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如何培养,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甚至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好伙伴。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帮助者与好伙伴。那么作为一个好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得到一定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更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发展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前提。

只有在教内容上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目前我国小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以小学课本的相关内容为教学内容,没有在生活环境中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认为学习科学没有用,和日常生活又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融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多观察、多多思考。比如,在讲《月相》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观察每天的月亮并画图记录,学生先感知再听讲,然后再进行观察巩固。从平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或者是发展更多依赖的是个体的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教学知识点,设计出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小学生科学素养或者说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

我们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小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策略,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