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讲座稿)

金李井镇中心校曾素芳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纵观当前课堂,教师课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

有的教师上课表现为“满堂问”, 在一节课中提问多则上百个问题,少则几十个,而且大都是教师随口而出,问答效果较差。根据什么需要设置问题?问什么、问题呈现的方式和时机部分老师对此把握是模糊的,根本没有精心设计。其后果是:一是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二是遏制了学生心灵的自由,学生看似自主,实际上被老师一

个个连珠炮似的问题牢牢地控制住,无自由可言,无兴趣可言。因此设问必须遵循课堂教学需要,提问是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不能为了表面上加强师生互动而随意设问。

(二)、提问缺乏让学生思考的空间。

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事实性问题比例较高,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例如:某老师在口语交际活动课上提问:“讲究诚信是一种美德吗?”“言行不一和不守诺言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吗?”这两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起不到启发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难道还不知道诚信是美德吗?既然是一种美德,难道他们还会认为这种美德会对成长有害吗?这些问题还需要一问一答?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显得松散,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样缺乏思考价值的提问是课堂组织中要尽力避免的。

(三)不是问题的问题。

由于教师过多的口头禅,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应声虫”。有的老师上课已习惯于讲“是不是”、“对不对”、“是吧”,这样缺少思维含量的问题毫无意义。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轻松课堂气氛,如将问题换一换方式来提问,如“你为什么这样思考?”“这个结果你是怎样得来的?”这样提问则能够引起学生深度思考,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

(四)提问缺乏互动性。

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在所听的课中,大部分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也缺少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提升和归纳,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新课改要求课堂交流是多向的,即师生、生生互动;组内、组间互动。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学会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空白艺术”关键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

二、什么是有效的提问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片断1:圆的周长

一节研究课《圆的周长》,课上教师为了揭示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有关,转动系绳的小球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小球运行的轨迹形成的圆的周长。然后缩短绳子的长度,再转动,让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后提问: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讨论:

片断1中的提问是否有效

片断2:圆的面积

一节课上的是《圆的面积》,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实现转化,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在“转化”这一环节上处理的非常好,通过四次转化(把一个圆分别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接着,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吗?

讨论:

片断2中的提问是否有效

片断三

在《认识乘法》一课上,一位青年教师为了创设情境,投影打出情境图后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画了些什么?课堂上立即热闹起来,学生1:图中有小鸡还有小白兔在野外玩。学生2:图中有房子,大树和草地。学生3:图上还有小桥、流水。学生4: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呢。学生5: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天上还飘着几朵白云……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15分钟过去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讨论:

片断3中的提问是否有效

(一)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量

首先设计问题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

2、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3、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等几方面入手。

这样才能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

其次提问应考虑这两个方面:

1、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

目的:使学生有调动自己“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锻炼自己“意志”的体验。

2、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目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习惯。

现在我们来分析片断1中的提问:

学生一看,心里都很明白,一齐说与半径有关。象这样的提问,实际上教师已经告诉学生答案,提问只是表面的提问,为了追求热闹的场面,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因此对片断1的提问可为:

在片段1中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你能

想办法验证吗?

学生的方法:

1、滚动法: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发现直径长的圆周长就长,直径短的圆周长就短。

2、绕绳法:来证明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这样有效性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说明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

(二)问题要有恰当的思维空间

1、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

2、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的,提倡提“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处理好问题“多”和“少”的关系,才能使数学课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片断2的问题可为:

(1)圆的面积与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

(3)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这样的提问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难易和深浅要适当,过难过深,会使

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过易过浅,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问题要有情景味

课堂问题要围绕科目的教育目标,应该为学科的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漫无边际。在预设问题时,往往与我们创设的问题情景有关,情景的创设就应该服从于问题设计。必须处理好问题情景和问题的关系。

对片断3的分析

片段3中,情境图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设计有问题。

片断3的问题可为:

(1)小朋友们,图上有几种动物在野外活动?它们是怎么活动的?

(2)你能告诉老师图上有几只小白兔和几只小鸡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很快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四)要正确处理预设问题与问题生成的关系

课堂进程往往围绕这些“大问题”来展开,有许多提问是可以预设的。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特别是探究型的课堂。但是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的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

四、合理反馈激励,促进提问升华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是给予激励,又或是给予学生加以引导,仍然很重要。

(一)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实效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1.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2.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其提问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赏识激励每个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