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标准答案)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标准答案)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标准答案)

第3讲力的合

成与分解

考纲下载:1.矢量和标量(Ⅰ)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相互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4.力的分解

(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

①效果分解法;②正交分解法。

5.矢量和标量

(1)矢量

①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

①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算术法则。

错误!

1.判断正误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合力与分力]

2.[多选]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

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

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解析:选AD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是相同的,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也不涉及力的性质的问题,故A、D 正确,B、C错误。

[力的合成]

3.[多选]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5 N和4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0B.5 NC.3 N D.10N

解析:选BC根据|F1-F2|≤F≤F1+F2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1N≤F≤9 N,B、C正确。

[力的分解]

4.[多选]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BD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图均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图错;D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图正确。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2-3 《声的利用》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知道声能够传递信息;知道声能够传递能量。 【活动导学】 活动一:图片引入: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都关注过吗? 1、由雷声,可以预知:_________ ___ 2、由听诊器,可以预知:_________ ___ 3、敲铁轨听声音,可以辨别:_________ ___ 4、刚才的这些情景中,说明“声”起了什么作用?答:可以传递________ 5、除了人类会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动物们也会利用声音的信息来求生或捕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答: 6、人类也向动物学习了这些技巧(右上图),但是你能看出人类是怎么做到的吗? 答: 活动二:海底深度计算 1、有一艘漂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 解:

【小知识: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如医院的彩色B超】 活动三:实验 1、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 答案: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2、超声波清洗眼镜实验 3、从下面3个图:发声鼓旁边的烛焰、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和精密仪器的实验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 活动四:阅读:P40的《科学世界》(我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活动五:知识归纳 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过关检测 1、KP41《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 2、3 2、关于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些声音只传递信息,不传递能量 B. 有些声音只传递能量,不传递信息 C. 所有声音都既传递信息,同时也传递能量 D.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3、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有()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 医生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色 4、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 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蝙蝠利用了声音传递的__________ 5、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_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传递的 ____________ 6、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 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归纳总结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要点归纳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时的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为那几个力的,那几个力为这一个力的. 2.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的过程. 4.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的过程,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 2.矢量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结起来,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二个矢量的尾的为合矢量. 3.力的分解的两种方法 1)力的效果分解法 ①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②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③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相似等

)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 ①正交分解方法:把一个力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特别是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把物体受到的各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去,然后分别求出每个方向上力的代数和. ②利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步骤 首先: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通常选择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其次: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别将各力投影在坐标轴上,然后求各力在 x 轴和y 轴上的分力的合力F x 和F y :F x =F 1x +F 2x +F 3x +…,F y =F 1y +F 2y +F 3y +… 再次:求合力的大小F =F x 2+F y 2 ,确定合力的方向与x 轴夹角为 θ=arctan F y F x . 4.将一个力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有唯一解 ②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 ③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两分力不平行):当F1+F2F 时有两组解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理解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教学重、难点] 声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从婴儿的蹄哭声和笑声中,判断婴儿的情绪与健康状态导入课题。 2.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运用来阐明人们利用声传递信息和能量。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对初生不久的婴儿饥饿与保暖、情绪与健康,总是牵动父母的心。从婴儿的蹄哭与欢笑中来判断婴儿的情况。可见,声音是多么的重要。它有哪些运用呢? 二、新课教学 【声能传递信息】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都伴随有次声波。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 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 的方位和强度。 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但它们从 来不会碰到墙壁、树枝等障碍物,为什么呢? 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 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 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这就是回声 定位。 小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就是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它帮助司机对于视线盲区,如倒车时,准确看 清危险区或障碍物,及时定位。 在生产和生 活中,声的利用 远不止这些,它 有许许多多的利 用。 如利用超声 波检查人体病区;探测金属管的裂纹;检查胎儿发育 情况等。 可见,声可以传递信息。 【声能传递能量】

声除了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做什么呢? 如图所示,向水里抛一个石子,水面会荡起一 圈一圈的水波纹。水面上的红叶也会随水波纹上下 起伏。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扔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递给水面的红 叶。 水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也能否传递能量呢? 如图所示,一端蒙上橡皮膜的半截塑料瓶, 把瓶口对准正在燃烧的的蜡烛。轻拍瓶后的橡皮 膜,我们会看到烛焰在一闪一闪地闪动。 可见,声音也能传递能量。 声能够传递能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运用。 一般说来,超声波产生的能量比可闻波产生 的能量要强得多,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如图所示,把待清洗的物体放入清洗液中, 向清洗液发送超声波,超声波引起清洗液的剧烈振 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敲下来,而不会损坏物体。 在医学上,外科医生常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 石。如图示: 医生向人体内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 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所以,人们利用声音:一是传递能量;二是传递信息。 三、作业:完成课本作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高中物理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求合力的取值范围 例1、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答案】C 【解析】分析A?B?C?D各组力中,前两力合力范围分别是:2 N≤F合≤12 N,第三力在其范围之内:3 N≤F合≤7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4 N≤F合≤6 N,第三力不在其合力范围之内;0≤F合≤20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故只有C中第三力不在前两力合力范围之内,C中的三力合力不可能为零. 【点评】共点的三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分析方法是:这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最大值等于这三个力大小之和;若这三个力中某一个力处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中,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是零.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它们的大小分别为F1=7 N、F2=8 N、F3=9 N.求它们的合力的取值范围?【答案】0≤F≤24 N 类型二、求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2、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作用,每个拉力都是20 N,夹角是6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解析】本题给出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夹角为60°,所以可以通过作图和计算两种方法计算合力的大小. 解法1(作图法):取5 mm长线段表示5 N,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甲所示,量得对角线长为35 mm.合力F大小为35 N,合力的方向沿F1、F2夹角的平分线. 解法2(计算法):由于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作出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用计算法求得合力F,如图乙所示,【点评】力的合成方法有“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解法各有千秋.“作图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但不够精确,误差大;“计算法”是先作图,再解三角形,似乎比较麻烦,但计算结果更准确. 【高清课程:力的合成与分解例2】 例3、如左图在正六边形顶点A分别施以F1~F55个共点力,其中F3=10N,A点所受合力为;如图,在A 点依次施以1N~6N,共6个共点力.且相邻两力之间夹角为600,则A点所合力为。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我在课堂上甘愿做?绿叶?和?铺路石?,辅助和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美术课也上得轻松而生动了。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臵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摸线条、听线条、看线条、画线条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线条,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3《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用处。 知道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的两面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观看视频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噪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习法制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相应的事例。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声音的利用 减弱噪声的途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4-47声的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2、除课本上的内容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利用的例子?试举出三个 继续学习 阅读课本P48-51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3、什么是噪声?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4、分贝的符号?0分贝表示? 5、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 6、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7、噪声可以被利用吗?试举例 预习检测 1.声音可以传递和。 2.请分析以下事实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还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l)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5)利用超声波洗牙 (6)利用超声波使药液雾化,直达患处 3.为避免教室内学生上课时受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二、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同台PK,正确答案多者胜 1、声的利用知多少 2、噪声知多少 三、点拨提升

高明《美术教学论》配套题库美术教学研究与评价【圣才出品】

第8章美术教学研究与评价 一、选择题 1.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摸底”考查,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身评价 【答案】A 【解析】诊断性评价属于“教学前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原因等做出鉴定。 2.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A.作业优劣 B.学生表现 C.教师水平 D.美术课程标准 【答案】D 【解析】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3.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A.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B.重视家长的单向评价 C.使用末位淘汰制来进行评价 D.注重学生作业效果来评价 【答案】A 【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堂教学评价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4.运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这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定质性评价 C.定量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定量性评价是对评价材料做“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5.教学评价是教与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评价理解恰当的是()。 A.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监督、评定和筛选等功能 B.教学评价只发生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如期末考试

C.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现象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D.教学评价最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依据,便于其调节进度来适应学校教学计划 【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B项表述“只发生在教学过程”的看法偏激;C项教学评价是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教学过程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D项最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依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6.对评价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评价方法为()。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定性分析是对评价材料做“质”的分析,运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是没有量化的描述性资料。 7.下列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诊断鉴定功能 B.导向规范功能 C.激励促进功能 D.学习功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的利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声的利用》导学案 一、学前感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从物理角度看,噪声。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4.日常生活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有:、、。 5.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 二、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声音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知识点(一)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活动二:演示:如图1.5-5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后练习

6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后练习 1.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第二斜拉索桥——上海南浦大桥,桥面高46 m ,主桥全长845 m ,引桥全长7 500 m ,引桥建得这样长的目的是( ) A .增大汽车上桥时的牵引力 B .减小汽车上桥时的牵引力 C .增大汽车的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 D .减小汽车的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 2.(多选)如图所示是李强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细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 端,杆的左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杆的A 端悬挂不同的重物,并保持静止.通过实验会感受到( ) A .细绳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 B .杆对手掌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 C 指向A C .细绳对手指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细绳由B 指向A D .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细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3.(2020吉林市第二次调研考)如图所示,小球被轻绳系住静止在光滑斜面上。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 ,则G 的两个分力方向分别是图中的 A .1和4 B .3和4 C .2和4 D .3和2 4. (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舰载机保持牵引力F 大小不变在匀速航行的航母上降落时受到阻拦而静止,此时阻拦索夹角θ=120°,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不计,则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 ) A .F 2 B .F C .3F D .2F 5. 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 、B 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6.(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图示为春节悬挂灯笼的一种方 式,AB点等高,0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绳子对O点的拉力分別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 A与F B相等 B.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 C. .F A与F B的合力大小与轻绳AO、BO间的夹角有关 D. F A与F B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7.(多选)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 8.(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F sin θ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

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动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应用,主要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获得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进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1、声音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次声波?什么是超声波? 【学习新知】 一、声与信息 (一)、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6-47页“声与信息”部分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你了解了哪些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除了课本的例子请再列举2个)

2、蝙蝠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靠的是这种方法叫。声纳的原理是。 3、什么是“B超”?它探查对人体有伤害吗? (二)、交流展示、点拨归纳 1、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2、点拨归纳以上所有事例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声音可以传递 二、声与能量 1、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器材:(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 小组交流后你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声音可以传递 2、交流展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那么你所见到的生活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事例有哪些那?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三、当堂练习 1、小明向远处的大山喊了一声,经过 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大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摄氏度) 2、蝙蝠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3、在海滩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侧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0083134.html,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审视当下美术教学审美性原则的落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21期.张小抗. [2].角色扮演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美与时代(下旬刊)》.2014年5期.尹艺. [3].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改变中小学美术教学“单一化”的策略. 《大众文艺》.2014年23期.秦霄. [4].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参花》.2013年24期.王青. [5].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9期.王成. [6].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成败. 《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李娟. [7].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2期.李晓勇. [8].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2年71期.曹亚丽. [9].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9期.赵帅. [10].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 《成才之路》.2010年23期.吴海静.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严威.美术学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0083134.html, [2].我国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次数:6 作者:刘迎春.学科教学(美术)华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被引次数:11 作者:李文宇.学科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4].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陆元玉.学科教学(美术)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5].诗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然.学科教学(美术)华中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6].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莎.学科教学(美术)广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7].论情境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作者:王成鑫.美术学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马敏.学科教学(美术)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9].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研究——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课例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媛媛.学科教学(美术)山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质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陈晓蕾.美术课程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发挥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付文娟.郑伟红.赵敬蒙.孙燕.于光,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2]试论中学设计教育与教学. 尹艺,2008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 [3]文化视野下的河南中小学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 李蕾.郭珂,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美术教育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丽媛 指导教师:张国荣 学号:200653020223 班级:2006级国画1班 专业:美术教育(国画) 指导教师:张国荣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主题,然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无论是在中小学、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还是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都占有显著的发展地位。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科目,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升学率压迫下,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第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国内外大气候的冲击和时代的价值要求下,现行的教育结构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受到重视,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重理轻文的教育思想从理论上得到了纠正。培养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实施。国民的审美水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美术教育的水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文明的水准,体现着教育阶段的水准。它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

[初二理化生]声的利用导学案

1.5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启发学生探索。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 合作学习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 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一)声与信息 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我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内的例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二)声与能量 1、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自己找器材做实验,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 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 ____ 。这说明 了。 2、阅读课本29页“声与能量”部分,声可以传递能量的例子 A. B. (三)拓展 阅读教材第30—31页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天坛的回音壁围墙内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2、为什么人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台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为什么在空屋子里听别人说话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 (三)练习: 1、下列实例中属于声能传递信息的是,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A.人类的交谈声;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心脏、肺的声音。 D.用 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E.动物的交谈声; F.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G.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 现; H.蝙蝠的回声定位; I.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J.B超 K.超声波探伤仪 L.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 人病情的; 2、.根据图所示,说明声音有哪些应用。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及答案汇编

θ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选择题 1. 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2.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再 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加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 减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 只有匀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 不管物体如何运动,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4.在机场和海港,常用输送带运送旅客和行李、货物。如图2所示,a 为水平输送带,b 为倾斜输送带。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 a 、b 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 B . a 、b 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 C .情形a 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情形 b 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 D .情形a 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情形 b 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 5. 如图3所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N ,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5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A. 5 N ,向右 B. 5N ,向左 C. 35 N ,向右 D. 35 N ,向左 6. 如图4所示,在竖直光滑墙上用细线悬挂一重为G 的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将重力G 沿细线方向和垂直于墙的方向分解为和,则它们的大 小应为: ( ) A. B. a b 图2 F v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1、《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2、信息传播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有几个条件: 第一,所传播的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有用的; 第二,所传播的信息应该是接受这所能理解的; 第三,接受者对信息的传播者的人格品质感兴趣或不反感,对信息感兴趣;第四,信息传播过程较少被干扰,信息清晰、准确。 3、课堂中,信息主要是通过如下媒介传播: 声音——口语、音乐、音响; 文字——书写文字; 静态图像——照片、图画; 动态图像——电影、电视、动漫; 肢体——动作; 面部表情——眼神、面部肌肉动作; 多媒体——图像、视频和音频的作用。 4、传播媒介承载的基本意图: 发出指令——指导和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行为; 传播知识——获得知识,形成可以进一步生发的知识结构; 传授技能——获得完成特定行为的方法、程序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和能力;传达情感——形成喜爱、厌恶等的情感与态度; 传递价值观——形成好与坏、有用与无用等价值态度。 5、教案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它通常包括: 课题; 年级; 授课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6、教案的形式 教案形式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字式,一类是表格式。

7、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 认知领域目标;(对于美术的专业知识点,美术史、美术鉴赏等掌握。) 情感领域目标;(对美术作品所引申出来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或是消极的、负面的情感的感受。) 技能领域目标。(对于美术学科不同专业的技能掌握。) 8、为了与当前的美术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我们也可以分成如下目标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习到什么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体验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学习何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形成或逐渐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们与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1)教学重点:一次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要精力和实践投放的位置,是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内容具有了主次关系,避免平均使用力气。 (2)教学难点:教学活动中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关系:由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再由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构成了一根思维的链条,而且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 10、美术课程教学一般模式 应该说,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11、美术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好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在具体的一节美术课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数:一般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五分制。 等级:可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努力,应该避免用差和不及格这样具有刺激性的等级名称,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语:简明扼要地对学生的作业中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表述。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形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和标准。 (2)同学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根据一般性的标准和各自的喜好评价对方的作品,这种评价方式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