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知识笔试题(含答案)汇总

基础管理知识笔试题(含答案)汇总
基础管理知识笔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章至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C)。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A )。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D)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

C.法律

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A)。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A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C.制度

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C)。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B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C)。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享利·普尔

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C)。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A)。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

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D)。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C)。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价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 D)。

A.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D)。

A.狂躁阶段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D.力竭阶段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间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 A)等方面。

A.责任不清

B.方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 D)。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长期与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人事计划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B )。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D )。

A.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

C.定型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19.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A )。

A.不确定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常规决策

20.根据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使决策合理,这是决策( D)。

A.满意原则

B.系统原则

C.比较选优原则

D.反馈原则

21.决策者既希望行动轰轰烈烈,又顾虑成本开支巨额投入,这是一种( D)心理压力。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得失冲突

D.趋避冲突

22.参与决策是削弱和( B)集权式领导的手段。

A.牵制

B.制衡

C.抵制

D.反对

23.择案规则就是( D)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A.主要部门

B.上级领导

C.决策个体

D.决策群体

24.组织是管理的职能,它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 D)。

A.组织机构

B.组织类型

C.组织原则

D.组织文化

25.目标一致性是组织的主要标志,也是组织形成的(B )。

A.基本要求

B.基本条件

C.基本目的

D.基本规定

26.按照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程度,组织可以划分为机械式组织和(A )。

A.有机式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行政组织

27.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战略目标和(B)。

A.组织机制

B.环境状况

C.组织关系

D.组织文化

28.直线型组织结构使用最早,最为( A)。

A.简单

B.复杂

C.科学

D.直接

2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一种(A )组织结构形式。

A.分权制

B.集权制

C.直线型

D.职能型

30.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A )。

A.表层

B.中间层

C.核心

D.灵魂

31.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 B)。

A.表层

B.中间层

C.核心

D.灵魂

32.原则统一性是组织目标和价值的(D )体现。

A.合法性

B.合理性

C.规定性

D.规范性

33.等级结构明确、决策流程化,行为可预见性强,这是( C)的优点。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4.组织筹建成本与运行成本较高,适应变化能力差,容易形成官僚主义,这是( C)的缺陷。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5.组织成员自主意识强,组织沟通良好,较易得到满意感,这是( D) 的优点。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6.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目标不同,正式组织的组织目标是(A )。

A.利润或社会服务

B.成员满意

C.利润

D.社会服务

37.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运作基础不同,正式组织的运作基础是( D)。

A.兴趣

B.爱好

C.法律

D.制度、规范

38.组织职责界限分明,工作程序精确,责权关系固定等优点是(C ) 的表现。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机械式组织

D.有机式组织

39.组织相对分散,权力分化,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强等优点,这是(D )。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机械式组织

D.有机式组织

40.组织结构的( B)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最显著的特征。

A.平面化

B.扁平化

C.金字塔式

D.命令链

41.精神层文化是组织文化的( D)。

A.表层

B.中间层

C.最高层

D.核心和灵魂

42.领导者的权力按其影响力来源可分为职务权力和( A)。

A.个人权力

B.法定权力

C.强制权力

D.奖惩权力

43.领导者素质的层次性可分为三类,即概念能力、人际能力和( A)。

A.技术能力

B.领导能力

C.协调能力

D.沟通能力

44.美国学者认为为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倾向程度叫(B )。

A.关怀维度

B.结构维度

C.高关怀维度

D.高结构维度

45.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点和情感的程度叫( A)。

A.关怀维度

B.结构维度

C.高关怀维度

D.低关怀维度

46.领导风格理论是由( A)提出来的。

A.勒温

B.坦南鲍姆

C.菲德勒

D.赫塞

47.领导替代理论是由( D)提出来的。

A.罗伯特·豪斯

B.菲德勒

C.勒温

D.史蒂文·克尔约翰·杰迈尔

48.激励这一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因素:需要、努力及(D )。

A.物质要求

B.精神要求

C.政治要求

D.组织目标

49.力图以最少付出获得最大报酬的人是( A)。

A.理性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 C)。

A.不满意

B.没有不满意

C.没有满意

D.比较满意

51.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组织成员所得报酬的绝对值与其积极性的高低(C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D.关系密切

52.人际沟通的根本特点是( D)。

A.书信

B.讨论

C.文件

D.语言

53.谈判有两种基本方法,即零和谈判和(C )。

A.非零和谈判

B.对等谈判

C.双赢谈判

D.非双赢谈判

54.在组织的权力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是( B)。

A.个人权力

B.职务权力

C.群众影响力

D.上级组织

55.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掌握的( D)。

A.知识

B.经验

C.能力

D.技巧

56.对组织成员关怀备至,制造了一种舒适、友好的组织氛围和组织基础的领导方式叫(D )。

A.任务型

B.团队型

C.贫乏型

D.俱乐部型

57.以最小努力完成必须做的工作,以维持组织成员的身份的领导方式叫( C)。

A.任务型

B.团队型

C.贫乏型

D.俱乐部型

58.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的领导方式叫( B)。

A.任务型

B.团队型

C.贫乏型

D.俱乐部型

59.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人的因素的领导方式叫(A )。

A.任务型

B.团队型

C.贫乏型

D.俱乐部型

60.激励是指针对人的各种需要而给予适当满足,从而激发、加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的(D )。

A.手段

B.方式

C.规则

D.过程

61.需求层次理论是其他激励理论的基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马斯洛

C.亚当斯

D.斯金纳

62.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A)年提出的。

A.1959

B.1969

C.1950

D.1962

63.维克多·弗罗姆在(C )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

A.《人的动机理论》

B.《管理方格》

C.《工作与激励》

D.《怎样选择一种领导模式》

64.公平理论又叫社会比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C)。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马斯洛

C.亚当斯

D.斯金纳

65.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D)提出来的。

A.赫茨伯格

B.马斯洛

C.亚当斯

D.斯金纳

66.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叫( C)。

A.横向沟通

B.纵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环式沟通

67.员工生日聚会、工会组织的文娱活动、走访等活动,属于(B )。

A.横向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环式沟通

68.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 B)的差异引起的。

A.沟通

B.组织结构

C.个体

D.社会背景

69.传统的控制办法几乎都是事后控制,其致命缺陷在于造成( C)。

A.管理过程结束

B.管理出现偏差

C.损害无法补偿

D.错误势态扩大

70."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分布规律,反映的是控制应突出(B)。

A.灵活

B.重点

C.适度

D.准确

71.从逻辑关系上说,制订计划本身实际上构成了控制过程的(A)。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72.管理者在控制工作中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两种,一是纠偏,二是( D )。

A.控制势态

B.调整策略

C.调查人员

D.调适

73.管理控制的基本任务就是( A)。

A.发现偏差

B.分析原因

C.发出指令

D.做出改进

74.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控制的( B)。

A.基本前提

B.基本条件

C.基本功能

D.特点

75.控制具有整体性是控制的( D)。

A.基本前提

B.基本条件

C.基本功能

D.特点

76.公务员的招录考核、入学的考试和体检、领导审查工作方案都属于(B )。

A.直接控制

B.预先控制

C.过程控制

D.事后控制

77.用过去的情况指导现在和将来,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叫(A )。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事后控制

D.过程控制

78.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是控制过程的(B )。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目的

79.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是控制的( C)。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目的

80.1999年11月,山东烟大轮渡有限公司两艘客货混装船沉没是(D) 造成的。

A.环境变化

B.经营失误

C.计划不合理

D.管理不佳

8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B) 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温家宝

82.创新的核心在于(B )。

A.发展

B.创造

C.拓展

D.发明

83.创意由两项知识组合,一是相关知识,二是( D)。

A.新知识

B.救力

C.勤于思考

D.自己擅长

8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和“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用(B )时间把我国建设成

创新型国家。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85.创新是获得高效益之( D)。

A.本

B.路

C.途

D.法

86.当今管理的新趋势是: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企业( B) 最大化。

A.社会效益

B.整体价值

C.经济效益

D.自身价值

87.当今管理的新趋势: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成(B )。

A.“人力价值”

B.“人力资本”

C.“人力优势”

D.“人力潜能”

88.当今管理的新趋势: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 A)的竞争。

A.市场瓜分能力

B.科技

C.人才

D.管理手段

89.组织结构的(A )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结构创新的一种趋势。

A.弹性化

B.小型化

C.简单化

D.多元化

90.制度创新的实质是( B)的调整。

A.组织结构

B.利益格局

C.分配制度

D.运行机制

91.(C )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

A.兴趣

B.意志

C.目标

D.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首要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CD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生产力属性

D.生产关系属性

2.( BCD)是管理职能的发展。

A.沟通

B.协调

C.决策

D.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即(A BC)。

A.人际关系

B.信息传递

C.决策饲定

D.领导关系

4.按管理者的层次进行分类,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AB )。

A.基层管理者

B.作业人员

C.公司董事会

D.经理

5.作为管理者,不论哪二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 ABCD)。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6.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具备( ABC)。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沟通协调技能

7.管理学界把管理环境分为(ABC)。

A.一般宏观环境

B.具体或微观环境

C.组织内部环境

D.外部环境

8.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ABC )。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自然环境

D.资源状况

9.以企业角度分析,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有:现在竞争对手研究、( ABCD)。

A.潜在竞争对手

B.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

C.用户研究

D.供应商研究

10.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法治”,但也要注意管理者的方法和威信,即韩非子的( ABC)。

A.法

B.术

C.势

D.信

11.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ABC)。

A.明确的目标

B.协作意愿

C.信息交流

D.管理者权威

12.巴纳德从(AB )角度研究组织问题,为组织管理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

A.心理学

B.社会学

C.管理学

D.行为学

13.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ABC )。

A.活动条件研究

B.制定业务决策

C.编制行动计划

D.提出具体要求

14.计划方案需要组织工作落实,组织工作程序和内容是( BCD)。

A.领导

B.设计组织

C.人员配备

D.组织变革

15.有形的公共产品包括(ABCD )。

A.国防

B.公共道路

C.桥梁

D.公共工程设施

16.无形的公共产品包括( ABCD)。

A.法律

B.规章制度

C.改策

D.意识形态

17.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种类型,具有如下特点(ABCD )。

A.目标相对单一

B.竞争性

C.经济理性

D.产权责任

18.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及

(ABC )。

A.风俗习惯

B.审美观念

C.价值取向

D.就业程度

19.进入某个行业的难易程度通常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BCD)。

A.社会需求

B.规模经济

C.产品差别

D.区位优势

20.从系统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ABCD )等要素构成。

A.决策理论

B.决策方法

C.决策信息

D.决策结果

21.决策的基本步骤一般是:问题发现和诊断、(ABCD )。

A.确定目标

B.拟定备选方案

C.分析方案

D.选择方案

22.确定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ABC )是预测流程的一般程序。

A.选择方法

B.评价结果

C.编写报告

D.评估报告

23.预测的主要方法有(CD )。

A.专家调查法

B.德尔菲法

C.定性方法

D.定量方法

24.( ABC)都是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禁果逆反

25.群体决策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信息较完整,产生方案更多。( AB)。

A.增加决策接受性

B.提高决策合法性

C.避免个人说了算

D.责任明确

26.典型的择案规则主要有完全一致,商议一致。( BC)。

A.行政首长负责

B.少数服从多数

C.等级决定程序

D.“二八定律”

27.按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CD)。

A.确定型决策

B.非确定型决策

C.个人决策

D.群体决策

28.决策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它包括( BC)。

A.比较择优

B.社会效益

C.经济效益

D.群众满意度

29.盈亏平衡点是根据(BCD )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

A.产量

B.业务量

C.成本

D.利润

30.风险决策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概率的表现形式有(CD )。

A.风险概率

B.损益期望值

C.客观概率

D.主观概率

31.预测一般应遵循下列程序:确定预测目标。(ABCD )。

A.收集分析有关资料

B.选择预测方法

C.评价预测结果

D.编写预测报告

32.专家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发挥专家( ABC)。

A.主动性

B.创造性

C.真实性

D.准确性

33.会议座谈、集体讨论等形式的优点是(ABC )。

A.信息量大

B.考虑因素全面

C.预测准确性高

D.时间短

34.定量预测法按照处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 AC)。

A.时间序列法

B.数据分析法

C.因果预测法

D.资料分析法

35.从众效应原因很复杂,通常有以下表现:( ABCD)等。

A.缺乏自信

B.保全己利

C.权宜之计

D.模仿与服从

36.典型的逆反心理有三种;(ABD )。

A.超限反应

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维护自尊

D.禁果逆反

37.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ABCD)。

A.耗时

B.不能避免少数人作用

C.屈从压力

D.责任不清

38.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 ABC)。

A.财务计划

B.人事计划

C.组织发展计划

D.业务计划

39.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综合性程度,可以将计划分为( BC)。

A.长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

C.战术性计划

D.短期计划

40.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 AC)。

A.具体计划

B.指令性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部门发展计划

4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既是管理的载体又是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是(AB )。

A.执行组织计划的手段

B.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

C.管理对象

D.管理方式

42.组织的特征具有目标一致性、( ABCD)。

A.原则统一性

B.资源整合性

C.活动协作性

D.结构系统性

43.组织的功能主要有整合功能、凝聚功能、(ABC )。

A.服务功能

B.管理功能

C.激励功能

D.监督功能

44.管理学者西拉季等人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战略、(AB)。

A.技术

B.组织结构

C.制度

D.共同价值观

45.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组织结构扁平化、(ABCD )。

A.组织结构网络化

B.组织结构虚拟化

C.组织结构柔性化

D.组织结构多元化

46.人员配备原则应包括经济效益、任人唯贤、( ABCD)等原则。

A.因事择人

B.量才适用

C.制度规范

D.促进发展

47.管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业务技能培训,管理理论培训、(ABC )。

A.管理能力培训

B.交际能力培训

C.心理素质培训

D.沟通协调能力培训

48.组织文化具有无形性、实践性、( ABC)等特征。

A.独特性

B.传承性

C.可塑性

D.历史性

49.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 ABC)等方面。

A.激励功能

B.约束功能

C.辐射功能

D.可塑功能

50.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包括( ABCD)。

A.组织标志

B.工作环境

C.规章制度

D.经营管理行为

51.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哲学、价值观念(ABC )。

A.道德规范

B.组织精神

C.组织素养

D.组织心理

52.组织四要素是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 CD)。

A.组织功能

B.组织类型

C.人员配备

D.组织文化

53.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组织形成具有自发性、( ABCD)。

A.权力委托性

B.结构松散性

C.规则软约束性

D.领袖自然形成

54.从组织适应性层面看,机械式组织的特点是(BC )。

A.开放性好

B.封闭性好

C.适应性差

D.灵活性强

55.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ABCD )。

A.目标一致

B.分工协作

C.精简高效

D.权责对等

56.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BC )。

A.结构较简单

B.责权明确

C.信息快捷

D.工作协调

57.职能型的组织结构优点是( ABC)。

A.专业性强

B.专家管理

C.分工较细

D.结构简单

58.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ABCD)。

A.多头领导

B.责权不明

C.缺乏相互配合

D.适应性差

59.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特点是(ABC )。

A.专业分工

B.统一指挥

C.高度集权

D.管理科学

60.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CD)。

A.专业知识发挥好

B.统一指挥

C.灵活适应性强

D.部门协作性强

61.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BC )。

A.反应不灵敏

B.稳定性较差

C.多头指挥

D.部门沟通不够

62.虚拟网络组织结构的优点是(CD )。

A.高度集权

B.运用广泛

C.灵活

D.投入少

63.虚拟网络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ABCD)。

A.结构松散

B.稳定性较差

C.预见性较差

D.保密性较差

64.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 ABCD)。

A.组织形式集团化

B.组织活动方式连锁化

C.内部组织网状化

D.信息传递网络化

65.领导者用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合法原则、(ABC )

A.公正原则

B.民主原则

C.例外原则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

66.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ABCD)。

A.目的不同

B.实施标准不同

C.活动方式不同

D.实际效果不同

67.领导艺术的特征表现为( BCD)。

A.技巧性

B.创造性

C.应变性

D.综合性

68.领导素质具有(ABCD )特征.

A.综合性

B.时代性

C.动态性

D.层次性

69.公共部门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应包括( ABCD)。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70.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为生理需要、( ABCD)。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帮要

71.维克多·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为有效发挥个体在工作中的动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BC)。

A.目标设定科学

B.功绩制原则

C.了解员工需要

D.注重物质激励

72.沟通的主要功能是控制(BCD )。

A.协调

B.激励

C.情绪表达

D.获取信息

73.人际沟通的障碍首先是人际因素,还有( ABD)。

A.个人因素

B.结构因素

C.风俗习惯

D.技术因素

74.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沟通差异、(CD )。

A.制度差异

B.教育程度

C.结构差异

D.个体差异

75.管理者实现有效的谈判,一般要坚持以下原则( ABCD)。

A.理性分析谈判事件

B.了解谈判对手

C.寻找双赢方案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76.领导者的基础性权力有法定权、(ABCD )。

A.强制权

B.奖励权

C.专长权

D.个人影响权

77.领导者的基础性权力中属于职务权力的有(ABC )。

A.法定权

B.强制权

C.奖励权

D.专长权

78.领导素质具有综合性、( ACD)特征。

A.时代性

B.传承性

C.动态性

D.层次性

79.领导者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应表现为(ABC )。

A.稳定的注意力

B.坚强的意志力

C.自我控制力

D.表达能力

80.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领导方式分为(ABD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任务型

D.自由放任型

81.豪斯将领导分为四种类型;支持型、参与型、( BD)。

A.任务型

B.指令型

C.团队型

D.成就型

82.领导替代理论认为,领导替代物能够对人们提供领导者所产生的影响,替代物是指( AB)。

A.下属的基本素质

B.完备的规章制度

C.下属的工作经验

D.下属的实践能力

83.沙因把自管理理论产生以来出现的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模式:理性经济人、( ABD)。

A.社会人

B.自我实现人

C.学习人

D.复杂人

84.沟通的障碍主要有(ABCD )。

A.个人因素

B.人际因素

C.结构因素

D.技术因素

85.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控制的必要性表现为(ABC )。

A.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B.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C.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D.管理绩效要求

86.在管理活动中,一般说来起重要预防控制作用的有( ABCD)。

A.法律法规

B.规章制度

C.工作程序

D.人员训练

87.管理者获得实际工作绩效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的方法主要有( ABCD)。

A.观察

B.报表和报告

C.抽样调查

D.召开会议

88.控制的基本功能表现为( ABCD)。

A.监督功能

B.纠偏功能

C.协调功能

D.激励功能

89.根据控制的手段可以把控制分为(CD )。

A.预先控制

B.事后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90.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是(ABC )。

A.确立控制对象

B.选择关键控制点

C.制定控制标准

D.明确控制内容

91.衡量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ABCD)。

A.系统检查

B.定期进行

C.制度保证

D.突出重点

92.组织管理实践中运用了多种控制方法,一般的管理控制方法有(ABC )。

A.财务控制

B.人员行为控制

C.综合控制

D.审计控制

93.财务控制是指(BCD )。

A.财务核算

B.预算控制

C.财务审计

D.财务分析

94.人员行为控制的方法主要有(CD )。

A.年终考校法

B.追踪调查法

C.鉴定式评价方法

D.实地审查法

95.( BCD)地创新取得成功的机会无疑远远大于自发创新。

A.有目标

B.有计划

C.有目的

D.有组织

96.从创新的内容看,包括概念创新、组织创新、(ABCD )。

A.技术创新

B.产品创新

C.市场创新

D.制度创新

97.在实践中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式有三种:( ACD)。

A.兼并

B.重组

C.分割

D.建立新组织

98.建立创新制度体系,不仅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时( ABC)等也要同步开展创新括动。

A.人事用工制度

B.分配制度

C.财务制度

D.工作管理制度

99.激发创新思维的因素有目标、( BCD)。

A.价值取向

B.意志

C.兴趣

D.情感

100.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 )。

A.新颖性

B.灵活性

C.艺术性

D.探索性

101.创新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BC )。

A.目标

B.程序

C.规律

D.规则

102.研究开发是创新的( ABCD)。

A.关键

B.前期阶段

C.物质

D.科技基础

103.从创新的规模及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创新分为( BC)创新。

A.系统

B.局部

C.整体

D.非系统

104.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创新分为( AB)。

A.消极防御型创新

B.积极攻击型创新

C.主动型创新

D.被动型创新

10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创新分为( AB)。

A.自发创新

B.组织创新

C.自上而下创新

D.自下而上创新

106.创新的风险主要有(CD )。

A.社会风险

B.自然风险

C.市场风险

D.技术风险

107.概念创新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ABD )。

A.专业知识

B.自身力量

C.逆向思维

D.市场动力

108.企业价值观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BCD)。

A.和谐共处价值观

B.最大利益价值观

C.委托管理价值观

D.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109.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注意的问题是:(ABC )。

A.选择制度形式

B.建立创新制度体系

C.保证制度创新的目标

D.收益大于成本

四、筒答题

1.什么是管理?它有何特性?

2.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培训是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4.领导艺术和权术有哪些区别?

5.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创新与维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举例说明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3.为什么说不断创新是一个组织前进发展的动力之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A 6.C 7.B 8.C 9.C 10.A 11.D 12.C 13.D 14.D

15.A 16.D 17.B 18.D 19.A 20.D 21.D 22.B 23.D 24.D 25.B 26.A 27.B 28.A 29.A.30.A 31.B 32.D 33.C 34.C 35.D 36.A 37.D 38.C 39.D 40.B 4l.D 42.A 43.A 44.B 45.A 46.A 47.D 48.D 49.A 50.C 51.C 52.D 53.C 54.B 55.D 56.D 57.C 58.B 59.A 60.D 61.B.62.A 63.C 64.C 65.D 66.C 67.B 68.B 69.C 70.B 71.A 72.D 73.A 74.B 75.D 76.B 77.A 78.B 79.C 80.D 81.B 82.B 83.D 84.B 85.D 86.B 87.B 88.A 89.A

90.B 91.C

二、多项选择题l.CD 2.BCD 3.ABC 4.AB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CD 10.ABC 11.ABC 12.AB 13.ABC 14.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 19.B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CD 24.ABC 21.AB 26.BC 27.CD 28.BC 29.BCD 30.CD 3l.ABCD 32.ABC 33.ABC 34.AC 35.ABCD 36.ABD37.ABCD 38.ABC 39.DC 40.AC 41.AB 42.ABCD 43.ABC 44.AB 45.ABCD 46.ABCD 47.ABC 48.ABC 49.ABC 50.ABCD 51.ABC 52.CD 53.ABCD 54.BC 55.ABCD 56.ABC 57.ABC 58.ABCD 59.ABC 60.CD 61.BC 62.CD 63.ABCD 64.ABCD 65.ABC 66.ABCD 67.BCD 68.ABCD 69.ABCD 70.ABCD 71.ABC 72.BCD 73.ABD 74.CD 75.ABCD 76.ABCD 77.ABC 78.ACD 79.ABC 80.ABD 81.BD 82.AB 83.ABD 84.ABCD 8S.ABC 86.ABCD 87.ABCD 88.ABCD 89.CD 90.ABC 91.ABCD 92.ABC 93.BCD 94.CD 95.BCD 96.ABCD 97.ACD 98.ABC 99.BCD 100.ABCD101.BC 102.ABCD 103.BC 104.AB 105.AB 106.CD 107.ABD 108.BCD 109.ABC

四、简答题

1.答: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1)管理具有两重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4)管理具有创新性。

2.答:(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4)企业管理权力采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

管理权。

3.答:(1)可以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植人管理新思想。(2)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3)可以增强组织的运作效率。(4)可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5)可以增强潜在管理者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

4.答:(1)两者的目的不同;(2)两者的实施标准不同;(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

(4)两者的实际效果不同。

5.答:(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适度性。(4)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5)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6.答:(1)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维持是创新的基础和延续;(2)创新为更高层次上的维持提供依托和动力;(3)只有维持没有创新就会陷入僵化和倒退,只有创新没有维持就会变动不定和陷入混乱,创新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五、论述题

1.答:(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5)公共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2.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答。(1)创新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2)创新是提高效率之途;(3)创新是获取高效益之法;(4)创新是加强管理之路;(5)创新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本。管理基础知识练习题

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常识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 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

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重庆事业单位)

管理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 )。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 )。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 C.法律 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C.制度 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享利·普尔 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 价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 )。 A.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 )。 A.狂躁阶段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D.力竭阶段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伺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 ( )等方面。 A.责任不清 B.方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 ( )。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长期与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人事计划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 )。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 A.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 C.定型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生产线物料管理基本知识

物料管理基本知识 一、生产现场物流的工作执掌:提供一切生产所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线的顺畅生产。注意 生产现场的周转空间,保持物料周转的灵活性,并维护现场“5S”。 二、生产现场物料管理三原则: 1、区域有规划: 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对物料周转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以使生产现场现场清晰而有序,并且能将空间更为充分地利用。 1、空间有定位: 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将已经规划好的区域进行定位,并对号入座地将特定的物料放入指定的区域。非指定的物料则不得放入,以避免料件混淆。 3、物料有标识: 对所有物料进行清楚标识,包括日期、品名、料号、状态、数量、产出机台号、责任人,将标识统一高度(特殊情况除外)悬挂于明显位置,然后放入指定区域。做好出入库位登记并造册入档以便查核。 三、物料账目管理基本要求: 进出平衡,即进入车间的物料数量是多少,则离开车间的数量(包括入库良品、退库不良和报废)就必须是多少。账实相符,三账合一。即是要求实物账、手工账、系统账三个账目的数据记录必须保持一致,其中任意一个账目与另外两个账目不符就必须查核原因并进行补充。 四、“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简意: 把要与不要的物料分开,将要的回收标识放入指定区域待利用,不要的废弃处理。 清理打扫生产现场、设备,保持整洁。做好以上四项并长久保持,形成习惯。 六、什么是工单(生产制令单): 工单是生管根据业务订单需求所下达给生产现场的生产指令。 七、生产现场物流的岗位分布及流程: (产出良品)入库 领料→产线周转< >账目管理(手工入账存档) (来料不良)退库 (报废品)报废 各岗位工作执掌: 1、领料:根据制令工单,依排程计划和生产需求列印发料单到仓库领取生产物料,将 所领物料运输到生产现场并做好报表记录。注意事项: ○1确认库存是否充足。○2工单量是否足够,料件是否需要超领,是否已经超领。○3 排程是否最终切定。○4确认来料实物与发料单数量是否相符。○5料件签收单据不 得涂改,完成后回收黄联归于手工账存档。○6运输途中应避免发生碰撞。○7责任 区域“5S”的保持。 2、产线周转:从领料区将责任线别生产所需的物料领到产线,将产出的良品运到待入 库区,来料不良运到待退料区,报废品运的报废区,做好报表记录。注意事项: ○1与领料人员确认所领料件的数量,避免账目混乱。○2每次备料不得超过2小时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管理基础知识真题答案

) (第一章至第六章)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 组织、领导、( )。 A.沟通 B.协调 C.指挥控制 D.理可分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 为公共管理和( )。企业管理 A.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市场法律 D. C.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性恶论 C.以和为贵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D.法规 C.制度管理人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 员与( )。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蒙者的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 ( )人是。巴贝奇普尔 D.享利· C. B. A.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查尔斯·。泰勒的代表作是( )?科学管理之父《机器与制《科学管理原理》 D. B. A.《国富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C. 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 群体决策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1l. 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 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12. 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价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 (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折中法 D.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C.大中取小法 A. (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力竭阶段 D.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A.狂躁阶段等 (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伺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方面。认知能力差距大 C. B.方案太多意见太多 D. A.责任不清。 (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C.长期与短期计划指导性计划 D.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 (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C.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 )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18. D.非程序化决策 C.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定型决策 A. 。 ( )19.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常规决策 C.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D. A.不确定型决策 B.是决策 20.根据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使决策合理,这。( ) D.反馈原则比较选优原则满意原则 A. B.系统原则 C.心理决策者既希望行动轰轰烈烈,又顾虑成本开支巨额投入,这是一种 ( )21. 压力。趋避冲突 C.得失冲突 D.双避冲突双趋冲突 A. B.22.参与决策是削弱

[整理]1物料管理基础知识

一、物料管理简介 1、物料管理的目标 ①不断料 保证物料的连续供应,不使制造现场领不到要用的物料。 停工待料的危害有 ☆损失时间 ☆损失士气 ☆损失对客户的信用 ②不呆料 要用、可用的物料进来,不让不要用、不可用的物料进入仓库或呆在仓库中不用。 ③不囤料 适时、适量地进料,不做过量过时的囤积 呆料与囤料的危害 ☆损失(浪费)仓库场所 ☆物料超期变质,损失材料 ☆增加管理,损失时间 2、物料管理的范围 ①物料计划与控制(MC) ②采购(Purchasing) ③仓储(Warehousing) 3、物料的分类(分类方法很多) ①按物料的功能分 ——主要材料 指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如各种电子元器件、电缆、PCB、机架等 ——辅助材料

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需消耗的材料,如焊锡、洗板水、锡膏等 ②按物料的自然属性分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机电产品 ③按物料生产状态分 ——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 4、物料管理的职能(5R) 1)适时(Right Time) 在要用的时候,很及时地供料,不会断料 2)适质(Right Quality) 进来或发出的使用的物料,品质是符合标准的 3)适量(Right Quantity) 采购进来物料的数量能适当控制 4)适价(Right Price) 用合理的成本购买所需的物料 5)适地(Right Place) 供应商与使用部门距离最短,能最快速供料 二、仓储管理基础知识 1、仓储与仓库的定义 仓库:指用于储存物资的场所。 仓储:狭义地讲就是的物资存进库房,广义地讲是指仓库中所发生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收料、保管、发料三个大的阶段,如果细分有卸车、检验、整理入库、保管、分料、装车、发运等七个作业环节。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笔记二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 (一)土地的基本定义(掌握) 目前,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分析,比较公认的土地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5、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二、土地的特性(掌握)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表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这一特性有两层含义:首先, 供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各类用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土地占有的垄断性这一社会问题和地租、地价等经济问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所引起的土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了地租、地价的昂贵,迫使人们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生产力。 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三、土地的功能(熟悉) (一)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 (一)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而积只有11.7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界平均数,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42.4%,11.6%和1/3强。 (二)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只有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仅有1亿亩,而且这1亿亩土地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蛩兀枰隙嗟耐蹲史侥茏魑┮涤玫亍?/P> (三)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全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地占10%,三项合计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盆地占19%,平原占12%,两项合计占全国土地的31%,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占我国土地面积的25%,不宜于发展农林牧业。 (四)农地分布不均匀。我国右90%以上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区土地面积,与全国的32.2%),其余10%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于全国其它67.8%的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形成了东南以农用地为主,西北以特用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五)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美国为34%,原联为36%,日本为68%,瑞典为57%,德国为30%,世界平均为22%;人均森林面积我国为1.8亩,美国为22亩,原联为50亩,日本为4亩,瑞典为45亩,德国为2亩。无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人均林地,我国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门本、德国等人口密度较大的。 (六)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的耕地中,有1/3以上为低生产力土地,包括盐地、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和涝洼地等。解放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17.4亿亩),虽然至今已治理了40万KM2(6亿亩),但根据卫星测算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山(X.5亿亩),仍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1/3的草场处于退化之中,每亩产草量由原来的200kg减少到50—100 kg。我国约有沙漠化土地17万km2,其中:历史上形成的为12万km2,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为5万km2,还有潜在沙漠化土地15.8万km2,两者共32.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4%。我国盐碱地估计有5亿亩,农作物单产不足百斤。此外,还有大量的“三废”污染地。 (七)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M2。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常考题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编辑本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2.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3.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4.质量检验阶段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 √)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7.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 8.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 9.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 10.因果图用于寻找质量改进应针对的主要问题。( ×) 11.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尊重领导的意见。( √) 12.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13.排列图是分析质量数据分布状况的工具。( ×) 14.QC小组活动是组织的自主行为,推进QC小组活动健康持久地发展,是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 √)

15.5 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 ×) 16.“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17.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1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20.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 检验。(×) 二、选择题 1、质量是一组固有( A )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 B.品质 C.行为的特性 D.特征 2、质量定义中特性指的是( C )。 A.物理的特性 B.行为的特性 C.可区分的特征 D.可区分的特性 3、从适合顾客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质量下定义被称为( D )。 A.符合性质量 B.广义性质量 C.满意的质量 D.适用性质量 4、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是( B )特性。 A.赋予 B.固有 C.增加 D.以上皆是 5、以下( C )不属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A.领导作用 B.过程方法 C.预防为主 D.全员参与 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B )。 A.特性可以是固有或赋予的; B.成品完成后因不同要求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 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仓库管理 1 、物料的基本知识: 1.1 、物料的分类: 1.1.1 、依物理化学性质来分:如五金、塑胶、线材、电子元件等。 1.1.2 、依形态来分:原料、部品、半成品、成品。 1.1.3 、依重要性来分:主料、辅料(如包装材料)。 1.1.4 、依危害性来分:如化学品仓等。 注 1 :物料的分类各种各样,依工厂的规模、行业特点、仓库的规划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有些电子厂还会分防静电物料仓等。 注 2 :仓库的分类基本上依据物料而定如:原料仓、半成品仓、成品仓等。故在下面就不再对仓库的分类进行特别的阐述了。 1.2 、物料的承认程序: 1.2.1 、承认之范围:新产品、供应商变更、产品特性 ( 如结构、性能等 ) 的变更、客户或市场的需要等。 1.2.2 、承认之程序:新供应商评估(采购、工程、生产技术、品管等部门参加) ------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 ------- 提供生产基本技术资料(如图纸、样品等)给供应商(采购) ------- 送样(若需开模的话则双方应谈好条件在开模,然后试模,完了才送样) ------ 产品特性的测定 ------- 部分产品试装 / 试做 ------- 起草书面承认资料如承认书。 注:有的工厂在承认新产品的过程中会连同品质标准、潜在失败模式等一并进行确认。 2 、仓库的管理: 2.1 、仓库的基本规划(硬件): 2.1.1 、仓库的定置(地里位置): 2.1.1.1 、对外:考虑远离易爆易燃高温等场所。 2.1.1.2 、对内:一是要考虑方便物料的进出如一般的仓库要分进出口,且不能在同一面;(物流的方向相反或交叉操作会很不方便,且容易出错。)二是要考虑将同类仓库尽量放置在一起;辅助材料、边角废料、不良材料等最好单独规划仓库或区域放置,因为废包装物和空箱及使用物料在同一场所堆放等都会使仓储效率不高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主要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决策方法:冒险法(大中取大,乐观法则);保 守法(小中取大、悲观法则);折中法。 ■预测的程序: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评价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法(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 ■决策心理:1.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感”)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

2017年初级工商管理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2017年初级工商管理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1.(B)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A. 1997 B. 1996 C. 1998 D.1995 2.票据的发行价格通常(D)票据面额。 A.等于 B.高于 C.不确定 D.低于 3.证券回购中,出售方付给买方的利息由(C)确定。 A.被抵押的证券本身的利率 B.基准利率 C.买卖双方商议 D.贷款利率 4.证券业协会属于(D)。 A.证券市场的主体 B.中介机构 C.主要的监管机构 D.自律性组织 5.按照股东权利的不同,股票可分为(A)。 A.普通股和优先股 B.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 C.上市股票和非上市股票 D. A种股票和B种股票 6.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发行受益凭证而设立的基金是(A)。 A.契约型基金 B.公司制基金

C.开放式基金 D.封闭式基金 7.在我国,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基金托管人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A)担任,具体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并对基金管理人的运作进行监督。 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人民银行及派出分支机构 D.证券交易所 8.投资者要求经纪商按限定的价格或更有利的价格买卖某种证券的委托是(A)。 A.限价委托 B.市价委托 C.柜台委托 D.自助委托 9.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对每一营业日成交的证券与价格分别予以轧抵,计算证券和资金的应收或应付净额的处理过程,被称作(C)。 A.开户 B.委托 C.清算 D.竞价 10.某企业持面额600万元4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某银行申请贴现,该银行扣收20万元贴现利息后将580元付给该企业,这笔贴现业务制定的年贴现率为(B)。 A. 5% B.10% C.15% D. 20% 11.某投资者以1800元的价格买人一张面值2000元,利率为10%的10年期债券,则其当期收益率为(A)。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题120题及答案 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 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 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 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 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 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总分:100分单位(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题0.5分) 1.顾客是指接受_ 产品_____的__组织____或个人。 2.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__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___的顾客。 3.外部顾客包括__现实顾客____和潜在顾客。 4.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__要求____已被_满足_____的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__实际____感受与__期望值____比较的结果。 6.顾客满意的基本特性包括主观性_层次性_____、_相对性_____和阶段性。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__特性____满足__要求__的程度。 8.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___体系___与要求有关的固有__特性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__顾客____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__活动__的总和。 10.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__质量____为中心,以____全员__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__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领导作用、____全员参与__、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___持续改进_______、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包括__决策____、准备、开始、_扩展__和综合五个阶段。 13.2000版IS09000标准中提出的____质量管理八项原则______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1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_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__为顾客服务____的思想。 15.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我局(公司)的“十六字”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阳光服务、 关爱客户、和谐共进。 17.质量目标是组织在__质量方面____所追求的__目的____。 1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__控制____组织的__协调____的活动。 19.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__目标分解____、对策展开、目标协商、__明确目标责任____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2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__过程____构成的。 21.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质量__意识____教育、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22.标准是对__重复性____事物和概念所作的_统一_____规定。 2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___效益___的活动。 24.现场质量管理是指___产品___加工和___服务___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25.现场质量管理是__质量管理体系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全员__参与__,改善__工作环境____和提高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