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发)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发)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发)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六月八日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六月八日

目录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1)

(一)新区创新基础 (2)

(二)新区创新特点 (6)

(三)新区创新面临的环境 (8)

(四)新区创新薄弱环节 (9)

二、试点工作思路和目标 (11)

(一)工作定位 (11)

(二)工作思路 (12)

(三)工作目标 (12)

三、试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15)

(一)引领支撑高端产业高地建设 (15)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2、整合构筑产业研发转化大平台 (18)

3、优化产业创新分工布局 (19)

4、改造提升城区产业 (23)

(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24)

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创新 (24)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26)

3、努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27)

4、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整合的管理体制 (28)

(三)构建高效创新体系 (28)

1、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 (28)

2、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30)

(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31)

1、聚集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31)

2、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32)

3、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33)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33)

(五)营造宜居的城区生态环境 (34)

1、着力生态环境建设 (34)

2、着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34)

3、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34)

(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35)

1、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合作 (35)

2、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 (36)

(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36)

1、营造优良的创新政策环境 (36)

2、营造高效的政府管理环境 (37)

3、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环境 (38)

四、保障措施 (38)

(一)组织保障 (38)

(二)经费保障 (39)

(三)政策保障 (39)

(四)实施保障 (40)

五、进度安排 (40)

(一)启动建设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40)

(二)全面部署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 (40)

(三)全面实施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 (40)

(四)全面实施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41)

(五)总结与考核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41)

●滨海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相关评价指标

●区直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分解表

●各管委会2015年任务指标分解表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区)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城市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试点城市(区)通过先行先试,对于引导和激励更多城市(区)创新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家批准确立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区)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天津市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扎实开展创新型城区的试点工作,依据国家和天津市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相关部署和滨海新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遵照《国家科技部关于滨海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区试点的复函》的总体要求,编制《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39°00′,东经117°20′-118°00′。新区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与天津市中心城区相距40公里,距北京170公里,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2万。辖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以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

1

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大产业功能区和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天津港。新区自然资源储备丰富。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具备明显的开放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不断丰富的科技资源。2006年,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月,滨海新区政府成立。新世纪新阶段,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新区创新基础

1、综合实力增长迅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支撑环境。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新区科技创新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支撑。2006—2009年,滨海新区全区生产总值从1960.49亿元迅速增长到3810.67亿元,年均增长达24.8%;工业总产值从5200.52亿元增长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1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864.29亿元增长到2502.66亿元,年均增长42.5%;实际利用外资额从33.45亿美元增长到57.64亿美元,年均增长19.9%。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年均在10%以上,农村居民新农合参合率近100%。新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截至2009年,滨海新2

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5%。

——创新制度环境。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滨海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金融创新、科技体制、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取得一些改革事项的较大突破,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在建立健全协调联动体制、科技资源聚集机制、探索新型创业风险投资模式、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基金相继设立,“中国融资租赁模式”已初具雏形,首家全国性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滨海新区挂牌、小额贷款公司在滨海展开试点,促进金融业和企业总部发展、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注册登记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与文件已经出台,滨海新区“资本池”的效应已开始凸现。

——创新政策环境。目前新区已初步营造了有利于研发转化的政策环境。一是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可加速折旧、无形资产缩短摊销年限等优惠政策。二是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20亿元的滨海新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三是积极整合各管委会科技政策。对引进研发机构给与大力扶持,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独立法人内资研发机构,外商独资研发机构,生产性企业内部设立的非独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扶持和研发费用资助等。

2、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创新资源聚集效应明显

——创新人才。新区科技人才聚集明显加快。2009年,滨海新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183900人,其中初级职称125496人,占全部人员比重的68.2%,具有高级职称的15716人,占全部人

3

员的8.6%。2008年,滨海新区科技活动人员数为61245人,其中R&D人员数量达到30537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为49.9%。从人员分布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和滨海高新区,两个管委会的科技人才数占全区科技人才总数的54.4%,尤其是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分布上,开发区和高新区两地的R&D人员占全区的80%以上,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领军型人才占据了全区的90%以上。

——科技投入。2009年,滨海新区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0亿元,其中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区三个管委会财政科技投入5.6亿元,占新区全区的比重超过50%。近年来滨海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和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2008年,滨海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从64.82亿元迅速增长到154.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4.4%;R&D经费从20.51亿元增长到59.9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0.9%;R&D经费占GDP比重从1.05%增长到1.93%,提高了0.88个百分点。2008年,滨海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比重为46.9%,新区R&D经费占全市R&D经费总量的比重为38.5%。

——创新平台和机构。2006—2009年,滨海新区紧紧抓住开发开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大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力度。目前,辖区内现有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的学院4所,有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8所。有科研院所16家(其中中央驻津院所8家,市属院所8家)。拥有50多家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50多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和6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相继建设了10家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了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新区落户。截至2008年底,新区拥有各类经认定的创新机

4

构157家。其中重点实验室14家(含国家级1家,部委级6家,市级7家);工程技术中心26家(其中国家级9家,市级17家);企业技术中心96家(其中国家级11家,市级85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家;风险投资机构15家。

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创新绩效突出

——科技产出。滨海新区专利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逐年稳步提高。2009年,滨海新区专利申请量约为6850件,比上年增长5%左右,其中发明专利2740件,占总申请量的40%。专利授权1581件,比上年增长11.58%,其中发明专利259项,占总授权量的16.38%,是上年授权量的2.78倍。目前,组织实施了10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全区每年市级以上科技立项超过300项。在基因药物、信息安全产品、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民航机电产品、膜材料、海水淡化装备、电动汽车、无缝钢管等一些高端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新区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研发转化新项目,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产业创新。近年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在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无线通信、物联网、新药创制、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沿先进技术领域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已经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以及海洋技术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先后建立起15家国家级科技转化与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67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733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8%。

——企业创新。新区多年来吸引聚集了摩托罗拉、三星、飞

5

思卡尔、维斯塔斯、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华旗资讯、空客等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和高端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一批以赛象科技、力神电池、曙光计算机、金耀集团、凯莱英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有按照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14家,占全市比重达到68.3%,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其中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共355家,占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9.1%。

4、聚集区外创新资源,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资源聚集。“十一五”以来,新区创新体系开放度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先后与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中国医科院、航天科工集团、中电科技集团等国家部委、国家研发机构和中央大企业,与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聚集资源条件有所改善,引入国内外创新资源规模不断扩大。

——创新网络。积极探索促进区域间科技要素流动,尝试建立区域间合作开发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新机制。新区创新体系与天津城市创新体系、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和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滨海新区创新体系内部的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科技政策等各子体系间有效互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二)新区创新特点

着眼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环境和目标定位,立足新区现有基础条件和功能布局。新区创新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国家战略定位、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体制改革先行”。

1、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

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定位,创新型城区建6

设要站在整个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考虑;新区建设目标要能体现国家战略需求,要在实施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滨海新区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的要求,是衡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新区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新区在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生态宜居、改革开放、民计民生等各方面要居于全国前列,要成为国内创新型城市(区)建设的标杆和旗帜。

2、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从经济发展历程看,天津滨海新区承接了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较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产业基础一直是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20%,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个领域的优势产业,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优势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对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直接的推动和承载作用。

3、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独有的自然和区位优势,为创新型城区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位于区内的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海港,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滨海新区拥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湿地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不但生态环境优良,而且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京津同城和京滨同城化条件的日益完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融汇贯通,各类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将更加便捷,有利于滨海新区创新体系与京津城市圈、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地区的互动融合和交流。

7

4、具有体制改革试验的制度优势

新区被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利。通过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管理改革,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已经并将继续为创新型城区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三)新区创新面临的环境

1、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国际科技发展与竞争呈现新态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把加强科技创新、调整科技政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科技创新成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赢得主动的关键因素。培育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产业增长点成为各国寻求走出经济危机、重塑国家竞争力的重点。新的世界分工越来越趋向于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区域的而非国家水平上的竞争重要性上升,科技优势和特色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制胜的关键。

2、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一是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加快带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对外公布了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二是通过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实现资源集聚与优化配置。滨海新区必须在科技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先行8

先试,扩大开放,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实现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3、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对新区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五到十年,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新区作为三次产业中二产占较大比重的城区,面临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面临着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等瓶颈制约。同时,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等国内先进地区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中部崛起、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横琴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层面推动的区域战略与规划布局全面推开,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四)新区创新薄弱环节

1、科技支撑产业升级的力度有待提升。从经济结构看,新区目前存在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失衡、部分产业外资和内资失衡、大企业和小企业失衡等结构问题。从规模看,产业总体规模与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然不大,产业能级亟待提升。从布局看,新区各管委会在重点产业、目标定位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趋同和重复,还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和功能差异,内部产业分工与协作还有待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均面临依靠创新谋求加快发展、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的繁重任务。

2、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一是滨海新区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高。2008年,滨海新区R&D投入占GDP比重约在1.93%,比天津全市的水平还低0.5个百分点。二是科技人才、机构等资源聚集水平还不够高。海外留学人员还没有形成大规模来滨海创

9

新创业的势头,聚集的国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仍然偏少,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等地差距明显。三是自主创新产出相对能力弱。与全市同口径数据比,主要科技产出的指标所占比重均不高。四是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外援性很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80%由外资企业贡献,对少数大型外资企业具有较强依赖。同时,外资企业对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五是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然不大。培育的大型科技企业偏少,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仍然有待加强。

3、天津的科技资源对新区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尽管天津市是我国科技资源密集的城市之一,但与北京对中关村园区建设的支持、上海对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支持相比,天津自身的科技资源存量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支持能力还较弱。天津现有两院院士38人,约为北京的4%(911人),上海的20%(196人)。2008年,天津的科技活动人员12.4万人,是北京(41.97)的30%,上海(22.42)的55%;R&D经费155.7亿元,是北京的28%,上海的44%;天津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8230件,是北京(43508)的42%,是上海(52835)的35%。

4、吸聚研发转化资源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在国家科技资源动员机制方面,已经在多个层面与国家相关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但是,目前国家科技资源动员还没有形成一种正常推动机制,部分缺乏实质内容。此外,天津自身的努力和聚焦度也不够,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也有待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促进。

5、滨海新区创新软硬环境还不完备。一是研发转化的园区载体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在内的功能区招商软硬件条件亟待加快建设。二是创业孵化设施对创业

10

人才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孵化设施面积、创业孵化机制建设、创业服务能力、孵化企业的数量等方面均有待加强。三是对设立独立型研发机构的环境吸引力不够。尽管天津开发区对外资设立研发机构有相当优厚的政策支持,但像摩托罗拉、三星等在天津设立生产基地的跨国公司仍选择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

二、试点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定位

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必须依据国家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定位要求,充分体现以下六个方面的功能:

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功能。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要站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选择建设重点任务,确定较高的工作标准、满足国家区域均衡发展布局需要,尤其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体现较大贡献。

2、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功能。建设创新型城区,要遵循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按照滨海新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定位要求,发挥科技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引领作用和传统产业升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依靠自主创新,显著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聚集创新资源及其辐射扩散功能。在全球范围和广阔视野内聚集产业和创新资源,并逐步增强其对区域服务辐射能力,是滨海新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的基本功能,也是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4、科技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示范功能。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工作经验,为创新型城区建设提

11

供制度保障。

5、探索国际化自主创新道路功能。加快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必须走开放型、国际化之路,积极主动承接国际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研发资源转移,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经济科技大循环,成为产业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6、支撑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功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是创新型城区的重要特征。新区要以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促进发展路径向生态循环转变,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区。

(二)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体现天津“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建设需求,以提升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为突破口和主路径,以“突出产业创新特色、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协调率先发展”为主要原则,搭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使滨海新区成为开放型、国际化、独具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城区。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先

12

进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宜居生态的新城区、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的先导区。具体目标是: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资金投入显著增加。到2015年,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5%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区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75%以上。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显著扩大。到2012年,科技人才总数超过28万人,每万人口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00人。到2015年,新区科技人才总数达到40万人,每万人口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50人,成为我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

――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显著增强。营造研发机构聚集的环境和条件,广泛聚集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以上设立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家;各类独立研发机构达到150家,其中外资独立研发机构20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以上设立研发机构;各类独立研发机构达到300家,其中外资独立研发机构50家。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聚集转化服务机构和科技服务企业4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1亿元,各类孵化器达到30家,孵化面积累计500万平方米,聚集转化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000家。

――创新产出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普遍升级,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形成一大批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居国内领先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自主品牌。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0万元/人,百

13

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00件,新区拥有的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达到600个。

2、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显著

――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生物医药、高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新材料和海洋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到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滨海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约50%。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滨海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

――科技惠民取得显著成效。突出滨海新区特色,依靠科技的引导和支撑,推动新区精品农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优化城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到2015年,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万元GDP能耗降至0.4吨标准煤,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3、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起到示范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在产学研用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创新创业激励、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使用、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先行先试,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上取得显著进展,滨海新区在创新制度建设方面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政策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加快优化创新的政策环境,在政策落实、政策创新、政策整合、政策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人文自然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营造安全、和谐、生态化14

自然环境和更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滨海新区富有创新活力。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指标达到10%。

三、试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引领支撑高端产业高地建设

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坚持把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立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增长点和新业态,抢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制高点;整合构筑产业创新大平台,打造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改造提升产业能级、调整产业布局,使新区下辖三个城区和九个功能区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域,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使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的承接地和产业化高地。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与科技部共建,依托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核心支撑平台,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国际化原则,以吸引整合国内外高端研发转化与产业资源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生物产业链的前端和高端部分,着眼于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生物与医药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包括创新化学药、创新生物工程药、创新现代中药);再生医学(包括干细胞、生物治疗);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工业生物技术等细分产业。到2015年,使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的60%。

15

——高端信息产业。依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制造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培育企业品牌,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促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向高端转化,显著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外资研发和产业配套的本地化进程,实现外资企业在新区的根植化发展。重点扶持以高性能计算机、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设计、RFID、3G网络、物联网、高端软件、信息安全、安防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到2015年,高端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000亿元左右,带动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80%左右。

——能源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化基地、风电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环保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重点扶持以储能电池、风力发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低碳技术、绿色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为代表的环保技术产业,以海水淡化、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业节水等为代表的新兴水产业等。到2015年,能源环保产业形成1000亿元总产值,约占全市的60%。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建设节能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重点促进和引导电动车、可插电式电动汽车及相关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锂电池及其组件、电机和电控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技术集成,使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值占汽车产业的20%。

——航空航天产业。以空客A320项目逐步达产为契机,配合国家大飞机制造、登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实施,加强与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

16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配套设施情况说明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配套设施情况说明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2009 年7 月起,滨海新区开始推进金融创新新一轮重点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增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推动外币兑换公司试点、推动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等。)建议:当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建议借鉴滨海新区的经验,加快发— 2 —展船舶、航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各类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2、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东疆保取得较大进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税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一是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一是度创新。建立了保税物流联动机制,推动“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和“预先报关、一次验放”、24 小时卡口全天候验放等多种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二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二是业务。比如,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金融租赁企业视同注。册在境外,享受5%的低税率(国内税率为17%)去年底,滨海新区在全国开展了首单飞机租赁业务。三是三是加大无水港建三是设力度(无水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6 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建议:抓紧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引进一批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等业务,推动船舶租赁、飞机租赁等融资租赁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试点。3、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亮点凸显、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实行土地“征转分离”,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去年有14 批— 3 —(次、510 公顷土地按“征转分离”模式完成征收。“征转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三、历史沿革 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 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 六、历史古迹 七、滨海文化(摘自《自豪滨海》) 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 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 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 4、“八大馇”源远流长 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 八、滨海旅游(摘自《自豪滨海》) 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 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 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 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 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 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天津临港调研报告完整版

天津临港调研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07优秀调研成果(11) 关于天津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天津临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化学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临港工业区自2003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围海已达22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已完成造陆,招商引资已突破120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中石油、中化工两个三百亿元以上项目的引进,将奠定临港工业区世界级化工区的地位;中船重工项目的引进,使临港工业区向建设全国重要的造修船基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规划背景 临港工业区规划总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约22 平方公里。在产业结构上,临港工业区最终要形成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造修船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发展成为港口物流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一期开发主要是建设世界级的现代化学工业区,发展思路是:以中石油、中化工、渤化集团等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以渤化集团、韩国LG 公司建设大型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等中下游产业项目为契机,建设百万吨级聚氯乙烯生产基地,逐步向上游石化龙头产业延伸。以中石油为依托,建设百万吨级乙烯及千万吨重质原油炼油装置,建设国家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最终

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以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代表的海洋化工及其下游衍生品的材料化工、精细化工共同联合形成的化工产业集群。 在化工产业链条上,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从炼油、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到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中游产品,到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的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建成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紧密结合为特色,港化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的临港工业区。 (二)目前的开发建设情况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临港工业区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围海造地中,将建设大坝、围海造地、开挖航道与防洪、清淤、海河口整治相结合,取得了综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皂化渣与吹填泥拌和造地,既解决了皂化渣污染、占地问题,又加快了围海造地的进度;将天津市区的拆房渣土作为工业区主次干道的路基原料,解决了城区拆房渣土污染、占地、填埋的难题。在招商引资中,注重上中下游产业的有机衔接、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各个入区企业之间互为产品原料供应商,同时将“三废”处理与公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吃干榨尽”的目标,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区域发展上,结合中心城区建设,全力配合老企业搬迁改造升级,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_图文(精)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 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 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考察报告(精)

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廊坊学习考察报告来源: 日照日报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进一步深化“向南看、向北看”、“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8月19日至22日,市委书记杨军、市长赵效为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市、廊坊市学习考察。市领导毛继春、唐慎、张永霞、钱焕涛、王斌、万同,各区县委、工委和部分市直部门、日照港务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考察。 代表团实地考察了三市的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大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园区和城市建设;学习了三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亲身感受了他们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开发、大规模投入、大力度招商和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 天津滨海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3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3个行政区组成,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人口202.9万。唐山辖14个市县区,面积13472平方公里,人口730万。唐山曹妃甸新区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两区一县一城”,规划面积1943平方公里,人口22万。廊坊辖10个市县区,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408万。三市积极应对危机,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天津、唐山、廊坊三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6.5%、13%、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1%、23%、27.5%;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6.2%、10.1%、10.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3%、11.4%、16.2%。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新、高、大、强”四个方面。 (一发展理念新、开发模式新、体制机制新。在发展思路上,三市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把握准确,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透彻,“结合”文章做得好,走出了一条新区带动、项目拉动、开放驱动,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 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11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11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 绍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2007年3月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增长16.1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226亿美元,增长45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二是,功能优势。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市场分析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天津滨海新区物流市场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天津保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区、天津保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唯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唯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去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去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优势。自1984 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便捷的海上通道。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务院《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推进滨海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年时间,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用5 至10 年时间,在滨海新区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国际竞争力,使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中东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中东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验和示范。虽然滨海新区拥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略势,虽然滨海新区拥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略势,下面就运用SWOT 分析法对滨海新区进行分析。法对滨海新区进行分析。 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区位优势:1. 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背靠“三北” 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背靠“三北” 依托、京津、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京津、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是我国北方连接欧亚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道,是我国北方连接欧亚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临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腹地辽阔,个省市自治区,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腹地辽阔,遍及北方12 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有利条件。强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有利条件。功能优势:2. 功能

2020年(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壹、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壹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壹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

平方km,海岸线153km,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XX公司于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于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壹。 今年壹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壹五”规划第壹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壹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和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市中心区的东部。新区辖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汉沽区,核心区域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个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对于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1.经济 自98年以来滨海新区和新区核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大幅度高速增长,形成新区核心区快于整个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快于全天津市的增长格局;目前滨海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 历年GDP 对比 4000 3000 2000 1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GDP(核心区)GDP(滨海新区)全市GDP 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2004年GDP达1250亿元,占全市的42.6%,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GDP为905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4年,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增长56.5%和40.7%。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4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80.49亿元,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7%,这

也充分说明了整个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 3.区域支柱产业、产业结构: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港口物流、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现代冶金、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为主导产业。 2004年,滨海新区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二、三产业趋于协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56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01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0.3:45.6:54.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4%、 69.33%和29.93%。 三次产业比例 0.74% 29.93% 69.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区域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这就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5.重大市政建设情况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等城市功能区。利用海河南岸开发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东西沽地区的建设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津塘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突出滨海、临港、沿河风格,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港口城市形象。 6.小结:

【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商业市场调研报告1

【关键字】分析 滨海新区商业市场分析 1、滨海新区核心区商圈分布 2、各商圈概况 3、泰达各商圈主要商业项目情况 3.1 黄海路商圈 百货的档次与泰达的消费水平比较吻合,泰达常住人口的增加使得该商圈的商业

氛围逐渐向好,目前黄海路友谊名都是开发区经营状况最好的百货;临近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泰达中心酒店也为该商圈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3.2 翠亨广场商圈 百货和鸿泰影城、天上人间KTV以及肯德基等为主力店的鸿泰商业广场进入试营业阶段,使该商圈的业态逐渐丰富;该商圈周边为泰达行政、商务中心和生活中心。 3.3 市民广场商圈 盖了泰达和塘沽的高收入群体,但目前已开业的友谊名都档次不高,与目标客户定位不一致,名品折扣店狐狸城所在的位置因为周围商业的档次较低,未能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的光顾。 4、滨海新区商业市场特点 ?商业分布集中,核心商圈的聚集程度较高 ?商业区与住宅区相混合,业态丰富 ?商圈的辐射范围较广,消费者来源趋向多元化 5、典型个案研究——市民广场 ◆位置:开发区市民广场

◆开发商: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物业公司:自管 ◆物业服务:物业分为常规服务和特约服务,常规包括全天候24小时保安服 务、停车场管理服务、全天侯清洁服务、绿化保养服务、土建、公共设施、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客户室内土建、水电维修服务 ◆项目概况: ?产品形式:地下一层、地上5层,层高 ?建筑面积:19.58万平方米,酒店、商业 ◆业态配比: ◆均价: ?一拖二:2.7—3元/天/平方米;:1.5元/天/平方米;:面谈 ?物业费:1元/平米·月 ?采暖费:12.02元/平米·月 客户需求: 个人客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位置好、性价比高的商圈,需求面积在100-800平米之间,价格承受力一般售价为同区域商品住宅的1.5-2倍,租金则根据售价,要求投资回报率在5%-8%。目前塘沽区的商业价格在1.4-2万元左右,租金从1.1元/平米·日到6元/平米·日不等。 天津消费者需求分析 1、居民收入情况 1.1 按性别分 中高收入人群中,男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女性,个人消费能力强。 1.2 按行业分 在各行业人群中,公务员、医疗、科技及金融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

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2009 年7 月起,滨海新区开始推进金融创新新一轮重点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增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推动外币兑换公司试点、推动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等。)建议:当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建议借鉴滨海新区的经验,加快发— 2 —展船舶、航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各类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2、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东疆保取得较大进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税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一是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一是度创新。建立了保税物流联动机制,推动“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和“预先报关、一次验放”、24 小时卡口全天候验放等多种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二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二是业务。比如,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金融租赁企业视同注。册在境外,享受5%的低税率(国内税率为17%)去年底,滨海新区在全国开展了首单飞机租赁业务。三是三是加大无水港建三是设力度(无水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6 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建议:抓紧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引进一批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等业务,推动船舶租赁、飞机租赁等融资租赁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试点。3、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亮点凸显、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实行土地“征转分离”,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去年有14 批— 3 —(次、510 公顷土地按“征转分离”模式完成征收。“征转分离”是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其特点:先行征收,对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统一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适时转用,根据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图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方案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递增13.5%,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亿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优越条件。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在扩建后的天津机场周边,将规划建设航空城,发展空港运输、航空科技、物流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区。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中还将建设生态廊道。其中包括保护和建设新区南北部共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塘沽区将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商业区的设计,在塘沽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天碱解放路、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和高品质的生态居住中心。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海港物流区重点包括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区域范围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 为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深化中新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决定在中国建设一座经济蓬勃、社会与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为此中新两国政府联合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成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公用设施大配套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继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后又一个中新两国合作项目,其合作模式、开发模式等都与新加坡工业园基本相同。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25平方公里。规划有国家动漫园、国家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产业园、生态信息园等高端产业园区,注重产业的高端化、高质化与高新化,重点发展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

创意、现代服务等产业。目前生态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关于建设管理主体。天津生态城建设管理主体主要包括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国有独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新合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个实体单位。借鉴新加坡政府经验,生态城管委会组织架构简单,主要职责就是行使行政许可、社会化管理等职能。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包括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国家开发银行(20%)及其她投资者(45%),主要职责就是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第二十一、二十二条规定,负责对生态城内的土地进行收购、整理与储备,对生态城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并享有相应的投资权、经营权与收益权。中新合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以土地作价20亿人民币元出资,占股50%;新方财团以现汇折合20亿元人民币出资,占股50%;主要负责对外招商与建设用地的开发运营,并从中获利。 (二)关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模式。第一步由国有独资开发公司按照管委会确定的开发计划对土地进行收储整理。第二步由土地储备中心对建设用地进行招拍挂。第三步由国有投资开发公司摘牌,然后按中新双方政府协议约定价格以出资形式或转让形式注入中新合资开发公司;出资部分总金额不超过20亿元,超出部分土地,以协议约定价转让中新合资公司。第四步由中新合资开

滨海新区调查报告

关于赴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孙守璞副省长“六个紧盯”的要求,2月15—16日,刘晓江副厅长率综合处和开发区处的 同志赴天津,重点对滨海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与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滨海新区管委会进行了座谈,实地参观考察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总的看,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也会对整个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将 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滨海新区基本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邻海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 政府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滨海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由一位市委常委任主任,其他各区的负责同志任工委领导。目前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规划和协调关系,下一步将结合新区新一轮开放开发,探索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6%。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加到248.4亿元,增长9.5倍。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5亿美元,增长36倍,占全市的6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全市的62%。滨海新区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世界500强已有70多家企业在新区投资。滨海新区的发展成绩可以用3个“三分之二”来概括: 外商投资占工业的三分之二、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二、外贸出口占天津市的三分之二。 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2005 年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2005年6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专门率十五个部委领导赴滨海新区调研,发表了两个半小时的讲话,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方向和重点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标志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并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