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目的:指导机械操作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轨道车。

要求:机械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轨道车的各项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轨道车的准备工作、作业程序、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3. 引用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轨道车管理规则》。

4. 作业程序

4.1 出乘前准备

4.1.1 出乘前应充分休息,出乘时身体状态良好,精神饱满,出乘前6小时内严禁饮酒。

4.1.2 准时出勤,按规定整洁着装,佩带标志,持证上岗,携带司机驾驶证、工作证等。

4.1.3 出勤时做到:根据任务、时间、地点、气候、人员等实际情况开好班前安全预想会(或布置会),进行人员分工,交接运行揭示,传达安全要领,制订具体措施,做好记录。

4.2 接车

4.2.1 轨道车原则上实行定人、定机制,如有调整,需办理车辆交接手续。交接时,根据分工范围,对口交接车辆钥匙、工具及安全备品、车辆状态等,并办理交接签认。

4.2.2 出库前20分钟启动发动机,根据分工,按《轨道车管规》的要求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查和制动系统试验,确认并保持车辆状态良好。

4.2.3 司机亲自进行制动机(五步闸)试验后,单阀制动,松开手制动机并确认,撤除止轮器等防溜装置,锁闭防触电门、窗。

4.2.4 按要求对机车信号装置、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无线列车调度通信设备(俗称三项设备)进行性能试验。注意:起动发动机前应关闭“三项设备”电源,当发动机运行平稳后,再开启“三项设备”电源。停机时,须先关闭“三

项设备”电源,再停机。

4.2.5 副司机根据车次、运行区段、运行揭示、编组等情况按规定对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输入有关数据,司机对数据输入情况进行核对。

4.2.6 运送施工人员和材料时,须确认人员处于安全位置,材料符合标准(不超高、超限、偏载、集重,加固可靠),并落实好易燃易爆品的安全防护措施。

4.3 出车作业

4.3.1 出库或转线

4.3.1.1 将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设置为出入库状态。

4.3.1.2 按规定换端、试闸。司机、副司机进行互控,确认线路、信号、道岔标志。

4.3.1.3 认真执行“联系不好不动车、人不到齐不动车”的原则,根据信号显示要求动车,按规定速度行驶,并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在行车中注意邻线车辆和行人安全。

4.3.2 联挂与摘解

4.3.2.1 联挂:两台以上车辆重联挂时,由担当本务轨道车的副司机负责联挂作业,同时检查车钩、风管状态,确认良好后,方可显示联挂信号。联挂时,严格执行“十、五、三”车制度(十、五、三车距离信号显示要求控制速度为:10km/h、7km/h、5km/h),距被挂车2米前一度停车。司机应严格服从指挥,准确掌握留车位置,平稳挂车,并在压勾后进行试拉;完毕后接好风管,打开折角塞门。后车关闭重联塞门,制动阀处于保压位,解除防溜措施,由本务轨道车司机进行制动试验。联挂车辆时司机通过列车无线调度通讯设备与车辆值班员取得联系,了解经路。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并历行呼唤应答,按信号显示要求到指定线路挂车。动车前,须得到重联车的回示后方可动车。

4.3.2.2 摘解:摘车时要做到“一关前折角塞门、二关后折角塞门,三摘风管,四提钩”,防止拉断风管。需要摘开所挂车辆时,必须按规定对停留车辆作好防溜措施。

4.3.3 发车准备与发车

4.3.3.1 起动列车前要定位、定岗,实行(联控)呼唤联控。

4.3.3.2 本务机司机向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设定好运行记录项目,并设

置为运行状态。辅机要将监控装置设置为补机状态。

4.3.3.3 发车前司机、副司机必须做到“四确认”:即出站(进路)信号或书面行车凭证,调度命令,机车信号,发车信号(发车表示器)显示正确,经两人确认后,方可鸣笛,缓解开车。列车要起动平稳,起动后进行瞭望。起动后司机应适时正确按压监控装置的“开车键”。

4.3.3.4 轨道车起动后,司机应确认大、小闸手柄置于运转位及风、仪表显示。

4.3.3.5 出站后,司机须进行监控装置公里标的校核(对标)。

4.3.4 途中运行

4.3.4.1 轨道车运行中要坚持两人以上确认信号,做到“彻底瞭望,确认信号,高声呼唤,手比眼看”,按规定鸣笛,认真执行《轨道车管规》中的车机联控作业标准。严格按信号显示要求行车,杜绝臆测行车,严控速度。

4.3.4.2 在接近桥梁、道口、曲线、隧道、鸣笛标、作业标、进出站等处所时按规定鸣笛,严禁做与行车无关的事项。遇有信号显示不明或危及行车安全时,应及时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运行中,司机发现封闭区段内有闲杂人员时,应及时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报告车站,并做好记录。

4.3.4.3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列车运行图规定的运行时刻和各项容许、限制速度以及监控装置速度控制模式设定的限制速度,不盲目赶点、等待和超速运行,确保安全行车。遇区间等信号运行时,应通过列车无线调度通讯设备与车站取得联系,了解进路情况,并根据前行列车的运行速度,适当调整本车运行速度。随时检查车辆制动缸、制动主风管压力,确认好大、小闸手柄位置。

4.3.4.4 途中发生非正常情况,司机应及时用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报告前方车站。如为轨道车故障时,应尽量维持运行到前方站内,停车处理,禁止盲目强迫运行。若无法判断故障原因或无法自运行时,应及时请求救援。

4.3.4.5 按规定时间、地点使用标准用语与车站进行车机联控。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发生故障时,应在前方站停车报告,司机得到车站调度命令后,方可继续运行。机车信号装置与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除按《技规》、《行规》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操作要求执行外,一律按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维持运行至前方车站,报告列车调度员,更换轨道车或翻顺位,确保本务机上述设备良好方准运行。

4.3.4.6 运行中正确使用“三项设备”,严禁擅自关机或变相关机。当换端操作信号制式或电台频率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按规定转换开关位置。正确使用制动机,适时进行制动机试验,检验列车制动力大小,并随时注意全列车制动管贯通状态。

4.3.4.7 副司机执行站内立岗瞭望制度。执行时机自进站信号机起自出站信号机止。

4.3.5 站内停车

4.3.

5.1 中间站需停车时,进站前要掌握速度,做到进站稳,停车准,须实施保压停车。发车前掌握缓解时机,确保制动机充满风后开车。

4.3.

5.2 开车前司机应坚守岗位,严禁擅自离开机车。站停时间5min及以上的停车站,需对机车车辆走行部及装载加固进行检查,检查时应设置防护,注意来往车辆,邻线有列车开来时,必须停止检查,及时避让。停车超过20min 或摘挂车作业后,应按规定进行制动机试验。长时间停留时,拧紧手制动机,并采取防溜、防护措施。车辆停留过夜必须留人看守,并按规定进行防护。

4.3.6 区间作业停车

4.3.6.1 进入区间作业前应将监控装置转为区间作业状态。

4.3.6.2 在区间作业停车时必须实施制动。上下车人员或装卸材料作业时严禁边走边卸,严禁在无渡板或无栏杆的桥梁上乘降。

4.3.6.3 根据运行时刻的要求,须严格控制作业及装卸时间,卸下的物料不得侵入限界。

4.3.6.4 区间内车组解体分开作业或同一区间内有其它车辆作业时,须保持不同车辆间安全距离,同时保持信息联络,划清不同车辆作业区段,控制区间内运行速度。

4.3.7 中间站调车作业

4.3.7.1 调车前需制定并认真核对、传达调车计划,应将监控装置转为调车作业状态(作业完毕后退出)。

4.3.7.2 调车作业时,司机根据车站值班员或调车指挥人布置的作业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作业。没有计划、计划不清,不准动车,变更计划必须停车传达,信号中断或不清,应立即停车。

4.3.7.3 调车作业中,须时刻确认信号,不间断地认真瞭望,认真执行要

道还道制度和呼唤应答,对调车信号、道岔标志必须由近及远、逐架依次两人呼唤确认。调车司机必须在运行方向的前端司机室驾驶(推进调车时除外)。

4.3.7.4 调车作业中应严守道岔、线路、信号显示规定的调车速度,天气不良时,应适当降低调车速度。

4.3.7.5 三等及其以下集中联锁的车站,以及压岔、压轨道(超限)绝缘节、穿越正线、在长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处所作业时,必须执行“问路式”调车。

4.3.7.6 站场调车速度,在空线上牵引运行时最高不超过40km/h;推进运行时最高不超过30 km/h;接近被联挂车辆时控制在5km/h以下。

4.3.7.7 进入停有机车车辆线路的道岔后,应根据停留车位置,正确掌握速度,调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0km/h。

4.3.7.8 推进调车转线作业时,两端操作的轨道车,司机必须在进行方向的前端操作,由副司机手持信号旗在前方引导。推进调车速度不得超过30km/h。需摘开所挂车辆时,必须对停留车辆做好防溜措施。

4.3.8 终点站作业及到达入库

4.3.8.1 车辆在到达终点站后,司机应与车站值班员加强联系,并按其要求转线或入库(停留线),转线前应将监控装置转为出入库状态。

4.3.8.2 入库时要严守速度、确认信号、线路、道岔无误后再动车。转入段管线时应在“一度停车”标处停车,以不超过3km/h速度入库。推进转线调车作业时,司机必须在推进方向的前端操纵,副司机在前方引导,严格按规定速度推进。

4.4 注意事项

4.4.1 轨道车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使用:

4.4.1.1 发动机无力或有异响;

4.4.1.2 传动部分不良、有异响、保安装置失效,液力传动系统压力异常;

4.4.1.3 车轴有裂纹、车轴轴箱温升超过规定或有异响等现象;

4.4.1.4 轮有裂痕、碾堆、踏面剥离、掉块、擦伤超限(限度按货车车辆有关规定),重型轨道车车轮轮辋厚度不足23mm,或轮缘厚度不足23mm;

4.4.1.5 轮对内侧距离超过1353mm±3mm容许限度,轮轴发生相对位移;

4.4.1.6 车架任何部件有横裂纹、弯曲,影响行车安全;

4.4.1.7 制动或基础制动保安装置不良;

4.4.1.8 前后照明或风笛失效;

4.4.1.9 自动车钩三态作用不良,车钩座、舌、销磨损超限;

4.4.1.10 螺栓松动、销子脱落、机件弯曲、裂纹或其它缺陷;

4.4.1.11 三项安全设备故障及安全防护备品不齐全或失效。

4.4.2 装卸材料时,司机及押运负责人应掌握以下事项:

4.4.2.1 按规定载重和集重有关规定和要求装载;

4.4.2.2 装载货物应稳固,不得偏载,不准超限;

4.4.2.3 卸车时不得偏卸,卸下物料不得侵入本线或邻线界限,时速大于200公里的两线间不得堆放料具,大件物料严禁在运行中装卸;

4.4.2.4 跨装长大物件,应使用货物转向架;

4.4.2.5 装载钢轨、枕木等货物,必须按规定捆绑牢固;

4.4.2.6 邻线来车时,禁止装卸作业。

4.4.3 轨道车连挂时,制动型式必须相同。编组运行时,应将功率大或重载车编在前端,前端第一位轨道车为本务机,各车司机间应加强联系。

4.4.4 运行中,司机要密切注意地面信号的变化,当地面信号和机车信号不一致时,必须以地面信号为准。

4.4.5 停留超过20分钟的轨道车开车前,司机必须进行制动试验,列车管压应不低于500kpa;行驶在长大下坡道时,应适时使用制动机,防止超速,并不得熄灭发动机或采用空档溜放。

4.4.6 运行中,本务机严禁关闭监控装置。

4.4.7 运行中,当发现制动、走行及与安全有关的总成、部件有异常时,司机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及时通知两端车站,并迅速检查排除。

4.4.8 在站内或专用线停车待备时,必须采取保压制动。发动机熄火等待时,要同时上好手制动,司机不允许离车。

4.4.9 在转站、专用线停运及过夜时,必须采取防溜措施,拧好手制动机,双止轮器双向止轮,止轮器要安好压实,加锁防盗,并在车组前后两端以双面红色信号灯光防护。车上应有司机留守,其余人员应到就近行车公寓食宿或休息,并通知本单位调度。停站过夜在6小时内无紧急情况不得转线作业。

4.4.10 由于机械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或由于其它原因在区间被迫停车时,

司机应立即排除,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前方站。因故障不能排除或发生事故,司机应立即采取防溜措施,保压制动,拧好手制动机,两端用止轮器止轮制动。司机应迅速做好如下防护和故障处理工作:

4.4.10.1 鸣示一长三短声的报警信号,并利用无线列调及时通知车站值班员、列车2.调度员及后续列车,讲明情况;

4.4.10.2 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设好防护,影响邻线行车时,应立即进行防护;

4.4.10.3 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抢修或起复,尽快开通线路,需要救援时,应立即通知车站值班员。请求救援后,不得继续动车。

4.4.11 电气化线路上使用轨道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4.4.11.1 严禁攀登轨道车车棚顶,不得用水管冲洗车辆;

4.4.11.2 任何人员及其所携带的物体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需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4.4.11.3 进行装卸钢轨、轨枕等材料时,只许平移,不得高抬翻转,严禁竖立,并应注意避开接触网立杆及接线;所用工具不得高举;不得用竹杆等物做测量货物装卸高度等接近接触网的作业;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及所用工具需在距接触网不足2米作业时,接触网必须停电,具体办法应执行《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

4.4.12 起重轨道车装卸作业时,必须指派有实践经验的施工负责人做现场指挥,指定专人防护。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4.4.12.1 吊装前,检查吊具是否完好,确认被吊物重量,严禁超载、偏载作业。

4.4.12.2 捆绑挂钩必须牢固,位置正确,轻起轻落。

4.4.12.3 起吊升高20cm左右,应暂停起吊,检查捆绑情况确认稳妥后方可继续起吊。落下时对位轻放;起吊物需在空中移动时应高出地面物体50cm以上。

4.4.12.4 高层摘挂,应使用长杆挑钩,如须登高作业,应确认攀登物是否牢固,方可上下。

4.4.12.5 钢轨等长大物品在起吊前应挂上方向绳,防止吊物在空中转动。

4.4.12.6 起吊后,人不得进入被吊物体下面,也不得用手直接清理下面的

粘着物。

4.4.12.7 司索时,手必须放在吊绳与吊装物的外侧,防止起吊后挤伤。

4.4.12.8 严禁起吊、转动同时进行。

4.4.13 轨道车内因生产、生活用火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车内取暖时,选用电加热取暖器、空调机或有安全装置的低压取暖炉,各种炉具应固定牢固。

4.4.14 应做好轨道车防火工作。严禁使用明火预热发动机、油箱、油管及不熄火时用油棉丝布擦拭发动机。车内必须配备灭火器具,灭火器具的放置应便于摘取。使用配属单位应按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对灭火器具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作用有效。

4.5 入库后

4.5.1 入库(停留线)后,首先应认真作好车辆的防溜、防护工作,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有关人员对监控装置数据进行转储,作好车辆保养与记录工作。

4.5.2 按规定将各开关、手柄等置于正确位,断开蓄电池开关,关好门窗,做好防溜、防火、防盗工作。

4.5.3 做好车辆检查保养

4.5.3.1 按轨道车日常检查、保养工作标准认真做好各部件的检查保养。日常保养以清洁、紧固、润滑、调整为主要内容;日常检查率达100%,完好率达92%,安全关键项目完好率达100%。

4.5.3.2 关闭电源开关,断开电路。

4.5.3.3 认真查看油箱油量的储备情况,发现不足,应加注满,加油时严禁吸烟,严防失火。查看曲轴箱油面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如不符合时,应加注机油并达到标准高度。

4.5.3.4 认真查看各部位的螺丝紧固情况,如有松动或丢失要及时拧紧或补充。

4.5.3.5 检查各部有无漏水、油、电、气现象,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整修或更换。

4.5.3.6 放出储气筒及油水分离器的积油和积水。

4.5.3.7 清洁车辆内外卫生,清除底盘机件上的泥污。

4.5.3.8 检查所配工具备品及信号、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如发现不良或缺

少,要及时修理或补充,为下次出乘做好准备。

4.5.3.9 冬季应放尽发动机、水箱、水泵、加油散热器的冷却水,以防冻坏水箱和发动机。

4.5.4 分析、总结本次乘务工作,向主管领导或部门汇报途中运行、安全、设备质量、行车安全装备使用、车机联控执行情况。

5. 检查与考核

作业负责人组织进行对标,分析当日作业安全、质量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hz轨道电路调整作业指导书

h z轨道电路调整作业指导 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5HZ相敏轨道电路 安装调试 作 业 指 导 书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上海电务电化有限公司 25HZ相敏轨道电路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轨道电路是实现信号设备电气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九五”铁路电务设备装备政策做出规定:电气化区段站内采用25HZ相敏轨道电路。25HZ相敏轨道电路是实用于电力牵引区段亦用于非电力牵引区段的一种站内轨道电路制式。电气化区段25HZ相敏轨道电路主要由:扼流变压器BE、限流电阻Rx、轨道变压器BG、防护盒HF、防雷补偿器FB、25HZ相敏轨道继电器(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或JXW25型电子接收器和执行继电器)等组成。 二、使用类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现有97型相敏轨道电路(简称97型)

和JXW25HZ相敏轨道电路(简称电子型)两种。使用的区段有4种类型,电码化区 段(室内调整)和非电码化区段(室外调整)及有扼流变压器和无扼流变压器4 种。1、室内调整的区段 (1)电力牵引区段(有扼流变压器)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有隔离器); (2)非电力牵引区段(无扼流变)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有隔离器); 2、室外调整的区段 (3)电力牵引区段(有扼流变压器)非电码化; (4)非电力牵引区段(无扼流变压器)非电码化。 三、技术标准 1、调整状态时,轨道继电器轨道线圈上的有效电压应不小于18v, [即高与轨道继电器工作值(15v)的20%];电子接收器轨道接收端有效电压应不小于16v,直流电压输出为 20~30V,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吸起。 参考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ZPW—2000系列站内电码化预发码技术”: (1)轨道继电器线圈电压:15~18v有效值(与允许失调角β有关), U GJ(有效)= U GJ(测试)╳ COSβ(β为允许失调角)。 (2)允许失调角β:±30 0以内,(失调角=90 0—相位角,比较理想为±10 0以内)。 说明:(1)允许失调角β是指UG(轨道电压)与UJ(局部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即局部电压导前轨道电压90 0时,会发生相移,该相移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 (2)允许范围是指按部标准图[图号通号(99)0047]图册中Uj min(轨道继电器最低工作电压)。因Uj min为参考值,故允许失调角也为参考值。实际值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原则上不得高于给定值; (3)失调角β大,轨道继电器(测试)最低端电压Uj min也相应要高。 2、残压。用Ω标准分路线在轨道电路送、受电端轨面上分路时,97型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JRJC2—70/240)端电压≤;电子接收器的轨道端电压≤10v,输出直流电压≤2v,其执行继电器可靠落下。

GCY-300II重型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GCY-300Ⅱ重型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重型轨道车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和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2.编写依据 2.1 《轨道车管理规则》(铁总运〔2016〕38号) 2.2 《重型轨道车年修规则》(铁总运〔2013〕70号) 2.3 《GCY-300Ⅱ重型轨道车产品说明书》 3.适用范围 3.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局GCY-300Ⅱ重型轨道车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4.岗位职责 4.1资质要求:轨道车司机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轨道车司机》的相关规定,取得L1或L3类《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并经运用单位培训考核合格,持《高速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上岗。 4.2 车组负责人职责(具有轨道车司机资质的胜任人员担任): 4.2.1 由具备轨道车司机资质的胜任人员担任。 4.2.2车组各类台账资料、人员管理。 4.2.3 执行标准化作业,确保设备完好,作业质量优良。 4.2.4指挥本车组做好出车前车辆和路料装载加固检查,作业过程中的车辆状态和作业质量监控,作业后日常保养工作。负责本车组运用安全。 4.2.5 负责组织排除本车组设备故障及汇报、处理突发事件。 4.2.6 负责车辆防溜、防护检查和确认。 4.3 驾驶人员职责 4.3.1 正司机职责:设备状态及行车安全用品、随车证件资料检查确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的接收、载入、核对;行车凭证的接收、确认;设备运行操作及状态监视;车机联控,车辆防溜、防护确认;设备保养,应急处置。 4.3.2 副司机职责:车辆及物料装载加固状态检查;运行揭示调度命令的载入状态确认,行车凭证的确认;设备运行及物料装载加固状态监视;车辆摘挂,车辆防溜、防护设置与撤除;设备保养,应急处置;《轨道车工作日志》及《轨道车检修保养记录》的填写。

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使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了解轨道施工作业程序、工艺要求、技术标准、 质量标准,做到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适用于新建邯黄铁路轨道工程的施工作业。 3、引用文件: 3.1 现行的各种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 3.2《中铁六局质量手册》与《中铁六局程序文件》 3.3《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线路文件》 3.4《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轨道文件》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下发并指导实施。 4.2安质部负责对本作业全部工序的检查。 4.3物资部、试验室配合负责对本作业材料质量的控制。 4.4试验室负责与本作业有关的全部试验。 4.5现场领工员或施工员负责实施。 5、轨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5. 1人工铺轨施工工艺及方法 5. 1.1施工准备 对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复核线下施工单位移交的线下工程资料,并据此对其路基面、中线桩等进行现场复测, 检查验收。 根据核准的施工文件及资料,编制轨节铺设计划表,提出人工铺轨轨料计划,并按施 工组织设计要求下达施工计划,下达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落实人工铺轨施工所需的人员、工具、机械设备,并调迁到位。 做好配合人工铺轨施工的其他工作。 5. 1.2卸轨料 利用8T~10T汽车吊由平板车上将钢轨、轨枕及扣件卸下,用汽车倒运到施工现场分类堆码,钢轨在卸下的同时进行逐根检尺,并标识在轨头上。 5. 1.3轨料散布 轨料采用人工抬运或用单轨车运输散布。根据已测设的线路中桩,用白线绳挂好标线,划出轨枕中心线(木枕除外),方正轨枕,使两条中线互相吻合。 5. 1.4轨枕螺旋道钉硫磺锚固 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螺旋道钉用锚固架定位。硫磺水泥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小于130℃,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灌浆深度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大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溢出的残渣凝固后铲除整平。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度。 5. 1.5铺轨 木枕地段:轨枕划印及方正:按木枕间距在钢轨头内侧(按规定取齐)以石笔划印,在轨腰一次划出正式标志,有方枕器方正木枕,然后方正垫板,使其对正预钻道钉孔,与轨底密贴。钉道:先根据轨距隔3~5根枕钉道,然后补齐。 砼枕地段:散摆轨枕--锚固螺旋道钉--散摆扣件--方枕抬摆钢轨--上扣件--拧紧螺母。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指导书2013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大作业指导书 大作业名称:机床主传动系统运动及动力设计 2013年3月

目录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目的 (1)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内容 (1) 2.1运动设计 (1) 2.2动力设计 (1) 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要求 (1) (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1) (2)运动设计; (1) (3)动力设计(包括零件及组件的初算); (1) (4)画传动系统图; (1) (5)其它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 (1) (6)参考文献。 (1) 4.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步骤和方法 (1) 4.1明确题目要求、查阅有关资料 (1) 4.2运动设计 (2) (1)确定极限转速 (2) (2)确定公比 (2) (3)求出主轴转速级数z (2) (4)确定结构网或结构式 (2) (5)绘制转速图 (2) (6)绘制传动系统图 (3) (7)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 (3) (8)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4) 4.3动力设计 (4) 1.传动轴直径初定 (5) 2.主轴轴颈直径的确定 (5) 3.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5) 5.大作业题目 (7) 参考文献 (10)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目的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理论,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零件计算、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系统设计和计算能力。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内容 运动设计 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速度、转速数列公比(或转速级数),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式和结构网,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确定传动副的传动比及齿轮的齿数,并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动力设计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步计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类型及根数、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尺寸和摩擦片数及制动器尺寸、选择机床主轴结构尺寸。 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要求 (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2)运动设计; (3)动力设计(包括零件及组件的初算); (4)画传动系统图; (5)其它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 (6)参考文献。 机械装备设计大作业篇幅不少于四千字。要求论证充分、计算正确、叙述简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词句通顺、标点正确、文字工整、图表清晰。 大作业中所用公式应注明出处,并注明式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单位。单位一律采用法定单位,单位符号在公式、计算结果、图表、数据、标牌中应优先采用单位符号。 大作业后须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和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在方括号里注明所列文献序号即可。 4.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的步骤和方法 明确题目要求、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在获得大作业的题目之后,首先应明确设计任务,并阅读《械装备设计大作业指导书》,了解大作业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进行的步骤。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工作进度计划;查阅必要的图书、杂志、手册、图册、产品图纸、同类型机床说明书和其它有关设计参考资料;熟悉机床专业标准,便于设计时采用。对机床的用途、特点、主要参数、传动结

地铁轨道分线盒安装作业指导书

四十八、地铁轨道分线盒安装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铁工程通信工程分线盒安装施工。 2、施工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 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在工程项目地就近租用房 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1)分线箱底部距装修地面500mm,面朝公共区方向的分线盒距离装修地 面700,出线盒的高度是出线盒底部距装修地面300mm。 2)分线盒内钢管排列整齐、钢管法兰连接紧固、地线连接良好,箱盒面板 内面与装修面平齐。 3)线缆成端时严禁划伤芯线,成端按规定顺序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工艺流程图 见右侧。

4.2施工方法 1)根据施工图纸所示,在分线盒上开出与预埋钢管数量、规格吻合的孔洞,装好钢管法兰。 2)进入箱盒的钢管距箱盒端面1cm之内。 3)将箱盒镶入墙内后将钢管和钢管法兰连接紧固并做好电气连线。 4)用水泥将箱盒四周填充固定保持箱盒平正,保证箱盒面板内面与装修面平齐。 5)电缆成端 a、开剥电缆长度从电缆进入分线盒后1cm处起到成端后能正常打开端子板为准。 b、将电缆按成端顺序(遵循面对端子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编把出线。 c、将线对卡接或拧接到相对应的模块或端子上。 d、用万用表检测成端电缆有无断线、错线、混线。 e、粘贴标识。 5、施工要求 1)完成施工定测,完成施工复测。 2)完成安全、技术交底。 6、劳动组织 技工1名、普工1名。 7、材料要求

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轨道车辆司乘人员使用操作运监装置 的作业要求。 1.2本运用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开机自检模式、出、入 库运行模式,调车作业模式,区间作业模式,跨区间地面 数据运行模式的操作程序。 2作业准备 2.1人员:轨道车司机、副司机(或兼职并岗人员)、 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 3安全注意事项 3.1车辆关闭发动机时,必须将运监装置关机。运监装

置需要开机时,必须先起动发动机后,方可开启运监装置。 3.2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运转时,运监装置不得关闭。 3.3运监装置开、关机间隔时间不得低于1分钟。 3.4运监装置发生故障后,应立即上报,严禁上线运行。 3.5轨道车辆运行中,严禁关闭运监装置。 3.6任何人员严禁擅自拆装运监装置。 4质量标准 4.1轨道车辆运行监控装置状态良好,满足上线运行条件。 5作业程序 5.1开机自检模式操作程序 5.1.1打开运监装置主机电源,运监系统进入降级运行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二○○八年四月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施行日期:2008 年4 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的描述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详细讲解了每个过程的要求和要点。设计人员使用本书,能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环节,从而顺利的完成设计任务,保证产品质量。本书可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编制人员 责任编辑:马立东邱仓虎曾捷主编:吴彦明 编制人员:薛明周进胡荣国常钟隽王双杨金明诸火生孙建超韩平孙秀菊王丁盛晓康杨佳李建琳宋维厉守生孙虹王黛岚郑毅 本书编制中借鉴引用了原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部分质量管理文件,特此向这部分文件的原编写者们致谢! 本书版权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所有,翻印必究。 目

录 第一章绪论...................................................................................................1 1.1 前言...................................................................................................1 1.2 使用说明 (1) 第二章工程项目设计程……………………………………………………………………2 2.1 第三章工程设计各阶段总流程…………………………………………………………………2 2.2 第四章项目要求的评审…………………………………………………………………………3 2.3 第五章签订合同…………………………………………………………………………………5 2.4 第六章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5 2.5 第七章方案设计…………………………………………………………………………………7 2.6 方案评审验证……………………………………………………………………………8 2.7 初步设计评审验证………………………………………………………………………9 2.8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1 2.8.1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流程总图……………………………………………11 2.8.2 计划技术沟通会………………………………………………………………12 2.8.3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14 2.8.4 专业设计输入…………………………………………………………………15 2.8.5 各专业互提条件………………………………………………………………16 2.8.6 设计验证………………………………………………………………………19 2.8.7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从车站调车转线入库、库内 车辆连挂作业程序。 1.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入库收车的检查作业。 2作业准备 2.1人员:当日接触网工区车辆监护人、轨道车司机、 副司机(兼职并岗人员)、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 2.2工具:检测锤、棉纱 3安全注意事项 3.1车辆返回库线,必须待车辆停稳后,人员、机具方 可下车。 3.2站内转线调车作业要严把计划关、信号关、速度

关,做到信号二人看、看准再呼唤、连接报位置、牵引看临线。 3.3站内转线调车作业做到钩钩联控,动车必联控,不联控不动车,有呼唤有应答,用语标准。看准再喊,准确无误;声音洪亮,用语正确;听不清就问,看不清就停。 3.4连挂车辆时,副司机不得站在两车连接的中间指挥车辆连挂作业。 3.5机车与平车连挂后,必须及时采取防溜措施,拧紧手制动,支好铁鞋。 3.6严禁反向操作车辆。 4质量标准 4.1司乘人员按标准检查车辆各零部件状态,设备运行良好、无异常。 4.2轨道车辆防溜、防护、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5作业程序

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样本

轨道施工作业指引书 1、目: 为使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理解轨道施工作业程序、工艺规定、技术原则、质量原则,做到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引书。 2、范畴: 合用于新建邯黄铁路轨道工程施工作业。 3、引用文献: 3.1 现行各种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收原则 3.2《中铁六局质量手册》与《中铁六局程序文献》 3.3《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线路文献》 3.4《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轨道文献》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本作业指引书编制、下发并指引实行。 4.2安质部负责对本作业所有工序检查。 4.3物资部、实验室配合负责对本作业材料质量控制。 4.4实验室负责与本作业关于所有实验。 4.5现场领工员或施工员负责实行。 5、轨道施工办法及工艺流程: 5. 1人工铺轨施工工艺及办法 5. 1.1施工准备 对施工设计文献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行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引施工。 复核线下施工单位移送线下工程资料,并据此对其路基面、中线桩等进行现场复测,检查验收。 依照核准施工文献及资料,编制轨节铺设筹划表,提出人工铺轨轨料筹划,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下达施工筹划,下达人工铺轨作业指引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贯彻人工铺轨施工所需人员、工具、机械设备,并调迁到位。 做好配合人工铺轨施工其她工作。 5. 1.2卸轨料 运用8T~10T汽车吊由平板车上将钢轨、轨枕及扣件卸下,用汽车倒运到施工现场分类堆码,钢轨在卸下同步进行逐根检尺,并标记在轨头上。 5. 1.3轨料散布 轨料采用人工抬运或用单轨车运送散布。依照已测设线路中桩,用白线绳挂好标线,划出轨枕中心线(木枕除外),方正轨枕,使两条中线互相吻合。 5. 1.4轨枕螺旋道钉硫磺锚固 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螺旋道钉用锚固架定位。硫磺水泥注入孔内时温度不得不大于130℃,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灌浆深度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长度大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溢出残渣凝固后铲除整平。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不不大于2度。 5. 1.5铺轨 木枕地段:轨枕划印及方正:按木枕间距在钢轨头内侧(按规定取齐)以石笔划印,在轨腰一次划出正式标志,有方枕器方正木枕,然后方正垫板,使其对正预钻道钉孔,与轨底密贴。钉道:先依照轨距隔3~5根枕钉道,然后补齐。 砼枕地段:散摆轨枕--锚固螺旋道钉--散摆扣件--方枕抬摆钢轨--上扣件--拧紧螺母。

轨道车装卸料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装卸料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要求 目的:使用轨道车车载吊机吊装工机具。 要求: 作业人员掌握要领、熟练操作。 2.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在线路上起重轨道车、起重轨道平车的装卸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内作业。 3. 作业程序 3.1 吊机安全操作规程 3.1.1 对使用吊机人员的说明 3.1.1.1 经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者,方准进行操作。操作者必须严格遵 守有关安全、交接班等制度。 3.1.1.2 吊机进行起吊作业时,需有施工负责人或工长统一指挥。 3.1.1.3 每台吊机由指定专人负责操作,非特殊情况其它人员一概不准许上车 随便动用设备。 3.1.1.4 吊机操作人员应熟悉吊机液压系统使用维修知识及操作阀手柄位置, 并会启动使用、保养柴油发动机。 3.1.1.5 吊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指挥人员命令进行操作,加强责任心,发现 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停止作业。 3.1.1.6 二台吊机联合作业时,两位操作人员要注意观察、加强联系、动作一 致,尽量做到二台吊机的每个动作能够同步进行。 3.1.2 吊机使用前检查准备工作 3.1.2.1 使用前应检查柴油发动机及液压系统是否有问题,不许带病作业。3.1.2.2 认真做好起吊前准备,给柴油机加注柴油、机油及冷却水,检查蓄电 池电瓶充电量和液压系统内液压油多少,如液压油缺少,则需添加相同牌号的液压油(加油时注意液压油需过滤干净)。 3.1.2.3 发动柴油机,注意仪表盘各仪表变化情况,并扳动操作阀试验各种动 作是否灵活,在确认液压系统正常情况下方可开始起吊工作。要特别注意,起吊前一定要将固定销拔出,并松开吊钩方可进行,否则会造成设备严重损

最新整理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docx

最新整理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轨道车辆司乘人员使用操作运监装置的作业要求。 1.2本运用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开机自检模式、出、入库运行模式,调车作业模式,区间作业模式,跨区间地面数据运行模式的操作程序。 2作业准备 2.1人员:轨道车司机、副司机(或兼职并岗人员)、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3安全注意事项 3.1车辆关闭发动机时,必须将运监装置关机。运监装置需要开机时,必须先起动发动机后,方可开启运监装置。 3.2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运转时,运监装置不得关闭。 3.3运监装置开、关机间隔时间不得低于1分钟。 3.4运监装置发生故障后,应立即上报,严禁上线运行。 3.5轨道车辆运行中,严禁关闭运监装置。3.6任何人员严禁擅自拆装运监装置。 4质量标准 4.1轨道车辆运行监控装置状态良好,满足上线运行条件。 5作业程序 5.1开机自检模式操作程序 5.1.1打开运监装置主机电源,运监系统进入降级运行主界面; 5.1.2按压“设置”键,选择“检修”功能栏,确认后进入“系统自检”窗口; 5.1.3选择“灯型检测”,按压确认键,检测机车信号与运监显示一致;

5.1.4待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允许运监管压与风压表显示有20 KPa 的误差),将制动机手柄放在“缓解”位,选择“常用自检”,输入“放风 量”80KPa,按压确认键,检测放风阀动作。 5.2出、入库运行模式操作步骤 5.2.1出库运行前,待列车管风压达到500KPa时,推动制动机手柄减压60~140KPa进行制动试验,确认制动系统工作正常; 5.2.2确认道岔、信号开放后,连续按压“出入库”键2次,运监装置进入出库运行模式,待车辆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即可出库运行; 5.2.3出库运行结束后,再次按压“出入库”键,将系统返回到降级运行主界面; 5.2.4入库运行时,车辆在车站到发线或无岔区停车后,确认道岔、信号开放后,按压“出入库”键1次,运监装置进入入库运行模式,待车辆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车辆即可入库运行。 5.3调车作业运行模式操作步骤 5.3.1司乘人员等待调车信号机开放,二人共同确认信号并进行呼唤应答; 5.3.2按压“调车”键,运监装置进入调车作业模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牵引”或“推进”调车方式,按压“确认”键进入相应的调车作业模式,待车辆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即可动车进行调车作业; 5.3.3调车作业结束后,再次按压“调车”键,将系统返回到降级运行主界面; 5.3.4在调车作业模式中,系统提示“请确认前方信号机”时,车辆可以不按压确认键,系统自行确认。 5.4跨区间地面数据运行模式操作步骤

基础槽钢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提升质量,预防污染,保障安全,遵守法规,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绩效,为社会提供时代的绿色精品工程。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供电设备系统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 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部2010年05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适用范围 (1) 三、施工流程图 (1) 四、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1) 1、施工准备 (1) 2、确定安装方式 (3) 3、基础槽钢制作 (3) 4、定位、测量 (3) 5、基础槽钢安装 (4) 6、接地支线制作 (5) 7、基础槽钢刷漆 (5) 8、配合土建地坪施工 (5) 五、安装注意事项 (6)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各变电所一次施工图。 2、变电所设备安装施工图。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分册。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5、新编电气装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供电设备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7、施工场地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二、适用范围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各设备基础槽钢安装使用。 三、施工流程图 四、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现场布置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核对各预留孔洞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2)技术准备 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3)人员组织准备

(4)工机具准备

号位量 1基础槽钢【10套数量据设计图定2膨胀螺栓M10×80套 3镀锌扁钢-40×4米 4电焊条φ3.2kg 实需 5防锈漆kg 实需 6富锌漆kg 实需 7角钢∠50×5kg 实需 2、确定安装方式 施工前应首先确认土建预留的孔洞和预埋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确认各设备的基础槽钢固定方式,即直接焊接在结构层预埋件或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变电所房建的结构层上。如下图所示为六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每种设备的固定方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如图所示利用膨胀螺栓与地面结构层连接时,螺杆与螺帽应点焊;设备基础槽钢安装原则为:若站台结构层或站厅结构层同一平面的变电所其设备基础槽钢采用10#立式安装方式,其它车站变电所及外挂所的设备基础槽钢采用10#槽钢卧式安装。

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模板

志涛生产作业指导书 1.材料搭配加工要求 1、实木面框拼接料宽度≤80MM,长度超过1米的拉档和玻璃门框不允许使用独根材料; 2、拼板应无明显色差,无明显胶线; 3、砂光后无跳痕、无焦黑痕、无蓝斑、无横茬;平整光滑; 4、板材厚度公差+0.2MM,不得有大头小身; 5、有虫孔的木料不可使用; 6、面框配料加工厚度尺寸+0.5~+0.2MM;组框后需铣型边的面框料宽度尺寸放3MM 加工余量,面框深度尺寸+0.5~0.2MM; 7、人造板封边的配料厚度尺寸为人造板厚度尺寸+0.6~0.2MM; 8、直边牙板厚度、宽度尺寸为+0.4MM,曲边牙板宽度放2MM加工余量,与脚耳相配的牙板宽度为+0.2MM; 9、需铣型、仿型、车型无方身的脚配料放3MM加工余量; 10、零件必须方、正、平、直; 11、显木纹油漆产品胶拼部件颜色必须相近,木纹必须对称; 12、显木纹油漆产品所有零件不许有明显木材缺陷,外表部件无腐朽、变色、死节、开裂、过大黑线等缺陷,内部零件可允许存在不影响外观的轻微缺陷,但必须修补合格后下发; 13、不显木纹油漆产品用材要求; (1)不影响产品结构强度和外观的木材缺陷可以使用,但死节直径不大于20MM,不存在贯通裂缝;

(2)雕刻、型边、企口等外表部位不应有死节、髓芯、开裂等缺陷; 14、平面中含有圆弧面线条的部件,圆弧面应凹进1MM,以免砂平圆弧面。 2.木皮拼接及胶贴加工要求 1、木皮含水率控制在8-10%; 2、所有薄片厚度公差控制在+0.05MM~-0.05MM; 3、拼花、拼缝不大于0.2MM; 4、面板薄片材质要求: (1)无腐朽、死节、变色、蓝斑、开裂、鱼鳞斑等缺陷; (2)无横向连贯木纹、节子; (3)同一板面纹理相近、弦向、径向纹按要求拼接; (4)树瘤切片必须遵循对称、花纹一致原则,除非不易辨别之花纹可混用在同一面板上; (5)镶嵌,插入拼接时斜拼,同一面板镶嵌,插入尺寸、颜色需一致; 5、芯板除端部外,允许有变色、不脱落死节。芯板拼缝不大于0.5MM,无叠芯现象; 6、不可见之部位或面板背板材质允许一定缺陷,但不允许大的空洞,也可纵向接,但不可同缝; 7、门板、抽头等有对称要求的要对称拼接; 8、表面平整、光滑,无透光现象; 9、不允许叠芯; 10、45度拼角偏离不大于1MM; 11、胶贴木片不得有脱胶、鼓泡、离芯、迭芯、透胶现象; 12、胶贴表面不得有胶块、凹痕、异物、排骨印;

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轨道车辆司乘人员使用操作运监装置的作业要求。 1.2本运用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开机自检模式、出、入库运行模式,调车作业模式,区间作业模式,跨区间地面数据运行模式的操作程序。 2作业准备 2.1人员:轨道车司机、副司机(或兼职并岗人员)、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 3安全注意事项 3.1车辆关闭发动机时,必须将运监装置关机。运监装置需要开机时,必须先起动发动机后,方可开启运监装置。 3.2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运转时,运监装置不得关闭。 3.3运监装置开、关机间隔时间不得低于1分钟。 3.4运监装置发生故障后,应立即上报,严禁上线运行。 3.5轨道车辆运行中,严禁关闭运监装置。 3.6任何人员严禁擅自拆装运监装置。 4质量标准 4.1轨道车辆运行监控装置状态良好,满足上线运行条件。 5作业程序 5.1开机自检模式操作程序

5.1.1打开运监装置主机电源,运监系统进入降级运行主界面; 5.1.2按压设置键,选择检修功能栏,确认后进入系统自检窗口; 5.1.3选择灯型检测,按压确认键,检测机车信号与运监显示一致; 5.1.4待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允许运监管压与风压表显示有20 KPa的误差),将制动机手柄放在缓解位,选择常用自检,输入放风量80KPa,按压确认键,检测放风阀动作。 5.2出、入库运行模式操作步骤 5.2.1出库运行前,待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推动制动机手柄减压60~140KPa进行制动试验,确认制动系统工作正常; 5.2.2确认道岔、信号开放后,连续按压出入库键2次,运监装置进入出库运行模式,待车辆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即可出库运行; 5.2.3出库运行结束后,再次按压出入库键,将系统返回到降级运行主界面; 5.2.4入库运行时,车辆在车站到发线或无岔区停车后,确认道岔、信号开放后,按压出入库键1次,运监装置进入入库运行模式,待车辆列车管风压达到500 KPa时,车辆即可入库运行。 5.3调车作业运行模式操作步骤 5.3.1司乘人员等待调车信号机开放,二人共同确认信号并进行呼唤应答;

2021年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2021年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铺轨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5标段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2总则 1、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条件和施工机具等实际情况,按照本规则要求,制订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 2、轨道工程宜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施工。所用各种机具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3、各种轨道器材均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技术规定。特定的轨道器材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办理。 4、轨道施工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除按本规则要求执行外,还应制订单项的安全操作细则。 5、轨道施工现场应禁止非施工人员和外部车辆通行。施工单位应

在各通道口设置禁止通行的标志,必要时应派人看守。 6、工间休息时,应将料具妥善放置在工程行车线限界以外。施工人员严禁在轨道上、明桥上、易坍塌处等地方坐卧休息。 7、施工人员上下班时,严禁在已开通的新线上行走。 8、施工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扒乘列车。 9、轨道施工现场必须设有施工负责人后方能施工。 10、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除应按本规则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凡参加轨道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本规则,并在施工中严格贯彻执行。 1.3轨料的堆放、装卸和搬运 1.3.1一般规定 1、轨料的堆放、装卸和搬运宜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当用人工时,应组织足够的劳力,选用适当的工具,由专人统一指挥进行。 2、轨料应按制定的场地分类堆放,堆码稳固,不得压伤轨料和侵入限界。 3、轨料装车不得超限、超载和偏载,并应捆绑牢固。料车运行中发现装载不良,必须立即停车整理加固。未经整理加固,严禁继续运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

1、目的

规范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规定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 的设计满足电气性能、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公司产品的PCB 设计和修改。 3、定义 (无) 4、职责 4.1 R&D 硬件工程师负责所设计原理图能导入PCB网络表,原理上符合产品设计要求。4.2 R&D 结构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结构图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3 R&D PCB Layout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5、作业办法/流程图(附后) 5.1PCB 板材要求 5.1.1确定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厚等,例如PCB板材:FR-1、FR-4、CEM-1、CEM-3、 纸板等,PCB板厚:单面板常用1.6mm ,双面板、多层板常用1.2mm或1.6mm,PCB的板材和厚度由结构和电子工程师共同确定。 5.1.2确定PCB 铜箔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镀金、OSP、喷锡、有无环保要求等。 注:目前应环保要求,单面、双面、多层PCB板均需采用OSP表面处理工艺,即无铅 工艺。(特殊工艺要求除外,如:轻触按键弹片板表面需镀金处理) 5.1.3确定PCB有关于防燃材料和等级要求,例如普通单面板要求:非阻燃板材XPC或 FR-1 94HB和94V-0;TV产品单面板要求:FR-1 94V-0;TV电源板要求:CEM1 94V-0; 双面板及多层板要求:FR-4 94V-0。(特殊情况除外,如工作频率超过1G的,PCB 不能用FR-4的板材) 5.2散热要求 5.2.1PCB 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空气对流的位置。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184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从车站调车转线入库、库内车辆连挂作业程序。 1.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入库收车的检查作业。 2作业准备 2.1人员:当日接触网工区车辆监护人、轨道车司机、副司机(兼职并岗人员)、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 2.2工具:检测锤、棉纱 3安全注意事项 3.1车辆返回库线,必须待车辆停稳后,人员、机具方可下车。 3.2站内转线调车作业要严把计划关、信号关、速度关,做到信号二人看、看准再呼唤、连接报位置、牵引看临线。 3.3站内转线调车作业做到钩钩联控,动车必联控,不联控不动车,有呼唤有应答,用语标准。看准再喊,准确无误;声音洪亮,用语正确;听不清就问,看不清就停。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轨道工程。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根据设计文件提报线上料材料计划。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测放线形控制桩,高程桩,并技术交底。 3.技术要求 3.1严格按照不同等级线路的施工规范及验标进行施工。 3.2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提报线上料计划,对到场材料进行取样,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并报监理。 3.3在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技术交底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组织施工,根据工期要求安排人员劳力的调配。 3.4既有线过渡拨接采用要点拨线作业。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路基验收合格后,唐山站内铺设普速场轨道,铺设完成后对普速场两侧既有线要点拨接过渡。铺设高速场站线轨道。 津山改建及杨家口站轨道根据既有线行车情况,及时预铺不受影响的正线轨道,对既有线轨道进行要点拨接,及时安排换枕、换碴作业及道岔拆铺作业。 4.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铺设轨道→预铺不受影响线路→要点拨接或插入道岔→拆除断流既有线枕木及钢轨→铺设改建线路及道岔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 办理既有线施工审批手续 与既有线相关单位签订安全及配合协议,填报营业线施工申请表。在经过相关铁路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5.1.2现场调查准备 根据设计文件中需要改建的地段和长度,工地调查,核对里程,确定曲线的直缓、缓圆、圆缓、缓直、桥梁、道岔、绝缘接头的位置以及轨道电路地段,卸轨于此地段,然后逐根丈量新钢轨的长度,并以白漆标示。 5.1.3线上料准备 待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备足道碴、轨枕。卸枕后进行轨枕的硫磺锚固。此外,还应按规定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并与铁路各部门取得联系。 5.2铺轨施工 5.2.1施工准备 ⑴复核路基断面尺寸、平整度、高程,核实线路中线测设贯通情况,确认合格后钉设线路中桩,桩距为:直线为25米,曲线为20米,缓和曲线为10米,钉设曲线五大控制桩。 ⑵按铺架进度计划和铺轨方案,编制铺设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确定底碴供应的料场,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落实面层道碴场的产量,严格控制道碴的质量,包括道碴的级别、材质力学性能、级配、颗粒形状与清洁度标准等,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前编制好装车及运输供应计划。 ⑷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及工期安排,组织轨枕、轨料进场。 ⑸落实施工所需劳力、材料和机具,检查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完好状态。 5.2.2铺轨施工工艺

产品包装设计作业指导书

【产品包装设计作业指导书】 【Product Packing Design Work Instruction】 Initiated by Date Department Verified by Date Department Approved by Date Department

Revision History

Purpose 为了规范公司产品包装作业的运作,保证产品能满足客人的要求,保护产品在运输中不受破坏特制定本规范。 In order to specify the operation of packing of product, ensure product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 and protect the product from damage, we make this specification. 2.范围 Scope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出厂的全部产品。 Applicable to all products manufactured by our company 3.定义 Definition 无 none 4.职责 Responsibility 4.1 工程部负责定义产品包装方式及进行包装验证;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packing of product. 4.2生产部负责按包装要求,进行备货,包装等作业; Production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eparation, packing and other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cking specification. 4.3 质量部负责包装检验;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packing inspection; 5.程序 Procedures 5.1产品包装设计原则 Principles of product packing design 5.1.1满足客户要求 Meeting requirements of customter 所有包装设计,特别是每箱的装箱数量,必须满足客户要求,在没有征得客户同意下,不可私自作有关改动。如发现客户要求有较大问题时可同客户交流后由客户定夺。 All packaging design, in particular the quantity of cases per carton, must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ustomer, packing method cannot be changed. If there is a big problem in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communicate with customers, and decide by customers. 5.1.2低成本原则 Low Cost Principles 包装设计时要做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When designing the packing, use the lowest cost, and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5.1.3安全原则 Safety Principles 设计包装时必须充分考虑包装材料对所包装产品的安全性影响,不致因正常的运输、振动、承载等外界作用致使包装失败。例如对于光洁度要求较高产品的表面要用保护膜加以保护,如玻璃表面、透明塑料表面、易刮花的五金表面,如产品之间摩擦碰撞会导致产品损坏的需要隔离包装,如产品易碎需要有隔离层等。 When designing the packaging,the packaging material’ s impact on the safety of packaging products must be considered, avoid packing damage because of normal transport, vibration, bearing and other external effects. For example, the product have high surface requirements must use protective film, such as surface of glass , surface of transparent plastic, and surface of the metal that easy to be scratched.If the friction between products will lead the product damage, products need isolated packing. If product is fragile, a isolation layer is necessary. 5.1.4体积最小原则 Smallest principle 为了节省运输成本,保证产品易便携、易搬运,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须从包装方法上考虑,尽量使包装体积最小。 In order to save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ensure the product is easy to carry, the packaging design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packaging method, as far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size of the packag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