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检查简介

核磁检查简介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简介

本院最新引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清晰,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它可以对检查部位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能敏感地检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故常可比CT更有效和早期地发现病变。临床应用如下:

1、颅脑MRI对脑肿瘤、脑炎性病变、脑梗塞、脑先天性异常等的诊断比CT更为敏感,可发现早期病变,定位也更加准确。

2、脊髓MRI可直接显示脊髓的全貌,因而对脊髓肿瘤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损伤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椎间盘病变,MRI可显示其变性、突出、膨出或脱出。显示椎管狭窄也较好。

3、腹部MRI对肝、肾、胰、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疾病的诊断可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确诊。

4、盆腔MRI可显示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器官的病变。对卵巢、膀胱、前列腺等处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也有很大价值。

5、肌肉骨骼系统MRI对关节内的软骨盘、肌腱、滑膜、滑液囊、韧带的损伤,显示率比CT高。由于对骨髓的变化较敏感,能早期发现骨转移、骨髓炎、无菌性坏死等。对骨肿瘤的软组织块显示清楚,对软组织损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核磁检查适应症禁忌

核磁检查范围 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是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在MR研究领域已有4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MR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科技检查设备,无x线辐射,对人体无危害。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高端核心技术,MR已有近30年临床应用历史,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硬件平台和软件技术不断更新临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MR图像非常精细、清晰、逼真。MR检查具有无x线辐射,不用对比剂清楚显示心脏、血管和体内腔道,可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精确等优点。MR临床适应症广泛,是颅脑、脊髓、骨与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部位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颅脑MRI检查。MRI对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鳔旋CT。目前,两者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作用仍互为补充。 二、眼及眶区MRI检查。可任意方位倾斜扫描成像,视神经病变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更准确。 三、鼻咽部MRI检查。对鼻咽部的正常解剖或病理解剖情况,比螺旋CT显示的更清楚、全面。 四、口腔、颌面部MRI检查。MRI的高软组织分辨力在诊断口咽部肿瘤方面较其他检查具有独到优势,是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一种重要影像诊断方法。 五、肝脏、胆系、胰腺、脾脏MRI检查。MRCP(MR胰胆道造影)可清楚显示胆道和胰管,达到替代ERCP的效果。 六、盆腔MRI检查。MRI能够直接获得矢状位、冠状位及其它方位的图像,有利于盆腔病变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对手术后并发症(如新鲜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脓肿的鉴别等)的诊断MRI优于其它方法. 七、肾脏、肾上腺MRI检查。MRI能清楚显示肾脏的细微组织结构,不用对比剂即能分辨肾皮质与髓质。MRU可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或先天性发育异常。 八、腹膜腔和腹膜后间隙MRI检查。 九、脊柱MRI检查。MRI是脊柱和脊髓疾病的首选方法。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CT。 十、骨关节和肌肉MRI检查。关节内软骨盘、肌腱、韧带、滑膜的损伤与病变,MRI是首选方法。MRI对骨髓的病理变化特别敏感,能早期发现骨转移、骨髓炎、无菌性坏死、白血病骨髓侵润等。 检查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磁共振设备,具有强大磁场,严禁病人和家属将所有铁磁性的物品及电子产品靠近或带入检查室,这些物品包括:所有通讯物品;各种磁卡;掌上电脑、计算器、强心卡等电子用品;钥匙、打火机、金属硬币、刀具、钢笔、针、钉、镙丝等铁磁性制品;发夹、眼镜、假眼、活动假牙、金属饰品、手表等不明材质的物品;易燃易爆品、腐蚀性药品、药膏、膏药等;病床、轮椅等。 2.体内安装、携带以下装置或物品的患者及家属不能进入磁体间,否则有生命危险及其它危险性伤害。包括: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术后金属夹、植入体内的药物灌注装置、植入体内的任何电子装置(神经刺激器、骨骼生长刺激器)、血管内栓塞钢圈、滤器、心电记录监护器、金属缝合线、体内有弹片或铁砂粒者、骨折手术后固定钢板及钢钉、人工假肢或关节、助听器、人工耳蜗、中耳移植物、眼内金属异物等。 3.幽闭恐惧症、怀孕3个月以内者、神志不清的危重患者禁止磁共振检查。有各种手术史患者及家属需于检查前特别声明,以策安全。

磁共振(MRI)检查注意事项

磁共振(MRI)检查注意事项 一、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 1.带有心脏起搏器及人工瓣膜的病人; 2.带有神经刺激器(如膈肌刺激器)的病人; 3.术后体内置有动脉瘤止血夹的病人; 4.带有心脏人工瓣膜和人工耳蜗的病人; 5.疑有铁磁性植入者,如枪炮伤后存留及眼内铁磁性金属异物的病人; 6.体内有微量输液泵的病人,如胰岛素或化疗药物微量输液泵等; 7.手术后体内用金属钉缝合切口者及置有大块金属植入物如人工股骨头、人工关节、金属假肢、胸椎矫形钢板等; 8.患有幽闭恐惧症的病人; 9.体内有各种内支架者,如血管内支架、胆道、胃肠道支架、泌尿道等支架; 10.危重病人、昏迷躁动、有不自主运动或精神病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者; 11.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二、填写MRI申请单的注意事项 1.详细标明检查部位。对称器官必须标清左右;胸、腹部检查必

须标明具体器官或检查目的;头颈部检查,如欲观察细小结构,如垂体、内耳等,必须明确标出; 2.认真填写病人信息及病史。详细的病人信息及病史对影像技术人员的扫描方案的确立有很大的帮助。门诊患者详细填写患者信息和病史,为日后随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对扫描范围和扫描序列有特殊要求,可以说明。如脊柱检查,可以根据查体情况说明要检查哪几个椎体。如果其它检查怀疑某处有病变,应详细说明,以使MRI操作员扫描时重点观察。对MRI较为熟悉的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要求扫哪个方位、哪个序列。MRA、MRCP、功能成像等特殊检查,因检查时间长,且可能另收费,临床医生如果需要,必须特殊标明。 三、关于增强检查。 一般情况下,是否进行增强检查应咨询MRI医生或技术人员,或在观察平扫图像后决定。有时MRI医生要求病人增强,病人来征求临床医生意见,临床医生应积极配合MRI医生的工作,说明增强检查的必要性。一般而言,肿瘤性病变直接平扫加增强。 四、对病人的检查前交代 1.说明此检查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有可能出现阴性结果,以减少病人和MRI医生的不必要纠纷。 2.如患者手中有既往影像检查资料,应嘱咐病人进行MRI检查时

磁共振介绍

一、简介 磁共振扫描仪(MRI)是利用磁振造影的原理,将人体置于强大均匀的静磁场中,透过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改变区域磁场,借此激发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现象,而发生磁矩变化讯号。因为身体中有不同的组织及成份,性质也各异,所以会产生大小不同的讯号,再经由计算机运算及变换为影像,将人体的剖面组织构造及病灶呈现为各种切面的断层影像。MRI的成像原理不同于X线检查及核医学检查,不依靠射线穿透人体成像,因而避免了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属于无创性检查。 MRI的软组织分辨力高于CT,可以很好地区分脑的灰、白质,前列腺的外周带与中央带,子宫的内膜层与肌层等,并可使关节软骨、肌肉、韧带、椎间盘、半月板等直接显影。 MRI具有任意方位断层的能力,可在患者体位不变的情况下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角度断层扫描,无观察死角,显示病变全面、立体,可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MRI无需造影剂就可使心血管系统清楚显影,可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媲美。免除了患者在插管和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所承担的痛苦和危险。 MRI无骨性伪影,对于脑后颅窝的病变,CT常因有骨性伪影干扰而影响观察,MRI则无此忧虑,图像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显著优于CT。 基于MRI的上述优点,MRI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关节软组织、盆腔脏器等病变的检查,对于头颈部、纵隔、腹腔实性脏器的检查也很优越。 磁共振成像MRI的 优点: 1、软组织分辨率高,明显优于CT。 2、成像参数多,图像变化多,提供信息量大。 3、可以多轴面直接成像,病变定位准确。 4、磁共振频谱(MRS)还可以反映组织的生化改变,弥散成像(Diffision)可反映 水分子布郎运动。 5、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不用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的影像,磁共振水成像(MRCP、 MRU、MRM)可不用造影剂显示胆管、输尿管、椎管。 6、可直接显示心肌和心腔各房室的情况。 7、颅底无骨伪影。 8、对人体无放射损伤。 缺点: 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5. 危重病人不能做 6. 妊娠3个月内的 7.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

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基本原理 磁共振成像的依据是与人体生理、生化有关的人体组织密度对核磁共振的反映不同。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的特性。 一、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吸收的宏观描述 由力学中可知,发生共振的条件有二: 一是必须满足频率条件,二是要满足位相条件。 原子核是自旋的,它绕某个轴旋转(颇像个陀螺)。旋转时产生一定的微弱磁场和磁矩。将自旋的原子核放在一个均匀的静磁场中,受磁场作用,原子核的自旋轴会被强制定向,或与磁场方向相同,或与磁场方向相反。重新定向的过程中,原子核的自旋轴将类似旋转陀螺般的发生进动。不同类的原子核有不同的进动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旋转比(非零自旋的核具有特定的旋转比),用γ表示。进动的角频率ω一方面同旋转比有关;另一方面同静磁场的磁场强度 B 有关。其关系有拉莫尔(Larmor)公式(ω又称拉莫尔频率) : ω=γ·B (6-1) 静磁场中的原子核自旋时形成一定的微弱势能。当一个频率也为ω的交变电磁场作用到自旋的原子核时,自旋轴被强制倾倒,并带有较强的势能;当交变电磁场消除后,原子核的自旋轴将向原先的方向进动,并释放其势能。这种现象就是核磁共振现象(换言之,当电磁辐射的圆频率和外磁场满足拉莫尔公式时,原子核就对电磁辐射发生共振吸收),这一过程也称为弛豫过程,释放势能所产生的电压信号就是核磁共振信号.也被称为衰减信号(FID)。显然,核磁共振信号是一频率为ω的交变信号,其幅度随进动过程的减小而衰减。 图6-1表示几种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这些频率是在电磁波谱的频带之内,这样的频率大大低于 X 线的频率,甚至低于可见光的频率。可见它是无能力破坏生物系统的分子的。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由大量原子核组成的组合体,因此在转入讨论大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集体行为时,有必要引人一个反映系统磁化程度的物理量来描述核系统的宏观特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个物理量叫静磁化强度矢量,用 M表示。由大量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相当于一大堆小磁铁,在无外界磁场时,原子核磁矩μ的方向是随机的,系统的总磁矩矢量为 (6-2) 如果在系统的 Z 轴方向外加一个强静磁场B。,原子核磁矩受到外磁场的作用,在自身转动的同时又以 B。为轴进动,核磁矩取平行于 BO 的方向。按照波尔兹曼分布,在平衡状态下,处于不同能级的原子核数目不相等,使得原子核磁矩不能完全互相抵消,从而有 (6-3) 此时可以说系统被磁化了,可见 M 是量度原子核系统被磁化程度的量,是表示单位体积中全部原子核磁矩的矢量和。 图6-1几种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1

磁共振操作讲解

4.25 8:30 核磁共振室 1.简单讲述操作界面。 2.讲述skyra添加的特有静音序列,针对小孩及对噪音敏感的人。 3.头部各扫描序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平扫) 4.演示下肢血管的操作流程。(平扫) 5.3T出现ASR值高时的常规处理方法。 6.演示高清弥散与常规弥散的图像区别。 7.演示全脊柱的拼接及操作流程。(平扫) 8.演示心肌序列的常规扫描及注意事项。(平扫) 9.演示髋关节序列的常规操作。(平扫) 10.简单讲述脑脊液流速的操作序列及注意事项。(后处理未讲解) 11.简单提及面部神经与血管所使用的序列。(平扫) 4.26 9:00 核磁共振室 1.演示上肢部序列的常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平扫) 2.演示Neck-soft常规扫描流程。(平扫) 3.多部位同时操作时常规注意事项。 4.自由操作头部及血管的常规扫描。 4.27 9:00 核磁共振室 1.演示膝关节扫描的常规流程及注意事项。(平扫)附带介绍下 T1...T2 Mapping的简单操作及应用。(非重点)

2.演示女性盆腔序列的常规操作流程。(平扫)在工程师指导下对女性盆腔进行手动操作演练。 3.演示髋关节序列常规操作序列的流程。(平扫)在工程师指导下常规练习。 4.演示腕关节专用线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常规序列扫描流程。(平扫) 5.演示踝关节专用线圈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规序列扫描流程。(平扫) 4.28 9:00 核磁共振室 1.演示脑脊液流速序列的操作。 2.演示臂丛神经的常规操作序列及注意事项。(平扫) 3.演示泌尿系常规操作序列。(平扫) 4.演示Bold序列的使用方法。 5.演示肩关节的常规扫描及注意事项。(平扫) 4.29 9:00 核磁共振室 1.演示MRCP的常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并温故上肢部的序列扫描。 2.简述内牙序列的常规操作。 3.腹部及踝关节序列的指导下扫描训练。 4.演示PET-L2ke序列的扫描。 (高压注射器下午安装)

核磁共振的可能伤害

讨论核磁共振的可能伤害 先介绍一下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1.按谱仪的工作方式可分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普通谱仪)和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图1)是改变磁场或频率记谱,按这种方式测谱,对同位素丰度低的核,如13C等,必须多次累加才能获得可观察的信号,很费时间。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图2),用一定宽度的强而短的射频脉冲辐射样品,样品中所有被观察的核同时被激发,并产生一响应函数,它经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仍得到普通的核磁共振谱。傅里叶变换仪每发射脉冲一次即相当于连续波的一次测量,因而测量时间大大缩短。 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但核磁共振虽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检测,但它存在许多可能的伤害。核磁共振危害,MRI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强静磁场的危害。强静磁场是在有铁磁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不 论是埋植在患者体内还是在磁场范围内,都可能是危险因素。随着强静磁场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评估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家通过研究强静磁场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两者内在联系,来检测强静磁场对人体的伤害。 方法:观察12 T 强静磁场照射2 h 条件下小鼠即时(2 min 内)效应和条件味觉厌恶反应情况,确定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的影响;通过Y 迷宫和Morris 水迷宫实验,分析照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照射后小鼠立即出现直立行为抑制、旋转平衡失调,以及持续10 d 的条件味觉厌恶反应,表明该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造成了即时及持续影响。Y 迷宫和Morris 水迷宫分析结果表明照射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得出的结论是12 T 强静磁场2 h 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存在显著影响和量效关系,照射可导致小鼠出现平衡失调,持续味觉厌恶的现象,但这种影响并非结构性或不可逆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造成影响。这仅仅是对小鼠的实验,具体到社会中,尤其是在高强度的静磁场中工作的的员工,高强磁场有可能引起周围电子仪器和设备失效, 影响带有心脏起博器和胰岛素泵( 或其他金属植入物) 的人员健康, 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固体核磁共振基础原理讲课讲稿

固体核磁共振基础原 理

固体核磁共振 19.1 固体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9.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固体核磁中主要的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将样品分子视为一个整体,则可将固体核磁中探测到的相互作用分为两大类:样品内部的相互作用及由外加环境施加与样品的作用。前者主要是样品内在的电磁场在与外加电磁场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多种相互作用力,这主要包括:化学环境的信息(分子中由于内在电磁场屏蔽外磁场的强度、方向等),分子内与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相互作用,对于自旋量子数为>1/2的四极核尚存在四极作用。外部环境施加与样品的主要作用有: 1)由处于纵向竖直方向的外加静磁场作用于特定的核磁活性的核上产生的塞曼相互作用(Zeeman Interaction), 核子相对映的频率为拉莫尔频率(Larmor Frequency); 2) 由处于x-y平面的振荡射频场产生的作用与待测样品的扰动磁场。与溶液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化学结构的基本思路,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中也是首先利用强的静磁场是样品中核子的能级发生分裂,例如对于自旋量子数I=1/2的核会产生两个能级,一个顺着静磁场方向从而导致体系的能量较低;另一个则逆着静磁场排列的方向使得体系相对能量较高。 经能级分裂后,处于高能级与低能级的核子数目分布发生改变,并且符合波尔兹曼分布原理:即处于低能级的核子数目较多而高能级的数目较少,最终产生一个沿竖直向上的净磁化矢量。此磁化矢量在受到沿x-y平面的振荡射频磁场作用后产生一扭

矩最终将沿竖直方向的磁化矢量转动一特定的角度。由于这种射频脉冲施加的时间只是微秒量级,施加完射频脉冲后,体系中剩下的主要相互作用将会使这种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体系恢复到热力学稳定的初始状态。在磁化矢量的恢复过程中,溶液核磁中主要存在的相互作用有:化学位移,J-偶合等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而相对较强的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相互作用在大多数体系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被平均化。但是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中,由于分子处于固体状态从而难以使体系中的偶极自旋偶合作用通过分子热运动而平均化。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与化学位移,J-偶合等相互作用的强度相比,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作用是一种远强于前两者的一种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学位移与J-偶合一般都处于Hz量级,但是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强度却处于kHz 量级,所以如果不采用特殊手段压制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带来的谱线展宽,通常静态条件下观察到的核磁共振谱往往是信息被偶极自旋偶合作用掩盖下的宽线谱(图2所示为乙酸胆固醇酯在静态下以通常的去偶方式所得到的图谱与溶于CDCl3后所测得的溶液核磁图谱的对比,从中可看出固体核磁图谱在没有特殊技术处理下呈现的是毫无精细结构的宽包峰。)。因此,在固体核磁中只有采用特殊技术首先压制来自强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导致谱线宽化的影响,才有可能观察到可用于解析物质化学结构的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谱。

固体核磁共振简介

固体核磁共振简介 彭路明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0. 从液体核磁共振到固体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现象源于核自旋和磁场的相互作用,1945年由Edward Mills Purcell 和Felix Bloch分别发现。核磁共振谱学从此日渐成为探索物质物理、化学、电子等性质和分子结构的重要工具。在核磁共振中,有许多核自旋的相互作用,每一种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加上能够定量分析、对样品无损伤以及可针对特定的原子(核)等特点,使核磁共振成为一种十分理想的强大的分析手段。 在核磁共振的这些相互作用中,有一些是各向同性的相互作用,另一些则是各向异性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区别在,前者对核磁共振信号频率的影响与分子的空间取向无关,而后者则有关,故后者可能因为被测分子空间取向的不同而造成谱线的宽化,导致分辨率和灵敏度的降低。在液体中,由于分子的快速翻滚运动,消除了各种可能使谱线宽化的各向异性的核磁共振相互作用。因此,液体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共振信号十分尖锐,有很高的分辨率,这是液体核磁共振成为测定溶液中化合物结构的最强大的方法的原因之一。 但在固体中,由于上述分子运动的缺失导致核磁共振信号受到各向异性的相互作用影响而被展宽,分辨率和灵敏度低。如果希望得到类似液体核磁共振所给出的信息,必须通过高分辨率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才能实现。以下将分别简要介绍固体核磁共振中的一些重要相互作用以及部分高分辨率固体核磁共振技术。

1. 固体核磁共振中的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中核自旋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相互作用(external spin interactions )和内部相互作用(internal spin interactions )。前者是核自旋和外部仪器设备产生的磁场(如静磁场,射频场)的相互作用。后者则相反,是核自旋和样品本身所产生的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屏蔽作用(化学位移,奈特位移,顺磁位移等),偶极作用(直接和间接),四极作用等等。这些相互作用的哈密顿可以用下面的通式表达, C λλλλ=??I R A Η (1.1) C λ、R λ和A λ分别是特定的相互作用λ中的常数、表达此相互作用各向异性的二阶张量和与核自旋I 相互作用的对象(例如自旋I 、S 或者磁场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固体核磁共振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相互作用1-9。 1.1. 纵向静磁场:塞曼作用(Zeeman Interaction ) 塞曼作用是核自旋和外加静磁场的相互作用,其哈密顿为, rf h γ=??1I B Η (1.2) h 、γ和B 0分别是普朗克常数、自旋I 的磁旋比(单位为:s -1T -1)和静磁场。在核磁共振中,B 0通常设置在实验室坐标系的z 方向,即B 0 = (0, 0, B 0)。因此(1.2)式变成: 0Z z hB I γ=?Η (1.3) 如果没有外加磁场,单个核自旋I 的能量与磁量子数 (magnetic quantum number )m 无关(m = ?I , (?I +1),…, (I ?1), I )。如果施加一个非零的外加磁场,则能依据

MR检查临床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MR检查临床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2011-03-31 22:50:56) 转载▼ 标签: 分类:就医注意事项 mr检查 临床禁忌症 注意事项 健康 一、绝对禁忌症 1、心脏起博器者 2、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3、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 4、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 5、高烧患者 二、相对禁忌症 1、扫描野内或附近含有铁磁性物品: (1)有金属假牙者不能做鼻咽、口腔检查 (2)体内有金属药泵者忌行相应部位检查 (3)有宫内节育器者不能做盆腔检查 2、幽闭恐惧症病人 3、不能平卧30分钟以上、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烦躁不安需要抢救的病人 三、不可带磁体(MR扫描室)的物品

1、一切铁磁性物品:如钢笔、铁钉、平台车、发夹、钥匙、文胸、皮带等 2、电子器械:如银行磁卡、手机、手表、电子监护仪、抢救设备。 四、检查者的合作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检查所需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所需的时间亦有长短故难以准确估计等待的时间。每个部位扫描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3个小时不等,预约所需求的时间,只是报到时间,而不是确切的扫描时间。如遇等待时间较长而给患者带来不便,请予谅解。 3、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取平卧,身体各部位保持不动状态;医生、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扫描序列,通过对讲机要求您注意与配合的事项。 4、检查时间超过40分钟以上者(如腹、胸、腰椎、四肢等)检查前20分钟,请排空小便;盆腔检查者,宜保留适当尿液,以充盈膀胱利于诊断。 5、MR增强:如有怀疑占位性病变,一般采用增强检查(即注射MR造影剂)以使病变显示得更清晰诊断更明确。 6、检查的病人请提前30分钟,进入候诊检查大厅,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如更换衣服,鞋,戴帽,称体重,静脉注射等;能自己行走,语言交通方便的病人,家属陪至候诊大厅等候即可,以保持检查候诊大厅内的空气清晰、安静、保洁、安全。 7、检查病人要更换衣服,为安全、防盗起见,请把贵重物品、现金等交家人保管,以免丢失。检查完毕,休息片刻,身体无不适,拔针并按压针口5—10分钟,确定无出血后方可更衣离开。 8、MR报告请在检查完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后到预约台领取(节假日顺延)。 9、如遇机器故障,需要更改检查时间,我们将电话通知您,故请于预约时在申请单上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五、MR检查注意事项: MR预约报到时间不等于检查时间,因为: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技术。在诞生之初被称为核磁共振, 但为了避免与核医学成像技术相混淆,并且为了突出这项技术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因此将“核磁共振成像”简称为磁 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 一种物理现象。 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中,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 带电。根据泡里不相容原理,原子核内成对的质子或中子的自 旋相互抵消,因此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不成对时,质子在旋转 中产生角动量,磁共振就是利用这个角动量来实现激发、信号采集和成像的。 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为氢原子核(1H ),主要原因 如下:1、1H 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 的2/3以上。2、1H 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 质子以一定频率绕轴高速旋转,称为自旋。自旋是MRI 的 基础。自旋产生环路电流,形成一个小磁场叫做磁矩。在无外 磁场情况下,人体中的质子自旋产生的小磁场是杂乱无章的, 每个质子产生的磁化矢量相互抵消,因此,人体在自然状态下 并无磁性,即没有宏观磁化矢量的产生。进入主磁场后,人体 中的质子产生的小磁场不在杂乱无章,呈有规律排列。一种是 与主磁场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种与主磁场平行但方向相反, 处于平行同向的质子略多于平行反向的质子。从量子物理学角 度,平行同向的质子处于低能级,因此受主磁场的束缚,其磁化矢量的方向与主磁场的方向一致;而平行反向的质子处于高 能级,因此能够对抗主磁场的作用,其磁化矢量方向与主磁场相反。由于低能级质子略多于高能级质子,因此在进入主磁场后,人体产生了一个与主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 进入主磁场后,无论是处于高能级还是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其磁化矢量并非完全与主磁场方向平行,而总是与主磁场有一定的角度。质子除了自旋外,还绕着主磁场轴进行旋转摆动,这种旋转摆动称为进动。进动是磁性原子核自旋产生的小磁场与主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 1 自旋的原子核 图 3 进入主磁场前后人体的宏观核磁状态变化 图 2 质子自旋和进动示意图

磁共振检查禁忌症与适应症

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与适应症 绝对禁忌症 1、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者、人工金属心脏瓣膜等的患者; 2、带有动脉瘤夹者(非顺磁性如钛合金除外); 3、有眼内金属异物、内耳植入、金属假体者、金属假肢、金属关节、体内铁磁 性异物者; 4、妊娠三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 5、重度高热患者。 相对禁忌症 1、体内有金属异物(金属植入物、假牙、避孕环)、胰岛素泵等患者如必须进 行MR检查,应慎重或取出后行检查。 2、危重病人需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者; 3、癫痫患者(应在充分控制症状的前提下进行磁共振检查); 4、幽闭恐怖症患者,如必须进行MF检查,应在给于适量镇静剂后进行; 5、不合作患者,如:小儿,应在给于适量镇静剂后进行。 6、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再行检查。 适应症颅脑MRI检查 1、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 2、脑积水。 3、脑萎缩。 4、脑卒中及脑缺氧: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5、脑血管疾病。 6、颅内肿瘤和囊肿。 7、颅脑外伤。 8、颅内感染和其他炎性病变。 9、脑白质病。 眼及眶区MRI检查 1、眼眶前病变。 2、肌圆锥外病变。 3、肌圆锥内病变。 4、眼外肌病变。 5、视神经及其鞘病变。 6、眼球病变。 鼻咽部MRI检查 1、鼻咽部恶性病变。 2、鼻咽部良性病变。 3、喉部良、恶性肿瘤。 垂体薄层MRI检查 1、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明显增加。 2、垂体腺瘤

肝脏、胆系、胰腺、脾脏MRI检查 1、肝脏、胆系、胰腺、脾脏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以及肝海绵状血管瘤。 2、肝寄生虫病:如肝包虫病。 3、弥漫性肝病:如肝硬变、脂肪肝、色素;冗着症。 4、肝、胆、胰、脾先天性发育异常。 5 、胆道梗阻:明确梗阻的部位与性质。 6、肝脓肿。 7、肝局限性结节增生和肝炎性假瘤。 8、手术、放疗、化疗及其它治疗效果的随访和观察。 9、胰腺炎及其并发症。胃肠道MRI检查 1、食管病变。 2、胃病变。 3、小肠病变。 4、结肠病变。 盆腔MRI检查 1、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卵巢及其附件的病变。 2、骨盆及盆腔脏器损伤。 肾脏MRI检查 1、肾区肿块。 2、肾脏感染性病变:肾结核、肾周脓肿。 3、肾脏外伤。 4、肾脏弥漫性实质性病变。 5、肾移植术前供休肾血管评估。 6、植肾和肾手术后检查。 7、肾脏先天性畸形。 8、对碘剂过敏,禁忌造影者。 肾上腺MRI检查 1、功能性肾上腺病变:(l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嗜铬细胞瘤;(3)皮质醇 增多症:①肾上腺皮质增生;②肾上腺皮质腺瘤。 2、无功能性肾上腺病变:(1) 无功能性腺瘤;(2)转移瘤;(3) 囊肿;(4) 骨髓脂肪瘤;(5) 神经母细胞嗡;(6) 肾上腺结核;(7) 肾上腺出血。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MRI检查 1、腹膜腔和腹膜后间隙内原发肿瘤。 2、淋巴结病变。 3、腹膜腔和腹膜后间隙内出血、脓肿、炎性病变。 4、腹膜后纤维化。 5、鉴别游离性或局限性腹水。 6、鉴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病变,如动脉瘤、静脉栓塞、血管发育异常。脊柱MRI检查 1 、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外肿瘤、硬膜下肿瘤、硬膜外肿瘤。 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3、脊髓刨伤。 4、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5、椎管内血管畸形。

磁共振的原理

磁共振的原理 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交变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某一频率附近产生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在恒定外磁场作用下固体发生磁化,固体中的元磁矩均要绕外磁场进动。由于存在阻尼,这种进动很快衰减掉。但若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加一高频电磁场,当其频率与进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从交变电磁场中吸收能量以维持其进动,固体对入射的高频电磁场能量在上述频率处产生一个共振吸收峰。若产生磁共振的磁矩是顺磁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则称为顺磁共振;若磁矩是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则称为核磁共振。若磁矩为铁磁体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则称为铁磁共振。核磁矩比电子磁矩约小3个数量级,故核磁共振的频率和灵敏度比顺磁共振低得多;同理,弱磁物质的磁共振灵敏度又比强磁物质低。从量子力学观点看,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和原子核的磁矩是空间量子化的,相应地具有离散能级。当外加高频电磁场的能量子hv等于能级间距时,电子或原子核就从高频电磁场吸收能量,使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从而在共振频率处形成吸收峰。 利用顺磁共振可研究分子结构及晶体中缺陷的电子结构等。核磁共振谱不仅与物质的化学元素有关,而且还受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的影响,故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化学键和相变过程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和X射线成像技术一样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检查。铁磁共振是研究铁磁体中的动态过程和测量磁性参量的重要方法。

磁共振基本原理 磁共振(回旋共振除外)其经典唯象描述是:原子、电子及核都具有角动量,其磁矩与相应的角动量之比称为磁旋比γ。磁矩M 在磁场B中受到转矩MBsinθ(θ为M与B间夹角)的作用。此转矩使磁矩绕磁场作进动运动,进动的角频率ω=γB,ωo称为拉莫尔频率。由于阻尼作用,这一进动运动会很快衰减掉,即M达到与B平行,进动就停止。但是,若在磁场B的垂直方向再加一高频磁场b(ω)(角频率为ω),则b(ω)作用产生的转矩使M离开B,与阻尼的作用相反。如果高频磁场的角频率与磁矩进动的拉莫尔(角)频率相等ω =ωo,则b(ω)的作用最强,磁矩M的进动角(M与B角的夹角)也最大。这一现象即为磁共振。 磁共振也可用量子力学描述:恒定磁场B使磁自旋系统的基态能级劈裂,劈裂的能级称为塞曼能级(见塞曼效应),当自旋量子数S=1/2时,其裂距墹E=gμBB,g为朗德因子, 为玻尔磁子,e和me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外加垂直于B的高频磁场b(ω)时,其光量子能量为啚ω。如果等于塞曼能级裂距,啚ω=gμBB=啚

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引言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适用于裸眼井的测井新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岩性储集层自由流体(油、气、水)渗流体积特性的测井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主要讲解了核磁共振测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基本应用、若干问题及展望。 发展历史 核磁共振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最初是由Bloch和Purcell于1946年发现的,从而揭开了核磁共振研究和应用的序幕。1952 年,Varian 发明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磁力计,随后他利用磁力计技术进行油井测量。1956 年,Brown 和Fatt研究发现,当流体处于岩石孔隙中时,其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比自由状态相比显著减小。1960年,Brown 和Gamson研制出利用地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样机并开始油田服务。 但是,地磁场核磁测井方案受到三个限制,即:井眼中钻井液信号无法消除,致使地层信号被淹没;“死时间”太长,使小孔隙信号无法观测;无法使用脉冲核磁共振技术。因此,这种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难以推广。1978 年,Jasper Jackson 突破地磁场,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即“Inside-out”设计,把一个永久磁体放到井眼中(Inside),在井眼之外的地层中(Outside)建立一个远高于地磁场、且在一定区域内均匀的静磁场,从而实现对地层信号的观测。这个方案后来成为核磁共振测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但是由于均匀静磁场确定的观测区域太小,观测信号信噪比很低,该方案很难作为商业测井仪而被接受。1985 年,ZviTaicher和Schmuel提出一种新的磁体天线结构,使核磁共振测井的信噪比问题得到根本性突破。1988 年,一种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RI 技术,以人工梯度磁场和自旋回波方法为基础的全新的核磁共振成像测井(MRIL)问世,使核磁共振测井达到实用化要求。 此后,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不断改进,目前,投入商业应用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世界知名测井服务公司分别为:斯仑贝谢、哈利伯顿和贝克休斯。他们代表性的产品分别是:Schlumberger--CMR、Halliburton--MRIL-P、Baker hughts—MREX。 基本原理 在没有任何外场的情况下,核磁矩(M)是无规律地自由排列的。在有固定的均匀强磁场σ0影响下,这个自旋系统被极化,即M重新排列取向,沿着磁场方向排列。同时,原子核还存在轨道动量矩,象陀螺一样环绕,这个场的方向以频率ω0 进动。ω0与磁场强度σ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请做成警示牌

特别警示 以下情况不得进入磁共振(MR)机房: 1、担架、轮椅及推车严禁进入机房,监护仪器及抢救器材不得入内; 2、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绝对禁忌,否则将危及生命; 3、体内人工植入物者:如内支架、栓塞用金属圈、血管夹、人工心脏瓣膜、金属缝线、静脉滤器、内固定器、人工关节、人工骨、假肢、假眼、神经刺激器、胰岛素泵及铁磁性宫内节育器; 4、体内有铁磁性异物者:如眼球内异物、体内残留弹 片; 5、早期妊娠(三个月内); 6、进入机房前体外一切金属物、电子元件及各类磁卡(如医保卡、银行卡等)务必除去。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 一、病人安全事项 (一)禁忌症 1.身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神经刺激器者严禁扫描,并避免进入5 高斯线以内(即磁体间内) 2.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应禁止扫描。 3.高烧患者应禁止扫描 (二)相对禁忌症 1.如体内的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二妨碍诊断。如扫描其他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2.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腰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3.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同意再行扫描。 (三)扫描注意事项 1.病人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属物被吸入磁体而影响磁体均匀度,甚或伤及病人。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要直接触碰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防止病人灼伤。 3.纹身(纹眉)、化妆品、染发等应事先去掉,因其可能会引起灼伤。 4.病人应带耳塞,以防听力损伤。 5.准确输入患者体重。

核磁共振原理简介

核磁共振原理简介 在国内核磁共振光谱仪之使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所提供的研究大多以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及自旋-自旋间耦合(spin-spin coupling),.做化合物构造鉴定之用,但目前已经增购许多新型核磁共振光谱仪,具备许多新功能,例如可做二维核磁共振光谱固及多重脉冲实验而得到局部光谱图,或者因研究需要而改变脉冲序列,这些新的功能,对各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且详细的资料,然而对脉冲核磁共振原理及应用,核弛缓(nuclear relaxation)的问题相当重要。国内一般人对化学位移及自旋间耦合较熟悉,而疏于对核弛缓原理之了解,因此本文对此部份做粗浅的介绍,以实例说明核弛缓的观念。 简介 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基本上和紫外线(Ultraviolet, UV)、红外线(Infrared, IR)光谱类似,是光谱分析重要的一支,在紫外线光谱和红外线光谱,只要有稳定的光源(source),经过滤光镜,得到样品中分子可吸收的单色光,即有吸收光谱。但是核磁共振则需在磁场(Zeeman field) 的作用下,具有磁矩的核才能产生能阶分裂(energy splitting),其能差落在无线电磁波范围(radio frequency,l03~108 Hz,氢核在地磁能阶分裂为2x103Hz),与较高频率(较短波长)的紫外光谱(electronic transition, 1014 Hz) 和红外线光谱(vibrational transition, l012 Hz) 有下列三点差异: 1. 「核磁共振光谱是使用无线电磁波发生器(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 所产生之无线电磁波使核激发,此无线电磁波发生器具非常小的频率宽度( Du<<谱线宽度),在固定频率,只要小能量即可产生许多光子(Photons),光子多则受激发而导致诱发迁移(stimulated transition)的机率大于自发的机率,但是在紫外及红外线光谱,使用一般光源(source),其频宽远大于谱线宽度( Du>>line width),必须经单色分光器来选择某一单波长,因此所得的单色光强度弱,此缺点可使用雷射做光源来弥补。 2. 无线电磁波其频宽窄、光子多,若以波的性质来看,依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DnDy~ h(constant),光子多(Dn大)则相之间差小(Dy小),因此产生同相(coherence),在激发状态此种同相的磁矩经过生命期T2,后,﹒因为自旋-自旋之间能量交换,所以使得公转(Precession)速度快慢不同,便失去相位关联而导致净磁矩量表褪(此称为去相),依测不准原理可知其激发状态能层误差在大约 / T2,导致核磁共振吸收光谱有其谱线宽度,而从此宽度可测得T2,从同相至去相是一种弛缓(relaxation)现象。此一过程谓之自旋-自旋弛缓,称T2为自旋-自旋弛缓时间。 3. 依据黑体辐射理论,自发发光(spontaneous emission)和频率的三次方成正比(an3),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范围,波长短(频率高)在此范围有吸收的分子被激发(exciting)后,其自发发光的机率大,而经此机构回到基态(ground state),这些系统不易造成饱和现象(saturation)。在核磁共振因为核自转之吸收范围在无

核磁共振原理汇总

核磁共振原理汇总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简介】 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的共振跃迁现象。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等人,报道了他们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等人,也报道了他们在水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感应信号。两个研究小组用了稍微不同的方法,几乎同时在凝聚物质中发现了核磁共振。因此,布洛赫和珀塞尔荣获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后,许多物理学家进入了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核磁共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许多科学领域,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它是测定原子的核磁矩和研究核结构的直接而又准确的方法,也是精确测量磁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原理】 下面我们以氢核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介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氢核虽然是最简单的原子核,但它是目前在核磁共振应用中最常见和最有用的核。 (一)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描述 1( 单个核的磁共振 ,,通常将原子核的总磁矩在其角动量P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核磁矩,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写成 , ,,e,,,gP,,, 或 (2,1) ,,,,PNm2p

e,g,,mg式中称为旋磁比;为电子电荷;为质子质量;为朗德因子。对氢核来说,eNpN2mp g,5.5851。 N 按照量子力学,原子核角动量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P,I(I,1), (2,2) h113h,,I,I,0,,1,,,,,I式中,为普朗克常数。为核的自旋量子数,可以取对氢核来说,。 2,222 ,,,BBB把氢核放入外磁场中,可以取坐标轴方向为的方向。核的角动量在方向上的投影值由z 下式决定 (2,3) P,m,,B ,式中称为磁量子数,可以取。核磁矩在方向上的投影值为 Bmm,I,I,1,,,,,,(I,1),,I ,,,ee,, ,,,gPgmBNBN,,22mmpp,,将它写为 (2,4) ,,g,mBNN ,27,1式中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 ,,5.050787,10JTN ,,磁矩为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具有的势能为 B, ,, E,,,,B,,,B,,g,mBBNN 任何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2,5) ,E,E,E,,g,B(m,m)m1m2NN12 11I,m,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对氢核而言,自旋量子数,所以磁量子数只能取两个值,即和m22 1m,,。磁矩在外场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两个值,如图2,1中(a)所示,与此相对应的能级如2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标准[详]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第一节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 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 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 发生幽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 1、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 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颅脑磁共振检查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5、颅内感染。 6、脑白质病。 7、颅骨的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 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