右部居中而靠下,同时下部左右要齐平,该字重心方稳。 4、却即邮部新断 这类字书写时要左高右低,以悬针竖收笔,切不可上下齐平。 5、厅床房居病虎 这类字为左上包右下,左部为竖撇,书写时横短撇长,被包部分稍向右外拓,以使左右对称,重心平稳。 6、习司可句匈 这类字右上包左下,横折钩是主笔,竖直且长,被包部分稍向左移,以期左右平衡

楷书间架结构法则

楷书间架结构法则 一、天覆者凡书皆冒于其下。宇宙定甯 二、地载者有书皆(言托)于其上。至圣孟盖 三、让左者左昂右低。部幼即 四、让右者右伸左缩。读议绩 五、横担者中书宜长。喜吾娄安 六、直卓者中坚宜正。甲平干午 七、勾(奴手)法其身不宜曲短。萄葡蜀葛 八、勾(血刃)法其势不可直长。句勺勿 九、书短撇长。左在尤 十、书长撇短。右有灰 十一、书短直长撇捺宜伸。木本朱东 十二、书长直短撇捺宜缩。乐筑 十三、横长直短。十上下士 十四、横短直长。才斗丰井 十五、上下有书须上短而下长。丕正亚 十六、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目自因固 十七、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川升邦邗 十八、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伊侈修 十九、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亦赤然无二十、书重者宜鳞羽(叠)差以化板。三册二十一、两平者左右宜均。虽原雇体。

二十二、三合者中间务正。御谢树术 二十三、二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需留 二十四、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章意素累 二十五、左旁小者齐其上。吸呼峰峻 二十六、右边少者齐其下。和知钿细 二十七、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器嚣 二十八、内四叠者布置宜匀密。齿爽甭 二十九、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此七也乜 三十、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云去且旦 三十一、纵捺之字必要(00)头收尾。丈尺史又 三十二、纵戈之法是忌力弱身湾。武成或几 三十三、横戈不厌曲。恩息必志 三十四、伸勾贵抱持。勉旭魁抛 三十五、承上之(01)正中为贵。天父外文 三十六、屈勾之势退缩斯宜。鸠辉 三十七、马齿法其(02)勾之锋宜注射四点之半。鸟马焉为三十八、上平之字宜齐首。师明既野 三十九、下平之字宜齐足。朝故辰后 四十、重捺者须有缩有伸。谈茶黍 四十一、叠(03)者当或挑或驻。禁森林懋 四十二、上下勾(03)者下勾明而上勾暗。哥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