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题型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和反应原理

江苏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题型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和反应原理
江苏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题型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和反应原理

高考题型专题复习——化学计算和反应原理

省西亭高中张俊杰

一、江苏高考化学卷中的18题:

***.(2011年江苏卷,18)(12分)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剂是否完全的方法是。(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Ag2O2仅含和Ag2O)2.558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和O2,得到224.0mL O2(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参考答案: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

3)

2

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

洗涤完全(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涤完全)

设样品中Ag

2O

2

的物质的量为x,Ag

2

O 的物质的量量为y

【分析】本题以银锌碱性电池正极活性物质Ag2O2制备、制备过程检验洗洗涤是否完全的实验方法、电池反应、以及成分分析与相关计算为背景,试图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用化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要拓展搞活学科知识。化学计算要物质的量为基本,适当关注化学学科思想(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极端分析等)等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

***.(2012年江苏卷,18)(12 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 ·yH2O2 ·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1. 770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

到白色固体0. 5825 g。③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 02000 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 00 mL。H2O2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MnO4- +5H2O2+6H+=2Mn2++8H2O+5O2↑

(1)已知室温下BaSO4的K sp =1. 1×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 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mol·L-1。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 被还原为MnO2,其离子方程式

为。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1. 1×10-4

(2)2MnO4-+3H2O2=2MnO2↓+3O2↑+2OH-+2H2O

(3)n(Na2SO4)= n(BaSO4)= 0. 5825g/233g·mol-1 =2. 50×10-3 mol

2MnO4- +5H2O2+6H+=2Mn2++8H2O+5O2↑

n(H2O2)= 5/2×0. 02000 mol·L-1×25. 00 mL/1000 mL·L-1 =1. 25×10-3mol

m(Na2SO4)= 142 g·mol-1×2. 50×10-3 mol=0. 355 g

m(H2O2)= 34 g·mol-1×1. 25×10-3 mol=0. 0425 g

n(H2O)=(1. 7700 g×25. 00 mL/100. 00mL-0. 355 g-0. 0425 g)/18 g·mol-1 =2. 50×10-3mol x :y :z =n(Na2SO4) :n(H2O2) :n(H2O)= 2 :1 :2

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进行成分析,运用元素守恒进行推理计算,兼有溶度积常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

二、考试说明中的计算例题:

2013考试说明:20.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 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4KOH+K2S2O8Ag2O2↓+2KNO3+2K2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仅含Ag2O2和Ag2O)2.558 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 和O2,得到224.0 mL O2(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解析】该题是以“银锌碱性电池正极活性物质Ag2O2的制备和含量分析”为载体而设计的综合性计算题。试题涉及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银锌碱性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的测定计算等内容,考查学生化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的应用能力。该题将对学生化学计算技能的考查置于具有真实应用的背景中,充分体现了化学计算服务于化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观点,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化学计算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教学。

【参考答案】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

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涤完全)

(2)Ag 2O 2+2Zn +4KOH +2H 2O==2K 2Zn(OH)4+2Ag

(3)n (O 2)=1110004.220.224--???L

mL mol L mL =1.000×10-2 mol 设样品中Ag 2O 2的物质的量为x , Ag 2O 的物质的量量为y

248 g·mol -1 ×x +232 g·mol -1 × y =2.588 g

x +2

1y =1.000×10-2 mol x =9.500×10-3 mol

y =1.000×10-3 mol

=0.91

〖掌握理解;中等难度〗

21.联氨(N 2H 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 2H 4与N 2O 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 2(g)==N 2O 4(g) △H =―57.20 kJ·mol -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

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

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 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减小NO 2的浓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加NO 2的浓度

D .升高温度

(2)25℃时,1.00 g N 2H 4(l)与足量N 2O 4(l)完全反应生成N 2(g)和H 2O (l),放出19.14 kJ

的热量。则反应2N 2H 4(l)+N 2O 4(l)==3N 2(g)+4H 2O(l)的△H =______kJ·mol -1。

(3)17℃、1.01×105 Pa ,密闭容器中N 2O 4和NO 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 (NO 2)=

0.0300 mol·L -1、c (N 2O 4)=0.0120 mol·L -1。计算反应2NO 2(g)N 2O 4(g)的平衡常数K 。

(4)现用一定量的Cu 与足量的浓HNO 3反应,制得1.00 L 已达平衡的N 2O 4和NO 2混合气体(17℃、1.01×105 Pa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多少克?

【解析】该题是以含氮化合物在高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以N 2H 4和N 2O 4作为火箭推进剂)为背景设计而成的化学计算综合性试题。将N 2H 4与N 2O 4的反应热效应的计算、NO 2与N 2O 4的平衡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计算、NO 2制备的相关计算综合于一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影响平衡移动和反应转化率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平衡组成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数据分析计算的能力。

【参考答案】

(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c (N 2O 4 )=0.0120 mol·L -1;c (NO 2)=0.0300 mol·L -1

K =)()(2242NO c O N c =0300

.00300.00120.0?=13.3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1.01×105 Pa 达到平衡时,1.00 L 混合气体中:

n (N 2O 4 )=c (N 2O 4)×V =0.0120 mol·L -1×1.00 L =0.0120 mol

n (NO 2 )=c (NO 2)×V =0.0300 mol·L -1×1.00 L =0.0300 mol

则n 总(NO 2 )=n (NO 2 )+2×n (N 2O 4 )=0.0540 mol

由Cu +4HNO 3==Cu(NO 3)2+2NO 2↑+2H 2O 可得

m (Cu)=2

0540.0mol ×64 g·mol -1=1.73 g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1.73 g 。

〖掌握理解;中等难度〗

二、命题特点和趋势:

1.从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以考查计算能力为主的第18题基本上是以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热重分析等原理,利用酸碱守恒、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方法对特定物质的质量、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化学式等进行相关计算。

2.在考查计算能力的同时,还会根据试题的情景考查滴定、加热分解、电化学等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当然也会在实验综合题、反应原理综合题等大题中考查与试题情景相关的计算问题。

3.高考命题不会考查偏、怪以及过于追求计算技巧类的计算题,所以对计算方法、计算原理的考查要求有降低的趋势;高考命题专家们也不赞成人为的编试题、凑数据,而要以真实的工业生产情景或实验情景的相关数据作为已知的数据条件,所以可能会出现对真实的工业生产情景或实验情景的教大篇幅的介绍,但是其原理可能并不难,甚至简单明了,不过可能出现计算数据相对繁琐(非整数)的情况。

三、常见典型问题表现:

1.首先是因为我省高考的模式问题导致考生对化学的不重视,使相当多的考生放弃了与计算相关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可能很简单,也有许多考生主动放弃。也有相当多的考生答题速度偏慢,答题时间不足,最终来不及做计算题。

2.没有耐心审题,没有搞清楚题意,没有搞清楚与计算相关的原理。

3.将相关量的比例关系、化学式的式量、单位的换算、滴定时取用待测液占待测液总量的比例等搞错搞漏。例如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而搞错相关量的比例关系;没有注意元素的质量守恒而比例关系;将化学式的式量计算错误;将一定量的待测定的物质配制成一定体积(1L )的待测液,取其中的20mL 进行滴定后,没有换算成原体积来计算待测定的物质的量;不注意毫升与升等单位的换算等错误层出不穷。

4.粗心大意、数据计算错误、小数点位置搞错、没有按要求保留小数点后的位数或有效数字的位数。例如2011年高考18题中: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Ag 2O 2仅含和Ag 2O )

2.558g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 和O 2 ,得到224.0mL O 2(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Ag 2O 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考生在回答本题时不仅会因为忽视了Ag 2O 的分解而出错,还会发生对Ag 2O 2、 Ag 2O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有效数字没有达到相应的位数而出错等。

四、应对措施和解题思路方法:

1.认真审题,梳理已知条件(注意隐含条件)与所求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将已知条件(数据)转化为计算时需要的数据(比如将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正确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近年来与计算相关的高考题通常可以通过守恒法(包括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差量法(包括质量差量、物质的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热量差量等),极限极值法,平均值法。

五、针对性训练:

2013届二模(苏锡常镇徐连六市):18.(12

(1)图9表示室温时不同组份的Fe 3Al 在65%浓HNO 3 中的腐蚀情况。由图9可看出添加了 ▲ (填符号)元素的合金耐蚀性最差。 (2)高温条件下,Al 和Fe 2O 3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应可制得

Fe 3Al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某校兴趣小组欲测定另一种铁铝硅合金(Fe x Al y Si z )粉 末的组成。 ①小明同学提出如下方案:准确称取1.46g 该合金粉末,再加入足量NaOH 溶液

(Si+2NaOH+H 2O =Na 2SiO 3+2H 2↑),充分反应后过滤,通过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及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可计算出此合金的组成。写出A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 。

②小军同学认为该方案难以测定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操作不简便。于是他设

计了第二种方案:准确称取1.46g 该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

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0.07g 。向滤液中滴加足量浓NaOH 溶液,充分搅拌、过滤、

洗涤得固体。再将所得固体充分加热、灼烧得红棕色粉末1.60g 。试通过计算确定

此合金的组成。▲

18.(12分)

(1)Si (2分)

(2)3Fe 2O 3+8Al ══高温2Fe 3Al +3Al 2O 3 (2分)

(3)①2Al+2OH -+2H 2 O =2AlO 2-+3H 2↑(2分)

②解:m (Si)=0.07g n (Si)=0.0025mol (1分)

2Fe ~ Fe 2O 3

2mol 1mol

0.02mol 1.60g/160g ·mol —1 (2分)

m (Fe)=0.02mol×56g ·mol —1=1.12g

m (Al)=1.46g -1.12g -0.07g=0.27g (2分)

n (Al)=0.01mol

该合金的组成 Fe 8Al 4Si (1分)

2013届一模(南京市、盐城市)18.(12分)CuSO 4溶液与K 2C 2O 4溶液反应,得到一种蓝

色结晶水合物晶体。通过下述实验确定该晶体的组成:

①称取0.1680g 晶体,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使样品溶解后加入适量水,加热近沸,

用0.02000mol ·L -1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溶液变为浅紫红色),消耗20.00mL 。

②接着将溶液充分加热,使浅紫红色变为蓝色,此时MnO —4转化为Mn 2+并释放出O 2。

③冷却后加入2g KI 固体(过量)和适量Na 2CO 3,溶液变为棕色并生成沉淀。 ④用0.05000mol ·L -1Na 2S 2O 3溶液滴定,近终点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 。

图9

腐蚀时间/h 失重/g ·m ―2

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Cu2++4I—=2CuI↓+I2

2Na2S2O3+I2=2NaI+Na2S4O6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步骤④中加入的指示剂为。

(3)通过计算写出蓝色晶体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2013届一模(无锡市)18.(12分)从含镁、钾盐湖水中蒸发最后得到的产物中含光卤石(x KCl·yMgCl2·zH2O),它在空气中极易潮解、易溶于水,是制造钾肥和提取金属镁的重要原料,其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5. 550g样品溶于水,配成l00mL溶液。②将溶液分成二等份,在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 580g。③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4.305g。

(1)步骤②中检验白色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2)已知某温度下Mg( OH)2的Ksp =6.4 xl0-12,当溶液中c(Mg2+)≤1.0×10 -5mol·L-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应保持溶液中c(OH-)≥mol·L-1。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2013高考压轴题:2.数据分析能力是新课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一项要求。下表是用沉淀

法测定KHCO 3和Na 2CO 3混合物的组成的相关数据。实验过程是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记录见下表:

(1)第2次实验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请将结果填在表格相应的空格中。

(2)样品中KHCO 3和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取上述Ba(OH)2溶液50 mL ,加入0.05 mol·L -1的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2,求出所加盐酸的体积(溶液混合时不考虑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1)1.970

(2)2∶3

(3)由0.518∶2.072=0.985∶3.940,可知第4次实验中反应物恰好完全沉淀,则原0.5 L Ba(OH)2溶液中:

n (OH -)=2×(3.940 g÷197 g·mol -

1)=0.04 mol c (OH -)=0.04 mol 0.5 L

=0.08 mol·L -1 pH =2,则c (H +)=0.01 mol·L -

1 (0.05 mol·L -1×V mL -0.08 mol·L -1×50 mL)÷(V mL +50 mL)=0.01 mol·L -

1 V =112.5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精选高考真题+详细教案讲义,值得下载) 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 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 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 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 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 C.1 L 1 mol· 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mol-1=1.5 mol,含有 20 g· 解析:选C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 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_[苏教版].

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涉及化工生产流程的计算 题型特点:以常见化工生产流程图为背景,根据不同反应步骤中反应物的利用率计算反应物的投料比或产率。 解题方法: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应用守恒理论,对多个相关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约(叠加,找出分散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以此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1.(08南通一检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 3+5O 2 4NO +6H 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 、b ,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 、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解析:(14NO

+3O 2+2H 2O =4HNO 3 (2①、②、③步反应叠加 4NH 3+5O 4NO +6H 2O 4NO +3O 2+2H 2O =4HNO 3 4NH 3+4HNO 3=4NH 4NO 3 4NH 3+4O 2+H 2O=2NH 4NO 3+3H 2O NH 3%=4/(4+4/0.2=1/6(或16.7% (3解法一:假设消耗NH 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 ,其中用于制取HNO 3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x mol ,被HNO 3吸收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有:x +y =1、abx =cy 。解得:x =c ab c + y = c ab ab + 氨的总利用率=(xab +yc /1= c ab abc +2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则: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 mol ;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c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1、反应热的计算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P—P P—O O===O P===O 键能/(kJ·m ol-1) 172 335 498 X 已知白磷及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结构如下图 经测定 1 mol白磷完全燃烧时,释放 2 378 kJ的能量,则上表中X=________。 (2)、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 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 kJ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 kJ热量。 ①写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工业上可利 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CH3OH(g) ΔH=-90.8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 + H2O(g) Δ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 O2(g) + H2(g) 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CH3OCH3(g) + C O2 (g) 的ΔH=。 2、溶液浓度与pH的计算 (1)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mol·L-1。 (2)某工厂排放出的废水,经测定含有0.001mol/L的游离氯和0.008mol/L的[H+]。现采用Na2SO3除去其中的游离氯,若要处理5L这种废水, ①需加入0.5mol/L的Na2SO3溶液____mL才能将Cl2除尽; ②处理后的废水的pH约为____。 3、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计算 (1)乙醇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 C2H5OH(g).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化学篇)

2011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化学篇)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5条): (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堂化学课坚持默写5—10个教材上典型的化学方程式、电子式、有机反应式、官能团结构简式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地落实办法)。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三、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

2020年高考化学微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晶体密度计算》复习

高考化学微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晶 体密度计算》复习 1、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已知Ge 单晶的晶胞参数a =565.76 pm ,其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即可)。 2 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晶胞参数a =_____________________nm 。 3、 GaAs 的熔点为1238℃,密度为ρg·cm ?3,其 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Ga 与As 以________键键合。Ga 和As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Ga g?mol ?1和M As g?mol ?1,原子半径分别为r Ga pm 和r As pm ,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 A ,则GaAs 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Y (Cu )与M (Cl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 如图所示。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a =0.542 nm ,此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 –3。(写出计算式,不 Cu Ni Y M

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5、 (O)和B(Na)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 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晶胞中A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g·c m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ˉ3(不必计算出结果) 7、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8 (F)、B(K)和C(Ni)三种元素责成的 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C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ˉ3。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三化学复习总结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高三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专题复习(二)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等。它们都要通过物质的量n联系起来,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计算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理论知识,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物质结构及化学计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十年来重现率达90%。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的注意以下几点: 1.物质的状态:如水在标况下是为液体或固体、HF为液体;SO3在标况下是固体,通常状况下是液体;而CHCl3、戊烷及碳原子数大于五的低碳烃,在标况下为液态或固态。在标准状况下,乙醇、四氯化碳、氯仿、苯、二硫化碳等物质都不是气态。 2.特殊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O3、P4为多原子分子等。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等。 4.某些离子如Fe3+、A l3+,还有某些原子团如NH4+、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其数目减少。 5.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如Na2O2 + H2O、H2S + SO2等。6.凡是用到22.4 L·mol-1时,要注意是否处于标况下、是否为气体。 7.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N2O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 8.一定条件下混合气体的质量或所含原子的个数,如标准状况下22.4 L CO和C2H4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28g. 9.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1 mol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胶粒数远小于N A。 二、【例题】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20个问题汇总。下表中各种说法是否正 确(用”√、×”表示) ?简要解释原因。

高三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一、近年高考原题 【2010年广东】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 = 2H3BO3 + __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3 + 3CH3OH B(OCH3)3 + 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⑶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 3BO3(aq) + H2O(l) [B(OH)4]-(aq)+ H+(aq) 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 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 离可忽略不计 ..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 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 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⑴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 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 下,收集的CH4最多。 ⑵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 应:CH 4(g)+ H2O(g)CO(g)+ 3H2(g),该反应的△H= +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已知:CH4(g)+2O2(g) =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学生答题常见错误

2017年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2017年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