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主要病虫害

甘蔗主要病虫害
甘蔗主要病虫害

甘蔗主要虫害

甘蔗螟虫

药剂防治①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区,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0.067ha施用2%乐果粉10kg或3%呋喃丹颗粒剂3—4kg,均匀撒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及白螟。②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50%杀螟丹1000倍液,每0.067ha 喷100kg;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或用25%亚胺硫磷500倍液喷雾,或用25%杀螟腈500倍液喷雾。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1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甘蔗虫螨

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和亩用量,一般为50%杀螟松乳油50-100毫升,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90%晶体敌白虫加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原粉各75克,25%亚胺硫磷乳油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任选其一喷雾或泼浇。

甘蔗金龟子

10%益舒宝颗粒剂和3%克百威颗粒剂其中,10%益舒宝颗粒剂以有效成分1500g/hm^2

的处理,或用3%克百威颗粒剂以有效成分1350g/hm^2的处理

甘蔗黑穗病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华南56/12、粤糖57/423、粤糖63/237、川蔗7号、川蔗11号等。(2)实行轮作。与水稻、玉米、甘薯、花生或苜蓿等作物轮作。(3)增加新植面积,种植无病种苗。从无病区调种。在病区要选留无病株的第一度梢头苗做种。(4)最好在抽出黑穗前拔除病株。抽出黑鞭的要小心剪下放在塑料袋内,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病田不留宿根,病株残茬也要烧毁。(5)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适时灌水,及时培土,防止倒伏,减少侧芽生长。(6)种苗消毒带菌种苗用52℃热水浸种18~30分钟,加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效果更好。也可用1:100的43%福尔马林液浸种5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浸种5~7分钟。也可用3%石灰水浸种24小时。

甘蔗梢腐病

防治方法(1)选用桂糖57/624、粤糖63/23等抗病品种。(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3)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4)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病株。

(5)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甘蔗虎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甘蔗赤腐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去除带菌的宿根,选用无病及无螟害的种苗。(3)酸性土施入少量石灰。(4)冬春应选择“冷尾暖头”天气下种,下种时应进行催芽,以利早生快发,减少该病发生。

甘蔗眼斑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粤糖63/237、崖城67/210、桂糖57/624、桂糖60/289、海蔗4号等。不种秋植蔗,推广种植春植蔗。(2)该病流行前或流行期间避免重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防止田间积水,减少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每667m2施用春雷霉素60mg/kg。(4)在该病流行的蔗区暂停留宿根蔗。

甘蔗花叶病

防治方法(1)种植高抗或免疫品种。如闽糖70/611、桂糖11等。(2)选用无病蔗种,挖除病株,重病田停种宿根蔗。(3)适时除草,因许多禾本科杂草既是该病寄主,又是传毒黍蚜的寄主。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

甘蔗叶萎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甘蔗凤梨病

防治方法(1)提倡选用无病的梢头苗,萌发迅速发病轻。(2)种苗浸泡后必须消毒,这是种植甘蔗成败的关键。栽植前用2%石灰水或清水浸1天后,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苗5~10分钟消毒。窖藏的蔗苗可用0.2%的上述药液淋浸切口。常发病的蔗区每667m2沟施石灰75kg。(3)冬春栽植甘蔗时,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使甘蔗早生快发,减少发病。(4)精耕细作,土壤粘重、水位高的地块要破碎整平,开沟排水,下种后浅覆土。(5)选用广东3、粤蔗64/395,Co281等抗病品种。

地下害虫:辛硫磷特丁硫磷(金龟子)

叶面害虫:螨类乐果(以前)菊酯类(无内吸性)

甘蔗黑穗病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分子多样性初步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4,12(6):685~68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No.2002AA24103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170639)联合资助。 阙友雄:男,1980年生,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收稿日期:2004-04-29接受日期:2004-06-21 ·研究论文· 甘蔗黑穗病菌 (Syd.)分子多样性初步分析* 阙友雄 许莉萍** 邹添堂 陈如凯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州350002) 摘要:应用经筛选的13条10bp 随机引物,对来自福建等6个省(区)甘蔗(ssp.)上的18个甘蔗黑穗病菌 ( )分离物进行了RAPD 分析。来自福建和广西的2个代号分别为7和9的分离物间,显示出最大的相异系 数为0.89474;最小相异系数为0.25217,是在两个福建分离物间出现的。UPGMA 聚类结果表明,18个分离物在0.75的相异水平上可以聚为6个群体,7个来自不同寄主品种的福建分离物相异系数较小,分布于2个相邻的遗传聚类群中,同时,2个来自同一寄主品种不同地理来源的分离物间,显示出高达0.82353的相异系数。说明分子多样性同地理来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无关。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RAPD ;分子多样性;UPGMA Primary Analysis of Molecular Diversity in Populations of the Fungus Syd.QUE You-Xiong XU Li-Ping** ZOU Tian-Tang CHEN Ru-Kai (Key Laboratory of Eco-physiology &Genetics Improvement for Sugarcan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Eighteen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sugarcane smut fungus ( Syd).cultivated in six different provinces or regions including Fujian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isolation of single spor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ries of the isolates,13random primers of 10bp were occupied in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by RAPD.The largest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89474,being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with codes of 7and 9originated from Fujian and Guangxi,respectively;the smallest value of 0.25217was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originated in Fujian.Dendrogram of UPGMA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18isolates of Syd.were divided into 6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75.Because of small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seven iso-lates obtained from sugarcane in Fujian Province belonged to two adjacent groups of cluster Ⅰand cluster Ⅱ.High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82353was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same host origin but with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The results of cluster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was associated with geographyic origins in some degree,but not related to host origin. sugarcane ( spp ); Syd;RAPD;molecular diversity;UPGMA 由黑粉菌(Syd.)引起的甘 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危害我国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真菌性病害[1]。甘蔗属亚热带作物,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和江西是我国大陆甘蔗的主要种植地,对来自以上主要产区的甘蔗黑穗病病原分离物的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无疑对甘蔗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菌小种分化的最新研 究认为迄今除了中国台湾存在3个小种外,其余各 地均只有2个小种, 命名为A 和B [2]。长期以来,对于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划分,均采用鉴别寄主法,我国大陆唯一有关该病原菌的研究也是采用鉴 别寄主法,认为存在小种1和小种2[2,3] 。近年来,随 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应用PCR 方法检测甘蔗黑穗病菌存在与否的研究也有报道[4]。本研究在获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 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

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 一些甘蔗品种具有固氮作用,在固氮菌的作用下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将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与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不同的是,甘蔗不形成根瘤,固氮菌是生活在甘蔗茎的细胞间隙中的。 甘蔗的工栽培甘蔗【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 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介绍 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甘蔗xx病 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 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台糖 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xx(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 芽长成的植株。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 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1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蘖则较少感 病。 ②发病规律: 带病的蔗种、宿根蔗芽、土壤和杂草寄主是主要的传染源。厚垣孢子 随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某些昆虫亦是传病的媒介。 落到蔗芽上的厚垣孢子,在温度5-40℃(25-30℃最适宜),相对湿度为90%-100%的条 件下,便萌发菌丝体,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生长点附近)。 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短的50-60天便产生黑穗,长的5-6个月产生。蔗芽带菌是 本病的发病原因。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 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 1981-1989 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

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 和≥10℃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 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 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气象条件对甘蔗糖份含量的影响 根据对历年各糖厂榨季蔗糖份动态变化的分析,甘蔗糖份的积累动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的缓升阶段,此阶段蔗糖份含量较高,积累速率也较慢;快速积累阶段,这是蔗糖份积累最迅速的时期,但蔗糖份含量仍较低,尚未进入工艺成熟阶段;工艺成熟期后的缓升阶段,其特点是蔗糖份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但上升速率比第二阶段慢;下降阶段,此阶段的前期蔗糖份下降速率比较慢,但下降速率加快。纵观蔗糖份积累整个阶段,其积累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即生长曲线变化规律。 甘蔗糖份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及品种熟性、前期生长情况及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后的气象条件,均会对榨季蔗糖份的高低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广西各地糖厂榨季期间(多数安排在11 月至第二年3-4 月),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若榨季温度高,湿度大,则甘蔗继续生长,蔗糖份含量低,反之榨季温度低,湿度小,则有利甘蔗蔗糖份积累。但是当最低气温≤2℃,特别是最低气温≤0℃或以下是,榨季蔗糖份将急剧下降。 经过对全区代表性糖厂历年榨季糖份动态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11 月份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空气湿度偏小,日照充足,而且榨季期间无霜冻灾害天气出现,则甘蔗糖份积累快,蔗糖份含量高。反之10-11 月份昼夜温差小,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偏大,日照缺乏,特别是榨季期间出现霜冻灾害天气, 则甘蔗糖份积累慢,榨季蔗糖份含量低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 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 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 ,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 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 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 % -70%来源 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 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 ;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 1996年上升至62.2%, 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 %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介绍 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甘蔗凤梨病 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台糖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黑穗病(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 芽长成的植株。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 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 1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2005-2010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单位:万吨) 制糖期 05/0 6 06/07 07/08 08/09 09/10 11/12 全国总产量 881. 5 1199.41 1484.02 1243.12 1073. 83 1045.4 2 广西产量 537. 7 708.6 937.2 763 710.2 672.8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指南]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指南]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近年来全国推广甘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同时施足基肥等使甘蔗亩产量大大提高,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供参考: 一、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二、浅种: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三、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四、密植:植蔗沟每100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 个。 五、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六、浸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可提高蔗种抗旱能力,也可达到消灭病虫害的作用。七、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八、防治地下害虫:为防地下蛐螬与蔗螟为害,种植时,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 九、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一、整地、开植蔗沟 1(整地: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 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2.1常规蔗沟: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2.2抗旱高产蔗沟 云南80,以上的是旱地甘蔗,推广“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旱作用。具体方法是: 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覆土6.6厘米,压实。二、施肥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甘蔗的需肥量 据研究,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 (P2O5)1,1.5公斤, 钾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吸收总的趋势是苗期少,分蘖期逐渐增加,伸长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减少。

甘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_PAL_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4):2856-2868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4.002
甘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宋修鹏 ,黄 杏 ,莫凤连 ,田丹丹 ,杨丽涛
1 2 1 3 1,2
,李杨瑞
1,2
,陈保善
1
(1 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2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 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3 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南宁 530007)
摘要: 【目的】克隆甘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 ,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 5 种胁迫条件下 的表达情况,为此基因在甘蔗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表达蛋白 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 RT-PCR 和 RACE 技术从甘蔗品种新台糖 22 号(ROC22)中克隆 PAL,以生物信息学方 法对其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利用 real-time PCR 分析 PAL 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 【结果】克隆 获得甘蔗 PAL,命名为 ScPAL,GenBank 登录号为 KC172559。该 cDNA 全长 2 590 bp,含有 1 个 2 115 bp 的完整 开放阅读框(ORF) ,编码 704 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 PAL 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 , 与其它植物的 PAL 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蔗 ScPAL 与高粱的 PAL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 real-time PCR 分析表明 PAL 为组成型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叶中表达量的 66 倍。其在低温(4℃) 、聚 乙二醇(PEG) 、NaCl 和 H2O2 四种外源胁迫下均诱导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 【结论】从甘蔗品种 ROC22 中克隆获得 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cPAL) ,是典型的 PAL 家族成员,推测其参与了甘蔗抗黑穗病过程,且在甘蔗抗寒、抗旱 和抗盐胁迫过程也起到某种作用。 关键词:甘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Sugarcane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 (PAL) Gene
SONG Xiu-peng1, HUANG Xing2, MO Feng-lian1, TIAN Dan-dan3, YANG Li-tao1,2, LI Yang-rui1,2, CHEN Bao-shan1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Agro-Bioresources, Nanning 530004; 2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Nanning 530007; 3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lone full-length cDNA of sugarcane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 (PAL) gene (ScPAL), a key enzyme gene related to phenylpropanoid metabolism in sugarcane, investigate its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ze its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organs and under five different stress conditions, 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using this gene in sugarcane stress tolerance breeding. 【Metho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MALDI TOF/TOF and analyzed using Applied Biosystems GPS Explorer software with Mascot analysis against the NCBI and Uniprot database using a combined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and MS/MS search, then the full sequence of ScPAL was cloned from sugarcane variety ROC22 using RT-PCR and RACE techniques. The bioinformatic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收稿日期:2013-03-05;接受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2013AA102604) 、国家国际合作项目(2013DFA31600)、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产 1123008-1, 桂科攻 1222009) 、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项目(11166-02) 联系方式:宋修鹏,E-mail:xiupeng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888056.html,。通信作者杨丽涛,E-mail:liyr@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888056.html,

最新青皮甘蔗种植技术

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近来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後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 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长大之前收获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植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称为糊仔甘蔗。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种植,还可节省整地筑畦等作业费用。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绿肥:预备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後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太阳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一、适时下种 冬植蔗的植期依据下种顺序的先后分为早冬植、中冬植和晚冬植。早冬植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下种,这时的气温较高,在雨季结束较晚的蔗区,土壤含水量尚高,对扎根萌发有利,但萌动出的幼苗易受霜冻,栽培上要施足基肥,特别是农家肥,注意防旱保水,防止低温霜冻危害;中冬植一般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下种,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种苗萌根、萌芽出土经历的时间最长,萌芽率低,易造成缺苗断垄,除在气温较高的蔗区外,一般很难保证萌芽成苗;在1月中下旬下种的晚冬植蔗,气温虽然还较低,但离春晓来临的时间较快,受病虫危害的机会也较少,仍可利用地温先扎根,气温一回升,便能迅速萌发生长,保证出苗。 二、选地与整地

甘蔗主要病虫害

甘蔗主要虫害 甘蔗螟虫 药剂防治①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区,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0.067ha施用2%乐果粉10kg或3%呋喃丹颗粒剂3—4kg,均匀撒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及白螟。②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50%杀螟丹1000倍液,每0.067ha 喷100kg;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或用25%亚胺硫磷500倍液喷雾,或用25%杀螟腈500倍液喷雾。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1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甘蔗虫螨 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和亩用量,一般为50%杀螟松乳油50-100毫升,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90%晶体敌白虫加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原粉各75克,25%亚胺硫磷乳油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任选其一喷雾或泼浇。 甘蔗金龟子 10%益舒宝颗粒剂和3%克百威颗粒剂其中,10%益舒宝颗粒剂以有效成分1500g/hm^2 的处理,或用3%克百威颗粒剂以有效成分1350g/hm^2的处理 甘蔗黑穗病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华南56/12、粤糖57/423、粤糖63/237、川蔗7号、川蔗11号等。(2)实行轮作。与水稻、玉米、甘薯、花生或苜蓿等作物轮作。(3)增加新植面积,种植无病种苗。从无病区调种。在病区要选留无病株的第一度梢头苗做种。(4)最好在抽出黑穗前拔除病株。抽出黑鞭的要小心剪下放在塑料袋内,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病田不留宿根,病株残茬也要烧毁。(5)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适时灌水,及时培土,防止倒伏,减少侧芽生长。(6)种苗消毒带菌种苗用52℃热水浸种18~30分钟,加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效果更好。也可用1:100的43%福尔马林液浸种5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浸种5~7分钟。也可用3%石灰水浸种24小时。 甘蔗梢腐病 防治方法(1)选用桂糖57/624、粤糖63/23等抗病品种。(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3)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4)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病株。 (5)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甘蔗虎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及防治

甘蔗凤梨病 1、发生与危害 各蔗区均有发生,是甘蔗萌芽期重要病害。从蔗种 切口、蔗桩断面侵入,感病初期常发出凤梨(波萝)香味,病菌沿病 部蔓延到蔗芽,使蔗种不到萌发就死亡。由一种真菌引起,寄主范围 很广,除甘蔗外还有凤梨、香蕉、玉米、芒果等。初次侵染来源主要 是带病菌的蔗种和土壤。长期低温和高湿是本病发病严重的两个主导 诱因。土壤粘重的蔗田,灌溉后立即犁翻,整地种植,造成土壤板结, 蔗种萌发缓慢,病害常常严重发生;春植蔗下种后遇低温阴雨,土壤 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连作病重;蔗种运输、堆积时间长也易感病。 2、防治 选种抗病良种;选用无病健壮蔗苗作种;选用梢头苗做种;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种苗消毒、浸种处理:2%-3%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50%多菌灵、70%甲托800-1000倍液浸种3-5分钟;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宿根易发生凤梨病引起败蔸,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灵、70%甲托600-800倍液喷淋蔗桩。 二、甘蔗黑穗病 1、发生与危害 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主产蔗区普遍发生,并呈日趋加重之态势,特别在旱地蔗及宿根蔗地上更为严重。抗病性较强品种发病率低于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严重的甚至高达80-9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被害蔗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黑穗。患病蔗株在未产生鞭状物时,可从蔗叶变小而狭长、淡绿、顶叶尖挺,茎细、节疏,分蘖增多成丛簇状等特征来鉴别,发病严重时大量蔗株不能正常生长,使有效茎数减少,造成减少。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有小种分化,大陆2个小种,台湾3个小种;夏威夷、巴西、巴基斯坦等报道多个小种。带病蔗种是远距离传播的来源;在病区初次侵染的来源也是带菌蔗种。冬春长期干旱而夏季雨水偏多,常暴发流行;宿根蔗比新植蔗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川糖61-408、桂糖12、新台糖22号、闽糖69-421等感病,选3、闽糖70-611、云蔗71-388、云蔗81-173及等抗病。 2、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种苗处理:2-3%石灰水浸种24小时;50℃热水浸种2h;选择无病或少病种苗:在热水处理的基础上建立无病苗圃;清除田间侵染源,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 三、甘蔗梢腐病 1、发生与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