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多样性及其保育(精)

鱼类的多样性及其保育(精)
鱼类的多样性及其保育(精)

魚類的多樣性及其保育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94.8.22高雄市圖

一、魚類的多樣性

魚類自從五億年前(寒武紀)在地球上開始出現以來,歷經多次大滅絕後迄今仍有超過57目、528科與28,900種活存在地球上,此數目已逾地球現生脊椎動物(含魚、兩生、爬蟲、鳥類、哺乳類)總數52,000的一半以上,且目前每年平均仍有兩百種新種的魚類被發現。最近的大深度潛水發現水深50m以下之珊瑚礁魚類至少近有2700種尚未被描述。魚類除了它們在種數上的高歧異度外,它們在基因、形態、生態、生理、與行為等等各方面亦非常多樣化。譬如在棲所方面,魚類幾乎已可適應生活在全球各地的水域,從極地-2℃的海洋,到熱帶沙漠44℃的水域;從5,200公尺高山溫泉(西藏的一種泥鰍),或3,812公尺的高山溪流(南美洲北部的一種鱂魚),到海岸潮池、淺灘,萬餘公尺的深海(> 8,000公尺的蛇鳚)、乃至缺氧的沼澤、暗無天日的洞穴(盲魚)均有分佈,真可說是無所不在。魚類不但是水生生態系中最重要的成員,提供研究生物演化的絕佳素材,也和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但是這些原本豐富的魚類資源卻因為過去漁業的過度開發,河川及沿海環境的嚴重污染而在全球各地,包括台灣在內,種數及數量均在銳減之中,保育魚類生物多樣性之工作實已刻不容緩。

(一)令人稱奇的魚類演化

「魚」的簡單定義應該是:「變溫、以鰓呼吸、具鰭及鱗的水生動物」。但是有些魚如鮪或鼠鯊(lamnid shark)卻為適應在大洋中長距離洄游的需要而可以在體內保持恆溫;肺魚、鯰魚、攀鱸(gouramis)、雀鱔(gars)、彈塗魚則可以週期性地利用”肺”或其它呼吸輔助器官,來離水生活;許多鰻形魚類的鰭和鱗片均已退化不顯等等。魚的體型大小及形狀更是變化多端不一而足,小從需要由顯微鏡觀察體長8mm已成熟的微鰕虎魚(印度洋的Trimmatom nanus),大到逾20m的鯨鯊或15m的象鯊等等,令人嘆為觀止。“fish”是指單一種的一尾或多尾,”fishes”則是指多數不同的魚種,它們對魚類學的研究者而言,仍有許多神奇奧妙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究,舉例而言:

(1) 腔棘魚,推測是兩棲類的祖先,本應隨恐龍在白堊紀(Cretaceous)的六千五百

萬年前絕跡,但卻在1938年被南非漁民捕獲活體。此一發現不但引起高等脊椎動物之演化爭議,也引起保育工作在國際間的政治問題。

(2) 肺魚可蟄伏在泥中長達四年之久,在雨季來臨重新變回水塘時,可以很快又復

甦。

(3) 生活在零度以下的海水南極魚類,因其血液中含抗凍蛋白,故使其血液及身體

不會結冰,而有些魚體內甚至沒有血紅素存在。

(4) 深海魚體型怪異,如可吞食比它自己還大的餌料,有些公母體型大小差到10倍

以上,公的變成寄生在母魚體表,靠母魚血液供給營養。

(5) 魚會隨年齡成長而改變其形態及生活習性,仔魚經變態為稚魚及成魚,過去常

被誤認為不同的魚種。

(6) 魚的壽命可由短於1年,長到150年之久。短命的魚多半是受精卵耐過每年旱

季後,遇雨孵化,而長命的魚則甚至要活到20歲後才會生殖,且每隔5年才會生殖一次。

(7) 性轉變很平常,有些種為雌雄同體,有些會雄變雌,有些雌變雄。

(8) 親代照顧的方式,由護巢、口孵,或體內、體外分泌物質來餵飼幼魚;多種鯊

有類似胎盤之構造;有些魚產卵在自己築的巢中、或產在活蚌的入水孔、陸生植物的葉下,或產在其他魚種的巢中。

(9) 魚在所有生物中具有特異的生物發電能力,可偵測微弱電場來察覺方位,游行

方向,或分辨餌料、敵人或掠食者,甚或放出強電來捕食、驅敵。

(10) 魚在所有脊椎動物中具有獨特的發光能力,此能力分別存在於魚類不同的演化

分支中,而且可以是自行發光或由細菌共生發光。

(11) 魚雖被歸為冷血動物,但一些表層洄游魚種如鯊、旗魚、鮪可由循環系統之對

流交換作用來維持體內較高的溫度。

(12) 有些魚有擬態、誘餌、裝死的本領來捕食或避敵;魚類的食性亦五花八門,甚

至可特化到只吃體外寄生蟲、其他魚的糞便、血液、鰭條、鱗片、幼魚和眼睛等。

(13) 魚類可以豎鰭或鼓脹自己的體腔來避免被掠食;相反地有些魚口器的構造也可

以使它們口部張開到原來的4倍,來增加吞食的能力。

在所有魚類中,無頜魚(八目鰻、盲鰻)有112種,軟骨魚(鯊、魟、銀鮫)佔1212種,硬骨魚則超過23,000種。若以棲地來分,41%在淡水,58%在海水,1%則是兩向洄游。從生物地理分佈來看,熱帶之印度西太平洋和紅海是海洋環境中魚類多樣性最高者,而在東南亞、南美洲及非洲則有最多的淡水魚種。

(二)台灣原本豐富的魚類多樣性

台灣本土的魚類,究竟有多少種,實在很難回答,因為分類變動頻仍,同種異名甚多,或缺少標本之認定等等。根據我們最新的估算,若不含最近採獲許多新記錄目、科、種的深海魚在內,總數應在2,770種以上,亦即佔了全球魚種種數恰好十分之一。這個比例相較於台灣佔全球陸地不到萬分之2.5的比例而言,台灣的魚類多樣性還真是得天獨厚,令國人足以自傲。這造成台灣魚類生物多樣性高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歷史的原因--位於全球物種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地理區的北緣。

(2) 生態的原因—

a. 位於三大海洋生態系之交會處。

b. 多樣化的底質棲地條件(珊瑚礁、沙岸、沙洲潟湖、河口、紅樹林、岩岸)

c. 水深差別大,淺海、深海(海底溫泉--龜山島)

d. 不同海流交會(黑潮、中國閩浙沿岸冷水流、南海水團),水溫鹽度之差異造成

右上左下傾斜分佈,南北海底顯著種生物不同。西岸在澎湖(東吉),東岸在東北角區交會。

e. 不少印度洋--太平洋成對種(geminate species)可在台灣發現。

f. 位於全球最大陸棚邊緣,FAO資料中全球最大漁場邊緣。

然而由於我們對魚類的保育觀念卻是相當的薄弱,所謂的愛魚,只是愛吃、愛養、愛釣而已,也不認為魚類是野生動物需要保護,因此在不認識、不關心的情況下,仍然肆意捕撈,污染水域,干擾、破壞棲地,以致於本省魚類目前所「累計」的魚種數雖多,但魚的數量(尾數)卻在直線下降,許多過去的常見種如今己變成稀有或絕跡。眼看台灣魚類生物多樣性就將要摧毀在最近這廿~卅年我們這一代的手裏。

二、魚類的資料庫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之種類繁多,其中的分類資料庫(taxonomic database)可分為物種名稱(nomenclature)、分布(distribution)、標本(specimens)、文獻(bibliography)、及特徵(character)等五大類。其中在各國之生物標本、分布(含時空變化)資料,以及以各國文字在其國內出版的研究報告都有賴於當地的科學家來收集整理建立地區性的資料庫,實無法假借國外專家之手。也因此如何在各國蒐集地區性完整正確的分類資料,並建立資料庫即變得十分重要,再透過學術網路與全球性的資料庫中心合作,相互提供及分享最新的資料乃是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此項工作不僅對各國生物多樣性之研究、教育、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加速全球物種調查、研究、發現與描述之重要工具與媒介。

分類資料庫最困難之處即在其種名及分類系統之變動頻繁,如魚類據估計平均每隔十年大約就有十分之一的名稱需作修訂(Froese and Pauly, 2000),其主要原因乃在誤鑑、拼字錯誤,或因魚分學者的觀點不同、利用新技術及檢查新增標本,而經常提出新的分類系統及種名,造成同種異名甚多,甚且不少種類之種名迄今尚未定論。而各項利用生物為材料的基礎或應用性的研究又都需要先鑑定種類,及了解該種的分類與分布資料,才能規劃適當的試驗設計及採樣,因此建構一個權威正確的分類分布資料就成為分類學家無可旁貸的職責。經由物種名錄之權威檔作為主鍵(primary key)才能查詢到物種之全球物種資料庫(Species Bank),及各物種之基因庫(GenBank),生態分布或親緣關係等全球資料庫或資訊網。

(一)、「台灣魚類資料庫」

「台灣魚類資料庫」在1990年代即已開始建構(Chiu & Shao, 1991),1997年正式公開提供魚類分類各界查詢使用。本資料庫其建構及上網的目的包括:1.提供學界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及提昇學術研究水準。2.提供政府及民間對臺灣水域生態環境保育、評估,以及漁業資源開發及管理背景參考資料。3.希望有助於魚類名稱(拉丁學名、中文名及中、英文俗名)之正名及統一。

但由於當時缺乏人力及物力故進展遲緩,直到1999年至2002年間獲得中研院院主題計畫「台灣研究網路化」計畫之少許經費支助,且有中研院資訊所及計算機中心之技術協助下,故在魚類分佈資料之GIS運用上有若干成果。2002年起在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有專任助理之支助下,資料之蒐集及數位化乃得以快速增加,此外與其他動植物資料庫間之整合,如後設資料(metadata)之制定等更是有所突破。此期間正好台灣也以經濟體名義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網機構」(GBIF),該機構亦在2003年完成標本及物種名錄資料之整合與交換平台,以Darwin Core為共通欄位之標準,故台灣在建構台灣之GBIF窗口(TaiBIF,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121786.html,.tw),及建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時,即遵循GBIF之國際規格,也因此台灣所整合包括魚類在內的動、植物資料(名錄及標本)即可立即提供GBIF成為國際上首批資料整合成功的合作者之一。

台灣魚類資料庫之內容目前共分成下列六大項目:

1.魚類基本資料庫

魚類名錄記錄台灣魚類科種數及魚種最新異動記錄至2004 年 2 月,本研究室已記錄台灣魚類252科,2,487 種。其中包含已採獲標本或已攝得生態照之發表及尚未發表之魚種。本資料庫亦將隨時更新臺灣魚種名錄,並提供魚種異動記錄之原因,包括新增、刪減之魚種,以及魚名之更動。目前之分類系統架構是採用Nelson(1994)之系統。

各魚種之解說資料目前可由科名、學名、科中文名、種中文名、中文俗名及檢索表來查詢,包括分類地位、中英文俗稱、體長、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及其利用等。此外為方便非分類學者或不知魚類名稱的使用者,本資料庫可藉由魚科的外部輪廓圖片,及該科中所包括的台灣所有的魚種標本照來直接看圖索驥。

2.台灣魚類分布資料庫

(1)台灣周邊海域經濟性魚類

由農委會贊助,執行期間為1990 年至1996 年。共有222,143 筆資料。調查內容為種類組成、分布及其豐度等。調查範圍為本省近沿海離岸12 海浬,含大陸棚水深200 公尺以內,近海漁船一天內往返距離之海域。可查詢:(1)各漁區可捕獲之魚種名錄。(2)該漁區特定魚種可捕獲之漁法。(3)魚科或魚種在台灣周邊海域之分布情

形。並與中研院計算中心及資訊所合作,配合台灣省水產試驗所之「台灣週邊海域NOAA衛星表層海溫報告」,透過地理資訊系統(ArcView/MapInfo)瞭解特定魚科或魚種在特定年月之分布與表層海溫之關係。

(2)台灣沿岸魚類

由國科會贊助。執行期間為1989 年至1994 年。調查方法主要為水肺潛水(SCUBA)。調查範圍包含臺灣北部、西部及東部沿岸,南部的墾丁,以及澎湖、綠島、蘭嶼、小琉球各離島之魚種分布資料。除潛水調查外,亦利用文獻查詢、現場訪查、漁民問卷(或隨船出海)及釣友或漁民提供的資料。

(3)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

由中央研究院贊助。1998 年迄今。調查方法包括浮潛、一支釣、手拋網等,並整理1982 至1998 年間河川及河口相關文獻之魚種分布資料。目前完成曾文溪及曾文溪河口之魚種分布資料,以後會陸續增加淡水河,苗栗後龍溪,以及宜蘭南澳溪之魚種分布資料。

(4)南中國海魚類

由農委會贊助。包含東沙群島及南沙群島之魚種分布資料。

(5)台灣底拖漁業資源資料庫及台灣深海生物相及其分布資料庫

前者由農委會支助,於2001年建立,蒐集台灣沿海底拖網(深至800m) 所採獲之魚、甲殼、頭足、棘皮動物於各測站,各季節出現之種數及個體數。而後者則為2002年建立,由國科會所支助之深海生物多樣性之群體計劃,利用海研一號於台灣東部及西南部所採獲深達2500公尺的各類深海生物。二資料庫皆為WebGIS,故可在網路上搜尋,以GIS呈現。

3.台灣魚類標本資料庫

目前已整合之魚類標本共有24732瓶,包括:(1)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標本館之魚類標本資料庫(ASIZP)至2004 年 2 月,共有2656種7,427瓶已鑑定完成之魚類標本;(2)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魚類標本館(NMSMP)至1999 年 5 月,共有1,010 種1,032 瓶;(3)國立台灣博物館(NTM)共810種1,470瓶之標本;(4)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NMMBA)共1,912種5,376瓶之標本;(5)國立台灣大學(NTUM)共1,799種8,629瓶之標本;(6)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NMNS)共211種307瓶之標本。這些標本已可全部整合在同一網頁上查詢,其標本籤、標本照及採集地點GIS分布圖等。

4.台灣魚類文獻資料庫

收集與臺灣魚類分類、生態及分布相關之文獻,自1909 年起迄今之本地出版品。使用者可由依作者、年代排序所有的文獻之作者、發表年代、標題、期刊、卷期及頁數,亦可由關鍵詞查詢所需之相關文獻。

5.魚類生態藝廊

廣邀潛水攝影同好提供在台灣海底所拍到的生態照或錄影帶,敝研究室可代為鑑定魚種名,但由攝影者提供拍攝時間、地點及深度等資訊。如此一方面可增加資料庫中各魚種之影像資料;特別是稀有罕見之魚種,二來可增加台灣魚類之時空分布資料,甚或發現一些新記錄種或新種,以及一些尚未為人知之魚類生態棲地、習性等。所有照片均經浮水印處理以保護提供者之智財權。

6.其他相關資料

包括介紹文昌魚、台灣發現之世界新種魚類、深海魚類特展、台灣准許輸入水產品圖鑑、魚字缺字檔,以及(1)世界魚類中文名資料庫:可查詢全球約26,600 種魚名(含同種異名)之中文名、命名者及年代。此部分之資料完全是取自於伍等1999 年所出版的《拉漢世界魚類名典》(伍等, 1999)。(2)魚名之造字及魚字旁字之讀音:目前共製作626 個之魚字旁罕用字,以圖檔方式展現,包括其中文發音,正陸續增加中。(3)《臺灣魚類誌》勘誤表《臺灣魚類誌》(沈世傑等,1993)出版後及現其中有不少誤鑑、誤種、同種異名或魚名需依最新的研究報告作更正,這些長期持續性的勘誤資料有義務定期更新並提供此書的使用者來參考。(4)網路資料,羅列與魚類相關之國外網站與資料庫。(5)魚類學相關詞彙之中英對照,近4000條。

(二)、FishBase「魚庫」

FishBase「魚庫」是1988年主要由FAO及EC所贊助建立之魚類資料庫,其目的在加強漁業資源的經營管理,特別是提供第三世界國家相關資訊不足,以促進全球水產資源的永續利用。應是目前在所有各類生物多樣性物種的資料庫中最具規模的,也是推動的最成功的一個資料庫,其主要的原因是它蒐羅了目前全球各地重要的魚類英文書籍或研究報告的資料外,也透過各國共1070位合作者協助收錄了許多在各國國內發表的本土性(包括非英文)的研究成果。由於在資料庫中所有的資料提供者均會被具名誌謝,故容易獲得大多數學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此資料庫已被全世界魚類分類學家所認可並全力支持,其權威性已無庸置疑,特別是取得與W.N. Eschmeyer之合作,將"Catalog of the Genera of Recent Fishes"(Eschmeyer, 1990)及"Catalog of Fishes" Eschmeyer, 1998)的資料完全納入。他們在1997年開始出版光碟,每年都更新一次,售價為美金90元,在1999年時已可在網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121786.html,)來查詢使用,同時也增加了可由魚的學名連結至各國的資料庫查詢各該國本土性的魚種描述資料,由此功能可以查詢不同國家文字對魚種的描述。魚庫發展至今,目前內容已涵蓋28,400種魚,79,400條同種異名(Synonyms),187,400條各地俗名,35,900張彩色照片,32,800篇參考文獻,每月吸引800萬人次上網查閱資料。除英文版外,目前也提供西班牙、葡萄牙、法文、德文、義大利、荷蘭、瑞典及中文等多國語言版本,並在法國、德國、瑞典及台灣建立鏡像網站(mirror site)。

魚庫之內容相當完備,除了最完整最權威之魚種名錄外,各種之生物學(年齡成長、成熟、食性等),生態學、生活史、遺傳學、生理學、行為學、生態學、仔稚魚及其在應用方面之漁業、加工、養殖、魚病、外來種、漁區、資源量;以及分類鑑定之檢索表、博物館典藏之標本、相關文獻等均包括在內。甚至於有收集各種魚類之水底錄影帶、郵票、魚的發聲;全球水族館飼育展示之種類等等可謂是應有盡有,宛如一部圖文並茂之大百科全書。魚庫並打算自2004年起開始發行DVD。目前魚庫並提供可直接下載各國自己所擁有的最新魚種之名錄及整理後之各類資訊,十分便捷。

(三)、「台灣魚類資料庫」與「魚庫」之合作

「台灣魚類資料庫」在1992年起即已與「魚庫」合作,早期僅爲提供台灣之魚種名錄及魚種之標本照,故作者爲其編號第41號之合作者,隨後即陸續提供更新之資料。直到1999年,由於台灣魚類資料庫已稍具規模,故成為「魚庫」最先邀請試驗合作直接連線相互查詢對方物種資料的對象。換言之,只要對方資料的格式確立,即可直接相互擷取對方資料庫內的資料。故目前使用者已可透過本魚庫直接查得「魚庫」中有關該魚種的描述資料。另透過與FishBase之合作,全球Species 2000 ITIS及GBIF 之使用者亦可直接獲取台灣最新魚類資料,反之亦然(Shao et al, 2002)。

「台灣魚類資料庫」可貢獻給「魚庫」之途徑及內容包括:

1.台灣特有物種之資訊

台灣特有魚種中,淡水魚至少30種,海水魚目前只記錄於台灣者亦應該至少有70或80種以上,包括最近每年至少有3-5種新魚種之發表。這些種類之形態、生態、分布及圖片等基本資料也只有從台灣地區來提供才能使全球魚類資料庫能夠完整。

2.台灣本土魚種之相關資訊

(1)台灣大學研究機構或博物館所典藏的魚類標本資訊,包括標本籤之數位

資訊以及標本之分布地點(經緯度)。

(2)台灣地區各魚種之土俗名(vernacular name,一名多種)及中文建議名(教科

書上所使用者,Chinese recommend name,一種一名)。

(3)台灣地區所拍攝到的水底生態照片或數位影帶(每種5-10秒)。

(4)台灣地區發表或出版的研究報告、論文、專書等文獻資料。

上述這些資料均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FishBase每月更新時予以更新。

3.魚庫內容之中文化

由於魚庫內容十分豐富,如果能將其英文之內容予以中譯,將可實質嘉惠全球十多億使用中文之華人,可以直接查閱魚庫資料而不會有語言上之隔閡。在行政院農委會之支助下,目前台灣2600種魚類之中文資料已可在網頁上查詢。但由於中文及英文之文法差異甚大,雖經不斷調校,及儘可能輸入魚類之詞彙中英

對照資料,但機器翻譯之中文仍有可能會有品質不佳的問題,故現階段仍採中英文並列方式。魚庫之內容之中譯是魚庫之創舉,此項工作亦引發其他語言翻譯之跟進。屆時全球使用魚庫之人數可能會更迅速倍增。除此之外,魚庫之使用手冊《FishBase 2000》亦已完成中譯,即將出版。

(四)、未來展望

「台灣魚類資料庫」未來仍將積極開發及推動之工作包括:

1.藉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繼續增添:(1)魚種基本解說資料;(2)魚類生態、標本照

片及影片;(3)魚種名錄、分布、標本、文獻資料之持續蒐集及更新;(4)典藏標本原始照片掃描。兩年半後完成所有魚種之資料蒐集。

2.魚名(拉丁文)之發音。

3.在標本資料庫內增加仔稚魚及耳石資料庫,組織標本之酒精及冷凍遺傳物質(液態氮)

之資料。

4.《台灣脊椎動物誌-魚類》在2004年底完成英文版,其數位版將上網可公開查詢。

5.中文魚名之兩岸統一及修訂,及對照表之製作。

6.與「魚庫」合作推動多種語言之「亞太地區魚類資料庫之建立—魚種名錄及其分布」

與俄、韓、中、越、泰、印尼、日本之學者合作。

7.「魚庫」之機器中譯繼續改進,並由台灣之2600種擴充至全球所有魚種。

8.資料庫內容及網頁之英譯。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7.7

一、总则 (一)调查目标 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 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 (一)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

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二)技术要求 1、调查采样频次 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 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 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目录 1 引言 (2)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4)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4) 2.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 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6) 3.1概况 (6) 3.2、面临的威胁 (6) 4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7) 4.1、自然原因 (7) 4.2、人为原因 (7) 5保护对策 (10) 参考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生物多样性问题日趋严峻的现象,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着重对生物多样性原因和措施的探讨,旨在通本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一)引言: 1992年12月29日,由15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从2001年起,每年的5月22日被改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此后,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2001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2002年主题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等。而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早在2006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宣布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今年5月22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10月,在日本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次大会,这次会议将重申公约已有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2010年5月10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寄语:只要你仔细观察,生物界到处都是丰富多彩的。 教材分析:本章的学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之上,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时要不仅仅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还要认识到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能够认识到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本部分的学习最好采取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注重对有关生物多样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我国生物工程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有初步的认 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资料搜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 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 ^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二、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它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层次 (2)世界上,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最丰富的三个国家依次

海洋生物多样性

课程设计(论文) (08. 09 届本科) 题目:海洋生物多样性 组长:刘欢(0922125) 成员:龚昌顺(0922124)王佳骅(0821201)王怡佶(0821220)主讲者:龚昌顺 2010年12 月29 日

海洋生物多样性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 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包括约卅年前才在深海热泉所发现的须腕动物(Pogonophora),和这几年才在龙虾触须上找到的环口动物(Cycliophora)。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最近随着深海采样工具的不断进步和一些最新的探勘报告,科学家已预测在大陆棚的海底或更深的海域所孕育的物种可能高达百万种之多,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人所云:人类对「内太空」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外层空间」来的多。 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为了积极拯救「海洋」—人类共同的资产不再恶化,为了地球生态能够永续生存,以及人类更繁荣的未来,国际间纷纷提出许多相关的宣言、条约及行动。譬如1992年的「里约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永续发展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育1

生物多樣性保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主任湯曉虞 生物多樣性公約之產生 *地球上生物資源是維持人類經濟活動、社會發展之基礎,且持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是保存我們及下一代子孫極重要的資產。 *由於人類各項活動對物種及生態系之破壞加速,造成物種迅速消失,對人類發出重大警訊。*為此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成立一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專家工作組來探討國際間是否有必要成立公約來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工作。 *終於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簽署。 生物多樣性公約之特性 *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的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和美學價值。還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演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性,確保保育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重申各國對它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也重申各國有責任保育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關切一些人類活動正在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減少,意識到普遍缺乏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信息和知識,亟需開發科學、技術和機構能力,從而提供基本理解,據以策劃與執行適當措施,注意到預測預防和從根源上消除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減少或喪失的原因,至為重要,並注意到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減少或損失的威脅時,不應以缺乏充分的科學定論為理由,而推遲採取旨在避免或盡量減輕此種威脅的措施,注意到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基本要求,是就地保育生態系統和自然棲地,維持恢復物種在其自然環境中有生存力的種群,並注意到移地措施,最好在原產國內實行,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認識到許多體現傳統生活方式的原住民和地方社區同生物資源有著密切和傳統的依存關係,應公平分享從利用與保育生物資源及永續利用其組成部分有關的傳統知識創新與實踐而產生的惠益,並認識到婦女在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中發揮的極其重要作用,並確認婦女必須充分參與制訂和實施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各級政策,強調為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其組成部分的永續利用,促進國家、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國際、區域和全球性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認提供新額外的資金和適當取得有關的技術,可對全世界處理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進一步承認有必要訂立特別的條款,以滿足開發中國家的需要,包括提供新的和額外的資金和適當取得有關的技術,注意到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這方面的特殊情況,承認有必要大量投資以保育生物多樣性,而且這些投資可望產生廣泛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惠益。 *認識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根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務,意識到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對滿足世界日益增加的人口對糧食、健康和其他需求至為重要,而為此目的取得和分享遺傳資源和遺傳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到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最終必定增強國家間的友好關係,並有助於實現人類和平;期望加強和補充現有保育生物多樣性和永續使用其組成部分的各項國際協議;並決心為今世後代的利益,保育和永續利用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精神 *在於世界各國對於永續發展上之認同,並確認各國對其國內生物之主權。 *使世界各國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利用各生物之組成、以及使用生物基因資源產生利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从基因、细胞、物种到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每一级生命实体都不止有一类,也就是说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又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差异性,包括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遗传的多样性发生在分子水平,并且与核酸的性质有关。种内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以上水平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惊人的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另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研究也受到普遍重视。此项研究对于在实践中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区域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表现在各个组织层次上的,是相互关联的,都具有其各自特点和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它们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们已经了解的程度和想象。 2、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的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概念,所以,其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种多样的,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应从下列几方面考虑: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区域性的生物区系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或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物种受威胁的情况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通过对各个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区系研究,就应对物种受威胁的现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编写和充实红皮书,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更是如此,以维护其生存,发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③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植物园、动物园(养殖场)网来完成。建立重点植物科属种质资源库,开拓有发展前景的种类;扩大濒危动物的种群,对一些在自然生境中已绝迹的种,应让其回归到自然中去;④栽培植物和畜禽遗传资源与野生亲缘种的研究:通过对各地农家品种和野生亲缘种的研究,为培育稳产、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提供必要的遗传材料;⑤药用物种的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生物化学多样性,以提取适合的化合物,提供制药的需要。同时,加强保护野生药用物种资源,大力建立栽培和伺养基地,开展保持药效的研究。人们正期待从中寻找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良药;⑥有开发价位的经济物的确定及其扩大发展的研究:首先,要按照物种经济价值的重要程度确定名录,确定其适宜发展区域和规模以提供实际应川;⑦不同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研究:确定不同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卉洁其所起的生态作川和社会经济价值,为规划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必要的资料;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是否适当。急需设立一专题,选择若干有代表性保护区进行试点,以发挥其多功能作用;⑨提高主要农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国的农区大多呈现戏培景观单调,品种一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生产难以保持稳定。应强调利用本地物种发展综合农业,建立多种多样的栽工音工j七观,提高环境质量,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 3、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是刻划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测度,

认识生物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 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牧草4 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 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 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原55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

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途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121786.html, 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途径探讨 作者:张庆费许源 来源:《中国城市林业》2016年第03期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提高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原则,并从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城市区域绿色生态网络、城市森林的近自然化以及野生动物友好的城市森林群落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途径。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绿色生态网络,近自然植被,野生动物友好森林群落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我国从1989年引进城市森林的概念到2004年国家林业局开展城市森林创建活动,城市森林从学术研究走向发展实践,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随着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和营造生态游憩空间的作用,亟待开展城市森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森林的主要结构因子和功能目标,更是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具有保育本地物种、抵御有害生物侵袭、维护自然生态、降低环境污染、丰富城市景观等功能,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锐减已经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城市化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与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也成为全球性话题,应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结合。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载体,在研究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培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主要侧重规划设计、树种应用、森林群落、净化大气、休闲游憩等方面,对城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具体实践中也不够重视。因此,将生物多样性保育作为城市森林建设与管护的目标和重点,深入开展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提高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水平,将是不断完善与提高城市森林结构及提升森林功能、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由于城市原生生境的消失和碎片化,原生森林植被消失殆尽,环境污染胁迫严重,加上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具有自然生态系统迥异的特征和格局。 首先,乡土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增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构筑物大量取代了自然生境,原生植被和本土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人工营造的绿地和林地,几乎都采用人为选择的物种,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外来物种,尤其是绿化植物和经济植物;同时,城市人工林生境(如生境破碎化、土壤贫瘠、热岛效应、食物资源及天敌改变等)也多有利于外来物种生存和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 1.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2.1规划的必要性 ................................................ 2.2规划依据 .................................................... 2.3规划期限 .................................................... 2.4规划指导思想 ................................................ 2.5规划原则 ....................................................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3.1生物资源现状 ................................................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基因多样性。 2.学习分析资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一、引言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他吧!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出现了多少种生物以及他们的

生活环境,及时记录。 录像: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板书: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二、合作探究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请大家预测一下。 学生:随意的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500万种,有的说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果说世界上的生物是一桶水,我们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所以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奥秘是留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去探索的,同学们要努力哦! 教师:下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通览全文后完成导学案。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种类的

生物多样性概念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

XXXX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摘要: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 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3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3.1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 广州市第113中学吴碧云 ●知识点: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采用的策略:通过分小组讨论,填写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正反两个案例学习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自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完成学案归纳三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1.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相关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做成PPT在堂上播放,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90页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由于网上资源丰富,所以图片的查找并不困难,同时PPT的展示是学生慨叹生物无奇不有,对种类的多样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数字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基因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正一反两个案例(美国 大豆与中国大豆的故事、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眼睛是瞎的小虎),说明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基因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指出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内基因的多样性和种间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归纳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由于有两个活生生的案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 3.学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通过电脑播放相关图片, 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自学,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4.学习三者的关系:通过学案上的填空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如果不给题目,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课题: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广州第89中学梁健彤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技能目标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习题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自然保护区不是( )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天然自然博物馆 D.天然猎场 2.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 C.野骆驼、银杉 D.新疆虎、野马 3.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的放牧 4.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又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 A.扬子鳄 B.熊猫 C.白鹤 D.长臂猿 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弃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6.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物种的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的污染和改变 7.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悬挂着一些人工巢箱,这是为了( ) 。 A.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使其不冻死 B.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捕捉鸟类 二、非选择题: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在“虚拟实验室”中实行观察生物的外形、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实行“解剖”生物的操作,并能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等“虚拟实验”。这对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虚拟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期以来,人们都是用砍下来的树木栽培香菇,现在已改用加工竹木时剩下的下脚料、锯末或其他有机物作培养基栽培香菇。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栽培香菇之所以要用有机物,是因为香菇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就此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文章,题目自拟。 物种多样性特丰国家 物种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位于或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海洋、淡水和陆地中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国家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内的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全世界60%~70%甚至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重要生物类群物种数目最多的前10个国家(McNeely等1990)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鱼类的多样性及其保育(精)

魚類的多樣性及其保育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94.8.22高雄市圖 一、魚類的多樣性 魚類自從五億年前(寒武紀)在地球上開始出現以來,歷經多次大滅絕後迄今仍有超過57目、528科與28,900種活存在地球上,此數目已逾地球現生脊椎動物(含魚、兩生、爬蟲、鳥類、哺乳類)總數52,000的一半以上,且目前每年平均仍有兩百種新種的魚類被發現。最近的大深度潛水發現水深50m以下之珊瑚礁魚類至少近有2700種尚未被描述。魚類除了它們在種數上的高歧異度外,它們在基因、形態、生態、生理、與行為等等各方面亦非常多樣化。譬如在棲所方面,魚類幾乎已可適應生活在全球各地的水域,從極地-2℃的海洋,到熱帶沙漠44℃的水域;從5,200公尺高山溫泉(西藏的一種泥鰍),或3,812公尺的高山溪流(南美洲北部的一種鱂魚),到海岸潮池、淺灘,萬餘公尺的深海(> 8,000公尺的蛇鳚)、乃至缺氧的沼澤、暗無天日的洞穴(盲魚)均有分佈,真可說是無所不在。魚類不但是水生生態系中最重要的成員,提供研究生物演化的絕佳素材,也和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但是這些原本豐富的魚類資源卻因為過去漁業的過度開發,河川及沿海環境的嚴重污染而在全球各地,包括台灣在內,種數及數量均在銳減之中,保育魚類生物多樣性之工作實已刻不容緩。 (一)令人稱奇的魚類演化 「魚」的簡單定義應該是:「變溫、以鰓呼吸、具鰭及鱗的水生動物」。但是有些魚如鮪或鼠鯊(lamnid shark)卻為適應在大洋中長距離洄游的需要而可以在體內保持恆溫;肺魚、鯰魚、攀鱸(gouramis)、雀鱔(gars)、彈塗魚則可以週期性地利用”肺”或其它呼吸輔助器官,來離水生活;許多鰻形魚類的鰭和鱗片均已退化不顯等等。魚的體型大小及形狀更是變化多端不一而足,小從需要由顯微鏡觀察體長8mm已成熟的微鰕虎魚(印度洋的Trimmatom nanus),大到逾20m的鯨鯊或15m的象鯊等等,令人嘆為觀止。“fish”是指單一種的一尾或多尾,”fishes”則是指多數不同的魚種,它們對魚類學的研究者而言,仍有許多神奇奧妙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究,舉例而言: (1) 腔棘魚,推測是兩棲類的祖先,本應隨恐龍在白堊紀(Cretaceous)的六千五百 萬年前絕跡,但卻在1938年被南非漁民捕獲活體。此一發現不但引起高等脊椎動物之演化爭議,也引起保育工作在國際間的政治問題。 (2) 肺魚可蟄伏在泥中長達四年之久,在雨季來臨重新變回水塘時,可以很快又復 甦。 (3) 生活在零度以下的海水南極魚類,因其血液中含抗凍蛋白,故使其血液及身體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在对资料、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三、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学习卷: 认识生物多样性 班别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及其________所形 成的统一整体。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 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等。 3、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在广州最南端———南沙万顷沙,有一片候鸟的天堂。上万只飞鸟,栖息在这片偌大的乐土之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里就是广州南沙湿地公园。晨曦下,南沙湿地这边:和风吹、百鸟唱、红树舞、芦苇唱、清波漾;来到公园的“心脏”位置,赫然发现了一个天然的、由树林围起约5公顷的水面,这里就是鸟儿的“卧室”———无人区。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60多个品种的珍稀鸟类,自由自在地在此繁衍生息。这个地方,就是广州南沙湿地公园。河道蜿蜒在红树林丛中,犹如夹在老城区的小叉巷一般。 此生态系统是________生态系统,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分析课本90页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除上表所列的类群外,还有________动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列出来。 2)在表中,我国________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________相对较少。 3)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________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