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研究

摘要

目的提高对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FHL)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临床分期;诊断治疗;治疗计划。还分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关键词: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家族性;发继发性;病机理;症状和体征

1 引言

1.1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介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由于淋巴细胞、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性因子而引起的严重的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多科协作深入,人们对于HLH的认识逐渐加深,临床病例报道也不断增多。HLH病因多样,遗传性HLH存在先天遗传缺陷,获得性HLH常继发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死亡率很高。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和体征

HLH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间持续2周以上,可伴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有淋巴结病、黄疸、非特异性皮疹、水肿或多浆膜腔积液等。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意识淡漠、癫痫发作、角弓反张或颅神经病变等。

1.2.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细胞减少,大部分病人会出现双系血细胞减少,部分病人

表现为全血减少。其他实验室指标还包括甘油三酯升高、铁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很多HLH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增高。由于肝功能异常,低白蛋白血症也是常见的异常指标。骨髓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部分患者还出现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凝血障碍也较为常见。HLH发病早期的骨髓检查可能不存在噬血现象,反复骨穿对HLH的诊断有帮助。脑脊液检查中,有超过50%患者可发现细胞计数轻度增加,并且蛋白水平可有中度增加。即使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也有40%儿童发生脑脊液改变。仅有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或蛋白水平增高,比两者同时出现更多见。有报道称,脑脊液中新蝶呤水平增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关系密切。

1.3临床类型/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原发性HLH和获得性HLH。原发性HLH 患者存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缺陷。其可分为家族性HLH(FHLH)和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获得性HLH按照原发病不同可分为感染相关性、恶性肿瘤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药物相关性及移植后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1.4分类

发病年龄一般早期发病,70%发生于1岁以内,甚至可在生前发病,出生时即有临床表现。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但也有迟至 8岁发病者。成年发病亦不能排除家族性 HPS。在同一家族中,其发病年龄相似。症状体征,症状多样,早期多为发热、肝、脾肿大,有的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症状。发热持续,亦可自行退热;肝脾肿大明显,且呈进行性;皮疹无特征性,常为一过性,往往出皮疹时伴高热;约有一半病人有淋巴结肿大,有的有巨大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但也可发生在早期,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前囟饱胀、颈强直、肌张力增强或降低、抽搐等。亦可有第VI或第VII对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偏瘫或全瘫、失明、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等。肺部的症状多为肺部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所致,但难与感染鉴别。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

严重感染引起的强烈免疫反应,淋巴组织细胞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本病

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由病毒感染所致者称病毒相关性HPS(VAH),但其它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HPS。其临床表现除有HPS的共同表现(如前所述)外,还有感染的证据。骨髓检查有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并有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和有核细胞现象。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本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相关的HPS,急淋在治疗前或治疗中可能合并有感染或没有感染伴发的HPS。除急淋外,纵隔的精原细胞瘤(mediactinal germ cell tumor)也常发生继发性HPS。第二类是淋巴瘤相关的HPS(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syndrome,LAllS),淋巴瘤常为亚临床型,没有淋巴瘤的表现,故往往误诊为感染相关性HPS,特别容易误诊为EB 病毒相关性淋巴瘤。

2论述

2.1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以过度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而并非单一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遗传性HLH (genetic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和获得性HLH(aquir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遗传性HLH 患者存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缺陷。其可分为家族性HLH(FHLH)和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FHL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每5万新生儿中1人发病。约有70-80%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2岁以内发病者占90%以上, 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目前有报道延迟到10岁才得以诊断的病例。免疫缺陷相关HLH虽然常见,但多为散发病例。包括契-东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继发性HLH常继发于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又可称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相关HLH多见于淋巴瘤,其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中也可见到。引起获得性HLH的原因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特殊药物等。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发病者多见,目前发病率没有确切统计,但从大量病例报告来看,似乎高于遗传性HLH。日本一项全国性研究证实在收集的567例病例中,感染相关性HLH占53.1%,淋巴瘤相关HLH占19%,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占9.3%。

2.2基本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DIC筛查、血清铁蛋白、NK细胞活性、sCD25等。诊断标准:存在遗传缺陷诊断符合HLH,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为HLH:①发热:持续>7天,体温>38.5℃;②脾大(肋下≥3cm);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mmol /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⑤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细胞,同时没有恶性肿瘤证据;⑥ NK 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⑦铁蛋白≥500μg/L;⑧sCD25(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2400U/ml。

2.3治疗计划

2.3.1治疗原则

HLH治疗的目标为抑制威胁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清除感染病原抗原提呈细胞从而消除对细胞毒性细胞的持续激活。治疗上多采用免疫抑制方法。

2.3.2治疗办法

①加强护理及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②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

③免疫抑制

目前国际上推荐HLH-2004方案:

初始治疗(1-8W)

DEX:10mg/m2/d×2W→5mg/m2/d×2W→2.5mg/m2/d×2W→

1.25mg/m2/d×1W →减停1W

VP16:150mg/m2/次×2次/W×2W→150mg/m2/次×1次/W×6W

CsA: 6mg/kg/d,口服,血药浓度维持在200mg/L左右

维持治疗(9-40W)

DEX:10mg/m2/d,3d/2W

VP16:150mg/m2/次,1次/2W

CsA: 6mg/kg/d,口服,血药浓度维持在200mg/L左右

对症支持治疗

北京友谊医院王昭主任采用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HLH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氟达拉滨+甲强龙+(丙种球蛋白)——FD(Ig)

氟达拉滨:25mg/(m2·d),d1-3

甲强龙:初始剂量5mg/kg/d,d1-7,后逐渐减量

丙种球蛋白:400mg/kg/d,d1-7

辅助治疗

保肝治疗:复方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艾索美拉唑、硫糖铝混悬液、磷酸铝凝胶等。

改善凝血功能: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支持治疗:人血白蛋白、红细胞悬液、血小板

抗感染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3结论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

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机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临床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危害倒是没有具体,都要根据病因来的。如:病毒感染,慢性感染,白血病,再障,MDS等情况.都会引起偏高,因此危害也各不相同.对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遗

传病的治疗和研究做出了不小贡献!

4讨论

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国内诊断现状

国内专家已经展开研究,嗜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eytic syndromems)是一种组织细胞系列异常增生性疾病,在儿科比较少见,该病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白血病等病具有临床相似性,易造成误诊,且本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对我院2004—12—2005—12收治的8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嗜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属组织细胞病,亦称嗜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儿科临床罕见,易误诊,我院于2008年1月收治1例,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报道如下。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

《教育人类学引论》 第一节课 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 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①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②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 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 (1)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 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2)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 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3)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 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成尚荣:尊重与倾听;①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②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③教育问题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5)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20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

《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写作指导

《遗传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写作指导 学科论文是综述性质的论文,与研究论文写法有很大的不同,现将综述写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1、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开始部分由前言组成,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在中国,粮食,既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希望大家在查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名词: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语句: 1、单基因遗传病: 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遗传与人类健康

遗传与人类健康 摘要:从遗传学来说,遗传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目前已 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 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而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 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 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 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从两者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理关系,即由于遗传的作用导致了遗传病的 出现。 关键词:遗传遗传病基因染色体预防人类健康 前言:遗传与我们息息相关。又由遗传的作用导致了遗传病的出现,目前已知 遗传病达到4000多种,遗传病给病人本身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预防遗传病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我对遗传 和人类健康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遗传和遗传病的大致认识引出对遗传病的解释,以及如何很好的预防。 正文: 一.对遗传和遗传病的大致认识 人类健康、人口素质和遗传性疾病均受遗传影响,遗传决定了人类个体的 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后代的遗 传素质。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疾病类型在不断增加,一些危害严重的常见病 现已证明与遗传有关。 一般认为在人的健康因素中,遗传约占10—15%,实际上许多因素是相互 联系或是综合产生的作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可以从周 围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改造成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

人类学期末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 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 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指导教师:李晓芳 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20153320143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 2017年6 月10日

目录(黑体四号)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 (一)家庭的涵义 (4) (二)家庭的类型 (4)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 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 (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 (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 (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 (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 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 (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 (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 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论文

浅谈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王招弟 经济管理学院 14会计4班 70 摘要: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在世界围发展迅速,渗透科学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回顾生物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人类健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生产出白细胞介素-2、尿激酶、乙型肝炎苗等,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知至少五千多种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艾滋病,如何根治这些疾病还需人类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2003年4月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六国政府首脑联合发表了《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已经解读了人类生命密码书中所有章节的秘密,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并且全世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这些信息。日前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以及加州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个人的二倍体基因组序列。 有关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一、基因制药 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的药物主要是基因药物。在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这台大戏中,基因药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针对一些遗传疾病与疑难顽症,基因药物把传统疗法上升到了基因疗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将相应的人体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中,制造出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已成现实。科学家在牛羊中植入人类基因,使这些动物的乳汁含有人类血液的主要成分,如特有的蛋白质、使血液凝结的成分和抗体等等。科学家还把基因切开、粘上,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从一种动物转移到另一种动物,把切下的基因植入任何生命细胞中,从而获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第6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 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4.通过了解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知识,关注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有关健康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家长帮助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 6.通过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的学习,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7.让计划结婚的男女青年懂得要先作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这样可以发现遗传病和遗传缺陷方面的问题,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提高国人素质,利国利民为社会作一分贡献。 8.以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体会到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确立 1.遗传病的危害与预防; 2.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3.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 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传授新知识 问题引入: 1.大家知道,人类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请问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会不同呢? 提示: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2.什么叫做可遗传的变异?请举一例说明。 提示:凡性状的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做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P110 例: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如色盲、血友病等。(展示多媒体色盲案例)据调查,某班色盲男同学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皆色觉正常,则此男同学的色盲基因来自祖辈中的外祖母。(展示多媒体列举几种遗传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 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 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 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 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 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 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的婚制 藏族的青年男女,多通过婚前的情侣和着桑关系建立感情,然后缔结婚姻关系。但是,正式结婚有的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有的则以父母的意志为主。以父母意志为主的婚姻,有的是拒绝当事人的要求,由父母为其另选配偶;有的父母通过媒人说合,缔结秦晋之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结婚,藏族各地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禁止近亲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索取彩礼等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举行,由男方请喇嘛占卜决 定。结婚仪式隆重、热烈,男女双方要在佛 像前磕头才算婚姻成立。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是藏族婚姻的另一大特点。多偶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家庭占家庭户的比例不大,而且各地也有差

人体营养论文(精)

人体营养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引言关键词 :营养、营养素、饮食、合理、健康 内容提要 : 任类社会进入 21世纪,世界各国对人群营养问题更加重视。在影响生命的诸多因素中 , 营养环节最为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倍加关注。“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乃是身体、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的良好状态。一般说来, 人的素质是由遗传。营养和环境(包括学习锻炼三大要素决定的。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营养因素。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 智力和身体潜能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健康和营养适当的人, 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又是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体。因此, 营养是人类发展的一项关键目标, 是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生命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营养。人在胚胎阶段时必须从母体中吸取所需要的物质, 孕妇的营养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也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重要的基础。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合理营养, 对身体和智力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合理的营养对中老年人来说, 可以保持生命的持久活力, 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对于患者来说, 合理的营养可以增强机体 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目录: 一、什么是营养 ? 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三、人体每日的均衡饮食

四、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五、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 六、结论 一、什么是营养 ? 大部分人都不能具体给出“营养” 的定义, 其实从字义上讲“营” 的含义是“谋求”, “养”的含义是“养生”, “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 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一部分通过吸收的营养素, 在体的内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单体后, 在再通过转化合成, 变为人体需要的生化物质。但有一些小分子物质, 人体不能合成, 或合成速度太 慢, 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必需由外界供给, 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必需营养素”。 人体必需营养素包括以下 5类: (1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多种,其中 8种为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合成, 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对儿童来说,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2必需脂肪酸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学习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x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 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 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 .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 .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C) A.aa B .Bd C.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B)

遗传对健康的影响[遗传与人类健康]

遗传对健康的影响[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遗传咨询的概念及其基本程序。 2.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近亲结婚的危害。 3.了解目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病的咨询和检测,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2.通过对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遗传咨询的重要性。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遗传咨询及其基本程序,及优生的措施和近亲结婚的危害。 优生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减少遗 传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提倡优生,已经成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 重要课题,鉴于此,本章将遗传咨询和优生学的内容单独安排了一节。 关于遗传咨询,让人们可以了解到阻断遗传病延续的知识和方法,防止有缺陷的胎儿出生,增强人们对遗传咨询的意识,了解遗传咨 询的具体程序。关于优生的措施,则简单列举了我国目前采取的七 点主要措施,其中重点讲述了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羊膜 穿刺技术和绒毛细胞检查)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内容。学习这部分 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优生意识,理解和宣传我国的婚姻法及人口 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与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染色体畸变的知识,以及本章中第四节有关环境因素致畸、致突变的知识和遗传病对人类未来健康 的影响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遗传咨询的概念及基本程序;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难点: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建议课时】 1课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发病风险,对学习这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的基础。如何来阻止遗传病的 延续,如何检测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都是 学生迫切想要了解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期末论文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摘要: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不仅对会大自然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同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各种伤害。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空气环境;空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气象因素;人体健康 1.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即大气污染物,通常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2.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别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2.1二氧化硫SO2 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 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2.2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 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 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2.3氮氧化物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刺激人的眼,鼻, 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形成城市的烟雾, 影响可见度;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 产生酸雨。 2.4一氧化碳CO 主要危害: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 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 甚至窒息死亡;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碳氢化合物)主要危害: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2.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主要危害: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杀死叶片组织, 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 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2.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甲醛)主要危害:有致癌作用;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2.8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 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 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 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 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 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2.9有毒化学品(如:氯气、氨气、氟化物)主要危害: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体有直接危

2016高考生物人类遗传病知识点

2016高考生物人类遗传病知识点 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 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 色体异常引起的。 1几个基本概念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 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使隐性 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 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1遗传病病症单基因遗传病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 脑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特点a、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其在胎儿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症状或处在潜在状态。b、往往是终生具有的c、常带有家族性,并以一定的比例出现于各成员中。人类遗传病还有3个危害,分别是危害人体健康、贻害子孙后代、增加了社会负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

遗传与人类健康教案

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一、教材分析 这两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此节内容是学生通过对第2册前几章有关遗传变异知识的学习,意在理论联系实际,也为以后基因工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基因治疗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材第一个内容是以治疗SCID患者为例,介绍了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通过具体病例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基因治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这个内容以学生前面学过的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但学生还未学习器具体步骤,所以对具体步骤还要详细说明,为以后基因工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二个内容是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及意义。安排了一个课外活动:利用互联网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应用价值。通过每位学生亲自查找,搜集资料,全班讨论,获得全面的信息,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学生活动:讨论谁有权利知道基因检测的结果。设置了多个讨论题,供学生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加深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这的第一个内容以苯丙酮尿症和蚕豆病为例,说明了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这个内容与前面的所学的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有关。第二个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要应用到学生前面所学的遗传基本定律和来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目前科学界的热门话题,学生已从电视或各种媒体中有所了解,并且通过本章以上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第一册中已学习了病毒、细菌、淋巴细胞等细胞结构的特点,通过第二册的学习,已掌握了有关组成基因的碱基序列、性状及基因控制性状等知识,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措施——基因治疗的具体步骤不是很清楚。 关于遗传病与人类未来,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有关基因的表达,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生物进化论中的遗传平衡定律讨论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基因治疗的概念,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过程、意义及实施的艰巨性,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信息资料。探讨基因检测可能带来的影响,理性思考科学进步的意义与价值。举例说出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说出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SCID病基因治疗图的分析,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探讨基因检测对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一进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辨正思维。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艰巨性,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基因治疗的方法和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可以通过例举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难点:一是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实例分析组织教学,

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 一、个人信息 xxxx 二、摘要 “血气”是中医用来表示人体能量的名词。根据经验,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本文就从传统中医的“血气”出发,探究作息与饮食对“血气”的影响,从而寻找养生与保健的新思路。 三、正文 “血气”及血液与气息,是中医用来说明人体能量的名词。但是人体内并没有任何物质称之为“血气”。根据中医的解释,血气包含人体的许多物质,其中血液是人体能量最重要的代表。在传统理论中,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血气”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中,人体的状态并不只是机械地按照是否生病来判断。还有一种状态叫做“未病”,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而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平日注重保健和养生,使血气达到充盈的平衡状态。 子午流注自然清理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是自然的一部。所以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是天人和谐的一体。传统中华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中医哲学主张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称为子午流注。依于子午流注,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丑时:(01∶00~03∶00) 气血运行到肝。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排毒时间: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2、寅时:(03∶00~05∶00) 气血运行到肺。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休眠时间: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3、卯时(05∶00~07∶00) 气血运行到大肠。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是起床的时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凉开水,以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排除体内垃圾。 4、辰时(07∶00~09∶00) 气血运行到胃。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早餐时间∶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