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设计书

单向板设计书
单向板设计书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三层工业建筑,其中间楼盖平面如图 1所示。楼层高 3.6m,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整浇楼盖。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7KN/㎡(荷载分项系数1.3)。楼面层20mm 厚混合砂浆抹底,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采用C25(柱可采用C30),梁、柱内受力筋为HRB335,其它均为HPPB235级。

二、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

结构布置图

三、板的计算

确定板厚h=10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

1. 荷载

30mm水泥砂浆面层20*0.03=0.6

100mm钢筋混凝土板25*0.1=2.5

20mm混合砂浆摸底20*0.02=0.4

永久荷载标准值g= 3.5

可变荷载标准值q=9.0

荷载设计值 1.2*3.5+1.3*9=13.3

1m板宽设计值p=13.3

2. 内力

计算跨度

板厚h=100mm 次梁截面b*h=250*450

边跨=2400-125-150=2125mm 距端第二跨=2400-250=2150mm

中间跨=2400-150-125=2125mm 跨距差<10%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表1 :弯矩设计值计算表

3.配筋

b=1000mm h=100mm αs=15+5=20mm ho=100-20=80mm

fc=11.9 N/ mm2ft=1.27 N/ mm2fy=210N/ mm2

表2:配筋表

ξ值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部条件

As/bh=0.282%>pmin=0.27 满足不少筋条件

四、次梁计算

b*h=250mm*45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1:荷载

由板传来的永久荷载 3.5*2.4=8.75 KN/M

次梁自重25*0.25*(0.45-0.1)=2.19 KN/M

次梁抹灰20*0.02*(0.45-0.1)*2=0.28 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q: 10.87 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g :7*2.4=16.8 KN/M

荷载标准值 1.2*10.87+1.3*16.8=34.88 KN/M

2:内力

主梁截面b*h=300mm*750mm

边跨净跨度6300-150-150=6000mm 中间跨度6300-150-150=6000mm 边跨净跨度=中间跨度跨度差<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表3:弯矩值设计值表

表4:剪力设计值表

( 1 )正截面弯矩承载力计算

b=250mm h=450mm αs=25+10=35mm h0=450-35=415mm hf′=100mm

翼缘计算宽度

边跨bf′=6000/3=2000mm

中跨跨bf′=6000/3=2000mm

fc=11.9 N/ mm2ft=1.27 N/ mm2fy=300 N/ mm2

αfcbf′hf′(ho- hf′/2)=868.7kN*m>114.15 kN*m

所以次梁跨内截面为第一类T形截面梁支座按矩形截面积算

表5:纵向钢筋配筋表

ξ值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部条件

As/bh=626/(250*450)=0.556%> pmin=0.2%

(2)斜截面弯矩承载力计算

b=250mm ho=415mm fyv=210 N/ mm

则0.25fcbh0=308.7kN>115.1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1.0ftbh0=131.8kN

箍筋采用双肢Φ6 Asv1=28.3 m㎡

实际箍筋间距S=150mm<200mm

Psv=nAsv1/bs=0.151%.>0.24*11.9/210=0.145% 满足构造要求

表6:箍筋配筋表

五:主梁计算

b*h=300mm*750mm 主梁按铰支撑可按连续梁计算

1. 荷载

由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10.87*6.3=68.48kN

主梁自重 25*0.3*(0.75-0.1)*2.4=11.7kN 主梁抹灰 20*0.02*(0.75-0.1)*2.4*2=1.25kN 永久荷载标准值 Gk=81.43 kN

可变荷载标准值 Qk=16.8*6.3=105.8 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G=1.2*81.43=97.72 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3*105.8=137.54 kN 2. 内力

计算跨度:净跨度=7200-225-250=6725mm

中间跨净跨度=7200-500=6700mm 可按等跨度连续梁计算 则取Lo=6700mm

表7:内力计算表

Q=137.54 KN

Q=137.54 KN

Q=137.54 KN

Q=137.54 KN

①+②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b=300 h=750 αs =35mm, ho=750-35=715mm hf′=100mm 翼缘宽度bf′=7200/3=2400mm426.1 kN*m

故主梁跨内截面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

B支座边缘截面弯矩设计值M=461.4-0.2*265.8=408.2

表8:纵向钢筋配筋表

表中ξ值均小于ξb=0.55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b=300mm ho=680 fyv=210 N /mm2

0.25fcbho=0.25*11.9*300*715=606.9KN>304.4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1.0 fcbho=259.1KN

表9:箍筋配筋表

4.与次梁相交处附加横向钢筋面积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F=1.2*68.48+1.3*105.8=219.7KN

采用双肢Φ8箍筋,Asv1=50.3

需配置的附加横向钢筋总面积Asv=F/fysinα=1046 mm2

箍筋个数m=1046/(2*50.3)=10.4,应配置12个,次梁两侧各6个

(1)弯起钢筋的弯起点距该钢筋强度的充分利用点大于ho /2,前一排钢筋弯起点至后一排钢筋弯终点的距离小于Smax。

(2)B支座负弯矩纵向钢筋的截断点位置

V >0.7 ftbho,钢筋的延伸长度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的截面伸出不应小于ho且不小于20d,同时,从强度充分利用点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

1.2(la+ho)

(3) 跨内正弯矩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las>=12d

表10 :钢筋锚固于延伸

(4)支座A处按构造要求配置的负弯矩纵向钢筋面积应不小于1/4跨内截面纵向钢筋

面积,配置3Φ18,As=763 mm2>2978/4=744.5 mm2

主梁、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及结构详图见附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