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养成教育

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生守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举措。要在全校掀起学习新版《守则》的热潮,立足实际,确保新版《守则》九项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演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将《守则》各方面的要求细化,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家庭教育、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全过程。

二、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守则》实施效果,特别成立萱花小学贯彻落实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领导小组,组长:赵昌良副组长:陈继勇、鲁思红、陈如攀、夏伦、杨吕。成员:陈武强、钟霞、蔡讲波、徐敏、周洪杰及各年级组长。

三、工作目标

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为德育载体,细化落实《守则》每一项要求,通过开展系列养成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播下种子,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具体要求

1、严格要求。

高度重视,认真解读。充分认识实施《守则》的重要性,认真组织老师、家长及学生学习,全面理解新版《守则》的

内容,从学校实际出发,健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严格要求,做到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

2、抓好落实。

抓好落实,有效推动。将新《守则》细化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增强学生自觉践行的能力。

3、持之以恒。

坚持原则,促进内化。坚持主体性、激励性、活动性原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强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训练,并长久自觉地坚持下去,促进学生的内化,实现知行统一。

4、形成合力。

改进不足,形成合力。认真总结及时反馈贯彻《守则》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作用,特别要通过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守则》,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抓好对学生的教育。

五、基本方法

1、将《守则》落实纳入学校德育处工作计划,将《守则》九条内容分别作为每个学月养成教育主题,德育处及各班级将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活动。

2、解读具体内容。学习、宣传、贯彻新版《守则》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实施工作计划,将学习、践行守则列为主要内容,制定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实施项目、具体工作内容、推进措施、完成时间、操作的具体部门(年级部)和责任人等。

3、实施课程渗透。要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课程全程育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新版《守则》上好各年级的课辅礼仪课、班队课和品德课,逐条细化,利用鲜活的案例和正反两方面生动的事例,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告诉学生日常行为哪些必须为,哪些不可为。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守则内容,加深对《守则》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执行《守则》的自觉性。

4、制定萱小学生一日规范。《守则》是学生行为大纲,是中小学生行为基本准则,其规定紧紧抓住了中小学生的共性。根据《守则》要求,结合萱花小学实际,提出了萱小学子在家、在校、在放学路上,为人、为学、待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通过通俗易懂和朗朗上口的语言明确告知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既是对《守则》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要求真正落细落小,转化为学生实际行动的具体体现。

5、细化常规管理。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守则》落地一定要发挥班级的作用。有效推行“萱花小学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将环境卫生、升旗仪式、大课间、眼保健操等各项常规工作的检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对照评分细则逐项评分

6、带动家庭教育。《守则》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言行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充分利用家长会,发动广大家长学习《守则》,针对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不良言行,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家校如何共同发力指导学生执行《守则》,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最大支持,全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丰富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追求的境界。本期将在学校逸夫楼外墙醒目位置展示《守则》和《规范》内容,引导学生熟记《守则》每一项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内外活动中自觉遵守每一条《守则》要求,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8、开好主题班会。召开主题班会,围绕“落实新《守则》,培养好习惯”专题,对照《守则》内容,排查自身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