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信阳市体育中学李莉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进入初中孩子,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反对,得不到父母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即产生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

种客观存在心理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消极影响: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盲目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需要毫不相干形式而已;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看待社会上出现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某些不完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伪君子”等,他们无端怀疑先进人物动机,对别人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态度;

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团结。

青少年逆反心理积极影响: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

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评价体系,不再轻易服从他人指挥,改变自己想法,思维上也表现出明显独立性,可望以独立个体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2、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精神体现。这些青少年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关于事物解释,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总想进一步追求更精确,更新奇事务,喜欢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而会扼杀他们旺盛创造力;3、反映出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使命感。青少年个性反映首要因素就是巨大社会积极性,他们渴望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自己独特视角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一份责任,他们对正面宣传否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命运关注,其实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因此对社会上出现不公平社会现象才会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而这并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认可和理解,这正是他们正义感和责任感体现;4、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

也就是说,青少年逆反心理,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看待青少年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科学合理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面对心理逆反期学生,采取简单急躁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坚冰。在纠正学生逆反心理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长引导都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不要敌视学生。爱心是教育真谛,尊重是教育底线。人是感情动物,作为对感情非常敏感十五六岁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老师对他态度,老师对学生关爱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对学生轻视,疏远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爱心和尊重是前提。教育者要有正确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萌发独立意识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愿望出发,目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他们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同学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二、要多沟通,少训斥责怪。通过观察谈心,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摆正自己位置,不要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教育者,应放下架子,做学生良师益友,让学生消除距离感,隔阂感,敢于向老师坦露心迹;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使其产生成长中成就感。

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学生经常受到教师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定势。最根本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批评式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

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善于发现“难看"孩子身上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形象。

三、要注意工作方式,减少简单冲动。学生在成长中犯错是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尤其应注意工作方式,要冷静从学生角度分析,切忌简单冲动,这样就会使学生关闭心灵窗口,逆反心理增长,以前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正式关系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生活联系、形成丰富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学生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同学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人际关系、减少消极人际关系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级体成为良好交往环境,使所有学生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学生对交往发生一定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态度和看法。

四、要冷静分析,智慧应对。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期中学生一

种正常心理活动,学生故意表现出一种消极对抗情绪,作为教育者这时千万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巧用心理战术,合理采用激将法,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作用,争取家庭教育配合。在教师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作用。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实际,否则家庭教育功效就会消弱。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爱。爱缺乏和过度爱都会对子女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和后果。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抵触情绪,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成长。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逆反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要做到教育与学生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不良心理,使学生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逆反心理经过合理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往往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是原则 的错误,老师辛辛苦苦地做工作,费了不少的唇舌,有的学生就是不服,或是口服心不服, 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表现为:或是沉默不语,或是当面顶你一两句,或是当面不说,背后又 来另一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老师说话的方式方法问题,二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 理状态问题。 一、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来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年龄特点决定的思维因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初中学生的 年龄在13、14岁左右,对事物的个性和事物的本质还不是很了解,更不可能了解事物的发 展规律了。他们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用抽象的思维去理解、判断事物。 2.年龄决定的性格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格不仅是与气质智力有关,还与情感和意 志有关,性格是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个性心理核心的特征。公元前5-4世纪孔子提出了“性 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学说,他认为人生来禀赋差异不大,是后天造成较大差异的,也就是说性格大多是由后天造成的。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学说,性格有“外倾型”和“内倾型”。他 认为外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外部,他对外部的事物表示关心和感兴趣,与人交往中易于 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做事大胆而轻率,动作快。性格内倾的人,很少向别人吐露自己的 喜怒哀乐,他在人面前不容易说慌。初中学生性格是多样的,有的受外部影响而意志比较脆弱,受到一点点批评就一蹶不振,但大多学生还是经得起批评的。他们大多喜欢表现自己某 一特长,也就是说喜欢露一手,希望自己在同龄人当中强一点,以博得同龄人的羡慕、长辈 的赞扬。然而,他们做事又不顾前及后,一旦做错了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指出,则认为这是 老师有意与自己过不去,由此感到自己名声扫地,因而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对老 师记恨在心。对这样的学生,只能作正确的引导,肯定其优点、指出其缺点,并且以表扬为主,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通过表扬其正确的,达到批评其错误的。 也有的学生性情比较孤僻,心胸比较狭窄,像眼睛一样容不得半粒沙子,尽管是自己错了, 受到批评,心里似乎受到极大的创伤。因此,不管碰到什么样的事,遇到什么样的人跟他谈话,他都觉得这是有意与他过不去的,心里总是这样认为,“又是鸡蛋里挑骨头”。那种心情 真有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切身感受。由此产生种种忧郁感,或固执,或闭口不谈、只字不露。如本班有一位姓施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做事却出人意料,常逃学到外面上网,一蹲就是大半天,有时搞个通宵。老师从小道理讲到大道理,说了老半天,他就一言不发, 金口不开。有同学问他为何,他说:“反正我在他们的眼里是坏的,说也没用。”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批评要把握好分寸,点到即止。应从心理上去医治,扫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使其丢 掉思想包袱,树立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其“闪光点”,一经发现就多加 表扬,让他树立信心,改正缺点,避免其自暴自弃,再次闯祸。 3.学生的心胸气质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稳定的特征。也 就是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情、秉性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猬”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猬者有所不为”。“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 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属于“猬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比较“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在 中学生当中,有的学生真有点“初生牛犊不识虎”,正如孔子所说的“狂者”一类的人,他们情 绪发展比较快,说话直率,但性格比较刚强固执,脾气比较倔强。他们什么时候都认定自己 是对的。这样的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很可能当众顶牛,给你难堪。此时,作为 教育者——老师,如果不善于开导,很可能导致“风来树挡、水来土埋”的僵持局面。对这样 的学生,只能是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工作,也就是说,对他们应抱着治病 救人的态度,用和风细雨式的谈话,以对朋友那真诚的情感去触动他们,对他们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_逆反心理

八中心理咨询 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 【辅导简介】 X,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 初二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原因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来一些逆反行为。那么,当孩子发生逆反行为之后,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来应对呢? 一、保持冷静,制定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有一些孩子喜欢就每一个事情与家长争论、顶嘴,当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一两次之后,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越来越恶劣。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要与孩子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规则,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冷静而有威严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争论的,什么时候争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争论,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争论的,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6岁的亮亮玩过了积木之后没有收拾好东西就去看电视,积木扔了满地—— “马上把积木捡起来。”妈妈说。 “等一会儿再捡。” “你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先收拾玩具,后看电视。” “你怎么那么多规矩阿,我就不想捡,你管得着吗?” “看来你很喜欢说‘你管得着吗?’这句话,现在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可以一遍遍地这么说。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句话。如果你下次还这么不礼貌地跟我说话,那一天你将不能够使用电话;第二次你将一个晚上不能够看电视;第三次……” 【点评】:我们要尊重孩子,但不是迁就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宽松一些,但不是放任他们。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一些反抗。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激化。但家长一定要坚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然后要严格地执行规则。当孩子再犯时,他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趋利避害,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二、提供选择。 当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命令。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家长强迫的结果。 【案例】:小明三点半放学回家,妈妈说:“先把作业做了,”“呆会儿再做。”小明坐到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妈妈又催促了一遍,小明还是坐着不动。这个时候,妈妈说道:“现在离6点钟吃晚饭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你可以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写完你的作业,然后再接着玩,这样吃完晚饭之后你就可以看你最爱看的动画片。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八年级政治上册 52 克服逆反心理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本教时为第 2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认识 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 3、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难点: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我们正在享受人生最美妙的时光。然而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也正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从前听话的乖孩子,开始觉得父母、老师的话变得唠叨。大家看过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吧,里面最乖的是谁?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最乖的小雪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有这样一段,小雪的亲身母亲玛丽给她买了时尚前卫的服饰和名贵的化妆品。小雪开心地打扮起自己,然而小雪的父母却觉得这样的打学生观看短片 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 《家有儿女》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新课。

扮不适合小雪。那么我们的小雪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二、讲授新课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1、《家有儿女》视频片段观看完后回答问题: (1)、“乖乖女”小雪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 (2)、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请你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逆反心理的具体的表现。 你平时对家长(同学、社会等)有逆反心理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对家长 对同学 对社会 归纳:什么是逆反心理以及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2、完成心理测验,了解青春期的我们有反常心理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正常,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是否能听之任之?集体朗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 生更好解决问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为此,我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理论。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家长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第二,情境逆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未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信度逆反。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便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学生。这样,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人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 第四,禁果逆反。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等,实属禁果逆反。 第五、自主逆反。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但却用打骂、喝斥、讽刺、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第六,归因逆反。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如教育者无意表扬了一位做了好事而动机不良的人。或尽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体,但其动机不良,就会引起这种归因逆反。 第七,失衡逆反。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等。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雹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主要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这种人格型逆反的学生多见于男生,而且他们的家长(特别是父亲)多有同样倾向。我校初二、高二都有过类似的学生。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哲学依据

幼儿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宝儿的妈妈说,最近发现三岁的宝儿出现了一些逆反的行为,比如晚上洗脸的时候,她非嚷着先洗脚,家长没听,结果一盆水被她用脚掀翻弄到地上。有好几次是专门和家长对着干,宝宝妈妈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产生逆反心理是幼儿教育弊端的曝光。当前,幼儿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不知道儿童具有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和资质,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过早定向,强制儿童过早地从事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还有一些父母却相反,视自已的孩子为“太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本来孩子可以独自很好完成的任务,父母却要唠叨半天,甚至包办代替等等。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正是这些教育弊端造成的。教养方式和手段违背孩子的天性,自然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可见,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事出有因”,它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们对幼儿教育作出改进。 2、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儿童产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作用的。 3、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其他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闷、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心中,他们不会让有碍自己身心健康的负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他们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他们以这种形式保持心理平衡,有时也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而不应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时候,一味抱怨、恼火,甚至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 解决方法: 对于这样的宝宝可以先用家长的方法来感化她,首先先是劝说宝宝,但是家长式作风不能一直存在,其实宝宝想先洗脚也不是不正确,然后宝宝不停可以按照她的想法来做,在中间出现的不好的地方就提出来,说她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最后平时和宝宝多沟通,不要一直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宝宝,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离家出走 内容提要: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指青少年未经父母同意离开家庭,长时间夜不归宿的行为。离家出走是青少年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 (1)典型病例 一、个案介绍 王某,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王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前不久,王某刚考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王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王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王某没能考上重点中学。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大学”,“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其自尊的话。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何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二、诊断与评析 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就如上述个案中何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

对考上大学就更加没有希望了。其实,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要努力。当然,何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2)离家出走的症状 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①14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②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③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④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3)离家出走的成因 ①个性障碍。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由于本人的个性障碍。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②逃避学校和家庭环境。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一种令人恐惧的、处处受制约的学校和家庭环境。青少年只是想避开学校的约束,或从生活中的孤独、无聊和严厉的管束中解脱出来,离家出走是为了寻找个人的独立。 ③逃避压力。学校的学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家中父母只是责备和苛求,缺少具体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使青少年学生感到十分孤独、烦恼,并产生了自卑感和不满情绪,他们离家出走是寻求心理上的解

《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家长作业。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存在下列现象吗? 1、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2、总觉得家长在管制着他,开始和家长顶嘴; 3、总对家长说:“你们别总管了行吗,烦不烦!“ 4、抱怨家长和自己有代沟,不理解自己; 5、觉得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假的,是为了控制自己; 6、和家长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吵架; 7、情绪起伏很大; 8、经常自作主张; 9、希望家长不要干涉自己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 10、不在愿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 三、话题讨论: 孩子上初中,长大了,越来越听话,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 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精品文档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自己也很苦恼。小强是心知肚明的,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对于这一点,但她却将这本是件小事,前几天她与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临桌同学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心理咨询师分析:但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小她就有一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客观上分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但这些情况由来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种自卑心理。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已久,她。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原来今天但越急越不能自控。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面对这种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骄横,因为,. 精品文档妥善处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理。。应对策略:、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1 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所以,分析:由于平时养成

爱,其实很简单----从三个案例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爱,其实很简单----从三个案例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背景] 经常能够从报纸上或者电视里看到有学生因为不满家长的管制或教师的教学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行为并不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而是与他以往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年龄正在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 现在来看那些小学生,这中间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产生与长辈对抗心理,心理有什么话也不愿与父母、教师说,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在平时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也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这孩子我说东他偏要说西。”“我的孩子为什么变得不爱说话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这其实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形,父母越是恼火,越发训斥,孩子越是反感,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和他们个人的喜好分不开的,就像有的老师说的,如果你不对他的胃口,你教的再怎么好也是白搭,因为他不会听你的。反之,如果你越要求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么他们只会越不听,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三个案例谈谈我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点研究。 [案例一] 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事后,我询问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学生,发现在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上课经常顾自己玩,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等到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不但错误连篇而且字迹不清。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在班级中的影响非常不好。 [反思]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理所当然的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宠爱”,相反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会被打入“冷宫”。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执教态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任意践踏学生的尊严。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恶语讽刺,甚至体罚学生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一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 福建美佛儿学校初中部 案例一:李某,高一女生。初中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高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惨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吃紧,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某,高女学生,中考成绩大凡。考入高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寒假考试数学竟不及格,而当时班上只有少数同学不及格,其它科也成绩平淡。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健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例外。 从根源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高一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严重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关爱心灵,从沟通开始》 程龙中学黄溪 一、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班主任读本《好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第一章——走进心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中小学生班主任读本《好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第一章内容——走进心灵。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对学生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力不从心,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些孩子不是与父母没话讲,就是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对着干。而学生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约束、限制太多,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感觉难于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由于缺乏对老师、父母的信任,导致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与人沟通,最后无法排解而走入歧途。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学会信赖,学会沟通,学会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消除叛逆心理,我将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为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理性地对待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爱,学会感恩。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学会适当地表达内心情感。 2、让学生在各种亲子活动中逐步建立对父母信赖感,慢慢学会如何与父母无障碍沟通。教 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四.教学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会信赖,学会沟通,学会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消除叛逆心理。 (二)活动难点: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 五、学情分析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生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与变化,使他们有了成人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他们努力寻找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渴望老师及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独立,摆脱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监护。他们不愿意听取父母及老师的意见,常常处于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他们有了新的依恋对象,即对伙伴的依恋,对父母的依恋减弱,甚至疏远了父母。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很少,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但是,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希望有人来理解和关心他们,因此,他们有心事喜欢和伙伴交谈,不愿意和父母交谈,他们觉得父母不能够理解他们。 但是,中学生毕竟还没有成熟与独立,心理活动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他们既反抗父母,又依赖父母,他们渴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与保护,他们既感到与父母沟通困难,又渴望父母能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家庭的理解与帮助。 六、教法学法 本次班会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设置和体验式教法,学生运用情境迁移法和榜样分析法达到学习目的。从学生生活点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会主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引言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一、典型案例 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应对策略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应对 策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应对策略内容摘要:本文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原因和学校教育的原因这三方面分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面对复杂的原因,说服教育已不是万能钥匙,笔者从6个方面谈应对策略。 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应对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你叫他做作业,他嘴上应付你,但就是不肯下笔;他犯错误了你通知家长,和家长一起教育他,他非但没有好好接受批评,还故意再犯些小错误气气你;他迟到了,你苦口婆心教育他,他口头上答应你明天不会迟到了,结果却又连着几天继续迟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中学就没有小学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像这种“经常与老师、家长对着干,老是反其道而行之”现象,我们称之为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容易造成感情失控。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其实,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他们相信“我能行”,他们反感说教,不服管教。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所以往往引起他们对家长、对师长的顶撞,有时粗鲁放肆。或者是表面服从,内心抵触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的原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对其的影响。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同时,随着“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实施,家长们对独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学生情况】 梁同学,男性,年龄为17岁,中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聪明伶俐,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并且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提出休学不读书的态度。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现在课回来上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报读大专班。 【关健词】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分析原因】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两同学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内容与方法】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幼小时候家长对其十分溺爱,上学后又有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步能引发很多的矛盾。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人感”强烈地显露出来,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并且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一旦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这种“自负型”逆反心理可以说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因。 二是由于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 三是由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恰当。个别老师不注意提

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因此,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逆反心理解决的措施: 一要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把老师和学生看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把家长和孩子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仪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尤其不要使用“讨厌”“你真笨”“不能这样”这些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语言,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二要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要了解学生特殊发育阶段的心理特征,勤关注,多关心,常沟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平等对待子女,恰当地给子女以自主权,并给以指导。学校要利用家长会、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育方法,防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偏差,以巩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逆反心理解决的做法。 1、全面评价学生,努力尊重学生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