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单元特征】

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宗法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秦汉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杯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它创立的很多民主原则,至今为后人所沿用。罗马建立的法治制度,对后来的法制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识网络】

——

——

——

)

民主政治历程

民主政治内容

政体演变

伯利克里改革

【考点清单】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周朝的建立(2)分封制的内容、作用(3)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的统一(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3)秦朝的郡县制(4)秦朝的中央官制(5)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是高考的相对热点,周朝的建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周朝的建立”应主要掌握时间、人物和都城;分封制应掌握内容和历史作用;宗法制应掌握特点和深远影响;并了解两种制度互为表里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的最大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并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秦的统一掌握人物和时间;皇帝制度了解“皇帝”的由来、中央官制及郡县制应掌握内容、特点,认识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梳理】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2)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目的:巩固统治。

(4)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④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5)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

(6)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

的结合在一起。

(4)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6)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第二课、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由来、特点(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皇位世袭)。③皇帝至尊)、影响(为以后历代王朝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结构、特点、作用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问题:据p7课本内容,概括中央官僚机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②职权位相互配合相互牵制③臣议军决③体现“家天下”特点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历史沿革、内容、影响(有助于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巩固全国统治)

(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点透析】

1.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广建封国的制度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王权的稳定

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3.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秦始皇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帝的命令通过中央政府官员,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巩固统一: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布通行全国的秦法,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移民边疆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真题再现】

1.(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

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2.(08年广东历史)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B.

【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3.(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答案】C

【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

4.(09年北京文综)12. 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

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

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

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

5.(09年天津文综)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

【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6.(09年江苏历史)“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7.(09年广东历史).“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

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在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就可以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选B 。

8.(09年海南历史)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理权

二.方法点拨

首先,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的建立而出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汉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

其次,要突出两个重点:第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是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权利及影响;

第三,从命题角度看,着眼于对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背景、特征、

影响等的分析,并同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结合、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在命题上大多以选择题为主,并且大多是材料型选择题,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命题重点会集中在政治制度的更新和演变发展上,这也说明高考不会回避重点问题,因而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会成为命题的重中之重,仍会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重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像农村存在的祠堂,家谱,以及亲情,祭祖等联系起来。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

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4.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7、“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8、观察以下图片,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

中得出()

A、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B、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太尉掌管军事

9.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10.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二、非选择题

11.(09广东广州一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7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2.(09广东汕头模拟)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12.材料阅读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虽然春秋时期大国已开始争霸,但材料中看不出争霸、兼并的迹象,故B、D不能选;春秋时期周王室确实已经衰微,但还没有到王命完全不能行的地步,一些称霸的诸侯王也还要打出尊王攘夷等旗号,故A也不能选;剩下的正确答案当然只有C,而从材料“楚王问鼎小大轻重”的表述中也可以判断出“分封制受到破坏”,故该选项是正确的。

4.【答案】C。

【解析】本题系逆向选择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B、D三项,都有所体现(如为博一笑而烽隧大鼓,反映了幽王荒淫无道),只有C项反映不出来。

5.【答案】A。

【解析】分封除了土地、人口等外,还封给不同的爵位,而爵位是有等级的。等级不同生前死后有关的待遇与限制就不同。

6.【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不都是宗族、姻亲关系,因为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除了宗族外,还有功臣、先代的贵族;而且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来天子与诸侯的关系都是宗族、姻亲

关系。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看材料第一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纷争、百姓苦难的原因是因为有诸侯王国的存在,由此判断他是反对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的。11. 【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发出如此感叹。(3)二手资料。特点:多学科结合,利用先代科技研究,政府主导。

12.【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13.【答案】(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说明:写出暴政具体表现同样给分。)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说明:意思相近者亦给分。)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我们一起回忆秦统一的过程,先是灭了离秦国近的国家,韩、赵、魏,后灭了楚、燕、齐,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同学们想一下,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给秦朝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周王室衰微——应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争霸——应限制地方权力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学习提纲,有下面这几个内容学要大家来完成。(下面全是板书)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1、秦朝统一的条件: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3、地方——()的全面推行1、郡县产生的时间: 2、内容: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 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先根据课本来总结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请同学来回答,谁还有补充的。还有一点就是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秦统一后,吸取了周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节课我们主要讲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说一下皇帝称号的来历。你来说一下,说的非常对,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称为“皇帝”。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并根据材料来总结出皇帝制度的特征: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位世袭)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皇权至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独尊) 我们从皇帝称号以及皇帝制度的特征能总结出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君主专制: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那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行使皇权呢?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中央官制的学习提纲。找同学来说一下,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三公九卿: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大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事务,是中央的职能部门。三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都是为皇权服务。) 在中央行使了皇权,在地方面对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区管理呢?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谈论,我们一起来看资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说说这两个人分别主张是什么,秦始皇最后采取了谁的建议?请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来完成学习提纲。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至此秦朝金字塔式的官僚体系建立,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是: 作用是:

历史必修二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十年高考汇编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2018.11·浙江高考·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4.(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6.(2015·江苏高考·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2.3 3.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导火线,口号,历史意义) 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3个原则) 5.历史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7.1929-1933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 8.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 9.福利国家的作用 10.全球化趋势加强 11.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积极,弊端)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切不断加强和完善。 2.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导火线:巴黎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历史意义: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导军。 3)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阶级中去 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4. 1)联邦制原则: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3)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5.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6.新航路的开辟:(史实,影响)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影响) 一工:(开始,动力,影响)二工:(条件,成果,影响) 7.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大限制消费能力的增长,信贷消费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使得企业盲目生产,股市投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破坏经济,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威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嫁接危机,加剧市场紧张局势 8.背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5)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1)经济:是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2)政治:缓和社会矛盾,抑制法西斯势力,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新模式 9.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低收入阶层,有利于稳定社会,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10. 1)科技发展是根本动力2)交通和社会进步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3)两级 格局瓦解为全球化扫清障碍4)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强有力的推动 11:1)积极:有利于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发展机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端: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全球的不稳定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1、积极作用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渐渐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君主权利越来越大地方:中央集权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受限制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中国的统一但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经济上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萌芽但也提供了较稳定的生产环境:文化上阻碍了进步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的闭关政策是导致中国落后的主要因素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积极的: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傀儡清政府,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改良了社会风气!!! 消极的:没有改变中国的两半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当然这就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具有软弱性,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反对势力太强大也是有原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览】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②西周分封制、宗 法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②秦朝中央官僚 机构的构成及特点;③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响。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落实】 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 3.内容 (1)分封对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4.影响 (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三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深化】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古国——方国——帝国 【课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形成背景: (1)政治基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3)思想基础:法国思想 (4)民族整合 (5)社会条件: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分析中国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①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 ②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④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二、构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地方官制 (4)选官制度 (5)法律制度 (6)监察和谏议制度 1.皇帝制度: ①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名号制度 ②地位: ③评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与巩固、封建经济发展、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起进步作用;但也造成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残暴统治(暴政)、是人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转型等。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①职能: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评价: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皇权。 3.地方官制: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 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县制为后世所常用;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缺乏一定自主权,不能有效治理,妨碍地方发展; ④历程: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4.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 评价: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新法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5.法律制度——秦律 ①特点:十分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②评价: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工具; 秦法对于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6.监察和谏议制度——御史大夫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分封制郡县制 相同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为基础官吏产生世袭(世卿世禄制度)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 建立中央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1秦始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建立这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2如何评价始皇及其所创的制度? 【导入新课】 (1)以近年来火爆的影视穿越剧作为切入,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神话》、《宫》这一系列的影视穿越作品。并重点以《寻秦记》的相关剧情为入口,直接进入本课讲解。 (2)背景(条件): 客观上:1、诸侯混战,加强各地的交流联系,民族交流、融合。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使秦国统一所消耗的精力减少。 3、诸侯长期混战,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和平。(民心所向) 主观上(秦国): 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 2、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视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3)过程:先后十年,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4)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历史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1小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上海会考和高考要求均为B,为理解程度。 一、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灭六国以后,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拓展】春秋时代末期,社会变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方面的变革已经有详细论述。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层面的变革,旧贵族纷纷退出权力中心。例如,齐国的田氏取代西周时分封的姜氏;晋国的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国君,形成了独立的韩、赵、魏三国。各国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大国基本上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并且开发了周围的土地,由此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提法非常重要,它经常是新的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必经过程,例如三国的割据和南北朝的对峙各自为晋和隋的统一奠定基础。 【拓展】虽然战国七雄进行变法的时间有所差异,变法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有一种向中央集权靠拢的倾向。在中央政府表现为强化国君的权力。这种强化既可以是制度

上的,也可以是操作上的,例如申不害辅佐韩昭侯以术、势驾驭臣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才能、功劳任用官员。例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在地方政府表现为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地方政府,即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而且税收等经济收入由中央掌管。这可以从“县”字本意入手进行解释。先秦时“县”同“悬”,因此在地方设置“县”就意味着它是从中央向下“悬挂”的一级政府。最早设县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但是楚国在战国时期因为封君太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反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拓展】可以适当解释中国古代发展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原因。一个思路是从文明形态入手。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大河流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农业耕作,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家一户生产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典型的分工形态为男耕女织。分散的小农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加上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应运而生。为了管辖庞大的国家所建立起来的制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委派。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概莫能外。 【拓展】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理论的特点就是关注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一个国家打造成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为: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商鞅的政策自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他“轻罪重刑”的思想,例如他规定“弃灰于道者刑”、“什伍连坐”。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不当行为,却因为政府要加以严酷的惩罚,而使得善良的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因此,法家在这里体现出一种非常严重的“书呆子气”,社会秩序不是靠严酷的法律就能维持的,真正保障社会秩序的,是法律的既定性,即对违法行为予以制裁的确定性。 二、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百官之长,御史大夫负责监

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答案:C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3.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 隶州/州 府、直隶 州 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C 4.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秦朝中央集权制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者及工作单位薛建华 吕梁临县三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 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透过历史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行以问题导学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要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就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目标】: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两级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的讲述,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阅读历史材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尤其注意查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收集秦始皇及秦朝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并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课件,以便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 【教法指导】:本课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探究学习”等栏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制度变得形象化,进行网络教学;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法】:比较法、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本课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实质及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多方面展开论述,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不易掌握,但却是本章之重点。 学习本文应注重引导学生弄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然后分析相应制度的特点,同时思考:这些制度是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为何要实行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有何利弊……多思考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秦朝的制度包罗万象,要更好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应了解秦朝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多阅读古典文集十分必要。 1、重点、难点与疑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过程(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朝各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秦朝及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秦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考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2.统一: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思考: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什么意思?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之后的措施? 措施: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全面推

行郡县制。 (一)皇帝制度 请一位同学当秦始皇,说说他怎么样确立“皇帝”的称号? 学生:古人都以“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朕觉得寡人完成了统一大业,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功高盖世,如果还以“王”来作为称呼,不足以显示朕的权势以及地位。朕曾让群臣商议过,但他们上的“泰皇”朕也不满意,所以朕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 听他介绍完后请同学们看书上第9页的“历史纵横”,猜猜刚刚那位同学的意图,他为什么要把“三皇五帝”的合称作为自己的称号? 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二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確立,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難點 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本課內容豐富、充實而課時較緊張,因此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和課時分配上,都應突出

重點,詳略得當。要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引言分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雖然時間短暫、二世而亡,但它在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並極具開創性。本課以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及其影響為中心講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引言包含兩部分內容,首先以對秦始皇的評說導入新課,並明確肯定了秦始皇的兩大歷史功績:統一中國的第一人,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其次,指明本課的教學重點,即“探究的主要問題”和“重要概念”。 一、秦的統一 ——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歷史背景 ㈠歷史條件 1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民族之間、地域之間聯繫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 2春秋戰國長期戰亂,給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3春秋戰國諸侯國數目減少,有利於中國走向統一。 4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過其他國家,具備了進行統一戰爭的條件。 5秦王贏政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 ㈡秦朝的建立 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二、皇帝制度 本目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皇帝制度的創立。它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根本條件和重要特徵。 ㈠皇帝稱號的由來 引導學生閱讀三則材料: 材料一: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下的第一道重要詔令是“議帝號”。群臣商議後向秦王建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因此,臣等願“昧死上尊號”,請王為“泰皇”。秦王不以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並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他還採納了群臣關於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的建議。 材料二:“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璽並非最高統治者所專有。春秋戰國時,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稱璽。至秦代,則是“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據載,秦朝的傳國玉璽其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上材料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①從材料一、三的“皇帝”稱號及“制”“詔”“朕”“璽”等規定中,你能得出什麼認識? ②根據材料所涵歷史資訊,說明了什麼? ③根據材料一,皇位是怎樣繼承的? ④綜合以上資訊,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其本質。 〔說明〕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可採用談話、問答、議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最後可歸納總結出答案。答案提示: (1)說明了皇帝獨尊的威勢和地位;“制”“詔”說明皇帝的話就是法令;“璽”是皇權的集中表現,並為皇權披上了“天命”(君權神授)的色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考纲考情 1、考纲要求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全国Ⅰ卷考情分析 二、复习建议 1、识记秦统一的概况,掌握秦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制度创新给秦和后世带来的重要影响。 2、深入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内涵。 3、学会客观、具体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基础巩固 图解历史——与秦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集权②皇帝③丞相④御史大夫⑤太尉⑥皇帝 ⑦官僚政治⑧中央集权

归纳:秦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制度的创新: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文化:统一文字,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4、工程: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 图解历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四、要点点拨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理解 (1)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概念。 (2)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密切相关。 2、基本特点 (1)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是为制度核心。 (2)中央政府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家国一体,体现“家天下”特点。 3、形成条件 (1)政治: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2)经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 (3)思想:战国时法家集权理论的提出。 4、基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