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A卷)试卷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100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

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

C.无(wú)欲速无车輗(ní)无车軏(yuè)

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

【答案】C

【考点】字音

【解析】A项,诲:huì,B项,薄:bó,D项,舍:shě。

2.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yǔ)上愠(yùn)色令尹(yǐn)

B.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

C.无谄(chǎn)切磋(chuō)笑倩(qiàn)

D.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

【答案】D

【考点】字音

【解析】A项,语:yù;B项,乘:shènɡ;C项,蹉:cu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正式演练前信心满满的沙溢,进入惊险的公交车救援现场却紧张万分、。救援结束后,他感慨万千:“消防人员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

②距离福岛核灾已近5年,日本政府定下的灾后集中复兴期也将到期,东京电力公司面对核废堆

仍,数万无家可归的核灾幸存者只能嘤嘤哭泣。

③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是一种干扰。反之,手机不在身边,也会令我们,这就是手机分离焦虑现象。

A.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束手无策

B.手足无措束手无策手忙脚乱

C.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手足无措

D.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答案】C

【考点】成语(熟语)

【解析】答案为C,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捆住了手,比喻一点办法都没有。

手足无措: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

【考点】成语(熟语)

【解析】B项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应为无处藏身。

5.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B.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C.弟子入则侾,出则悌

D.弟子入则侾,出则弟

【答案】B

【考点】记忆性默写

【解析】答案为B,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是指古代文献,其内容最不可能包含下列哪一项()

A.书

B.礼

C.乐

D.舞

【答案】D

【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解析】答案为D,从论语的有关内容来看,这里的古代文献主要包含诗、书、礼、乐。

7.下列对《当仁,不让于师》第十则中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答案】A

【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

【解析】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这里表现的应该是“谦虚谨慎”。

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告者过也

B.曲肱而枕之

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D.公明贾对曰

【答案】A

【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

【解析】A项,省略句,省略“之”,这事;B、C、D三项为一般句式。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古代农具的一项是()

A.櫌而不辍

B.荷蓧丈人

C.植其杖而芸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3.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4.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 5.《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6.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7.孔子警醒我们“,”,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8.,。,。这些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 9.《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10.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11.岁寒,。《论语·子罕》 1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句,化用了《论语微子》中“,两句。 13.孔夫子告诉弟子,只要符合“仁”这一原则,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4.《论语》中孔子要求人们做事尊重他人意愿而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是的句子是::, 15.《论语》中孔子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16.《论语》中表达读书人为什么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句子:,。 17.孔夫子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用文献典籍使人知识广博,用礼来约束人的句子是:,, 18.孔子说“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是别人通达:,。 19.《论语》讲到志士仁人“,”,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20.孔子直接表达自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的句子:,。 21.《论语》中古代学习的人与现在学习的人目的有何不同:,。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答案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秦诸子散文最新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末年开始,奴隶制逐步为封建制所代替,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士”阶层兴起壮大,活跃于整个社会。他们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针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评论,提出各自的主张,展开论辩,在思想文化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人刘向、刘歆父子和班固等人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 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春秋战国之交《论语》《孙子兵法》的出现,显示了中国散文内容和风格的重大变化:由占卜语录变为师生谈话录,由王公号令变为私家著述。《论语》中所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活泼自由, 语言中还体现出一定的人物个性。《孙子兵法》已是一部兵家的专著。全书结构谨严,各篇中心 明确,论证周密,文句整饬而流畅,写得相当熟练。 到了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孟子》与《墨子》《庄子》的一部分就是,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如《孟子》多记论辩之辞,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多带驳论的性质。 《庄子》中依然存在论辩对答的成分,但基本上已是一种专题论文的形式。作者不仅反驳论敌的谬误,还从正面深入地阐述自己的主张。这反映了对话语录体向专题论说文体的转化。 到了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则完全摆脱了对话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不是一个学派 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的个人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荀子》《韩非子》的大多数篇章,都写得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标志着先秦论说文体的成熟。 诸子散文,从孔子开始,就注重文采。诸子作品中,只有《墨子》比较朴实,其他都文情并茂。 特别是到了战国中后期,游说之风兴盛,口才成了入仕的重要条件,促进了士这一阶层对语言技巧的研究,比喻、排比、夸张、映衬等修辞手法被普遍地使用,寓言的运用也成了论说场合的新风气。寓言的风行,大大地增添了论说的形象性,使先秦文学园地更添光彩。 文风方面,《论语》言简意赅,富哲理,多警句;《墨子》讲究逻辑,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具 体事例作论据,多用类推法,文章浅显易懂而又结构谨严;《孟子》雄辩,明白流畅,激情荡漾, 气势磅礴;《庄子》汪洋恣肆,想像奇特,精微玄妙,句式灵活多变;《荀子》论证缜密,条理清晰,托譬设喻,务求义尽,可谓典型的经师、学者之文;《韩非子》气盛言宜,剖析入微,犀利峻峭,锐不可当。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后代散文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在文体方面,诸子也有很大的创造性。其中有大量政治、伦理、哲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论文。有驳论性质的辩难问对,有谏议上书,有学术思想的评述,有解说,有杂文,有故事形式的说理文。这表明各种论说文体在先秦已大体齐备,作者们依据内容来选择适合的体裁,大体上做到了各得其宜。 注释: 本文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上个学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找、画、拼、摆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2、使学生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三、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形状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五种平面图形若干、尺子、绳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盒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 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摸一摸。教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XXXXX: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实物,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个个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师:我想把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知识整理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记音】 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耦.而耕( ) ?耰.而不辍.( ) 【解释实词】 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 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 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 【通假举要】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 【一词多义】 (一)实词——见 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虚词——而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 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古义:今义: 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 【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 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 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 ①,来者犹可追。②,,孰为夫子?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A卷)试卷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100分) 1.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曲偻(lóu)句赘(jù)有沴(lì) B.跰(pián)浸假(jìn)鸮炙(xiāo) C.无怛(dàn)佚我(yì)镆铘(mò) D.蘧然(qú)眴若(xún)翣资(shà) 【答案】B 【考点】字音 【解析】A.偻—lǚ;C.怛—dá;D.眴—shùn。 2.下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zhǔ)崖崖涘(sì)尾闾(lǔ) B.稊(bì)米吾喙(huì)井幹(hán) C.缺甃(zhòu)持颐(yí)灭跗(fū) D.虷(gàn)蟹奭(shì)然口呿(qū) 【答案】C 【考点】字音 【解析】A项,闾:lǘ,B项,稊:tí,D项,虷:hán。 3.下面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B.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C.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D.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答案】B 【考点】正确断句 【解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 ⑥轻伯夷之义⑦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先秦时期.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蛛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姻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形式本身。 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类的祖神,并把神话故 :事当作是史实看待,构成了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洪 水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一女活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意识。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儿个方面? 答: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答: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兼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四家诗: 赋比兴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一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305 篇作品o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王风、卫风、齐风、唐风、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篇, 后者有74 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 篇、5 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诗、鲁诗、韩诗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韩婴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一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 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 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颂歌史诗、燕食诗、战争诗、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和怨诗。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句式、结构、表现手法等三个方而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备课修订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思路【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一个识字单元,课本编排了4篇识字课、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口语交际。课文内容丰富,识字形式多样:《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春夏秋冬》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本课词串读起来有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

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浓厚兴趣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材借助《老鼠嫁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看图片,听故事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再以连环画为载体学习讲故事,做到声音洪亮,让别人听清楚,从而学会如何听故事和讲故事。最终达到训练口语表达,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同时巩固了汉语拼音的学习;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效率;充分借助文本进行识字教学,在诵读儿歌、韵文中,培养学生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本章重点: 《论语》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庄子》的艺术特色 预习: 一、名词解释和问答: 1、什么是说理散文? 2、诸子散文史说理散文吗? 3、诸子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4、什么是百家争鸣? 5、学习重点——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二、填空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指的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概述: 1、《论语》的语录体在()中得到发展,其中的自觉的逻辑意识,为说理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a)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论语》、《老子》 b)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c)专论体(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一、语录体—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序《诗》、传《易》、《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论语》中具有先秦说理问的特征的表现: a)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b)书中也有较长的段落,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先进·子路冉有公西华侍 坐》 c)《季氏》中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征。 (二)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论语》思想内容:《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1、政治思想“礼”和“仁”。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3、美学思想善与美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最新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最新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单元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 这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个单元,为识字单元,本单元共有4篇识字课,分别为:1《春夏秋冬》2《姓氏歌》3《小青蛙》4《猜字谜》.《春夏秋冬》意在让学生了解四季,并且积累一些有关四季的词语.2《姓氏歌》意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的一些姓氏,并且知道这些姓氏的组成,3《小青蛙》意在让学生了解小青蛙,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小动物,4《猜字谜》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字谜的方式来学习生字.本单元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还有一个语文园地,还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内容为“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本单元5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本单元2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熟练的朗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1《春夏秋冬》2《姓氏歌》要求能背诵.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我国的姓氏及组成特点,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小动物,我们要保护 2、过程与方法: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四季,热爱祖国,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养成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有愿意读书的意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本单元5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本单元2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熟练的朗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1《春夏秋冬》2《姓氏歌》要求能背诵.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我国的姓氏及组成特点,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小动物,我们要保护.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快乐读书的好习惯.怎样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快记住所学生字. 突破措施1、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助学习,在合作中鼓励学生多识字 2、组织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功能展示汉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展示美观的汉字

先秦诸子散文上

先秦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政权文化下移,百家争鸣出现。《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老子与《老子》 老子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代。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 《老子》是道家经典,亦称《道德经》,凡81章。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时期,内容基本是老子的思想。世传《老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老子》被认为是最早的版本。《老子》较早的重要注本是三国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自汉魏以来,注释《老子》之多,仅次于《论语》。今人陈鼓应有《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的思想。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是人类社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概括出最高实体的道,对前人是一个突破,标志着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阐释虚玄模糊,没有区分精神和物质,导致后世学者向唯物和唯心两端发展。其朴素辩证法认为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具有相对性。万物归结于矛盾的两极,相辅相成。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祸福相倚,正复为奇。柔弱胜刚强,以消极退避的表象掩盖积极进取的实质。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反映了战乱中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揭露和抨击当权者的残酷剥削,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老子》的文风。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一格,文章简洁精练,寓理于形,情思深邃。文体属于语录体,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但音调和谐,富于节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哲理。语句凝练,精警深邃,善于对复杂事物作抽象的概括,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的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17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7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含翻译) (1)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 《论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论语·述而》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任的东西重而路程遥远。 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他。”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29、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孔子)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反思 (包括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部编新教材下册的开始第一单元,内容过渡层层递 进,由春夏秋冬过渡到讲故事,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去认识生字 打下了基础。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为识字单元。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识字书 写,也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握笔,写字,读书等学习姿势的规范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生字的教学不仅教师要以身示范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 更要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进行识记生字。比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身体展示等等。 教学目标:https://www.360docs.net/doc/8b14470274.html,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X |k |B| 1 . c|O |m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课题春夏秋冬备课人 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2、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教学难点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时安排 1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补)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 1.诸子散文 2.诸子百家 3.“九流十家” 4.稷下学派 5《老子》 6《墨子》

7“三表法” 8.《论语》 9.《荀子》 10.《韩非子》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 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木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有卖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醒了》是一首诗,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春雨的色彩》春雨贵如油.这是几千年百年来劳动人们发自肺腑的感叹.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邓小平爷爷植树》邓小平爷爷植树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古诗二首》这课学习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人由喜春到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村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29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单元导语导入——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学习课文——指导书写——拓展延伸——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士的来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其中有地主,可能也有自耕农。)。他们是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地位虽低,却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材。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末年,诸侯卿相争相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异同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苏轼《志林?论养士》)。当时诸侯如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等,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及。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和秦丞相吕不韦门下食客号称三千人。士这个阶层最为活跃。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宋銒,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第一节论语孟子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他不语怪、力、乱、神,而教人则循循善诱,重在启发,举一反三。孔子通音律,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他为了行“道”,企图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曾周游列国,席不暇暖,对现实采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 《论语》一书主要是孔子弟子所记,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孔门后学七十子的门人所记,所以书中的称谓、体例和文章风格都不一致。据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从《论语》全书来看,决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班固这一判断和解释大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柳宗元《认语辩》据书中记曾子将死,去孔子之后已数十年,认为是乐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辑。那么,《论语》的成书至早亦当在春秋战国之际。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古论

先秦文学练习题

文学史练习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