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开课单位: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课程组负责人: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

(1)具有计算机应用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则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认识Office办公软件折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系统安全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

(1)具有使用适当的汉字输入方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有Windows文件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4)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3、职业素质

(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的思想,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调整的依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深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科技文化素养,在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一是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二是要以工作情景和任务为导向,针对学习和训练内容,提炼典型学习型工作情景和任务,重新序化和组织教学内容;三是要以行动导向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四是结合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 教学内容

2. 学时安排

六、教学实施

七、课程考核

①教考分离,采用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认证考试系统在线考试。

②CEAC信息化考试平台

③采用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

④其他(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

八、课程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指导》2.参考的教学资料

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认证考试大纲及习题练习。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考试大纲及系统练习

3.网络资源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考试平台。

执笔人:

审核人:

2014年月

计算机文化基础答案

1. 简述计算机的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2. 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3. 一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是它是由四个十进制数表示的,在计算机内部 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 4个字节中。请写出该地址对应的 4个二进制数。 4. 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什么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机器指令通常有哪些类型 6. 简述操作系统的形成过程。操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7. 进程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涉及到进程的一些操作 8. 在 Windows中,启动一个程序有哪几种途径 9. “文件”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定义文件名和扩展名 10. 注册表的功能是什么 11. 利用 Delete键是否能够安全卸载某个应用程序为什么 12. 在 Windows中,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有哪些形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3.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1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软硬件)。 15.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 16.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说出 OSI七层协议的名称。 17. 什么是 Internet,举例说明 Internet上有哪些应用 18. Internet采用的标准网络协议是什么 19.在网络应用中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有什么好处 20. 在 Internet中,IP地址和域名的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21.什么是 HTML 什么是主页 22. 目前 Internet上主要的搜索引擎有哪些如果利用它们查找所需的信息 23.什么是电子邮件举例说明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24. 计算机病毒通常由哪些危害请具体介绍你在自己学习或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上利用了哪些软件工具或使用了哪些方法防治计算机病毒的。 25. 请结合个人经验谈谈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年诞生的。 A、1927 B、1943 C、1946 D、1952 2.( )合起来叫外部设备。 A、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 B、打印机、键盘和显示器 C、软盘驱动器和打印机 D、驱动器、打印机、键盘和显示器 3.关于CPU,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CPU是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简称。 B、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 C、CPU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合称。 D、CPU由运算器和内存组成。 4.下列设备中,只能作输出设备的是()。 A、磁盘存储器 B、键盘 C、鼠标器 D、打印机 5.在计算机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 A、显示器 B、磁盘驱动器 C、键盘 D、图形扫描仪 6.美国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大规模集成电路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电子管 7.冯.诺依曼罗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 A、程序外接 B、逻辑连接 C、数据内置 D、程序存储 8.在Windows中,下列正确的文件名是()。 A、My Program Group.TXT B、file1|file2 C、A< > B.C D、A? B.DOC 9.当鼠标指向窗口的两边时,鼠标形状变为( )。 A、沙漏状 B、双向箭头 C、十字形状 D、问号状 10.Windows剪贴板程序的扩展名为( )。 A、.txt B、.bmp C、.clp D、.pif 11.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选定了文件或文件夹后,若要将它们移动到不同驱动器的 文件夹中,操作为()。 A、按下Ctrl键拖动鼠标 B、按下Shift键拖动鼠标 C、直接拖动鼠标 D、按下Alt键拖动鼠标 12.在下列有关Windows菜单命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带省略号“...”的命令执行后会打开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信息 B、命令前有符号“√”表示该命令有效 C、命令项呈暗的颜色,表示相应的程序被破坏 D、当鼠标指向符号“ 的命令时,会弹出一个子菜单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专著类: 1、《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王受之著) 2、《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3、《设计与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 4、《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比例——科学?哲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注:有志于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同学可以选读。 9、《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世界室内设计史》((美)派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拙匠随笔》(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助于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由来。 1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注:已知最早的建筑设计理论著作,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著名的“坚固、美观、实用”的建筑三原则。 15、《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7、《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8、《负建筑》((日)隈研吾,山东人民出版社) 注: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空间设计的哲学思辨。 19、《普利茨克建筑大师思想精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试题A卷含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在Word的编辑状态,当前文档中有一个表格,选定列后,单击表格菜单中"删除列"命令后()。 A.表格中的内容全部被删除,但表格还存在 B.表格和内容全部被删除 C.表格被删除,但表格中的内容未被删除 D.表格中插入点所在的列被删除 2. 十进制数8000转换为等值的八进制数是()。 A.571(O) B.57100(O) C.175(O) D.17500(O) 3. 下列设备中,既能向主机输入数据又能接受主机输出数据的是()。 A.显示器 B.扫描仪 C.磁盘存储器 D.音响设备 4. 下列操作中,()不能关闭FrontPage应用程序。 A.单击“关闭”按钮 B.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 C.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关闭” D.双击标题栏左边的控制菜单框 5. 在Excel 清单中,()。 A.只能将标题行冻结 B.可以将任意的列或行冻结 C.可以将A列和1、2、3行同时冻结 D.可以将任意的单元格冻结 6. CRT显示器的像素光点直径有多种规格,下列直径中显示质量最好的是()mm。 A.0.39 B.0.33 C.0.31 D.0.28 7. 软盘不加写保护,对它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只能读盘,不能写盘 B.只能写盘,不能读盘 C.既能读盘,又能写盘 D.不能读盘,也不能写盘 8. 软件与程序的区别是()。 A.程序价格便宜、软件价格昂贵 B.程序是用户自己编写的,而软件是由厂家提供的 C.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而软件是由机器语言编写的 D.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总称,而程序是软件的一部分 9. 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属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练习题1-

第一套 1 有关信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数据(data)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B 数据可表示信息,而信息只有通过数据形式表示出来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C 数据是有用的信息,信息是数据的表现形式 D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语义的解释 2 与其他运算工具相比,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它也是计算机能够自动运算的前提和基础。 A 高速性B存储性C通用性D精确性 3 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CAI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计算机辅助设计 C 计算机辅助制造 D 计算机辅助教学 4 计算机在存储数据时,把2的10次方个存储单元记作1_________。 A M B K C T D G 5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的功能是________。 A 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完成指令的翻译,并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C 将要计算的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代码 D 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内部二进制信息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 6 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A 操作系统 B 语言处理程序 C 程序设计语言D数据库管理系统 7 在当前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GHz来描述计算机的_________。 A 运算速度B主频 C 存储容量 D 字长长度 9 下列关于文件名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 B 从Windows 95开始放宽了对文件名的限制,组成文件名的字符数最多可达255个 C 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之间用英文句号分隔,但一个文件名只能有一个英文句号 D 文件名中可以包括空格和英文句号 10 可以修改计算机设置或安装程序,但不能读取属于其他用户的文件,没有备份和复制目录、安装或卸载设备程序以及管理安全和审核日志的权利的组是_________组。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 )。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C )。 A.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外码 B.内码 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C )。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考试专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考点总结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1.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的结果,是数据的逻辑意义。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 2.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是指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信息传输干线。最早由美国提出。 3.计算机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5.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ENIAC” 6.计算机的发展 7.计算机的特点:存储型、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精确性、逻辑判断能力 8.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利用计算机做数值仿真 ②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 ③过程控制(实时控制):现代工业生产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BE 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CIMS 计算机集成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9.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格化智能化 10.计算机的逻辑运算:与(AND)0?0=0 0?1=0 1?0=0 1?1=1 或(OR)0?0=0 0?1=1 1?0=1 1?1=1 非(NOT)1=0 0=1 异或(XOR)0 0=0 0 1=1 1 0=1 1 1=0 11.位bit 简记b 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 简记B 1B=8bit 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12. 机器数最高位采用“0:”或“1”表示正负 13. 两个字节(16位)表示一个汉字 14. 7位标的ASCII 码可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15. 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16.计算机的两种信息:数据流和控制信号 17.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8. 通常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9. 存储器??? ?????????外存等待问题:高速缓存,解决:微机中的内存一般指断电后仍长期保存:存放固定程序数据,内存cpu Cache RAM RAM ROM 20.?????????????????????????????实用性应用软件:具有很强的 支撑服务软件数据库管理语言处理程序机管理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本的系统软件直接运行在裸机上最基口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计算机软件 21.计算机的性质: ① 有穷性:解题过程必须是可以终止的 ② 确定性:每一步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应该在理解时产生二义性 ③ 可行性:每个算法都可以有效地执行,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22.程序语言:(三个阶段) a.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直接供机器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不同计算机因指令系统的不同,所以同一型号的机器语言不能在另一 台上使用 b.汇编语言:依赖具体计算机,通用性较差。汇编语言的编写过程叫做汇编 ???目标程序等价的机器语言并产生编译:将源程序翻译成 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解释:对源程序解释并高级语言c. 23.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快内存容量:内存越大,内核:多任务处理性能数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字长:运算部件能同时数,单位:在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主频:指hz cpu

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考试步骤

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考试步骤(重要考点),下面操作一定要熟练掌握,并要做到举一反三。 word考点 1.纸张大小,页边距:文件——页面设置——纸张或边距 2.字体,字体颜色,加粗,倾斜:格式——字体 3.阳文,着重号,下划线:格式——字体 4.替换:编辑——替换 5.首行缩进,左(右)缩进,行距,段前段后距离:格式——段落——特殊格式 6.阴影型边框,底纹:格式——边框和底纹 7.更改文字方向:不用选择文章内容,格式——文字方向——选取中间的 8.分栏:格式——分栏 9.插入页码:插入——页码——选择对齐方式 10.插入页眉:视图——页眉、页脚 11.礼花绽放:格式——字体——文字效果 12.插入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13.插入表格:表格——插入大学生必备微信:dxsbb88,分享更多考试知识! 14.文字转换成表格:表格——转换——文字转表格 15.项目符号: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 16.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

17.另存为:文件——另存为——新建文件夹图标——文件夹起名——根据需要给文件夹改名 Excel 考点 1.求和(总分):插入——函数——常用函数——SUM——选取范围 2.求平均值:插入——函数——常用函数——AVERAGE——选取范围 3.求最大值,最小值(最高分,最低分):插入——函数——全部函数——MAX、MIN——选取范围 4.保留几位小数:在选取单元格上按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设置小数位数 5.合并单元格: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推荐北大学姐QQ:994453333

6.水平(垂直)对齐:在选取的单元格上单击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设置水平(垂直) 7.行高,列宽:选取相应的行号(列标)右键 8.加内(外)边框:选中要加边框的单元格——格式——单元格——边框——内、外边框 9.添加蓝色双线外边框:选中要加边框的单元格——格式——单元格——边框——先选颜色——双线——最后点外边框 10.排序:选取所有数据(不包括合并的单元格)——数据——排序——设置关键字——升序或降序 11.单元格输入“=”,单击同行的合计数,键盘输入除号“/”,单击同行的学生数,回车 12.图表类型题:按要求看清有无标题,选取不相邻的数据时,要按CTRL键 13.显示比例:图示——显示比例 14.五角星: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与旗帜 15.条件格式:选中要操作的列——格式——条件格式——介于改为大于(或小于)——修改条件值——格式修改字体或颜色 16.筛选:选择全部数据(不包括合并单元格)——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NIAC). 2. 在计算机运行中,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提出并论证这个理论的研究小组领导是(冯?诺依曼) 3. 语言处理程序发展经历的前三个阶段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4. 计算机内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5. 微处理器研制成功的时间是(1971年) 6. 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标志是(微处理器) 7.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为(物理器件) 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9.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应该归属于(第四代) 10. 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主要是由于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 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 12. 银行利用计算机进行存贷款业务管理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数据处理) 13. 财务管理,情报检索,库存管理等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数据处理) 14. 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15. 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 (信息管理) 16. CAI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含义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17. 应用计算机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8. 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主要手段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 19. 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20.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计算机属于(巨型计算机) 21. 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好处是(资源共享) 22. 计算机系统是指(硬件和软件系统) 23. 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自愿指的是(硬件,软件,数据) 24. 所谓计算机的“裸机”是指(不装备人和软件的计算机) 25.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6.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包括(CPU和内存储器) 27. 运算器和控制器的总称是(CPU) 28. 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器) 29.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 30. 8088,80286,80386,80486指的是不同型号的(微处理器(或者中央处理器在或者CPU)) 31. 算术逻辑单元(简称ALU)主要提供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2. CPU中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指令和控制指令的执行) 33.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系统各部件正确地执行程序) 34. 在计算机系统中,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控制器) 35. 微型计算机中的I/O接口卡位于(总线与外设之间)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Excel中用户对数据清单进行排序可以根据 A、一行中的数值 B、一列中的数值 C、一个单元格中的数值 D、不相邻的单元格中的数值 标准答案:B 【2】建立Excel图表时,我们一般 A、首先新建一个图表标签 B、建完图表后,再键入数据 C、在输入数据的同时,建立图表 D、先输入数据,再建立图表 标准答案:D 【3】PowerPoint中,幻灯片要插入声音须在_____________。 A、普通视图进行 B、浏览视图进行 C、大纲视图进行 D、放映视图进行 标准答案:A 【4】在PowerPoint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某一设计模板,此时在文稿中增加一张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标准答案:B 【5】在Word编辑状态下,对于选定的文字 A、可以移动,不可以复制 B、可以复制,不可以移动 C、可以进行移动,也可以进行复制 D、既不可以移动也不可以复制 标准答案:C 【6】在Word编辑状态下,格式刷可以复制

A、段落的格式和内容 B、段落和文字的格式和内容 C、文字的格式和内容 D、段落和文字的格式 标准答案:D 【7】鼠标在屏幕上产生的标记符号变为一个“沙漏”状,表明________。 A、WINDOWS执行的程序出错,中止其执行 B、WINDOWS正在执行某一处理任务,请用户稍等 C、提示用户注意某个事项,并不影响计算机继续工作 D、等待用户键入Y或N,以便继续工作 标准答案:B 【8】在Windows环境中鼠标主要的三种操作方式是:单击、双击和________。 A、连续交替按下左右键 B、拖放 C、与键盘击键配合使用 D、连击 标准答案:B 【9】在Windows环境中当启动(运行)一个程序时就打开一个该程序自己的窗口,把运行程序的窗口最小化就是_______ A、结束该程序的运行 B、暂时中断该程序的运行但随时可以由用户加以恢复 C、该程序的运行转入后台继续工作 D、中断该程序的运行而且用户不能加以恢复 标准答案:C 【10】关于Windows的文件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个是________。 A、每个子文件夹都有一个“父文件夹” B、每个文件夹都可以包含若干“子文件夹”和文件 C、每个文件夹都有一个名字 D、磁盘上所有文件夹不能重名 标准答案:D 【11】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 A、CAD B、CAM C、CAI D、CAT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 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 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 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 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 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 五、课时数: 3课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讲授新课 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学科的形成以及与 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1)建筑及其范围 (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1)掌握设计的意义 (2)明确设计的程序 (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 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 (二)、学时小结 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次作业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次作 业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______。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 2.二进制数相对应的十进制数应是______。 A.123 B.167 C.179 D.177 3.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通常都配有CD-ROM,这是一种 ______。 A.只读内存储器 B.只读大容量软盘 C.只读硬盘存储器 D.只读光盘存储器 4.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___。 A.十进制码 B.二进制码 C.ASCII码 D.汉字编码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 ______。 A.运算器 B.软件 C.I/O设备 D.控制器 6.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系统软 件的是______。 A.操作系统 B.办公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系统支持和服务程序 7.计算机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______。 A.RAM B.硬盘 C.ROM D.软盘 8.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______。 A.键盘和鼠标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 9.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是______。 A.控制器和运算器 B.控制器和存储器 C.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I/O接口 10.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 的______。 A.规模 B.功能 C.性能 D.构成元件 11.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 是______。 A.两个系统必须互相适合﹑配套 B.硬件是首要的,软件是次要的 C.软件是首要的,硬件是次要的 D.只要有了硬件,软件可有可无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功能的是______。 A.编辑﹑播放视频 B.播放VCD C.自动扫描 D.编辑﹑播放音乐 13.以下应用领域中,属于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的是______。 A.科学计算 B.网上购物 C.音视频会议系统 D.网络远端控制 14.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包括 ______。 A.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B.多媒体数据压缩解码技术 C.网络包分发技术 D.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15.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应用包括______。 A.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B.娱乐和游戏 C.视频会议系统 D.以上都是 16.下列选项中,对多媒体技术正确的描述是______。 A.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 媒体的技术 B.只能够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