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方程的相对论形式的推导

薛定谔方程的相对论形式的推导
薛定谔方程的相对论形式的推导

狄拉克方程

理论物理中,相对于薛定谔方程之于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一项描述自旋-?粒子的波函数方程,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于1928年建立,不带矛盾地同时遵守了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者的原理,实则为薛定谔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式。这条方程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随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positron)而证实。

狄拉克方程的形式如下:

其中是自旋-?粒子的质量,与分别是空间和时间的坐标。

狄拉克的最初推导

狄拉克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同时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和薛定谔方程形式的波方程,并且这个方程需要确保所导出的概率密度为正值,而不是像克莱因-戈尔登方程那样存在缺乏物理意义的负值。考虑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只包含线性的时间一阶导数从而不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因此很自然地想到构造一个具有线性的空间一阶导数的哈密顿量。这一理由是很合理的,因为空间一阶导数恰好是动量。

其中的系数和不能是简单的常数,否则即使对于简单的空间旋转变换,这个方程也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此狄拉克假设这些系数都是N×N阶矩阵以满足洛伦兹协变性。如果系数是矩阵,那么波函数也不能是简单的标量场,而只能是N×1阶列矢量

狄拉克把这些列矢量叫做旋量(Spinor),这些旋量所决定的概率密度总是正值

同时,这些旋量的每一个标量分量需要满足标量场的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比较两者可以得出系数矩阵需要满足如下关系:

满足上面条件的系数矩阵和本征值只可以取±1,并且要求是无迹的,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和为零。这样,矩阵的阶数N只能为偶数,即包含有相等数量的+1和-1。满足条件的最小偶数是4而不是2,原因是存在3个泡利矩阵。

在不同基中这些系数矩阵有不同形式,最常见的形式为

这里即为泡利矩阵

因此系数矩阵和可进一步写为

按照量子场论的习惯,,狄拉克方程可写为

狄拉克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形式

定义四个反对易矩阵γμ,μ=0,1,2,3。其反对易关系为

,其中ημν是光滑时空的度规。

利用上式可证明

这里也采取了量子场论的习惯,。此时狄拉克方程形式为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为

很多时候会用自然单位(c=?=1)写成

由于平面波为此方程已知的一组解,所以方程形式由它决定:

遵从狭义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式

跟薛定谔方式不同,每一个k在此都对应着两个,只有通过把频率的正负部份分开,才能让方程描述到整个相对论形式的波函数。若方程在时间流逝下不变,则其形式为

相对论量子力学下的形式推导

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是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最基本方程:

其中是动量算符。

薛定谔方程并非相对论协变的,意味着它不满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利用狭义相对论中四维动量的不变性导出的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相对论能量

替换薛定谔方程左边自由粒子的动能,

并最终得到它的协变形式

其中

达朗贝尔算符

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达朗贝尔算符的出现意味着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是一个量子力学的波方程。

量子场论下的形式推导

场论中,对于自旋为零的场(标量场),拉格朗日量被写成

这里依照量子场论的习惯选取了自然单位,将光速和普朗克常数都取作1。

代入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可直接得到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从量子场论的观点来看,以上推导过程都在经典场论的范围之内,因此克莱因-戈尔登方程只是一个经典场的场方程。

自由粒子解

相对论量子力学中自由粒子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但形如克莱因-戈尔登方程这样的波方程仍然具有形式上的波包解:

其中

从克莱因-戈尔登方程得出的能量本征值为

因而克莱因-戈尔登方程的解包含了负能量。同时,由这个解导出相应的概率密度也不能保证是正值。这两个问题使得克莱因-戈尔登方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缺乏物理意义的.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为了确保概率密度具有物理意义建立了狄拉克方程,但这个方程仍然没有避免出现负能量。从那时起物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负能量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反粒子的存在。

电子科技大学-量子力学论文 【建立薛定谔方程有哪些方法】

建立薛定谔方程有哪些方法 姓名:*** 学号:********** 班级:(二班) 联系电话:************** 中文摘要: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基本方程,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的一个用于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运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理论之一.由对薛定谔方程式的解答,能清楚地描述量子系统里,量子尺寸粒子的统计性量子行为.本文将讨论以微分和类比的方法建立薛定谔方程. 关键词:量子力学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1 引言 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 年, 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是打开物质微观世界大门的金钥匙.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t r, U,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ψ,质量为m 的微观粒子在势场()t r

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 可解出波函数()t r, U与时间无关而只是坐ψ,由此可计算粒子的能量、分布概率等.当势能()r 标的函数情况下为定态问题.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r ψ称为定态波函数, 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 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r ψ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波函数本身及其一阶导数必须是单值、连续和有限的,这称为波函数的标准条件.薛定谔方程是线性、齐次的微分方程,满足叠加原理.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每一个解就代表粒子的一个稳定状态.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是极其曲折复杂的,经历了许多伟大科学家的艰辛努力与激烈争论.其间,他们各有自己的高见,也都有各自的不足, 每人只认识其中的一个侧面,将他们各自正确的部分集中起来,才建立起反映微观世界的正确理论——量子力学.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薛定谔创立的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薛定谔从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的过渡关系,而推断出由经典力学向波动力学如何过渡,再受德布罗意波的启发而建立了薛定谔方程. 由于在实践中只有少数几个特殊的粒子运动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可以精确求解, 而对于复杂的多电子原子和分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则无法精确求解,即使是利用近似模型处理后,其求解过程仍然非常复杂烦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过适当的近似处理后,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揭示物质的微观性质和状态已经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尤其是在量子化学计算领域.因此,薛定谔方程已经成为了人们打开物质微观世界大门的金钥匙.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量子力学重要的基本方程.这方程既不是推导,也不是证明出来的,它是假设而建立起来的.建立方程的依据是:(1)应当是波函数对时间的一阶微分方程;(2)方程要包含外界的因素;(3)方程中的系数不含有状态参量;(4)

最新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法

关于薛定谔方程 一.定义及重要性 薛定谔方程(Schrdinger equation)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 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 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 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 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 本假定,它的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 二.表达式 三.定态方程 ()() 2 2 2 V r E r m η ψψ + ?? -?= ?? ?? 所谓势场,就是粒子在其中会有势能的场,比如电场就是一个带电粒子的势场;所谓定态,就是假设波函数不随时间变化。 其中,E是粒子本身的能量;v(x,y,z)是描述势场的函数,假设不随时间变化。

2 2 22222 z y x ??????++=? 可化为 d 0)(222 =-+ψψv E h m dx 薛定谔方程的解法 一. 初值解法;欧拉法,龙格库塔法 二. 边值解法;差分法,打靶法,有限元法 龙格库塔法(对欧拉法的完善) 给定初值问题 ). ()()((3) ) ,(),()( ,,(2) )(),( 311212 2111021h O t y t y hk y h t f k y t f k k c k c h y y y c c a y b t a y t f dt dy i i i i i i i i =-???????++==++==?????=≤≤=++的局部截断误差使以下数值解法的值及确定常数ββα βα

薛定谔方程

第一章 薛定谔方程 §1.1.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1. 波函数: 用波函数描述微观客体的运动状态。 例:一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推广 :三维自由粒子波函数 2. 波函数的强度——模的平方 3.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用光栅衍射与电子衍射对比的方式理解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t 时刻,出现在空间(x,y,z )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 t 时刻,粒子出现在空间(x,y,z )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的概率。 t 时刻,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密度 4、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和标准条件 归一化条件 粒子在整个空间出现的概率为1 标准条件:一般情况下, 有关特殊情况波函数所满足的条件参看曾谨言教程。 对微观客体的数学描述: 脱离日常生活经验,避免借用经典语言引起的表观矛盾 §1.2. 薛定谔方程 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只能建立,不能推导,其正确性由实验检验。 1. 建立 (简单→复杂, 特殊→一般) 一维自由粒子的振幅方程 非相对论考虑 2.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2 |),,,(|t z y x ψ1d d d d d ||2===?=ψ???N N N N V V N N V V V . 是单值、有限、连续的ψ0)(2d )(d 222=ψ+ψx mE x x 0)()(2d )(d 222=ψ-+ψx U E m x x

3. 三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4. 一般形式薛定谔方程 5. 多粒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 讨论: 1、薛定谔方程也称波动方程,描述在势场U 中粒子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建立方程而不是推导方程,正确性由实验验证。薛定谔方程实质上是一种基本假设,不能从其他更基本原理或方程推导出来,它的正确性由它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验来检验。 3、薛定谔方程是线性方程。是微观粒子的基本方程,相当于牛顿方程。 4、自由粒子波函数必须是复数形式,否则不满足自由粒子薛定谔方程。 5、薛定谔方程是非相对论的方程。 量子力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求解薛定谔方程。 求解问题的思路: 1. 写出具体问题中势函数U (r )的形式代入方程 2.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 3. 用归一化条件和标准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4. 讨论解的物理意义, 薛定谔的另一伟大科学贡献 《What is life ?》 薛定谔(Schroding,1897-1961)奥地利人,因发现原子理论的有效的新形式一波动力学与狄拉克(Dirac,1902-1984)因创立相对论性的波动方程一狄拉克方程,共同分享了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一.定态薛定谔方程条件:V (r,t )=V(r), 与t 无关。用分离变量法, 令Ψ=φ(r)f(t),代入薛定谔方程,得两个方程: 此称定态薛定谔方程 整个定态波函数形式: ),,,(),,,()],,,(2[),,,(2121212221t r r t r r V t r r m t r r t i i i i ψ+ψ?-=ψ??∑)t (Ef t )t (f i =?? Et i ce )t (f -=)r (E )r ()r (V )r (m ?=?+??-222Et i e )r ( -?=ψ

薛定谔方程与提出背景

薛定谔方程 在一维空间里,一个单独粒子运动于位势中的含时薛定谔方程为 ;(1) 其中,是质量,是位置,是相依于时间的波函数,是约化普朗克常数,是位势。类似地,在三维空间里,一个单独粒子运动于位势中的含时薛定谔方程为 。(2) 假若,系统有个粒子,则波函数是定义于 -位形空间,所有可能的粒子位置空间。用方程表达, 。 其中,波函数的第个参数是第个粒子的位置。所以,第个粒子的位置是。 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不相依于时间,又称为本征能量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顾名思义,本征能量薛定谔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粒子的本征能量与其它相关的量子性质。 应用分离变量法,猜想的函数形式为 ; 其中,是分离常数,是对应于的函数.稍回儿,我们会察觉就是能量. 代入这猜想解,经过一番运算,含时薛定谔方程 (1) 会变为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 类似地,方程 (2) 变为

。 历史背景与发展 爱因斯坦诠释普朗克的量子为光子,光波的粒子;也就是说,光波具有粒子的性质,一种很奇奥的波粒二象性。他建议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在相对论里,能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跟频率与波数之间的关系相同,所以,连带地,光子的动量与波数成正比。 1924年,路易·德布罗意提出一个惊人的假设,每一种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有这种性质。电子是一种波动,是电子波。电子的能量与动量决定了它的物质波的频率与波数。1927年,克林顿·戴维和雷斯特·革末将缓慢移动的电子射击于镍晶体标靶。然后,测量反射的强度,侦测结果与X射线根据布拉格定律 (Bragg's law) 计算的衍射图案相同。戴维森-革末实验彻底的证明了德布罗意假说。 薛定谔夜以继日地思考这些先进理论,既然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应该会有一个反应这特性的波动方程,能够正确地描述粒子的量子行为。于是,薛定谔试着寻找一个波动方程。哈密顿先前的研究引导著薛定谔的思路,在牛顿力学与光学之间,有一种类比,隐蔽地暗藏于一个察觉里。这察觉就是,在零波长极限,实际光学系统趋向几何光学系统;也就是说,光射线的轨道会变成明确的路径,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哈密顿相信,在零波长极限,波传播会变为明确的运动。可是,他并没有设计出一个方程来描述这波行为。这也是薛定谔所成就的。他很清楚,经典力学的哈密顿原理,广为学术界所知地,对应于光学的费马原理。借着哈密顿-雅可比方程,他成功地创建了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用自己设计的方程来计算氢原子的谱线,得到了与用玻尔模型计算出的能级相同的答案。 但是,薛定谔对这结果并不满足,因为,索末菲似乎已经正确地计算出氢原子光谱线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论性的修正。薛定谔试着用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式,来寻找一个相对论性方程(现今称为克莱因-高登方程),可以描述电子在库仑位势的量子行为。薛定谔计算出这方程的定态波函数。可是,相对论性的修正与索末菲的公式有分歧。虽然如此,他认为先前非相对论性的部分,仍旧含有足够的新结果。因此,决定暂时不发表相对论性的修正,只把他的波动方程与氢原子光谱分析结果,写为一篇论文。1926年,正式发表于物理学界[2]。从此,给予了量子力学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薛定谔方程漂亮地解释了的行为,但并没有解释的意义。薛定谔曾尝试解释代表电荷的密度,但却失败了。1926年,就在薛定谔第四篇的论文发表之后几天,马克斯·玻恩提出概率幅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的物理意义[3]。可是,薛定谔本人一直不承认这种统计或概率的表示方法,和它所伴随的非连续性波函数坍缩。就像爱因斯坦的认为量子力学是基本为确定性理论的统计近似,薛定谔永远无法接受哥本哈根诠释。在他有生最后一年,他写给马克斯·玻恩的一封信,薛定谔清楚地表明了这看法。 含时薛定谔方程导引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数值解的MATLAB仿真

[键入作者姓名] [键入文档标题] ——利用分步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1、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NLSE)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6 年提出的,应用在量子力学系统中。由于量子力学主要研究粒子的动力学运动状态,所以不能运用牛顿力学公式来表示。通常在量子力学中,研究系统的状态一般通过波函数(x ,t)来表示。而对波函数的研究主要是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本文主要研究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状态下的演变。 一般情况下,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同时受到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通过Maxwell 方程,考虑到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可以推导出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方程,即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 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一般很难直接求出解析解,于是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具体分为两大类:(1)分布有限差分法(split-step finite differencemethod ,SSFD);(2)分步傅里叶变换法(split-step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SSFT)。一般情况,在达到相同精度,由于分步傅里叶变换法采用运算速度快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所以相比较有限差分法运算速度快一到两个数量级。于是本文介绍分步傅里叶变换法来对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方程,即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MATLAB 软件对结果数值仿真。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22||t xx iu u u u =+ 其中u 是未知的复值函数. 目前,采用分步傅立叶算法(Split step Fourier Method)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应用比较多。分步傅立叶方法最早是在1937年开始应用的,这种方法己经被证明是相同精度下数值求解非线性薛定愕方程最快的方法,部分原因是它采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基于MATLAB 科学计算软件以及MATLAB 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完全可以实现分步傅立叶数值算法来对脉冲形状和频谱进行仿真。 一般情况下,光脉冲沿光纤传播时受到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假设当传输距离 很小的时候,两者相互独立作用,那么,根据这种思想可建立如下分步傅立叶数值算法的数 学模型: 把待求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写成以下形式: ??()U D N U z ?=+? (I ) (II )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1925年,薛定谔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并兼任大物理学家德拜的助手。薛定谔过去一直在致力于分子运动的统计力学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快注意到爱因斯坦于1925年2月德布罗意发表的关于理想气体量子理论的论文,并从中受到影响.薛定谔本人在1926年4月给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中曾谈起过:“如果不是您的第二篇关于气体简并的论文提示了我注意到德布罗意思想之重要性的话,恐怕我的整个事情都还未能开始呢。”德拜的回忆说,当初在慕尼黑大学时,曾由德拜、薛定谔等人一块儿组织过一些讨论,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发表后,他们曾进行过讨论。由于难于理解,德拜就让薛定谔仔细钻研一下,然后给大家讲解。“正是这个准备过程使他进步了。作了报告后不过数月之久,他的正式论文就发表出来了.” 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是从光学和力学的类比入手的;他发现,微观粒子的运动,用哈密顿动力学方程描述和用德布罗意波波阵面方程描述具有同样的形式,从而看出物质波的“几何光学"等同于经典力学。他把光学与力学进行类比:几何光学是波动光学的近似和简化,若经典力学等同于几何光学,则应该有一门波动力学等同于波动光学,它将如波动光学可以解释干涉衍射一样,用来解释原子领域的过程。他于是引进波函数,把粒子在力场中的运动,描绘成波动的过程,建立了有名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的论文正式发表于1926年3月,题目为“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这是他四篇系列论文中的第一篇。薛定谔利用哈密顿—雅可比(Hamilton -Jacobi )微分方程,针对氢原子的具体情形,最后导出了一个一函数的本征值方程: 0)(2222=++?ψψr e E K m 这就是定态下的薛定谔方程.玻尔的氢原子能级作为方程中函数的本 征值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薛定谔方程的引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其正 确性只能由它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来加以保证.事实证明,薛定谔 方程在低速微观领域是十分正确的。波动方程的建立标志了波动力学 的诞生。孤独的研究者,通过曲折的道路,终于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 点。 当波动力学出现的时候,玻恩正致力于自由粒子与原子间碰撞问 题的研究,他看出波动力学的描述方法更为便利,就采用了这种理论. 运用的结果使他认识到,波动力学并没有回答碰撞之后各粒子的状态 问题,而只是给出了碰撞后各种状态的可能性.这就促使他提出了波 函数的统计解释:“粒子的运动遵循着统计规律,而统计性则按因果 律在坐标中传播.”并把波函数的绝对值二次方解释为与粒子在单位 体积内出现的几率成比例,被称为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所表示的波也常被称为几率波。 由于粒子肯定存在于空间中,因此,将波函数对整个空间积分,就得出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几率之和,结果应等于1,即: ??==1),(),(2τ?τd t r c d t r p 可以用),(t r c ?代替),(t r ?作为波函数,那么波函数),(),(t r c t r ??≡'就满足条件: 图10-11为中年时的薛定谔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子解和怪波解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子解和怪波解 摘要:光纤中光波的传输模型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理论模型之一,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到金格堡-朗道方程,都试图对其进行更好的阐释,其次对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解有呈现出非常多有趣的特征,对于其中特定解的研究能够让我们了解脉冲演化的本质,所以本文主要从孤子解的传输入手,并且简单介绍了怪波解的解形式。 薛定谔方程又称薛定谔波动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方程,同时又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26年在《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中提出的,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 随着人们对世界的不断探索,非线性现象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种现象一般大都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显然线性方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1973年,Hasegawa从含有非线性项的色散方程中推导出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是普适性很强的一个基本方程,最简单的形式是: 其中为常数。因为这个方程在几乎所有的物理分支及其他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超导,光孤子在光纤中传播,光波导,等离子体中的Langnui波等,所以许多学者对此方程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至今还在生机勃勃的向前发展着。 1 分步傅里叶法计算演化过程 对于处理非线性性薛定谔方程,常用的数值仿真方式为分步傅里叶方法,为了简单起见,只考虑二阶色散和自相位调制,不考虑高阶色散、自陡以及四波混频等高阶非线性效应。上述方程中做 2 β为二阶色散,γ表示Kerr效应系数,g和α分别代表光纤中的增益和损耗。对上述方程转化到频域,先不考虑增益和损耗。可以得到 2 k k k k k dA i A i a a dz βγ =?+F. 其中2 2 2 k i β β ?=Ω 令() exp k k A B i z β =?可以得到 () 2exp k k k k dB i a a i z dz γβ =-? F 以上方程可以用四阶龙格库塔直接求解,但是速度较慢,所以我们需要做差分处理。 ()() ()()() 2 exp k k k k k B z z B z i a z a z i z z γβ +?- =-? ? F 再利用() exp k k A B i z β =?可以得到 ()()()() ()()() 2 2 exp exp exp k k k k k k k k A z z A i a z a z z i z a z i a z z i z γβ γβ ?? +?=+??? ?? ?? ?? ≈????? ?? F F 然后做傅里叶反变换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 ()()()() 2 1exp exp - k k k k a z z a z i a z z i z γβ ?? +?=????? ?? F F

§16.3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举例

§16.3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举例 (一)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基本方程,是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的,称为薛定谔波动方程,简称波动方程或薛定谔方程,它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将(16.2.14)式分别对t 和x 求导,然后从这两式消去E 、p 、和ψ,便可得到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ψ-=?ψ?)/iE (t 即ψ=?ψ?E t i (16.3.1) ψ=?ψ ?22)/ip (x 2 ψ=ψ ?-2222p ????? ?????<<的薛定谔方程自由粒子轴运动的沿)c x (v 方程(16.3.3)中不含有能量E 和动量p ,表明此方程是不受E 和p 的数值限制的普遍方程. 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如果上述波函数不用复数表式(16.2.14),改用类似于(16.2.1)式的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表式,就不会得到合乎要求的薛定谔方程(16.3.3)式?. 这薛定谔方程不是根据直接实验结果归纳而得,也不是由经典波动理论或其他理论推导出来的,它是在物质波假设的基础上,参照经典波动方程而建立起来的.薛定谔方程在微观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推导出来的结果,都与相关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这才是薛定谔方程正确反映微观领域客观规律的最有力的证明. (二)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上述薛定谔方程(16.3.3)是偏微分方程,从此方程可解出波函数ψ(x ,t ).在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解,是可把波函数ψ(x,t )分离成空间部分u (x )和时间部分f (t )两函数的乘积的特解,即 〔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定态波函数〕 ψ(x,t )=u (x )f (t )(16.3.4) 将此式代入(16.3.3)式得: 22 2dx u d )t (f )m 2/(dt df )x (u i -= 两边除以ψ=uf 得: 22 2dx u d u 1)m 2/(dt df f 1i -= 此式左边是时间t 的函数,右边是坐标x 的函数.已知t 与x 是互相独立的自变量,左右两边相等,必须是两边都等于同一常量E ,即 ? 郭敦仁《量子力学初步》16—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 ? 郭敦仁《量子力学初步》21—2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 ? 周世勋编《量子力学》32—3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版.

薛定谔方程的相对论形式的推导

狄拉克方程 理论物理中,相对于薛定谔方程之于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一项描述自旋-?粒子的波函数方程,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于1928年建立,不带矛盾地同时遵守了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者的原理,实则为薛定谔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式。这条方程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随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positron)而证实。 狄拉克方程的形式如下: , 其中是自旋-?粒子的质量,与分别是空间和时间的坐标。 狄拉克的最初推导 狄拉克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同时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和薛定谔方程形式的波方程,并且这个方程需要确保所导出的概率密度为正值,而不是像克莱因-戈尔登方程那样存在缺乏物理意义的负值。考虑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只包含线性的时间一阶导数从而不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因此很自然地想到构造一个具有线性的空间一阶导数的哈密顿量。这一理由是很合理的,因为空间一阶导数恰好是动量。 其中的系数和不能是简单的常数,否则即使对于简单的空间旋转变换,这个方程也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此狄拉克假设这些系数都是N×N阶矩阵以满足洛伦兹协变性。如果系数是矩阵,那么波函数也不能是简单的标量场,而只能是N×1阶列矢量

狄拉克把这些列矢量叫做旋量(Spinor),这些旋量所决定的概率密度总是正值 同时,这些旋量的每一个标量分量需要满足标量场的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比较两者可以得出系数矩阵需要满足如下关系: 满足上面条件的系数矩阵和本征值只可以取±1,并且要求是无迹的,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和为零。这样,矩阵的阶数N只能为偶数,即包含有相等数量的+1和-1。满足条件的最小偶数是4而不是2,原因是存在3个泡利矩阵。 在不同基中这些系数矩阵有不同形式,最常见的形式为 这里即为泡利矩阵 因此系数矩阵和可进一步写为

量子力学_王学雷_第二章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一.波动-粒子二重性矛盾的分析 物质粒子既然是波,为什么长期把它看成经典粒子,没犯错误? 实物粒子波长很短,一般宏观条件下,波动性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原子世界(原子大小约 1A),物质波的波长与原子尺寸可比,物质微粒的波动性就明显的表现出来。 传统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物质波包物质波包会扩散,电子衍射,波包说夸大了波动性一面。 (2)大量电子分布于空间形成的疏密波。电子双缝衍射表明,单个粒子也有波动性。疏密波说夸大了粒子性一面。 对波粒二象性的辨正认识:微观粒子既是粒子,也是波,它是粒子和波动两重性矛盾的统一,这个波不再是经典概念下的波,粒子也不再是经典概念下的粒子。在经典概念下,粒子和波很难统一到一个客体上。 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26年玻恩提出了几率波的概念: 在数学上,用一函数表示描写粒子的波,这个函数叫波函数。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既描写粒子的波叫几率波。 描写粒子波动性的几率波是一种统计结果,即许多电子同一实验或一个电子在多次相同实验中的统计结果。 几率波的概念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起来。微观客体的粒子性反映微观客体具有质量,电荷等属性。而微观客体的波动性,也只反映了波动性最本质的东西:波的叠加性(相干性)。 描述经典粒子:坐标、动量,其他力学量随之确定; 描述微观粒子:波函数,各力学的可能值以一定几率出现。 设波函数描写粒子的状态,波的强度,则在时刻t、在坐标x到x+dx、 y到y+dy、z到z+dz的无穷小区域内找到粒子的几率表示为,应正比于体 积和强度 归一化条件:在整个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为1。

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法

关于薛定谔方程 一. 定义及重要性 薛定谔方程(Schrdinger equation )是由奥地利物理 学家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它的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 二. 表达式 三. 定态方程 ()()2 22V r E r m ηψψ+??-?=???? 所谓势场,就是粒子在其中会有势能的场,比如电场就是一个带电粒子的势场;所谓定态,就是假设波函数不随时间变化。 其中,E 是粒子本身的能量;v(x ,y ,z)是描述势场的函数,假设不随时间变化。

2 2 22222z y x ?? ????++=? 可化为d 0)(222=-+ψψ v E h m dx 薛定谔方程的解法 一. 初值解法;欧拉法,龙格库塔法 二. 边值解法;差分法,打靶法,有限元法 龙格库塔法(对欧拉法的完善) 给定初值问题 ).()()((3) ) ,() ,() ( ,,(2) )() ,( 3112122111021h O t y t y hk y h t f k y t f k k c k c h y y y c c a y b t a y t f dt dy i i i i i i i i =-???????++==++==????? =≤≤=++的局部截断误差使以下数值解法 的值及确定常数ββα βα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数值解的MATLAB仿真

admin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数值解的MATLAB仿真]——利用分步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1、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NLSE)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6 年提出的,应用在量子力学系统中。由于量子力学主要研究粒子的动力学运动状态,所以不能运用牛顿力学公式来表示。通常在量子力学中,研究系统的状态一般通过波函数(x ,t)来表示。而对波函数的研究主要是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本文主要研究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状态下的演变。 一般情况下,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同时受到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通过Maxwell 方程,考虑到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可以推导出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方程,即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 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一般很难直接求出解析解,于是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具体分为两大类:(1)分布有限差分法(split-step finite differencemethod ,SSFD);(2)分步傅里叶变换法(split-step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SSFT)。一般情况,在达到相同精度,由于分步傅里叶变换法采用运算速度快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所以相比较有限差分法运算速度快一到两个数量级。于是本文介绍分步傅里叶变换法来对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方程,即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MATLAB 软件对结果数值仿真。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22||t xx iu u u u =+ 其中u 是未知的复值函数. 目前,采用分步傅立叶算法(Split step Fourier Method)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应用比较多。分步傅立叶方法最早是在1937年开始应用的,这种方法己经被证明是相同精度下数值求解非线性薛定愕方程最快的方法,部分原因是它采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ast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基于MATLAB 科学计算软件以及MATLAB 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完全可以实现分步傅立叶数值算法来对脉冲形状和频谱进行仿真。 一般情况下,光脉冲沿光纤传播时受到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假设当传输距离 很小的时候,两者相互独立作用,那么,根据这种思想可建立如下分步傅立叶数值算法的数 学模型: 把待求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写成以下形式: ??()U D N U z ?=+? (I ) (II )

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法

一. 定义及重要性 薛定谔方程(Schrdinger equation )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它的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 二. 表达式 三. 定态方程 ()()2 22V r E r m ηψψ+??-?=???? 所谓势场,就是粒子在其中会有势能的场,比如电场就是一个带电粒子的势场;所谓定态,就是假设波函数不随时间变化。 其中,E 是粒子本身的能量;v(x ,y ,z)是描述势场的函数,假设不随时间变化。 可化为 薛定谔方程的解法 一. 初值解法;欧拉法,龙格库塔法

二.边值解法;差分法,打靶法,有限元法 龙格库塔法(对欧拉法的完善) 给定初值问题 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产生并得到了应用,例如用多边形(有限个直线单元)逼近圆来求得圆的周长,但作为一种方法而被提出,则是最近的事。有限元法最初被称为矩阵近似方法,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强度计算,并由于其方便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从事力学研究的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短短数十年的努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从结构工程强度分析计算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一种丰富多彩、应用广泛并且实用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方法与其他求解边值问题近似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近似性仅限于相对小的子域中。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不同于求解(往往是困难的)满足整个定义域边界条件的函数的Rayleigh Ritz法,有限元法将函数定义在简单几何形状(如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的单元域上(分片函数),且不考虑整个定义域的复杂边界条件,这是有限元法优于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

薛定谔方程推导

§2.3薛定谔方程 重点: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五个基本假设之一 难点:薛定谔方程的理解 经典力学中,质点的状态由p r v v ,描写,它们遵从牛顿定律;量子 体系的状态由Ψ描写,应找出与牛顿定律相当的运动方程,作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它决定Ψ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一、 量子力学运动方程(方程)应满足以下条件 dinger o Sch &&1.方程中仅含有Ψ关于的一阶导数 t t ?Ψ ?,不能含有的二阶以上的导数t ,...22t ?Ψ?。因假定),(t r v Ψ完全描写体系的状态,给定了 后,根据方程可求得以后任何时刻的态,而且是唯一的, 故方程中不能含),(0t r v Ψ, (22) t ??否则描写态还需 , 0 t t t =?Ψ?。 2.方程中关于Ψ及对时、空导数应为线性的。 Ψ 因迭加原理要求,如,...,...,21n ΨΨΨ是体系的可能态,即方程的解,则∑Ψ=Ψn n n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即也是方程的一个解。 3.方程中不能含有决定体系状态的具体参量,如L P E v v ,,等,这样方程才具有普遍意义,否则是描写某一个E 或P v 有确定值的方程。 二、 方程的建立(非推导) 1.自由粒子的波方程(从自由粒子平面波出发) 已知(自由粒子的方程): dinger o Sch && )(),(Et r p i Ae t r ??=Ψv v h v , 它是所要建立方程的解。求得:

Ψ?=?=?Ψ???E i EAe i t Et r p i h h v v h )( , Ψ??=Ψt i E h , (1) 再对坐标求二次偏微分: )(),(Et z p y p x p i z y x Ae t r ?++=Ψh v , Ψ=?Ψ?x p i x h , Ψ?=?Ψ ?22 22h x p x , 同理 Ψ?=?Ψ?22 22h y p y , Ψ?=?Ψ ?2222h z p z 三式相加得:Ψ++?=Ψ?Ψ?+?Ψ?+?Ψ?)(1)(22 22222222z y x p p p z y x h 即: Ψ?=Ψ?22 2 h p , , (2) Ψ??=Ψ222h p 利用自由粒子的能动关系式:μ22 p E = ,有 Ψ??=Ψ=Ψ=?Ψ ?22222μμh h p E t i 即:Ψ??=?Ψ ?222μh h t i (自由粒子的波方程) (3) 它满足前面的条件。 2.一般力场的薛定谔方程 从 Ψ??=Ψt i E h 和 Ψ?????=Ψ)()(),(h h v v i i p p 可以看出, 粒子能量E 和动量p v 各与下列作用在波函数上的数学符号相当: t i E ???h , ???h v i p , (4) 222???h p 它们分别叫作能量算符与动量算符。如果把μ 22 p E =两边同乘以Ψ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求解

CHAPTER IV NUMERICAL SOLUTIONS TO THE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 4.1Introduction In general,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full Maxwell wave equation for a nonlinear optical system do not exist.Even numerical solutions to the wave equation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implement due to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problem.The vector form of the wave equation is a four-dimensional(three spatial,one temporal),second-orde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Thus,approximations based on propagation condi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solve an approximate scalar form of the wave equation,i.e.the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However,the approximations list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do limit the gener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olutions.For example, the condition extreme nonlinearity,as for the case in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is a propagation regime where slowly varying envelope approximation may be viol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a very powerful method in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NLSE,known as the split-step Fourier method (SSFM)[15].The chapter will begin with a list point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SFM

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法 - 副本

薛定谔方程 一. 定义及重要性 薛定谔方程(Schrdinger equation )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它的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 二. 表达式 三. 定态方程 ()()2 22V r E r m ηψψ+??-?=???? 所谓势场,就是粒子在其中会有势能的场,比如电场就是一个带电粒子的势场;所谓定态,就是假设波函数不随时间变化。 其中,E 是粒子本身的能量;v(x ,y ,z)是描述势场的函数,假设不随时间变化。

2 2 22222z y x ?? ????++=? 可化为d 0)(222=-+ψψ v E h m dx 薛定谔方程的解法 一. 初值解法;欧拉法,龙格库塔法 二. 边值解法;差分法,打靶法,有限元法 龙格库塔法(对欧拉法的完善) 给定初值问题 ).()()((3) ) ,() ,() ( ,,(2) )(),( 3112122111021h O t y t y hk y h t f k y t f k k c k c h y y y c c a y b t a y t f dt dy i i i i i i i i =-???????++==++==????? =≤≤=++的局部截断误差使以下数值解法 的值及确定常数ββα βα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方法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方法 摘要: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基本方程,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26年提 出的一个用于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运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理论之一.由对薛定谔方程式的解答,能清楚地描述量子系统里,量子尺寸粒子的统计性量子行为.本文将讨论以微分和类比的方法建立薛定谔方程. 关键词:量子力学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引言: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 年, 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 ψ,质量为m 的微是打开物质微观世界大门的金钥匙.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t r, U,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观粒子在势场()t r ψ,由此可计算粒子的能量、分布概率等.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 可解出波函数()t r, U与时间无关而只是坐标的函数情况下为定态问题.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当势能()r ()r ψ称为定态波函数, 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 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ψ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波函数本身及其一阶导数必须是本征值,是定态能量()r 单值、连续和有限的,这称为波函数的标准条件.薛定谔方程是线性、齐次的微分方程,满足叠加原理.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每一个解就代表粒子的一个稳定状态.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是极其曲折复杂的,经历了许多伟大科学家的艰辛努力与激烈争论.其间,他们各有自己的高见,也都有各自的不足, 每人只认识其中的一个侧面,将他们各自正确的部分集中起来,才建立起反映微观世界的正确理论——量子力学.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薛定谔创立的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薛定谔从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的过渡关系,而推断出由经典力学向波动力学如何过渡,再受德布罗意波的启发而建立了薛定谔方程. 由于在实践中只有少数几个特殊的粒子运动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可以精确求解, 而对于复杂的多电子原子和分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则无法精确求解,即使是利用近似模型处理后,其求解过程仍然非常复杂烦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过适当的近似处理后,通过求

mathematic求解薛定谔方程程序

5.编程求解薛定谔方程: BeginPackage["QuantumWell`"] Clear[PsiSym,PsiASym,Spectrum] PsiSym::usage= "PsiSym[x_ ,k ,a ] determines the symmetric eigenfunction for a potential well of depth -V0. The input parameter k fixes the energy and 2a the width of the well. Psisym is useful for a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of eigenfunctions." PsiASym::usage= "PsiASym[x_ ,k_ ,a_] determines the antisymmetric eigenfunction for a potential well of depth-V0. The input parameter k fixes the energy and 2a the width of the well. PsiASym is useful for a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of eigenfunctions." Spectrum::usage="Spectrum[V0_ ,a_]calculates the negative eigenvalues in a potential well. V0 is the potential depth and 2a the width of the well.The eigenvalues are returend as a list and are available in the variables lsymand lasym as replacement rules. The corresponding plots of eigenfunctions are stored in the variables Plsym and Plasym. The determining equation for the eieenvalues is plotted." (*-一define global variables-一*) Plsym::usage= "Variables containing the symmetric plots of the eigenfunctions." Plasym::usage ="Variables containing the antisymmetric plots of the eigenfunctions." lsym::usage= "List of symmetric eigenvalues." lasym::usage ="List of antisymmetric eigenvalues." k::usage ="Eigenvalue." Begin["`Private`"] (*一symmetric eigenfunctions一*) Psisym[x ,k ,a ]:=Module[{kapa, Al]},Kapa = k Tan [k a]; (*一normalization constant一*) A1=1/Sqrt[a Exp[-2 a kapa] (1+1/(kapa a)+kapa/(k^2 a)+Kapa^2/k^2)]; (*一define the three domains of solution一一*) Which[-Infin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