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HNS数据的中国老年人锻炼与寿命关系研究

基于CHNS数据的中国老年人锻炼与寿命关系研究
基于CHNS数据的中国老年人锻炼与寿命关系研究

基于CHNS数据的中国老年人锻炼与寿命关系研究

摘要: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我国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然而,在人均寿命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各种健康原因而过早死亡。过早死亡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损失以及个人和国家应对老年人疾病的费用是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而体育锻炼是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2006年与2011年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寿命表法、Mantel-Cox检验、Breslow检验以及Tarone-Ware检验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寿命的关系,结果发现参加锻炼的老年人较平时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有较高的生存率。

关键词:锻炼与健康;老年人;定量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有了很大提高,死亡率不断下降,使得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在人均寿命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各种健康原因而过早离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大部分过早死亡都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过早死亡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损失以及个人和国家应对

老年人疾病的费用是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因此,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和社会因素、吸烟喝酒锻炼等行为因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因素。对于可控的行为因素,目前针对吸烟喝酒的研究已经非常多,而对于老年人群体锻炼与寿命的定量研究非常有限,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数据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拟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参加锻炼与寿命的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使用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中国营养

与健康调查CHNS)2006年与2011年的成人调查数据,以

55岁以上(包括5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锻炼与寿

命的关系。CHNS始于1989年,主要由隶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研究所收集。变量包括大量健康、地域、社会经济和营养信息。

1.2研究变量

为深入开展研究,我们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创建了是否参加锻炼的变量。

本调查数据中没有明确的变量直观反映受访者是否参

与锻炼,但是有变量能够反映受访者是否参与特定的运动项

目。本调查对运动方式的分类较为详细:

①U145A是否参加武术(功夫)等相关运动,0:不参加,1:参加。

②U149是否参加体操、舞蹈、杂技等相关运动,0:不参加,1:参加。

③U147是否参加田径(跑步等)、游泳等相关运动,0:不参加,1:参加。

④U151A是否参加足球、篮球、网球等相关运动,0:不参加,1:参加。

⑤U153A是否参加羽毛球、排球等相关运动,0:不参加,1:参加。

⑥U155A是否参加其他运动(如乒乓球、太极等),0:不参加,1:参加。

考虑到受访者的户口类型有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好的条件、更高的可能性参与上述体育运动,而农村居民的运动方式较为单一,每天参与的活动大多是下地做农活,因此增加⑦D2a是否在菜地或果园干农活(0:否,1:是),⑧E2a是否在集体或家庭农场干农活(0:否,1:是),这两个变量反映农业户口受访者参与锻炼的情况。

我们定义一个新变量是否锻炼EXERCISEORNOT(0:否,1:是)来直观反映受访者是否参与锻炼的情况。只要上述

①~⑦任何变量的取值为1,那么EXERCISEORNOT的取值就为1。

1.3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软件,利用寿命表法、Mantel-Cox检验、Breslow检验以及Tarone-Ware检验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寿命的关系。

2 统计分析

研究将2006年是否参加锻炼作为因变量,2011年受访者是否生存作为结局变量。数据显示其中有406个曾参与2006年调查的受访者在2006年至2011年间死亡。到2011年追踪调查时已死亡的受访者,其寿命为其死亡时的年龄,存活的受访者的寿命为其在2006年的年龄增加五年。表1

给出了样本数据的简要统计信息,包括因素变量各取值水平下的事件发生数与未发生数(删失)。

表2显示的是关于生存表的均值、中位数。参加锻炼与不参加锻炼在均值、中位数的差异较为明显;故可以初步判断,参加锻炼、不参加锻炼在寿命上的差异较为明显;故可以初步判断,参加锻炼、不参加锻炼在寿命上的差异较为明显,更精确的判断需要通过生存函数图和假设检验完成。

累计生存函数的图形如图1所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存的概率应该递减,因此这种曲线都呈下降趋势。参加锻炼组的生存概率高于不参加锻炼组的生存概率。

为了了解参加锻炼组与不参加锻炼组的生存函数是否

具有统计学差异,我们进行了对数秩(logrank)检验(Mantel-Cox检验)、Breslow检验以及Tarone-Ware检验。三种检验的零假设均为:这两组的生存函数相同。结果发现,三种检验的Sig值非常低,即拒绝零假设;得出参加锻炼组与不参加锻炼组生存率曲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

一结论。

4结语

经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参加锻炼的老年人较平时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有较高的生存率。锻炼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欧美等国家全国性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因此,作为个人应注重自己的健康坚持锻炼,社区也应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有针对性的锻炼指导和干预措施,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措施保证健身场所的可及性和普及性,共同促进全民的健康和长寿。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晓春,陈卫. 中国人口老龄化:世纪末的回顾与展望[J]. 人口研究,1999(6):28-37.

[2]LehnertT,SonntagD,KonnopkaA,Riedel-Heller S& K?nigHH.Economic cos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J].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13,27(2):105-115.

[3]Yang L,SungH,Y,Mao Z,Hu T. W.,& Rao,K.. Economic costs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update and an 8-year comparison,2000?C2008[J]. Tobacco control,2011.

[4]Matus,K.,Nam,K. M.,Selin,N. E.,Lamsal,L. N.,Reilly,J. M.,& Paltsev,S.. Health damages from air pollution in China[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2,22(1):55-66.

[5] 王伟进,曾毅,陆杰华. 中国老年人的被动吸烟状况与其健康风险[J]. 人口研究,2014(1):98-112.

[6] 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 饮酒行为对我国9 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1):9-12.

[7] 王伟伟. 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饮酒等生活方式的

病例对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8] 朱农,骆许蓓. 收入增长,不平等和贫困――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8 (2):12-23.

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

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一:联合国规定凡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0-14 岁人口占16.60%,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 个百分点。然而,90-00 年的十年间,60 岁以上和 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提升了 1.77 和 1.45 个百分点,0-14 岁区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 4.9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少年儿童比重降低速度亦在加快。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

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家族称呼大全 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直系。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篇一: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 究报告20XX年2月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 目录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 (3) 1 、发达国家老龄化程 度 ............................... .. (4) 2、我国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 ............................... (4) 二、老龄化背景下各国的养老困境. ..5 1、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6) 2 、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7) 三、各国延长退休制度的举措与中国改革现状 (7) 1、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8) 措?…… (1 )美 (8) 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3) (9) 法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措?…… (4) (9) 日本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10) 2、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困难重重............................... .. (10) 四、未来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取向预

期 (11) 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 (11) 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 11 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12) 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 (12) 国家统计局20XX年2月22日公布了《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XX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 动年龄人口数量为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个百分点。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正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若该比率超过14%就称为老龄国家。根据美国统计局对全球人口年龄分布的统计,20XX年全球已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此后老年人口以年均%的速度递增,预期到20XX年全球65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 2003-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如〃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关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不同〃可以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来看〃人口转变的起点一般是高位均衡阶段〃而终点则是低位均衡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口转变进入低位均衡阶段时就表明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从死亡率看〃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1949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中国老龄化问题65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①。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方案),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②。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预计到2040年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0.56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村地区的平均生育水平高于城市,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当前农村老龄化比重为7.35%,城镇为6.30%③,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地区更为严重。 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也十分引人注目。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④。 中国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人口过多和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的结果。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一

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们目前人均GNP不足1000美元。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具有突发性,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育率已经达到更替水平以下。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老龄人口生活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城市老人希望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愿望日趋强烈,但当前福利机构的数量仍难以满足老人的需要。 据民政部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⑤:我国目前有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2816家,床位数22万张,收养了17万多人;有集体举办的福利机构3700家,床位数87万多张,收养了66万多人。两者合计共有公办福利机构4万多家,床位数109万多张,收养了83万多人。 这与我国数以亿计的福利服务对象(老年人口1.3亿多,还有数百万的孤残儿童和“三无”残疾人)相比,集中收养的床位数只占0.7%多一点,而集中收养的人数则不足0.6%,与发达国家一般集中收养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2006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并委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具体承担《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任务。此次调查是在2000年首次进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本次追踪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6月1日零时。抽样调查结果中个人问卷的有效样本为19947人,社区调查问卷为2874份。本次调查按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加权后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变化和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增长情况,也深入掌握了城乡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和国家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 以下公布的为本次调查经加权处理后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6年底增长为14901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 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家庭结构及居住意愿 (1)老年人家庭户结构 城市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占49.7%,其中独居户占8.3%,夫妻户占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占38.3%,其中独居户占9.3%,夫妻户占29.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7%;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增加较快,农村中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例明显高于城市。 (2)老年人居住意愿 城市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为37.2%,无所谓21.0%,不愿意的为40.8%;农村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为54.5%,无所谓24.0%,不愿意的为20.5%;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3)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比例

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中国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根据网络资料收集整理) 家族: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亲戚:亲戚是指与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一、直系血亲(直系) 父系:曾曾祖父(老太爷)--曾祖父(太爷)--祖父(爷爷)--父亲(爸爸)曾曾祖母(老太太)--曾祖母(太太)--祖母(奶奶)--父亲(爸爸)母系:曾曾外祖父(老太爷)--曾外祖父(太爷)--外祖父(姥爷)--母亲(妈妈)曾曾外祖母(老太太)--曾外祖母(太太)--外祖母(姥姥)--母亲(妈妈)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血亲(旁系) 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父亲的兄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等(叔叔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妻子: 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亲的姐父之妹姑母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弟的妻子: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 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丈夫兄弟的配偶: 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女婿、儿媳的父母: 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为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 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 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三、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中国老年人口情况分析

老年人口情况分析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五大特点: 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决定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 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 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居住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妻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城乡老龄化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平了城乡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乡村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

1 中国老年人口现状 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34.8%。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

202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下面是网为您准备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根据国家 ___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 ___。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 ___。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人口老龄化是指生育政策不当或结婚率偏低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2006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并委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具体承担《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任务。此次调查是在2000年首次进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本次追踪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6月1日零时。抽样调查结果中个人问卷的有效样本为19947人,社区调查问卷为2874份。本次调查按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加权后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变化和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增长情况,也深入掌握了城乡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和国家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 以下公布的为本次调查经加权处理后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6年底增长为14901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家庭结构及居住意愿 (1)老年人家庭户结构 城市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占49.7%,其中独居户占8.3%,夫妻户占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占38.3%,其中独居户占9.3%,夫妻户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

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中国家庭亲戚关系一览表

血统:直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娘娘、太婆、阿 太 曾孙、曾孙 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 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儿女名)爹、唉、老公,也 有直称其名者 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儿女名)娘、唉、老婆、也 有直称其名者 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 称爸、爹、妈、姆妈 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旁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 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 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 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二妈、 三妈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 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妹、姐 父之姐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 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 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 妻嫂弟媳 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 今直呼其名 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孙、孙女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 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 称,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妹、姐 弟媳、嫂、 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 二爸 内侄、内侄 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 字 表弟、哥、 妹、姐 血统:母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 女

家庭亲属人际关系称呼一览表

家庭亲属人际关系称呼一览表 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见面称呼非常讲究,在家庭人际关系里如何称呼各种亲戚呢?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家庭关系称呼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人际关系称呼表图片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 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家庭人际关系称呼:旁系血亲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家庭人际关系称呼: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图表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中国老年人口统计图表 【权威发布】2014年老年人口增长约1000万,达2.12亿,老龄化加速 重要权威数据发布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 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摘录了与健康养老产业紧密相关的五组数据分享给大家: 2014年老年人口增长近1000万人,达到15.5%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图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图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亲戚中如何称呼可能都不太清楚了,实际上我国的亲戚关系是条理分明/尊卑有序的。 一般来说,与自己同族同宗但血缘关系已经相隔两代以上的亲戚关系都以“堂”字相称。例如:叔叔的孩子或伯伯的孩子与自己就该互称堂姐、堂妹、堂兄、堂弟等等,上一辈人里有堂叔、堂伯、堂婶、堂姑(指与自己的父亲不是亲姐妹亲兄弟的长辈),对下一辈人称呼堂侄(指其父与自己不是亲兄弟的孩子)。 由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一般以“表”字相称:外嫁的本宗姓女性的夫家亲戚、嫁入本宗族女性的娘家亲戚关系都在此列。例如:姑姑的孩子、舅舅的孩子、姨的孩子一般都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与“堂”字一样,“表”字也广泛应用于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中的其他辈分的人:表叔、表婶、表舅、表姨、表姑、表侄等等。 严格地来说,表X是亲戚,而堂X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上传一图加以说明。

家庭关系称呼总汇 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有的地方称:外公) 姥姥: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称:外婆) 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三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 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 (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

2004年第1期(总第142期) 人口与经济 POPU LATION &ECONOMICS N o.1,2004(T ot.N o.142) 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 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 3 王 琳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2) 摘要:进入本世纪,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老年人口将呈现高龄化趋势。本文运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及高龄老人规模变动趋势、成因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及高龄老年人口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出生人口队列影响,同时死亡率下降的作用在逐渐增大。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将使孤寡老人及老年妇女问题尤为突出。关键词:高龄人口;高龄化;人口队列;死亡率;老年妇女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04)01-0006-06 收稿日期:2003-04-28 3 有关中国人口未来数据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状况国际比较研究》预测方案四为基础计 算。 作者简介:王琳(1969-),女,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西安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学,人口与发展。 I 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Aged T rend and R easons in China W ANGLin (Institute of P opulation Research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Started from this century ,older population is aging while population aging g oes fast.Based on population censuses data ,the paper analyzes changes in age structure of older population and its im plications.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 paris on study.we get m ore com 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ged population.C om 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ged aging process is in fluenced by birth cohort and m ortality rate m ore.In the meantime ,the old widowed problem is coming to be a big issue. K eyw ords :the older old ;population cohort ;m ortality rate ;older female ;Aged w oman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才日益引起重视的。进入本世纪,在人 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老年人口将呈现高龄化趋势。2000年普查资料给我们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数据,使我们可以对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变化趋势、成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国际比较,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最终对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及高龄老年人口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认定。 本文以60岁为老年人口起点年龄,80岁为高龄人口起点年龄,用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反映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