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2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2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2

模二

一、1.本国生产X1、X2、X3、X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5、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 X4、X1

B. X3、X2

C. X1、X4 D X2、X3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满足()

A.w x = P X MP LX且w y = P y MP Ly

B.r x = P X MP kX且r y = P y MP ky

C. w = P X MP LX = P y MP Ly

D. r x = P X MP kX = P y MP ky

3.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4.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A.会增加该国的福利

B.会减少该国的福利

C.会使该国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5.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从()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的。 A.外部经济B.市场不完全竞争 C.收入再分配 D.市场完全竞争6.开放经济下,政府面临内外平衡两个目标,根据蒙代尔的“分配法则”,应该将国内平衡的任务分配给(),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B.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货币政策

D.收入政策,财政政策

7.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政府适时分配

8.下面不属于资本流动纯理论模型的是()

A.费雪模型

B.证券组合模型

C.双缺口模型

D.麦克道格尔模型

9.()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平衡项目

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案是()。A.货币升值 B.货币贬值

C.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

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

二、判断题1.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2.要素禀赋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4.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强国还是弱国,都能征收最优关税使各自的国家福利达到最大。()

5.基于有效保护率的考虑,各国的关税结构通常是从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到成品,随加工程度的深化,税率不断下降。()

6.证券组合模型认为,利率差异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和动力,而资本流动的最终结果是消除了利率差异。()

7.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远期汇率贴水。()

8.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9.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有价格效应和贸易量效应。()

10.建立关税同盟所产生的动态效应比静态效应要大得多。()

四、1.简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2.幼稚产业的有哪些判别标准?

3.什么是J曲线效应?造成货币贬值反映时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BP曲线有哪两种极端情况?分别代表怎样的宏观经济环境?

五、1.一个小国以世界市场价格每袋10元进口花生。它的需求曲线是D=400-l0P,

供给曲线是S=50+5P。

(1)计算自由贸易时它的进口量。

(2)如果它征收每袋50%的进口关税,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

(3)如果它与邻国结成关税同盟,相互取消关税,但对外关税不变,其邻国以每袋12元的价格向它出口花生,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效应有多大

2.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10%;

(2)t1=30%、t2=20%、t3=40%;

(3)t1=30%、t2=50%、t3=10%。

六、1.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2.用图形说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1.C 2.C 3.D 4.D 5.C 6.A 7.A 8.D 9.A 10.D

二1.?2.? 3.? 4.? 5.?6. ?7.?8.?9.? 10.?

三,

1.提供曲线:又称为相互需求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共同提出,(1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4分)2.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

3.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4.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就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四、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可表述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2.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1分)(1)成本差距标准(或穆勒标准);(1.5分)(2)利益补偿标准(或巴斯塔布尔标准);(1.5分)(3)外部经济标准(或肯普标准);(1.5分)(4)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或克鲁格曼标准)。(1.5分)

3.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故名J 曲线。(2分)

J曲线效应存在主要是因为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

(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存在认识时滞;(1分)

(2)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存在着决策时滞;(1分)(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产生生产时滞;(1分)

(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存在取代时滞;(1分)(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存在交货时滞。(1分)

4.BP曲线的形状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弹性为零,这时BP线是一条位于某一收入水平上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3分)

另一种极端情况则对应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因此,BP线为一条位于国际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直线。因此,BP

曲线的斜率应处于0与无穷大之间。(4分)

五、1.(1)当价格为10元时,D-S =(400-100)-(50+50)=200,进口量为200袋。(2)征收每袋50%的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15元。由于在没有进口时,该国的国内价格为(400-l0P )=(50+5P ),P=70/3>15,因此进口后国内价格为15元。此时的进口量为(400-150)-(50+75)=125。(3分)

(3)结成关税同盟后,该国市场会完全由其邻国占领。此时,其国内价格为12元,进口量为170袋。由于进口量从125袋增加到170袋,贸易扩大效应为(170-125)?3÷2 = 135/2,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的125×2。净福利损失为125?2-135/2=365/2。(5分)

2.解: %70)5.02.0(1%)105.0%202.0(%301=+-?+?-=ERP (2分) %20)5.02.0(1%)405.0%202.0(%302=+-?+?-=ERP (2分)

%50)5.02.0(1%)105.0%205.0(%303=+-?+?-=ERP (2分)

六、1.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

易;(3分)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3分)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3分)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3分)

2.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任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维持固定汇率的压力会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上通行的水平,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

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Y Y ′ Y Y BP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Y Y ′ Y Y* Y BP Y ′ Y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三)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三) (依据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其中1~20题是单项选择题,21~25题是多选项选择题,请注意题号并选择。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每题三分。本大题共35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的特征()P4 A.具有明确的目标 B.具有一定的结构 C.具有一定的事业 D.拥有资源 2、学术界一般把管理职能划分为4个部分,四个职能互相间内在逻辑关系,即( )P12 A. 计划、决策、组织、控制 B.计划、组织、控制、人员配备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 D.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以下哪位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P33 A.德鲁克 B.法约尔 C.泰罗 D.韦伯 4、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的人是()P35 A.甘特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5、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企业经常处于()P52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6.某企业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决定企业的主打产品由玻璃钢向塑钢转变,这主要反映了以下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P48 A.经济环境B.社会文化环境 C.自然环境D.科技环境 7、计划的作用不包括()P82 A.计划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纲领 B.计划是组织协调的前提 C.计划是目的的战略 D.计划是控制活动的依据 8、一家企业员工积极性偏低,上下级关系比较紧张,管理很不顺畅,效益连年下滑。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被动管理局面,公司开始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一般步骤()P96 A.确定目标、目标分解、执行目标、评定结果 B.目标分解、确定目标、评定结果、执行目标 C.执行目标、评定结果、确定目标、目标分解 D.评定结果、执行目标、确定目标、目标分解 9、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鼓励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的决策方式是()P121 A.电子会议法 B.专家调查法 C.名义小组法 D.头脑风暴法 10、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十元,产品单价售价为15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件。P123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D;2.A;3.A;4.B;5.D;6.A;7.D;8.A;9.A;10.B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D )。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A)。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B)。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5.×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十五)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五)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分,共15分) 1.组织即指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的集合。()是管理的基础,任何管理活动都基于一定的组织之上。P3 A.计划 B.领导 C.组织 D.控制 2.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管理的目的是()P11 A.获取信息 B.协调各方关系 C.寻求市场机会 D.实现组织目标 3.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四种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四个职能相互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P12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组织,计划,领导,控制 4.费德勒所确定的影响领导行为的三要素,正确的是()P250 A.职位权力领导者性格上下级关系 B.下属素质领导者性格上下级关系 C.领导素质下属素质任务结构 D.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5.在环境较为不确定时,内部组织比较松散,决策权力分散并且权力层级不明确,组织结构设计可采取()P159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虚拟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6.有一种领导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指导型领导者,支持型领导者,参与型领导者,成就导向型领导者,这种领导理论是()P253 A.生命周期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路径-目标理论 7.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P274 A.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B.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 C.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D.下属不易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 8.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的方法是()P121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名义群体法 D.决策树法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2016 一、判断改错(请对下列各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 号内打上Ⅹ;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 该题之下。每小题5分,共50 分) 1、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 工行为的。( ) 2、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强调了环境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要求企业必须 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强调环境——市场需要、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的相互适应。( ) 3、一般而言,组织结构先行变化,组织战略随之而变。( ) 4、公平理论指出,人不会单单将自己的成果或报酬与别人的作出比较,而是会同时 比较双方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贡献的比例,即员工把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 5、按照弗兰奇和雷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专家权力两大类。( ) 6、预算是组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取得的收入和计划花费的支出的清单。 ( ) 7、资源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因此,一个企业要获得佳绩,就 必须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拟定的竞争战略中去。( ) 8、领导可以越级指挥下级,也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 可以越级请示。( ) 9、组织的职能机构一般是按管理的职能来分设的。( ) 10、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比关系。( ) 答案要点(供参考) 一、判断改错(请对下列各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 号内打上Ⅹ;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 该题之下。每小题5分,共 50 分) 1、( Ⅹ ) 正确的表述: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的合理的替代物。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的。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1)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每题01分 1、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D:30 2、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 A:专家评估法B:问卷法 C:目标考评法D:排队法 3、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A:计划准备B:制定计划 C:执行计划D:检查计划 4、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6、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低关系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D:高工作-高关系 7、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 A:随机性原则B:多变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D:弹性原则 8、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决策。 A:风险型B:不确定型 C:确定型D:非程序化决策 9、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 A:目标B:策略 C:规划D:政策 10、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A:目的B:主体 C:媒体D:客体 二、判断题:20分,每题02分 11、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的每道小题中,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有30道小题。每道小题一分,共30分。) 1.“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强调企业管理中的哪一个职能()P81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一艘轮船要顺利驾驶到目的地,船长的角色职能包括:设计方向的领航员,实际控制方向的舵手,轮船的选用者,以及全体船员形成支持、参与和沟通关系的促进者。以上这些职能分别对应于管理的()P81、P293、P3、P240 A.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B.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 C.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D.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 3.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的是()P31 A.罗伯特.欧文 B.亨利.汤 C.马克思.韦伯 D.哈罗德.孔茨 4.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下列不属于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内容的是()P40 A.能力和工作相适应 B.工人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D.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P33 A.罗伯特卡茨 B.马斯洛.韦伯 C.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D.亚当.斯密 6.对管理的理解,中西方学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管理就是决策”是哪位著名学者的观点()P13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西蒙 7.20世纪20至30年代,科学管理时代开始走向衰落,其衰落的标志是()P40 A.人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B.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C.综合管理理论的产生 D.全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8. 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衡量、测量和评P价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P294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9.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遇到冲突或问题时,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P20-21 A.决策角色 B.信息角色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B.贸易条件改善 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 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 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 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 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 B.2,4 C.3,4 D.4,7 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 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 C.无贸易壁垒 D.产品差异 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 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 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 C.李斯特 D.魁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五十)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选题(20分)(共20题,每题1分) 1.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是指( )。(p222) A.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B.保护职工心理健康和因素 C.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D.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产生的因素 2 .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 管理职能中的()(p12)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3.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四种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p12)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组织计划领导控制 4.在下列哪种假设下管理者宜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p210) A.社会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5.受决策者个性影响最大的决策类型是()(p114) A.不确定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多目标决策 D.程序化决策 6.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于()(270) A.沟通的全过程 B.信息传递过程 C.信息编码过程 D.信息解码过程 7.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p90) A.指导计划法 B.滚动计划法 C.作业计划法 D.战略计划法 8.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也就是把权力分 散到一个集体中去,即为()(p166) A.个人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专制 9.现代管理理论中,注重量化分析,强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决策问 题,以寻求决策的科学化与精确化,这个学派是()(p41) A.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 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4.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利益的再分配 C.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 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6.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则。 )原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C目标任务 7.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8.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导。 )领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9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 B、70-80% C、80-90% 10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 2 分,共20 分) 1.?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 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5.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6.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 的预测。 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 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8.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 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 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1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 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行为科学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五十五)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五十五)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30题 1. 管理的载体是()(p11)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2. 管理的本质是()(p11) A 行为 B 效率 C 协调 D 领导 3.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认为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p6) A 泰罗 B 巴那德 C 鲍莫尔 D 彼得.得鲁克 4. 在管理方法中哪一个是一切管理方法的中介()(p13) A 行政方法 B 经济方法 C 技术方法 D 法律方法 5. 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的职责属于()(p21) A 传播者 B 传播者 C 领导者 D 联络者 6. 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p42) A 西蒙 B 泰罗 C 海德 D 波特 7. 美国管理学家()于195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一概念。(p92) A 泰罗 B 波特 C 亨利 D 彼得.德鲁克 8. ()是人类的第三层需求,指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一切需求,如友谊,爱情,归属等等。(p218) A 尊重需求 B 社交需求 C 安全需求 D 自我实现需求 9. 能够维持员工已有的现状,到不回因此而提高其积极性,这些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工

作环境条件方面的因素叫()(p222) A 保健因素 B 激励因素 C 低沉因素 D 消极因素 10. 海德的()理论是关于人的某种行为与其动机、目的和价值取向等属性之间逻辑结合的理论(归因理论) A 强化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挫折理论 D 激励理论 11. 最好的、最持久的管理方法为()(p13) A 法律方法 B 经济方法 C 教育方法 D 技术方法 12.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划的被称为()(p22) A 企业家 B 领导者 C 混乱驾驭者 D 挂名首脑 13. 管理者的技能不包括()(p22) A 技术技能 B 人际技能 C 组织技能 D 概念技能 14. 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被称为()(p85) A 规则 B 政策 C 目标 D 宗旨 15.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不包括()(p33) A 泰罗 B 罗波特 C 法约尔 D 伟伯 16. 下列哪一项是组织实现它的目的和目标的能力的()(p9) A 频率 B 效率C效能D概率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道德观的类型()(p72) A 道德的功利观B道德的权利观 C 道德的社会观 D 道德公正观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总体战略选择的()(P141) A 集中划中小型企业的首选发展战略 B 一体化发展战略 C 差异化战略 D 多角化发展战略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完整版)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 选择一项: A. 泰罗 B. 法约尔 C. 西蒙 D. 韦伯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 选择一项: A. 计划 B. 控制 C. 协调 D. 指挥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选择一项: A. 科学技术 B. 加强人的管理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增强责任感 4、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 B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选择一项: A. 生产管理 B. 生产流程 C. 作业管理 D. 操作规程 5、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选择一项: A. 层次性

C. 变动性 D. 重合性 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选择一项: A. 管理系统 B. 评估工具 C. 指标体系 D. 激励手段 7、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A )特征。 选择一项: A. 全局性 B. 纲领性 C. 长远性 D. 客观性 8、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B )。 选择一项: A. 日常管理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 9、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 C )。 选择一项: A. 人事关系 B. 组织目标 C. 组织结构 D. 责权利关系 10、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 )原则。 选择一项: A. 因人设职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2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2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优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D、资金的合理流动 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情感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效率的逻辑D.高度的责任心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D.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 C、预算 D .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o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日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 A、12500件 B、25000件 C、20000件D.40000件 7.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墓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 ).

A.组织的一般含义B.组织的动态含义 C、组织的静态含义D.组织的臂理学含义 8.依据控制的( )分,控制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A.内容B.环节 C、对象D.对象的性质 9,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稍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 )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凋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I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0.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