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各章选择题(有答案)

统计学各章选择题(有答案)
统计学各章选择题(有答案)

数据的搜集

1,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

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

C数据缺乏可靠性

D不适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3,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4,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然后再从所剩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5,在抽取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抽取一定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6,先将总体各个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7,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8,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

9,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中抽取4个班级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10,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

11,为了调查女性对某种品牌化妆品的购买意愿,调查者在街头随意拦截部分女性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

12,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是()

A判断抽样B分层抽样

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

13,下面的哪种调查方式样本不是随机选取的()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D判断抽样

14,下面的哪种抽样调查的结果不能用于对总体有关参数进行估计()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D判断抽样

15,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

C滚雪球抽样D判断抽样

16,如果要搜集某一特定群体的有关资料,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

C滚雪球抽样D判断抽样

17,下面的哪种抽样方式不属于概率抽样()

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D滚雪球抽样

18,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变量)分为若干类,然后在每类中采用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A分类抽样B配额抽样

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9,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缺点()

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

B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C调查的成本比较高

D不适合于探索性的研究

20,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将问卷发给就餐者,填后在收上来。他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A自填式问卷调查B面访式问卷调查

C实验调查D观察式调查

21,为了估计某城市愿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的比例,在收集数据时最有可能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普查B公开发表的资料

C随机抽样D实验

22,某机构十分关心小学生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该机构随机抽样300名小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孩子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进行了估

计,结果表明,这些小学生每周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标准差为5小时,该机构搜集数据的方式是()

A概率抽样调查B观察调查

C实验调查D公开发表的资料

23,如果一个样本因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A抽样误差B非抽样误差

C设计误差D实验误差

24,为了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名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这种数据的收集方法称为()

A面访式问卷调查B实验调查

C观察式调查D自填式问卷调查

25,指出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以避免,只存在概率抽样中;非抽样误差可以避免,存在于概率和非概率抽样,全面调查中也有。

A抽样误差只存在于概率抽样中

B非抽样误差只存在于非概率抽样中

C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都存在非抽样误差

D在全面调查中也存在非抽样误差

26,指出下面的误差哪一个属于抽样误差()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

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27,某居民小区为了了解住户对物业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同时有些是新

入住的居民户,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

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28,某居民小区为了了解住户对物业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居民户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

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而没有回答问题,

这样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

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29,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怀疑有些居民户有偷电行为,为了了解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

调查,发现有些居民户有虚报或瞒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产生

的误差属于()

A有意识误差B抽样框误差

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30,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怀疑有些居民户有偷电行为,为了了解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调查,调查员在登记电表数时有抄错的数据,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A有意识误差B抽样框误差

C调查员误差D无回答误差

31,指出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非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D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

数据的图表展示

1.对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

A.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A.企业按年产量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10

B. 520

C. 530

D. 540

5.某小区居民人均收入最高为5500元,最低为25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

A.500

B.600

C.550

D.650

6.某年收入变量数列,其分组依次为10万元以下,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则有()

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7.次数分布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类型是()

A.钟形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洛仑兹分布

8.对总体按照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称为()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整理表

9.如果要研究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应用下面那个统计图最合适?()

A. 饼图

B. 直方图

C. 连线图

D. 散点图

10.如果要研究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规律,那一个统计图最合适?( )

A. 饼图

B. 直方图

C. 连线图

D. 散点图

11.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

集中趋势

1.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计算每个数据与均值的离差,则这些离差的和总是等于0

B、中位数总是大于均值

C、中位数总是小于均值

D、均值等于中位数

2.某班3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75分,其中20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

70分,那么该班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A、80

B、85

C、95

D、无法计算

3.某班的经济学成绩如下:43,55,56,59,60,67,69,73,

75,76,76,78,79,80,81,82,83,83,83,84,86,

87,88,88,89,90,90,95,97.该班经济学成绩的众数是

()。

A.80

B.90

C.83

D.93

4.在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

A、众数

B、几何平均值

C、调和平均值

D、算术平均值

5.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

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分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

( ) A. 20181517.673++=(元)

B. 17.54=(元)

C. 2075018100015150017.0875010001500?+?+?=++(元)

D. 7501000150016.8375010001500201815++=++(元)

6. 某居民在银行存款,第一年利率为1%,第二年年利率为2%,若按复利计算,则存款2年的平均利率为( )

A. 1%2% 1.5%2

+= B. 1

1.33%111%2%=+

1 1.49%=

D. 2%

7. 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离散趋势和偏度峰度

1. 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 、极差

B 、四分位数

C 、标准差

D 、方差

2. 标准差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

A 、80

B 、0.02

C 、4

D 、8

3. 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他们的方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4.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均值小,差异程度大

B、均值大,差异程度大

C、两组数据差异程度相等

D、无法确定

5. 一项关于大学生体重的调查显示,男生的平均体重是62公

斤,标准差为2公斤;女生的平均体重是52公斤,标准差是2

公斤。据此数据可以判断()。

A.男生体重差异较大

B. 女生体重差异较大

C. 男生和女生体重差异相同

D.无法确定

6.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则()

A.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 标准差大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C. 标准差系数大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D. 标准差小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7. 变量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8. 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值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值低出2个标准差

C、对于2倍的平均数

D、对于2倍的标准差

9. 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

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0. 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1. 偏度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

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0

D、大于1

12. 峰度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

正态分布,则峰度系数是()

A、等于0

B、小于0

C、大于0

D、等于1

13. 对于右偏分布(大于0),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14. 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15. 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等于3倍的平均数

D、等于3倍的标准差

16.对于左偏分布(小于0),有下面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17. 测度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

A、极差

B、四分位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1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离差,则这些离差的和总是等

于0

B、如果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对称的,平均数为75,标准差为12,

则考试成绩在63~75分之间的比例大约为95%

C、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D、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19. 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0. 如果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对称的,平均成绩为80分,

标准差为10分,则可以判断成绩在60~100分之间的比例大约为()

A、95%

B、89%

C、68%

D、99%

21. 如果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对称的,平均成绩为80分,

标准差为10分,则可以判断成绩在70~100分之间的比例大约为()

A、95%

B、81.5%

C、68%

D、99%

指数一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的主要差异是()

A、指标形式不同

B、计算范围不同

C、计算方法不同

D、计算范围和方法均不同

3、下列现象中具有同度量性质的是( )

A、不同商品的销售量

B、不同商品的价格

C、不同商品的销售额

D、不同商品的单位成本

4、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拉氏价格指数一般()帕氏价格指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5、统计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的不同分为()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与数量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6、若用帕式公式编制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它反映的是()

A、在基期的销售量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

B、在计算期的销售量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

C、在基期的价格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程度

D、在计算期的价格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程度

7、若要说明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居民为维持基期消费水平所需增加的开支额,应编制的指数是()

A、拉氏价格指数B、拉氏数量指数

C、帕氏价格指数D、帕氏数量指数

8、若要在不破坏各品种产量计划的前提下,考察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所应采用的指数公式是()

A、拉氏成本指数B、拉氏产量指数

C、帕氏成本指数D、帕氏产量指数

9、“先综合,后对比”是编制()的基本思路

A、个体指数

B、加权综合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0、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权数必须是()

A、不同时期的

B、同一时期的

C、基期的

D、计算期的

11、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

B、

11

00

p q

p q

∑C、1110

p q

p q

∑D、0100

p q

p q

12、下面属于数量指数的是()

A、

11

01

p q

p q

∑B、1100

p q

p q

D、10

00

p q

p q

指数二

1.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一般采用( )。

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2、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数指数等于()

A、拉氏指数

B、派式指数

C、理想指数

D、鲍莱指数

3、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数指数等于()

A、拉氏指数

B、派式指数

C、理想指数

D、鲍莱指数

4、“先对比,后平均”是编制()的基本思路

A、简单综合指数

B、加权综合指数

C、加权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

5、用加权平均指数法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一般采用的公式是()

A、

11

01

p q

p q

∑B、1100

p q

p q

D、

11

11

1

p q

q

p q

q

6.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加权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

8.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B、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D、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9.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所以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0、某地区2005年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这说明()

A、商品销售量增加了5%

B、商品销售价格增加了5%

C、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量增加了5%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价格增加了5%

11、某商场2012年与2011年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A、1.7%

B、-1.7%

C、3.7%

D、-3.7%

12、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

A、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1.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被称为( )

A 、抽样分布

B 、样本分布

C 、总体分布

D 、正态分布

2. 总体分布是未知的,如果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分布可以用( )近似。

A 、正态分布

B 、F 分布

C 、均匀分布

D 、二项分布

3. 智商的得分服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6的正态分布。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标准差2,样本容量为( )

A 、16

B 、64

C 、8

D 、无法确定

4. 某总体容量为N ,其标志值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μ,方差为2σ。X 为样本容量为n 的简单随机样本的均值(重复抽样),则X 的分布为( )。

A. ),(2σμN

B. ),(2

n N σμ C. ),(2

n X N σ D. )

1,(2--?N n

N n N σμ 5. 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

A 、保持不变

B 、无法确定

C 、增加

D 、减小

6.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在处理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时,可以忽略的信息是( )

A 、总体均值

B 、总体的分布形状

C 、总体的标准差

D 、在应用中心极限定理时,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忽略

7. 总体的均值为500,标准差为200,从该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

A 、36.51

B 、30

C 、200

D 、91.29

8. 从均值为50,标准差为5的无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

则抽样分布样本均值超过51的概率为( )

A 、0.0987

B 、0.9013

C 、0.3256

D 、0.1357

9. 总体均值为3.1,标准差为0..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3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落在2和3.3的概率是( )。

A 、0.5149

B 、0.4279

C 、0.9279

D 、0.3175

10. 从标准差为10的总体抽取容量为50的随机样本,如果采用重复抽样,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

A 、1.21

B 、2.21

C 、1.41

D 、2.41

11. 设X1,X2,…, X n 是从某总体X 中抽取的一个样本,下面哪一个不是统计量()。

A 1

1n i i X X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2

211()n i i S X X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21[()]n

i

i X E 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2

211()1n i i S X X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 )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D 2n

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 错误!未

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找到引用源。D2

n

14.从均值为、方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则()

A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B只有当n<30时,样本均值的分布近似服从

正态分布

C样本均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分布与n

无关

D无论n多大,样本均值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的分布都为非正态分布

15.从一个均值10

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标准差0.6

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总体中随机选取容量为n=36的样本。假定该总体并不是很偏的,则该样本均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于9.9的近似概率为()

A 0.1587

B 0.1268

C 0.2735

D 0.6324

16.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

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A服从非正态分布B近似正态分布

C服从均匀分布D服从χ2分布

17.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

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 8 B50,1 C50, 4 D8, 8

18.某大学的一家快餐店记录了过去5年每天的营业额,每天营业额

的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由于在某些节日的营业额偏高,所以每日营业额的分布是右偏的,假设从这5年中随机抽取100天,并计算这一100天的平均营业额,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

A正态分布,均值为250元,标准差为40元

B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元

C右偏,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D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19.某班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如果采

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该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

A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B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C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D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20.在一个饭店门口等待出租车的时间是左偏的,均值为12分钟,标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DOC)

一、填空题 1、统计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 ______________ 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______________ ,总体单位是 _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 ___________ 特征的名称,它分为 ____________ 标志和 __________ 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 ____________ 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 ______________ 。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 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 20 万元、 50 万元、 65 万元、 100 万元。这里的 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 25 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多项选择题 C 标志 D 变量 1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 D “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 债率 B 股价指数 D 人口密度 E 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 总体有哪些特征? 3、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 C 人均粮食产量

统计学4章练习题+答案

| 第4章练习题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B)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A) )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C)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C)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B)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B)> %的数据 %的数据 %的数据%的数据 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C)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略)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 分组天数(天) -25~-20 6 -20~-15 8 -15~-10 10 -10~-5 13 -5~0 12 0~5 4 5~10 7 合计60 (3)直方图(略)。 2.6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7 (1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规模较大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时,利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做为代表值,使用这一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权数必须相等 B.各组的组中值必须相等 C.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 D.各组的组中值都能取整数值 3.已知甲、乙两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甲班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分;乙班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分。由此可知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 A.甲班较大 B.乙班较大 C.两班相同 D.无法作比较 4.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公斤公斤公斤公斤 5.时间序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其各月(季)季节指数应为() A.100% % % % 6.用最小平方法给时间数列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当b<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是()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态势 D.不能确定 7.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 8.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精确性 B.可靠性 C.显着性 D.规范性 9.H 0:μ=μ ,选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接受原假设H 的标准是() A.|Z|≥Z α B.|Z|-Z α 10.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 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A.y=125-10x =-50+8x =150-20x =-15-6x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 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计算 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 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E.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 3.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卫生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下述错误的叙述是_____ A.参数数目不同 B.t分布中的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曲线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为单峰分布 D.对称轴位置在0 E.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E.标准差趋近于0 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参数与统计量之间由于抽样而产生的差别) C.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 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B.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C.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D.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E.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t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抽样研究中,适当增加观察单位数,可() A.减小Ⅰ型错误 B.减小Ⅱ型错误 C.减小抽样误差 D.提高检验效能 E.以上均正确

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频数 构成比用来反映。 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E.上述A与C都对 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_. A.IQ得分 B.心率 C.住院天数 D.性别 E.胸围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______.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_____. 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 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 E.构成比之和必为100% 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_____. A.不能用甲地的数据 B.不能用乙地的数据 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 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 E.以上都不对 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 A.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任意分布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_____________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___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___________特征的名称,它分为__________标志和__________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___________。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每个省的人口B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100万元。这里的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25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C 标志 D 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D“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B股价指数 C 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密度E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各章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改错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研究个别现象 的数量特征。 2、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3、品质指标,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4、三个员工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5、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6、连续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7、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8、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9、只要有了某个指标,就能对总体进行完整、全面的认识。 10、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11、时点指标均无可加性。 12、总量指标数值随总体范围大小而改变。 13、某厂年计划产量比去年提高8%,实际只提高5%,因此只完成计划的50%。 14、将若干个指标数值相加,即可得到指标体系的数值。 15、强度相对指标越大,说明分布密度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及以上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年龄 C.职务 D.民族 E.工资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 厂房面积 B.职工人数 C.产值 D.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千克) E.设备数量 3、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有( )。 A.实体指标 B.客观指标 C.时期指标 D.主观指标 E.时点指标 4、在全国的工业普查中,有( )。 A.工业企业数是数量指标 B.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 C.工业总产值是连续变量 D.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连续变量 5、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 A.该市职工人数400000人 B.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市产值4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万元 6、商业网点密度=全市商业机构数/全市人口数,它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平均指标 7、下列指标中的比例相对指标是()。 A.某厂工人中,技术工人与辅助工人人数之比为4∶5 B.某年全国高考录取与报考之比是1∶2 C.存款利息率 D.家庭收支比 E.甲地人均收入是乙地的3倍 8、间班组竞赛,结果甲组产量是乙组的2倍,废品总量中甲组占70%,说明()。 A.甲组产品质量优于乙组 B.甲组产品质量不如乙组 C.甲组废品率比乙组低 D.乙组废品率比甲组低 9、列指标类型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强度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百分比 E.产品合格率 10、统计研究的方法有()。 A.大量观察法 B.时间数列分析法 C.统计分组法 D.指数分析法 E.综合指标法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 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C2B3A4C5B6B7A8A9C10C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50B8C0.02D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 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 7%× 9% B. 105% × 107%× 109% C.(105%× 107%× 109%)- 1 D. 3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 ,则物价增 (减 )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D. 3.85% ? y 280 1.75x ,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 1.75 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 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 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 x =70 件,=5.6 件乙车间 :x =90件,=6.3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无法作比较 9.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0.884392.8 () x x R y y β-?= ==-∑∑ 4、某家具公司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 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 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7.1% 。 7、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