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

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染色质【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由分析可知,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即C正确。故选C。

2. 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参与物质运输

B. 是良好溶剂

C. 参与化学反应

D. 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良好的溶剂是自由水的功能之一,B正确;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学反应,C正确;细胞内的水没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作用,D错误。

【点睛】细胞中自由水的功能有:作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作反应物。

3. 猕猴桃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

粒体动植物细

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绿体植物叶肉

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质网动植物细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

的“车间”

尔基体动植物细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

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

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糖体动植物细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

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酶体动植物细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

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

的病毒和细菌.

液成熟植物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

泡细胞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

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动物或某

些低等植

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

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细胞壁在细胞外层,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含酸甜物质,A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不含具有甜味的物质,B错误;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其中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C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果实的果肉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点睛】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对有关物质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和产生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②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淀粉与碘变蓝。

【详解】A、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健那绿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错误;

B、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B正确;

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域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C错误;

D、淀粉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淀粉与碘液变蓝,D错误。

故选B。

5. 人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高30 倍,K+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体红细胞中K+ 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还能不断从血浆中吸收K+,说明K+的运输方向能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错误;

C、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还能不断从血浆中吸收K+,说明K+的运输方向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属于主动运输

C正确;

D、胞吞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C。

6. 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嫩的主要成分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DNA酶

D. 脂肪酶【答案】B

【解析】

【分析】

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详解】肌肉组织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故选B。

7.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适量二氧化硅是为了()

A. 研磨更充分

B. 使色素分离

C. 防止色素被破坏

D. 溶解色素【答案】A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研磨绿叶时加入适量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更充分,A正确;

B、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B错误;

C、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丙酮或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溶解色素,D错误。

故选A。

8.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发生在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根据有丝分裂各期的结构变化规律可知:前期时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故选A 。

【点睛】熟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列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

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过程中尾部消失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 ④花瓣的自然凋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①错误;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过程中尾部消失,这是基因决定的

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

凋亡,②正确;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③错误;

④花瓣的自然凋落,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④正确。 故选C 。

10.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B. 狗的长毛与卷毛

C. 人类的白化病与正常肤色

D. 人类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把握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详解】A、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长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人类的白化病与正常肤色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类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12.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视觉正常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3/4

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子(X B X—)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X B Y)婚配,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X b Y),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和X B Y,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分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和X B Y,再生出色觉正常的孩子概率是3/4;再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孩子概率是1/4.故选C。

【点睛】关键:根据“正常夫妇生出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信息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X B X b 和X B Y)。

13.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说明

A. 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 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野生型果蝇是长翅,而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多种类型,说明野生型突变为多种不同的性状,即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也就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选B。

14.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染色体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与染色体毫无关系

C. 基因和染色体不是平行关系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也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错误;

C、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15. 从科学角度看,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错误说法是()

A. 日常健身应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B.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

C. 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

D. 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会危害健康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不必担心的理由:(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3)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4)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5)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详解】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应大力提倡,A正确;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如尼古丁等,B正确;遗传咨询可有效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C正确;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所以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一定会危害健康,D错误。

16. 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 需要亲代DNA提供模板

D. 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答案】D

【解析】

DNA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

DNA 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 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 复制结果:一条DNA 复制出两条DNA ;

DNA 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正确;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DNA 中两条链为模板,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同时需要相关的酶和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等基本条件才能完成,所以B 、C 正确,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 的原料,所以D 错误。

【点睛】熟记DNA 复制过程的四个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 以 DNA 的

一条链“—A —T —C”为模板,经转录后的单链是( ) A. —T —A —G — B. —U —A —G — C. —T —A —C — D. —T —U —G —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 的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 ;转录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该过程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 、C-G 、G-C 、T-A 。

【详解】在转录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A 只能与U 配对,T 只能与A 配对,C 和G 配对,因此以DNA 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转录后形成的单链是-U-A-G-。 故选B 。

18.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 生物个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B. 个体基因型的改变 C.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种群基因定向变异

【答案】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某一基因在它的群补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基因频率;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性的,但一旦产生,就在自然界中受到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不断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从而定向地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故选C 。

19.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 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20.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

【详解】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过程中,并没有物质进入内环境,A 错误;

B、牛奶通过消化道进入胃中,并没有涉及到物质进入内环境,B错误;

C、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将胰岛素注射进入组织液,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C正确;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是物质从内环境进入细胞内液中,D错误。

故选C。

21. 实验中需要将蛙的产卵期提前,实验人向雌蛙体内注射了蛙的垂体研磨液,这是由于研磨液中含有()

A. 生长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雌性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性激素的作用,以及激素的分级调节。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

【详解】将蛙的产卵期提前与性激素有关,而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依据题意可得,研磨液含有促性腺激素。

故选B。

2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A. 反射

B. 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 反射弧【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错误;

B、条件反射属于一种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之一,B错误;

C、非条件反射属于一种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之一,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

故选D。

23. 醉酒的人往往走路不稳,难以维持身体平衡。此时生理功能受到酒精影响的结构是()

A. 小脑

B. 脑干

C. 下丘脑

D. 大脑皮层【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题意显示醉酒的人往往走路不稳,难以维持身体平衡。显然是小脑受到酒精影响而出现的结果。即A正确。

故选A。

24.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家畜种群数量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开始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随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当种群数量增长率再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图中的横轴为种群数量,纵轴为种群增长率,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的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要持续尽可能多的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收获后,家畜的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综上所述,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25. 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

B. 自然保护区内尽可能多地引入外来物种

C. 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D.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策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应该注意:(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详解】A、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A错误;

B、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B错误;

C、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这符合可持续发展,C正确;;

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而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26. 下图表示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②是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果胶。

(2)该细胞中结构③是叶绿体,它是植物细胞_____的场所。

(3)图中含有主要由DNA和_____组成染色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原生质层指的是①⑦和_____。

(4)常选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

(5)持续观察该活细胞_____(填写“能”或“不能”)观察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 (1). 细胞壁 (2). 纤维素 (3). 进行光合作用 (4). 蛋白质 (5).

④ (6). 细胞膜、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7).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8). 不能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壁,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细胞质,⑦是液泡膜。

【详解】(1)植物细胞的②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主要成为是纤维素和果胶。

(2)在植物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④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和控制中心,其中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原生质层指的是①细胞膜、⑦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统一体,具有半透性。

(4)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该细胞是成熟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故持续观察该活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识别各结构的名称。

27. 某同学利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可见光范围内的__________光进行光反应,形成了 ATP 和___________。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中,ATP 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了________。(2)该同学研究了不同光强度和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对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装置中氧气的相对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温度、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无关变量一致。

②第2~4d,在高浓度NaHCO3溶液条件下,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氧气的相对浓度上升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 (2). NADPH (3). 基质 (4). 能量 (5). 光照强度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 (6). 小球藻的起始数量、温度 (7). 高光强度下光反应强度大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和CO2浓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有色素的含量和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详解】(1)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反应,形成了ATP和NADPH;在叶绿体的基质中,NADPH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

(2)①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实验中的小球藻的起始数量、温度等为无关变量,需要保持一致。

②据表分析可知,第2~4d,在高浓度NaHCO3溶液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光反应增强较快,故氧气的相对浓度上升快。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需要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

28. 果蝇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下图是果蝇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生理过程)。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

配子细胞核中有____个 DNA 分子,受精卵中有_____条染色体,且有_______ 个染色组。

(2)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分裂,②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两个生理过程对维 持果蝇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对_____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基因自由组合是发生在_________(填“①”或“②”)过程。

【答案】 (1). 4 (2). 8 (3). 2 (4). 减数 (5). 受精 (6). 遗传 (7). ①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②过程是雌雄配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详解】(1)果蝇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配子细胞核中有4个DNA 分子。果蝇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则受精卵中有8条染色体,且有2个染色组。

(2)图中①过程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②过程是雌雄配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果蝇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对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基因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①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识别图中过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

29. 下图是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去雄后,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对杂交实验的影响,需要做的操作是_____。

(2)授粉之后产生的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遗传学上将 F1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_____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3)在 F1个体自交的后代中,同时表现出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_____。且高茎与矮茎的比值接近_____。

(4)测交是让 F1与基因型为_________的个体杂交,所得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_________定律。

【答案】 (1). 套袋 (2). 显性 (3). Dd (4). 性状分离(5). 3∶1 (6). dd (7). 高茎∶矮茎=1∶1 (8). 分离

【解析】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题图:图示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高茎豌豆去雄作为母本,取矮茎豌豆的花粉进行传粉,即矮茎豌豆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均为高茎豌豆。

【详解】(1)人工去雄后,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对杂交实验的影响。

(2)遗传学上将F1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该个体表现型是高茎,基因型是Dd。

(3)在F1个体自交的后代中,同时表现出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后代

DD∶Dd∶dd=1∶2∶1,则高茎与矮茎的比值接近3∶1。

(4)测交是让F1与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所得的子代为Dd∶dd=1∶1,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高茎∶矮茎=1∶1,实验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识记其基本过程和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 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①~③代表结构)。据图分析回答。

(1)突触小泡内的化学物质是_____。当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①融合,释放出的物质经扩散通过②,然后与③上的特异性_____结合,引发一次新的膜电位变化。

(2)图中①②③组成_____(填结构名称),兴奋在该结构中的传递是____(填“单向”或“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受体 (3). 突触 (4). 单向 (5).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突触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模,其中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

【详解】(1)据图示可知,突触小泡内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①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的物质经扩散通过②突触间隙,然后与③突触后膜上的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当我们心中梦想努力奋斗时,梦想也会离我们更进一步,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中考资讯!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 今日,晋江市2019年高中阶段一级达标中学招生切线举行。 晋江一中:8A1B 532分优 养正中学:8A1B 530.5分优 季延中学:8A1B 529.7分良 今年晋江按一级达标中学招生的共有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侨声中学、南侨中学、毓英中学、英林中学、晋江二中等八所学校,计划招生5000名,其中,统招生名额1850人、定向生2500人、自主招生650人。值得注意的是,省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须达到12分以上(含12分)。 普通高中(第一批次) 9600名[4290(统招)+2500(定向)+1010(自主招生)+100(国际班)+1700(民办)] 示范高中、一级达标中学 晋江本市:5000名[1850(统招)+2500(定向)+650(自主招生)] 晋江一中(代码:11901):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养正中学(代码:11902):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季延中学(代码:11904):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侨声中学(代码:11908): 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南侨中学(代码:11905):600名[200(统招)+300(定向)+100(自主招生)] 毓英中学(代码:11906):600名[250(统招)+300(定向)+50(自主招生)] 英林中学(代码:11916):500名[200(统招)+250(定向)+50(自主招生)] 晋江二中(代码:11934):500名[200(统招)+250(定向)+50(自主招生)] 养正中学国际班 (代码:81902):100名 二级达标中学 2800名[ 2440(统招)+360(自主招生)] 平山中学(代码:21927):400名[ 355(统招) +45(自主招生)]。 磁灶中学(代码:21919):400名[ 345(统招) +55(自主招生)] 首峰中学(代码:21940):400名[ 355(统招) +45(自主招生)]。

福建晋江养正中学18-19学度初二下年中考试试题-历史

福建晋江养正中学18-19学度初二下年中考试试题-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新中国成立之前,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 、《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双十协定》 D 、《中华民国宪法》 2、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缘故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 、抗日战争 B 、抗美援朝 C 、解放战争 D 、镇压反草命 3.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然而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第届联合国大会D 、上海APEC 会议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进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 、通过了《共同纲领》 B 、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 、公布了“一五计划” D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差不多政治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7、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缘故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进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是在〔〕 A.过渡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探究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9、图3为我国“第二炮兵”部队的臂章,你明白指的是以下的哪支部队〔〕 A 、中国海军部队 B 、中国陆军部队 C 、中国空军部队 D 、中国导弹部队 10、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的应是〔〕 A 、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尼克松访问中国 D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确实是〔〕 图1宣传土地改革 图2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3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上和超出答题框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彳亍.(chù) 青荇.(xìng) 万户候.(hóu) B.颓圮.(pí) 浮藻.(zǎo) 漫溯.(sù) 笙.箫(shēng) C.斑斓.(lán) 攒.射(cuán) 满载.(zài) 尸骸.(hái) D.赁.屋(lìn) 长篙.(hāo) 彷徨.(huáng)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失其所与,不知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 ... B.行李 C.秦军旦暮 ..留者,待吾客与俱 ..渡易水 D.仆所以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B.①吾其.还也②其.人居远未来 C.①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①乃夜驰之.沛公军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B.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

2020届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甘肃省的冰沟丹霞景区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10月14日在该景区“卢浮魅影”景点先后拍摄的两张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据照片推断 A.镜头朝正东方向B.该日是多云天气 C.拍摄时正值日出D.时间为5点左右 2.关于“卢浮魅影”景点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规模较大,形态状若宫殿B.因褶皱形成“赤壁千仞” C.早期岩浆侵入,后期抬升D.外力始终以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C 2.A 【解析】 【分析】 1.图示照片是10月14日两个时刻拍摄的。由所学知识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从照片可以看出,游客是背光拍摄,故这一天无论什么时刻拍摄,镜头不可能朝向正东,A错误。从照片可知,两张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中都有太阳光照射,故不可能是多云天气,B错误。从两张照片被太阳照射的情况看,左边照片只有景观的上部被太阳光照到,而右边一幅照片景点全部被太阳照射,说明该游客拍摄时正值日出,太阳高度在逐渐变大,C正确。此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张掖昼短夜长,日出应在6点以后,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信息可得,“卢浮魅影”景点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其成因为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故BCD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冰沟丹霞景区地貌形态像宫殿,规模较大,A正确。故选A。 2.2020年3月21日,装载着捐赠西班牙抗疫物资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铁路西站发车。浙江省义乌市,被杈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西班牙马德里是义乌中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试题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 考试科目:生物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min 命题及审核:陈承华、陈品琴、翁雅榕、卢宝勇 注意事项:试题答案(含选择题、填空题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因素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骨骼肌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B.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C.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 D.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B.酵母菌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在剧烈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3.某人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人烟的岛屿上,下列对这期间他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 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 C.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血液中无机盐偏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6.某考生参加期末考试,因为晚起匆忙,来不及进食和饮水。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7.疫苗通常用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机体可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 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一直起防卫作用 C.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 D.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分化 8.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9.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婴幼儿经常尿床,是由于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时,传入神经的兴奋只到达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 C.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不属于反射 D.随着年龄增长,尿床减少,体现了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调控 10.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使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B.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D.温特通过实验提取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并命名为生长素 1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12.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a与b B.a与e C.c与d D.c与 e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有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50.0分) 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长期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 强,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青霉素使用之前,所有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是相同的 B. 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抗药性变异个体 C. 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从而决定了其进化方向 D. 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2.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 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 B. 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 C. 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授粉 D. 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 B. 从根本上讲,没有突变,就没有生物的进化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 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共同进化发展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 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C. 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 D. 缺铁引起的贫血是可以遗传的 6.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 A. 42 B. 21 C. 28 D. 84 7.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基因型,AA的 百分比为4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6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 7/9 B. 49/100 C. 11/21 D. 7/13 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甲种群中AA个体为24%,aa个体 为4%。乙种群中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 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 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 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所处环境基本相同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C. 血浆中的HCO 3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某人花粉过敏时B的含量将会增多 B. 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 C. 在A、B、C三种液体中,A中CO2浓度最髙 D. E表示泌尿系统、皮肤等 1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考)试题 解析版

养正中学高68组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考) (命题:张鸿兰审卷:尤梅香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生活条件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2. 下列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3. 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 B. 交通条件 C. 土地条件 D. 历史条件【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某地的生活条件、生活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影响,A、B、C错误;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即不同的干湿地区,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因为①东西降水的不同导致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气候

条件的不同导致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①②③④这些现象都可反映出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特征,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据图可知,图中体现的是降水的差异,即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A正确;交通条件导致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B错误;土地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品质和种类,C错误;历史条件可以影响该地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导致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条件,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区域的特征与区域之间差异性的表现。 “一、二、三”与区域内涵 “一”是指区域含义中的两个“一定”: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划分指标。 “二”是指区域划分指标的两个“二”: (1)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 (2)自然要素特征与人文要素特征。 “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要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人工科考 5.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 退耕还林 B. 退耕还牧 C. 规定合理载畜量 D. 防止过度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出国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有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出国班高二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是 A. 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B.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C.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下列是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和体重 B. 豌豆的圆粒和黄色 C. 兔子的长毛和黑毛 D. 水稻的高杆和矮杆 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于生物所有细胞中 B. 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 C.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总存在等位基因 D.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4.在真核生物细胞下列结构中,与烟草花叶病毒的成分最相似的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染色体 D. 核糖体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比较,属于减数分裂特有过程的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交叉互换. A. ①⑤ B. ③⑤ C. ①④ D. ①② 6.下列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是 A. Tt B. ccDDee C. Aaff D. GGX B X b 7.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 A. X B X B B. X b X b C. X B X b D. X b Y

8.大肠杆菌、青霉菌、颤藻和人体等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都有细胞膜、细胞质②遗传物质都是DNA ③都有核糖体④都营异养生活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 D. ①②③④ 9.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猪的白毛与黑毛 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10.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获得的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如图为人体某DNA片段上的若干基因,I、II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 B. 片段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 基因a、b、c转录时的模板链同为α链或β链 D. 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 12.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共有两个着丝点 B. 共有四个DNA分子 C. 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 D. 共有四个染色体 13.下列各图中,图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 各部分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4.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 假说-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推理法 D. 同位素示踪法

【期末必刷】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养正中学、安溪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联考 生物试题 命题者:审题者: (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0题,1-10题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B.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C.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D.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相关的过程,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死亡 2.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该信号传递途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C.在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相同基因不分离

D.D与d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系谱图,调查发现Ⅱ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Ⅳ1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Ⅲ3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3 D.Ⅱ2和Ⅲ2个体都是杂合子 5.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果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且含有同源染色体 6.观察到一个性别决定为XY型的二倍体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细胞正处在某分裂时期,含有2N条染色体,呈现N种不同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则此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B.若此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则此细胞不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若此细胞处在分裂中期,则此细胞中含有N个四分体 D.若此细胞处在分裂后期,则其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不同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24分) 1.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m的B点,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A.25m,25m B.65m,﹣25m C.65m,25m D.25m,﹣25m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运动物体在速度方向上一定有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有压力,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地球对木块有吸引力的作用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砖,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5cm、15cm、8cm,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时,水平运动的砖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 A.f1>f2>f3 B.f1=f2=f3C.f1<f2<f3 D.无法比较 6.物体甲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9级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试卷 命卷:审卷: 考试科目: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我指的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博爱是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如果我具有爱的能力,我就会去爱我周围的人。在博爱中凝聚着同所有人的结合,人的团结和统一。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要了解这种人共有的核心,必须要深入了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如果我只看到一个人的表面,那我看到的主要是使我和他分开的差别。如果我了解到他的本质,我就会看到我们的共性,我们是兄弟这一事实。这样的一种核心对核心的关系——用来取代表面对表面的关系——是一种“中心关系”。西莫尔?魏尔曾经很优美地表达过这种关系:“同样的话可以是很一般的,也可以非同一般,这要按说这些话的方式而定。说话的方式则取决于这些话发自内心的深度,而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在双方息息相通的情况下,这些话会触动对方相等的内心深度。所以一个有能力区别的人就会听得出来这些话的分量究竟有多大!” 博爱是同等人之间的爱。但虽然我们是同等的,事实上也往往不完全“同等”,因为我们是人,所以需要帮助。今天是我需要帮助,明天也许是你。有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弱小,另一个人强大。弱小是一种暂时状态,而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的能力是普遍的持续状态。 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是博爱的基础。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每个动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他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在《旧约》中,穷人是人爱的中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不仅是穷人,还有陌生人、寡妇、孤儿、民族的敌人、埃及人和伊多姆人。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的过程中,人开始发展他的博爱。在爱自己的同时,他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那些虚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了解和认识的因素。在《旧约》里这么写道:“因为你们了解异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异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热爱异乡人!” (摘编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则是以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为基础的。 B.弗罗姆认为,人与人的共性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而要了解这种本质,就必须深入了解人。 C.虽然每个人一生的路要靠自己走,但并非没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求助不代表自己弱小。 D.深入了解人,就是既认识到人人平等,也要清楚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的多方面的差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定义“博爱”的概念、特点,然后从主体具有“爱的能力”延伸出博爱的基础、前提和 内在必然性。 B.本文以每段的起首句为该段的核心论点,层次清晰;全文围绕着“博爱”这个中心话题进行论 证。 C.本文作者在写作中需要加强自己的论证力时,也要引经据典,《圣经》就多次被拿来当做道理 论据。 D.例证法中的事例可以是较为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第三段中的举例形式就是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护动物,爱护一花一草,爱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体现着文中“博爱”的理 念。 B.《雷雨》中周朴园的那句极具分量的话“谁指使你来的”,正好可以给西莫尔?魏尔的表述作 注脚。 C.一个人拥有了“博爱”的情怀,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不难了。 D.中国民族魂鲁迅“俯首付为孺子牛”的情怀,与文中《旧约》所倡导的“博爱”观完全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区有个五谷磨房 安谅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然而即便这些梦想此时已经记录在案,人们也不会将其视为发明创造,比如达·芬奇曾经绘制过很多有说服力的飞机和汽车图画,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是在发明创造。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新发明会得到那些溺爱它们的监护者(也许还包括最初的发明者)的保护和支持。通常这一阶段比发明阶段要重要,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创造,这些额外创造比那个独创性发明更重要。当年,许多工匠已经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老式汽车,但使汽车产业得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却是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的大批量生产的创新做法。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也终于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稳定的部分,也许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观察家认为,技术将永存于世。 在下一个阶段(可称为“挑战者时期”)到来时,这种状态会发生有趣的变化。技术界的“新贵”威胁着要排挤那些老技术,其追随者过早宣布了胜利的消息。但是尽管新技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益处,仔细思考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新技术在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着关键元素缺失的问题。当人们发现这些新技术确实无法改变既有秩序之后,技术的保守派便以此为依据,证明以前的技术方法确实可以永存。 对逐渐老化的技术来说,这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另一种新技术很快就会出现,它总能成功地将原有技术逼到过时的舞台上。在生命周期的这个部分,技术在逐渐衰败的状态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科期中考试卷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两卷均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2、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 出一个最优选项。 河南开封市在北宋时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开封城下共埋有战国至明清各代六座古城。这些城池按照时代由早到晚,地层自下而上的顺序叠压在了一起,构成了开封“城下城”、“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图1(a)为北宋时开封市的地貌和水系分布,图1(b)为《清明上河图》(临摹图局部),反映了北宋时开封(东京)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河河流 图1(a)图1(b) 1.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全国繁华的商业中心,其最有利的形成条件是 A.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B.位于黄河沿岸,水运发达 C.农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D.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达度高 2.北宋亡于金。北宋时期的东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在军事防御上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广阔无垠的平原地形B.黄河洪水危害 C.位于中原的战略位置D.黄河枯水期短 3.除黄河频繁的溃口决堤引起的洪水泛滥外,形成开封“城下城”、“城摞城”的奇特景观的因素还有 A.风沙危害 B.沉积物疏松C.地壳运动D.多地震活动

图2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0℃初期和终期等值线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影响甲地“初期”等值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 地势较低 C.大陆性强 D.水域面积广 5.图中等值距相同,则“终期”P 等值线的日期是 A.12月1日 B. 12月16日 C. 1月16日 D. 2月1日 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我国福建厦门举办。图3为金砖国家历届峰会举办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图中 A .各地均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 .厦门当地正午时,巴西利亚约为1:00 C .各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D .德班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 7.本届峰会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三亚与福塔莱萨都应防范热带气旋 C .新德里比果阿的日出晚 D .乌法正午物体影子比叶卡捷琳堡长 8 .从德班到巴西利亚的最短线的飞行方向是 图2 图3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 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有一个圆形的均质薄板,若以板中心处为圆心挖掉一个小圆成一圆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板的重力不变,重心位置改变B.板的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C.板的重力不变,重心位置不变D.板的重力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2. 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D.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3. 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 4.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速度具有最大值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 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减小

5. 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 ) A.3个B.4个C.5个D.6个 6. 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和环对小球的弹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F减小,N不变B.F不变,N减小 C.F不变,N增大D.F增大,N减小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在平行于固定斜面的推力F1作用下,沿斜面以5 m/s的速度匀速向上滑行,某一时刻把推力F1突然变为水平向右的推力F2,滑块速度不变继续向上匀速滑行,已知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倾角θ=37 °(sin 37°=0.6,cos 37°=0.8)。则F1∶F2=() A.2∶1B.5∶3C.1∶2D.3∶5 8.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下移到P 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如何变化() A.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B.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D.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不变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线上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金庸《倚天屠龙记》第六回第七回:冰山又向北飘浮了七八日。……说也奇怪,越往北行,白天越长,到后来每天几乎有十多个时辰是白昼……终于到了火山脚下,但见那火柱周围一片青绿,竟是一个极大的岛屿。岛屿西部都是尖石嶙峋的山峰,奇形怪样,莫可名状。张翠山和殷素素走过不少地方,却从未见过火山。……岛东却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平野,乃火山灰逐年倾入海中堆起。……高山峭峰玄冰白雪,平原旷野却极目青绿,苍松翠柏,高大异常,更有诸般奇花异树,皆为中土所无。据考,文学作品选段中的“岛屿”是以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中的卡纳加岛为创作原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冰山向北漂浮”期间,我国最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 放鞭炮,守岁迎春 B. 吃月饼,共庆团圆 C. 赛龙舟,粽叶飘香 D. 佩茱萸,重阳登高 2. 该岛位于() A. 极地东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南信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3. 导致岛上山峰“尖石嶙峋”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中“越往北行,白天越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放鞭炮,守岁迎春在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一,一般在公历2月初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A错误。吃月饼,共庆团圆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般在公历9月末,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昼夜接近等长,B错误。赛龙舟,粽叶飘香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般在公历6月初前后,C正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地理试题

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考试——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据考,以下文学作品选段中的“岛屿”是以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中的卡纳加岛为创作原型。据此完成1~3题。 冰山又向北飘浮了七八日。……说也奇怪,越往北行,白天越长,到后来每天几乎有十多个时辰是白昼……终于到了火山脚下,但见那火柱周围一片青绿,竟是一个极大的岛屿。岛屿西部都是尖石嶙峋的山峰,奇形怪样,莫可名状。张翠山和殷素素走过不少地方,却从未见过火山。……岛东却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平野,乃火山灰逐年倾入海中堆起。……高山峭峰玄冰白雪,平原旷野却极目青绿,苍松翠柏,高大异常,更有诸般奇花异树,皆为中土所无。 节选自金庸《倚天屠龙记》第六回第七回 1.“冰山向北漂浮”期间,我国最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放鞭炮,守岁迎春 B.吃月饼,共庆团圆 C.赛龙舟,粽叶飘香 D.佩茱萸,重阳登高 2.该岛位于()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东北信风带 3.导致岛上山峰“尖石嶙峋”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白露”(9月8日前后)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一到,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季已过,凉爽的秋季将至。据此完成4~6题。 4. 从物候学标准来看,连续五日均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但我国东部各地的入秋 时间不尽相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植被覆盖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太阳辐射 5. 诗经有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白露”节气一到,清晨多露水的原因主要是() A. 夜间地面辐射弱 B. 白天太阳辐射弱 C.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D. 白天大气辐射弱 6. “一夜西风一夜凉”是华北地区白露节气过后天气的真实写照,与之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 B. 冷锋 C. 准静止锋 D. 气旋 降雨量的测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雨量器发明之前,人们通常根据雨后泥土的湿润程度,大致判断降雨量。下图中的古代雨量筒建造于1770年,由黄铜制成,呈圆筒状,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放置在测雨台上。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泥土湿润程度判断降雨量,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蒸发 C.水汽凝结 D.下渗 8.导致图示雨量筒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主要是() A.由黄铜制成 B.筒圆径过小 C.置于测雨台 D.位于树荫下 下表示意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9~12题。 1/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