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答案

导学答案
导学答案

高三语文文科寒假导学案答案

高三语文文科寒假导学案一答案

1、御孙曰/(对话标志词)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修辞对仗)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共同也/(句尾标志词)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句尾标志词)夫俭则寡欲/(句首标志词-发语词)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修辞-对仗)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章法结构-分说总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修辞-对仗)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句首标志词-复音虚词)(修辞-对仗)居乡必盗/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章法结构-分说总说)

2、臣闻齐桓公之郭/(语法结构-动宾)问父老曰/(对话标志语)郭何故亡/(疑问代词)曰/(对话标志语)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句尾标志词)公曰/(对话标志语)若子之言/乃贤君也/(句尾标志词)何至于亡/(句首标志-疑问代词)父老曰/(对话标志语)不然/(语法结构)郭君善善不能用/(修辞-对仗)恶恶不能去/所以亡(句首标志-复音虚词)(章法结构-分说总承)

3、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修辞-对仗并列)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故以孝事君则忠/(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修辞-对仗并列)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

4、子曰/(对话标志语)孝子之事亲也/(句尾标志词)居则致其敬/(修辞-对仗并列)养则致其乐/(修辞-对仗并列)病则致其忧/(修辞-对仗并列)丧则致其衰/(修辞-对仗并列)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句尾标志词)然后能事亲(分承总说)

一、(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

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2)朕寡人孤(任选两个即可)(3)有自知之明,清醒而不糊涂。

【参考译文】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在朝廷上商量大事,而群臣却没有谁比得上我,我们的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而感到担忧。

二、(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xiū,喧扰)之/虽日挞(tà,鞭打)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2)①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②一傅众咻(后喻学习或做事时受扰,不能有所成就。或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常用此语)。

【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向善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吧。(比如说)这里有位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将他带到齐国的某个街市,比如说齐岳,在这个地方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三、(1)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

约/为二小诗记之。

(2)《水调歌头·中秋》苏辙和兄长苏轼感情深厚,想到即将和兄长分别,不能在风雨

之夜联床共语,心中充满惆怅,因此对韦苏州的诗有同感。

四、(1)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

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2)①《师说》《进学解》《杂说》《马说》《送李愿归盘谷序》《祭十二郎文》《原毁》《送

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任选其二即可)②分三层:a.“独善其身”也是贤者;b.独

善其身的人比患得患失、贪邪无道的人要好得多;c.为他作传是为了自己从中获得借鉴。

【参考译文】我韩愈最初听了感到迷惑,然后又按照他的说法想一想,才明白他是个贤能

的人啊,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啊。他比世上那些担心得不到好处,(得到好处)

又担心失去,来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贪婪邪恶而忘记道义从而丧命的人,好的多得多啊!

还有他的话有可以警示我的地方,所以我为他作传,来给自己做为借鉴啊。

五、1.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

未有所称诵/是先生无所有也

2.(1)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2)善于表现自我;充满自信;能言善辩。

【参考译文】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希望

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

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

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

口袋里吧,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终于同

意让毛遂一同去。

六、1.晏子蹴然者三 / 曰 / 臣受命弊邑之君 / 将使于吴王之所 / 以不敏而迷惑 /入于

天子之朝 / 敢问吴王恶乎存

2.①管仲②吴、齐都是周朝的诸侯国,理应平等相待,但身为诸侯的吴王夫差却故意摆出

天子的架势来接见晏子,所以晏子装出局促不安的样子。

【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晏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

制的人。”(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

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晏子有事进见吴王)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仍然局促

不安。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

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

天子的宫廷,冒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夫差请来见

寡人。”(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高三语文文科寒假导学案二答案

练习一 1.B E(B查理最终抛弃了她E格拉桑夫妇和他们的儿子不是查理,是阿道夫)。

2.⑴答: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⑵答: A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

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B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练习二1.A B(A葛朗台有生以来举行的第三次请客是为了冠冕堂皇地打发侄子离开,B老葛朗台之所以不抢了不是对太太还有一丝亲情而是怕太太死了女儿就要继承其财产而使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

2⑴答:欧也妮爱着查理,并将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了他。父母去世后她还等着查理归来。查理发大财后写信要违约。她一气之下与蓬风结婚,没想到欧也妮33岁成了寡妇,于是人们又“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就像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

⑵答:妻子的生命和财产是相联的,妻子如果去世,财产将不完全属于他,女儿按法律规定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

练习三1.A E(A篷风只为了钱才追求她,并不是深爱她 E葛朗台并没有替弟弟还债务。)

2.⑴答:对女儿温柔体贴:搀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很慈祥;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在他眼里,女儿便是财产,女儿便是金子。

⑵事例一: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但当他看到太太气得晕死过去时,马上放弃了金梳妆匣。因为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

事例二: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给欧也妮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事例三:临死前,葛朗台让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几小时的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象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他说:“这样好让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练习四1.B C(B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为了向上攀,其实侯爵的女儿丑的嫁不出去。 C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

2.⑴为了更好地控制金钱,榨取金钱,平时耳聪目明,口齿清楚的葛朗台,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假装口吃和耳聋,装疯卖傻莫名其妙地兜圈子,把自己的思想藏起来,在生意上教敌人不耐烦,逼得对方老是替他这方面打主意,而忘掉了他自己的观点。

⑵他以对女儿的慈祥和老态龙钟换取女儿的同情,设计诱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本来财产转让是大事,他偏偏轻轻松松地说“小小的事”;本可以以后再办,他偏要在全家戴孝的当天晚上逼女儿办手续;本来是想占有女儿的财产,偏偏说是不愿付捐税;本是他想占有女儿的财产,却说“女儿不会抢我的家私”。当女儿答应签字,他哄骗女儿“按月付给一百法郎的大利钱”,公证人提醒欧也妮将要“一无所有”时他制止“别多嘴”,立即抓住女儿的手“一言为定”。真正签字后,许给的一百法郎,连一个子儿也没给,欧也妮提到时只捧给女儿从他侄儿那得来的三分之一金首饰。

高三语文文科寒假导学案四答案

一、24①气候变暖导致农产品总产量下降;

②许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

③粮食库存减少;

④使用大量粮食制造乙醇燃料;

⑤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每点1分)

25、①加强科研,提高粮食产量;

②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产粮;

③保证国家粮食库存量;

④严禁(或“限制”)使用粮食制造乙醇燃料;

⑤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二、6.文章重点介绍了几个地名的由来和演变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便于读者对地名历史的了解,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②从不同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名详细介绍,便于人们了解地名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的整个风貌。

7.为什么“可以说,这些老地名是昨天的历史,更是今天的名片”?(3分

参考答案:因为老地名源于昨天,承载着昨天所发生的一切,今天的重新启用具有古典美和历史感,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8.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恢复老地名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①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看,对流传千百年的老地名这一弥足珍贵的遗产应持肯定态度,可以恢复与保留。②社会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用新地名代替老地名,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作恢复老地名这样的变动其实又丰富了地名的历史。

三、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花较多篇幅描写春天到来的景象?(4分)

参考答案:写春意盎然的景象是为了衬托下文不幸的人的悲惨。

7.说说“瞎人他摸不到春天”的含义。(5分)

参考答案: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

8.“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只有那些不幸的人们还在承受冬天留给他们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不幸的人的同情,对社会上麻木的人的谴责。

四、参考答案:①耕地逐渐减少;②耕地质量逐渐下降;③人口不断增多;④农民“弃田从工”。(四点,答出一点得2分,得满7分为止。)

7.分析文本,说说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每条不超过15字)(8分)

参考答案:①严格保护耕地面积(防止土地浪费,保护耕地面积);(2分)②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2分)③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加大种粮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2分)④提倡节俭的消费方式(节约粮食,杜绝浪费)。(2分)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3-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 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 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 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宪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 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选自《旧唐书·良吏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敦. 劝生徒 敦:督促 B .超. 拜司农少卿 超:破格,越级 C .驰传. 至都 传:驿站的车马 D .高宗幸. 东都 幸:有幸 【答案】D 【解析】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册立同俄设为. 可汗 B.????? 机因.奏所撰书机囚之,因.密奏曰 C.????? 机杖而.后奏为天后所挤而.止 D.????? 高宗以.为能岳亦以.吏干著名 【答案】D 【解析】A.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就;C.连词,表承接; D.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

2014【名师导学系列】语文中考复习考前60天每日一测试题(附答案) (50)

横塘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每日一测试题班级:姓名:检测时间 学科王【茂名市,13】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3分) (1)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作答的格式是“……, 却……”。(1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搜集材料,探究汉语学习的现状。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其中一则材料,此则材料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否吻合?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2分)材料三: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答案】13. 3分 (1)示例:不少中国人重视外语学习,却忽视了汉语学习。 (2)示例:与主题吻合。该则材料说明人们不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水平在下降,表明了汉语学习的现状。或答“不吻合”的,言之成理的酌情给1分。(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1分,阐述理由1分) 【南昌市,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2018秋季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1课时自然资源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然资源 1. 自然界物质 2.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 淡水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冰川 2.大气降水 3.径流量丰富贫乏 4.六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1.图中的树木花草和动物等生物资源、空气等都属于自然资源,并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要注意培育树木花草,美化环境,多选择公交出行,不乱扔垃圾,垃圾要分类放置,注意减少污染。 探究二 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河中水可通过大气降水来补充水源。 2.土地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土地可以循环使用。 3.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形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再生,属非可再生资源。 4.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1.C 2.D 3.B 4.D 5. (1)矿产(铁矿) 森林(2)A D(3)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不足等。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2课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降水时间空间 2. 夏秋冬春 3. 多少 二、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跨流域调水长江西北华北东中西 2.修建水库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 探究一 (一) 1.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由南到北的变化规律是雨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 2.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 3. 夏秋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的年变化大际 (二) 1.描图(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过渡带和少水带的界限 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畜牧业由于水资源的缺乏,不适于种植业的发展,这里草原广阔,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活动二:探究合理利用水资源 1.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调节河流的径流和水量,即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供水、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 3.三峡、小浪底、葛洲坝等 4.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我国长江领域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连接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2)由于东线方案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因此,工程量最小,容易施工。(3)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4)列举家乡典型水利工程分析。水利工程具有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多种功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2021版新高考英语Unit 1-Unit 2综合复习名师导学

2021版新高考英语Unit 1Other countries Unit 2Witnessing time译林版综合复习名师导学 Module 9 Unit 1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 Unit 2Witnessing time 对应学生用书p139

__,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 1.1)is having / at class;am content to wait for him 2)with winning the match 2.is no different from 3.the largest cities in the world 4.how to help others and how not to be cheated 5.Considering her age;knows (quite) a lot 对应学生用书p140 ☆重点单词☆ 1.assistance n.帮助,援助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my friends,how could my company have lived through the hard times? 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我的公司怎么可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 同/ 近义词: help / support / aid

温馨提示: (1)assist vt.& vi.帮助,协助 ? ?? assist sb.to do sth. assist (sb.) with sth.assist (sb.) in doing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2)assistant n .助手 adj.助理的 必记搭配: come to sb.'s assistance 援助某人 with the assistance of... 在……的帮助下 be of assistance to sb. 有助于某人 2.owe (owes / owed / owed / owing ) vt.欠钱,欠债等;应感谢;应给予;把……归功于 I owe one hundred dollars to the landlord. 我欠房东一百美元。 You owe yourself a holiday. 你应该给自己安排个假期。 温馨提示: owing to 因为,由于(不用在be 动词后做表语,“由于、因为”,在句中通常用做状语,可置于句首或句末);与其意思相同的短语介词还有thanks to ,because of ,due to (多用于be 动词后做表语);此外as a result of ,as a consequence of ,on account of 这几个短语介词后面也可接原因;注意区分:own vt.拥有,adj.自己的。 必记搭配: owing to 因为,由于 owe sb.for sth. 因为某事而欠某人 owe sth.to sb./ owe sb.sth. 欠某人某物;把……归功于……;为……而应感

【名师导学系列】2013年高考英语人教版第一轮精品配套练习选修8-Unit-3-Inventors-and-inventions

Unit 3Inventors and inventions发明家及其发明 核心词汇 1.The driver took a(n)____________(突然的)turn and made his car roll down the road. 2.They invited her to visit their house on a(n)____________(方便的)date. 3.You may safely climb those steps;they’re quite____________(稳固的).4.What are your____________(标准)for judging a bottle of wine? 5.Every member in the committee thinks that his plan is ideal rather than____________(实际的). 6.In the hard times,she ____________(忍受)the pain with great courage. 7.It occurred to him that he might____________(抓住)the chance to declare his own innocence. 8.Dad always drives with____________(小心)although he has drive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9.She ____________herself by her kindness and bravery as well as a____________novelist.(distinguish) 10.用freeze的适当形式填空 (1)Tonight,temperature will fall below ____________point. (2)I_____________with terror as the door slowly opened. 1.abrupt 2.convenient 3.stable 4.criteria 5.practical, 6.bore 7.seize 8.caution 9.distinguished;distinguished10.freezing;froze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给……打电话 2.________________ 偶尔;有时 3.________________ 开始;着手 4.________________ 迅速把手伸入;一心投入 5.________________ 开始(做) 6.________________ 不挂断;稍等;紧紧握住 7.________________ 次序颠倒;发生故障 8.________________ 设法联系上(尤指打通电话);(设法)做完;通过 9.________________ 回复电话 10.________________ 挂断电话 1.call up 2.now and then 3.set about 4.dive into 5.set out(to do) 6.hang on 7.out of order 8.get through 9.ring back10.ring off 重点句式 1.____________up,explore all around it,________before you know it,you will have something worth thinking about to ________________. 跟随它,在它的周围探索,那么在你知道它之前,你将有值得考虑的某些东西占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20_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98】 一、选择题 1.(2016一中)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D)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成果 D.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准备 【解析】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因而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而政法科因为并非经济建设所直接需要的人才来源,所以办学受到很大削弱,D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史实,也不合逻辑。B项不合材料,不合逻辑,材料并没有讲国民教育体系问题。C项不合史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1952年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A) A.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B.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相结合 C.奠定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解析】材料中“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说明在扫盲过程中对农民进行了思想教育,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将扫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项错误;扫盲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育,没有强调主人翁意识,故D项错误。 3.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B) A.是为了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突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解析】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此政策属于文化政策,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无关,C项错误。D项是新时期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由“1953年”“重点是高等教育”“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可知,这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有关,故B项正确。 4.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 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 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 【解析】前者没有实行,排除A项,1956年以后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逐渐建立,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二战之后,不符合前者,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 5.(2016六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C)

英语导学新作业答案

一.听力测试。 第一节.选出你所听到的内容。(5分) ()1. A. dog B. map C. desk ()2. A. bag B. book C. box ()3. A. chair B. table C. bed ()4. A. know B. not C. notebook ()5. A. phone B. hat C. map 第二节. 听句子,选择最佳答语。句子读一遍(5分) ( ) 6. A. It’s blue. B. They’re black. C. Please ask Li Lei. ( ) 7. A .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B. Y es, it’s a computer game. C. Join us soon. ( ) 8. A. Carrots and eggs. B. TV and apples. C. Ping-pong. ( ) 9. A. No, it isn’t. B. No, he isn’t. C. No, she isn’t. ( )10. A It’s boring. B. No, it’s difficult. C. Yes, they do. 第三节.对话听,选择正确答案。念两遍(10分)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11-12小题 ( )11.______ has a baseball bat A.Jim B.Bill C.Tom ( )12.Jim’s baseball is _____ . A.on the sofa B.under the table C.in his bag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13-14小题 ( )13.These pencils are ______ A.A nna’s B.Bob’s C.Jenny’s ( )14.Jenny’s pen is _____ A.yellow B.blue C.green 听第三段对话,回答15-17小题 ( )15.A nna is ______ A.A lice’s friend B.Frank’s friend C.A li ce’s cousin ( )16._____ last name is Brown. A.A lice’s B.A nna’s C.Frank’s ( )17._____ pen is green. A.A lice’s B.A nna’s C.Frank’s 听第四段对话,回答18-20小题

2014【名师导学系列】语文中考复习考前60天每日一测试题(附答案) (41)

横塘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每日一测试题 班级:姓名:检测时间 【天津市,6,7,8】阅读《中国石拱桥》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6.下面对赵州桥说明内容及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建造规模和设计者。 B.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修建时间和建筑规模。 C.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规模和结构特征。 D.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和设计者。 7.下面对选文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辉成就。, B.选文通过科学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悠久历史和雄伟规模。 C.选文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评价,赞美赵州桥设计和施工的巧妙绝伦。 D.选文中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选1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有解析

考点集训【P300】 1.(2016雅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中期,王安石及其追随者编撰刊发一系列论著,阐发了其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被称为“新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之不见全经(指儒家经典)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均为古代中医著作)、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王安石《王临川集》 材料二己酉,王安石进所撰《诗、书、周礼义》。帝谓安石曰:“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遂颁于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号曰《三经新义》。辛亥……安石《新义》行,士子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新学”的治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新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学”在变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立足儒学,汲取百家之长。 时代背景:儒学没落;北宋统治危机加深;王安石倡导变法革新。(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作用:“新学”一度成为北宋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变法人才;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2016三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参考答案】(1)变化:科举录取名额扩大;确立了乡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防止作弊;确立了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的制度。(任答三点即可) (2)作用: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真才实学人材;提高了行政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宋朝统治基础,巩固宋朝统治;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任答三点即可) 3.(2016雅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小说阅读整体感知

小说阅读 整体感知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名师导学——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同步导学案打包

Unit 2综合测评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听力部分(20分) 1.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5分) ( )1.A.Yes, it is.It is his pencil. B.No,it isn’t.It is my pencil. C.Yes,it is.It is my pencil. ( )2.A.It is not his ruler, Miss Fang. B.No,it isn’t.It is a ring. C.It is a chair. ( )3.A.That is a book. B.No,that isn’t. C.Yes.it is. ( )4.A.OK.B-A-C-K-P-A-C-K. B.Thank you. C.B-A-C-K-P-A-C-K. ( )5.A.Thank you. B.Excuse me. C.All right.

Ⅱ.听小对话,回答问题。(5分) ( )1.What’s this in English? A.A watch.B.A clock.C.A key.( )2.What’s this? A.A basketball. B.A football. C.A baseball. ( )3.What’s that in English? A.An Eraser. B.A pencil—sharpener. C.A pencil case. ( )4.Is this Mickey’s ruler? A.Yes,it is. B.N0,it isn’t. C.We don’t know. ( )5.Whose(谁的)ring is it? A.Jack’s.B.Jane’s.C.Tim’s.Ⅲ.听对话,回答问题。(10分) ( )1.What’s her family name? A.Gina.B.Jones.C.Gina Jones.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落脚点仍是前面提到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注重对诗意的理解,即对诗(词)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我们在答题时,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点,就可以顺利选出 答案了。选项常见设误方式如下: 内容情感不当 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的内容理解或情感风格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诗(词)句理解或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是否正确。常见的设错类型有望文生义、以今律古、对象错误、哀乐颠倒、情感风格判断错误等。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词人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其曾隐居东山,故名。谢安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拚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解析]B项,词句理解错误,此句中的“华”是“白发”的意思,应是“不甘心而又不得不空耗流光,徒增白发”。 [答案]B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八下语文导学新作业答案

八下语文导学新作业答案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 【预习检测】 1.sǒnɡyìjī yàn fà jì nì jié hè yǎo méi jūn pōu huì yù piē yì cuò。2.①油光可鉴:亮得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②正人君子: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③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④诘责:质问并责备。⑤不逊:无礼。逊,谦逊。⑥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⑦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3.(略)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5.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②为我改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既尊重学生又尊重科学的优秀品质。③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课内练习】 1.①此句话是部分日本学生的看法。②“无怪他们疑惑”表面上似乎是认为以上观点可以理解,实际上是作者激愤的语言,是对当时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讽刺与回击。③作者的态度是反对这种民族歧视,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极为愤慨,义愤填膺。 ④在匿名信事件之后,又一次深深的刺激了鲁迅,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于是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⑤“这一声”指欢呼“万岁”。刺耳的原因是严重地伤害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⑥“也无怪他们疑惑”中的“他们”指部分日本学生。“‘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看电影的日本学生。“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的“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中的“中国人”是那些日本学生认为的所有的中国人。“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中的“中国人”指的是影片中未看枪毙的中国人。⑦“在讲堂里的”这几个字不能去掉,这是因为如果不加此定语限制地点,那么“我”就变成围观的中国人之一了。 ⑧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弃医学文”。⑨第一件是匿名信事件,表达了对于日本“爱国青年”荒谬逻辑的愤恨和抨击。第二件是看电影事件,表现了作者对国人做愚昧和麻木的围观看客的悲愤和对日本学生拍掌欢呼的难以抑制的激愤。2.①作者把讲义装订好,认真保存,丢失后又多方寻找。说明作者十分珍惜它,把它作为永久的纪念,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与怀念。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我的母亲 【预习检测】 1.mán zōu chuò kuì xī chóu mó shi shù bó yì diào jūn bó wù wǔ sāo shù 2. 略 3.①泼②厉③ 裕④恕 4.(略) 【课内练习】 1.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做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严爱,对家人的宽容和隐忍。 2.①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②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③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④

名师导学——1 诗两首-1.doc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hóu) 咙/嘶.( )哑/汹(yǒng) /坟.()(mù)/海(xiá) (qiáng) 薇/(chà) 紫(yān)红 2.《我爱这土地》,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省)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课内达标 3.名句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 …… (3)小时候/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 (4)长大后/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 (5)后来啊/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 (6)而现在/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 4.选词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低沉/喑哑/嘶哑)的喉咙歌唱。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腐化/腐败)在土地里。 (3)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哀/悲伤/悲愤/愤怒)的河流。 (4)乡愁是一方(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的坟墓。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6.仿照画线句子,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 乡音是 ____, 乡音是春天田野上油菜花的馨香流溢, 乡音是 ____,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7.《我爱这土地》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名师导学系列2013年高考英语人教版第一轮精品配套练习选修7Unit1Livingwell

Unit 1Living well好好生活 核心词汇 1.The teacher’s words were a great____________(鼓舞)to him. 2.He has a(n)____________(伤残)pension because he lost his legs while he was in the army. 3.Please look after my house during my____________(缺席,不在). 4.A few weeks’____________(社区)service can make self-willed teenagers into co-operative and caring members of society. 5.This method of measurement is ____________(适合的)for most island waters and coastal areas. 6.We are____________(管理,执行)a survey of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s organic food. 7.As we know,the Internet helps people have easy____________ (方法,接近)to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8.用ambition的适当形式填空 (1)You have to let people know you are____________and waiting for bigger and more rewarding challenges. (2)His ____________was to meet his favourite pop star face to face. 9.用benefit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improvement in sales figures had a____________effect on the company as a whole. (2)The discovery of oil brought many ____________to the town. (3)They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____________the whole community. 10.用annoy的适当形式填空 (1)It really____________me when people expect me to tip as well as pay a service charge in a restaurant. (2)My parents were rather____________that I hadn’t told them about the accident.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换句话说 2.________________ 适合 3.________________ 切去;省略;停止(做某事) 4.________________ 上气不接下气 5.________________ 总而言之 6.________________ 闲坐着 7.________________ 和;也 8.________________ 在很多方面 9.________________ 取笑 10.________________ 不必担心 11.________________ (口语)(祝你)一切顺利 12.________________ 遇到;经历;会晤 重点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