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作者:

-----------------------日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

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

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

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1、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2、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突出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

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6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

博士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对文科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课程,对理工农医类

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

学时:课内40学时

学分:2学分。

2,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英、日、俄、德、法等)的教学分为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两部分。

基础外语的课堂教学由研究生培养处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专业外语的教学及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安排。

学时:120学时(基础外语90学时,专业外语30学时)。

学分:4学分(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3、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的最低学分为6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低

于4学分。

4、第二外国语(英、日、俄、德、法等)为选修课,由学生及导师根据需要确

定是否选学。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

5、学位课程考试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祥见吉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考试的有关规定。

博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学位课程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相关的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的方式。对

每个学生都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可根据该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的内容,由导师提名,报研究生培养处备案。指导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至少2名(含导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术梯队成员担任,也可聘请跨学科的专家参加。同时注意发挥所在科室、教研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3、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生的基础和特长,在博士研究

生入学三个月内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具体要求和进度做出详细计划。培养计划应由博士研究生本人进行网上存档,并将原稿存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备案。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可与论文工作穿插进行,但最迟要在论文定稿前获得全部学分。

4、导师应积极安排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

5、导师和指导小组要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关心

博士研究生的全面成长,严格要求,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献身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所)应努力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各学科专业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五、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位博士研究生的选题范围,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提出论文选题范围,并于第三学期举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由培养单位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的原始材料由各培养单位保存至学生毕业备查。

博士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应完成一定量的专业文献阅读,文献阅读量的具体要求及专业文献中外文文献所占具体比例,根据学科特点由各学院(中心、所)确定。

六、学术活动(阶段性成果报告)

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学期间参加4个内容以上公开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

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在论文工作期间结合论文工作至少公开举行1次论文阶段成果报告。完成以上各环节。各专业要积极为博士研究生完成这一环节创造条件,认真制定考核办法,做好考核和成绩存档工作。

七、论文中期检查

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各培养单位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保存在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所),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亮黄牌给予警告,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八、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论文评审和答辩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理暂行实施办法》和《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表一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附表二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小波理论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210061 课程名称:小波理论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1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徐涛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梁平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图像处理是应用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波变换理论,尤其所具的良好特性,已成为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手段。小波函数及其变换,由于具有局部紧支性、正交性、双正交性、高阶消失矩等性质,可完全取代传统的傅里叶变换的地位,逐渐成为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中强有力的工具。本课程的目的是将小波变换的技术、方法在图象处理中的应用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拓宽思路、扩大视野、应用先进技术的目的。本课程着重讲解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及在工程上应用的状况与前景。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小波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发展史

§1-2 数学基础

第二章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

§2-1 短时富里叶变换、Gabor变换、窗变换

§2-2小波变换定义及分类

§2-3 小波变换性质

§2-4 重建核方程及逆变换

第三章多分辨分析

§3-1 MAR定义、性质

§3-2 二尺度方程

§3-3 正交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3-4 二维正交小波

第四章小波包

第五章 多小波简介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信号、数字图像的压缩、去噪、边缘检测、特征纹理提取等问题的研究。 5、预备知识

计算机Matlab 语言或C 语言的使用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小波变换与工程应用 彭玉华 著 科学出版社

小波分析算法与应用 程正兴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应用泛函分析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10012 课程名称:应用泛函分析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徐 涛 教师代码: 教师职称:教 授 教师梯队: 梁 平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随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泛函分析已经日益渗透到工程和数学的许多分支,因而在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控制技术和信号处理等许多学科中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建立抽象空间的概念,用范例来说明各种抽象概念和定理,介绍无限维空间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紧性、自伴性、压缩性等在无限维分析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工科研究生必修之课。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1实数集的结构 §1-2 函数项级数 §1-3 Lebegue 积分

§1-24 函数类)(E L p

第二章 度量空间与线性赋范空间 §2-1 度量空间定义、性质 §2-2压缩映像原理 §2-3 线性赋范空间

第三章 有界线性算子与有界线性泛函 §3-1 共鸣定理

§3-2 Hahn —Banach 定理 §3-3 共轭算子及共轭空间 §3-4 算子谱理论 第四章 内积空间

§4-1 内积空间定义及直交分解

§4-2 Hilbert 空间上有界线性泛函

§4-3 几种算子

第五章非线性分析简介

§5-1 抽象函数的微积分

§5-2 非线性算子的微分

§5-3 变分法

§5-4 凸与最优化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泛函空间的基本定义、原理及性质,学会无限分析学中处理问题的抽象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5、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矩阵论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应用泛函分析许天同编著科学出版社

应用泛函分析薛小平武立中孙立民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最优控制理论计算方法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10071 课程名称:最优控制理论计算方法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梁平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最优控制理论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控制策略。使得被控制系统本身获得优良的技术品质和满意的经济效益。本课程的目的是将一些最常用的最优控制理论及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最优控制理论在工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本课程主要面对工学部各专业的研究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变分法回顾

§1-1 最简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

§1-2 条件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

§1-3边界条件待定时的变分问题

§1-4极值必要条件的推广与补充

第二章变分法及最大值原理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

§2-1 变分法用于自由与固定端点最优控制问题

§2-2

t可动时的最优控制问题

1

§2-3 具目标集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

§2-4 自由与固定端点的最大值原理

§2-5

t未固定时的最大值原理

1

§2-6 具目标集约束的最大值原理

§2-7 几个最优控制问题的实例

第三章动态规划(DP)法用于求解最优控制

§3-1 DP法用于离散控制系统

§3-2 DP法用于连续控制系统

第四章线性系统而次型最优控制

§4-1 线性定常系统的预备知识

§4-2

t= 时定常系统线性二次调解器(LQR)

1

§4-3

t有限时变系统二次型的LQ最优控制

1

§4-4 离散线性定常系统的预备知识

§4-5 离散定常系统无穷时间的LQR问题

§4-6 离散(时变)有限时间的LQ问题

第五章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解

§5-1 变分法近似解法的回顾

§5-2 解正则方程两点边值问题的打靶法

§5-3 拟线性化算法

§5-4 梯度算法

§5-5 具有控制变量约束的数值方法简介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掌握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常用的最优控制问题方法,了解最优控制问题的一些实际应用。

5、预备知识

矩阵分析、数值方法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最优控制应用基础》邢继祥,张春蕊,徐洪泽编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最优控制理论》王朝珠,秦化淑编著科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随机过程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210111 课程名称:随机过程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设计与自动化

任课教师:成凯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赵克利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作为博士生的数学理论基础课,“随机过程”在自动控制、信号分析、信息与计算技术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因此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随机变量、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数字特征等,掌握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与性质,了解马尔可夫链等典型的几种随机过程类型及其主要参数特性,掌握随机过程的分析方法等。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1章随机过程基本概念

1.1随机过程及其概率分布

1.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3两个随机过程的联合分布和数字特征

1.4随机微积分

第2章平稳过程

2.1平稳过程概念

2.2相关函数的性质

2.3各态历经性

2.4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5线性系统中的平稳过程

第3章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和预报

3.1时间序列及其实例

3.2平稳时间序列及其线性模型

3.3各类线性模型的性质

3.4模型识别——确定线性模型的类别、阶数

3.5模型参数估计

3.6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报,递推预报法

3.7直接预报法

第4章马尔科夫过程

4.1马尔科夫过程的直观描述

4.2马尔科夫链

4.3可数状态的马尔科夫过程

4.4泊松过程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掌握随机过程基本概念,随机分析,平稳过程,马尔科夫过程,时间序列分析等。

5、预备知识

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汪荣鑫.随机过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刘次华.随机过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孙荣恒,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闭卷或开卷考试。

并联机械手及控制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10124 课程名称:并联机械手及控制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赵丁选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巩明德尚涛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并联机构的分类、机构原理、机构运动学、机构动力学、驱动技术、接口与控制技术,并重点介绍其设计方法、设计准则,及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其特点为:以介绍并联机械手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主,面向工程、面向实用技术,内容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理论实践相结合,适用面广。

预备知识:矩阵代数,机械设计,C语言编程,自动控制理论

主要参考书:天津大学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课程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生

机电一体化分析与建模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10073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分析与建模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朱喜林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高春甫、鄂世举、朱黎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计算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特点、基本功能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机电一体化各子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方法,由此实现对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建模。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对现有系统的功能特点、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改进,更可为新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本课程采用面授为主,自学为辅,通过实验加强巩固,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考核方式为考察,具体形式是设计性作业和实验相结合。

压电驱动基础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1010053 课程名称:压电驱动基础理论及应用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程光明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曾平华顺明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压电驱动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应用的新驱动技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压电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压电驱动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重视。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压电驱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压电驱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为在科研和工作中应用压电驱动技术的知识建立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也可供产品类和电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选修,为他们学习了解有关压电驱动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提供帮助。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压电效应与压电方程

固体的弹性;压电效应;压电方程。

第二章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与压电参数的测试

压电方程与振动模式;电场垂直于长度的长度伸缩模式;电场平行于长度的长度伸缩模式;电场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厚度剪切模式;电场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厚度伸缩模式;薄圆片的径向振动模式。

第三章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压电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

第四章压电驱动器

压电水声器件;压电电声器件;压电超声器件;压电马达;压电变压器;压电执行器。

第五章压电驱动技术应用

压电泵;压电阀;压电开关;压电喷墨打印机;压电血压计;压电脉搏计。

第六章压电驱动器研究测试技术与仪器

第七章压电驱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3、实践性环节

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压电驱动技术相关试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压电驱动技术的基础知识,目前开发、研究压电驱动

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压电驱动技术的特点等。了解压电驱动技术及其应用场合,压电驱动器研究测试技术与仪器,压电驱动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5、预备知识

电工学,物理学,振动分析基础,力学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现代压电学张福学科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柔性制造技术与自动化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10194 课程名称:柔性制造技术与自动化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朱喜林教师代码:224586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鄂世举、朱黎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计算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基本组成,介绍个功能单元模块功用及特点,同时介绍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及基本组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柔性制造系统的选型、布局等应用技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不但对柔性制造系统有系统的了解,并掌握柔性制造系统开发的初步知识,初步具有对柔性制造系统进行维护和改造的能力。掌握柔性制造系统应用技术,可以为企业建立柔性生产线进行规划、设计等。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

本课程采用面授为主,自学为辅,通过实验加强巩固,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考核方式为考察,具体形式是设计性作业与实验相结合。

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10214 课程名称: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

学时:40 学分:2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义强教师代码:224717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詹建明

课程简介:

基本要求是了解时间序列分析中时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既掌握实用的典型的方法,又明白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撑及这些理论的必要证明,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及SAS软件独立地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基本内容包括确定性时间序列模型、平稳序列、ARMA模型、ARMA模型的参数估计、ARMA模型的定阶-非平稳序列模型、时间序列的预报等。

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1.P. Box,M. Jenkins,C. Reinsel著: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顾岚,范金城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J ames D. Hamilton著:时间序列分析(刘明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P eter J. Brockwell,Richard A. Davis著: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田铮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嵌入式系统与开放式数控技术课程内容简介课程编号:41010354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与开放式数控技术

学时:40 学分:2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义强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詹建明

课程简介:

以TI公司TMS320C6000系列DSP为实例,全面详细地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原理、软硬件特点、开发流程、常用开发工具与集成开发环境。

全面系统地介绍基于OMAC(Open Modular Architecture Controls)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嵌入式数字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重点介绍具有网络化、开放式和模块化结构,硬件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机,软件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数控系统的开发以及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运动控制器的开发。

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1.彭启琮,李玉柏主编,《DSP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年11月

图像并行处理系统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10204 课程名称:图像并行处理系统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唐可洪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侧重于应用在测量、识别、分类等任务中的图像信号处理、分析方法的讲授,包含四部分内容。第1部分介绍有关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图像和视觉的基础知识、摄像机模型和定标方法、深度信息恢复及立体成像系统等。第2部分阐述涉及图像分析理解的数字图像处理分支,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和滤波、图像恢复等方法。第3部分讲述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图像分割、目标表达和描述、特征测量、形态学方法等。第4部分介绍有关图像理解方面的知识,包括立体匹配和场景恢复的技术、场景解释所涉及的知识表达、匹配理解等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机械电子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2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3.具有独立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数控技术与装备2.机器人技术 3.网络测控、诊断与智能维护4.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 5.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6.微机电系统与微细加工 7.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 三、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表1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从博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800-999)。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二学期末(最迟在第三学期)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或科研组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6次学术报告,方可计入1学分。 发表论文要求:本学科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包括已接收)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 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环境类,专业代码 081001) 一、培养目标 秉承学校“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能在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环境检测技术、资源、现代环境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自身在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所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环境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 专业代码: 080603 2015-2018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制造、管理、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根据“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总体培养要求,学生经过4年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及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研究和解决电子技术及信息工程领域理论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实验调试等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阅读和听、说、写能力,能较顺利的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开发能力; (3)特别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热爱劳动;具有较好的大商科背景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及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 ①具有电路理论知识,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掌握电阻电路分析、动 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等电路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选 择、电路调试、系统测试的方法;

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具有对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具备从事环境工程专业和相邻专业及跨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在数学、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应具有厚实的基础; 2.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与制图并获取相关信息;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 4.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同时也具有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动态。 三、培养特色 以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工程类专业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手段,适应学生工程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知识构建需要,培养出符合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及社会需求的,在固体废物处理、水处理和农村环境保护上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高素质专业环保人才。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2.主要课程 数学、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气、固方向)、环境工程实验等。 六、学位授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Cultivating Schem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1) 一、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采取“成果导向(outcome-based)”认证标准,使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力学、电工与电子学、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还应具有以下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职业道德; 7、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8、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客观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9、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80学分(其中平台95学分,模块76学分,课程群9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八、学分、学时汇总表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电子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电产品开发、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目标道德修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目标知识应用能力:适应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标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与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相关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目标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技术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学习创新能力:具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知识更新、终身学习意识,特别是在机电产品开发、工业机器人集成设计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具有工程创新能力。 二、毕业要求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机械电子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对机电产品的功能原理、工业机器人集成化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及得出有效的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考虑安全、环境、法律法规等相关标准,以及社会、健康、文化等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具有针对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电产品开发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能力,能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研究: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科学原理对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电产品开发、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能够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安全进行实验操作,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与客观评价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及工程项目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工程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版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研究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物理性污染的防治技术,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化学、机械和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具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开展环境评价规划和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政府部门、市政部门、环保企业、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学校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评价规划、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预期本专业毕业生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愿意为社会服务;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好运用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了解环境工程和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满足工作岗位要求,胜任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开发、环保工程施工与运营管理、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在工作中具有跨职能团队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备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发展为合格环境工程师,具备独立解决环境工程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项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了解环境工程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机械工程专业版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版本科培养方案(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设计、制造、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专业所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工艺制定、实验测试以及结果分析技能;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等专业知识进行通用机械和煤矿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了解与机械工程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竞争与合作;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有关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和车辆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四、主干学科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液压传动、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 五、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学分为学分 六、教学时数 理论教学总学时为学时,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为周。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环保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适于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培养良好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精通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 具备基本的经济、规划、管理、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学检索、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熟练运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查阅、沟通和交流;熟悉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能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基本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 3.能力要求 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培养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领域中监测、规划、设计、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从事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四、学制和授予学位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专业核心课程

2013级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信息工程专业2014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宽广视野和社会责任,掌握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信息工程专业专门知识,能够跟踪并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卓越人才,能够胜任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管理,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培养要求 通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长时间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 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5.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从事电子技术、数字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智能计算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 6. 具有工程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7.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撰写科学技术论文和文档的能力; 9.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通信控制与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场与波、微电子与光电子、实验实践等课程群,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选课修读。在专业类模块课程中,自主修读“基地班”课程8学分及以上的学生自动视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4 专业名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专业英文名称: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微计算机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煤矿采、掘、运、支、提、通、排、供电等专业知识,获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科学方展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品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要求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必要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修习。掌握一门外语的相关知识。 3. 专业素质要求 ①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③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④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过程管理的逐步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⑥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念执着、素质优良、崇尚科学、脚踏实地,掌握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城市及区域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能力,能在不同行业尤其是化工、冶金、矿业行业从事污染控制与治理、环保工程设计、环境咨询、研发、管理、经营、规划设计、推广、教学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毕业生知识要求 1 / 12

2 / 12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3 / 12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钒钛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等。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环节)170学分和素质拓展10学分(免费)方能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结构 机基础1的1.5学分、体育4学分等三者构成)。 六、课程修读计划 1、必修课程:共13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0.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1学分,实践必修课程57学分(不包括素质拓展10学分)。 4 / 12

说明:大学英语3为4学分,学生在选课前参加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未达到380分,选修大学英语3(综合训练),通过则从听说读写译等课程中选1门。 5 / 12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初稿) 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12月30日 引言 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5)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6)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6)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8)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9)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9)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0)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0)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5.19

2012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元结构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以电液控制为特色,机电液一体化元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能力的机械电子工程领域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机械工程技术、流体传动、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电工程师专业训练,具有机电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性能测试与仿真、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备的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电液控制、电子-气动控制、应用流体力学、信号处理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并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具备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及其他社会科学基础素养; 6.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专业核心课程 电液伺服/比例控制技术机电系统的建模、辨识与控制 教学特色课程 研究型课程:控制工程基础气动控制技术 双语教学课程:机械电子控制微机电系统(MEMS)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机械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7.5+5学分 (1)思政类必修11.5+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1.0 0.0-2.0 一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春夏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秋冬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1.0 0.0-2.0 四春夏 (2)军体类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五年级合计+1或+1.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3110021 军训+2.0 +2 一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秋冬,春夏

2016级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工程能力,能够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工业过程自动化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艺术、经管和社会科学素质; 2、系统掌握本专业所需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较强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及较好的综合素质; 7、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具体实现途径见下表。 培养要求实现途径 知识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 计算机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 外语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外语类公选课、专业英语 专业知识 力学知识 工程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产品建模与分析、有限元方法、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电学知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子实习 机械设计知识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 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机械基础实验、逆 向工程技术与应用、有限元方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人机工 程概论、虚拟样机技术等 机械制造知识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 械制造技术基础、特种加工、金工实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 类课程、生产实习、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机电控制知识 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机电系统 单片机应用、机电系统实践、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测试 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能力基本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能力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产品建模与分析、机械CAD技术、逆向 工程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人:裴福玉 审批人:苏群审核人:李洪智 机电工程分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门类工学科 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201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系统地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学习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和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机电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理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方向: A、数控技术及应用 B、机电控制及应用 五、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一)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系统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UG三维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二)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设计、机械系统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计算机辅助绘图实习、毕业设计等共计41周。 六、学制: 四年 七、毕业条件: 修满18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9学分,实践教学41学分)准予毕业。 八、学位 工学学士 九、教学计划表 1、教学进程表:见表一 2、实践教学环节:见表二 3、总周数分配表:见表三 4、学历表:见表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