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整理

基因工程 整理
基因工程 整理

1.选择基因是指可使被转化的细胞获得其亲本细胞所不具备的新的遗传特性,从而使得人们能够使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将转化的新细胞从其亲本细胞群体中选择出来的一类特殊的基因。报告基因特指其编码产物能被快速检测,常用来判断外源基因是否已经成功地导入寄主细胞、器官或组织的一类特殊的基因。

2.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靶核苷酸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总称反式作用因子。其编码基因与其识别或结合的靶核苷酸序列不在同一个DNA分子上。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如转录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它作为一种原位(in situ)顺序,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处在同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

3.组成性表达看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这类基因表达视为基本的或组成性基因表达。

4.基因漂流指转基因生物中的目标基因,在生物的个体、种群甚至是物种间自发转移的过程。

5.穿梭质粒:由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始点和选择记号,可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考斯质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载体

6.粘性末端:实际上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接合起来。7 同裂酶:来源于不同物种但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同尾酶:来源和识别的靶序列均不相同,但都能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8.Star 活性Star activity: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特异性降低,从原识别序列以外的其它位点切割DNA分子的现象。9..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是指将大量基因探针分子如寡核苷酸、基因组DNA或互补DNA固定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分子的数量,充分利用了分子杂交、分子克隆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三大分子生物学技术。10.α-互补:虽然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互补现象叫α互补(α-complement)。11.鸟枪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供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成小片段,在DAN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连接到载体上并转化受体细胞进行随机克隆的方法。12.DNA文库:将特定生物个体的全部DNA片段连接入载体DNA分子上,并导入受体细菌或细胞中,经扩增产生的包含该生物全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群体。(人工构建)13.RACE:是通过简并PCR产物、差异显示片段或已知的序列表达标签(EST),利用通用引物和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反应,获得全长cDNA的3'端和5'端序列的有效方法。14.酵母单杂交也叫做相互作用陷阱(interaction trap),是一种在酵母细胞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同时可以通过筛选DNA文库获得与诱饵蛋白互作的靶蛋白编码序列的有效工具。

15.简并引物: 是指编码氨基酸的所有不同碱基可能性的不同寡核苷酸序列的混合物。16.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的水不溶性结构17.融合蛋白:将外源基因与受体菌自身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拼接在一起,并作为一个开放型阅读框架所表达出的蛋白质。18.PEST序列N末端含有Pro、Glu、Ser、Thr的真核生物蛋白质,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的半衰期通常很短,尤其Pro-Glu-Ser-Thr序列,是胞内蛋白酶的超敏感区,称为PEST序列19.Ti质粒是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可诱导根瘤形成的环形双链DNA分子。20.T-DNA整合在植物细胞细胞核基因组上的、决定植物形成冠瘿瘤的DNA区段;21.卸甲载体将Ti质粒上T-DNA中的致瘤基因全部去掉,使其丧失对植物的致瘤性,仅保留其两侧边界和准确转移所必需的25个碱基序列,故称这种载体为卸甲载体

1.简述基因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细胞遗传学):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主要从细胞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阶段(分子遗传学): 20世纪50年代之后,主要从DNA水平上进行研究。(3)基因工程学阶段(分子生物技术):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使基因的研究进入了反向生物学研究阶段。

2. DNA复性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显示不同生物体间的遗传相关性;检测特定的DNA;考查某些序列在特定生物体DNA中的拷贝数;确定特定碱基序列在DNA中的位置;分离克隆基因。

3.简述真核基因的成熟mRNA 的组成5'端的帽子结构,5'-UTR 编码区,3'-UTR,3'端poly(A)尾巴

4. 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纯度2DNA的纯度3DNA的甲基化程度4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5DNA的分子结构6消化反应的缓冲液系统

5. T4连接酶、聚合酶I、Klenow片段的基本性质及主要用途。T4连接酶:基本性质:1修复双链DNA上缺口处的磷酸二酯键;2修复与RNA链结合的DNA链上缺口处的磷酸二酯键;3连接多个平头双链DNA分子;用途:1一条DNA链的3’末端具有一个游离的羟基(-OH), 而在另一条DNA链的5’末端具有一个磷酸基团(-P);2、连接反应中需要ATP或NAD+和Mg2+作为辅助因子和激活因子、3、被连接的两条DNA链必须是双螺旋DNA分子的一部

分,DNA连接酶并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环化的单链DNA分子。4、实际上,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并封闭双螺旋DNA分子所出现的缺口(Nick),即封闭双链DNA上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所断裂的磷酸二酯键。聚合酶I 基本性质:5’—3’的聚合酶活性;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用途:缺口平移法制备核酸分子杂交探针;cDNA第二链的置换合成;3’突出末端的DNA分子的末端标记;Klenow片段基本性质:5’—3’的聚合酶活性;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失去;主要用途:补平由核酸内切酶产生的5‘粘性末端;标记DNA片段的末端;cDNA克隆中第二链的合成;DNA序列测定

6. 核酸酶及核酸修饰酶的种类及基本性质核酸酶1、单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VII(ExoVII):大肠杆菌的核酸外切酶VII不需要Mg2+2、双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III(ExoIII):大肠杆菌的核酸外切酶III特异性地从3‘端外酶切3、双链核酸外切酶:l核酸外切酶(lExo):l核酸外切酶特异性地从5‘端外酶切4、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内切单链DNA或RNA;内切带缺口或缺刻的双链DNA或RNA 5、单链内切双链外切的核酸酶:Bal31核酸酶核酸修饰酶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不需要模板的DNA聚合酶,在3′端随机掺入dNTPs;可在平端添加同聚尾:效率较低;可在5′突出的3′OH端添加同聚尾:效率较低2、碱性磷酸单酯酶3、T4-多核苷酸磷酸激酶(T4-PNP):T4-PNP的基本特性:在DNA、RNA的5‘-OH上加磷,用于探针的末端同位素标记

7. 简述质粒的基本特性。(1)自主复制(2)不相容性(3)转移性(4)编码性状

8. 简述考斯质粒的特点。(1)能像λ-DNA那样进行体外包装,并高效转染受体细胞;(2)能像质粒那样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3)重组操作简便,筛选容易;(4)装载量大(45kb)且克隆片段具有一定的大小范围;(5)不能体内包装,不裂解受体细胞。

9. 试阐述λ-DNA载体上常用的选择标记及原理。1lacZ蓝白斑选择标记:原理:lacZ基因编码b-半乳糖苷酶,能催化无色的X-gal 生成蓝色化合物;当外源基因插入到lacZ基因中,基因失活,不能合成蓝色化合物;而空载体λ-DNA则产生蓝色透明斑。2、选择标记cI:透明斑;原理:cI 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循环的阻遏物,含有完整标记基因的λ-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建立溶原状态,细菌生长缓慢,形成浑浊斑;当外源DNA插入到标记基因中,基因失活,λ-重组分子便进入溶菌循环,形成透明斑;援例:野生型的λ噬菌体不能在P2噬菌体溶源性的细菌中繁殖(Spi+),这种生长抑制表型受λ-DNA上的red和gam两个基因控制。若将外源DNA取代red和gam,重组噬菌体便拥有Spi-表型,能在P2噬菌体溶源性的大肠杆菌受体菌中繁殖,并形成透明斑。

10.简述提高重组率的方法有哪些?1、提高外源DNA片段与载体的分子比:5:1-10:1 2、载体DNA分子在连接前先除去磷酸基团3、加装同聚尾末端

11. 简述常用的转化子筛选方法。1、抗药性筛选法:将外源DNA片段插在EcoRI位点:非重组子呈Apr、Tcr;重组子呈Apr、Tcr。将外源DNA片段插在BamHI位点:非重组子呈Apr、Tcr;非重组子呈Apr、Tcr。2、营养缺陷型筛选法:载体分子上携带某种营养组份的合成基因,而受体细胞本身不能合成这一营养组份,将转化细胞涂布在不含此营养组份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便是转化子。3、显色筛选法:载体分子上携带某种显色酶基因,其表达产物能使细胞产生颜色反应,从而易于辨认和挑选,如大肠杆菌质粒pUC18携带的lacZ’基因(蓝色反应)、链霉菌质粒pIJ702携带的melC基因(黑色反应)等。

12. 鸟枪法克隆目的基因的有哪些局限性?1、工作量较大,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背景知识

2、不能获得的最小长度的目的基因

3、不能除去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内含子结构

13. 简述cDNA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局限性。1、并非所有的mRNA分子都具有polyA结构

2、细菌或原核生物的mRNA半衰期很短

3、mRNA在细胞中含量少,对酶和碱极为敏感,分离纯化困难

4、仅限于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

14. 基因文库的质量标准是什么?1、重组克隆的总数不宜过大以减轻筛选工作的压力;

2、载体的装载量最好大于基因的长度,避免基因被分隔克隆;

3、克隆与克隆之间必须存在足够长度的重叠区域,以利克隆排序;

4、克隆片段易于从载体分子上完整卸下;

5、重组克隆能稳定保存、扩增、筛选;

6、具有较高的完备性。

15. 何为图位克隆?请简述其操作的基本程序。图位克隆是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使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NA文库,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基本程序:1、先将目的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在目的基因的两侧确定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和共分离的分子标记;2、利用这些分子标记作探针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相应的克隆;3、通过染色体步移等技术构建复盖目的基因的克隆重叠群,从重叠群中将候选基因分离出来;4、最后再通过遗传互补试验鉴定出目的基因。

16. 简述包涵体表达形式的优点与缺点优点:1、能简化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操作

2、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表达产物的结构稳定缺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丧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必须通过有效的变性复性操作,才能回收得到具有正确空间构象(因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目标蛋白,因此包涵体变复性操作的效率对目标产物的回收率至关重要。

然而,这也是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当目标蛋白分子中的Cys残基数目较高时,体外复性蛋白质的成功率相当低,一般不超过30%。

17. 试分析以融合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的优缺点。优点:1、目的蛋白稳定性高2、目的蛋白易于分离3、目的蛋白表达率高4、目的蛋白溶解性好5、目的蛋白需要回收缺点:从理论上讲,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受体细胞中可转录基因的拷贝数(即基因剂量)呈正相关。然而重组质粒除了含有外源基因外,还携带其它的可转录基因,如作为筛选标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等。随着重组质粒拷贝数的不断增加,受体细胞内的大部分能量和原料被用于合成所有的重组质粒编码蛋白,而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却因能量不济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增加质粒拷贝数提高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产量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8.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原则是什么?1、受体细胞的结构基因能高效表达,且其表达产物可以通过亲和层析进行特异性简单纯化;2、外源基因应连接在受体蛋白编码基因的下游,为融合蛋白提供终止密码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完整的受体结构基因,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融合蛋白分子中两种组份的分子量过于接近,为目的蛋白分离回收创造条件;3、精心设计两个结构基因拼接位点处的序列,它直接决定着融合蛋白的裂解工艺;4、两个蛋白编码序列应保持一致的翻译阅读框架。

19.融合蛋白的位点专一性断裂方法有哪些?化学断裂法溴化氰酶促裂解法单残基位点多残基位点

20. 请阐述利用基因工程制取人胰岛素的策略方法及技术评价。

策略方法:1、A链和B链分别表达法2、A链和B链同时表达法

技术评价:由于A链和B链上共存在六个半胱氨酸残基,体外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率较低,通常只有10%-20%,因此采用这条工艺路线生产的重组人胰岛素每克成本高达100美元以上。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美国Ely LiLi公司随后又建立了第二条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工艺路线。3、人胰岛素原表达法技术评价:在人胰岛素原表达工艺中,由于C肽的存在,胰岛素原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构象,三对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率也相应提高,折叠率高达80%以上。虽然这条工艺路线并不比AB链分别表达法更为简捷,而且还要使用两种高纯度的酶制剂,但理想的折叠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工艺繁琐的缺陷,使得每克最终产品的成本仅50美元。目前美国Ely LiLi公司采用此工艺年产十几吨的重组人胰岛素。

21. 试分析二元载体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在二元载体系统中,根癌农杆菌菌株中含有两个Ti质粒,一个称为微型Ti质粒,一个称为辅助Ti质粒;微型Ti质粒缺失了vir区,其T-DNA区也进行了卸甲处理,同时引入多个酶切位点,以方便外源基因的插入;此外,它还具有广谱复制元件,可同时在大肠杆菌和根癌农杆菌中生存;辅助Ti质粒只是去掉了T-DNA区,由于它保留了vir区,因此可激活微型Ti质粒上的T-DNA区发生转移;

优点:1、二元载体构建方便,只需将外源目的基因整合到微型Ti质粒上,然后转入农杆菌菌株即可;而一元载体则需要在根癌农杆菌中进行共整合,构建效率相对较低;2、由于一元载体的T-DNA区中含有中间载体,它会随同外源基因一起转入受体细胞,而二元载体则不会带入大量无用的冗余DNA序列。

22. 与一元载体相比,二元载体有哪些优点。1、二元载体构建方便,只需将外源目的基因整合到微型Ti质粒上,然后转入农杆菌菌株即可;而一元载体则需要在根癌农杆菌中进行共整合,构建效率相对较低;2、由于一元载体的T-DNA区中含有中间载体,它会随同外源基因一起转入受体细胞,而二元载体则不会带入大量无用的冗余DNA 序列。

23. 请阐述影响T-DNA转移的因素有哪些1农杆菌菌株2农杆菌菌株高侵染活力的生长期3基因活化的诱导物4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5外植体的预培养6外植体的接种与共培养

24.何为生物安全?通常是指转基因技术及遗传修饰体在其研究、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可能对植物、动物、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以及研究和避免这种潜在风险的方法、程序和法律措施。

25.何为“基因流”和“基因污染”? 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因流:指生物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杂交而导致的基因交流,在生物安全的文献中特指外源转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生物间的流动。

基因污染:指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转入并整合到其它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它生物尤其是植物的种子或产品中混杂有转基因成份,造成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

关系:基因流是原因,基因污染是后果,只有从源头上阻断基因流才能防止基因污染的发生

1. DNA的体外重组及重组DNA的遗传转化?

DNA的体外重组同种内切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同尾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

不同粘性末端的连接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粘性末端的更换重组率

重组DNA的遗传转化Ca2+诱导的完整细菌细胞的转化Ca2+诱导的完整细胞的转化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1970年建立此技术;其原理是Ca2+与细菌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后者经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使细胞膜出现空隙,细菌细胞此时的状态叫做感受态.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00 ml 菌体培养至OD600 = 0.5,离心收集菌体;用10 ml 冰冷的100 mM CaCl2溶液悬浮菌体,冰浴25 min,离心收集菌体;用1 ml 冰冷的100 mM CaCl2溶液悬浮菌体,即可使用;或加入总体积15%的甘油,-80℃长期保存。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质粒转化:取100 ml 感受态细胞,加入相当于50 ng 载体的

重组DNA连接液,混匀;冰浴放置半小时;在42℃保温90秒钟(热脉冲);

快速将转化细胞转移至冰浴中放置1-2分钟;加入1ml新鲜培养基,于37℃培养1小时(扩增)涂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筛选

2. 转化子、重组子及目的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由于重组率和转化率不可能达到理想极限,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筛选和鉴定方法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目的重组子与非目的重组子

载体遗传标记检测

1)抗药性筛选法

抗药性筛选法的基本原理抗药性筛选法可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

将外源DNA片段插在EcoRI位点: 非重组子呈Apr、Tcr 重组子呈Apr、Tcr

将外源DNA片段插在BamHI位点:非重组子呈Apr、Tcr 重组子呈Apr、Tcs

抗药性筛选法的基本操作:先将转化液涂布含有Ap的平板;再将Ap平板上的转化子影印至含有Ap和Tc的平板上;在Ap平板上生长、但在Ap和Tc平板上不长的转化子即为重组子克隆DNA序列检测

2)菌落噬菌斑原位杂交法

原理根据克隆的目的基因或DNA片段的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探针,以此搜寻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目的重组子。其中,DNA同源序列之间的特异性互补杂交是该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

基本操作:用硝酸纤维素薄膜影印克隆平板;用0.4N的NaOH溶液浸泡影印薄膜;80℃烘干固定影印薄膜;用SSC溶液浸泡清洗影印薄膜;薄膜置于含有探针的杂交溶液中保温;用SSC-SDS液洗涤杂交薄膜;用X光胶片覆盖薄膜感光

杂交探针的制备:

用于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的探针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单链结构(双链DNA可用碱变性)足够长度(至少12个碱基)内部不含互补区

探针的制备方法或来源包括:人工合成;cDNA合成;同源序列;mRNA

杂交探针的标记:T4-PNP介导的末端标记

杂交探针的标记:逆转录酶介导的反转录标记

杂交探针的标记:DNA聚合酶介导的缺口平移标记

杂交探针的标记:ABC荧光标记

杂交探针的标记:ABC显色酶标记

杂交探针的标记:地高辛系统标记

3.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分离。

扬州大学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概述、重组DNA基本技术及原理、基因克隆、基因的分离及鉴定、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了解该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扬州大学试题纸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基因: 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定位克隆: 获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信息,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 3. 融合基因: 是指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 4. 转化子: 导入外源DNA后获得了新遗传标志的细菌细胞或其他受体细胞,又称重组体。 5. 人工接头: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个或数个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双股平端DNA短序列。 6. RT-PCR: 是指以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的PCR。 7. ORF : 起始于AUG、止于UAA、UGA、UAG的连续的密码子区域,是潜在的编码区。 8. 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9. gene targeting : 基因工程中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性DNA序列发生重组的性质,来进行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目的基因的技术 10. 5’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简述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几种方法。(5分)

1.2基因工程的应用(第1课时)

1.2基因工程应用(第1课时) (一)基因工程应用编制:王曼审核:秦磊校对:张统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2.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3.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的危害 【自学质疑】 一、回顾: 1.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的“五步曲”是什么?PCR扩增过程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各自作用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的常用方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步骤 5.必记概念: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基因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启动子、终止子、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内含子、外显子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构基因与标记基因基因探针显微注射感受态细胞 二、导学 知识网络体系抗虫转基因植物 抗病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其他抗逆转基因植物 改良植物品质 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转基因动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治疗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生态安全) 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质疑讨论】 1.植物、动物的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成果? 2.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逆基因、改良植物品质的基因主要有哪些? 3.“乳腺生物发生器”的优缺点及基因工程的大体操作步骤。 4.基因治疗的概念、种类及治病原理 知识点归纳: 一、植物基因工程成果 1.抗虫转基因植物 杀虫基因:主要有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抵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优点: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抗病转基因植物 抗病基因:使用最多的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抗真菌转基因植物中可使用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 3.其他抗逆转基因植物: 抗逆基因:调节渗透压的基因(使植物细胞渗透压升高以适应盐碱或干旱环境)、抗冻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基因。 作用:以提高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 4.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举例: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植物氨基酸含量。 二、动物基因工程 1.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生长激素基因) 2.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优点: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 缺点:只能是雌性个体在泌乳期时才行。 提示: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是一种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受体细胞为受精卵。②有些可以导入膀胱壁细胞,从尿液中提取。 4.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原理:使移植器官的没有抗原,就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方法:将器官供体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5.基因工程药品 三、基因治疗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手段。 2.种类: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3.原理:遗传病患者一般缺少正常基因,所以导入正常基因后,使其表达,即可对病情起到缓解作用。 提示:受体细胞一般为体细胞而不是受精卵,基因治疗后只有一部分细胞含有正常基因。基因治疗没有影响原有基因,所以细胞中两种基因同时存在。 【矫正反馈】 1.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保上的重要意义是()A.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B.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节约能源 C.避免氮肥过多引起环境污染 D.改良土壤结构 2.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B.注射化学药物 C. 采用基因疗法替换致病基因 D.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4.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5.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 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6.诊断苯丙酮尿症所用的探针是() A.32P半乳糖甘转移酶基因B.荧光标记的苯丙氨酸羧化酶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 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七、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比较

基因工程知识点梳理

生物选修3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赋予生物以,创造出。基因工程是在 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和。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来源于大肠杆菌,来源于T4噬菌体, 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而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必须需要模板 3.“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 ②,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一 种 。

(3)其它载体: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1.目的基因是指: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 常用方_ 和_。 3.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文库(1)概念: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类型: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1)原理: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 第二步:冷却到55~60℃,; 第三步:加热至70~75℃,。 第二步:(核心步骤)

选修三1.3基因工程的应用(徐新林)

专题1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P17) 【学习要求】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2.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难点: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学习活动一举例说出植物基因工程成果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7-19页,完成以下内容: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①提高农作物的能力,②改良农作物的③利用植物生产等方面。 (一)抗虫转基因植物 1.杀虫基因种类:①Bt毒蛋白基因、②抑制剂基因、③抑制剂基因、④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2.成果:抗虫植物:棉、玉米、马铃薯、番茄等。 (二)抗病转基因植物 1.植物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和细菌等。 2.抗病基因种类 (1)抗病毒基因(使用最多):病毒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2)抗真菌基因: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3)成果: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和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甜椒、番茄等。 (三)其他抗逆转基因植物 1.抗逆基因:调节细胞基因使作物抗碱、抗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 2.成果:烟草、大豆、番茄、玉米等。 (四)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 1.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2.成果: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延熟番茄和转基因矮牵牛。 【正误判断】 1.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转入的抗虫基因是Bt毒蛋白基因() 2. 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能抗所有的棉花害虫。 3.为培育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4.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生产某些天然药物、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学习活动二举例说出动物基因工程成果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0-21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 1.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2.成果: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 (二)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1.优良基因:肠乳糖酶基因。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重点) 2.了解基因工程的进展。3.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难点)

一、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阅读教材P17~P20)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抗虫和抗病转基因植物 2. (1)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使作物抗盐碱、抗干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 (2)成果:烟草、大豆、番茄、玉米等。 3.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植物基因工程成果表现 “三抗一优良”,三抗是指“抗虫”“抗病”和“抗逆”,一优良是指转入的优良基因表达的性状表现优良。 二、动物基因工程的前景(阅读教材P20~P21)

三、基因工程药物(阅读教材P21~P23) 1.药物来源:转基因的“工程菌”。 2.成果:重组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四、基因治疗(阅读教材P23~P24)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成果: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患者淋巴细胞中,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 3.方法 (1)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扩增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2)体内基因治疗: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治病方法。 连一连 判一判

(1)转基因抗虫棉的Bt毒蛋白基因能抗病毒、细菌、真菌。(×) (2)“转基因植物”是指植物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植物。(×) 分析:转基因植物是指细胞中被转入了外源基因的植物,并非出现新基因。 (3)(2018·宿迁高二检测)基因工程中,要培育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选用的受体细胞都是受精卵。(×) (4)利用工程菌可生产人的胰岛素等某些激素。(√) (5)(2018·绵阳高二期末)直接在患者组织细胞中,进行改造致病基因的方法为体内基因治疗。(×) (6)基因治疗又叫基因诊断。(×) 三种转基因生物的生产过程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更新版)

基因工程 绪论 1、克隆(clone):作名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或含有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作动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过程。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宿主细胞内,且能稳定的遗传。供体、受体和载体是基因工程的三大要素。 3、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三大理论基础: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0年代弄清楚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6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以密码方式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三大技术基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切:DNA片段的获得;接: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外源DNA片段进出受体细胞;选:选择基因;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2、限制酶的命名:属名(斜体)+种名+株系+序数 3、II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4、同裂酶:来源不同,其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酶。 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酶形成的新位点不能被原来的酶识别。 6、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的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7、星号活性:改变反应条件,导致限制酶的专一性和酶活力的改变。 8、DNA连接酶的特点:具有双链特异性,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闭合单链DNA,连接反应是吸能反应,最适反应温度是4至15度,最常用的是T4连接酶。 9、S1核酸酶: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精编高一下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生物篇

精编高一下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 梳理:生物篇 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④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5.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对核算分子的分离、纯化、回收、分析和检测、切割、连接和修饰,以及序列测定、诱变、扩增和转移等基因操作技术。 构建基因文库一般使用什么作为载体? 答:一般使用大肠杆菌作为载体 克隆与亚克隆? 答:克隆在一等程度上等同于基因的分离。亚克隆是将目的基因所对应的小段的DNA片段找出来。 PCR对基因克隆有什么作用? 答:现在基因克隆可以不用通过构建基因文库来实现,可以通过理性设计和PCR扩增获得大多数所需要的基因。但是尽管如此,在不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如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新基因等,还需要构建基因文库来进行基因克隆。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限制与修饰系统? 答:限制系统可以排除外来DNA。限制的作用实际就是降解外源DNA,维护宿主稳定的保护机制。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宿主通过甲基化来达到识别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作用。并且能够保证自身的DNA不被降解。 使用最广泛的限制酶? 答:EcoR I是应用最广泛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答: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序列号。 如:HindIII 限制与修饰系统分类? 答:至少可分为3类。II类所占比例最大,其酶分子为内切酶与甲基化分子不在一起,识别位点为4-6bp的回文序列,切割位点为识别位点中或者靠近识别位点。其限制反应与甲基化反应是分开的反应。不需要ATP的参与。 限制酶识别的序列长度?结构?

答:一般为4-6个bp,即每256和每4096个碱基中存在一个识别位点。回文序列,不对称序列,多种不同序列,间断对称序列 限制酶产生的末端? 答:1、黏末端2、平末端3、非对称突出末端 什么是同裂酶?分类? 答: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为同裂酶。但他们的切割位点有可能不同。分为:1、同位同切酶2、同位异切酶3、同工多位酶4、其他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反酶是什么? 答: 什么是同尾酶? 答:许多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是相通的,切实对称的,即他们可产生相同的黏性突出末端。 酶切的缓冲液中一般含有什么?作用是? 答:调控pH的缓冲剂:稳定溶液的pH M g2+:稳定酶的作用,提高酶的活性,提高酶的特异性 DDT(二硫苏糖醇):防止DNA二聚化,影响酶切结果 BSA(小牛血清蛋白):防止了酶的贴壁效应(可使酶变形),同时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有稳定和促进的作用。 酶切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止酶切的方法? 答:反应温度大多为37℃,时间一般为2-3h。中止的方法是在65℃下反应20min。 什么星星活性?抑制其发生的办法? 答: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够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性称为星星活性。抑制星星活性的措施有很多,如减少酶的用量(可避免过分酶切)、减少甘油浓度、保证反应体系中唔有机溶剂或乙醇、提高离子强度到100-150mmol/L(如果不会抑制酶活性的话)和降低反应pH至pH7.0以及保证使用M g2+作为2价阳离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答: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外因是可预见的,可控的:反应条件、底物的纯度(是否有杂质、是否有盐离子和苯酚的污染)、何时加酶、操作是否恰当、反应提及的选择以及反应时间的长短等。 内因有:星星活性、底物甲基化和底物构象(线性还是超螺旋) 原核细胞有几种DNA聚合酶?其特点是什么? 答: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者双链DNA的延长;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

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基因工程 一【高考目标定位】 1、专题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程序四个步骤;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面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专题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 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考纲知识梳理】 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注意:对本概念应从以下几个面理解: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切酶——“分子手术刀” (1)限制性切酶的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来的。 (2)限制性切酶的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将每一条链上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开。(3)限制性切酶的切割式及结果:①在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切开,切口是黏性末端。②沿着中心轴线切开DNA,切口是平末端。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来源:大肠杆菌、T4噬菌体 (2)DNA连接酶的种类: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3)作用及作用部位:E.coli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被切开的磷酸

二酯键,T4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被切开的磷酸二酯键。注意:比较有关的DNA酶 (1)DNA水解酶:能够将DNA水解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成膦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2)DNA解旋酶:能够将DNA或DNA的某一段解成两条长链,作用的部位是碱基和碱基之间的氢键。注意:使DNA解成两条长链的法除用解旋酶以外,在适当的高温(如94℃)、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也可使DNA 解旋。 (3)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长链。(4)DNA连接酶: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的缺口。注意比较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异同点。 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分子运载车的种类:①质粒:常存在于原核细胞和酵母菌中,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小的环状的裸露的DNA分子,独立于拟核之外。②病毒:常用的病毒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2)运载体作用:①是用它做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去。②是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3)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在宿主细胞中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性切酶切点③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思维探究:知识点3、4、5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限制酶──“分子手术刀”,主要是介绍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在这部分容学习时,应关心的问题之一是:限制酶从哪里寻找?我们可以联想从前学过的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认识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保护机制?进而联想到可能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这样就对“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 输车”的学习容,不能仅仅着眼于记住这几个 条件,而应该深入思考每一个条件的涵,通过 深思熟虑,才能真正明确为什么要有这些条件 才能充当载体。 教材拓展: 拓展点一限制酶所识别序列的特点 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的特点是:呈现碱基互补对称,无论是奇数个碱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2.原理基因重组 3.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

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④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整理)专题一基因工程.(最新整理)

专题一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A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1.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是( ) A.只能识别GAATTC序列 B.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和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 C.识别黏性末端 D.切割质粒DNA的标记基因 2.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可以想象这头牛(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发生了基因重组 D.没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3.“工程菌”是指( )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择出的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4.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是( ) A.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受体细胞 B.重组DNA 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5.用DNA限制酶切割DNA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切口是( ) A.一种限制酶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有专一性酶切位点 B.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C.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相同,但酶切位点不同 D.一种限制酶在DNA双链上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酶切位点都不同 6.根据mRNA的信息推出并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 A.用D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 B.用mR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 C.用mRNA反转录形成目的基因 D.用PCR技术扩增mRNA 7.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碱基对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短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可用于( ) 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 B.侦查罪犯 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完整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选修三专题一1.3《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doc

选修三专题一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治疗。 三、教学过程 1、转基因生物与目的基因的关系 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从何来 抗虫棉Bt毒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抗真菌立枯丝核菌的烟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抗盐碱和干旱作物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 耐寒的番茄抗冻蛋白基因鱼 抗除草剂大豆抗除草剂基因 增强甜味的水果降低乳糖的奶牛 甜味基因肠乳糖酶基因 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人胰岛素基因人 讨论: 1、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如教材中列举的血清白蛋白、抗凝血酶等)比工厂化生产的优越之处有哪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①产量高;②质量好; ③成本低;④易提取。) 简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1987年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次在小鼠的奶中生产出一种医用蛋白──tPA (组织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展示了用动物乳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性。利用动物乳腺生产高价值产 品的方式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 为什么要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产品呢?这是因为动物乳房是一种高度分化的专门化腺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一些经过长期的遗传改良,专门产奶的乳用动物品种,蛋白质合成能力更是惊人。一头优质奶牛,一年可产奶10 000 kg。即便是一只奶山羊,一年也可产奶2 000 kg。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归纳起来有四大优点:①产量高,且易收获目标产品,可以随乳汁分泌而排出动物体外;②目标产品的质量好。动物乳腺组织不仅具有按遗传信息流向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而且具备一整套对蛋白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能力,如糖基化、羧化、磷酸化以及分子组装等,而微生物和植物系统都不具备这种全面的蛋白质后加工能力;③产品成本低;④从奶牛中提取产品,操作比较简单。 正因为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有上述优点,目前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质已成为一种风险投资产业,受到科学家、商界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瞄准的目标医药产品有:①血液蛋白质,如表1-2所示,这些血液蛋白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利用奶牛生产的凝血酶Ⅲ已通过第三期临床实验,即将投放市场。②第二代医用蛋白质,主要有抗体、降钙素、人的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药物蛋白,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等营养蛋白,疫苗,组织修复物等。③生产“人源化牛奶”,即用成人的乳蛋白基因替代牛的乳蛋白基因,使牛奶变成像人奶的一种基因工程奶。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做法与转基因动物的操作是相同的,只是为了将目标产品在乳汁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即在目标产品蛋白质编码框的前面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等,构建成表达载体后通过注射导入受精卵中,再将其送入母体动物内,发育成动物个体,这个转基因动物就会在奶中产生所需要的目标产品。 2、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与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 不同之处:为了将目标产品在奶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要在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前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 操作过程大致归纳为:获取目的基因(例如血清白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血清白蛋白基因前加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显微注射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形成胚胎→将胚胎送入母体动物→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只有在产下的雌性个体中,转入的基因才能表达)。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TaqI:TCGA;ClaI:A TCGA 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摘要】基因工程问世以来短短的二十年,显示出了巨大的活力,今后基因工程将重点开展基因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和环保等方面的研究,展望未来,基因工程的前景将是更加灿烂辉煌。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前景现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克隆或筛选出来的富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由于基因工程运用DNA分子重组技术,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创造出许多新的遗传结合体,具有新奇遗传性状的新型产物,增强了人们改造动植物的主观能动性、预见性。而且在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对人口素质、环境保护等作出具大贡献。所以,各国政府及一些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抢夺这一高科技制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尚落后于发达国家,更应当加速发展,切不可坐失良机。 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比如基因药物,它不仅能根治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人的智力、体魄、性格、外表等亦可随意加以改造;还有,克隆技术如果不加限制,任其自由发展,最终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还有,尽管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还未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不等于说转基因动植物就是十分安全的,毕竟这些东西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实践慢慢地检验。转基因生物和常规繁殖生长的品种一样,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来的不利性状,但常规育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且是近缘杂交,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而转基因生物远远超出了近缘的范围,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还缺乏知识和经验,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遇,大力 1、植物基因工程成果丰硕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马铃薯以来,短短十余年间,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十分迅速。国际上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植物已达100种以上,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棉花、大豆、油菜、亚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番茄、黄瓜、芥菜、甘蓝、花椰菜、胡萝卜、茄子、生菜、芹菜等蔬菜作物;首楷、白三叶草等牧草;苹果、核桃、李、木瓜、甜瓜、草荀等瓜果;短牵牛、菊花、香石竹、伽蓝菜等花卉以及杨树造林树种。转基因植物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突破性发展。十

专题1基因工程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目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意义:能够打破生物种属的界限(即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在分子水平上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思考】: (1)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2)基因工程的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 (3)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回文结构特点)。 ①在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切开,切口是黏性末端。 ②沿着中心轴线切开DNA,切口是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2)功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I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使黏性末端之间连接; 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低。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4)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