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婚姻问题研究

老年人婚姻问题研究
老年人婚姻问题研究

分类号UDC 单位代码10644

密级公开学号 2009020225

学士学位论文

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李海

指导教师:王秀珍

系别:社会科学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论文日期:2013年5月30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25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中国 达州

2013年5月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引言 (2)

一、老年人再婚的原因 (3)

二、老年人再婚的途径 (4)

三、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 (5)

(一)老年人相亲之前的心理状况 (5)

(二)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 (5)

(三)老年人相亲后的心理状况 (6)

四、老年人再婚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7)

(一)再婚后老年人及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关系问题 (7)

(二)老年人再婚后不进行婚姻登记的问题 (8)

(三)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干涉问题 (9)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该部分应该是采用“构建域”的方式自动生成并自动链接!

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2班:李海指导老师:王秀珍

摘要:老年人丧偶后,希望在晚年通过再婚寻找到新的伴侣,在再婚过程中会出现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问题,再婚后不进行婚姻登记问题,子女对父母再婚的干预问题。本文会对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及其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社会、家庭、个人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老年人;再婚;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再婚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老年人再婚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所赋予的法定权利。但在老年人再婚出现问题后,没有专门的社会机构来保障老年人的婚姻权益,亦没有设立专项法律?为老年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老年人的再婚权益不断受到侵害,我们应该从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一同努力,共同构建老年人再婚的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老年人再婚的现状和原因

(一)我国老年人现状

老年人的定义,各个国家和时期的概念不大一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需65岁以上才算做是老年人。而按我国现阶段的年龄划分标准,60岁以上即可认为是老年人。

根全国老龄办200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占总人数的11.3%,其中城市老年人离异和丧偶人数占8.3%,农村老年人离异和丧偶人数占

9.3%[1]。?????该部分请使用最新数据信息进行对比。

(二)老年人再婚的原因

1、老年人再婚的社会原因(!!!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也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为革命贡献了青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民族培养了后代,当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2]。老年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维护老年人权益,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婚姻法、继承法特别是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等都从不同方面为老人再婚提供了法律保障。宪法在规定男女平等原则的同时,还规定了儿童、老人、妇女受特殊保护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权益不断受到侵犯,特别是老年人的晚年婚姻幸福,子女的反对或者过度干涉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老年人的晚年婚姻权益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从社会角度来讲,维护老年人的合法的婚姻权益,能稳定好社会秩序,减少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老年人再婚的家庭原因

现代社会经济压力重,子女大多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工作,独居老人数量庞大且日益增多,子女们也想父母们幸福。但是,大多数子女想要好好照顾老人而苦于无太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子女们对自己的父母照顾和关怀太少,由于种种原因也难以尽到应有的孝道。所以从家庭角度来讲,老年人再婚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们的抚养压力,使整个家庭更和睦。(?????请使用权威数据或调查数据说话)

3、老年人再婚的个人原因

公民的思想在进步,老年人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婚姻方面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和保障,对传统观念中的“再婚的不道德感”有所削弱。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再婚的愿望日益强烈,人们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婚姻幸福终老的期望往往与实际婚姻生活不符,老年夫妻双方大多是因为一方患病,或者意外死亡而不能相伴终生,留下另一半孤独在人世。据曹行船对唐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50个老年人中,有40个丧偶,99个原配,1个分居,1个未婚,9个再婚[3]。这些单身的老年人就很希望再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感情和经济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活共同体。共同度过晚年的美好时光。(该部分的数据建议采用覆盖面广一点的数据)

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老年人再婚能让老年人相互帮助和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的身题和心理的健康。

二、老年人再婚的途径

老年人再婚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正规的婚介机构,一种是通过民间婚介。

(一)以正规的婚介机构为媒介的再婚

笔者这里所说的正规婚介机构其实就是婚介公司,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再婚的人并不多,主要因为是婚介机构的公开性,老年人顾及颜面,羞于在这种较为公开的平台透漏自

己的姓名、照片等;其次婚介机构对于老年人的婚姻的年龄大、观念守旧等特点把握不好,婚介的成功率较低。(婚介机构介绍老年人再婚<登记的比例、成功、失败的比例>的数据?)(二)以民间婚介为媒介的再婚

民间婚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生活中的老年人为媒,介绍给另外的一位看起来比较相配的老年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媒婆”;另一种是由公共机构为媒,比如社区服务站或者老年人活动中心,通过加强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举办文体活动,促成老年人再婚的这种模式。

在实际的生活中老年人再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以生活中的老年人为媒介绍的,这种途径不仅能很好的保护老年的人隐私,而且同样作为老年人的中间人,对于婚姻双方的年龄大、观念旧等特点都相当熟知,所介绍的对象与再婚者所想象的相差不远,成功率也会更高。当然在成功的介绍了一对过后,中间人也会得到一定的喜钱,喜钱的多少要据地区的贫富状况和被介绍人双方的经济状况了。(比例???)

有趣的是,民间所谓的“媒婆”,并非一开始就想做“媒婆”的,而是在她身边恰好有两个单身的人,由她介绍成功后,周围邻里的单身丧偶之人都闻风而来让她帮忙,其中也不乏年青人的父母想帮自己儿女找到好对象的。在成功介绍了一对过后因为有不错的喜钱,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媒婆”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三、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

(一)老年人相亲之前的心理状况

老年人去相亲的多为丧偶之人。在刚丧偶的时候这些老年人极少是立即去和自己的新对象相处或者结婚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老伴刚死,心理还在伤心之中,受古时“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心态未立马调整过来,和其他对象相处还不习惯;二是顾忌后辈和左邻右舍的闲话,颜面上过不去,即使晚辈们有心,劝老人再找一个,或者主动去婚介机构为老年人报名,老年人会感到羞怯而拒绝;三是老年男女双方的思想相对我们年亲人来说更为保守,农村老年人较城市老年人心理更保守,老年人之间的交往更为的复杂,所以在丧偶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单身一段时间,在心理放开了过后再寻伴侣。在这段时间里老年人的心理是相当脆弱的,情绪也相当低落。所以作为晚辈来讲,应该多关爱老年人,多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心理空虚期,唤醒老年人对生活的希望。

(二)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

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分为男性再婚心理和女性再婚心理。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着守旧的思想存在,而且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1、男性老年人再婚心理分析

首先,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的年龄要求上,旧思想中有着“只准男长十,不准女大一”的思想,况且老年人身后子女后辈多,多为家中的尊长,怕后辈取笑,所以为了自身的尊严,对女性的年龄特别看中,若是长一岁便可能介绍的时候就会被拒绝。但男性老年人几乎都想要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年龄跨度可以达到30岁,所以现在老夫少妻的例子屡见不鲜,要说这种行为是男性为求风流而为,倒不如说是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

其次,是对女性的长相的要求,长相穿着要尽量得体,不能太过丑陋。能见得过亲戚,见得过邻居。

最后,男性老年人相亲时才考虑的是女性老年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品行和身体健康程度。由于新中国刚建立之时教育水平很差,所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中文凭就算很高的了,但其中也不乏硕士、博士文凭,所以若男方的文凭是博士,那么高中以上文凭的女性老年人是首选。若男方老年人文凭在高中或者高中以下,那么,对女性的文凭几乎就无要求,主要是看女性的性格如何,双方是否和得来!这其中最不值得老年人重视的就是身体健康程度了,男女双方年龄均较大,身体机能都不是非常好,时而患小病,时而一大病,所以,若不是患了什么绝症,让对方感觉到生活无望,就能满足对方需求。这也可以说是老年人再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2、女性老年人再婚心理状况分析

首先,女性老年人在相亲时首先所看重的是男性是否有生活保障,男性的生活保障是否够两个人一起共同生活。男性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子女的抚养费,另外一个是老人的退休金或者养老金。男性收入的来源可以说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再婚的自主权。如果男性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子女的抚养费,那么要是子女怕老人再婚后事情麻烦,或者会增加自己的赡养负担而向老人的再婚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老人也只有放弃再婚的念头继续独居。如果老人的收入是来自于退休金或者是养老金,而且够夫妻双方生活所用,那么老人的再婚自主权就在自己手中,和谁再婚,婚后住哪老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笔者认为男性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状况是老年人婚姻幸福的重要基础。

其次,女性老年人在再婚时第二考虑的是男性的性格和长相。和旧时相亲一样,要求男性身高要比自己高,性格好,脾气好,容易相处,最好是潇洒的。老年人对于潇洒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长得不丑,有一项或者几项拿手的,比如唱歌、跳舞、乐器等,再有就是衣着整洁大方,最好每天有一个固定的头型,这样就能达到女性心里面所认为的潇洒了。

(三)老年人相亲后的心理状况

老人们若是成功相亲后,互相看上对方就会跟新婚夫妻一样一起住在一起,两者都抱着相依相伴,相互终老的想法。当然这是一个始终的想法,具体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简单了。

由于年龄、经济实力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有些老年夫妻在刚开始相处时多少都有些矛盾,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思想比较僵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在双方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可能是一方有刻意隐藏或者是时间不够,没有让对方发现或者引起注意,到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过后,问题就可能暴漏出来了,比如性情粗暴,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不会整理家务等等问题都会出现,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就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笔者认为,老年人再婚后都有要有一个适应对方生活的一个心理准备和改变,两个人生活,特别是和儿女们一起生活,新加入家庭的人总和家庭里以前的老成员之间有些性格上的有冲突。这就需要一个磨合期,需要大家相互熟悉和改变,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参与到这个心理的改变中来,将棱角磨平。使得更圆滑,让大家都能其乐融融。

四、老年人再婚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再婚后老年人及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关系问题

1、问题具体表现(不能以偏概全?建议最好权威数据说话)

老年人再婚,已经不仅仅是两个老年人之间的问题,其中还包括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两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老年人的再婚,也意味着将两个家庭进行了重组。比如,在笔者的老家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笔者奶奶为一位老人介绍了另外一位丧偶老人。女方比男方小8岁,男方住在城中,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女方则来自农村,双方相貌均不算丑陋。

刚开始介绍的时候双方都没问题,双方就办了酒席成了亲,女方住在男方的家中。但在同居一段时间后,问题随之出现。女方与男方的子女一起相处难免有摩擦,有摩擦应该好好解决,但是女方遇事不讲理,男方和她讲道理,女方执拗,还和男方大吵大闹,家里面的厨房卫生不打整,还说:来的时候厨房就是这样。同时,女方在男方家中的认可度不高,生活习性和男方子女的生活习性不相同,甚至有抵触的地方。男方有时候会恼羞成怒说要休了女方,女方又不答应!

本来是还算美满的一对老年婚姻,现在却成了家庭矛盾的一个源泉,家庭不和睦,夫妻双方也不和。女方有不对的地方,当然男方和男方子女也有些许做得不正确的地方。

再比如仁寿县城中还有另外一对老年人再婚夫妇。男方姓魏,77岁,女方姓陈,63岁,男方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金每月大概有2300,比女方大14岁。女方则无退休金。平时的

生活靠子女们补助。男方由于是教师有一定的素养,生性开朗,身体健康,很少生气。女方较为年轻,脑筋比较灵敏,能办理老年人的养老保险以及退休金等,同时也能照顾男方的衣食住行等。

经人介绍后两个人结婚了,婚后,双方共同住在女方子女的家中,男方的退休金由女方保管,但开销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由于男方有退休金,所以两夫妻的生活开支就够了,同时因为和女方的子女们一起吃住,有时候男方的退休金也会拿出来为家里买菜,或者添置家电。两者共同生活到现在已经有6年时间了,老夫妇一共为家里面添置了液晶电视一台,空调一台。有多出来的闲钱,也会给两个孙子买点衣服和零用。

近几年子女们外出经商时,家中的家务等,都是由老夫妇们打扫。到现在,每次子孙们回家都不会感觉到有外人在家。子女们称男方为魏表叔,子孙们称男方为魏爷爷,虽然没有叫爸爸和爷爷。但这个家庭也算是相当美满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和睦,当女方提出想要给自己找个老伴的时候,女方的子女一个持反对态度,一个不发表意见。持反对态度的子女认为,这样会无渊无故的为自己增添一个长辈,心上不舒服不说,还要帮忙照顾男方烦人起居。但是在女方的坚持下双方还是走在了一起。老人在家中脾气很好,饮食不挑剔,不和女方顶嘴,胃口很好,总是笑呵呵的。虽然生活习性和家人有些抵触,比如不是和家庭的子女们一样注意清洁卫生。期间也有些事情让女方子女感觉很烦人的地方,女方子女也要求自己的母亲解除这门婚事,但是还是被女方驳回去了。

就这样双方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老年夫妻之间,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都相互磨合得很好以后,才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

2、解决策略

(1)首先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老年人的再婚,不仅仅是两位老人之间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情,遇到问题两个家庭都要一起共同解决,问题的起因是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不和,同样,想要解决问题,想要家庭和睦,也要靠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行,长辈与晚辈应该多多交流感情,多理解对方,多为对方着想,每个成员都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共同改变和适应对方的生活方式。这样,再婚后的两个家庭才能和睦共处,阖家欢乐。

(2)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找居住地所在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寻求调解,村委会和居委会应该了解事实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以外人来缓解家庭矛盾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3)若居委会和村委会都不能调解,事情较严重的,可以找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当然,笔者并不推荐这么做。首先公安机关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是不会依据情理来做判断的,所做出的判决结果大多数人会不服,其次,公安机关所做的判定结果往往比较严重,这样既不能化解家庭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

(二)老年人同居后不进行婚姻登记的问题

1、问题原因及具体表现

目前老年人盛行一种“走婚”。“所谓走婚,就是不进行婚姻登记,而同居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4]。

老年人“走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对再婚后赡养、财产问题分割的担忧,还有是“走婚”可以很好保持老年人现状,自由度和灵活度高,一旦登记,就将会出现结婚很难,离婚更难得问题。其他的比如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利益算计等问题。都阻碍了老年人再婚的时候进行合法的婚姻登记。再婚的老年人为了求现在的“稳定”,只有选择“走婚”。

2、不进行婚姻登记的后果

但是再婚老年人不进行婚姻登记,恰恰是婚姻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婚姻如果不进行婚姻登记,那就意味着这段婚姻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特别是弱势一方的权利并不能得到保护。这其中就包括双方财产权,双方的继承权,以及关于婚姻的其他权利。

现在婚姻法不仅适用于青年人同样也适用于老年人,在婚姻法中婚前财产明确的被认定为个人财产,只有婚后财产才被认定为了共同财产,在眉山市仁寿县的老年人再婚案例中,有不少人因为财产和继承权的问题没有领取结婚证,这些老年人都是在正式生活之前就已经商量好了居住、抚养、继承等问题。但这些都是一些口头上的约定,变数非常大。不进行婚姻登记而共同生活的行为,不仅婚姻自身的安稳程度得不到保证,婚后的个人权利同样也得不到保证。

3、老年人再婚进行婚姻登记的好处

当然也有进行了婚姻登记的老年人再婚,这种婚姻就相对来说更加的稳定。权益也由法律提供保障。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魏姓和陈姓夫妻。二者是到县城的婚姻登记处经行了登记。魏姓是退休教师,每月有两千多的退休金。魏姓住在陈姓的家中,每月的两千由魏姓老人自己决定如何开销,子女不得干涉。双方的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婚后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在有法律的保护下,子女对于两者的各种事宜不得过多干涉,双方的婚姻虽然在刚开始的熟悉阶段有点矛盾,但是到后来也是相当的平稳和幸福。这样不仅夫妻双方的财产得到了法律保障,个人权益也有了法律保障。

所以,老年人再婚不要怕麻烦或者有思想的问题就不去经行婚姻登记,进行婚姻登记是夫妻双方权利保障的前提,是婚姻幸福的前提。是两个家庭间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所以老年人再婚进行登记对夫妻双方和两个家庭都有好处。

(三)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干涉问题

1、我国法律对子女干涉父母婚姻的规定

尊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宪法中第十八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收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和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第四十七条规定:“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5]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修正)》第十三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6]

2、问题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子女们干涉父母再婚的原因主要是有两个,一个是对再婚后所产生的财产分配问题和抚养问题感到担心,害怕在父母再婚后自己理应该所继承的财产有所减少和自己对父母的抚养费用有所增加。第二个是父母都老年了再婚的话,怕引起周围邻里的笑话,面子上过不去。

子女们反对老年人的干涉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同意父母再婚,但干涉父母婚后的抚养、居住财产分配问题,要求婚后的财产、抚养问题要按照子女们意愿。还有一类就是直接性暴力反对和用抚养费威胁父母的再婚。

再婚家庭的子女们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或者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大多会干涉自身父母的再婚,导致老年人的再婚难以进行,或者再婚后难以维持。有的子女不能很好的与老年人相处,还有担心自己父母会先于配偶离世,老人的住房或者财产会落入配偶之手。所以很多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再婚持反对态度,甚至不惜采用手段,如不给于老年人抚养费等逼迫老人不能再婚。

虽然说现代社会提倡婚姻自由,但实际上老年人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子女方面的制约。这些人认为父母再婚会“有辱门风”,有损自己的颜面;那些父母本来留给自己的财产也会落入他人之手,所以为了自己的名声和财产,会不惜使用手段或者直接阻止来干涉父母的婚姻,防止父母再婚。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因为子女的反对而使老年人再婚失败,或者再婚不顺利的例子。

3、解决策略

从个人和家庭角度出发,对于子女们的反对,大多是因为财产或者继承权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在老年人再婚的时候应当适当征求子女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双方子女们最关注的婚后财产、养老等问题订立书面或者口头的协议和公证,合理合法的避免家庭矛盾。实行婚前财产公证,以减少婚后的纠纷和麻烦。通常的做法是:“(1)子女们提出的对已亡生父或生母的遗产继承要求,应予以支持。死者的遗产应由包括子女在内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分割。(2)老人原来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应当做好再婚前的家庭析产。(3)再婚双方各自确定本人的婚前财产,婚后不再视为夫妻共有财产。(4)这样做能明确双方各自的财产,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又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依法处理。即使在婚后又再离婚,分割的也只有婚后的那一部分共同财产,之前的个人财产和各自女子依法享有继承权的部分财产不会被侵占”。[7]婚前确认财产的归属是非常有必要的。

子女们在面对自己父母再婚的时候应该理性去对待,问题处理得好,就能使子女们减轻自身负担,不能一味的去反对自己父母再婚,影响父母的晚年生活,搞得家庭不快。在父母再婚之前进行财产的公证和确认,既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又能使自己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从社会角度讲,虽然有明确立法保护老年人的婚姻权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子女们往往忽略了法律,所以社会应该加强对子女们关于老年人婚姻的普法教育,村委会和居委会在子女干涉父母婚姻的情况中应当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对于老年人自身也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不能让子女随意干涉自身的婚姻幸福。

结束语(概括为一个段落)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们的思想也渐渐开化起来,丧偶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及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婚姻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因此,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家庭的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如前所述,在影响老年人婚姻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社会应该加快完善对老年人经济保障的责任分担机制,确保老年人尤其是低收入或无收入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立法司法部门和社会舆论应该对老年人的婚姻问题给与足够的关注,使得老年人和其他人一样充分享有宪法赋予的离婚、再婚的权利和自由。社区应该提供多种为老年人的婚姻和家庭服务的措施。(该段可放入对策部分来分析)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社区成了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

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应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活动。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乐,精神健康对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完善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再次,社区应该为老年人婚姻提供咨询服务,这主要包括,为丧偶老人的再婚问题提供咨询,向未丧偶老人提供关于婚姻家庭生活调适的方法,帮助老年夫妻树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帮助的观念,以及提供丰富老年人婚姻生活的设施和建议等等。子女要关心父母的婚姻问题。作为子女,要为父母的真正幸福着想,而不能从自己的好恶来理解父母的婚姻,一方面,为父母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以消除父母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使父母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颐养天年。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有离婚和再婚的要求,做子女的应予以支持,要关心老年父母的情感生活,但不能过分介入、更不能代替或包办老年父母的感情生活,不能因为老年人离婚和再婚就和他们疏远、乃至断绝关系。(该段可放入对策部分来分析)老年人的婚姻幸福,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事情,解决好老年人的婚姻问题,能使老人晚年幸福,家庭和睦,亦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太过单薄,不能很好把握研究现状)

[1]全国老龄办.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R],2007.12

[2]巫畅祯.关注老年人的婚姻权益[J].检查风云,2009.10(20): 30-31

[3]曹行船.唐山市老年人婚姻状况调查[N].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2):21-23

[4]宋环环.老年人“走婚”的法律初探[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60-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修正)》2001

[7]李智姝.关于老年人婚姻问题的思考[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集,2011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摘要]空巢老年人因退休和子女“离巢”心理上易产生孤独寂寞、空虚失落、抑郁忧伤、焦虑恐惧、自卑无助、内疚自责等负性情绪感受,作者试图帮助老年人学会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构建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三方面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急剧上增。我国最近1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除大城市外,随着农民工子女外出打工数量的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额数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空巢老人已占老人总数的40%以上[1]。 一、空巢老人的界定 本文将空巢老人界定为:子女因忙于工作、学习或结婚离家,只剩下自己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空巢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真空巢,即没有子女,夫妻老两口相依为命或鳏寡独守空房;第二类是形式上的空巢,主要表现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或虽在同一城镇,但分开住;第三类是“无形”空巢,即儿女虽与老人同住,但因工作繁忙或存在矛盾而缺乏沟通[2]。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另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还受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生活和文体活动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3]。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也趋于明显化,通过现实生活的观察及相关研究的总结,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感指老年人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及子女不在身边,引起的冷清、孤苦伶仃等孤独寂寞的感觉。例如,绝大多数老人都过着“出门一把锁,入门一盏灯”,“两个老人伴条狗”的生活,假如老伴去世一人独居,其体会到的寂寞感会更强[4]。 老人的孤独寂寞感与性格因素有关,内向的老人可以集中于感受自身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孤独寂寞感比外向的人更少;独居的老年人比有老伴的老年人体会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 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1、空巢老人一般孤独感强 社会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大等因素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觉外,别无他事,这种生活产生孤独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个人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可以和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政府方面:可以健全养老机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支持。社会方面: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自愿者帮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显着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空巢老人抑郁症是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有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郁症的产生显然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没有事情可做,很容易产生抑郁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强 大都空巢老人没有工作,没有事业,特别容易产生失落感,对于那些退休前位高权重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这时的空巢老

人会感觉自己老了,没有用处,情绪低落。对于这种失落感,老人可以适当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过的更加充实。 4、空巢老人容易产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种力不从心。人生进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当空巢老人出现这种衰老感时,要正确认识,坦然面对,也可以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1、社区设置服务点解决看病难 社区可以成立一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解决空巢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在社区临近建立空巢老人联络人,联络人一般可以是空巢长者的邻居、近亲等。一旦空巢老人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由联络人负责陪伴老人去看病,观察老人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老人有异常就会联系社区居委会。 2、邻里互助解决生活难 空巢老人生活孤单,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解决,比如买菜、煮饭、清洁等各种生活琐事。有些老人行动上有所不便,有些事情无法自己完成。这时可以由一些临近的住户提供一些精力,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上的不便之处。 3、社区举行活动弥补空巢老人心理空虚 针对空巢老人提供各种趣味活动,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开展一些老年人围棋班、老年人电脑班、老年人舞蹈班等兴趣课堂,吸引老人参加。让老人在参加课堂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交流来缓解心里的空虚,排解精神上的寂寞。在课堂上教授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得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空巢老人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各种心理障碍日益突出。空巢老人心理障碍产生及危害,都需要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并及时提出矫治方案,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一、空巢老人心理障碍的表现方式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人群。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的上升,我国迅速步入老龄社会,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有资料预测,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障碍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为失落、孤独、焦虑、抑郁等,通过定期分析全所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指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空巢老人的失落感主要来源于子女都不在身边,使得老人们得不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顾,人生价值、生活目标迷茫及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忙碌的生活节奏突然被破坏,部分老人无法很快适应。 2、寂寞心理 寂寞心理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有些老人性格内向,不愿与其他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法倾诉,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空巢老人退休后,与社会交往减少了,特别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在家中生活,好像被社会遗忘,自信心受到了影响,也加深了孤独感。 3、衰老心理 衰老表现为结构和机能的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弱。步入老年期后,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部分老年人会患上各种疾病,有些患病老人担心疾病的治愈情况,对于疾病治疗缺乏信心,心理负担较重,加快了衰老的进程。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目录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

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 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

社区空巢老人问题研究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待城市空巢老人,主要涉及到社会工作中的老年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将二者结合起来解决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并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个例结合问卷访谈法获取调查信息。选取样本从长沙市天心区进行抽取,选取样本的范围是天心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独居或者与有配偶的空巢老人、以及社区从事老年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社工机构从事老年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以及现有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的介入情况。 文章首先揭示了社会现存的养老状况,即:主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2-1(四位老人,夫妻两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的模式给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子女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或者现在颇受重视的失独家庭也存在着养老问题。而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自古以来就是依靠家庭养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上述几种问题的不断深化,家庭养老以及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养老职能。所以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之外,还可以动员社区,机构养老等模式,采用政府筹建的机构养老或者社区开展的社工服务的社区养老。本文就针对其中更为高效,更容易普及的社区养老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所谓社区养老,就是以老年人生活的社区为依托,由家庭、邻居、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街道、NGO、NPO乃至政府开展的养老模式。这样的优点是老年人不用改变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通过社区的帮助接收到更便捷、舒适、人性化的服务,使得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并且使老人在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接受更专业化的照顾。 本文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原则,结合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专业手法和操作技巧在空巢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特别是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同时在学科上,文章结合了社会工作和人口学,丰富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撑,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空巢老人的需求着重从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医疗保健需求三个方面展开。关于空巢老人的需求,作者结合了众多学者的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空巢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最大;有的学者认为,精神慰藉和日常生活照料同等重要(本文并未提出自己的观点) 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应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及家庭养老氛围,也有学者认为,应当构筑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的养老模式和社会服务体系。有的学者还对空巢老人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老年人自身价值的实现,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 目前中国在总体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21世纪,养老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家庭的不断增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而转变,子女迫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照料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转变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转向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选择。“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为老年人安老、养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关于社区养老,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他们都主张以社区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发展社区服务养老,使社会的力量为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不但可以使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其他成员减轻负担,而且使老人在家也能得到全方位照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符合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的精神和伦理价值观。 社区养老模式,不仅是一种促进老年人的自助及互助能力的模式,同时也可以发展培养义工、运用小组工作,如成立老年人关注社区小组等社区工作手法的应用技巧。社区养老模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

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村开始出现空巢家庭并呈现逐渐增多之势。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困境。面对未富先老的社会实际,如何探索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居家养老顺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适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既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又满足老人居家的愿望,可以充分整合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是我国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空巢老人经济适宜的养老模式。最后,从家庭、社区、国家(政府)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社会政策 一、空巢空巢老人的定义人 1 空巢老人的定义及分类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较早提出了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低龄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0~79岁,80岁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 二.对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其原因可分为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三种,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使空巢家庭的出现成为必然。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庭子女数锐减,对于双独联姻组成的家庭,客观上无法同时满足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必然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独立生活而空巢。学者李克认为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有六点:一是社会经济进步和居住条件改善。二是对自由空间和平静时间的向往。三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四是家庭模式的小型化、核心化。五是社保体系和老龄体系落后和不完善。六是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发展滞后。 现代价值观对空巢老人形成的影响,一是冲击传统孝文化,即手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认为如果在家庭中供养老人,就会牺牲很多家庭的利益。二是冲击传统家庭权威。传统老年人在家庭中扮演权威角色,而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在家庭中财产所有权等方面的丧失,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威逐渐下降。又因代际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差异。导致很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三、对空巢老人现状的研究 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现状进行研究。从经济状况看,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表示担忧。从生活照料看,去医院看病和生病或犯病时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从精神慰藉看,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单、寂寞、现阶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

我国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826276.html, 我国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探究 作者:袁野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帮助空巢老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措施。认为,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与老人多进行沟通,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子女的关爱;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倡导和帮助家庭与社区的改进,形成个人与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局面,从而更好地帮助解决老年人相关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原因;措施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显著。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其中指出,我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老龄社会,而当时间到达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会接近2.5亿。与此同时,伴随着老龄化而来的是“4-2-1”家庭结构的形成、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照顾老年人机会成本的上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两代人之间思想的差异性等,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化发展的加快,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峻。 空巢老人大概包括三类:一种是真正的空巢老人,即膝下无子女,只有一位或者两位老人;第二种空巢老人则主要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工作或者分居造成的;第三种则是精神上的空巢老人,这种空巢现象是因为子女忙于工作或者由于相互间的矛盾,而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 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概述 空巢老人由于其生活当中的特殊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例如紧张焦躁、孤单寂寞;无成就感;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自认为没有存在感等等。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心理问题,对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理方面,空巢老人由于家人、朋友普遍不多,日常生活当中受到的关心也远远不足,使得他们极易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而抑郁的出现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长期的情绪低落也很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身体疾病。老年抑郁症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并不把它当回事,这也使得很多刚刚患上抑郁症的老人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耽误了治疗康复的宝贵时机;其次是认知方面,空巢老人在生活当中往往缺乏来自子女的理解和关心,会对自己与子女的培养和交往方面产生挫败感,从而全面否认自己,对老人的自信心产生较大的打击,也造成老人负面的自我认知,由此产生更加沮丧的心理;第三是行为方面,心理会对行为产生影响。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老人的心理问题产生后很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重视和治疗,而这些不重视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老年人因此而产生的轻生念头。我们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剖析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报 告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班级: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13-3班 姓名:朱鹏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5号——2015年7月28号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刘家村 调查方式:访谈采访法 指导老师:万长军 评语: ()优秀:论点正确,分析精辟,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良好:论点正确,分析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中等:论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及格:论点基本正确,内容安排基本合理,语言通顺 ()不及格:论点错误,内容粗制滥造,语无伦次,或者大量抄袭,不按照要求答题

一、内容摘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为此,本着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态度,步入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为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 二、关键词:孤寡老人、养老院、农村发展关心、救助、和谐社会 三、正文: (一)背景解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状分析: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采访了一些当地孤寡老人和一家养老院。对孤寡老人以及养老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通过本次访问,我们主要了解到一下一些信息: (三)具体采访对象: 1、彭福生:刘家村村委会2组,74岁,农民。彭爷爷是本地从小生活在这的。除了对于院里食堂大锅饭的饭菜不太满意之外,他对于敬老院里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住在院里受到了国家的帮助。他认为自己住在外面没有子女比在院里苦多了。现在住在院里,弟弟时来探望,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院里住的大多人都是神志不清或无法沟通,彭爷爷有时难免寂寞。看看电视,觉得无聊,想打打牌,又凑不到一桌,出去院里去茶室坐坐,又懒怠。这样想来,有时确实孤单。因此,那天对于我的到访,彭爷爷显然十分开心,话也特别多,毕竟,能找到聊天的对象也是很难得的。沈伯伯是需要关怀的。 2、朱德昌,朱家堡村委会3组,73岁,退休工人。朱伯伯是2009年进院里的,今年是进院里的第六年。他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但有一些侄子。他进院里是因为家里的两间平房拆迁,赔款不多,赔款之后又懒怠造新房。这位朱伯伯他

2019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 况调查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范文网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 1 / 8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空巢老人的心理调适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能对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成因,对策及运用我们学到的心理知识识别一些“危险信号”,更好的来帮助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名称的由来 “空巢老人”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小鸟长大后,离开温暖的巢穴,远走高飞,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而鸟巢中只剩下两只老鸟。于是就有人借用“空巢"二字,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成人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地“飞”走了,家中只留下相依相伴的父母。一般而言,学者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也有的学者将空巢老人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老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87年我国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 7%, 2000年上升到26. 0%。目前,在城市有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 这个比例在2010年达到80%以上。特别是在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2 0 0 4年底,中国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 . 4 3亿,2 0 1 4年将达到2亿,2 0 2 6年将达到3亿,2 0 3 7年超过4亿,2 0 5 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一4亿的规模。其中90%是空巢老人。这意味着,20年后我们成为老人的时候,全国就将有2亿多空巢老人。 据全国政协的一项调査表明,我国目前己有85%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国农村老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比一般老人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这不但严重影响到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月20日~21日,重庆市委召开的三届九次全委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七八月调查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关社区调查对象:德化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调查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调查方法:访问,实地调查,观察,查阅资料等调查人:林玉霜 泉州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焦点。为了了解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对德化城镇的老年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巢老人。现主要从衣食住行、子女关系、文化生活、医疗服务、精神负担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报告。 德化城关属于城镇,比较偏远,住着比较多的老人与小孩。查阅相关资料,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竟然高达20%,其中的空巢老人也高达4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为这样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空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虽然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不和自己住;自然空巢,即没有结婚,或结婚无子,或子女死亡。衣食住行 老人的生活一般都比较节俭。衣着应该是老人们享受得最好的方面了。很多子女都以衣物为寿礼贺礼来送给老人,所以老人的衣着一般都过得去,只是有些老人舍不得穿;吃食方面,记得我采访的一位老奶奶,她忏愧地说别人一天只要两块钱的菜钱,自己每天却要花三块

钱。这是不够一斤青菜的价格啊!听了让人又忏愧又心酸。而跟家庭成员一起住的伙食相对好点,但是很多老人怕浪费,经常都是捡剩菜剩饭吃;居住方面,数据显示,独立居住的占城关老年人的49.7%,其中没有与老伴共同居住的25.2%,其余的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独居的住房设施一般比较简陋,家用电器较少,比如我采访的老人很多都是住在小区最底楼的车库,只有电磁炉,风扇,电视机等,有的甚至没有;出行方面,老人出行主要靠步行,而且不会离家太远,一般在家周边活动,除非要看病或是儿女接送去哪里做客、游玩。 子女关系 老年人有两个或以上的儿女的占了九成,有一半的老人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资料显示,老年人中有40.2%表示愿意与子女居住,22.0%表示无所谓,37.8%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有生活习惯不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少部分是与子女合不来。一起生活的虽然经常会有些小矛盾,但还算融洽;不一起生活的也会经常性地探望,但我记得采访过一位老奶奶,她原本也是跟儿子媳妇共同居住的,但是因为生活习惯,思想方法不同,她和儿子儿媳越来越不合,她只得搬到楼下的车库住,起先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到后面只能靠儿子送的剩菜剩饭。老人边说还边掉眼泪,换做谁看了都心疼。所以很多老人宁愿自己孤独地生活也不和儿女闹得那么僵。我也去过敬老院了解情况,这儿的老人大都是被儿女送进敬老院,而非自愿的。数据显示只有15.2%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这里各方面都挺好,但是他们有很强烈的愿望与外界交流,与儿女说说话,谈谈心。大部分儿女也会经常去看看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形势与政策 课题名称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起止时间 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3年3月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背景 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仅在2000年2007年7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 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预计,2053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开始进入缓慢减少阶段,但到2100年时仍将有3.5亿以上的老年人口。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目前的各类老年人福利机构近4万个,床位数近160万张,也就是说,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只拥有不足9张床位。 ?目的 面对中国老龄化化问题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接受中国老人越来越多的事实。然而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的群体,无论是从仁道主义还是从其他任何角度思考,社会和政府都有义务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做出努力。然而想要切实的帮助老人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那首先就要对他们现有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到对症下药,实实在在的帮助老人们改善生活状况。而此次的调查也是以此为目的而展开的。 ?方法 按照问卷内容,与老人面对面交谈,并代笔填写问卷。 完成问卷后,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样卷

关于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表 1. 您最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的服务是( ) A医疗保健B生活照料C文化娱乐 D法律咨询E其他(请注明) 2.您希望的养老方式是:A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B与子女同住C住养老院D请家政保姆照料E其他____________(请注明) 3. 如果您想入住养老院,您能承受的费用水平是每人每月为:() A1500元左右B1000元左右C800元左右D500元左右 E无法承受伙食费以外的住宿等费用 4.您认为周围养老机构() A规模大设备齐全,是老年人的理想活动场所B规模小设备缺,只能凑数 C没有或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场D不清楚 5.您隔()添置新衣服 A半年左右B一年左右C两年左右D超过两年 6.您是否习惯积存一些废旧物品() A是B不是 7.您对您晚年生活最满意的是()(多选) A经济宽裕、衣食无忧B身体健康C子女孝顺,家庭和睦 D居住环境十分便利E文娱生活丰富F邻里关系和谐 G受到社会的尊重H其他___________ 8.您对您晚年生活最不满意的是( )(多选)

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2012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 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与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构、精神慰藉等方面。基于此种情况,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时、客观地分析巩义市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空巢老人出现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策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istics,China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And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aging,empty nest family has become a social earnest attention and social problems to be solv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research,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mpty nest elderly quality of life,mental health,social support structure,spiritual comfort,etc.Based on the situation,the introduction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timely and objectively analysis of gongyi city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empty nest old man’s life,and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empty nest old man appeared,and the reasons of empty nest old man to the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urban empty nest old man; life situation ;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2],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现象已相当严重。而近几年来,我国空巢家庭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老龄办2012年9月的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4]。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很多青年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空巢家庭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