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点读设问、研考情、找规律、明考向备考导航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2018·全国卷Ⅰ,11)导致7月毕节气温

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1.命题规律

(1)在高考中,选择题主要

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

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

布和变化规律,锋面类型

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

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

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

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题

型上看,选择题与综合题

并重;试题多以中等难度

为主。

(2)设问特征:试题多从推

理判断、探究成因,以及

图文判读等角度设置问

题,考查运用地理知识、

原理分析、阐释地理现象

的能力。

2.命题趋势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天气系统、气候特征仍是

重要考点。高考主要的命[2018·全国卷Ⅱ,37(1)](1)读图,指出龙

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

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017·全国卷Ⅰ,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

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大气运动与降水(2019·全国卷Ⅱ,6~8)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常见天气系统[2018·全国卷Ⅱ,37(2)~(4)]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2018·全国卷Ⅲ,37)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

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

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

因。

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

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

境,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

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

选择题中,气温、降水、

气候作为分析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条件,需要从材

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3.备考建议

本专题内容知识性强,复

习中应理解、掌握教材基

本知识与原理,配以典型

题目进行训练。

气候类型

的判断与

特征分析

[2019·全国卷Ⅱ,36(2)](2)说明地形对宾

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

响。

(2018·全国卷Ⅱ,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

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

要方向是

(2017·全国卷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

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2017·全国卷Ⅲ,37(1)](1)根据支流的分

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

分布特点及成因。

高频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典题领悟]

【典例1】(2017·全国卷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运用双层覆膜技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发展农业,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读数据统计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判断曲线类型,进而判断气温变化特征和区域位置

区域认知通过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

均温度日变化判读区域位置

地理实践力判读数据统计图,运用所学区域地理知识推测地理位置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D。

答案(1)B(2)C(3)D

【典例2】(2019·吉林长春市调研)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 ℃或16 ℃

B.23 ℃或14 ℃

C.17 ℃或18 ℃

D.19 ℃或15 ℃

(2)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3月

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解析第(1)题,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P处气温应大于20 ℃或小于16 ℃。第(2)题,根据等温线可判断该区域属于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凸出,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那么应该是南半球的夏季。

答案(1)B(2)C

[知能通关]

1.图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3.掌握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的三大技巧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北半球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4.闭合等温线(高、低温中心)的成因分析

(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夏季湖泊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冬季也往往是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山地冬季风背风坡一般也是高温中心;冬季的湖泊一般为高温中心。5.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预测演练]

考法一结合景观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2019·湖北宜昌4月模拟)2019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下图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据图推测图中道路的走向最可能为()

A.东北—西南

B.东南—西北

C.东—西

D.南—北

解析第(1)题,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而不是大气,故A、D项错

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导致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要少,故C项错误,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根据所学知识,河流的向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没有积雪;背阴面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有积雪覆盖;该河流位于湖北,所以可以判断向阳面为河流北岸,背阴面为河流南岸,因此可以判断河流为东西走向;再结合图示道路和河流垂直可判断道路走向为南—北,故D正确。

答案(1)B(2)D

考法二结合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状况

2.(2019·四川德阳二诊)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2)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

B.山峰

C.城市

D.煤矿

(3)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部,局部温度高达

31 ℃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N~40°42′N之间,局部温度低至26 ℃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故选D。第(2)题,对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很小,故可能为一水域,故选A。第(3)题,在16日15时图中,根据纬度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是低温中心,形成高压中心,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为高压东侧,近地面吹西北风。故选B。

答案(1)D(2)A(3)B

高频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典题领悟]

【典例1】(2019·全国卷Ⅱ,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解析第(1)题,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

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四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带气温最高,故选D 项。第(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A选项中日出前后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故正确。

答案(1)C(2)D(3)A

【典例2】(2019·北京文综,3)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解析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

答案 D

[知能通关]

1.热力环流原理形成及常见形式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2.风的形成与风力大小

(1)图解风的形成

(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

②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削减风力)。

③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④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

⑤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

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5.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①热力环流与降水

形式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风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山谷风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

湖陆风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②大气环流与降水

形式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信风带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

西风带多雨

极地东风带少雨

(2)海陆位置:近海受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5)天气系统与降水

①受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

②受单一气团、反气旋影响,降水少。

6.掌握“降水类”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

[预测演练]

考法一以祁连山中段山谷为背景考查山谷风和地形特征

1.(2019·海南地理,19~20)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解析第(1)题,祁连气象站经度位置约东经90°,图中所示时间当地时间约为晚上11点至上午11点(地方时、区时的推算),此时风向以山风为主,风向为偏南风,谷风发生在白天与山风风向相反,因此C为正确选项。第(2)题,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山风与谷风还可细分为上坡风与下坡风,由偏南风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作用风速较大,故D为正确选项。

答案(1)C(2)D

考法二结合坐标统计图考查气压带位置及影响

2.(2019·吉林梅河口二模)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3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2)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3)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赤道位置及该气压带的分布状况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度间隔是4°,可以判断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该气压带位置移动曲线并不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曲线完全一致,D项错误。第(2)题,根据曲线,该气压带的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第(3)题,图示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全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答案(1)A(2)B(3)C

高频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

[典题领悟]

【典例1】(2019·天津文综,3~4)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图1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2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甲、丁两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错误。乙图中东北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但长江中下游受高压脊影响,降水较少,B错误。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降水较多;同时,东北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多,C正确。第(2)题,乙图中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大、势力强,控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正确。甲、丙两图中,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小、势力弱,对我国广大地区影响小,A、C 错误。丁图中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错误。

答案(1)C(2)B

【典例2】(2019·北京文综,7)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②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③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④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

答案 C

[知能通关]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步骤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数值大小以及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如图中丙点的气压值大于1 005百帕,小于

1 010百帕,A、D两地为高压中心,B、C两地为低压中心。

(2)定风向(近地面)。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结合地转偏向力,判定出风向的偏转情况,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中纬度陆地上偏角约为25°~35°,如图示甲地风向。

(3)比风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析天气。a.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阴雨天气。b.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

晴朗天气。c.锋面系统(见下表)。

图中B地及其周围被锋面气旋控制,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例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我国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预测演练]

考法一结合图表考查天气变化

1.下表为某市2019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日期

最高气

温( ℃)

最低

气温

( ℃)

白天

天气

夜间

天气

风向风力

3月5日21 11 阴阴西风3~4级

3月6日19 10 多云多云东北风3~4级

3月7日16 7 阴小雨东南风3~4级

3月8日8 1 中雨小雨东北风5~6级

3月9日7 1 多云阴东北风3~5级

3月10日7 0 多云多云东北风4~5级

3月11日11 2 多云多云西南风微风

(1)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2)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空气质量更差

B.大气辐射增强

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气压更低

解析第(1)题,从表格信息看,该市经过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图A是准静止锋,图B是暖锋,图C是气旋,图D是冷锋。第(2)题,由上题可知,3月5~11日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大气辐射将会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出现作物冻害。

答案(1)D(2)C

考法二等压线图中风力、风向的判断

2.下图是2019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

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

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

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2)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正确的叙述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

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

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对。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可判断当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③地等压线密集程度虽然略大于①地,但由于位于山地,地面摩擦力远大于位于高原的①地,地面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 错。选D。第(2)题,④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④地将经历冷锋天气,风速加大,气温降低,天气转阴。选A。

答案(1)D(2)A

高频考点四气候类型

[典题领悟]

四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地的风向分别为(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C.7月东南风 D.1月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植被差异 D.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 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2

3 5.造成等温线在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 ②高原 ③湖泊 ④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图示区域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 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 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 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2)教学重点 ●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大气的温室效应。 (3)教学目标 ●搜集资料说一说大气各垂直分层有哪些事物和现象,概括对流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列表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学解释实际事例。 ●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原因。能用简图推导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结合温室大棚的实例,分析说明大气是怎样具有保温作用的。尝试写一段文字,表达温室大棚的原理 在农业、建筑、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殊,则是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板书)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1 / 7

2 / 7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 地的风向分别为( ) A .1月 东南风 B .7月 西北风C .7月 东南风 D .1月 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 .Ⅰ、Ⅲ B .Ⅱ、ⅣC .Ⅰ、Ⅳ D .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 C .植被差异 D .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三)天气与气候( 教案)

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三)——天气与气候 审核人:张红霞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低压、高压系统。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1、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4)冷锋、暖锋的识别: 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 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二、气候的形成与类型 1、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 (3)下垫面 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 3、气候类型 高 低 人类活动

示范教案(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

第三节大气环境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内容多,容量大,主要介绍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是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作铺垫的,要求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通过小活动,把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保温作对比,让学 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此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理清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高空和近地面不同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在理解了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全球气压带、 第三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也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活动题 第四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其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是重、难点,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天气系统进行比较,并运用图示和列表对比的方法作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

2021年山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四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结合气压带、风带 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综合题均会出现 考查内容: 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气温、降水)、全球气 候变化都是常考内容 考查频率: 考查频率较高,往往会与人类活动结合考查 考查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 本部分知识是大气环境内容,是自 然地理部分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 知识体系中还是在高考命题中,都 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好地理的关 键。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六风 七带”“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及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同时 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常见 的自然现象 气候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C 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B 知识2气候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答案 B 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高中地理专题三天气与气候教案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低压、高压系统。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 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 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1、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气旋和反气旋一一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 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 顺) 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晴朗伏旱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ZhFk;r r? A 稠甫头若■冋 吹律;筋头人致同向吟滋:淌丄大致倉心才 B”看蜂曲般直 玲怖益城陆 CZ晋刚国危囿及位就 拎幽X牢■镂禅旧 IX晋希够 EOECF,懺蚀 幔僻;两応愷:’介饰尿 冷饰I撮伶

1、气候的形成与类型 1、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 、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 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谒洋与陆地:受海洋診前大的地陪温度变化小、变化慢 (3>下垫面T 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暧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I 丄”訂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02尊増多?温度升高〉 〈生)人类活动 ? I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樹特性〔兴您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喉) 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 (3)气候的变化 StKfn 灯中:;战砂觀炸测雕阱 -尅一典辭曲内啟M 11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案

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掌握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3.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初步学会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初步学会读简单的等压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掌握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结合本课的活动,课前安排学生实验观察证明热力环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旋、反气旋的动态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运动。 3.讲述法:详细讲述分别受三种力作用下的风向。 ●教具准备 投影仪(片)、多媒体、补充资料及一些小实验用具如烧杯、燃纸片等工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大气的运动(板书) 本课的引言部分可以看做是整个大气运动相关内容的前言部分。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引言,分析一下引言概括了大气运动的哪些内容。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一切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这说明了大气运动的重要性。 其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再次,大气运动的形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其中,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气流的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承转)同学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那么,大气的运动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一)、热力环流(板书)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相同;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 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 (影响气 候) 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 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 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

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 东亚季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西伯利 亚、蒙古 西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带太 平洋 东南 风 温暖湿 润 南亚季 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 亚、蒙古 东北 风 低温 干燥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风 温暖湿 润 (2012四川卷)36.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气候成因与特征 气候 因子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表现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 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 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风向 风速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 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 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 季风的关系。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仪(片)、自绘或多媒体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其运动图、季风图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 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 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和气候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 ? 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 ??? ?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低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这样在30°N 与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这样在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投影图)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 [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 [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展示动画,让同学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接下来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然后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迟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部分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纲原文呈现]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 [核心知识必备] 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 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

(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分能力培养] 新题尝试 1.(2018·湖北省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 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从示意图看出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 答案(1)B(2)D(3)B 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 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5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 师 生(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师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 师 (1 (2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

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因此,该 (2 )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 板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师 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7%(包括 X γ射 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 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 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对流层 师 激励性评价,并 问题探究:(1 (2 生 (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 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

大气环流和气候

大气环流、气候和天气系统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2006年2月4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A.由甲天气系统造成 B.由乙天气系统造成 C.由丙天气系统造成 D.由丁天气系统造成 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A.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多雨 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3.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 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 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 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图4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8.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长江流域时() ①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②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③东北平原进入雨季④华北出现春旱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0.右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 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12.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14.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