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小论文

给你一篇相关的:

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
马静,刘利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兴起,科技革命的迅猛
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与
冲突,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趋向发生明
显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体性、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状
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一些大
学生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
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
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确失、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
问题。归根究底是由于这些大学生对自我认同、人
生意义、价值目标产生危机所引起的。因此,加强
大学生励志教育是高校和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
励志教育,激发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大学
生求真、崇善、趋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全
的人格。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
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长,随之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有流行趋势,人们过分追求
金钱、地位,荒芜精神家园,导致精神缺失。在这种
物欲横流、精神失落、道德沦丧的环境里,大学生表
现出明显的精神空虚(焦躁、烦躁、急躁、浮躁、暴
躁)。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注重追求物质利益,
缺乏理想追求,缺乏坚定如一、执著不变的人生目
标和精神追求。试想,一个人如果具有崇高的理想
追求,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怎么可能出现
精神空虚?理想是人生的航标,“意志力就是人在
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中,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克
服困难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J( )。加强励志教
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道
德修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获得个体素质的
全面提高。
(二)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要素
教育的最优境界就是使教育对象有志气、能自
己教育和提升自己。励志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对象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善于自我教育。大
学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高智商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
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高校和社
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
旁贷的责任。加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就是对人
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最大限度
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
力,使大学生自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一致的理想信念,树立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信心,自觉地把
“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对国家的高度责任心和
历史使命感转化为德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
性、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江泽民同
志指出:“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
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影
响关系重大。”【2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世纪之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
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们正处于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从事的事业是
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
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峰攀登,才能达到光辉的顶
点。加强励志教育,增强大学生开拓创新、勇于前
进、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念和勇气,对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兴旺发达,具有十分
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四)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是应对全球化发展
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改
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
加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西方
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人大学校园。大学校园里
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面
临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
行为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些大学生理想信念
消解,悲观主义意识上升;奉行实用主义、利己主义
处事原则,追求物质享乐;有些大学生丧失了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对社
会主义信念开始动摇,导致精神迷茫、理想信念失
落。因此加强励志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多种思想意
识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结合自身状况和社会
实际,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应
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何谓励志
“励志”,最初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 惠
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即激励、鼓励之意,
“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目标;二指意志、
决心、态度,亦即对理想、奋斗目标追求的强烈程
度。“励志”,意为振奋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远大目标。《辞
海》中“励志”解释为“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

事业”。
古往今来,十分重视励志教育,历来尚志,注重
人生志向的确立与坚持,并把立志看作是人生事业
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的尚志理论对志
的精神动力作用作了充分的论述。首先表现为志
向。即人要立志、确立人生的远大志向。立志是成
人成事的基础和前提,是精神的统帅、行动的目标、
力量的源泉。正因为如此,古圣贤们十分重视立
志。孔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 】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志于道,再根据德,
依靠仁,然后巡游于六艺之中。苟子在《劝学》中
指出:“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
无赫赫之功。”孟子进一步强调人贵立志,“志不
立,则无成”。王守仁在《立志》篇中指出:“志不
立,如无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可所底
乎。”古人不仅注重立志,而且提倡树立远大的志向
和美好的理想,“志当存高远”。孔子把“老者安
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为
了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惜“杀身以成仁”。“志不强
者智不达”,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才
能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其次表现为意志,强调人要
笃志、坚志,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和实现自己立下的
志向。《周易?乾卦象传》日:“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说明人们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而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的精神。孑L子十分注重坚志笃志,“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 J。苟子在《劝学》中
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无论求学还是立业,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
积善德、成大业。古代圣贤们不仅强调要有坚强的
意志,坚志笃志,而且提倡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磨
炼意志。《孟子?告天下》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锤炼意志,强固心志,实
现人生目标。
(二)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
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
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
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
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通过励志教育,能够
最广泛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
学生的创造活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
信念,养成执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塑造奋发有为的
精神气质,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康向上的
身心素质。
励志教

育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内容,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思想性和崇高性。励
志教育的思想性,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
励志教育的崇高性,表现在激励受教育者树立崇高
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质。二是坚定
性和超越性。励志教育的坚定性,就是鼓励受教育
者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是指向未
来的,因此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现实的
本性。励志教育的超越性,就是其立足现实、面向
未来的发展性、先进性。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伟
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励志教育是以
人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
的检验,在实践活动中突出教育的社会性、现实性
和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四是主体性与示范性。在
励志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教育
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
把握和运用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的
形成和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
因此,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双向互动
共同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的示范性,表现为
在教育过程中,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
成就对受教育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应对思考
(一)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当代大学生牢
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是思想的基础,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不
会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强励
志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组织大学生认
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
辱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
根本指针,必将对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发挥重要的
指导作用。加强励志教育,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大学
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当代大
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热爱国家和民族的高尚情怀,改革创新的超前意识
和知荣明耻的道德观念。
(二)坚持四个结合。努力增强大学生励志教
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生
励志教育要坚持正面灌输,以科学的理论武

装人,
以优秀的文化培育人。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
生,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风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确立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社会
实践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将外在的教
育转化为内在的理想信念的源泉,对理想信念的形
成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高校要联系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状
况,认真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
军政训练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
解国情、民情,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
力,进一步汲取知识,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始终保
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做人的工作,既要教育人、引
导人、鞭策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
人、帮助人。因此我们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
长成才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既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前途、荣辱融人
到国家、民族利益中,坚决反对个人利益至上的错
误观念;又要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比
如,高校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通
过设立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
减免学费等途径,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
业。通过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
系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高效
优质的就业服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
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心理素质。
3.坚持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
师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学生
素质的生成。增强励志教育的实效性,广大教师必
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积极的姿态、不懈的努力
加强品德修养,锤炼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政治品
德,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现代伦理道德,
诚实公正,宽宏大度,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
指导者和引路人。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
者自身的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
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
育。”[6 J( ”励志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大学生自身
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高校应该搭建学团、社团、
学生会等为载体的大学生成才发展平台,引导大学
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大学生从
身边的具体事情出发,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各种
活动,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努
力使励志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4.坚持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当今社
会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
理疏导,加强挫折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化压力为
动力。首先,教育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其
次,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补偿法、精神宣泄
法,善于自我调节。再次,培养“压弹”能力。“压
弹”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
在心理学上,则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以
及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
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励志教育中,教育者必须学
会寻找闪光点,坚持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以赏识
为先导,通过鼓励表扬,肯定优点,激励不断追求成
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鼓励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素养,善于发现受教育
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突破口,创造教育情景。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校园
文化在励志教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柏拉图说:“一个人从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学习??好的行为是一个有好的本性倾向的人与
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7](P414)校园文化具有强大
的育人作用,成为引导、鼓舞、激励大学生的外在动
力。我们要立足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
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
才。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建设校园文化,坚持正
确的导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弘扬高雅文化、树
立崇高理想、塑造高尚人格,坚持以社会主流文化、
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
内容,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消极、颓废的文化
侵入校园。同时,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丰富
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例如举办有关人生、
理想、奉献的讨论会、演讲会,开展具有教育功能的
讲座、调查、阅读活动,寓教于乐;努力办好校报、校
广播站、宣传橱窗等,使之成为励志教育的重要渠道。
(四)注重和谐家庭建设,切实为大学生励志
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首要场所,父母是子女
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家长,除了为子女创造健康向
上的生活环境、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之外,还要坚
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

健全的人格
品质,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鼓励子女参与家务劳
动和家庭生活,培养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
的优秀品质。良好的家风和家训对大学生励志教
育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风往往通过无意识的
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家庭成员,具有持续稳定的影
响力。良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坚定人生信念的精神支柱,不良的家风和家训势必
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励志教育必须注
重和谐家庭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家
庭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