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验证

合集下载

方法学验证中各项指标的深度剖析

方法学验证中各项指标的深度剖析

供试品溶液 5mg/ml 20μl 100μg 100%(5000 倍)
对照溶液 50μg/ml 20μl 1μg
1%
最低检出量 1μg/ml 20μl 20ng
0.02%
积分参数的设定
● 积分参数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由斜率(Slope)、 峰宽(Width)、最小峰面积(Min Area)组成。
● 采用强破坏试验破坏出杂质。如中国药典中的氧 氟沙星所有品种,均在HPLC法的色谱条件下拟 定了:取供试品溶液,置紫外灯下(254nm)照 射4小时以上,使产生的紧邻主峰前的杂质峰与 主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
● 不采用任何方式。
四、检测限
● 信噪比的三倍 —— 纯属“纸上谈兵”, 实际测定中根本用不上。 ● 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是相对于供试品 溶液浓度的多少分之一而言,一般至少要在 5000倍以上。
有关物质、含量与自身对照三者浓度的关系
浓 度 进样量 绝对值 相对于样品测定浓度的
最大进样量 50mg/ml 以上 20μl
且使主成分峰不拖尾即可。 ● 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甚
显著,如有柱温箱,通常设定不超过35℃。 ● 溶剂的选择应测定样品溶液在该溶剂中的稳定性
来衡量,尽量勿选择挥发性强的溶剂;同时应保 证对照溶液的主成分峰面积精密度良好。
质量标准中制订有关物质的原则
● 采用杂质对照品法、用于降解产物的准确测定, 如氢氯噻嗪、对乙酰氨基酚等。
RSD
杂质-1(为已知杂质)
青蒿琥酯
杂质-2
峰面积 14811 36028 59520 68980 78948 91708
百分比 0.14% 0.35% 0.57% 0.66% 0.75% 0.86%

方法学验证要求

方法学验证要求

检测方法的验证订入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法不同于一般质量考察的方法,须经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不同原理的测定法具有不同的验证内容及要求:(1)容量分析法的验证:①精密度:用原料药精制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平行试验5个样本RSD≤0.2%;②准确度:以测定原料精制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测定值与理论值的比值)计算,应在99.7%~100.3%之间(n=5,RSD≤0.1%);③滴定终点确定的依据:包括滴定曲线的绘制,如用指示剂法确定终点,应用电位法校准终点颜色,提供指示剂颜色与电位变化情况的对比结果;④耐用性:考察测定条件(供试液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如测试条件要求苛刻时则应在方法中注明。

(2)HPLC法的验证:①精密度:RSD≤2%(n=5);②准确度:用于制剂时,要考察辅料的影响,将一定量药物加到按处方比例配制的辅料中(为标示量的80%~120%)制成高、中、低三个剂量,混合均匀后,每个剂量取三份样品,按拟定方法测定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n=9, RSD≤2%)。

③线性范围:用已知含量的精制品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溶液(n=5~7),用浓度C对峰面积A 或峰高h或被测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回归处理,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截距应趋于零,并提供线性关系图;④专属性: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峰对主药峰应无干扰;⑤耐用性:考察测定条件(供试液稳定性、流动相组成和pH 值、不同品牌或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柱温、流速、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如测试条件要求苛刻时则应在方法中注明;⑥灵敏度:作为常量分析法,此项可不作主要要求。

(3)UV法的验证:①精密度:RSD≤1%(n=5);②准确度:方法同HPLC 法,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n=9, RSD≤2%),同时要求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

气相内标法方法学验证

气相内标法方法学验证

气相内标法方法学验证气相内标法(Gas Phase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相内标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其验证方法学的重要性。

一、气相内标法的原理气相内标法是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仪器分析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物一同注入仪器,通过内标物的信号来校正分析物的信号,从而实现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气相内标法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具有以下特点:结构与分析物相似,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易于分离和识别,并且在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不受干扰。

2.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内标物混合,进行必要的前处理步骤,如萃取、浓缩等,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 仪器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设置气相色谱和质谱的条件,如柱温、流速、离子化方式等。

4. 仪器分析:将样品注入仪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记录目标分析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

5. 数据处理:通过计算目标分析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或峰高比,得到目标分析物的相对浓度。

三、气相内标法的应用1. 定量分析:气相内标法可用于各种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定量分析,如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等。

2. 质量控制:使用气相内标法可以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仪器性能的验证和分析方法的验证。

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到样品中,可以计算分析的回收率和准确度,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 样品识别:气相内标法可以用于样品的识别。

通过比较目标分析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或峰高比,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分析物。

四、气相内标法方法学验证的重要性气相内标法方法学验证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在方法学验证中,需要评估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指标。

通过验证,可以确定分析方法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和限度,为后续的实际分析工作提供依据。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方法验证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 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土5%、流动相pH值变化土0.2、柱温变化土5°C、流速相对值变化土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 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中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

中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

中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一、引言我国药典,是指我国卫生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撰的、国家法定的药品标准。

它是规范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的基本依据。

其中,对于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方法学验证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义和要求。

二、方法学验证的基本概念方法学验证,是指为了确定某个测定方法所能满足其预期用途的实验验证过程。

它是保证药品质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也是保证药品符合标准并且能够给患者带来预期疗效的重要环节。

三、我国药典对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我国药典对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非常严格和详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方法学验证应包括以下内容:1. 准确性:包括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2. 灵敏度:指测定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

3. 特异性:测定方法能否准确地区分并测定所测样品中所含的目标成分。

4. 稳定性:指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稳定性。

5. 可靠性:指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否具有重复性。

6. 实用性:指测定方法是否便于使用和操作。

7. 方法的界限:即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四、方法学验证技术的重要性方法学验证技术对于药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才能保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反映出样品的真实成分,并且能够有力地支持药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非常严谨和全面的。

它不仅包括了方法学验证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对方法学验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对这些规定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能更好地指导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六、总结我国药典对于方法学验证的定义是确保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严格遵循我国药典的方法学验证要求,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才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适合于相应分析要求,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或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等。

一,线性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五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 )越接近于1,表明线性关系越好。

用UV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吸光度 A 一般在0.3〜0.7,浓度点n = 5,用浓度C对A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方程,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99。

用HPLC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浓度点n = 5〜7,用浓度C对峰高h或峰面积A或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线性回归或非线性拟合(如HPLC-ELSD ),建立方程,方程的截距应趋于零,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9。

线性关系的数据包括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和线性图。

二,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

对于有毒的、具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

三,精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率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一、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所要做到的事项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1)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2)杂质的含量测定(3)药物的定性鉴定(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二、验证内容: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2、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方法学验证培训资料完整版

方法学验证培训资料完整版

方法学验证(LC、GC)123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学验证中的其他问题各类型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类型分为以下几类:A 杂质的定量试验----有关物质B 杂质的限度检查----残留溶剂C 原料药、制剂或者药品组分样品中选定的活性成分或选定组分的定量检测----含量、溶出度等D 鉴别试验1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内标法外标法面积归一化法含量外标法:有杂质对照品自身对照法:没有杂质对照品或未知杂质的测定内标法:可能带入杂质或内标与杂质重叠,很少使用面积归一化法:杂质量大,且主成分量与峰面积成线性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常用验证类型1、专属性(方法摸索)2、系统适用性3、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4、准确度(回收率)5、检测限6、定量限7、线性及范围8、耐用性(含稳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2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3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1含量方法学(外标法)ICH 定义为“当预料到一些组分可能存在时,准确无误地检测被分析物的能力。

通常这些可能存在的组分有杂质、降解产物、基质等”。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试验比较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等的实验结果(即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中的色谱峰互不干扰),强制破坏试验。

一、专属性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制剂)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供试品溶液1针;进样单样单针结果溶剂、阴性空白应无干扰分离度≥2.0(黄晓龙);拖尾因子:0.8—1.5之间(EP);保留时间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的峰面积溶剂阴性空白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数据结果表格一、专属性[1]黄晓龙,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1针;③对照品溶液×6针结果峰面积的RSD (n=6)<1.5%(≤2.0% CHP)主峰保留时间的RSD<1.0%(n=6)(CDE审评原则、黄晓龙)分离度>1.5(CHP)拖尾因子:0.8—1.5 (EP)(≤2.0黄晓龙)二、系统适用性系统重复性:S/N >1000,RSD <1.5%1000<S/N >100,RSD <2.0%[1]黄晓龙,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表2---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溶液)保留时间***的峰面积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123456RSD(%)///二、系统适用性表1 ---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保留时间分离度理论塔板数拖尾因子峰面积系统适用性溶液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溶液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验证---含量相近的测试溶液(阴性溶液+检出限对照品),三样单针;结果♦信噪比(S/N)一般要求2-4:1;♦峰面积RSD<15%(n=3)♦结果---本测定条件下检测限为***n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进样量***%(检测限浓度/供试品溶液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
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9.溶液稳定性
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系统适用性和耐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系统适用性试验是在你将要进行试验之前就要首先确定的,即先要确定你目前的系统是否适用于进行你接下来的试验。

评价标准请参考中国药典附录里“高效液相色谱法”章节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2,耐用性试验是考察你已经建立起来的某个系统或者说方法所能耐受的系统条件范围,或者说当系统中某些因素发生微小变动时,你的这套系统还能不能耐得住。

它的评价标准18楼的yuanhangboy已经分享了,可以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