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炮制规程

中药材炮制规程
中药材炮制规程

目的:制定中药材的炮制规程通则 范围:中药材的炮制通用规则

职责: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前处理车间 1.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册)。 《山西省中药材炮制规范》。 2.生产区、主要设备及相关文件 2.1生产区:

前处理车间一般生产区。 2.2主要设备:

洗药机型号:XY-700 编号:IB1-02 切药机型号:QY120-4 编号:IB1-04

74.70 编号:IB1-05 ZG 编号: IB1-06

烘干机型号:DW-1.6-10B 编号:IB1-03 炒药机型号:CY-4 编号:IB1-06 2.3主要通用文件: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适用范围

1 中药材炮制规程通则 GC —gy —100—02

2

净选岗位操作规程

GC —sg —061—02 净选

题目:

中药材炮制规程通则

编号:

GC —gy —100—02

制订人: 制订日期: 版本状态:

审核人: 审核日期: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前处理车间

3 切制岗位操作规程GC—sg—063—02切制

4 清洗与干燥岗位操作规程GC—sg—064—02清洗与干燥

5 炮炙岗位操作规程GC—sg—065—02炮炙

6 炒药机使用维护清洗操作规程GC—sb—035—02炒药

7 洗药机使用维护清洗操作规程GC—sb—032—02洗药机

8 切药机使用维护清洗操作规程GC—sb—033—02切药

9 干燥机使用维护清洗操作规程GC—sb—034—02干燥机

10 中药材净料入库规程GC-sg-007-02入库

11 批档案管理规程GC-zg-011-02归档

3.净制

3.1净制,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净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3.2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4.切制

4.1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4.2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5.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5.1炒,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 (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7年版(讨论稿) (三) 蒲黄Puhuang POLLEN TYPHAE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炮制】生蒲黄除去杂质,揉碎结块,过筛。 焦蒲黄取生蒲黄,用文火炒至深棕色,取出,放凉。 蒲黄炭取生蒲黄,用中火炒棕黄色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生蒲黄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焦蒲黄形同生蒲黄,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有焦香气味。 蒲黄炭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粉末,无滑腻感,味涩。 【鉴别】(1)生蒲黄粉末黄色。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 ,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2)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板上,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 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对照品、香蒲新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薄层板上,以乙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药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 目的:建立药材炮制的规操作。 2 围:适用于生产车间炮制的生产操作。 3 责任:车间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容 4.1 操作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4.2简述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 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l0mm,长段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 蛤粉炒取碾细过筛后的净蛤粉,置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安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AHSY-YP002018-安徽食品药品监督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AHSY-YP003-2018 蜥蜴饮片质量标准 蜥蜴 Xiyi LIZARD 本品为蜥蜴科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的干燥体和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Gray)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夏秋季捕捉,处死,除内脏,置通风处干燥。 【炮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丽斑麻蜥本品呈长条状,皱缩蜷曲。全长约至10cm。吻较窄,吻端纯圆。头大,颈细,四肢向后屈伸,尾细长。表皮灰黄色,脱落处呈黑褐色。肩前方两侧和腹面有一明显皮肤皱褶形成的领围。颈、躯干、四肢背面具颗粒状鳞片。颈部至尾部有一条呈点状凸起的脊。腹鳞如鱼鳞状,覆瓦状排列。尾部有窄长凌鳞排列成环。四肢均具5指、趾,有钩爪。尾常断落,细长,末端尖锐。体较轻,质脆,易碎断。气腥,味微咸。 石龙子本品呈长条状,体较粗壮。全长约21cm,周身被有覆瓦状细鳞,质薄而光滑,24-26行。头部呈三角形,鳞片常脱落呈灰白色。吻端圆凸。鼻孔一对,眼分列于头部两侧。体背黄铜色,呈金属样光泽。两侧自眼窝至后腿处各有数列朱红斑点状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腹部金黄色,呈蜡质样光泽。四肢发达,具5指、趾,有钩爪。尾常断落,细长,末端尖锐。体较轻,质脆,易碎断。气腥,味微咸。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置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蜥蜴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性味与归经】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肾经。

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1cm为标准。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280℃左右,竹沥油350~400℃左右,豆类一般400~450℃.

中药材炮制标准操作规程1

规范中药材 炮制操作, 确保中药材 质量。 范围: 中药材炮制 操作 责任: 生产部、提 取车间、中 药材炮制操作人员、QA监控员。 内容: 1.中药材炮制系指将中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炮制药材用水为饮用水、用醋为米醋、用酒为黄酒、用盐为食用盐。 1.1净制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通过拣选、筛选、风选、洗、漂、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和捣等方法将杂质和非药用部位除去和分离,使药材达到炮制质量标准要求。 1.2 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 时干燥,保证质量。 页脚内容1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规格。其厚薄大小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长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皮类药材宽2-3mm,叶类药材丝宽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1.3 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3.1 清炒 1.3.1.1炒黄(包括炒爆):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气味,取出,放凉。 1.3.1.2 炒焦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药物表面成焦黄或焦褐色并具有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1.3.1.3炒炭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 1.3.2 加固体辅料炒 1.3. 2.1麸炒取麦麸置加热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时,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米黄色或深褐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蜜麸制法:蜂蜜置加热容器内加1/3饮用水,加热至沸,过滤得稀蜜液。干燥麦麸过筛置加热容器内翻炒至有热感淋入蜜液,翻拌并搨开蜜团,炒至麸不粘手、味香、麸色黄亮,取出,过筛冷却备用。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麦麸用蜂蜜20kg).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 净药材用麸皮10-15kg. 1.3. 2.2 米炒取米置加热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净药材,共同拌炒,炒至米呈黄色或焦褐色,药物挂火色,取出,筛取米,放凉。 页脚内容2

中药药材炮制通则

中药药材炮制通则 一目的:制定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品中药材炮制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药材炮制通则。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炮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厚薄大小通常为: 片极薄片 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长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 丝皮类药材丝宽2~3mm,叶类药材丝宽5~10mm. 其它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弄。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的沙子、蛤粉或滑石粉。取沙子(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泡酥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沙子(蛤粉、滑石粉),放凉。 如需醋淬时,应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锻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须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脚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men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取净药材,照照各该品钟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搅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该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的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 炖取净药材照照各该品钟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搅拌,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 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酒炖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炖法制备。 酒蒸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1g:10倍散 -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公示草案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公示草案 知母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 知母 Zhimu ANEMARRHENAE RHIZOMA 本品为知母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春、秋二季采挖知母根茎,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至适宜程度时,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黏液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53~247 μm,胞腔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 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水(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0.2g,加30%丙酮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 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净制生产流程图 筛、(剪、切、刷、刮 削、剔除、泡洗、 碾串、火燎)

2.净 制操作方法、要 求及 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1.5mm ; 马尾筛二号筛(24目); 铜丝筛五号筛(80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 ,8mm ,7mm ;方孔1mm 。 2.1.3风选:利用药材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使杂质和药用部分分离以达到纯净药材的目的。 2.1.4水选:将药材通过用水洗(淘)、淋或漂除去药材杂质的常用方法;用筛选或风选不易除去,故用水洗或漂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 【注意】(1)洗涤中药材应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洗涤其它药材,不同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 (2)漂洗时应注意掌握时间,勿使药物在水中浸洗过久,以免损失药效。 (3)洗涤后的药材不得露天干燥。 2.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2.2.1去根或茎 (切制、炮炙)

药典药材炮制方法

附录ⅡD.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方法,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江西省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版与《中国药典》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 法 学习指导 ,要求, 1、熟悉《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对中药饮片控制的新方法。 2、熟悉《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对中药饮片抽样的具体要求。 3、熟悉《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中药饮片控制的新方法。 4、熟记常用的炮制方法和常用的辅料,如净制、切制、酒炙、蜜炙,制霜,酒、醋、食盐水等。了解“樟、建帮”特色炮制方法和特色炮制辅料,如炆法,复制法,蜜麸等。 ,目的, 介绍《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以及《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在炮制通则和炮制辅料上的具体内容,使广大药事工作者熟悉和了解中药炮制在《药典》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意义,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药炮制的效果可直接影响到中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和临床疗效。因此,熟悉和掌握重要炮制的有关内容和规定,将有利于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增加药物的疗效,从而有利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炮制方法和炮制辅料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内容。

(一)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简称《规范》)与《中国药典》2010 年版(简称《药典》)两部新法规是成立药监局以来,编制的具有划时代的药品法定依据,对规范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 《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对中药饮片控制,体现三个字:齐、高、全,主要是收载品种齐、实用;质量标准控制方法和要求高;项目全面、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目的就是确保我省饮片质量,杜绝掺假混杂现象,使临床用药和科学管理能够达到新的水平。现从品种、标准和项目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 1、《规范》收载品种齐、实用。 《规范》经过广泛调研遴选,共收载中药饮片品种及规格738种,较1991年版700种,新增品种130种(43%),修订525种(71%),删除了83种,主要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版中药材第一册、《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和《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1991年版上,我省中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实际应用的品种,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1)根及根茎类收载183种,新增土黄连、山姜、千斤拔、木板蓝根、水半夏、丝瓜根、参薯、枫荷梨、蛇葡萄和樟树根等41种,白茄根更改为茄根,土牛膝更改为红牛膝,彭泽贝母更改为江西贝母,删除三叶青、广防己、墓头回、算盘子根等11种。 (2)皮类收载20种,新增土荆皮、关黄柏和救必应3种。 (3)藤茎类收载39种,新增小通草、木通、内风消、安痛藤、红茴香、苦木、透骨草和薜荔8种,删除关木通和接骨木2种。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 1、炮制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3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和内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即现今的血余炭。 2、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将零散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 3、刘宋时代雷斅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4、宋代陈师文等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书中对药物炮制十分重视,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 5、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提出炭药止血理论。 6、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着重说明中药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使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在操作上,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在炮制规格分类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7、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规格,其内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具体炮制规格,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8、清代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制专著。 三、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 是国家级的炮制标准。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颁布于1988年,作为暂行的部颁标准,但未真正实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对饮片的外观、片型、净度、水分等加以规定,为部颁标准(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中药炮制具有传统性、地域性、经验性的特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大多制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作为各地饮片生产、经销部门的执行依据,为地方标准。 传统制药的原则概念及举例,具体方法为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举例 四、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 .净制生产流程图

下道工序 (切制、炮炙) 2 ?净制操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 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 1.5mm; 马尾筛二号筛(24 目); 铜丝筛五号筛(80 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8mm,7mm; 方孔1mm

2015版药典炮制通则

2015版药典炮制通则 0213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l0mm,长段10~15mm;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审定负责人: 编写日期:2013/2/24 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中药炮制学》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应在学习中医药基础概要、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本课程在中药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有必需的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熟练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在饮片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质量检测、储藏保管的职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成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现行版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中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为线索来设计的,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中药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照中药炮制工艺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炮制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熟悉现代新技术、新设备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河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一枝黄花 Yizhihuanghua HERBA SOLIDAGINIS 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长30~100cm。根茎短粗,簇生淡黄色须根。茎圆柱形,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灰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棱线,顶端被稀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白色的髓。单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或披针形,长1~9cm,宽0.3~1.5cm;先端稍尖或钝,基部下延成柄;全缘或有不规则疏锯齿。头状花序直径约0.7cm,集生茎上部,排成总状,多皱缩扭曲;偶有黄色舌状花残留,苞片3层,卵状披针形,宿存。偶见细小瘦果,冠毛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鉴别】(1)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表皮非腺毛由3个细胞组成,壁薄,顶端1个细胞常萎缩成鼠尾状。叶缘非腺毛排列呈睫毛状,非腺毛由3~7个细胞组成,长约180~500μm。 (2)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25ml,回流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氨熏1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稍润,切长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平。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疮疖肿毒。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贮藏】置干燥处。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及常用辅料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 2011年5月 附录Ⅰ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均称为饮片。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净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可供饮用的净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药典炮制通则和下列有关要求。 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工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一、修治和饮片切制 (一)修治 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提高清洁度,便于切制和加工,药材需要进行修治。主要方法如下: 1.拣是把混在药材中的杂质、虫蛀和霉变品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将药材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以使药材洁净和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净制方法。常用手工操作或与筛簸交替配合使用。拣有2个作用: (1)出去杂质、虫蛀和霉品: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中肠含有木屑、砂石等,藿香、紫苏、淡竹叶中常夹有、腐叶及杂草等,可通过挑拣以洁净之。 (2)将药材分档:如天南星、半夏、白芍、白附子、白术、大黄、木通等可通过挑拣来分档。 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竹匾等工具内扬簸,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通过上下簸动,使之除去杂物皮屑及非药用部分。 3.筛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箩,筛除药材中的泥土、砂石等杂质,或对药材进行大小分档,或筛去炮制辅料(麦麸、河砂、滑石粉、蛤粉、米、土粉等)的净制方法。有时筛与簸同时合用。筛簸工具有簸子、竹匾或畚箕等。 4.去皮是将药材的皮壳与肉或仁分开。有些药材皮壳与肉或仁在临床上有不同作用,必须分开;有些药材只用肉或仁而必须去皮(壳)。如砂仁、豆蔻、扁豆等必须皮与仁分用;鸦胆子、使君子、榧子等是用肉(仁)而去皮(壳)。 5.去毛是因有些药材表面生茸毛,而毛会黏附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呕吐,所以必须去除。去毛和方法有以下多种: (1)刷:用硬毛刷子刷去表面的绒毛或污物。如枇杷叶去毛。 (2)刮:用刀或锋利的玻璃片、瓷片等利器刮去表面的毛状物、附着物或不可供药用的粗皮。如虎骨、豹骨去筋肉;肉桂、厚朴去粗皮。 (3)燎:用火焰燎烧,再用刷子刷净,有些质硬而有毛茸的药材,如鹿茸的去毛茸等。 (4)烫:将沙子炒热至200 ~300℃后,加入药材拌炒,使毛茸烫焦,再用刷子刷净,如马钱子的去毛茸等。 (5)炒:用热锅炒制药材,使表面附有的硬刺和毛须去掉。如香附等,可将锅烧热,把药材的毛须炒焦后筛去。如苍耳子、金樱子、刺七厘等,亦可用此法将硬刺去掉。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1.1 中药材 1.1.1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1.1.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1.2中药饮片 1.2.1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

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2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 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 中药颗粒饮片即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塑袋,供配方用。其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体积小、溶出快,可直接冲服,便于贮存和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