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

我国从5年前引入“非遗”概念,短短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约1400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遗”的有35项,是拥有世界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与保护名录上“非遗”数量“大跃进式”的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非遗申报过程中的很多大跃进现象:有些地方只看重入选名录的社会影响,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把入选名录当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入选名录不惜投入重金、不遗余力、志在必得。而一旦入选,就以为功成名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甚至被扔在一边。有的地方只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视作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忽视按照科学规律进行传承保护。一些地方将非遗过度进行商业化、功利化的“开发”、“利用”,弱化甚至异化了其文化内涵,最终导致非遗走样,甚至面目全非。

世易时移,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大多已被时代淘汰,个个落得濒临绝境,再经不起任何折腾。目前许多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只以申遗为目的的活动,不啻是一种潜在的破坏,或者已经在造成破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退出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些地方政府把劲儿都使到申报前,一旦申遗成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定后,地方政府的政绩完成了,就又是庆祝会,又是文化节的,具体的保护工作却被扔到一边。这种做法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指出,重申报、轻保护,甚至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如今在全国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申遗成功后,将其视为广告招牌,专注于挖掘“非遗”的含金量,而非保护。保护“非遗”,当然是好事,但费解的是,那么多优秀的“非遗”项目还未进入国家级名单,而目前名单中,也还存在着作伪、良莠不齐等现象。此外,不少“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危机。

[现象]

煎饼也“非遗”

近日,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一家煎饼企业呼吁为煎饼申报“非遗”,希望有一天临沂煎饼能跻身国家级“非遗”名录。如果煎饼申报成功,那么盐水鸭、驴打滚等特色小吃也理应位列“非遗”名录。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表示,临沂煎饼“申遗”,让人想到了天津小吃。天津一下子报了三个,耳朵眼炸糕、大麻花和狗不理包子。这样报

不行。中国的小吃太多了,我们能报几千个小吃吗?具有全国影响的八大菜系都没有申报,怎么可能批准煎饼呢?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目前此类项目的申报整体混乱,已占到了申报总数的1/5,大有把“非遗”名录变成特色小吃大全的势头。

为申“非遗”每年浪费3亿元

每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零头,为申报所造成的浪费高达数亿元。各地方申报项目必须准备文本和宣传短片。有的省份不会做文本,就花钱请人帮忙。15分钟的电视片需花费1万至十几万元。加上人工成本等,一个项目申报,全国平均花销不会少于10万元。去年申报了3600多项,“都是没评就做了宣传片的,如果事先考虑清楚的话,可能1000项都不到。”成功申报的只占其中15%。也就是说,浪费金额多达3亿元。

有些小项目比如“牛郎织女传说”,很多地方都想上,但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收入目录。有的项目研究不够,稀里糊涂就申报了,有的省一个项目都未中选,浪费巨大。好多地方存在“多报就能多上”的心理。(琳琅)

[专家言论]

别让“非遗”泡沫泛滥

●民俗学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丙安:目前“非遗”保护中存在的“向钱看”问题令人担忧。现在有些地方的泼水节天天泼,来一拨泼一拨,这么干挣钱,还有什么文化保护的意义。比如,拿非遗打造这个,打造那个,现在张飞故里在争,赵云故里在争,孙悟空…故里?也在争,孟姜女哭倒的长城还在争……这些做法让我们的“非遗”越来越受威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过节主要强调精神内涵,至于节日有什么经济效益那是附带来的。比如祭祖,不能说祭祖赚钱。我觉得现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都是很危险的倾向,要及早堵住,别让其泛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一些地方的申报工作轰轰烈烈,具体保护工作却难以落到实处。这说明地方政府并不清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也是缺乏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现在已有很多文化遗产进入国家保护名录,然而文化遗产一旦被发现、认定,就很容易陷入政绩化、产业化、同质化的怪圈。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多种怪现状,一是文化遗产申报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很多文化遗产被产业化,这其实也是一种“异化”。我们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传统手工业性质,如果不按照原有的产业性质发展,而是作为文化资源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就变质了。比如皮影、剪纸等等,原本是手工制作,现在

为了赚钱变成用机器制作。农耕时代的手工文明变成了工业时代的机器文明。三是文化遗产进入市场后,还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失去自己的特色。(杨慧)

[新政]

中国“非遗”

将建立退出机制

新华社电文化部日前下发通知明确,国家级“非遗”名录将建立警告、退出机制。

通知指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因保护不力或保护措施不当,导致项目存续状况恶化或出现严重问题的,一经查实,将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申报地区(单位)和项目保护单位提出警告和限期整改要求。因整改不力,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的,将取消项目保护单位资格,收回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标牌。

退出制度的推出,无疑将为盲目、片面的申报热降温,可以引导各地将工作重点从申报转移到保护。要让申报者知道,只有首先把保护的实事做实、而且后续的保护措施确有保证之后,才可能有申报的底气,从而除去“申报热”中的泡沫,筑高入选的门槛。

另一方面,只有通过退出制度的倒逼,才能让入选名录成为保护的开始,促使各地在“非遗”入选后,只会有加倍的压力,从而更加致力于真正的保护。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退出机制,就没有真正的保护。

[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来源:深圳晚报作者:杨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华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谈几点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需求的器具、产品越来越丰富,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正在被替代,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同样受到很大威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地开展起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得以全面铺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以及在类别、内容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措施,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到了2006年我国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标志”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诞生,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特点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

2001年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 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 主体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传承,一是传承人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008年国家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作出规定: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试题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试题 一辆好车,不仅需要发动机,也需要方向盘,否则,再好的车也会跑偏,甚至南辕北辙。同样,对于非遗保护工作而言,我们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饱满的工作热情,也需要正确的保护理念。理念一旦出错,保护就会变成破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郑重建议您进行一次专业的测试,并与我们一同探讨正确的保护理念。为了您,也为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且已经所剩不多的文化遗产。 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籍贯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工作单位 【判断题】 (本试题共50道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答题时,您认为对的打“√”,错的打“×”) 1 解放后产生并传承至今的中国农民画、集声光电于一身的大型祭典仪式、摊煎饼、卤煮火烧、故宫、古村落、孙中山思想,都是很早就已经形成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有资格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一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怎么改编、改造——

哪怕是放弃了传统内容、传统技法、传统原料,都不会影响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更不会将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 3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各级政府只是这些遗产的“大管家”,而不是它的真正“主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动员当地民众保护好自己所传承的遗产,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与帮助。而不仅仅是通过举办传统庙会等方式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4 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是,保护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街道、桥梁,至于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舞、传统仪式活动,并不在传统村落保护之列。() 5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非遗本体论问题的话,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的主要是价值论的问题,而第三个解决的主要是方法论的问题。() 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拔上,凡具有以下几种情况者应作为重点推荐项目予以申报:一、规模较大项目;二、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项目;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项目;四、具有重要政治价值项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是一回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8 审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承人年

冯骥才谈非遗保护

2013年6月26日,新京报专访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新京报记者周岗峰 摄 对于多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来说,六月的脚步依然是忙碌的。这个月初,他主持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那之后他又获得了一项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但他却把1.5万欧元奖金转手相赠。身材高大的冯骥才待人温和,只有谈到被破坏的传统文化时,会愤而拍击坐椅扶手。谈及城镇化对中国文化的根,对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蚀,他直言“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破坏”。冯骥才特别提出,在一个非正常的转型时期,不能完全让民间文化正常消亡。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城市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今年6月4日,在天津大学主持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粗暴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文化的根,特别是对非遗,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破坏。 我们要特别提出“文化保护”,在一个非正常的转型时期,不能完全让民间文化正常消亡。 国家到底把文化放在一个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必须反省,不然我们无论怎么做,也不太能解决问题。 ——冯骥才 谈非遗保护进步挡不住破坏势头 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我们的非遗绝大部分也在村落里,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都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的话,这些都不存在,就无所依附了。 新京报: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情况如何? 冯骥才:十几年过去了,从做出的一件件事来讲,民间文化保护有了一个轮廓:有法律保护,有《非遗法》;确定了一批传承人,也有了一些资金支持。有些国家,比如俄罗斯,就没有做这些整体性的非遗保护。这些成果跟知识分子的呼吁、媒体发出的批评声音、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密切相关。 这些虽然慢慢建立,但都挡不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的势头。前几天我在北京开会,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 1、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 1、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 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5142613.html, 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马佳泽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8期 摘要:乐作舞是红河州哈尼彝族自治州的民族舞蹈,乐作舞的动作基本上来自于哈尼族人民劳作的动作的改编,长期以来也有极少数人对该项目进行研究而且累积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为了使哈尼族民俗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本文将研究乐作舞的起源研究、乐作舞套路及其特点研究、乐作舞舞蹈动作研究、乐作舞的传承于传承方式研究、乐作舞的传承危机及原因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随着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方式出现人们越来越喜欢流行的运动方式,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渐渐被人们遗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即将消失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与保护。乐作舞是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各个少数民族舞蹈编制起来的舞蹈,动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同时也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乐作舞;物质文化遗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乐作舞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乐作舞的参考文献和少数民族舞蹈的相关书籍来采集与自己研究题目相关的资料 2.实地考察法。通过到当地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乐作舞的历史文化及开展情况 3.访谈法。通过对红河州有关乐作舞的领导及老师进行面对面访谈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乐作舞简介 “乐作舞”是红河州地区哈尼族和彝族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起源于洪河流域。乐作舞是大家一起来跳的意思,是哈尼彝族群众根据晒荞子的踩荞舞改编的。据说也有千年历史,据《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哈尼族简史》还有当地的一些原始资料的介绍,乐作舞应该起源于农耕时代,但要早于哈尼族民众的开始种水稻的时间[3]。那是哈尼族和彝族群众都大多以种荞 麦为主,加上当时的劳动力不发达,收获荞麦都需要全村的不管老人妇女小孩都齐上山收割,

第八章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传承,一是传承人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008年国家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作出规定: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完整版)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 联合国教料文组织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自燃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遗产保护中的特殊性和龍要性,进而将其提到了议事日程.并柱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S动。菲物痕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牡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 也是社会发理摄出的新课黒。 为了有效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联舍国鞍科文组织于19貯年11月通过了f人类门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宣言h并于2000年4 月开始实施即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我作”项目。2C03 10月17 0;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歳文化遗产公约汕使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公约的保护?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抢敕与保护民旗民间传统文化的巫要性,积靱参与国际间的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天浊和加强国际间在1E物质立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眩界吝国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曲对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還产宥成效的工作,投入大绘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采取许參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得對加强和改进』中国政府討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止在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进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

合作,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国家加强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建设;“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①也取得一定成就;同时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全社会形成渓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 JC次,中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机构。确保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科学、有序地开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国的非饬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由文化部门主倍上升为政府主导,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再次,社会团体、科研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希成绩,髙等院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也起到策要作用。 随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群众中的展开和保护理论工作的全面深入,现时期保护的工作逐渐深入到针对具体的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寄存的载体上,这也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具有完整性和原生态性。 对于文化遗产来说,我们不仅要有自觉的保护意识,更要有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这是保护我们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亜要保证.面对文化遗产首先是请有关专家研究、鉴定,审定其文化价值与文化彩响力,其次就是选定一种合适的保护方式。目前的方法主要有: 1)活化石保护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持恒定的、原初的文化形态,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容易做到,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却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闍难。活化石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高境界,也是针对鼓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方式9 2)博物馆保护方式.文化遗产不可能都用活态的传承來使其水续于世,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也体现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 3)家庭传承方式.对一些个体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用家庭传承方式是最有效的,文化部门可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进行鼓励,有市场前崇的手艺项目可以让其办班招生,便地方手工艺晶走向市场、社会,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4)学校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是最有彩响力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继承方式,民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 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与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九月下旬,盟政协副主席**带领**政协文史委、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员,深入到**、**、**和**县等地,对全盟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地区,有多个项目在国家、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 其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中占有 重要地位。目前,被录入世界人类“非遗”名录“蒙古包营造技 艺”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祭敖包”、“那达慕”等13项;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乌珠穆沁长调民歌”等99项;**级“非遗”名录152项;旗县(市)级“非遗”名录302项。 被国家、自治区和**命名了一批传承人和文化之乡,其中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苏尼特左旗“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莫德格、锡林 浩特市“潮尔道—蒙古族和声演唱”传承人芒来);自治区级传承人89名;盟级传承人306名;旗级传承人445名。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基地)36处。具有代表性的有,苏尼特左旗被命名为“乌兰伊德 文化之乡”和“印记、绳艺文化保护基地”;苏尼特右旗为“中国 骆驼文化之乡”;镶黄旗为“阿斯尔摇篮”、“火不思之乡”;东 乌珠穆沁旗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正蓝旗为“查干伊德文化之乡”;锡 林浩特市为“潮尔道之乡”;阿巴嘎旗为“潮尔道文化生态保护区”、“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巴嘎黑马写生基地”等。共 设立“潮尔道传承基地”、“乌珠穆沁长调传习所”、“晋剧传承 培训基地”等传习所传承基地42处。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即“战争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挑战,如果中国政府和我们的党不能正确意识到这三大危机或者当这三大危机爆发时不能正确应对,那么就有可能像苏联一样亡党亡国的危险。所以,本文就当前中国面临的三大危机的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 一、战争危机 近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军事围堵呈加强之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将试图进一步缩紧对中国的包围圈。北约甚至可能采取试探中国兵力的行动,如设计代理人战争;可能鼓动日本以钓鱼岛等问题为借口挑起与中国的武装冲突,也可能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而从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看,不能排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中国军事摊牌的可能性。爆发战争的危险无疑是存在的。北约对我国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世纪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处于崛起中的国家主要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在增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目前还看不出哪个国家可能超越美国或其他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实力排序不会有大变化。俄罗斯情况比较特殊,现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着距离,也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有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却难以像苏联那样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今天,一个发展中国家群体处于崛起之中。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其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崛起的是中国。还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将分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精力。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倍受列强欺侮,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黑暗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今天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机。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地前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霸而不称霸,不会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时那样,实行对外扩张与掠夺政策。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将增强世界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有力推进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只是处在崛起进程中,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意义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弱国,在世界格局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约对我国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里,列强有时一国、有时多国侵略蹂躏中国。那时候,列强之间的联合是不稳固的,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十月革命后,苏联发挥了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伟大历史作用,中国在反帝反殖斗争中获得了苏联的有力支持。而今天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列强”共同围堵的危险局面。西方大国美、英、德、法、意、加等都是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成员国,日本也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它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必将全力遏制中国崛起。致力于巩固和加强霸权体系的美国,将会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拥有超强的科技和军事实力,具有全球军事打击能力。受其控制的军事集团北约是美国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国构建和巩固霸权体系的强大工具。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崛起,不可能采取昔日殖民列强的做法,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今天发展中国家不应也不可能走昔日列强崛起的老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否爆发战争不以我们单方意志为转移;如何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

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2003年,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这项工作不但系统地摸清了中国活态类遗产的家底,同时也使国人对自身遗产的保护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非物质”层面,从“静态保护”层面上升到了“活态保护”层面,从“器物保护”层面上升到了对器物制作者――“人的保护”层面,从而实现了对本国文明的活态保护与可持续传承。不啻如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理念,还深深地影响到了其他遗产保护领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 可移动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由于极易损坏,所以保护难度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对该领域的影响是从故宫博物院开始的。故宫是中国高等级文物的云集之地,由于年久失修,早年间由宫廷造办处监造出来的一大批宫廷日常用品――如刺绣、宫毯、古画、家具以及宫廷服饰等,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烂、虫蛀、霉变等问题。由于宫廷造办处的老技师早已离世,现有技师又没有掌握制作这些藏品的传统技艺,许多藏品的修复计划只能被无奈地搁置下来。随着非遗保护热的兴起,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

等人意识到宫廷造办处的老艺人们虽然已经离世,但他们的那些独门绝技很可能仍在他们后人们的手中传承。通过种种努力,故宫工作人员不但寻找到了原紫禁城宫廷造办处老艺人的后人,而且还把他们成功地引进到了故宫。这些能工巧匠的后人们利用手中的传统技艺,不但成功地修复了许多原本无法修复的故宫旧藏,同时还使许多宫廷造办处的传统技艺得以恢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初露端倪的以强调“活态传承”的故宫文物修复模式,必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物修复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影响 中国对古村落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民俗旅游热的兴起,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这一时期的工作多局限于对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古桥古树的保护与利用,很少注意到对古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些地方出于旅游需要,甚至不惜赶走当地居民,以腾出更多的观光空间。当地居民外迁带来了一个可怕的后果:不仅因“人去楼空”而创造出一座座“死宅”,而且村民的出走使整座村落失去了其应有的“灵魂”,严重地影响了外地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解读,甚至造成许多误读。进入21世纪后,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兴起,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民俗,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许多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也都会有意识地聘请专家,专门就古村落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