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中英文对照表

食品添加剂中英文对照表
食品添加剂中英文对照表

食品添加剂词汇英汉对照

D-异抗坏血酸钠 Sodium D-isoascorbate

D葡萄糖酸δ内酯 Glucono delta lactone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Ethyl p-hydroxybenzoate

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Sodium cyclamate

牛磺酸 Taurine

生姜油 (蒸馏) Oil of ginger (distilled)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Method for limit test of heavy metals in food additives

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flavouring substances

乙酸芳樟酯 Linalyl acetate

蔗糖脂肪酸酯 (丙二醇法)

桉叶素含量80 %的桉叶油 Oil of eucalyptus, 80% cineole content

碳酸氢钠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碳酸氢铵 Ammonium bicarbonate

焦亚硫酸钠 Sodium metabisulphite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BHT) 2.6-ditertiary butyl-p-cresol 诱惑红Fancy(Allura) red

DL-酒石酸 DL-Tartaric acid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ascorbyl palmitate

L-苹果酸 L-Malic acid

α-淀粉酶制剂α-Amylase preperation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苯甲醇 Benzyl alcohol

苯甲酸 Benzoic acid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

冰乙酸(冰醋酸) Glacial acetic acid

沉定碳酸钙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d

赤藓红 Erythrosine

赤藓红铝色淀Erythrosine aluminum lake

单硬脂酸甘油酯 (40%) Glycerin monostearate (40%) 丁酸 Butyric acid

丁酸乙酯 Ethyl butyrate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Propyl p-hydroxybenzoate

高粱红 Sorghum pigment

高锰酸钾 Potassium permanganate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

广藿香油 Oil of patchouli

桂花浸膏 Osmanthus concrete

海藻酸钠 Sodium alga acid

杭白菊浸膏 Hang Zhou chrysanthemum flower extract 核黄素(维生素B2) Riboflavin (Vitamin B2)

红曲红 Monascus color

红曲米 Red kojic rice

黄原胶 Xanthan gum

活性钙 Calcium of intensifiens

己酸 Hexanoic acid

己酸乙酯 Ethyl hexanoate

焦糖色 Caramel

咖啡因 Caffeine

卡拉胶 Carrageenan

抗坏血酸钙 Calcium ascorbate

抗坏血酸钠 Sodium ascorbate

可可壳色素 Cacao pigment

辣椒红 Paprika red

冷磨柠檬油 Lemon oil,cold pressed

亮蓝 Brilliant blue

亮蓝铝色淀 Brilliant blue aluminum lake

磷酸 Phosphoric acid

磷酸氢钙 Calcium monohydrogen phosphate

硫磺 Sulphur

硫酸钙 Calcium sulfate

硫酸铝钾(钾明矾)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留兰香油 Oil of spearmint

六偏磷酸钠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Morpholine fatty acid salt fruit wax 没食子酸丙酯 Propyl gallate

明胶 Gelatine

木糖醇 Xylitol

柠檬黄 Tartrazine

柠檬黄铝色淀 Tartrazine aluminum lake

柠檬酸 Citric acid

柠檬酸钙 Calcium citrate

柠檬酸钾 Potassium citrate

柠檬酸钠 Sodium citrate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Tertiary butyl-4-hydroxyl anisole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

糖化酶制剂 Glucoamylase preperation

糖精钠 Saccharin sodium

天然薄荷脑 Natural menthol

甜菊糖甙Steviosides

桅子黄(粉末、浸膏) Gardenia yellow,crocin

维生素A Vitamin A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Vitamin B1(Thiamine hydrochloride)

维生素B6 (盐酸吡哆醇)Vitamin B6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维生素C(抗坏血酸) Vitamin C(Ascorbic acid)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Vitamin D2(Ergocalciferol)

维生素E(d1-α-醋酸生育酚)

无水亚硫酸钠 Anhydrous sodium sulphite

香兰素 Vanillin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The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for spices and seasoning products

香叶油 Oil of geranium

硝酸钠 Sodium nitrate

新红 New red

新红铝色淀 New red aluminum lake

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亚洲薄菏素油 Oil of mentha arvensis, partially dementholized

烟酸 Nicotinic acid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叶酸 Folic acid

液体二氧化碳 (石灰窑法和合成氨法)

液体二氧化碳(发酵法) Liquid carbon dioxide(from alcohol fermentation plant)

乙基麦芽酚 Ethyl maltol

乙酸钙 Calcium acetate

乙酸异戊酯 Isoamyl acetate

异构化乳糖液 Lactulose liquid

诱惑红铝色淀 Fancy(Allura) red aluminum lake

藻酸丙二醇酯 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蔗糖脂肪酸酯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Distilled glycerin monostearate 紫胶红色素 Lac dye

苋菜红 Amaranth

苋菜红铝色淀 Amaranth aluminum lake

茉莉浸膏 Jasmine concrete

胭脂红 Ponceau 4R

胭脂红铝色淀 Ponceau 4R aluminum lake

羧甲基纤维素钠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食品添加剂使用 公示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1. 目的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采购、生产、使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符合GB2760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 3. 管理规定 采购 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包装标识内容应包括:品名、产地、厂名、执行标准代号、配方或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有适用禁忌等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由验收人检查标识并查验出厂检单报告、质量合格证明(第三方质量检验报告)、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属于生产许可证发放范围的要索取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查验合格后入库。对进口的添加剂应索要商检、海关等部门的检验证明。 贮存 食品添加剂应离地离墙10cm存放在专一的地方并明显标识,同时上锁管理。 使用 所有的食品添剂由品控人员监督专人领用,领取的食品添仅限在规定产品中使用。 1)所有的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都要符合规定要求,不能造成危害和污染。 2)盛装食品添加剂的容器一定要卫生干净。 3)盛装食品添加剂的工器具使用后,应彻底用饮用水清洗。 4)食品添加剂使用时要按照工艺标准要求使用。 管理 仓库保管员对以下方面进行自查 1)入库是否有正确的标识 2)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贮存 3)是否按规定的程序领取 车间领导须对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l)领取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是否正确 2)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公示 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2)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3)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4)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食品添加剂欧盟编码纯中文版

食品添加剂欧盟编码中文版 E 数字 为数学常数看见: E (数学常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数字是简易格式定义为食品添加剂和通常被发现在食物标签。' E ' 前缀表明添加剂是批准用于欧共体。 E 被编号的添加剂的加法对食品是持续的健康忧虑的问题许多年。许多这样添加剂应该与混乱连接包括过敏、紧张的疾病、肠混乱、癌症、心脏病和关节炎。在最近岁月许多这些添加剂也许是基因上修改过的进一步关心提出了(GM) 起源。一些E 被编号的添加剂也许并且认为是不合适的为halal, 素食主义者或素食主义者饮食。 ("E605" 不是E 数字; 它代表对硫酮, 非常致死的杀虫药。这明显地不是食品添加剂; "E"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为Entwicklungsnummer (德语为发展数字), 不是欧洲。) 参见: 食品添加剂名单, 有机食物 简称被利用在这项条款里 ? 同水准- 可能的过敏反应 ? LGM - 可能是从基因上修改过的有机体 ? AO - 动物起源 E100-e199 ? E100 姜黄素, 姜黄着色 ? E101 核黄素(维生素B2), 以前叫做lactoflavin (维生素G) 着色LGM ? E101a 核黄素5' 磷酸盐着色LGM ? E102 酒石磺, FD&C 黄色5 上色同水准 ? E103 Chrysoine 间苯二酚着色 ?E104 喹啉黄色着色同水准 ? E105 斋戒黄色AB 着色 ? E106 核黄素5 钠磷酸盐着色 ? E107 黄色2G 着色同水准 ? E110 日落黄色FCF, 橙黄色S, FD&C 黄色6 上色同水准 ? E111 橙色GGN 着色 ? E120 胭脂红, Carminic 酸, Carmines, 自然红色4 上色同水准AO ? E121 苔红素, 石蕊地衣着色 ? E122 Carmoisine, Azorubine 着色同水准 ? E123 白苋, FD&C 红色2 上色同水准 ? E124 Ponceau 4R, 胭脂红红色A, 精采猩红色4R 着色同水准 ? E125 猩红色GN 着色 ? E126 Ponceau 6R 着色 ? E127 赤藓红, FD&C 红色3 上色同水准 ? E128 红色2G 着色同水准 ? E129 Allura 红色AC, FD&C 红色40 上色同水准 ? E130 Indanthrene 蓝色RS 着色 ? E131 专利蓝色V 着色同水准

食品添加剂习题

食品添加剂 习 题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半致死量、最大无作用量、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食品加工助剂、着色剂、食用天然色素、食用合成色素、坚牢度、护色剂、漂白剂、香料、着香剂、增香剂、香精、食用香精、乳化香精、调味剂、酸味剂、缓冲剂、增味剂、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临界胶束浓度、食品增稠剂、防腐剂、食品腐败、食品霉变、食品发酵、.食品保藏、分配系数、油脂酸败、抗氧化剂及增效剂 二、填空三、选择题四、判断题 1.根据安全性将食品添加剂分为三类,每类又分为(1)、(2)亚类。 2.目前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分类、按分类、按分类、按分类等。 3.根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2类。包括: 4.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90),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处理和情报交换工作]将食品添加剂分为类,不包括。 5.食品添加剂属于精细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交叉的一个领域,具有本身的特性:性、性、性、技术、等特点。 6.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总趋势是:型、型和型。 7.“吊白块”化学名称是,120℃以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等有毒气体。 8.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规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分四个阶段,其第—阶段试验为毒性试验,第二阶段为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及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为毒性试验,第四阶段毒性试验。 9.食品添加剂进行动物毒性试验时,通常要做毒性试验、毒性试验和毒性试验。 10.半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是判断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第种常用指标,它表明了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大小,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第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的指标。 11.毒理学通常用大鼠经口测定的LD50将受试物毒性分为、剧毒、、低毒、、无毒六类。 12.最大无作用量(Maximum No-effect Level:MNL) 最大无作用量亦称最大耐受

附表涉及食品添加剂的HS编码

附表:涉及食品添加剂的HS编码 M/N:进/出口商品检验R: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Q:出境动植物检疫S:出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序号商品编码商品名称(海关商品名称) 检验检 疫类别 1.1702200000 槭糖及槭糖浆R/S 2.1702500000 化学纯果糖R/S 3.1703100000 甘蔗糖蜜R/S 4.1703900000 其他糖蜜R/S 5.1905100000 黑麦脆面包片R/S 6.1905200000 姜饼及类似品R/S 7.2201909000 其他水、冰及雪R/S 8.2204300000 其他酿酒葡萄汁R/S 9.2307000000 葡萄酒渣、粗酒石R/S 10.2512001000 硅藻土R/S 11.2519909100 化学纯氧化镁R/S 12.2526202001 滑石粉R/S 13.2710199400 液体石蜡和重质液体石蜡,不含生物柴油M.R/N.S 14.2712100000 凡士林R/S 15.2712200000 石蜡,不论是否着色R/S 16.2712901000 微晶石蜡R/S 17.2806100000 氯化氢(盐酸) R/S 18.2811220000 二氧化硅R/S 19.2817001000 氧化锌R/S 20.2825903100 二氧化锡R/S 21.2825903900 其他锡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R/S 22.2827200000 氯化钙R/S 23.2827310000 氯化镁R/S 24.2833210000 硫酸镁R/S 25.2833291000 硫酸亚铁R/S 26.2833293000 硫酸锌R/S 27.2833299000 其他硫酸盐R/S 28.2835291000 磷酸三钠R/S 29.2836200000 碳酸钠(纯碱) M.R/N.S 30.2836300000 碳酸氢钠(小苏打) R/S 31.2836500000 碳酸钙R/S 32.2836991000 碳酸镁R/S 33.2842100000 硅酸复盐及硅酸络盐(包括不论是否已有化 学定义的硅铝酸盐) R/S 34.2905223000 芳樟醇R/S 35.2905430000 甘露糖醇R/S 36.2905450000 丙三醇(甘油) R/S 37.2905491000 木糖醇R/S 38.2906132000 肌醇R/S

食品添加剂的编码

食品添加剂的编码 E编码是欧盟为各种食品添加剂而编订的食物标签。不是所有有E编码的食品添加剂在所有国家都允许用于食品。E编码的格式为“E”字加三位数字,细分项目在E XXX 后加i/ii/iii 或a/b/c/d,新项目用到四位数字: E XXXX,例如色素类为E100- 199,防腐剂类为E200-299,防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为E300- 399,增稠剂、稳定剂及乳化剂为E400-499,酸碱度平衡剂、防凝结剂为E500-599,增味剂及味精为E620-649等。 INS编码(international number system)是1989年7月食品法典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以E-number为基础的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大部分与E编号相同,同时对E编号中未细分的同类物作了补充。有INS编号的物质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表示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C)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INS编码包括3或4位数字,INS的编号从100至1521。在一些INS编码数字后加有字母标注,例如,150a代表焦糖色素Ⅰ-普通型,150b代表焦糖色素Ⅱ-亚硫酸化腐蚀型,150c代表焦糖色素Ⅲ-氨化,150d代表焦糖色素Ⅳ-亚硫酸氨化,包含任意字母下标的数字都应标在食品标签中。在INS编码数字或字母后再加(i)、(ii)、(iii)表示亚类,例如160a代表胡萝卜素,160a(ⅰ)代表β-胡萝卜素(人造),160a(ⅱ)代表天然提取胡萝卜素。INS不包含食用香料、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营养添加剂。在INS编号中也常常对具有相近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编组,但由于列表的扩大,经常出现三位的数字已经被分配完的情况,所以列表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再定位于对功能的描述。 CAS编码(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No.简称CAS No. )是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为化学物质登陆提供的登记号,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经登记了27,115,156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该号是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一个CAS号以连字符“-”分为三组,第一组有2到6位数字,第二组有2 位数字,第三组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CAS号以升序排列且没有任何内在含义。联合国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范汇编》中收录了CAS No.。 C.I.No.国际染料索引号(Colour Index Number,简称C.I.No.)包括了所有的合成染料,在国际间通行,不仅为食品添加剂编制。1975年国际染料与色素协会重新制定了各种合成染料统一的系统编号,又为各类染料制定了分类编号。例如柠檬黄的系统号为C.I. Pigment Yellow,分类号为C.I. Food yellow 4。 FEMA编号是美国香料和香精制造者协会(Flavor & Extract Manufacturer’ association,简称FEMA)对香料的编号,FEMA将一般认为安全的食品香料列入GRAS表中,一般都有编号。 COE编号是欧洲食品香料专家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 Experts On Flavor Substances,简称COE)对安全的食品香料的编码。 CNS编码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编码系统,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参见GB2760附录E)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CNS 中华民国国家标准的英文缩写

食品添加剂欧盟编码纯英文版

食品添加剂欧盟编码 ?E100 Curcumin ?E101 (i) Riboflavin (ii) Riboflavin-5'-phosphate ?E102 Tartrazine ?E104 Quinoline Yellow ?E110 Sunset Yellow FCF, Orange Yellow S ?E120 Cochineal, Carminic acid, Carmines ?E122 Azorubine, Carmoisine ?E123 Amaranth ?E124 Ponceau 4R, Cochineal Red A ?E127 Erythrosine ?E128 Red 2G ?E129 Allura Red AC ?E131 Patent Blue V ?E132 Indigotine, Indigo carmine ?E133 Brilliant Blue FCF ?E140 Chlorophylis and Chlorophyllins: (i) Chlorophylls (ii) Chlorophyllins ?E141 Copper complexes of chlorophylls and chlorophyllins (i) Copper complexes of chlorophylls (ii) Copper complexes of chlorophyllins ?E142 Greens S

?E150a Plain caramel ?E150b Caustic sulphite caramel ?E150c Ammonia caramel ?E150d Sulphite ammonia caramel ?E151 Brilliant Black BN, Black PN ?E153 Vegetable carbon ?E154 Brown FK ?E155 Brown HT ?E160a Carotenes: (i) Mixed carotenes (ii) Beta-carotene ?E160b Annatto, bixin, norbixin ?E160c Paprika extract, capsanthin, capsorubin ?E160d Lycopene ?E160e Beta-apo-8'-carotenal (C 30) ?E160f Ethyl ester of beta-apo-8'-carotenic acid (C 30) ?E161b Lutein ?E161g Canthaxanthin ?E162 Beetroot Red, betanin ?E163 Anthocyanins ?E170 Calcium carbonates ?E171 Titanium dioxide ?E172 Iron oxides and hydroxides ?E173 Aluminium

表E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代码

食品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 GB 2760-2007表E

GB 2760—2007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每个添加剂在食品中常常具有一种或多种技术作用。在本标准每个添加剂的具体规定中,列出了该添加剂常用的技术作用,并非详尽的列举,同时,也不用作食品标签的目的。 E.1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E.2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E.3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E.4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E.5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E.6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E.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是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E.8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E.9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E.10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E.11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E.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E.12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E.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E.15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E.16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 素范围的物质。 E.17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E.18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E.19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E.20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E.21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E.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E.23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 第 239 页共 252 页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 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食品添加剂。不采购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采购标识不规范的、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2、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3、购入食品添加剂时,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规定,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登记台账。 4、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安全要求或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并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做好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名称、生产单位、用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用途)、使用量、使用时间、责任人进行登记。 6、对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7、严禁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所列物质及其他非食用物质。 8、不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生、鲜肉等规定品种不添加食用香料、香精。 9、油条、油炸食品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10、指定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

(完整版)《食品添加剂》题库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增稠剂:能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能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叫做增稠剂。比如琼脂、卡拉胶、糊精和海藻酸钠等。 3、乳状液: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叫做乳状液 4、膨松剂:膨松剂是指加入食品中后,当食品烘烤加工时能够发生分解产生气体,在食品内部形成膨松多孔结构的食品添加剂。 5、防腐剂:防腐剂是指能够抑制微生物增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比如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 6、香精:香精亦称调合香料,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香料的混合物。 7、精油: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其商品统称为精油。 8、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9、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二、填空题 1、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代码可以用5位数字表示,如磷酸CNS 01.106。前两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类码标识,后三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的编号代码。 2、按照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编码系统,防腐剂的分类号是17。 3、按来源分,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类。 4、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5、不得以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6、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7、能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能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叫做增稠剂。 8、乳状液中以小液珠状态存在的一相叫做分散相。 9、苯甲酸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其效力随酸度增强而增加,在碱性环境中失去抗菌作用。 10、山梨酸类的适用pH值范围为5.5以下。 11、根据色料的混合原理,红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紫色色; 12、根据色料的混合原理,黄色与红色相混产生橙色色; 13、根据色料的混合原理,黄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绿色色; 14、食品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酸钠和亚硝酸钠。 15、按照作用机理,食品漂白剂可分为还原型漂白剂和氧化型漂白剂两大类。 16、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其商品统称为精油。 17、从溶解性能来看,食用香精可分为水溶性香精和油溶性香精两类。 18、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1引起的。 19、赖皮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5引起的。

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 按字母顺序查询

重 要 通 告 此國際編碼系統是供標簽食物時一般參考之用,不可被視為可在本港合法使用的食物添加劑的名單。此國際編碼系統中有些食物添加劑的技術用途可能與本港食物法例的規定有異。有關食物添加劑法例的詳情,請參閱相關的本港食物法例。 Important Notice This 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 (INS) is intended for use as general reference for labelling purpose only. I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 list of food additives permitted to be used in Hong Kong. Technological functions of some food additives in the INS may not be regarded as such under the food laws in Hong Kong. For detailed legal provisions governing food additives, please refer to respective food laws in Hong Kong. 以下表格最後修訂於﹕ The table below was last updated on: 22-1-2008 按 字 母 順 序 排 列 In Alphabetical Order 編號 No. Food Additive 食品添加劑 Technological Function(s) 技術用途 950 Acesulfame Potassium 乙酰磺胺酸鉀; 醋磺內酯鉀; sweetener, flavour enhancer 甜味劑, 增味劑 260 Acetic Acid (Glacial) 冰乙酸 preservative, acidity regulator 防腐劑, 酸度調節劑 472a Acetic and Fatty Acid Esters of Glycerol 乙酸和脂肪酸甘油酯 emulsifier, stabilizer, emulsifying salt 乳化劑, 穩定劑,乳化鹽 929 Acetone Peroxide 過氧化丙酮 flour treatment agent 麵粉處理劑 1422 Acetylated Distarch Adipate 乙酰化己二酸雙澱粉 stabilizer, thickener 穩定劑, 增稠劑 1423 Acetylated Distarch Glycerol 乙酰基雙澱粉 stabilizer, thickener 穩定劑, 增稠劑 1414 Acetylated Distarch Phosphate 乙酰化磷酸雙澱粉 emulsifier, thickener 乳化劑, 增稠劑 1451 Acetylated Oxidized Starch 乙酰化氧化澱粉 stabilizer, thickener, emulsifier 穩定劑, 增稠劑,乳化劑 1401 Acid-Treated Starch 酸處理澱粉 stabilizer, thickener 穩定劑, 增稠劑 355 Adipic Acid 己二酸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406 Agar 瓊脂 thickener, gelling agent, stabilizer 增稠劑, 膠凝劑,穩定劑 639 Alanine, DL- DL-丙胺酸 flavour enhancer 增味劑 400 Alginic Acid 藻酸; 藻朊酸 thickener, stabilizer 增稠劑, 穩定劑 956 Alitame 縮二氨酸基酰胺, 阿力甜 sweetener 甜味劑 1402 Alkaline-Treated Starch 鹼處理澱粉 stabilizer, thickener 穩定劑, 增稠劑 129 Allura Red AC 誘惑紅 AC; Allura紅AC colour 色素 173 Aluminium 鋁 colour 色素 523 Aluminium Ammonium Sulphate 硫酸鋁銨 stabilizer, firming agent 穩定劑, 固化劑 522 Aluminium Potassium Sulphate 硫酸鋁鉀 acidity regulator, stabilizer 酸度調節劑, 穩定劑 559 Aluminium Silicate 硅酸鋁 anticaking agent 抗結劑 521 Aluminium Sodium Sulphate 硫酸鋁鈉 firming agent 固化劑 520 Aluminium Sulphate 硫酸鋁 firming agent 固化劑 123 Amaranth 莧菜紅; 雞冠花紅; 藍光酸性 紅 colour 色素 264 Ammonium Acetate 乙酸銨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359 Ammonium Adipates 己二酸銨類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403 Ammonium Alginate 藻酸銨; 藻朊酸銨 thickener, stabilizer 增稠劑, 穩定劑 503 (i) Ammonium Carbonate 碳酸銨 acidity regulator, raising agent 酸度調節劑, 膨脹劑 503 Ammonium Carbonates 碳酸銨類 acidity regulator, raising agent 酸度調節劑, 膨脹劑 510 Ammonium Chloride 氯化銨 flour treatment agent 麵粉處理劑 380 Ammonium Citrates 檸檬酸銨類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368 Ammonium Fumarates 富馬酸銨類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503 (ii) Ammonium Hydrogen Carbonate 碳酸氫銨 acidity regulator, raising agent 酸度調節劑, 膨脹劑 527 Ammonium Hydroxide 氫氧化銨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328 Ammonium Lactate 乳酸銨 acidity regulator, flour treatment agent 酸度調節劑, 麵粉處理劑 349 Ammonium Malate 蘋果酸銨 acidity regulator 酸度調節劑 923 Ammonium Persulphate 過硫酸銨 flour treatment agent 麵粉處理劑 342 Ammonium Phosphates 磷酸銨類 acidity regulator, flour treatment agent 酸度調節劑, 麵粉處理劑 452 (v) Ammonium Polyphosphates 多磷酸銨類; 聚磷酸銨類 emulsifier, stabilizer, emulsifying salt, antioxidant, thickener, humectant 乳化劑, 穩定劑, 乳化鹽, 抗 氧化劑, 增稠劑, 水分保持劑

2019年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食品添加剂编码

E编码是欧盟为各种食品添加剂而编订的食物标签。不是所有有E编码的食品添加剂在所有国家都允许用于食品。E编码的格式为“E”字加三位数字,细分项目在E XXX 后加i/ii/iii或a/b/c/d,新项目用到四位数字: E XXXX,例如色素类为E100- 199,防腐剂类为E200-299,防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为E300- 399,增稠剂、稳定剂及乳化剂为 E400-499,酸碱度平衡剂、防凝结剂为E500-599,增味剂及味精为E620-649等。 INS编码(international number system)是1989年7月食品法典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以E-number为基础的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大部分与E编号相同,同时对E编号中未细分的同类物作了补充。有INS编号的物质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表示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C)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INS编码包括3或4位数字,INS的编号从100至1521。在一些INS编码数字后加有字母标注,例如,150a代表焦糖色素Ⅰ-普通型,150b代表焦糖色素Ⅱ-亚硫酸化腐蚀型,150c 代表焦糖色素Ⅲ-氨化,150d代表焦糖色素Ⅳ-亚硫酸氨化,包含任意字母下标的数字都应标在食品标签中。在INS编码数字或字母后再加(i)、(ii)、(iii)表示亚类,例如160a代表胡萝卜素,160a(ⅰ)代表β-胡萝卜素(人造),160a (ⅱ)代表天然提取胡萝卜素。INS不包含食用香料、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营养添加剂。在INS编号中也常常对具有相近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编组,但由于列表的扩大,经常出现三位的数字已经被分配完的情况,所以列表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再定位于对功能的描述。 CAS编码(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No.简称CAS No. )是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为化学物质登陆提供的登记号,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经登记了27,115,156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该号是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一个CAS号以连字符“-”分为三组,第一组有2到6位数字,第二组有2 位数字,第三组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CAS号以升序排列且没有任何内在含义。联合国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范汇编》中收录了CAS No.。 C.I.No.国际染料索引号(Colour Index Number,简称 C.I.No.)包括了所有的合成染料,在国际间通行,不仅为食品添加剂编制。1975年国际染料与色素协会重新制定了各种合成染料统一的系统编号,又为各类染料制定了分类编号。例如柠檬黄的系统号为C.I. Pigment Yellow,分类号为C.I. Food yellow 4。 FEMA编号是美国香料和香精制造者协会(Flavor & Extract Manufacturer’ association,简称FEMA)对香料的编号,FEMA将一般认为安全的食品香料列入GRAS表中,一般都有编号。 COE编号是欧洲食品香料专家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 Experts On Flavor Substances,简称COE)对安全的食品香料的编码。 CNS编码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编码系统,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参见GB2760附录E)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QS编码规则

纳入QS许可的28大类食品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对全部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工作的通知》(2007年12月28日国质检执〔2007〕644号)以下28大类食品纳入QS许可范围: 1、粮食加工品:小麦粉、大米、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加工品(分装)、谷物碾磨加工品(分装)、谷物粉类制成品] 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 3、调味品: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调味料产品 4、肉制品: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5、乳制品: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灭菌乳、酸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特殊配方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 6、饮料: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 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7、方便食品:方便食品(方便面、其他方便食品) 8、饼干:饼干 9、罐头:罐头(畜禽水产罐头、果蔬罐头、其他罐头) 10、冷冻饮品:冷冻饮品(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食用冰、甜味冰) 11、速冻食品: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生制品、熟制品)、速冻其他食品(速冻肉制品、速冻果蔬制品、速冻其他类制品)] 12、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薯类食品 13、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制品(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果冻 14、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茶叶、边销茶)、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15、酒类:白酒、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其他酒 16、蔬菜制品:酱腌菜、蔬菜干制品(自然干制蔬菜、热风干燥蔬菜、冷冻干燥蔬菜、蔬菜脆片、蔬菜粉及制品)、食用菌制品(干制食用菌、腌渍食用菌)、其他蔬菜制品 17、水果制品:蜜饯、水果制品(水果干制品、果酱) 18、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烘炒类、油炸类、其他类) 19、蛋制品:蛋制品(再制蛋类、干蛋类、冰蛋类、其他类) 20、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 21、食糖: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冰糖、方糖、冰片糖等) 22、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干制水产品、盐渍水产品、鱼糜制品(即食类、非即食类)]、其他水产加工品(水产调味品、水生动物油脂及制品、风味鱼制品、生食水产品、水产深加工品) 23、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糖(葡萄糖、饴糖、麦芽糖、异构化糖等) 24、糕点:糕点(烘烤类糕点、油炸类糕点、蒸煮类糕点、熟粉类糕点、月饼) 25、豆制品: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其他豆制品 26、蜂产品:蜂产品[蜂蜜、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花粉、蜂产品制品] 27、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婴幼儿配方谷粉、其他配方谷粉) 28、其它食品 食品QS编码规则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2014)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 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 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 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 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8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 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 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 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 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 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 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9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 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 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 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01年我国允 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 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 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 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 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 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甘草抗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