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通信、供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学生增加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的积累,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英语专业资料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

3 课程设计思路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三个层次进行。

4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子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提高英语的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

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后,能够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和杂志,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

(2)能力目标

①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符合认知和学习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②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便利,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6 教学条件

(1)课程教学团队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在课外主要采用口语交流方式进行强化练习。

(3)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主编冉利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工程类高级科技英语》主编王建平等

(4)其他课程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

7 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了“四位一体”(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综合考核)模式设计;它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控英语教学改革理念。它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型课程体系、实用技术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为构建基础,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十分注重“语言+技能”专业特点。“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立体组合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考、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该模式结构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电子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有别于基础英语。因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了下列教学方法:

①课堂讨论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了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

②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

③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本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较普遍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④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⑤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要求在带有多媒体功能的教室上课。

(3)考核与评价

1、考试考核

由于本课程应用性较强,考核方式可分为多种,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实验成绩等)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成绩3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占70%左右。

①期末考试: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常用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主观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否对给定的可见文章进行较准确地理解翻译。试题要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题型设置主要有:词汇、整句翻译、段落翻译。难度结构分配:较易题目占40%,中等题目占40%,综合题目占20%。

②平时:主要包括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以及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及学习态度,按照平时学生上课实验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给出一个综合分数。

2、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法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应简单易行,既要避免因使用过于烦琐的程序而干扰日常教学,又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

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评价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定量评价的形式有标准化测验、开放性测验和口头测验等。定性评价可以采取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表现性评价等方法,采用评语或成长记录等形式,使用激励性语言全面、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

②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模块的目标要求,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的比例份额可适当调整,口语测试应着重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分强调语音、语调。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测试应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将引导学生重视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英语,使课外英语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课外英语评价的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

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如采访、编排小节目,制作小报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