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呼吸道病毒综合检测 项目简介

七项呼吸道病毒综合检测 项目简介

七项呼吸道病毒综合检测项目简介七项呼吸道病毒综合检测采用抗原检测方法,能覆盖常见的大多数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B型(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共七种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使用国外先进的直接免疫荧光法,灵敏度最低可以检测1.0PFC的病毒量,而且和多种病毒、细胞及细菌均无交叉反应。

临床意义

适检症状

学龄儿童高热,鼻炎,咽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成年人持续性高烧不退,不明原因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标本采集要求

1.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要向鼻腔伸入),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

度的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距离约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2.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圈

3.取样后在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管中

4.4、2-8℃保存运输。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CN109932513A】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0836.0 (22)申请日 2019.03.04 (71)申请人 浙江大学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 路866号 申请人 山东泰乐康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72)发明人 陈瑜 王楠 郑书发 楼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代理人 丁修亭 (51)Int.Cl. G01N 33/68(2006.01) G01N 33/531(2006.01) (54)发明名称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对给定的呼吸道病原样本进行 蛋白提取;2)以步骤1)提取到的蛋白为蛋白样本 形成RPPA;3)对步骤2)获得的RPPA通过PWG进行 微生物或病毒检测;其中,RPPA为Reverse Phase Protein Array,即反相蛋白阵列;PWG为Planar Wave Guide,即平面光导。依据本发明呼吸道病 原体检测方法在样本中所含蛋白量相对较少时 不容易产生漏检。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0页CN 109932513 A 2019.06.25 C N 109932513 A

1.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给定的呼吸道病原样本进行蛋白提取; 2)以步骤1)提取到的蛋白为蛋白样本形成RPPA; 3)对步骤2)获得的RPPA通过PWG进行微生物或病毒检测; 其中,RPPA为Reverse Phase Protein Array ,即反相蛋白阵列; PWG为Planar Wave Guide,即平面光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蛋白提取的方法为: 针对痰液: t1)将痰液样本震荡混匀; t2)在痰液样本中加入裂解液,然后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液; t3)对步骤t2)获得的混合液进行温育; t4)对温育后的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即获得蛋白样本; 针对咽拭子,第一提取方法: y11)取下咽拭子头,置于EP管内; y12)加入裂解液,裂解液完全淹没咽拭子头部; y13)对浸入裂解液的咽拭子头进行温育,促咽拭子头上的起始样本裂解; y14)将温育后的EP管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取出咽拭子头,保留上清液,即获得蛋白样本; 针对咽拭子,第二提取方法: y21)取下咽拭子头,将咽拭子头浸入病毒培养液中,混匀; y22)取新咽拭子,蘸取步骤y21)中的病毒培养液,新咽拭子头吸收饱和后取下,置于EP 管内; y33)向EP管内加入裂解液直至淹没新咽拭子头,温育裂解; y44)将温育后的EP管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取出咽拭子头,保留上清液,即获得蛋白样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液为AG4; 针对痰液样本,裂解液与痰液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抗体芯片的验证,对抗体芯片验证的方法为: k1)对温育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进行稀释; k2)将稀释后的液体制备到第一多孔板中; k3)将第一多孔板中的液体进一步制备到第二多孔板中,使第一多孔板中每一第一微孔适配于第二多孔板中的多个第二微孔,而在相应的多个第二微孔中制备出适配于第一微孔内液体的梯度稀释液体; k4)将梯度稀释液体制备到PWG芯片上,然后进行芯片封闭; k5)对芯片封闭后的PWG芯片进行温育; k6)对温育后的PWG芯片进行洗涤,然后进行信号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k1)中稀释所获得 的液体的浓度为0.1 ~0.2微克/微升。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 2 CN 109932513 A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说明书终稿子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 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 【预期用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要组成成份】 除PBS外,所有试剂均可直接使用。为了易于识别,所有试剂均有一个给定的编号。在操作骤中,写明了每一步所使用试剂的编号。 1载玻片:10片(10孔/片),含有下列抗原: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 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但近年来发展了几种特殊的荧光免疫测定,已经很好改善了这些缺点,与酶免疫测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样,应用在临床检验中。 1.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其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

呼吸道九联检

关于开展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的通知 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3、Q热立克次体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12T16:00:41.3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宋明健[导读] 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溆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溆浦 419300)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LP1(呼吸道嗜肺军团菌1型)、COX(Q热立克次体)、ADV(腺病毒)、IFA(甲型流感病毒)、PIV(副流感病毒)、MP(肺炎支原体)、CP(肺炎衣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IFB(乙型流感病毒)。结果4112例患者血清IgM(免疫球蛋白M)总阳性率为35.02%(1440/411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484例患者为病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1.77%(483/4112)。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病毒与MP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在检测中重点关注。关键词:呼吸道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tecting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4112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venous blood under fasting condition. Nine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LP1 Legionella pneumophila type 1),COX(fever zoster virus),ADV(adenovirus),IFA(influenza A virus),PIV(parainfluenza virus),MP(Mycoplasma pneumoniae),CP(Chlamydia pneumoniae),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IFB(influenza B virus). Results: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erum IgM(immunoglobulin M)in 4112 patients was 35.02%(1440/4112). The positive rate of IFB was highest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MP was second. 484 patients with pathogen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11.77%(483/4112). Conclusion:The detection of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Virus and MP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detection. 【Key words】 Respiratory pathogens;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tiology analysis 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是因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导致感染。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典型性临床表现,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因此应做好临床检测工作,分析病因,以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疾病类型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中2358例为男性,1754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个月,年龄均值为(33.9±10.8)岁。 1.2方法 选用荧光显微镜作为主要仪器,选用Pneumoslide作为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1卡同时对血清呼吸道感染9项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包括LP1、COX、ADV、IFA、PIV、MP、CP、RSV、IFB。 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采血量为1-2ml,并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500r,当天标本需要在8小时之内送检,若送检时间超过8小时,则需要将标本储存在冰箱中,设置2-8℃,如果标本无法在7天之内送检,则需要储存在-20℃冰箱中,将溶血或脂血血清剔除。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每次试验需要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以吸附于载玻片上的抗原、待测样本中抗体为基础发生反应,样本中的抗原反应、特异性抗体,并未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可在洗涤过程中去除。在下一步骤中,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Word版

检验医学资讯(201403)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 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撰稿:罗桂香,编辑:周玉球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 试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 (1) 2.D3 Ultra DFA试剂 (2) 2.1D 3 Ultra DFA试剂规格 (2) 2.2 3 Ultra DFA试剂用途 (2) D 2.3D 3 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2) 2.4D 3 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 (3) 2.5 3 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 (4) D 3.D3 Ultra DFA试剂竞争优 势 (5) 3.1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5) 3.2市场竞争 (5) 附录 1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7) 附录 2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 (8) 附录 3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 (9)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 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医院和急诊室中, 这些呼吸道病毒也 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 A 型(甲型)流感病毒, B 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1 型,副流感病毒 2 型和副流感病毒 3 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 抗原检测 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1. 可以用于病 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 DHI 公司的 D 3 Ultra DFA 试剂属于抗原检测 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 。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 7 种呼吸道病毒。 D 3 Ultra DFA 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 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某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某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 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1 2.D3Ultra DFA试剂1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1 2.2 D3Ultra DFA试剂用途2 2.3 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2 2.4 D3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3 2.5 D3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4 3.D3Ultra DFA试剂竞争优势5

3.1 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5 3.2 市场竞争5 附录1 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6 附录2 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7 附录3 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8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 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2.D3Ultra DFA试剂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 D3Ultra DFA试剂分为7项呼吸道病毒筛查试剂和7项呼吸道病毒鉴定试剂。检测病毒种类: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具体规格如下:

常见呼吸道病毒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常见呼吸道病毒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4T16:27:26.7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4期作者:彭丹霞1 张星星2(通讯作者) [导读] 1.湖南省人民医院 2.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儿科医学中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等特性。 1.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2.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儿科医学中心 【摘要】经临床证实,当前有90%以上的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以呼吸道疾病最为常见。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潜伏期短的特性,并且当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致命性呼吸道病毒,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一旦发生这类病毒,通常会引起大范围的危害,对于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成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由于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临床感染症状具有相似性,所以仅靠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快速的确定病原,需要一种高度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针对于此,研究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高度灵敏快速检验的方法,探究快速确定病原的途径。全文介绍了常见呼吸道病毒、以及检验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常见呼吸道病毒;高度灵敏快速检验方法;临场研究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等特性。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引发感染,爆发疫情。高度灵敏的快速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为患者提供诊断依据,使医师可以及时的对症下药,并且对卫生监督和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传播,很难有效的预防,单体就能辐射很大的区域。所以研究出有效的检验方法至关重要。 1 常见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专指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病变或呼吸道以外组织气管病变的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能反复感染,可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当前主要的呼吸道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并胞体病毒、腺病毒四种。 流感病毒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造成人体的上下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传播,能引起大范围的疫情。具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临床症状,并造成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根据抗原性,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甲型病毒易发生异变,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异型会引起肌炎和胃肠反应,较小规模,致死率较低,丙型会造成人类的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流感病毒的发病率较高,但致死率很低,但容易造成疫情的流行;副流感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能够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病死率略高。可以形成反复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下呼吸道疾病等。副流感病毒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为Ⅰ型到Ⅳ型病毒。前两种主要会引起哮喘、喉炎、气管严和支气管炎。Ⅲ型的流感病毒会造成肺炎和细支气管感染,也能引起哮喘。Ⅳ型病毒会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检测率很低,一般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不会引起肺炎。副流感病毒任何季节都可暴发流行,但以局部区域性为主,在儿科病房、小学、幼儿园等场所多见,爆发通常以Ⅲ型为主;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可通亲密接触、空气飞沫传播。这一病毒可造成任年龄段的人群感染,引起发热、咽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呼吸道病症。引起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抗原性,可分为A、B两种类型;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会造成呼吸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溶解性感染,淋巴样和腺样细胞的潜伏感染和啮齿动物细胞的转化感染。能够引起3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炎热、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还会造成非呼吸道组织的病变,如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等。当前检测到的腺病毒有52种,分A、B、C、D、E、F六个亚群。 除以上几种病毒外,还有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腮腺炎病毒等。呼吸道病毒虽然种类繁多,但引起的症状大同小异,引发的社会危害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呼吸道病毒有效的甄别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对疫情进行防治。 2 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 当前,具有多种的呼吸道病毒检验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但是均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所以需要我们探索新型的常见呼吸道病毒检验技术。 2.1试验材料 准备的试验材料有病毒毒株,包括阳性毒株和阴性毒株;细胞培养液;主要的仪器有生物芯片便携式可视化扫描仪、超纯水仪、数显电热水浴箱、琼脂糖电泳仪、芯片杂交盒、精密微量移液器、自动化核酸提取系统等;试剂方面,有病毒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扩增试剂盒等,化学试剂包括氯化钠、磷酸氢化钠、甲酰胺等。针对常见病毒,提取六种特异性基因作为检测标靶。利用信息技术将Gene Bank数据库获取的呼吸道病毒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碱基对齐图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Primer5.0软件结合碱基对齐图查找相关特异性引物。根据引物设计原则、PCR扩增物片段对杂交动力学造成的影响,确定扩增物的长度在100~500bp之间。根据八种呼吸道病毒靶基因对比的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在不同书的病毒之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属病毒之间的核酸序列进化相似。所以,探针的设计应可将待测毒株和其它近原属分开,探针的序列能代表本属内不同的毒株。探针的特性是帮助基因芯片确定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关键,在设计好探针后利用在线Blast对探针进行特异性分析,确定探针和其它病毒和细菌无相似性后,截取最优长度作为备选探针。 然后合成引物和探针,运用标准亚林酰胺化学方法在自动合成仪上进行氨解、过滤、干燥等程序。可用可视化显色所用的下游引物5’端进行生物素标记。探针与氨基基团之间可用聚乙二醇磷酰化试连接。最后进行引物的纯化。用200μl纯水,溶解粗样,加入200mg的尿素,待充分溶解后,放入16%的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中,用600V的电压电泳2h。然后将凝胶取出,放在有荧光背景下的硅胶板上,在紫外灯下取出有紫外吸收的条带。放到试管中捣碎,并用1M的NaCL溶液,用50°C的纯水水浴3h。水浴后用22ml纯水、1.5ml的20%乙腈溶液过滤,用1.5ml的离心管收集,并用冷冻干燥机抽干。将制造的引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以紫外定量,冷冻保存。引物制做好后,制造基因芯片,用寡核苷酸探针以去离子水溶液稀释至100μM。取点样液和制好的寡核苷酸探针各10μL,混合,待用。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以痰液标本13000rpm离心10min,灭菌处理。用4%的NaOH液化30min,漩涡震荡10min,4°C液化,再行13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放至200μl的生理盐水保存。为了提高病毒核酸的提取质量,可用离心柱提取法、磁珠提取法、自动化提取法对比提取。为了保证试验的质量,可设人核糖核酸酶P基因编码中的Rnase gene作为靶基因,用4条引物和2条内标做对照探针。为了建立高灵敏度的快速检验方法,可以建立多重的RT-PCR扩增,将八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中的6对特异性引物和2对内标引物分至2管,形成多重RT-PCR的组合。然后行芯片

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附件1 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呼吸道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本指导原则未包含的研究内容,可自行补充。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可以在任何性别、年龄和地域中发生,是

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群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较为相似,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其治疗方法、疗效和病程也不尽相同。目前已证明,大部分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外的病原体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见。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适用样本类型应为鼻咽拭子、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痰液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样本等。检测对象应可引发相似的临床表现,可包括但不限于: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利用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特定的呼吸道病毒基因序列为检测目标,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呼吸道病毒核酸进行体外定性检测,临床用于辅助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涉及其他临床用途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其他内容,其中其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应重点描述呼吸道病毒型别与临床适应症的相关性及相关病毒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产品

免疫荧光检测呼吸道病毒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测 摘要: 目的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4月-2008年6月住院的399名16-87岁呼吸道疾病患者痰标本进行七种病毒检测。结果399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者54例,病毒总体阳性率13.53%。首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例(7.27%)和流感病毒A型27例(6.77%),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17例(4.26%)、副流感病毒1型13例(3.26%)、腺病毒5例(1.25%)、流感病毒B型2例(0.50%)和副流感病毒2型2例(0.50%),混合感染22例(5.51%)。64-87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高(18.12%),32-47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低(6.94%)。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有病毒检出,其中以COPD检出率最高(16.67%),其次是哮喘(15.38%)。结论病毒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感染主要集中在48-87岁年龄阶段(15.38%),COPD 和哮喘病毒感染率最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A型最为常见。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人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 of respiratory tract viral infection in the adults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Methods From April 2007 to June 2008, a total of 399 hospitalized adults were studied.Sputum were screened for virus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DIF) assay.Results Virus was identified in 54 patients ( 13.53%) .The most prevalent wa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es (RSV) (29, 7.27%) , followed by influenza A (27, 6.77%) , parainfluenza 3(17,4.26%) , parainfluenza 1(13,3.26%) , adenovirus (5, 1.25 %) ,influenza B (2, 0.50 %) , parainfluenza 2 (2, 0.50%) , and mixed viral infection(22, 5.51%).The highest virus detection rate (18.12%) occur in adults between 64 and 87 years, virus detection rate of the lowest (6.94%) exist in 37-47-year-old.Pneumonia, bronchitis, bronchiectasis, 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ave detected the virus, with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COPD (16.67%), followed by asthma (15.38%).Conclusions Virus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48-87 age group(15.38%), the infection rate of COPD and asthma was the highe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influenza A virus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s.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viral infection;Adults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07年4月-2008年6月随机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 科住院病人399例。其中年龄16岁-87岁,男性214例,女性185例。 2.设备及试剂荧光显微镜(TS100),离心机(TGL20LM),漩涡混合器(XH-B), 37℃培养箱(SKP-02.500),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3137,chemicon)。 3.病毒抗原检测 标本收集和处理由专职护士将塑料导管经鼻腔插入7-8cm达到咽部以下诱导吸取1-2ml分泌物于10ml无菌离心管中[1],-40℃冻存。实验时取出标本,向离心管中加入4-8ml冷PBS,4℃放置3-4个小时,用漩涡混合器震荡3-5分钟后,标本液转移入1.5mlEP管中,1000-6000r/min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液,如果有粘液也一并弃去。沉淀物再加入1ml冷PBS震荡3-5分钟,1000-6000r/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