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引起的,也就是猪肉的供给小于需求。近年引起猪肉供不应求的原因主要有:非洲猪瘟、养猪集中化控制供给、农户补栏冲动不足、猪肉出栏周期长等等。此外,就是市场预期与猪肉价格上涨的相互传导,令猪肉价格上涨成为迅猛的趋势。

中国的猪肉价格波动有很强的周期性: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近十年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猪周期。这三次周期,起因都是疫病、产能过剩,然后在猪价跌破养殖成本线后,又伴随着国家出手及疫病挽救。当长期跌破养殖成本后,行业开始大规模减产,于是下一轮猪周期自此酝酿。

不管猪肉价格如何波动,本质上都是供求关系的驱动。

首先,成本加成定价模型不要求菜商得知供需曲线,或者要掌握完全信息。

其次,菜商还是比较特殊的。我在正文强调我所述的是大多数情况。什么是少数情况,很巧的是农产品和原材料市场就是少数情况。这是因为,农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不像其他市场,它的再生产周期比较长。这意味着在较长的时间里供给量是一定的(产能无法轻易改变)。所以,这两种市场里,供给的突然下降就有可能是以价格上升来作为响应的。

但是在制造业部门,除非需求或者供给冲击严重影响了企业最大产能(例如需求暴增或者厂房遭受严重火灾),否则企业会选择通过调整产能来满足需求变化。如果真的严重影响了产能,例如火灾导致产能下降,则企业有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响应需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