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元代文学

戏曲的形成

1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2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是中国古代各种表演艺术发展并综合运用的结果。

4“书会才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异动。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这也是促成杂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元杂剧的形式

3 元杂剧的体式逐渐定格化。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4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位,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

5 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加上一两只曲子作为“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或置于剧首。

6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的诗句,用以结束全剧情节,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7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8 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

9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本色自然且感情强烈,既可用于抒发主人公感情,也可串连场目、渲染气氛。它可增加衬字,比较灵活,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宾白包括人物对白和独白,有白话有韵语,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10在元杂剧中,主要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演出所用之物,谓之砌末。

11保存至今的元杂剧作品150多种,《元刊杂剧三十种》,这是仅见的元刊选集,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

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是明末以来流传最广的元杂剧选本,选一百本。另有近人隋树森新发现的剧本汇编为《元曲选补编》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1 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一类是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和《鲁斋郎》

《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题材源自于汉代民间“东海孝妇”的故事。

一类是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

一类是妇女剧《望江亭》和《救风尘》。《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三、艺术成就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1.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具有鲜明的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2.关汉卿塑造了个性鲜明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并把人物放到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描写。

3.结构紧凑,场次安排和关目处理富有匠心。

4.关汉卿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

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

2 白朴的《墙头马上》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一起被列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

3 白朴词集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小令尤为“清隽”。

4 白朴创作了杂剧,《楚庄王夜宴绝缨会》、《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祝英台死嫁梁山泊》、

《崔护谒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

5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6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7 马致远所作杂剧15种,现存7种,即《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粱梦》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传世。

8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9 《江州司马青衫泪》是一部爱情戏,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来

10 马致远还写了一批“神仙道化剧”和“隐居乐道戏”,如《任风子》、《岳阳楼》、《黄粱梦》、

《陈抟高卧》等

11 马致远的杂剧语言“典雅清丽”,是“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12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认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13 王实甫的作品除《西厢记》外,仅存《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和《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4 《西厢记》题材的发展流变:《西厢记》源于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秦观、毛滂“转踏调笑”——赵令畤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会真记》——宋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

15 《西厢记》的版本即学术界说的“弘治本”,全名为《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外,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16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古典戏曲的杰作。

首先,《西厢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其次,剧本的结构安排严谨,情节曲折复杂,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波澜迭起。

第三,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活动,意境优美。

第四,《西厢记》善于吸取前代名作佳句,点染而成妙曲,还善于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语言自然流畅而秀丽华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是文采派的代表。

最后,《西厢记》在体制上对元杂剧也有革新和创造。

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

元代,北宋宋江等起义的故事传说成为杂剧创作的重要题材。出现了许多水浒戏,也有象康进之、高文秀这样写水浒戏的优秀作家。

1 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黑旋风老收心》,均为水浒戏,今存前一种。

《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简称《李逵负荆》。

李逵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刻画了他憨直、天真又不无小聪明的可爱性格。真相大白后的负荆请罪,则写出了李逵豁达的胸怀和勇于认错的品质。

《李逵负荆》此剧的另一特色是喜剧手法的成功运用。

2 高文秀,都下人号“小汉卿”。现仅存《黑旋风双献功》。此外还有《渑池会》、《襄阳会》、《遇上皇》等剧。

《双献功》和《李逵负荆》堪称元代“黑旋风杂剧”的双璧。

3 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是元代公案剧中最成功的作品。

4 纪君祥,《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

5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而以《柳毅传书》最为著名。

6 《柳毅传书》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这是一部神话爱情剧,具有浪漫色彩,但折射出的是现实人间社会的图景。

7 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作品。

《潇湘雨》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

8 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唐代则有《秋胡变文》。

《曲江池》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李娃传》。

9 郑廷玉,今存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等6种。

《看钱奴》是郑廷玉的代表作,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张车子”故事。这个剧的主旨是宣扬贫富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有消极影响。

其中用漫画夸张手法,刻骨入髓地揭示了一个守财奴损人利己的本性和贪婪悭吝的心理。

10 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包待制智赚生金阁》。《老生儿》是一出社会伦理剧。

11 李潜夫,有《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杂剧一种传于世。《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包拯断案的情节

元后期杂剧

1 元杂剧的中心也由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杭州。出现了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等优秀的作家、作品。创作风格趋向典雅,创作题材多为爱情、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

2 郑光祖,今存《倩女离魂》、《 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等8种。

3 《倩女离魂》全名为《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取材于唐人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

4 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

5 郑光祖的《王粲登楼》,据东汉王粲的《登楼赋》虚构而成。

6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题材,乔吉的代表作是《玉箫女两世姻缘》

7 《扬州梦》演唐代诗人杜牧与名妓张好好的故事;《金钱记》写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与京兆尹王辅之女柳眉儿的爱情纠葛,投合了元代文人风流自赏的风气。

8 宫天挺,今存《死生交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两种

9 秦简夫,今存《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秦简夫的《东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一个见财不昧,有情义、重言诺、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

10 萧德祥的《杀狗劝夫》,王晔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范康的《陈季卿竹叶舟》,朱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等作家作品

元末南戏

1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温州杂剧”或称“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在宋徽宗宣和年间

已经开始流行,到南宋时,盛极一时。

2在结构方面,它以“出”(或称“场”)为单位。以人物上下场为界线,出而复入,叫做一“出”。

3 南戏剧本开头一般也有一段介绍作者创作意图、叙述剧情梗概的戏,叫“剧本开场”或“家门大意”。所以,南戏进入正戏,一般是从第二场戏开始。

4 在南戏作品中,几乎有一般是描写爱情、婚姻或家庭故事的。

5 其中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和“荆、刘、拜、杀”及《琵琶记》最著名。

6 《张协状元》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这是一本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戏文,与《赵贞女》、《王魁》同一题材。

7 《小孙屠》剧中曲调出现了一支南曲间插一支北曲的“南北合套”的体制,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8高明,以词曲自娱,被誉为“南戏之祖”。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9 《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它保留了原戏文中赵贞女的“有贞有烈”,把他从一个“弃亲背妇”的反面人物改写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从而改变了戏剧冲突的性质。

10琵琶记》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三不从”(即辞考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而展开的。剧本第四出“强试”是冲突的开端。

11这出戏本身的思想内涵比较复杂,一方面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人们按伦理纲常行事。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伦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暴露了现实的黑暗面。使得这个悲剧故事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12《琵琶记》的成功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不怕艰苦、自我牺牲的赵五娘的形象。她是典型的、完全符合妇道标准的贤妻孝妇。

13《琵琶记》的结构最为人称道的是“苦乐相错”,两条情节交错发展,两相对照,对比强烈,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14《琵琶记》的语言自然澄澈,以口头语写心间事,从实境得来。

15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还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后人称为“荆、刘、拜、杀”。

16《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拜月亭》曲白本色天然,,明代吕天成在《曲品》中说它“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逐开临川玉茗之流。”且列《拜月亭》为“神品”第二,仅次于《琵琶记》。

元散曲和民间歌谣

1散曲是我国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后期,在金、元统治下的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后世又称为“元曲”。散曲的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曲调,称之为“曲牌”。每个曲牌都分属一定的宫调,并有句数、字数的限定。

2 从结构上看,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又叫“叶儿”,就是独立的一只曲子,一调成文。此外,将两个或三个曲牌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

3 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组曲”。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各套曲子的联缀有一定的顺序,一般都以【煞调】或【尾声】结束。

4 元代散曲大致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家主要由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的散曲作品如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双调·新水令〕《题情》等。关散曲创作最多的题材是男女恋情,〔双调·沉醉东风〕

5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6 白朴,〔仙吕·寄生草〕《饮》

7 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作品集《东篱乐府》,如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说“纯是天籁”,“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还有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哀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如〔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还写下了〔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塑造了一个拘谨、悭吝的人物形象,诙谐而嘲讽。

8 元后期散曲成就较高的是张可久和乔吉两位作家

9 张可久,辑为《小山乐府》。

10 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

11 张养浩,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 睢景臣,其散曲代表作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13刘时中,曾作过两套〔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为元散曲中罕见的长套。

14 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两人并称为“酸甜乐府”。

元代诗文

1元初的诗文作家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

2在元代的诗文领域中,最突出的倾向是理学与文章合一。其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3在元代前期的理学家中,刘因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刘因之文,号称“醇正”,

4戴表元,诗学崇尚“雅正”。

5 当时出现“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6元代后期社会动荡,诗歌写实倾向大大增强。杨维桢的“铁崖体”是这一时期诗风的显著标志。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7 杨维桢个性狂狷,标新立异,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其诗气势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但一味求奇,不免有诡异晦涩的特点。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仗:杖责,用棍子打。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劓:割鼻子髠(k m):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 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 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类: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弓I: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⑦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⑧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⑨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 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17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讲解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 一、史传类文言文常见官职变动词语集释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襄公三年》 征拜郎中。《张衡传》 东曹掾。” 《<指南录>后序》 嗣同》 宴》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贡禹传〉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赵充国传》 白《与韩荆州书》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袁盎传》 辄积年不徙。”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常见官职归类 ①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二、史传类文言文常见生活词语归类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第1篇公输 一、文学(文体)常识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知而不争(通“诤”,谏诤,规劝。)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2.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2)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3)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胡不见我于王(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 (3)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4.一词多义 (1)为: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②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③必为有窃疾矣(是。)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2)见:①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②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③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④子墨子见王(拜见。)

(3)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 ②为与此同类(种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前面的“子”,夫子,先生;后面的“子”,尊称。) ②愿借子杀之(子,您。) (5)说:①公输盘不说(高兴。) ②请说之(陈述,解释。)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于:①胡不见我于王(向。) ②今有人于此(在。) ③起于鲁(从。) (8)争:①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通“诤”,谏诤。) (9)已:①然胡不已乎(停止。) ②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10)而: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连词,表承接。)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 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 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 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字音】 (一)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 间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的时候应该类整理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发古音。 可汗kahán 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用法18個常見文言 虛詞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练习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练习版) 一、重点词。 1.是: 2.必: 3.贷: 4.风、化: 5.荷: 6.禁: 7.期: 8.夙: 9.咨: 10.苟: 11.执: 12.邀: 13.游: 14.趣、趋: 15.闻: 16.矫: 17.质: 18.次: 19.输: 20.造: 21.宜: 22.诣: 23.让: 24.独: 25.善: 26.绳: 27.白: 28.比: 29.旨: 30.适: 31.且: 32.识: 33.当: 34.坐: 35.对: 36.中: 37.工: 38.孤:

41给: 42.表: 43.微: 44.狱: 45.第: 46.被: 47.录: 48.援、引: 49.虑: 50.推: 51.方: 52.顾: 53.集: 54.审: 55.伦: 56.孰: 57.检: 58构: 59.封: 60.卒: 二、疑难词。 1.遽(jù): 2.亟(jí): 3.渍(zì): 4麾(huī): 5.侪(chaí): 6.厥(jué): 7.鄙(bǐ): 8.俾(bǐ): 9.赧(nǎn): 10.靡(mí): 11.肆(sì): 12.奚(xī): 13.曷、盍(hé): 14.甫(fǔ): 15.逋(bǔ): 16.俟(sì): 17.阙(quē): 18.赍(jī): 19.敕(chì): 20.啻(chi):

23.蹙(cù): 24.畀(bì): 25.遘(góu): 26.赡(shàn): 27.籍(jí): 28.檄(xí): 29.僭(jiàn): 30.谒(yè): 31.秩(zhì): 32.轶(yì): 33.祚(zuó): 34.劾(hé): 35.忤(wǔ): 36.掾(yuàn): 37.讦(jié): 38.逸(yì): 39.迄(qì): 40.讫(qì): 三、易错词。 1.短: 2.害: 3.率: 4.折: 5.多: 6.少: 7.劝: 8.课: 9.盗: 10.按、案: 11.克: 12.延: 13.党: 14.论: 15.贼: 16.用: 17.属: 18.辟: 19.责: 20.喻、谕: 21.干: 22.与: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相传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草堂记》即写于此时。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大意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喜欢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 “香炉峰”、“遗爱寺”、 “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如上述较难断开的“其境胜绝”句,“胜绝”是谓语,一般不带宾语,据此可断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若远行客过故乡”句,“过”是谓语,“故乡”是其宾语,“若远行客”是其状语,此句不能断开。 按照以上四步,上述文段可作这样的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可加这样的标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1、比 ①<动>并列;挨着。《梁书王筠传》:“吾得比踪昔人。” ②<副>接连。《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比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涉江》:“与天地兮比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 ⑦<副>近来。《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结党营私。《管子?法法》:“群臣比,则蔽美扬恶。” 2.集结,聚合。《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2、踣bó ①<动>向前仆倒。《捕蛇者说》:“饥渴而顿踣。”《家有名士》:“果倒踣”。 ②<动>事情遭受挫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③<动>败亡;破灭。《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踣。” pòu <动>毁坏,破碎。《吕氏春秋?行论》:“将欲踣之,心高兴之。” 3、俾bǐ<动>使。《元史彻里》:“俾常侍左右。” bì<名>同“裨”,益处;裨益。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俾我。” 4、便biàn ①<名>便利;方便。《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动>有利于。《信陵君窃符救赵》:“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③<形>简便,轻便。《冯婉珍》:“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④<副>就,即。《孔雀东南飞》:“槌床便大怒。” ⑤<连>即便,即使。《兵车行》:“便至四十西营田。” pián ①<形>安逸。《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 ②<形>口才好;能说会道。《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才。” 【便嬖】受宠幸的亲近小臣。《孟子?梁惠王上》:“便不足使令于前与?” 【便宜】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明史马文升传》:“数条上便宜。” 5、绌chù ①<名>缝。《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冠秫绌,大吴之国也。”②<形>不足。《记丐侠》:“而绌于资斧”。 ③<动>通“黜”。贬退,罢免或降职。 qū <动>通“诎”。屈服。王安石《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 6、侪chái ①<名>类;等。《虞初广志》:“吾侪小”(吾侪: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们”。) ②<副>一起;混同。《列子?汤问》:“长幼侪居……男女杂游。” ③<动>相为配偶。《汉书?扬雄传》:“侪男女,使莫违。” 【侪辈】同辈。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谦,又与遂同时侪,于是交与语移时,不及军事。” 【侪流】同类的人,同辈。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复拜中书舍人。既至京师,侪无在者。” 【侪伦】同辈。 7、敕chì ①<动>告诫;告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②<名>君王的诏命,诏令。《后汉书史弼传》:“乃豫敕断绝书属。” ③<动>整顿;整治。《韩非子?主道》:“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形>同“饬”。严谨。《诫史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 【敕戒】警告,儆戒。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敕厉】告戒勉励。 【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2.皇帝封赠的诏令。《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建置》: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分类】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中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方法,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

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 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最新更新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 1、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③安逸:而死于安乐也 2、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3、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乘坐御风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堵 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13、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14、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香:芳草鲜美 17、奉侍奉妻妾之奉 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负者歌于途 ②凭借:负势竞上 19、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③还:湖中焉得更此人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20、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 21、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技》) 22、故 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