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通信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新周期景气度高

(一)通信是经济活动基础行业,需求回暖+政策推动提升景气度通信行业是人类现代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行业。广义来说,通信行业是指人类解决非面对面、远距离交往的工具集合。而现代经济活动又可以抽象概括为信息的产生、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以达到信息的流动或增多有形的物品附加价值目的。因此,通信业则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环节。随着信息爆炸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通信行业的需求也愈发高涨。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其重要性和景气度必将达到空前高度。

电信业务总量高增势头不改,数字经济与信息消费增长确保通信行业高景气度。我国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增速再创新高。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完成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IPTV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4%;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72.9%。信息消费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2017年我国总体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占GDP比重达到32.9%。远期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数字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将持续提高通信需求,有力促进通信行业的高景气度。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持续提高为维持通信行业高景气打下牢固用户基础。2018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37亿户,总数达到17.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8.5%。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2亿户,比上年末减少1151万户,普及率为13.1部/百人。

国家政策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再次明确通信行业是拉动经济增长中重要受益环节。从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宽带中国”计划从单一的部门行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中国制造2025》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重点,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降费,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以及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传统通信叠加互联网基建,应用场景拓宽提升行业市场空间

1. 传统通信规模巨大,新周期内景气度回升在即

传统通信总量巨大且近年保持高速增长,构筑通信行业发展坚实基础。2018年,我国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876亿元,同比增长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29.8%;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9134亿元,同比增长0.6%,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70.2%。在互联网APP替代与降费措施双重压力下,话音业务收入完成1776亿元,比上年下降25.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持续降低。

我国通信移动新增用户规模再创新高,无线通信发展有望领先全球。2018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亿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1.49亿户,净增规模创十年新高。北京、上海和广东移动电话普及率均超过了150%。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层面加快各种线上线下融合,刺激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同比增长189.1%,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达4.42GB/月/户,为上年的2.6倍。

移动通信基站数量持续提升,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发展(5G)夯实基础。2018年我国净增移动通信基站29万个,总数达648万个。其中4G基站净增43.9万个,总数达到372万个。我国目前为全球最大4G网络,并且尤其注重4G网络的纵深覆盖,农村地区均已实现较好使用效果,网络承载能力实质提升有望持续拉动用户规模扩大。5G研发方面,我国已构建了全球最大5G试验外场,并完成第三阶段试验规范,全球领先优势初现。

2.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行业景气度

互联网基础设施是指为了实现互联网应用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集合,在传统电信领域外另一超大规模市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通信行业提供新引擎,助力行业发展提速。互联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数据中心(IDC)建设,CDN网络部署与运维,各级数据通信光传输设备(光模块、光互连、光交换机等)与负责“最

后一公里”的数据通信接入设备。

全球IDC市场总体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底,全球IDC市场规模达534.70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32%。美国和欧洲地区占据全球IDC市场规模50%以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大幅增加,推动IDC市场规模持续高速扩张。IDC市场规模、机房面积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与数据的指数级爆炸式增长差距逐渐拉大,市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5G商用将促使数据流量更加快速增长,推动我国IDC市场继续扩张,市场规模增速有望重回30%以上,带动通信行业景气程度。2014年后我国IDC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球IDC市场增速。伴随着4G商用以及短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IDC市场仍保持高速扩张状态。截至2018年末我国IDC市场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0%。5G商用带来的数据流量剧增将推动IDC 市场高速扩张,利好上游光模块、光缆企业。

数据中心展现向超大规模化迁移的趋势。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一般拥有5万-10万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变革带动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据思科

调查显示,到2021年,数据中心将储存1.3泽字节的数据,大数据将消耗30%的数据中心存储,云流量将占全球所有数据中心业务的95%。同时,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商用,更多应用场景、更复杂的数据结构以及更加频繁的数据处理及信息交互导致非结构化数据剧增,对数据中心的规模与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数据中心新超大规模化有利于数据中心运营商获得更大的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益。截至2018年末,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信为430个,较2017年的391个增长11%。Synergy Research预测2019年年底前,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量将会超过 500座。

从需求角度来看,5G技术商用将推动8K电视以及全景VR等家庭娱乐产品的普及。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未来将要求“速率更高”、“时延更低”的宽带服务。4G通信时期,超高清视频、VR全景视频等大数据量视频只能硬件存储本地播放,传播不便捷,因此用户数量较少,难以普及。5G技术则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10Gbps以上的宽带、毫秒级时延、超密度链接,解决了超高清视频、VR全景视频等大宽带业务传播的技术问题。随着5G时代的到来,8K电视、高清VR以及超高清VR将成为家庭娱乐的主要方式,为家庭固定宽带业务提供新的增长点。

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近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宽带接入端口数增速达到顶峰45.55%。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2017年后宽带接入端口数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10%以上。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为90,349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为81,278万个,光

纤端口占比达89.96%,位居世界第一。光纤接入端口普及率增长见顶。

手机上网用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逐年提高。截至2018年末,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12.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5.66亿,手机上网用户数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81.10%。受运营商流量降费提速策略影响,手机上网用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翻倍增长,5G商用开启后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及DOU 有望迎来新的高速增长期。2018年度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消费达711亿GB,较上年同比增长189.1%,增速较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达4.42GB/月/户,是上年的2.6倍;12月当月DOU高达6.25GB/月/户。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702亿GB,比上年增长198.7%,在总流量中占98.7%。

网络技术的落地将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扩张。根据《思科视觉网络指数报告2017-2022》,到2022年物联网M2M终端数量将达到146亿,相较于2017年的61亿增长2.4倍,2017年至2022年年物联网M2M终端数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9%。至2022年,全球人均年物联网M2M终端数量1.8个。

物联网M2M应用终端中,智能家居所占比重最高,约为50%;自动驾驶车联网应用终端数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28%。到2022年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终端构成了超过80%的物联网应用终端。而年均增长率28%的车联网将是发展最快的物联网应用,IoT技术将应用在车内娱乐、车内网络连接、车辆检测、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此外,物联网M2M终端还将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供应链、零售以及能源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万物互联时代,连接数量增加带动流量需求进一步扩张。2017年至2022年,物联网M2M终端应用数量将增长2.4倍,而同期数据流量将增长7倍,由2017

年的3.7EB/月增长至2022年的25EB/月,年均增长47%。数据流量增速高于物联网应用终端增速的原因在于,远程医疗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要求更大的带宽和更短的时延,促使数据流量进一步爆炸性增长。

从公有云到物联网,中国移动2020年5G全面发力(一)中国移动5G 战略发布,用户侧与生态侧齐发力

在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分享5G未来发展规划。中国移动目前拥有移动客户9.4亿,家庭客户1.7亿,集团客户900万,物联网连接7.5亿户,为全球最大运营商。同时,中国移动在国内已建成5G基站近5万个,在50个城市实现了商用,5G预约客户数超1000万。在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将实施5G 引领计划和双百亿计划。

用户侧:推出5G引领计划,通过提升5G新业务体验有望迅速开拓市场。中国移动在2020年计划发展7000万5G客户,销售1亿部5G手机和5000万台家庭泛智能终端,最终并实现3亿笔5G新业务。从韩国的经验来看,5G的应用提升空间充裕:韩国5G商用半年后用户数超过了500万,是4G时代同期的近3倍;人均流量24GB,是4G用户的2.6倍;5G新终端(VR设备)占到近50%。从全球来看,5G在内容、数据和终端等领域的各类应用有望迅速实现市场渗透。

生态侧:更加注重全行业合作共赢,减轻自身建设资金压力,减少过程成本投入,并加速生态成熟。中国移动计划推出“双百亿计划”。其中百亿生态引入计划将在引入生态权益投入35亿元、在家庭泛智能终端和大屏内容分别投入15亿元和50亿元。百亿生态分享计划将在移动云、DICT集成应用和行业智能硬件领域分别与合作伙伴分享40、50和10亿元规模的新增收入。我们认为中国移动通过投入计划引领重点领域发展,提高经营价值,并通过充分定制合作机制并与产业生态各方进行利益分享,加速各种应用生态成熟。如大屏内容方向投入占比达到50%,凸显中国移动注重5G时代的信息消费体验价值。其他业务权益和应用还包括4K直播、在线音乐、旅游出行、电子商务等领域。通过规模推广“连接+应用+权益”融合产品,可以丰富商业模式,释放速率、时延、连接等差异化网络服务能力。中国移动的分享计划中DICT集成应用金额占比最多,中国移动将聚焦14个重点行业,深度融入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助力产业转型动能升级。

(二)中国移动进军公有云,数通行业景气度提升增添新引擎

移动云三年计划投资千亿,数通行业景气提升增添新引擎。11月14日,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表示移动云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重要承载、5G应用核心平台,发展目标是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三年投资总规模在千亿级以上。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的高速发展反向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云计算以及相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层面受到重视,面向市场需求极为旺盛,发展前景广阔。阿里巴巴集团CTO表示,今年阿里巴巴核心系统将全部上阿里云。目前我国企业的云渗透率不断提高,全面上云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移动云有望利用中移动“云网边端”一体化的优势进入公有云服务的细分市场。据《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从IaaS市场来看,阿里、腾讯、中国电信、AWS、华为位居前五,占据总体75%的市场份额。从IaaS+PaaS市场来看,阿里、腾讯、AWS、中国电信、华为共同占据74%的市场份额。与目前前五的巨头相比,中国移动除了传统的移动网连接优势外,还具备“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这种协同能力对于5G时代的各类新型应用产的数据处理尤为关键。为满足5G时代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新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即时的计算和存储,这需要集中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协同。我们认为中国移动有望借助此前面向政企用户构建SOTN专线网络经验与分布广泛的边缘数据中心迅速打开政务等关键行业应用市场。

(三)LTE Cat.1物联网模组又添新产品,中移动入局加速产业成熟LTE Cat.1物联网模组又添新产品,中移动入局加速产业成熟。继2017年中国电信宣布商用LTE Cat.1后,中国移动成为第二家发布基于LTE蜂窝物联网连接的模组(ML302(Cat.1)和ML303(Cat.4))。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在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发布OneMO管理平台。Cat.1~20为3GPP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连接速率)的等级。其中,Cat.1支持的终端下行速率最大为10Mbps,能实现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物联网设备连接到LTE网络。由于全球的4G LTE运营商都是基于最低协议版本部署,Cat.1终端的接入只需运营商简单配置参数即可,无需升级整个网络。

物联网5G时代连接应用广泛,新空口设备市场空间巨大。根据StrategyAnalytics报告,随着5G模块于2019年开始缓慢发展,4G物联网模块的出货量将在三年内达到顶峰。2023年将成为5G模块的数量将超过4G模块的关键转折点。未来汽车垂直市场将是物联网蜂窝模块的最大消费者,市场份额将在2025年之前显著提高。中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受益于国家对智能家电和高端消费电子等制造业的投资。在此之外,政府还促进物联网在工业控制、能源、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发展。

产业链成熟度提高,多款芯片模组发布。此次中国移动发布的ML302模组作为LTE Cat.1产品,比NB-IoT、2G模组有更好网络覆盖、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时,比传统LTE Cat.4模组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功耗,适用的应用场景更加全面。在模组厂商方面,除中移物联网公司,有方科技与广和通等其他通信模组厂商近期均推出了Cat.1模组。新模组采用紫光展锐春藤8910DM芯片,相较之前中国电信使用的高通MDM9207-1芯片价格降低明显。春藤8910DM芯片采用28nm 成熟工艺,支持LTE Cat.1bis和GSM双模,同时集成了蓝牙和Wi-Fi,可实现更稳定的连接,通过优化设计芯片整体功耗降低明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