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不满足正态近似条件,所以采用直接计算概率法。

H0: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与不加相同,即π=π0=0.6

H1: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高于不加维生素C,即π>π0

α=0.05

P(X≤8)=1-P(X≥9)=1-P(X=9)-P(X=10)=1-C109*0.69*0.41-C1010*0.610*0.40= 0.9536>0.05 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与不加相同。

2满足正态近似条件,采用正态近似法。

H0: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与以前相同,即π=π0=0.6

H1: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比以前降低,即π<π0

单侧α=0.05

u==4.9453536

u>u0.05,单侧=1.64

p<0.05,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与以前有差别。

3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0:男女大学生HBV感染对其心理影响相同,即π1 =π2

H1:男女大学生HBV感染对其心理影响不同,即π1≠π2

检验水准α=0.05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χ2=(ad-bd)2*n/(a+b)(c+d)(a+c)(b+d)

=(250*213-246*320)/(250+320)(246+213)(250+246)(320+213)=9.651

ν=1

③确定p值

查χ2届值表,得p<0.05

④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拒绝H O,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HBV感染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不同。

4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0:两组的治愈率相等,即π1 =π2

H1:两组的治愈率不等,即π1≠π2

检验水准α=0.05

P (i) = 0.280>0.05 ③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组治愈率有差别。

5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 0:治疗三种类型病人的有效率相同,即π1 =π2 =π3 H 1:治疗三种类型病人的有效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检验水准α=0.05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

∑???

? ??-=-=i

C R i

i i n n A n T T A 122

2

χ = 286*(712

+ 272

+1042

+ 422

+ 242

+182

-1)=3.6389

199*98 87*98 199*146 87*146 199*42 87*42 ③确定p 值

查χ2

界值表,得p>0.05 ④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拒绝H 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治疗三种类型病

人的有效率有差别。

6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 0:该三种人群有相同的血型分布,即π1 =π2 =π3 H 1:该三种人群的血型分布不等或不全相等。 检验水准α=0.05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

∑???

? ??-=-=i

C R i

i i n n A n T T A 122

2

χ = 9312*(6792

+1342

+ …… +4352

- 1)= 71.180

3720*1883 788*1883 546*6522 ③ 确定p 值

查χ2

界值表,得p<0.05 ④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人群的血型分布

不等或不全相等。

7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 0: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相同,即总体B=C H 1: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不同,即总体B ≠C 检验水准α=0.05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c

b c b +--=

2

2

1χ=1.1364

③ 确定p 值 查χ2

界值表,得p>0.05 ④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免疫学方法的阳性率

有差别。

实验三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实验三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一、下表为一抽样研究资料,试:(1)填补空白处数据;(2)根据最后三栏结果作简要分析。(3)试估计 该地死亡率、0~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置信区间。 某地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出高血压病人775人,试估计该市中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的95%置信区间。 三、一般而言,对某疾病采用常规治疗,其治愈率约为45%。现改用新的治疗方法,并随机抽取180名该 疾病患者进行了新疗法的治疗,治愈117人。问新治疗方法是否比常规疗法的效果好? 四、一般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八,某研究者为探讨母亲吸烟是否会增大其小孩的先天性心 脏病的发病危险,对一群20~25岁有吸烟嗜好的孕妇进行了生育观察,在她们生育的120名小孩中,经筛查有4人患了先天性心脏病。请作统计分析。 五、某院康复科用共鸣火花治疗癔症患者56例,有效者42例;心理辅导法治疗癔症患者40例,有效者 21例。问两种疗法治疗癔症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六、用兰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34例,有效者31例;用银黄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26例,有效 者18例。问两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七、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甲法的检出率为60%,乙法的检出率为50%,甲乙 两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甲、乙两法的检出率有无差别? 八、某研究者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4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快速牵引法、物理疗法和骶裂孔药 物注射法治疗,结果如下表。问三种疗法的有效率有无不同? 三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率的比较 疗法有效无效合计 快速牵引法444 30 474 物理疗法323 91 414 骶裂孔药物注射法222 74 296 合计989 195 1184 九、思考题: 1、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2、率的标准误与率的抽样误差 3、简述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4、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 5、2x卡方检验的用途与基本思想 6、行?列表资料2x检验的注意事项 7、普通四格表资料2x检验的应用条件及其表格、检验公式、步骤等 8、配对四格表资料2x检验的应用条件及其表格、检验公式、步骤等 χ检验有何异同? 9、两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与2 10、对于四格表资料,如何正确选用检验方法? 11、资料的对比应注意其可比性,可比性指的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

统计分析分类以及SPSS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分类以及SPSS分析方法 一、统计分析内容的分类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理解能够是企业生产的规模,能够是企业生产机器的稳定性,能够是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能 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能够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或环境等等。撇 开这些形形色色的形式内容,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从目的来看可分 为表面理解和本质理解两种。本文将这种从形式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对 客观事物的理解称之为统计分析内容。表面理解就是对客观事物表面 特征的理解;本质理解是从客观事物表面特征出发,最终得到超越客 观事物表面特征的本质特征的理解。同样,与统计分析内容相对应的 统计分析(方法)就可分为表面分析和本质分析两种。在统计分析方 法的使用上,形式内容的理解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关联不大,反而是在 统计分析内容理解(对客观事物表面理解和本质理解)上,分析方法 的使用差别较大,所以本文主要从统计分析方法的角度对统计分析内 容加以细分。在SPSS中,横向叫个案,所有个案组成样本;纵向叫变量,一个变量代表客观事物的某方面特征。表面理解在SPSS中主要对 应于样本理解,目的是理解样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特征(当然样本 的特征离不开变量,但目的不在变量)。本质理解则以样本数据为基础,总结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就是变量自身的特征(它 从样本出发,但又超越样本),所以本质理解能够认为就是对变量的 理解。统计分析内容的划分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规律也密不可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都是由浅入深、由外及里的。这种由浅入深、 由外及里的理解过程正好体现了表面理解和本质理解两个过程。统计 分析的两种内容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理解的两个方面,也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理解的两个过程,但它们能够是相互独立的。因为人类出于理 解目的的需要能够只理解客观事物的表面,也能够只理解客观事物的 规律。 (一)表面理解

统计学教案习题06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六章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教学大纲要求 (一)掌握内容 1. 绝对数。 2. 相对数常用指标:率、构成比、比。 3.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4. 率的标准化和动态数列常用指标:标准化率、标准化法、时点动态数列、时期动态数列、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二)熟悉内容 1. 标准化率的计算。 2.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二、教学内容精要 (一) 绝对数 绝对数是各分类结果的合计频数,反映总量和规模。如某地的人口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等。绝对数通常不能相互比较,如两地人口数不等时,不能比较两地的发病人数,而应比较两地的发病率。 (二)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及计算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两个分类的绝对数之比表示相对数大小,如率、构成比、比等。 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及计算见表6-1。 表6-1 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及计算 常用相对数 概念 表示方式 计算公式 举例 率 (rate ) 又称频率指标,说明一定时期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百分率(%)、千分率 (‰)等 单位时间内的发病率、患病 率,如年(季)发病率、时 点患病率等 构成比 (proportion ) 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 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百分数 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占比重 比 (ratio ) 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 比,说明A 是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倍数或分数 ①对比指标,如男:女 =106.04:100 ②关系指标,如医护人员:病床数=1.64 ③计划完成指标,如完成计划的130.5% (三)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 2. 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容易产生的错误有 (1)指标的选择错误如住院病人只能计算某病的病死率,不能认为是某病的死亡率; (2)若用构成指标下频率指标的结论将导致错误结论,如 某部队医院收治胃炎的门诊人数中军人的构成比最高,但不一定军人的胃炎发病率最高。 %100?=单位总数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数 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率%100?= 观察单位总数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位数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构成比B A = 比

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统计描述思考与练习带答案

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 标准化率计算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别? 4. 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 5. 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案例辨析题 某医生对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杜克雷氏链杆菌、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分别是30、51、17例,于是该医生得出结论: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6%(30/98)、52.0%(51/98)和17.4%(17/98)。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最佳选择题 1. 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发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B A. 率 B. 构成比 C. 发病率 D. 相对比 E. 时点患病率 2. 标准化死亡比SMR是指A 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 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 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 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数 3. 某地人口数:男性13,697,600人,女性13,194,142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

亡人数:男性16774人,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13952人,女性19369人。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 11395283.18%16774 p ==, 21395219369 83.08%1677423334p +==+, 313952 101.86/1013697600 p = =万, 416774122.46/1013697600p = =万,523334 176.85/1013194142 p = =万, 645p p p =+ 71395219369 123.91/101369760013194142 p += =+万 81677423334 149.15/101369760013194142 p += =+万 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D A. 1p B. 2p C. 3p D. 4p E. 5p 4.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为E A. 1p B. 2p C. 5p D. 6p E. 8p 5.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男、女性居民肺心病的合计死亡率为D A. 2p B. 5p

管理同学SPSS描述统计分析 实验报告

描述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统计描述的常用工具及SPSS 中的统计描述模块。 2. 掌握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统计描述方法及指标。 二、实验内容提要 1.根据CCSS_Sample.sav 数据,分析受访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尝试分城市/合并描述。 2.根据SPSS 自带数据Employee data.sav ,分析员工性别、受教育程度、少数民族、职位类别的分布情况,并尝试分析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属性和工资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 根据CCSS_Sample.sav 数据 在数据栏中找到拆分文件,点击,将城市添加到分组方式中,对城市进行拆分,点击确定。 在分析中选择描述统计下的描述,点击确定。 描述统计量 S0. 城市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100北京 S3. 年龄 378 18 65 36.43 13.129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78 200上海 S3. 年龄 387 18 65 37.76 13.674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87 300广州 S3. 年龄 382 18 65 34.87 11.544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82 根据SPSS 自带数据Employee data.sav 在分析一栏中的描述统计下找到频率,点击确定。 性别分析表 Gender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Female 216 45.6 45.6 45.6 Male 258 54.4 54.4 100.0 合计 474 100.0 100.0

受教育程度分析表 Educational Level (years)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8 53 11.2 11.2 11.2 12 190 40.1 40.1 51.3 14 6 1.3 1.3 52.5 15 116 24.5 24.5 77.0 16 59 12.4 12.4 89.5 17 11 2.3 2.3 91.8 18 9 1.9 1.9 93.7 19 27 5.7 5.7 99.4 20 2 .4 .4 99.8 21 1 .2 .2 100.0 合计 474 100.0 100.0 少数民族分析表 Minority Classification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No 370 78.1 78.1 78.1 Yes 104 21.9 21.9 100.0 合计 474 100.0 100.0 2.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下的交叉表,点击确定,分析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情况,将性别添加到行,将受教育程度添加到列中,点击确定。

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不满足正态近似条件,所以采用直接计算概率法。 H0: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与不加相同,即π=π0=0.6 H1: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高于不加维生素C,即π>π0 α=0.05 P(X≤8)=1-P(X≥9)=1-P(X=9)-P(X=10)=1-C109*0.69*0.41-C1010*0.610*0.40= 0.9536>0.05 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加维生素C的治愈率与不加相同。 2满足正态近似条件,采用正态近似法。 H0: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与以前相同,即π=π0=0.6 H1: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比以前降低,即π<π0 单侧α=0.05 u==4.9453536 u>u0.05,单侧=1.64 p<0.05,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经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与以前有差别。 3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0:男女大学生HBV感染对其心理影响相同,即π1 =π2 H1:男女大学生HBV感染对其心理影响不同,即π1≠π2 检验水准α=0.05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χ2=(ad-bd)2*n/(a+b)(c+d)(a+c)(b+d) =(250*213-246*320)/(250+320)(246+213)(250+246)(320+213)=9.651 ν=1 ③确定p值 查χ2届值表,得p<0.05 ④统计推断 按α=0.05水准,拒绝H O,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HBV感染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不同。 4①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H0:两组的治愈率相等,即π1 =π2 H1:两组的治愈率不等,即π1≠π2 检验水准α=0.05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A型选择题-30页精选文档

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A型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E、比 2、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用 A 构成比 B 观察单位 C 相对比 D 率 E 百分比 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在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4、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相对数指标( ) A.出生率

B .某病发病率 C .某病潜伏期的百分位数 D .死因构成比 E .女婴与男婴的性别比 5、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年均人口数 6、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以上均不对 7、某地区某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0α,以后历年为1α,2α,…,n α,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1 ...10+++n n ααα B. 110+??n n ααα C.n n 0 α α

D.n n 0 α α -1 E. 10 -a a n 8、按目前实际应用的计算公式,婴儿死亡率属于( )。 A. 相对比(比,ratio ) B. 构成比(比例,proportion ) C. 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 ) D. 率(rate ) E 、以上都不对 9、某年某地乙肝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9.8%,这种指标是 A .集中趋势 B .时点患病率 C .发病率 D .构成比 E .相对比 10、构成比: A.反映事物发生的强度 B 、反映了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与全部构成的比重 C 、既反映A 也反映B D 、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E 、表示某一事物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 11、构成比之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总和: A.必大于1

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pdf 6)

第六章 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分类资料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是2χ检验,确切概率法,另外还有秩和检验。秩和检验在后一章介绍,本章重点介绍2χ检验,其它方法简略讲述。 6.1 四格表资料2χ检验 例 6.1 某医院治疗慢性肾炎病人,其中用西药治疗79例,有效者63人,有效率79.75%,用中药治疗54例,有效者47人,有效率87.04%,问两种药物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率是否相同? 处理 有效 无效 西药组 63 16 中药组 47 7 具体步骤: 1. 数据录入 设变量group 代表处理组(西药组为1,中药组为2),变量effect 代表是否有效(有效为1,无效为0),变量f 代表频数,即例数。如西药组有效例数为63,则group 为1,effect 为1,freq 为63。数据格式如图6.1。 2.统计分析 首先依次选取Data -weight Cases ,展开对话框如图6.2,选择Weight cases by ,将freq 选入Frequency Variable :框,即赋予权重;然后依次选取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sstabs ,展开对话框如图6.3,将group 选入Rows 框,effect 选入Columns 框,或相反; 该对话框下方有三个按钮:Statistics 、Cells 和Format ,现将其子对话框选项介绍如下: Statistics 选择要输出的统计量,常用的有2χ(Chi -square )、Pearson 相关系数

χ(McNemar)(Correlations)、Kappa系数(Kappa)、相对危险度(Risk)、配对2 等。 Cells指定多维分布表中显示实际频数、理论频数、行列及全部百分比和残差等。 Format指定行顺序(升序或降序)。 在对话框下方还有两个选项:Display Clustered Bar Charts(输出直方图)和Suppress Tables(不输出多维分布表)。 本例仅计算2 χ,单击Statistics,弹出对话框如图6.4,选取Chi-square。返回主对话框,单击OK提交执行。 χ检验数据格式 图6.1 2

SPSS学习系列10. 数据分类汇总

10. 数据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是分割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综合,即按指定的分类变量对个案进行分组,并按分组对变量做描述统计。 有关教师的某数据文件: 性别:1=男生,2=女生 学校规模:1=大型学校,2=中型学校,3=小型学校 问题1. 按不同性别与学校规模,统计“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的百分比; 问题2. 按不同性别与学校规模,统计“工作压力”在28以上的人数的百分比; 问题3. 按不同性别与学校规模,统计“工作满意”的平均值; 问题4. 按不同性别与学校规模,统计“组织承诺”的标准差。

操作步骤: 1.【数据】——【分类汇总】,打开“汇总数据”窗口,将分类变量“性别”和“学校规模”选入【分组变量】框;将变量“年龄”、“工作压力”、“工作满意”、“组织承诺”选入【汇总变量】的“变量摘要”框; 注意:默认是汇总各变量的“平均数”;

2. 针对问题1:选中【变量摘要】框中的“年龄_mean=MEAN(年龄)”,点【函数】,打开“汇总函数”子窗口,在【百分比】框,勾选【下方】,【值】框填入“30”,表示“年龄在30岁以下”,点【继续】 针对问题2:类似地选中“工作压力_mean=MEAN(工作压力)”,点【函数】,在【百分比】框,勾选【上】,【值】框填入“28”,表示“工作压力在28以上”,点【继续】

问题3已经是平均值,不用改动。 针对问题4:选中“组织承诺_mean=MEAN(组织承诺)”,点【函数】,勾选【标准差】,点【继续】

3.【变量名与标签】按钮,可以设置新变量名和变量标签; 注意:为了能显示各分组中的个案数,需要勾选【个案数】,【名称】框填入变量名“人次”; 4.【保存】方式有三种选项: (1)将新变量添加到活动数据集——直接在原数据集中增加列;(2)创建只包含汇总变量的新数据集; (3)写入只包含汇总变量的新数据文件; 注意:最好选(2)或(3),若直接在原数据集中增加列将出现大量重复的汇总数据。 5.实际中最好勾选【适用于大型数据集的选项】下的“在汇总之前排序文件”。

第三单元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习题】 分析计算题 3.1 某地某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如表18。 表18 某地某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 年龄组/岁平均人口数 循环系统 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构成比 /% 死亡率 (1/10万) 相对比 (各年龄组死亡率 /0~组死亡率) 0~745000 25 30~538760 236 40~400105 520 50~186537 648 60~52750 373 合计1923152 1802 (1) 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各年龄组死亡人数构成比、死亡率和相对比。 (2) 分析讨论各指标的含义。 3.2 请就表19资料比较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的治愈率/%。 表19 甲、乙两院某传染病治愈率(%)的比较 类型 甲医院乙医院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 普通型414 248 59.9 138 90 65.2 重型138 55 39.9 414 186 44.9 暴发型126 25 19.8 126 32 25.4 合计678 328 48.4 678 308 45.4 3.3 传统疗法治疗某病,其病死率为30%,治愈率为70%。今用某种新药治疗该病10人,结果有1人死亡。问该新药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疗法(单侧)。

3.4 甲、乙两地各抽样调查1万名妇女,结果甲地卵巢癌患病人数100人,乙地卵巢癌患病人数80人,请问甲乙两地妇女的卵巢癌患病率是否不同。 3.5 对甲地一个由40名新生儿组成的随机样本进行某病的基因检测,结果阳性2例。据此资料,估计该地此病的基因总体携带率的95%可信区间。 3.6 已知一般人群中慢性气管炎患病率为9.7%,现调查了300名吸烟者,发现其中有63人患有慢性气管炎,试推断吸烟人群慢性气管炎患病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 3.7 研究者取4mL某饮料进行细菌培养,得细菌数60个,试估计平均每1mL 饮料中细菌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并估计平均每1mL饮料中细菌数的95%可信区间。 3.8 分别从两种饮料中各取10mL样品进行细菌培养,甲饮料培养细菌440个,乙饮料培养细菌300个,问两种饮料中细菌数有无差别。 3.9 若某地区1998年新生儿腭裂发生率为2.15‰ ,1999年在此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新生儿,发现腭裂1例,问此地区1999年腭裂发生率是否比1998年低。 3.10 对某地区居民饮用水进行卫生学检测中,随机抽查1mL水样,经培养获大肠杆菌菌落2个,试估计该地区水中平均每毫升所含大肠杆菌菌落的95%可信区间。 3.11 将80例均为初治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种治疗方案中,每组各40例,甲方案31例有效,乙方案14例有效,问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3.12 为了解某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将44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该药加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辅助治疗,观察结果如表20,问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否有效? 表20 两种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分组例数有效有效率/% 实验组23 21 91.30 对照组21 5 23.81

2020年智慧树知到《SPSS统计工具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智慧树知到《SPSS统计工具应用》2020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结果输出窗口保存的文件以什么为后缀() 选项: A:sav ●B:spo C:sps D:rtf 答案: 【spo】 2、问题:下面不属于SPSS的缺点是() 选项: ●A:与OFFICE等办公软件兼容性差 B:非专业统计软件 C:数据收集和数据清洗功能弱 D:处理数据量级较低 答案: 【与OFFICE等办公软件兼容性差】

3、问题:下面不属于SPSS的优点是() 选项: A:基本统计方法较全面 B:易用性强 ●C:编程能力强 D:帮助功能强大 答案: 【编程能力强】 4、问题:IBM SPSS品牌中的计数功能产品是() 选项: A:SPSS Modeler ●B:SPSS Statistic C:SPSS Amos D:PASW 答案: 【SPSS Statistic】 5、问题:SPSS中的“统计辅导”帮助功能以个案的形式讲解各模块的主要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和结果解释。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6、问题:SPSS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结果输出窗口,并将输出结果同时输出在所有输出窗口中。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7、问题:SPSS的结果输出窗口中也有分析菜单,所以统计分析操作可以在输出窗口执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问题: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常用采用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是严格设计支持下的统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