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阴阳八卦

天干地支阴阳八卦
天干地支阴阳八卦

天干地支阴阳八卦

仓颉篇

释摩

《说文解字》里说:天,颠[dian]也。所以有的人得了精神病被称为得了“癫痫”,也就是说天本来就是头的意思。

我猜想“天”字上面的“一”横本来应该是“O”,如果是这样,那人们就容易理解“天上”飞了一只鸟为什么不能改成“天下”飞了一只鸟了。

天应该属于指示字。(能根据整体形象猜想出局部特征的字,就是指示字。)头在英语中写成“head”,读作“黑德”[hed]。“黑”在杞县话里读成[he]。这是杞县人学英语的方便之处。

而“颠”的读音也会让你理解英语的“one”为什么被称作“一”。开头就是开端,就是“一”。“颠one”双声叠韵。

用汉语拼音表示思维路线图:dian →duan →uan →wan 。

道,走头也。应该表示的是头的道路,也就是思维的方法。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应该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思维路线图。是不是跟“三皇”有关?是不是有人造出了“天地人”三个字,才所以有了“天皇”“地皇”“人皇”的称呼? 以后才有人根据这头三个事物的字体发明了更多事物的字体?

在杞县话里:黄(huang)庄又被叫做画(hua)抓。那么“皇”是不是指的是“画”?如果可以这么认为,那么“天画”“地画”“人画”就是指的造字的这三个人?

神话“盘古开天地”是不是在说“盘古发明了‘石’字”?因为神话中说他之前没有万物,而他醒后就有了一把石头斧子。

神话“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是不是说“燧人发明了‘火’字”?

神话“女娲造人”的故事是不是在说“女娲发明了不同形式的‘人’字”?

神话“伏羲结网捕鸟兽”的故事是不是说“伏羲发明了‘网’字”?

但是,也许因为他们造的字只是更像图画,而且又可能只在大面积的石壁上单个的出现,所以大家才不把它们称为“文字”。

大概由于“伏羲结网捕鸟兽”的方法给了黄帝更多的收获,所以才开始圈养起鸟兽起来。问题是:既然要圈养鸟兽?不需要食物吗?不需要分类喂养吗?

看来黄帝时代应该已经有余粮了,而且鸟兽也应该是分类喂养,不然的话,鸟兽全部同笼是会闹大乱子的。

我个人有个特点:如果到集市上买东西,只要超过三种,总要先写出一个购物单,否则,到了目的地就会忘掉一些事情。

所以我怀疑,本来给黄帝喂养动物的仓颉就可能因为没有说清动物的名称或者数量而受到了黄帝的批评,也许这就是“马马虎虎”最早的来历。仓颉一气之下,就研究起怎么才能说清的事情来。(有些人却是一气就得病。)怎么才能说清呢?有些事物你永远对别人说不清,但是如果能带着一些实物,那别人就会清楚很多。

仓颉不可能把大象老虎之类也带着实物让黄帝看。怎么才能给黄帝说清呢?

要不,把这些动物的样子全部画下来?这样也许黄帝能看清了,但是太麻烦

了,如果把动物们全部细致的刻画下来,那是会耽误喂养动物的。

也许就在仓颉为怎样书写发愁的时候,看到了有几个老人在寻找动物,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根据动物的脚印辨别动物的去向,脚印代表动物?还有什么能代表动物呢?头脸!

再不然,只把这些动物的头画下来?

对,画下来!只把主要特征画下来!

最终的结果是:仓颉发明了28个文字。如下图:

仓颉发明的这28个字被一些人看做是伪造的,所以不去认真的分析。

我起初一看也是一头雾水,什么意思呢?

《史记》上说:仓颉造字,大桡作甲子,容成作历法。

假如史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仓颉至少需要发明出22个字,因为甲子有22个字。那就是经常被算卦先生背熟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以我认为,这28个字如果真是仓颉发明的,那一定包括这22个字。

《说文解字》上说仓颉是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明的文,后来的人才发明的字。这应该表示着仓颉是发明的象形字之类。

咱开头就说了:天就是头的意思。

那么天干是不是就是关于头部的字呢?

假设是的,那该是头部的那十个意思呢?头发、胡子、眉毛、耳朵、鼻子、眼睛、嘴、牙齿、舌头、脸?

假如就是这十个意思,那哪个字与它们有对应关系呢?

如此思考了多次,终于确定了头部单字的位子。

因为古人的石碑大都从右边往下写起,那就从右边算。

最后那十个字分别是:胡子、舌头、脸、牙齿、眼睛、嘴、耳朵、头发、眉毛、鼻子。(即庚、辛、戊、甲、癸、丁、丙、乙、己、壬。)严格的来说:脸属于假借词,其它九个属于指示词。

假借词:用局部表示整体意思的词。

指示词:在整体中突出局部特征的词语。

象形词:整体形象表示整体意思的词语。

会意词:根据整体形象联想到整体外的相关意思的词。

合拼词:有两个词合拼或者切拼形成而表示新的意思的词语。

形声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合成表示新的意思只读其中一个词的读音的词语。

那么十二地支是不是本身就是十二属相这十二种动物的写法呢?

假设是的,那它们也应该很有顺序吧?

那它们都应该用头表示它们的整体意思吧?

结果,我试着在那余下的符号点出眼后,终于发现了十二属相的排列规律。那剩下的这六个符号,应该跟八卦有关系。

翻看《周易》里记载的八卦,再加上我认为“盘古开天地”时已经发明了“天”和“地”,所以,我就往剩余的六卦上猜想。至此,我全部完成了对仓颉文的解读。

从右到左往下看依次是:象、蛇、石、马、绵羊、山、兑(泽)、林、猴(猢狲)、火(火把)、水、老鹰、狗、猪、梅花鹿(麂)、牛、虎、兔。

这些动物词全部属于假借词。

这些动物除了猴和蛇的眼睛是向上或者平视的,其它的动物都是眼睛向下看的。

山、林、火把、水、兑、石都属于象形词。

为什么看起来“石”不象象形词?那是因为没有想象到古人的生活,因为古人生火使用石头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上面那一直线表示指示这是一块石头,当然也可以看做绑石头的绳子,这就便于携带了,这样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就方便多了。也许“懂得生活”的原来意思就是“咚咚生火”。

仓颉文的意思我现在全部解释清楚。(根据甲骨文中“甲子”的写法,很有可能在商朝时上层领导认识“甲子”的本意。也许是周朝的书写方式渐渐让人们认不出了“甲子”的原意。也许很多发明都是走的“处理难题→便于使用→→便于推广”的思路。)

另外有个猜想,这些字的读音全都是单韵母,动物的读音应该跟它们的叫声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更多的可能是跟人们对动物的发出的指令性声音有关。)因为仓颉是第一个发明字的人,他没必要使用不容易发出的音。

根据一些网上的资料,知道现在语言最简单的人有“a、e、i、o、u”五个元音和“k、t、p、b、g、r”六个辅音。

假设“e”读作“欸”,像日本的“ぇ”。剩下那几个元音都同汉语拼音一样。

因为有位文字学家说过:中国古时候没有翘舌音、轻唇音,所以假设“r”读作英语的“z”(在杞县话里经常是这种读音方法),其他几个辅音都按汉语

拼音规则读。

那么5×6=30,30+5=35。那么最原始的读音就是35个读音,因为开始发明文字时没必要使用复元音。

假设仓颉时代也是有那么35个读音。

28个单字,35个读音,怎么分配读音呢?

当你告诉别人任何事情时,是不是都是非常的细声细语?不行,那必须在对方非常有耐心时才行。而如果向上级作报告时,必须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因此我猜想,仓颉是不愿使用“i”类拼音的。那么就剩下28个读音了。

28个读音,28个字,容易多了。

读音的问题,当我发现十二属相类动物被隔开时我就注意到了。

28个音,应该是有顺序的排列。

山,在《周易》里表示艮。

艮,在杞县话中会变成“ge”。

象的位置,按十二属相应该是龙。假设象就是读作龙,那么,“龙”在杞县话里就变成“lo”,这个读音同日语中的“ろ[ロ]”相同。“lo”也可能在古时候读成“zo”,因为在英语中的“ro”到了日语中就读成“lo”。

老鹰的两眼假设表示“看”,“看”在杞县话鼻韵母经常省略的习惯下,我相信“kan”会变成“ka”,虽然我没有听到过。

蛇在杞县话里读成“se”。

马在贵州彝族话里读成“mu”。

兔在彝族话里读成“te”。

耳朵在德语里写成“Ohr”,读成“o”

火在杞县话里读成“ho”。

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多用杞县话猜想古音呢?这是因为,据历史记载,杞县在商周时代仍然属于夏禹后人统治的地方,而且历史上好像没有谁对杞县人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更何况在现在的杞县范围内,一字多音的现象很普遍。比如“高”字就有“gao寨”、“ger庄”、“ga屯”等多种读音。

《论语》里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所以我猜想杞县话里一字多音的现象暗含着古代读音的历史演变过程。别的地方就没有这种有利的条件了。

在分析了这八个读音的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猜想:

第一,横着第一行都含“o”音。

第二,横着第二行都含“e”音。

第三,横着第三行都含“a”音。

第四,横着第四行都含“u”音。

我想仓颉一定不想难为学习的人,竖行也应该有规律。

龙是不想改动了,那就让蛇读成“ze”吧,让马读成“zu”吧。

这样从右起,第一行都带“z”声母。第二行,都带“g”声母。第五行都带“t”声母。第六行都带“k”声母。第七行直接发音。

剩下的第三行第四行该怎么读呢?

火不能再变成“o”了,再仔细一看火,是火把,才认为可能读“ba”音吧!那么这一行就是“b”声母了。剩下的无所选择,只能是“p”声母了。

那么,我按着石板上的排列顺序给你写出它们全部的读音:

O ko to po bo go zo

E ke te pe be ge ze

A ka ta pa ba ga za

U ku tu pu bu gu zu

解释了这么多,却产生了一个问题:要是想记录几个猪耳朵,怎么表示数呢?是不是仓颉字碑上也有数?虽然头部的词语可以表示十个数字,动物词语也可以表示十二个数字,那剩下的那六个是不是也可以表示数字?

假设剩下的那六个表示数字,那都表示什么呢?如此这样,得出猜想:

石:一。林:二。山:三。兑:四。火把:五。水:六。

阴阳历法篇

既然仓颉给黄帝发明了这么多字,仓颉的汇报工作自然容易多了。黄帝就该问仓颉了:“这些字既然能记录这些东西,是不是还能记录别的东西呢?”“我想应该能。”仓颉沉稳的回答。

他们交流的结果假设是这样的:

第一,大桡作甲子。

第二,容成作历法。

下面探讨甲子的使用方法。

从哪天开始记录呢?其实,这无关紧要。不过,既然“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变化的角度看,不如从圆月那一天开始,其他的时候不容易观察,大概这就是元月的来历吧。(太阳的变化远没有月亮的明显。)

既然作甲子是个新事物,那就要隆重的举行一下开幕式。

黄帝指挥人民建筑了一个观天台。就在观天台中央立了两根棍子,它们的的影子应该一条线上,这样月亮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了,估计那棍子应该是铜棍,高度应该比那时候人们的平均身高再高出50%,棍的厚度估计一般成人的双手应该能够握住。

为什么要用棍子呢?这是为了观察月亮的影子。

为什么观察影子就能知道月亮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仓颉发明文字的思路给大家的启发,用有关事物的特征表示事物。月亮是运动的,它的运动会带来棍子的影子的变化。所以根据影子分析月亮的运行规律,是有道理的。因为月亮在夜深时最亮,所以从半夜开始记录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要用两根棍子呢?这是因为太阳和月亮都会照出影子来。

我猜想:阴就是表示的月亮运动,阳就是表示太阳的运动。只不过是根据观察它们照出的物体的影子来分析的。

它们的读音怎么定呢?只能从35个读音里剩下的那几个里找了。它们都根据影子来分析,所以都可以读为“影”,“影”按杞县省略鼻韵母的读音规则可

以读作“一”[ i ],但是必然会有人反对只用一个音,那会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指的月亮影子还是指的太阳的影子。

先观察的是月亮照出的影子,自然“阴”读成“一”不能改了,那“阳”就加个音吧。因为太阳像火球,那就叫“一百”吧?

“不行!”假设这是岐伯说的。那总得讲点道理吧?

假设岐伯这样回答:读成“一百[ be ]”是会跟太阳联系起来,但别人要是把这当作是太阳怎么办?那倒不如读成不容易联想到火的读音。

“咦啊”,假设仓颉这样感叹一声,“那还能读成什么?”

“对,就你刚才的‘咦啊’就行。”岐伯马上回答。这样阳就读成了“易啊”。

假设阴阳就分别是代表太阳和月亮的运动。那么我问你:它们有名字吗?“有,不是刚起的吗?”

再问你:它们有形象吗?

棍的影子是月亮的影子吗?用棍的影子表示月亮和太阳的变化,那影子能算月亮和太阳的影子吗?

我觉得没有。所以在《灵枢阴阳系日月》里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既然根据阴和阳记录时间,那就产生了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

假设大桡把这一夜开始到第二个夜晚来临时记录成“牙麂”日。而容成则用“石”表示这一天。

那么他们的共用记录就可能是:

石,牙麂。林,十牛。(因为仓颉文的“头发”简写的话容易变成“十”,所以我用“十”表示头发。估计“博”的部首“十”就是头发的意思。)山,耳虎。兑,口兔。火,脸象。水,眉蛇。石,胡(胡子)马。林,舌羊。山,鼻猴。兑,眼鹰。火,牙狗。水,十猪。……

如此循环记录,也就成了在如今看来像日历表一样的记录本。那么请问什么时候“石牙麂”还会同时碰面?30天?不可能,但那时候“石”和“牙”会碰面。而且,还能见一次圆月,那就是第二次圆月了。36天?不可能。但是那时候“石”和“麂”会碰面。而且也能见到第二次圆月。那么一个月就有了三种标准:30天一个月和36天一个月,还有实际上的28天(或者29天)一个月。60天?“石牙麂”终于碰面了。大约这就是“60天一甲子”的来历。什么时候“阳”与上一次重合,会和第一天一样呢?120天?180天?240天?300天?360天?

360天时和“阳”看起来快要与第一天的重合了,大家很高兴,每天都有很多人仔细观察什么时候阳相合?大约这就是过年欢庆的原因吧。终于,在第365天时,“阳”影重合了。

但是在四年之后(或者是更长时间)一定有人看出了“阴阳”不测的事实。所以才有了一年有366天的记录。不管怎样,这样的历法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计算方法。按36天一个月算,一年有十个月。按30天一个月算,一年有12个月。按60天一甲子(牙麂)算,一年有六甲子。也许这是“六道轮回”的基础吧!按120天一季算,一年有三季。按180天一季算,一年有两季。而根据月圆的次数纪年就会经常与“阳”不合,那么为了使阴阳相合,就必须设置点什么,这也

许是“闰月”的来历。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根据“阳”定年岁。(如果我的分析很有道理,那么最初的过年时间一定在农历8月15日中秋节之后,因为8月15日月最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动植物的变化,因为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种地、更好的养殖的。

另外我猜想:“年”的本意应该是“连”,表示“阳”影又相连了。就是现在也有的地方把“年”读成“连”。

数字符号的产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人会觉得记录“石头”的“石”和表示“一”的“石”相同的话会让人们误解意思。那就把表示数字的“石林山兑火水”改写一下,行不行?

你看下面的改法怎么样?这种改写方法也许应该归功于容成。

石头改写成“·”。这样的一个石头就不会与石头相混淆了。

林改写成“¨”。这样的两颗树就不会与林相混淆了。

三改写成“…”。这样的三个山头就不会与山相混淆了。

兑改写成“口”字里有“∷”。这样的四点水的兑就不会与表示连着四条河流的兑相混淆了。

火把上面那一点去掉,改写成“━”或者“▏”。这样的火就不会与表示火把的火相混淆了。(因为火把一般是用一只手握着,而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头,所以火把就能表示五了。也许仓颉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水上下各省略两点,改写的字就像成“兴”字头上少“一点”。

请看水族的数字:

这应该是数字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符号的一次变化。

当然继续简化的话,也可能变成如下这样:

1,·2,··3,···4,····5,━6,六。

玛雅文字也许应该跟仓颉发明的文字有关,如果他们头像数字跟顺序跟汉字的甲乙丙丁顺序一致的话,那更说明与仓颉的文字有关。请看下面的玛雅数字:

当然,从水族类数字也可能变成如下的形式:

1,I 2,II 3,III 4,囱5,M 6,个

为什么这样猜想呢?

一二三不用讲了。

四还是有些像水池,也许这就是“囱”有明亮意思的原因。从水族的“兑”形变成上图中的“囱”形显然是为了书写的方便。

“M”看起来与仓颉文字的火把有些关系,只不过有些像大火头的意思。

六就是“个”的形象了。如果这“个”也跟仓颉文字的“水”有关系,那么“个”应该是跟“川”有联系,表示流动的瀑布。

罗马数字是不是跟以上的数字形体有关?

请看罗马数字:

Ⅰ,1 】Ⅱ,2】Ⅲ,3】Ⅳ,4 】Ⅴ,5 】Ⅵ,6】Ⅶ,7】Ⅷ,8 】Ⅸ,9 】Ⅹ,10】Ⅺ,11 】Ⅻ,12】XIII,13】XIV,14】XV,15 】XVI,16 】XVII,17 】XVIII,18】XIX,19】XX,20】XXI,21 】XXII,22 】XXIX,29】XXX,30】XXXIV,34】XXXV,35 】XXXIX,39】XL,40】L,50 】LI,51】LV,55】LX,60】LXV,65】LXXX,80】XC,90 】XCIII,93】XCV,95 】XCVIII,98】XCIX,99 】

仔细观察:罗马数字的“五”很像仓颉的火把的分叉处形式。罗马数字的“五十”用“L”表示应该是根据“V”夹角的变大而形成的。

用“C”表示一百也应该是“V”角的继续变大。

罗马数字的“十”很像仓颉文字动物里排在第十位的“牛”。

看过罗马数字的“十”后,我猜想上图中的“十▏”表示是一个十,也就是“10”。这是不是跟“士”有联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上面这24个神秘符号就该是24个数字符号,只不过是按着顺时针方向从外圈到内圈作“回”字形的顺序排列。

从一到二十四。这大概是表示到这时已经有了“24节气”。这个节气表是为了指导人们干工作的,所以直接写出该干什么活的符号或者是该节气的特征事物。

是不是可以这样猜想:从黄帝时代到舜帝时代,文字是逐渐从多义词过渡到单义词?象征符号是不是逐渐超过了图形符号?

文字的传播A

下面是虚构的故事:

人口的的增多,必然要求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为了寻找新的适宜的居住地,黄帝就派大桡坐船出发了。为了保证探路者的安全,黄帝发动人民制造了巨大的船只。

因为古时候千年老树有很多,所以在树的中间一段挖个10间左右的空巢是完全可能的。

也许,大桡是第一个坐人造船远航的人。也许,他还带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当然,还要带上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应该有动物、植物。

临走时,黄帝语重心长的说:“桡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祖国人民等着你

回来。”不久就有了洪水爆发。

洪水是无情的,它淹死了很多来不及躲避的人。但是,对于有船盖的船来说,却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当大桡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时,洪水退去了,他人却也无法返回老家了。只不过他带去了仓颉发明的28个字,估计再加上“日月”或者是“阴阳”两个字,一共三十个字。

理论上,大桡至少能够认识以上所说的30个字。

假设腓尼基字母就是“天干地支”演变的。那么怎么的对应关系呢?先看一下腓尼基字母:

我想如果腓尼基字母真是根据“天干地支”演变的,那么它们的顺序也应该跟“天干地支”的顺序一致。

假设是这样,那么头十个字母就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了。(从上到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但是分析了希腊字母读音后,觉得顺序有问题。)先看一下前人的资料:

根据分析希腊字母读音,觉得这头十个字母的顺序应该是“丙庚己丁癸戊壬辛甲乙”。

那么:

第一个就是“耳朵”了。“ear”(耳朵)里有“a”。希腊语与汉语里都有“耳”音。

第二个就是“胡子”了。英语里“beard”(胡子)里有“b”。变成的阿拉伯字母还有“一点胡子”的意思

第三个就是“眉毛“了。希腊语读音有点像“睫毛”。阿拉伯字母还有些像“睫毛”。

第四个就是“口”了。在西里尔字母里非常像汉字“口”的形式。

第五个就是“眼睛“了。“eye”(眼睛)里有“e”。汉字“扫雪”跟这个像甲骨文中的“月”形应该有关系。

第六个就是“脸”了。希腊语“丫”[ wao ]的读音与天干中“戊”[ wu ]的读音相近。

第七个就是“鼻子”了。跟甲骨文的“壬”很相似。希腊文的读音“热饮”读快了就非常像“壬”。

第八个就是“舌头”了。希腊字母的“日”如果真是舌头的意思,那我就明白为什么汉语里“曰”[ yue ]表示说话的意思了。英语里“H”中间那一横应该表示的是舌头。

第九个就是“牙齿”了。跟甲骨文中的“甲”相似,像两颗牙相抵。读音跟“teeth”有关。在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里应该表示一颗牙。在希腊字母和西里尔字幕里应该表示的是咬合着的一条长牙缝。

第十个就是“头发”了。跟“乙”有些相似。读音也相近。英语字母和西里尔字母里的“j”很形象的表示了头发。

通过对以上十个字母的分析,得出猜想:在汉字的“天干地支”读音确定之前中国和希腊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了。

后十二个字母就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了。我试着按这个顺序分析了一下字母读音,感觉不对应的比较多。再一看中国古代的历法,有从“寅虎”开始的形式。那就试着按这种结构分析,得出下面的猜想:

第十一个就是“虎”了。跟仓颉文的虎很像。

第十二个就是“兔”了。比仓颉文的写法减少一半。希伯来文还有点像仓颉文。

第十三个就是“象”了。突出大象的长鼻子。

第十四个就是“蛇”了。有些像蛇。

第十五个就是“马”了。有些像彝族语中的马形。希腊字母的“ζ”很像仓颉文。

第十六个就是“羊”了。希腊文的读音“阿音”似乎跟“羊”有些联系。希伯来字母的形式有些像仓颉文的省写,只不过开口的方向变了。阿拉伯字母的形式与仓颉文相似,只不过有连笔,而且方向也反了。

第十七个就是“猴”了。很像仓颉文的省写。

第十八个就是“鹰”了。很像仓颉文的省写。希伯来字母里还有些鹰的形象。西里尔字母的“Чч”也还保留了一些仓颉文中鹰的形象,读成“七”,跟“鸡”有些接近。

第十九个就是“狗”了。应该是仓颉文的连笔了。希伯来字母像仓颉文的简写,只不过上下颠倒了。在英语中变成“Q”,跟彝族语中“狗”的读音接近。

第二十个就是“猪”了。猪的叫声“哼”,在杞县话里会变成“呵”,那么希腊文的读音“呵斯”是不是跟猪的叫声有关系?希伯来字母里还有些像仓颉文的省写。

第二十一个就是“麂”了。只剩下麂的角了。希伯来字母还有些相似。

第二十二个就是“牛”了。跟仓颉文很像。英语字母的“T”上面那一横应该表示两只牛角。

通过分析腓尼基文字和天干地支的联系,感觉是“大桡”把天干地支带到西方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就算不是大桡,也应该是熟悉仓颉文字的人,因为关于动物的字体“腓尼基文字”简直就像是“仓颉文字的简化”。)

如果腓尼基文字真是跟中国的文字有关系,那么跟商朝早期的历史或者夏朝的历史应该有关。(也许跟互人有关系。)

根据以上字母的顺序,我猜想应该跟现在的彝族有很大关系。因为现在彝族里很少用天干计算时间。所以他们出去时才记不准“十天干”的准确顺序。

(彝族哀牢山的十二属相顺序是: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我们都知道的事实是,希腊字母是根据腓尼基字母而形成的。拉丁字母是根据希腊字母形成的。英语字母是根据拉丁字母形成的。那么,分析英语单词的意思应该能够对我们的问题有所帮助。

文字的传播B

夏朝文字的形式

到夏禹时,表示时间的甲子应该与仓颉文中甲子本意的原来形体有所分化,分化的原因是:防止人们误会,不然的话,有人会把表示老虎的“虎”与表示时间的“虎”当作一回事。但是,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纯粹表示时间的文字符号会让人认不出它们的来历。这真是让人纠结的事情。

但是,不改革却一定会带来认识上的混乱,改革是必须的。于是夏禹公布了表示时间的十二属相改革方案:

原来的意思:

马羊猴鹰狗猪鹿牛虎兔象蛇。

马改成“午”(跟水族“午”相似。)

羊改写成“带胡子的羊”(去掉胡子,与仓颉文的“羊”很像。)

猴子改写“三只眼的猴”(《说文解字》中“申”的古体中有“两只眼的猴”的形式。)

鹰改写成“向下看的公鸡”的形式,上面那个圈表示这不是表示动物鸡子的。

狗改写成“一双大耳朵的狗”(“十”表示鼻子,下面的“一”表示嘴。)

猪改写成“侧视时突出两个大鼻子窟窿的猪”。

鹿的三只角都加上圆形符号,这就跟仓颉文的鹿有距离了。

牛头上的两只角保留,增加了面部特征。(这个字,既能反映出跟仓颉文的“牛”的联系,也能看出跟水族文字“丑”和汉族文字“丑”的联系。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夏禹时代,水族文字没有产生或者是还不成熟?)

虎,增加了下面的两只眼睛。

兔,突出了两只大耳朵、一张可爱的嘴。

象,增加一下笔画的的曲泽度,从而变得跟仓颉文的“象”不一样。

蛇,增加个蛇头,从而变得跟仓颉文的蛇不一样。

总的来说:这十二属相中,只有狗、猪、兔被我分析的不够详尽,其它的我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

太极五行

也许因为大家把观察到的两根棍子的影子画成了图案,所以才有了太极图的产生。当然,开始画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有缺口的圆形,后来人们为了书画的方便,便画成正圆形了。中间那两根棍子画成了两个点,为了表示阴阳的不同,这两个点就变成了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大小形式。

《周易》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当然指的是日月的变化了。易有太极,就是说太极表示日月的变化。两仪就是体现阴阳的变化了。这两仪就是指的那两根棍子,因为那两根棍子只是观察日月运行的象征性物体。四象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属于“阴阳”之类的名词,属于“有名而无形”的词语。

既然无形的“阴阳”两个字能够发明出来,那么“东南西北”也应该能发明出来。

假设:

东,是树上绑石头(也许本来就表示打火的石头)。(用于生火的石头要磕碰,所以读作“哆”,后来变成“动”?)

南,是锅上有大火。(烧火的炉子需要挪动拿上拿下,所以读作“那”,后来变成“难”?)

西,是池塘里扎根箭(我猜想“箭”和“金”在古时候写法应该一样)。箭到池塘了里,表示“洗”,所以读作“夕”。(当然箭的目标也能象征太阳的目标地)估计着“射”和“洗”在古时候读音是一样的。

北,是两条主河又分成两条小河。(我猜想北本来读作“溯”,估计到周朝读成了“背”,因为这个字的形式也像“人背人”或者是“人背向人”。所以在《尚书?尧》里说北方为“朔方”。)

那么在这之前,必须先分析好,为什么“木火箭水”能够表示这四个方向?这是不是跟四岳有关?

《山海经》里记载:东方木神,南方火神,西方金神,北方水神。

假设跟四岳有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东岳管理树木的事情,南岳管理做饭生火的事情,西岳管理造箭管理池塘之类的事情,北岳管理河流的事情?(因为砍伐树木离不开石头,所以管理树木的事情才可以用石头来表示。)如果是这样,那么“东南西北”的写法就容易理解了。

有了四方观念后,大家觉得把一年分成四季更好记录了,因为这样可以有专人负责管一季。也许四岳的存在就是为了减少记录的麻烦。(当然,在中央层,是不会放弃记录的。)

既然让四岳也做记录,那么免不了也给他们分别立起两根棍子来。

到“尧帝”时,估计着为了表示中央对地方的重视,就在城的四周再分别立起两根棍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地方工作不容易进行,因为很多地方经常有洪水。)

这样的话,中央的城市里就有了十根棍子,这十根棍子就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变化:产生了五方的观念。再加上本来就有了甲子的计时方法。所以,就有人提出用“十天干”表示五方的观念来。继而用这五方表示一年的季节。

东方木,甲乙,春。南方火,丙丁,夏。中央土,戊己,长夏。西方金,庚辛,秋。北方水,壬癸,冬。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

是不是因为有了“东南西北”的观念,才让鲧和共工产生了用“木火土金水”表示一年变化的想法?一年用这五行平分记录代替“石林山兑火水”每天轮流的记法。

一年365天分成五行,正好平分。366天时,只许加一天而已,这跟原来的阴阳历没有大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每72天只用一个字表示数字,大大简省了用字的数量。

但是,这却引起尧舜的极大不满,乱改历法,让人民按什么标准?但是,鲧(和共工)委屈的为自己边辩解:“虽然用上五行,但是又不改月份嘛,原来不是可以36天一个月吗?这只是分成五季而已。”

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四季的用法已经深入人心,要是再改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理论上的分析应该是:鲧和共工的改革引起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反对。

所以,为了稳定局势,中央层才“殛鲧于羽山,流共工于幽州”。

也许,到大禹的孙子太康时,又使用了这种历法,结果遭到东夷后羿的反对,才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

结果,到少康时,领导层就不再向人民提及五行记录的问题来。因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只是到了战国时代,五行才得到流行,这真是“乱世”给五行的“恩惠”。

八卦

也许就在大家反对鲧(和共工)用五行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了新的方案。

假设方案是这样的:

第一,用一根棍分析日影以确定一年。

第二,在日影的周围写上字表示不同的时间。

第三,用“石林山兑火水土天”表示八个数。

土石

水▕林

火山

大家看了后,觉得有些道理,但是为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再向民众公布。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有人会觉得,应该体现出“天上地下”的观念,结果就成了下面的形式:

水石

火▏林

兑山

后来又有人觉得这会与四方观念搞混淆,不如换换顺序。结果就变成了如下的模式:

天山

兑▎石

土林

当然如果还有别的排列,这里就不在赘述。

其实,不管哪种排列,都只是反应的太阳的影子。这应该算一个“阳历表”。不过,这时间表既然和方位表有些相似,那就有人干脆来个“二合一”。时间方位都有的“圭表”就这样产生了。而记录一天一天变化的还用那六个字“石林山兑火水”。

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天干地支的字形也会被一些人写在那样的“阳历”表上。

其实不论天干地支怎么排列,它们都只是表示时间的记录而已。而那些一知半解的人,就会把表示时间的的天干地支和天干地支的本意互相机械的联系在一起,伸手一掐,迷信的理论就脱口而出了。比如说属“龙”的人不能跟属“兔”的人结婚,他们就会把性格上的属性简单的看作生年的属性,岂不谬哉!

附录:

五行八卦和数字

五行八卦和数字 一、五行:“金、水、木、火、土”为之五行 五行是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万物皆有“木水土金火”五种物质化合而成。 十天干是用来描述太阳的运行周期;十二地支是用来描述月亮的运行周期。天干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1、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2、十二地支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3、天干五行及方位: 甲、乙属木,位东方;丙、丁属火,位南方; 戊、己属土,位中央; 庚、辛属金,位西方;壬、癸属水,位北方。 4、地支五行四时及方位: 寅、卯(辰)属木,司春位东方;巳、午(未)局火,司夏位南方; 申、酉(戌)属金,司秋位西方;亥、子(丑)属水,司冬位北方。 辰、未、戌、丑属土,司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中央。 5、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6、天干相冲: 甲庚冲、乙辛冲、壬丙冲、癸丁冲、戊己位中央无方冲。 7、天干五行相克: 甲、乙木克戊、己土;丙、丁火克庚、辛金;戊、己土克壬、癸水; 庚、辛金克甲、乙木;壬、癸水克丙、丁火。 8、地支三会: 寅卯辰三会东方木;已午未三会南方火;申酉戊三会西方金;亥子丑三会北方水。 9、地支三合: 申子辰三合化水;亥卯未三合化木;寅午戌三合化火;巳酉丑三合化金。 10、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火。 11、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12、十二地支相刑: 寅巳相刑;巳申相刑;申寅相刑;丑戌相刑;戌未相刑;丑未相刑; 子卯相刑;子午相刑;卯未相刑。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 13、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14、五行生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15、地支藏干: 子藏癸水。午藏丁火、己土。

推算天干地支的最简单方法

一种推算天干地支的最简单方法 有关如何推算天干地支方面的文章网上也有很多,但看了有些还是看不懂或是不会运用。其实我们可以简化如下,通俗记忆: 推算公式: 天干=年份尾数(如2009年尾数是9,对应天干即己) 地支=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如2009÷12所得余数是5,对应地支即丑) 因此2009年应该是己丑年 附:有关天干地支的其它知识如下: 干支纪年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如下表)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

天干地支对照表及算法

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5、6、7、8、9、0、1、2、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2、3、4、5、6、7、8、9、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2、3、4、5、6、7、8、9、10、11、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本人推荐这种方法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个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13 丙子25 戊子37 庚子49 壬子 2 乙丑14 丁丑26 己丑38 辛丑50 癸丑 3 丙寅15 戊寅27 庚寅39 壬寅51 甲寅 4 丁卯16 已卯28 辛卯40 癸卯52 乙卯 5 戊辰17 庚辰29 壬辰41 甲辰53 丙辰 6 已巳18 辛巳30 癸巳42 乙巳54 丁巳 7 庚午19 壬午31 甲午43 丙午55 戊午 8 辛未20 癸未32 乙未44 丁未56 已未 9 壬申21 甲申33 丙申45 戊申57 庚申 10 癸酉22 乙酉34 丁酉46 已酉58 辛酉 11 甲戌23 丙戌35 戊戌47 庚戌59 壬戌 12 乙亥24 丁亥36 已亥48 辛亥60 癸亥

快速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

快速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 今年是"丙戌"年,如何从2006 快速推算出"丙戌"?或者说, 如何从公元年数(包括公元前至公元后任何年数)快速推算出对应的 年干支呢?各位易友都会有各自的推算方法,我仅谈谈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对各位而言,纯属小儿科,见笑见笑。 先记住天干地支的排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试算2006 年的年干支: 年干: 6 - 3 =3 丙 年支: 6 + 5 =11 戌 2006 之"丙戌"就算出来了。 推算的依据: 一、年干 在六十甲子中,天干是十个字符,而公元年的个位数也是十个数码, 正好一一对应。公元4 年是甲子年,4 - 3=1 即对应"甲"的序数,所以 用公元年的个位数减3(若差为非正数则再加10)即是对应的天干序数。 如果把公元年的个位数与十天干对应关系记熟,推算就更方便了: 4 5 6 7 8 9 0 1 2 3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年支 在六十甲子中,地支是十二个字符,须用公元年的后两位数(十位与个位)与之对应。 假设某100 年的第一年(00 年)是鼠年,则00 + 1 对应"子",在这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 1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例1: 1900年正好是鼠年,个位是0 ,对应天干"庚"; (或用0 - 3 =-3,-3 + 10 =7,按天干序数7 对应"庚")

后两位数00 + 1 对应地支"子",所以1900年是庚子年。 例2: 1975年,个位5 ,对应天干"乙"; 后两位数75 + 1 =76,除以12 余4 ,对应地支"卯", 所以1975年是乙卯年,属兔。 那么,第二个一百年呢?先看101年,101 除以12 余5 ,就是说,在第二个 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5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第三个一百年,201 除以12 余9 ,在第三个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9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第四个一百年,301 除以12 余1 ,又回到第一个一百年的1 。第五个一百年,余数为5 ,第六个一百年,余数为9 ,…… 可见,百年余数(暂且称之)只是1,5,9 三个数,(与后天八卦数1 坤 5 中9 乾,是巧合?还是玄机?值得推敲。) 那又怎么知道哪一百年用哪个余数呢?很简单,用公元年的前两位数(千位与百位)除以3 取余数(余0 即3),余1 取第一个百年余数1 ,余2 取第二个百年余数5 ,余3 取第三个百年余数9 。 例如: 19xx年,19 除以3 余1 ,所以19xx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1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见例2) 20xx年,20 除以3 余2 ,所以20xx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5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见2006) 例3: 公元4 年,个位4 ,对应天干"甲"; 前两位00,0 除以3 余0(即3),取第三个百年余数9 , 后两位04 + 9 =13,除以12 余1 ,对应地支"子", 所以公元4 年是甲子年。 例4: 公元前561年,个位1 ,对应天干"辛"; 前两位-05 ,-5 除以3 余-2 ,-2 + 3 =1 ,取第一个百年余数1 , 后两位61 + 1 =62,除以12 余2 ,对应地支"丑", 所以公元前561年是辛丑年。 例5: 公元3206年,个位6 ,对应天干"丙"; 前两位32 ,32 除以3 余2 ,取第二个百年余数5 , 后两位06 + 5 =11,除以12 余11 ,对应地支"戌", 所以公元3206年与今年一样,也是丙戌年。 目前,只要记住19xx年的后两位数加1 ,20xx年的后两位数加5 ,就够用了。

天干地支年日时算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推算公式: ①推算天干:西元年末位数-3=年干(适用於任何年代)。 ②推算地支:西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於十九世纪,即1800—1899 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十1=年支(适用於二十世纪,即1900—1999 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於廿一世纪,即2000—2099 年); 说明:①年干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顺序; 年支按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顺序。 ②求年干,不够减则借10;求年支,超过12要递减12,取余数。 ③求年干之公式,适用於任何年代;求年支之公式,不同公式只适用於某一 世纪“00年)。 例一:求1800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0-3:7(不够减借10),天干序数7是“庚”。②末二位数00+9: 9,地支序数9是“申”。则知1800年是‘‘庚申”年。 例二、求1989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9-3=6天干序数6是“已”。③末二位数99+9=108递减8个12 後余12,地支序数12是“亥”。则知1899年是“己亥”年。 例三:求1935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5-3=2天干序数2是”乙”。②末二位数35+1:36递减2个12 後余12,地支序数12是“亥”。则知1935年是“乙亥”年。 例四:求1981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1-3=8(不够减借10),天干序数8是“辛”。②末二位数81+1=82, 递减6个12後余10,地支序数10是”酉”。则知1981年是“辛酉”年。 例五:求1999年的年柱于支 ①末位数9-3=6天干序数6是“已”。②末二位数99十1=100递减8个12 後余4,地支序数4是“卯”。则知1999年是·己卯”年。 例六: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0-3=7(不够减借10),天干序数7是"庚”。②末二位数00+5-=5 地支序数5是“辰”。则知2000年爲“庚辰”年。. 例七:求2022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2-3=9(不够减借10),天干序数9是‘壬”。②末二位数22+5-=27 递减2个12後余3,地支序数3是“寅”。则知2022年是“壬寅”年。 例八:求2033年的年柱干支、 ①末位数3--3=o(o即是10)。天干序数10是“癸”。②末二位数33+5=38 递减3个12後余2,地支序数是“丑”。则知2033年是“癸丑”年。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推算公式: ①推算公式: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要递减10,只取个位数)。 ②推算地支:农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爲“寅”、二月爲“卯”、三月 爲“辰”、四月爲“巳”、五月爲“午”、六月爲“未”、七月爲“申”、八月爲“酉”、九月爲“戌”、十月爲“亥”、十一月爲“子”、十二月爲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对照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对照表 我们总是会听老一辈的人说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一些知识,是不是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呢?了天干地支与五行八卦对照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地支: 子—鼠(自述)、丑—牛(丑牛)、寅—虎(银虎)、卯—兔(毛兔) 辰—龙(成龙)、巳—蛇(死蛇)、午—马(无马)、未—羊(喂羊) 申—猴(身后)酉—鸡(有鸡)、戌—狗(虚构)、亥—猪(海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因猫沉思无谓神游四海 (子丑因为猫在沉思无谓的要神游四海)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 (甲乙丙丁无计去更新,这人只能亏了!)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万物都有阴阳之分,一阴一阳才能调和,万物才和谐,所以我们风水讲求阴阳调和。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和卦一样,相信这几个字大家也是常有听说,而这几个字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 五行八卦图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下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地上有水”叫比卦。

八卦图有二种,一是先天八卦图: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 南巽西南,震东北艮西北,取天地阴阳对应,先天卦数为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二是后天文王八卦图:震东兑西,离南 坎北,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乾西北。 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 天八卦图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 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以xx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xx,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庚“,再将基数xx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xx年为庚寅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方法

推算方法 六十甲子、星期、二十八星宿排列图表 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五阳干:甲丙戊庚壬;五阴干:乙丁己辛癸)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六阳支:子寅辰午申戌;六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3、六十甲子排列规则:1、甲干与地支逆排组合;2、阳干和阳支顺序组合,阴干和阴支顺序组合 4、六十甲子排列图表: 甲子1 乙丑2 丙寅3 丁卯4 戊辰5 己巳6 庚午7 辛未8 壬申9 癸酉10 甲戌11 乙亥12 丙子13 丁丑14 戊寅15 己卯16 庚辰17 辛巳18 壬午19 癸未20 甲申21 乙酉22 丙戌23 丁亥24 戊子25 己丑26 庚寅27 辛卯28 壬辰29 癸巳30 甲午31 乙未32 丙申33 丁酉34 戊戌35 己亥36 庚子37 辛丑38 壬寅39 癸卯40 甲辰41 乙巳42 丙午43 丁未44 戊申45 己酉46 庚戌47 辛亥48 壬子49 癸丑50 甲寅51 乙卯52 丙辰53 丁巳54 戊午55 己未56 庚申57 辛酉58 壬戌59 癸亥0 6、二十八星宿排列图表 东方苍龙七宿角1 亢2 氐3 房4 心5 尾6 箕7 南方朱雀七宿井8 鬼9 柳10 星11 张12 翼13 轸14 西方白虎七宿奎15 娄16 胃17 昴18 毕19 觜20 参21 北方玄武七宿斗22 牛23 女24 虚25 危26 室27 壁0 年干支的推算方法 (计算年-3)÷60=商……余数 余数为1、2、3、4、5、6……59、0,分别对应甲子、乙丑……壬戌、癸亥 日干支、星期、星宿的推算方法:(按公历推算) 一、实际天数A的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52564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7、8、9、 0、 1、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5、 6、7、8、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方法二:?对应数字:1、2、 3、 4、 5、 6、7、8、 9、 0?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数字:1、 2、3、4、 5、 6、 7、 8、 9、10、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 干为甲;?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个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1甲子13 丙子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2 乙丑14 丁丑 26 己丑38 辛丑 50癸丑?3丙寅 15 戊寅 27庚寅 39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16 已卯 28辛卯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17 庚辰29 壬辰 41甲辰53 丙辰?6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42 乙巳 54 丁巳?7庚午19壬午31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8 辛未20癸未 32 乙未44丁未56 已未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字中天干地支代表的身体部位

八字中天干地支代表的身体部位 天干地支所代表的身体部位 一、天干地支所代表的身体部位: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甲:头、胆,神经。 乙:肝、项,肩。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神经系统、关节炎。 卯:肝、胸、目、手、爪(十指)、筋,颜面神经、神经衰弱。 <>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额。 丁:心、舌,齿,血液 巳:面、牙齿、心.心胞络、三焦、咽喉,感冒。鼻炎。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项、肩、消化系统、脊髓、皮肤、胸腔。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四肢。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消化系统、健忘症、容易倦怠。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下半身患疾、老年防风湿病痛;男命,疮;女命,子宫。 <>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气管,支气管,喉,鼻,大肠、结肠,脐 辛:肺、胸,牙齿,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呼吸系统。 酉:肺、鼻、皮毛、声 <>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

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膀胱,生殖器官,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尿道炎、排泄机能。 <> (六)、古诀: 天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 天干外支所属: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胁己属腹, 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地支: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爲胞肚及脾乡。 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爲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爲头及肾囊。 <> 地支所属: 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手,辰背胸,巳面齿, 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 部位象: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 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爲阴。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黄远珦 2018年8月2日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

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戊癸之年起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乙、丙、丁、戊、己。6月干支为己未。(参看后边推月时口诀) 4、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已知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乙亥,先用大拇指在

【图】阴阳地支天干 五行八卦 十神六亲

【图】阴阳地支天干五行八卦十神六亲阴阳地支天干五行八卦十神六亲 ? 第一节阴阳五行 我认为,阴阳五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阴阳: 阴阳学说将宇宙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在阴阳二气的运动之中。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统一。最初的阴阳现象来自阳光的向背,物体向阳的一面为阳,背面的一面为阴,继而不断引申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所有现象,比如:明暗、寒热、日月、昼夜、内外、动静、上下、黑白、快慢、男女、强弱、奇偶、进退等等。 而阴阳关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并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包涵着。 阴阳有以下特征: 1、阴阳互根:阴为阳根,阳为阴根,互为依存,互相为用。 2、阴阳消长:阴阳始终处于此消彼长,彼进此退的动态平衡中,量变时时处处都存在。 3、阴阳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发生“质”的变化,各自向

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学说与现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完全相符。这也就是说,我们看待事物,不能片面的、静止地去看,而是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 太极图十分形象的、直观的反映了阴阳的特征,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几乎成了道家的标志。该图中的阴阳两仪,中间呈现S形曲线,表示了阴阳消长、刚柔相济和稳定和谐。对这个图,你感悟的愈多,你的道行修为就愈深,你的立足点就愈高。当一个预测师站在宇宙的角度看事物时,世上的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的了。 我们所说的“没吉没凶”观点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学说的认 识论。 阴阳还反映到节气上。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 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 每年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每年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 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一日也如此,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

干支节气速算方法文库

农历干支节气速算秘诀 农历干支节气速算秘诀 在周易应用中,无论是铁板神数、八字、卦占,还是天文、地理,中医的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等,尤其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八字、纳甲卦占,如何能快速准确无误地将时间转换成干支,就显得特别迫切。否则,即使你预测水平很高,也难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需要。况且当你慢悠悠地排演过程,你的可信度也被打了折扣。所以,研究周易应用的人,每每惊羡于盲人算仙那秘而不传的“大小金钳诀”和“流年赶月”法。盲人算命,只要你一报出出生年、月、日、时,他手指一掐,一两分钟内便能说出你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干支,同时知道你的出生年的立春交节时辰是某月某日某时,是不是闰月,而且准确无误。这种神乎其神的绝技,就成了睁眼人人人羡慕、人人想学的东西。但盲人算师却只在盲人师徒中相授,而且是徒弟出山之后才传授的,还说什么“要传流年赶,除非瞎了眼”,使这种速算方法成了千金不传的秘诀。笔者为求此术,结交了不少盲友,花费了不知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得到的往往只是片言只语,仍是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后来查阅了无数文献资料,再与盲算的片言只语结合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便将盲算的每年两句,每句七字,缩为每年一句,每句七字。熟练后便能在两分钟左右快速地推出每年各个节气的交接时间和任何一日的干支,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现无尝献出此诀,以期能真正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并希望广大易友难能将自己的绝技无私地献出。苟若如此,易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一、干支节气金钳诀(七十年,每年一句,每句七字): 庚午(1930)白龙随井六戌飞。(六小) 辛未(1931)黑兔家解丑十八。 壬申(1932)火鸡讼贲辰廿九。 癸酉(1933)黑龙困筮十未春。(五大) 甲戌(1934)赤龙井离戌廿一。 乙亥(1935)白猪解巽二丑春。 丙子(1936)青蛇颐鼎十三辰。(三小) 丁丑(1937)黄蛇山鼎未廿三。 戊寅(1938)黑猪涣丰五戌回。(七大)

天干地支五行算法和对照表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干地支五行的对应表,以及年的干支,月的干支,日的干支,时的干支的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的算法: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 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后天八卦与天干地支关系及内涵

后天八卦与天干地支关系及内涵 后天八卦与天干地支关系及内涵 转自新浪博客 八卦分为先后天,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这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句话与十干、十二支关系密切。后天八卦天干地支及其内涵参考如下:

震宫(乙、卯): “蒂”拱露出地面,植物沐浴阳光风雨成长。喻新生、发展、向前、向上、不后退、直性子、冲动、莽撞、受伤、挫折、赌博。 巽宫(丙、辰、巳): 齐字义,为谷穗丰满成熟(喻不能再继续发展,可见,周武王封姜尚为齐王乃阴谋遏制)。巽为中女,发育已经成熟。技艺高超,执法部门掌握实权,商业利润丰厚,不会再有发展,阻塞,不通畅,倔强,顽固,闭塞,深山老林。 离宫(丁、午): 一目了然,光明,文明,礼貌,礼仪场合,大慈大悲菩萨,贵显,美丽,炫耀,最高层,高瞻远瞩,贵族子弟,高科技,奢侈品,巅顶,潜在危机。 坤宫(己、戊、未、申): 致役,走向衰败之义。木之墓地,火之灭地。日仄之时,阳气灭绝,文明消失,死亡,立秋,阴气始生,老家,故土,祖国,母亲,老妪。 兑宫(辛、酉): 阴气正旺,阴柔之美,腼腆恬静,装模作样,表演,歌舞女,放荡,敛耻,约束,男人霸占享受,女人顺从,执行机构、中层干部、规章制度,服从。 乾宫(壬、戌、亥):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