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油墨特性-印刷和3C电子产品应用-杨建文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是多色或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的调配,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油墨颜色的调配是印刷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色彩真实再现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市场空间占有率,在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不仅有专门的调配师,而且应该要做到最好的让客户满意。下面为您讲解一下如何通过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来提高油墨的质量: 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颜料通常占油墨成份的8-35%,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对油墨影响作用很大,如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等。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的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也应该考虑是否是同一样油墨,如里印油墨或表印油墨。 必须为同一种油墨调配,避免混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篇一:油墨调色技巧 油墨调色技巧 蓝铂化工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企业。专业生产水性光油,UV光油,吸塑油等系列。打底光油,触感光油,连线触感光油,耐磨光油,哑光光油等水性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纸张表面处理,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质优价廉。 油墨色相的调配是印刷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很抽象的工作。简单的色料三原色,黄、品红、青可调配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几十种颜色。而在实际调配过程中,仅靠三原色油墨无法获得的色彩,这是由于油墨厂家所选用的颜料、染料根本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三原色的饱和度、色浓度、亮度等,三等份原色墨相加只能是茶灰色,而不是黑色。因此在实际调色过程中离不开黑墨、白墨、冲淡剂等油墨和助剂。 调墨过程: 1.掌握所用油墨的体系、颜色、色饱和度、黏度、细度等指标。 2.对样张及客户要求、工艺要求、色相要求、油墨使用要求进行审定,对每一色组色序的排列、产品的印数、油墨的用量、主色调的调配等要深入了解。

3.稀释剂与油墨树脂的溶解性、气温偏差和稀释剂的配比是相关的,如气温高则稀释剂应采用慢干型。同时,溶解效果,挥发速度对产品的印刷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相关条件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4.印刷前要做好油墨、稀释剂的准备工作。 5.在开机套印的短暂时间里,要根据颜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原色墨,并把握好比例,依照样张对每一色组油墨的色相进行调配,使印刷车速稳定后,稍加调整即可达到样张效果。在正常印刷中,批量控制色相相同,对调墨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如稀释剂的添加量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颜色效果,这就要求调墨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调墨注意事项 1.在色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所用油墨的色彩种类越少越容易调配和控制。能采用间色油墨就不要采用复色油墨,按照减色法,专色油墨采用的颜色越多其饱和度就会越低,黑色成分就相应增加。 2.确认印刷品的主色调及所含的辅色调,主色调墨作为基本墨,其他墨作为调色墨,以基本墨为主,调色墨为辅,这样调配专色油墨才会更快,更准确。 3.调配打样和小样油墨时,尽量使用与印刷所用纸张相同的纸,因为油墨 的颜色会随着纸张吸收性的差别等因素而变化。只有保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学生在参加调墨实训之前须学习过《印刷色彩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调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重点理论,讲解要透彻。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pp油墨快干油墨慢干油墨耐汽油性油墨玻璃油墨金属油墨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1.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 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配置新鲜墨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丝印油墨(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 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或叫第二次色),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所示。图3-60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 2.油墨调色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如表3-15所例举。

专色油墨调配技巧知多少

专色油墨配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其他包装,对胶印机操作者来说,如何正确调配油墨至关重要,它也是衡量操作者胶印技术的关键手段之一,更是印刷企业技术力量的体现。因此,掌握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专色油墨调配方面的几点认知浅谈拙见: 在实际印刷中北人集团,根据原稿设计需要,有时需专色做衬托。另外,一些用四色原墨印刷出来的产品由于套印问题及水墨平衡不易控制,不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有时也需要专色印刷制版,尤其是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有些产品追求个性,所以,更多的选择了专色印刷。 一、调配油墨前要认真分析色稿或样稿 分析色稿时,主要是对色稿上的颜色和所用的油墨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是:色料三原色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万变不离其宗。同时要尽可能地弄清楚该色稿是以网线印刷为主,还是以实地印刷为主。如果以网线印刷为主,在调配油墨时就要侧重于底色一致,如果以实地印刷为主,调配油墨时可以侧重于面色为主输纸,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调配油墨时底色和面色都要兼顾。机构/组织 当色稿分析完毕后,要对所用油墨的颜色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油墨调配操作者或机长,对油墨颜色的观察特别敏感评奖,能看出其中的成分,例如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黄相还是带蓝相(或带绿相),对于品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蓝相(或紫相)重组,对于青墨,则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带黄相)。如果用带红相的青墨和带红相的黄墨调配绿墨,则混合所得的绿色就会发暗,因为这实际上等于在青墨和黄墨中加入了品红墨(黄+青+品红=黑),所以胶印机,对油墨颜色的观察是胶印操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十点: 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此外,能用两种原色油墨调配成的颜色就不要用三种原色油墨。同理,若需要某种间色调配的包装容器,亦须用间色原墨,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和鲜艳度。调配深色墨时,应根据用墨的重量,将主色油墨放入调墨盘内。然后逐步加辅助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2、凡以冲淡剂为主、原色或深色墨为辅个性化印刷,所调配的油墨统称为浅色油墨。浅色墨调配的方法上和调深色墨略有不同,是在浅色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再加入浅色墨,因为浅色墨着色力差,如果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会使油墨越调越多。打样 3、调配专色油墨前要调配小试样绿色印刷,这是说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按比例从各色油墨中用天平称取少许油墨,准确称量,放在调墨台上调配均匀后,用刮刀刮取小色样与原样进行检查书刊印刷,并做好相关记录,妥善保存。 4、调配复色专色油墨时,运用补色理论纠正色偏。例如:当某种复色墨中紫味偏重时,可以加黄墨来纠正;若红味偏重,则可加入青墨(如孔雀蓝或天蓝墨)来纠正;再如黑墨偏黄黑度不够时设备操作,可加微量的射光蓝作为提色料,因为射光蓝是带红色的蓝墨,有利于提高黑墨的黑度。 5、掌握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例如,在调配淡湖绿色油墨时绿色印刷,宜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理印刷检测,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青的淡黄墨效果较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凹印,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轻的淡黄墨效果较好。

彩色印刷油墨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彩色印刷油墨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应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取适量的各色油墨,放在调墨台上进行少量的调配。调配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在浅色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加浅色墨,因为浅色油墨着色力差,如果用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使油墨量越调越多,这是不可取的。当油墨色相调到与原稿色相差不多时,即可用印刷纸刮墨色样后,与原稿进行对比,如还有色偏则加色纠正,直至符合印刷样稿。油墨色相调难后即可算出它们各自的份量,以便按比例进行批量的调配。如果采用三原色墨调配深色油墨,应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以提高调墨效果。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所得到的色近似黑;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原色等量或不等量温调,可获得各种间色,其色相偏向于含量比率大的色果;三原色墨分别以各种比例混调,可得到多种复色;任何色油墨中加入黑墨,它的明度必然下降以致色相变深暗。若加入白墨其明度则提高。间色和复色可用三原色油墨配成,但从调配便利、尽量减少用墨种数考虑,可以采用间色原墨调配。 在调配复色油墨时,应把握好色彩原理,切不可采取“这种色加点,那 种色加点”来试调。如淡湖绿色墨中的蓝相应该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也不能加用偏红的深黄墨,应采用偏青的淡黄墨。又如,配调桔红色墨时,不能选用玫瑰红墨,因为它带有蓝味,蓝与黄构成的绿是红的补色,会使墨色缺乏鲜艳感。 有些油墨的颜色有它独特的色相,正如金红的色相是红色泛出黄光,用 于调配桔色就会使黑色增加鲜艳程度。印桔子色,若用桔黄墨印达不到鲜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

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

印刷如何调色

调配油墨是彩印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印刷质量。因为色彩鲜艳、光亮度好、色相准确是彩印产品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准确调配好印刷油墨。所以,操作者要掌握好色彩知识和调墨工艺。 掌握三原色变化规律,以便实现准确油墨调配: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调成,油墨的色相变化,正是利用这个规律。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变成黑色(近似)。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并加入不 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种不同色调的浅灰色墨。 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种比例混调,即可调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但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若两种原色墨等量混调后,可成为标准间色;两种原色墨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可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但其色相趋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此外,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加入白墨后其色相就显得更明亮。反之,加入黑色油墨后,其色相就变得深。 分析原稿色相:利用补色理论纠正偏色,提高调墨效果当接到印刷色稿后,首先应对原稿中的各种颜色进行认真的鉴赏和分析,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即三原色是调配任何墨色的基础色。一般来说,应用三原色的变化规律,除金银色彩外,任何复杂的颜色都能调配出来。但是,在工艺实践过程中,仅靠三原色墨要调配出无数种的油墨颜色来,还是不够的。因为,实际上制造油墨的颜料不是很标准的,甚至每批出产的油墨在颜色上免不了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应采用如中蓝、深蓝、淡蓝、射光蓝、中黄、深黄、淡黄、金红、桔红、深红、淡红、黑、绿色等油墨适量加入,才能达到所需油墨色相。油墨的种类很多,但不管如何,除了三原色墨以外,其他颜色都是用以补充三原色的不足的。任何复杂的颜色,总是在三原色范围内变化的,只要掌握好这个原则,调墨也就不成问题了。当色彩分析确定主色和辅色墨及比例后,即可进行调配。但如果调配出的色相有偏差,可用补色理论来纠正其色相。 间色和复色的调配:所谓间色,就是由两种原色油墨混合调配而成的。如:红加黄后的色相为橙色;黄加蓝可得到绿色;红加蓝可变成紫色。两配,可以调配出许多种的间色。即:原色桃红与黄以1:1混调,可得到大红色相;若以1:3混调可得到深黄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金红色相。如果原色黄与蓝等量混调,可得到绿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翠绿色;若以4:1混调可得到苹果绿;若以1:3混调可得到墨绿色。若原色桃红与蓝以1:3混合调配,可得到深蓝紫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近似的青莲色。而复色则源于三种原色油墨混和调配而成。若它们分别以不同比例混调,可以得到很多种类的复色。如:原色桃红、黄和蓝等量调配,可获得近似黑色;桃红2份与黄和蓝各1份混合调配可得到棕红色;桃红4份与黄和蓝各一份调配,可获得红棕色;若桃红、黄各l份,蓝2份,可调配出橄榄色;桃红、黄各1份,蓝4份混合调配,可获得暗绿色等。 调配墨色的操作方法:调配油墨时,要根据原稿分析出的色相,测定宜采用哪几种油墨去调配合适。比如说,要调湖蓝色墨,凭目测加实践经验可调配而成。其中白墨是主色,孔雀蓝是辅色应略加。如要深些可微加品蓝。如要调橄榄黄绿墨色,可确定是以白墨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并略加桃红即可。只要主色确定好了,其他的颜色都是辅助色,应逐渐微量加入搅拌均匀。而后,采用两块纸片(与印刷用纸相同的)其中一块纸面涂上一点所调的油墨,用另一块纸把它对刮至印刷的墨层厚度,即与原稿对比看是否合适。对照样稿时,要对纸面

油墨颜色调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

油墨颜色调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7-9-4 【字体:大中小】 一、首先,要熟悉对油墨颜色的分析 印刷用专色油墨都是以油墨的三原色为基础调配以及与油墨的色调,亮度和纯度的三种特征加以确定。 我们要知道油墨的三原色以及他们的混合情况: 三原色:青、品红、黄 黄色+青色绿色 青色+品红蓝(紫)色 黄色+品红红色 黄色+品红+青色黑色(近似) 我们在实际调配专色油墨中,在三原色油墨的基础上再加上冲淡墨、白墨、黑墨,即可得到我们想要的所有颜色。 二、要熟悉对标准色样的分析

对于标准色样我们要估计色样所带的色相,以便用来决定用什么色相的油墨来调配,同时调配时还要了解色样颜色的印刷条件,如使用什么印刷方法,凹版还是平版,实地还是网线等,因为不同的印刷方法其墨层厚度是不同的,颜色也是有差别的,知道了印刷方法和版面情况以后可以在调制时尽可能模仿其墨层厚薄来作对比,对于色样版面是以网线为主,在调色时可以侧属于底色一致,如果是以实地为主,调色时可以侧重面色一致。如果二者都有时,那底色和面色就都要兼顾了。对色样的分析时还要看色样所印的是什么纸张,纸张对油墨颜色是有影响的,在调色时最好用色样所印的纸张来进行对比,这样调配的颜色将会更加接近标准色样。 三、油墨颜色调配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是不同厂家油墨不要混在一起调配,不同厂家的油墨很有可能油墨体系不同,若混合在一起调配的话,会使油墨变质,凝固、发稠、沉淀,印刷中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印刷不能正常进行。 专色油墨多数是一次性短版使用,剩余油墨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很容易结皮、发稠、变质,最后不能使用,因此,一定要精确计算专色油墨的调配量,以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用以下公式可精确计算出油墨用量: Q=M×N×A×D Q:油墨用量 M:油墨损耗系数一般为1.15 N:印刷纸张数量 A:每张纸的印刷上墨面积 D:每张纸的印刷上墨厚度

油墨调配方法的快速入门知识

油墨调配方法的快速入门知识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就本人在调墨实训课程一线的教学经验,认为掌握油墨调配的重点是把握好“精”、“博”、“行”三个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调墨的专业理论知识,“行”是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作一简单阐述。 1“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学生在参加调墨实训之前须学习过《印刷色彩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调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重点理论,讲解要透彻。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 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以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对于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只是空谈科学理论而不注意工艺技巧是不正确的。例如当两种颜色调配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产生的一氧化氯超标而被弃用,这已成为医药企业铝箔包装上的技术壁垒之一。鉴于此,特结合实际经验,谈一点包装印刷油墨颜色色彩相关的基本常识,供印刷界及油墨从业同仁参考。 一、油墨颜色色彩学的一般含义 包装印刷油墨色彩学归根结底印刷油墨颜色离不开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简单地讲就是人们长期所研究的颜色往往受心理感受所支配。因为包装印刷油墨一旦印刷在承印物表面后不仅能改进承印物的性能,还能赋予商品各种色彩。印刷油墨的颜色又取决于颜料的选择和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商品及商品包装的需要开发了新的油墨颜色品种和改进了传统颜色色相的质量。 众所周知,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油墨色彩往往受到它本身色度的制约。如果在标准光源下它是绿、红、白色等但如果环境光线或照射条件改变了,如红光射入白色油墨墨膜上,会使白色的包装印刷油墨显示红色。不同的环境光线或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印刷出的油墨墨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任何一种承印物的表面装满颜色并非一看即知。作为一个包装印刷工作者或印刷油墨研究者为了能充分体现印刷油墨颜色的效益,应该在具备颜色色度学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油墨墨膜色彩变化的艺术构思才能指导油墨彩印的操作和油墨制造。 二、印刷装潢同色异谱的概念 要满足包装印刷油墨颜色品种的需求只靠现有几个颜色是不够的。市场上成品彩色油墨基本上要求系列化这就必须经过一定的配色过程才能得到。间色或复色一经印刷得到了新的颜色色相,那么这既符合正常的包装印刷规律也符合配色定律。 为了实现上述的要求,人们提出了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通过人们长期实践发现同色异谱概念只对特定的标准观测者有用,而对色盲的人群是不适用的。同色异谱是指油墨颜色的三刺激值相同,而光谱的分布不同这对于彩色包装印刷油墨配色是十分重要的。 即利用不同的油墨可以调配出同一油墨颜色的品种。 但我们在实际配色时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近似,并可通过样品的光谱反射率因数曲线形状去评定,从定性的角度看两个样品的反射率因数曲线越近似、越重合,交叉点就越多,则越能够证明所调配的颜色色相接近样品。若从定量角度来分析评定,则可通过两个油墨样品色度算出色差值一一即表明它们同色异谱程度的多少。

聊聊印刷油墨的调配

聊聊印刷油墨的调配 油墨调配也叫配墨或调墨,即调整印刷过程中油墨的印刷适性,或利用色料减色法,用三原色油墨调配出所需色相的油墨,它是印刷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油墨调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本文,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油墨调配的基本原则和几点做法。 油墨调配的基本原则 1.浓调淡印 浓调淡印是指将所需油墨调配得比色样颜色略浓一些,印刷时有意将墨量减少,使之达到色样要求。这是因为油墨色相受墨层厚度影响较大,用同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当墨层厚度变化时,所呈现的色相也会随之变化,特别是采用胶印工艺印刷时,受胶印工艺限制,墨层宜薄不宜厚。 2.用尽量少的色料品种 根据色料减色法,调配油墨时,用的色料品种越多,调配出的油墨颜色就越暗。所以,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色料品种,以保持油墨颜色的亮度。另外,还要利用好黑墨和白墨。在任何油墨中,加入黑墨会使油墨颜色变暗,加入白墨则会使油墨颜色的饱和度降低。 3.把握油墨干燥前后色相的变化 同一种油墨干燥前和干燥后的色相相差很大,特别是网印油

墨。例如,调配一种浅灰色油墨,刚调好时刮出的色样颜色是符合原色样要求的,但油墨干燥后,其颜色明显变深。其他颜色的油墨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调配油墨时首先要刮好色样,待色样油墨干燥后再与原色样进行比较,防止出现油墨干燥前颜色符合色样要求而干燥后颜色又走样的情况,减少了因颜色不符而造成的损失。 4.以多为主 调配任何一种油墨都要先根据原色样确定主色,并以此为主,添加辅色,直到颜色符合原色样要求为止。如调配浅灰色油墨,应以白墨为主,再加入少量黑墨形成浅灰色油墨。如调配深灰色油墨,应以黑墨为主,再加少量白墨形成深灰色油墨。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色样油墨颜色的构成,确定油墨的主辅关系,按照“以多为主”的原则进行调配。 油墨调配的几点做法 1.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 流动性和干燥速度是油墨的两个主要性能,进行油墨调配时需要特别注意。 (1)油墨的流动性 承印物不同,对油墨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一种原色油墨,印刷在双涂纸上时,其流动性符合印刷要求,而印在双胶纸上时,就需要增大油墨的流动性,以适应双胶纸的印刷适性。一

丝印油墨调配的方法

调配油墨是丝印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因为色彩鲜艳、光亮度好、色相准确是丝印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准确调配好印刷油墨。所以,操作者要掌握好色彩知识和调墨工艺。 1.掌握三原色变化规律,以便实现准确油墨调配。 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利用三原色(品红、黄、青)的不同比例混合调成,油墨的色相变化,正是利用这个规律。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变成黑色(近似)。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种不同色调的浅灰色墨。 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种比例混调,即可调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但其色相偏向比例较大的原色相。若两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和后,可成为标准间色;两种原色油墨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可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但其色相趋向比例大的原色色相。此外,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加入白墨后其色相就显得更明亮。反之,加入黑色油墨后,其色相就变得深暗。上述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各种颜色,正是根据三原色的减色法理论得出的。 2.分析原稿色相。 利用补色理论纠正偏色,提高调墨效果。当拿到颜色样稿后,首先应对原稿中的各种颜色进行认真的鉴赏和分析,思量一下所要调配的油墨色相的各比例。分析颜色样稿就是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即三原色是调配任何墨色的基础色。应用三原色的变化规律,除金银色彩外,任何复杂的颜色都能调配出来。但是,在工艺实践过程中,仅靠三原色墨要调配出无数种的油墨颜色来,还是不够的。因为,实际上制造油墨的颜料不是标准的,甚至每批出产的油墨在颜色上免不了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应采用如中蓝、深蓝、淡蓝、射光蓝、中黄、深黄、淡黄、金红、桔红、深红、淡红、黑、绿色等油墨适量加入,才能达到所需油墨色相。油墨的种类很多,但不管如何,除了三原色墨以外,其他颜色都是用以补充三原色的不足的。任何复杂的颜色,总是在三原色范围内变化的,只要掌握好这个原则,调墨也就不成问题了。当色彩分析确定主色和辅助色墨及比例后,即可进行调配。但如果调配出的色相有偏差,可用补色理论来纠正其色相。比如说,某色相绿色偏重,可加入少量的红色油墨来纠正。反之,褐色太重可加蓝色油墨来纠正。 3.间色和复色的调配。 所谓间色,就是由两种原色油墨混合调配而成的。如:红加黄后的色相为橙色;黄加蓝后的色相为绿色;红加蓝色相变成紫色。两配,可以调配出许多种的间色。即:原色桃红与黄色以1:1混调,可得到大红色相;若以1:3混调可得到深黄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金红色相。如果原色黄与蓝等量混调,可得到绿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翠绿色;若以4:1混调可得到苹果绿;若以1:3混调可得到墨绿色。若原色桃红与蓝以1:3混合调配,可得到深蓝紫色;若以3:1混调可得到近似的青莲色。而复色则源于三种原色油墨混和调配而成。若它们分别以不同比例混调,可以得到很多种类的复色。如:原色桃红、黄和蓝等量调配,可获得近似黑色;桃红2份与黄和蓝各1份混合调配可得到棕红色;桃红4份与黄和蓝各一份调配,可获得红棕色;若桃红、黄各l份,蓝2份,可调配出橄榄色;桃红、黄各1份,蓝4份混合调配,可获得暗绿色等等。 4.调配墨色的操作方法 调配油墨时,要根据原稿分析出的色相,测定宜采用哪几种油墨去调配合适。比如说,要调湖蓝色墨,凭目测加实践经验可调配而成。其中白墨是主色,孔雀蓝是辅色应略加。如要深些可微加品蓝。如要调橄榄黄绿墨色,可确定是以白墨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并略加桃红即可。只要主色确定好了,其他的颜色都是辅助色,应逐渐微量加入搅拌均匀。而后,采用两块小料(与印刷用料相同的)其中一块涂上一点所调的油墨,用另一块把它对刮至印刷的墨层厚度,即与原稿对比看是否合适。对照样稿时,要对刮墨样油墨层相对薄与淡的部位,才能看得准确一些。调墨时还要掌握一个原则,即尽量少用不同颜色的油墨,也就是说,能

印刷调墨色彩的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 包装印刷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是多色或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的调配,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油墨颜色的调配是印刷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色彩真实再现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市场空间占有率,在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不仅有专门的调配师,而且应该要做到最好的让客户满意。下面为您讲解一下如何通过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来提高油墨的质量: 一、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颜料通常占油墨成份的8-35%,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对油墨影响作用很大,如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等。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的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也应该考虑是否是同一样油墨,如里印油墨或表印油墨。必须为同一种油墨调配,避免混

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与标准样比较,着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薄膜厚度。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刮色试验),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如下: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在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而白墨则采用黑刮色纸。 观察色样时最好在白天室内间接光源下进行比较,不宜被阳光直射。晚上观样时,推荐使用色评价用荧光灯管和色温度5000±200~K也可使用自制混合光源:3支6500K400W日光灯管,2支20W蓝荧光灯管,6支100W钨丝灯将其固定在专用罩内即可,主要是便于观察色样。 二、配色的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色样,特别注意观察被印基材,从基材粗糙与光滑反射程度来选择油墨。 例如,油墨印刷在光滑反光极强的铝板或易拉罐上,选择透明性高的油墨,将

专色油墨调配技巧

专色油墨调配技巧 专色油墨配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对胶印机操作者来说,如何正确调配油墨至关重要,它也是衡量操作者胶印技术的关键手段之一,更是印刷企业技术力量的体现。因此,掌握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专色油墨调配方面的几点认知浅谈拙见: 在实际印刷中,根据原稿设计需要,有时需专色做衬托。另外,一些用四色原墨印刷出来的产品由于套印问题及水墨平衡不易控制,不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有时也需要专色印刷,尤其是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有些产品追求个性,所以,更多的选择了专色印刷。 一、调配油墨前要认真分析色稿或样稿 分析色稿时,主要是对色稿上的颜色和所用的油墨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是:色料三原色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万变不离其宗。同时要尽可能地弄清楚该色稿是以网线印刷为主,还是以实地印刷为主。如果以网线印刷为主,在调配油墨时就要侧重于底色一致,如果以实地印刷为主,调配油墨时可以侧重于面色为主,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调配油墨时底色和面色都要兼顾。

当色稿分析完毕后,要对所用油墨的颜色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油墨调配操作者或机长,对油墨颜色的观察特别敏感,能看出其中的成分,例如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黄相还是带蓝相(或带绿相),对于品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蓝相(或紫相),对于青墨,则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带黄相)。如果用带红相的青墨和带红相的黄墨调配绿墨,则混合所得的绿色就会发暗,因为这实际上等于在青墨和黄墨中加入了品红墨(黄+青+品红=黑),所以,对油墨颜色的观察是胶印操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十点: 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此外,能用两种原色油墨调配成的颜色就不要用三种原色油墨。同理,若需要某种间色调配的,亦须用间色原墨,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和鲜艳度。调配深色墨时,应根据用墨的重量,将主色油墨放入调墨盘内。然后逐步加辅助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2、凡以冲淡剂为主、原色或深色墨为辅,所调配的油墨统称为

印刷经验谈之-油墨调配

印刷经验谈之-油墨调配-印刷墨色-橡皮布-不干胶 我要打印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重庆印刷印息网添加人:om8250 添加时间:2005-7-23 3:08:03 一、彩色印刷油墨调配 彩色印刷油墨的色相、明度和它的印 刷适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彩色印刷品的质 量,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好油墨的调配方法。 本文从图版印刷工艺的角度出发,谈 谈对彩色印刷油墨调配的粗浅认识。 调配油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同型号油墨、同型号的辅助材料。如油墨用“05型”的,辅助材料也应与之相匹配,以提高油墨的印刷适性。此外,应尽量少用原色油墨种数,也就是说,能用两种原色油墨配调成的,就不要用第三种,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的鲜艳程度。彩色油墨调配分为两种,一种是深色油墨调配,即采用三原色或间色的原墨,不加任何冲淡剂调配出来的墨色;另一种是淡色的油墨,即在原墨中加入冲淡剂调配成的油墨。 (-)深色油墨的调配方法及色彩原理 首先应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取适量的各色油墨,放在调墨台上进行少量的调配。调配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在浅色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加浅色墨,因为浅色油墨着色力差,如果用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使油墨量越调越多,这是不可取的。当油墨色相调到与原稿色相差不多时,即可用印刷纸刮墨色样后,与原稿进行对比,如还有色偏则加色纠正,直至符合印刷样稿。油墨色相调

难后即可算出它们各自的份量,以便按比例进行批量的调配。如果采用三原色墨调配深色油墨,应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以提高调墨效果。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所得到的色近似黑;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原色等量或不等量温调,可获得各种间色,其色相偏向于含量比率大的色果;三原色墨分别以各种比例混调,可得到多种复色;任何色油墨中加入黑墨,它的明度必然下降以致色相变深暗。若加入白墨其明度则提高。间色和复色可用三原色油墨配成,但从调配便利、尽量减少用墨种数考虑,可以采用间色原墨调配。 在调配复色油墨时,应把握好色彩原理,切不可采取“这种色加点,那种色加点”来试调。如淡湖绿色墨中的蓝相应该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也不能加用偏红的深黄墨,应采用偏青的淡黄墨。又如,配调桔红色墨时,不能选用玫瑰红墨,因为它带有蓝味,蓝与黄构成的绿是红的补色,会使墨色缺乏鲜艳感。 有些油墨的颜色有它独特的色相,正如金红的色相是红色泛出黄光,用于调配桔色就会使黑色增加鲜艳程度。印桔子色,若用桔黄墨印达不到鲜艳的效果,且印刷欠逼真,用金红与柠檬黄混调,印刷色彩就好得多。又如,印刷初春那绿油油的风景画面,宜采用淡黄墨去调配,能印出树叶的嫩绿可爱。如果用深黄墨调,因深黄墨中含有红味,红是绿的补色,印出的树叶必定焦黑、浑浊、反映不出初春的气息。 在调配复色油墨时,如果运用补色规律来纠正色偏,调色效果将会好些。如某种复色墨中紫味偏重时,可加黄墨来纠正;若红味偏重则可加入青墨(如孔雀蓝或天蓝墨)来纠正,可起到加量少、调整色相效果好的作用。再如黑墨偏黄、黑度不够,可加用微量的射光蓝作为提色料,因为射光蓝是带红光的蓝墨,也是补色起作用的结果。 (二)淡色油墨的调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