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校本课程讲课教案

艺术类校本课程讲课教案
艺术类校本课程讲课教案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授课教师:和明明

课程类型:艺术类

教学材料:美术校本教材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初中2年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绘画时尚,全面构建学生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世界,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一、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二、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三、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具体目标如下:

1、能欣赏、评述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欣赏价值观,并且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让每个学生用初中三年时间具备一定美术的技能,如绘画、书法、雕塑、设计当中的任何一门,同时具备一定的美术的表现能力。

3、了解基本的技法理论,如色彩、构图、透视、构成、解剖等技术理论。

4、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基本的造型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和运用各种美术信息及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根据上述目标,根据中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本课程主要安排如下:

1. 吸收各班的美术爱好者和学习美术的佼佼者,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2. 多介绍课外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平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习美术,并为班级设计板报。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学生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

4. 对每位校本课的同学进行辅导,多参加一些比赛、和画展。

活动时间:每单周教学一节课,利用周二的校本课程时间教学。具体安排如下:七年级十节,八年级十二节,每节两课时。

七年级:

第1节美术的世界

第2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五官)

第3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各角度头部特征)

第4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表情)

第5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动态)

第6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动态)

第7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特征)

第8节用线条表现卡通形象(特征)

第9节美术字

第10节美化板报手抄报八年级:

第1节图案设计

第2节标志设计

第3节字体设计

第4节校徽设计

第5节活动实践

第6节笔墨情调

第7节笔墨情调

第8节笔墨情调

第9节素描表现

第10节素描表现

第11节素描表现

第12节素描表现

第四部分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及保障措施

1、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

①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美术技能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学习、绘画、展览、总结、反思的过程管理机制。

②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③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绘画表现、美术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反思、画评、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用代表性的画作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2、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