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

意义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其潜在风险,对“一带一路”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挑战机遇应对措施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由来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F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二)“一带一路”的由来和实现情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 年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3 月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当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从理论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思路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其将主要影响铁路、航空、航海、农业、商贸流通、油气出口等多个行业,新的丝绸之路正在被开创,一千多年前的贸易模式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回归。中国从昔日加入APEC、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到今天转而成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贸易自由和投资便利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显然是这种转变的明证。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正在绘制一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图,该网络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从而构筑起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骨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这一构想在我国外交中处于优先位置,对于推进我国外交具有显着的战略意义,也是考验在新时期中国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两重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外交影响[1]。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外交尤其是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及面临

(一)“一带一路”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亚洲各国共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包容性发展、开放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2]。亚洲各国发展层次不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亚洲拥有外汇储备大、储蓄率高、财政状况相对健康、财富基金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可以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激发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

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过去以日本为雁首的亚洲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模式逐渐被打破。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优势,未来5 年,我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构筑以我国为雁首的新雁阵模式,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互补性,建立和健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泛亚和亚欧经济一体化。(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

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内忧外患。

三、“一带一路”的机遇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的新机遇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二)、实施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

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制定的,它对于中国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都非常的重大,如何达成经济贸易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保障,在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政治不稳定等。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就出现了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根据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找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将该战略落实到实处,实现中华人民的富强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