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全解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全解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全解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 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 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 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 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 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 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 启动DHCP服务

④. (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

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

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

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 三层路由连接图图2.DHCP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192.168.1.1。主机IP地址192.168.1.23;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192.168.2.1。主机IP地址192.168.2.27;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实验三:DHCP配置和验证:

主机A、B、C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2,端口18和端口10上。其中主机A、B的IP地址自动获取,主机C的IP地址则手动配置。

主机A通过DHCP获取的IP地址(192.168.1.211)

主机B通过DHCO获取到的IP地址(192.168.1.210)

测试主机A与主机C的互通性(可连通)

测试主机B与主机A、C之间的互通性(可连通)

当主机C配置为主机B获取到的IP地址是会产生IP地址冲突的错误提示:

配置的主机C的IP地址与主机B的IP地址相冲突

主机B网线重新连接后获取到的新的IP地址

交换机重新启动后A、B主机自动获取到的IP地址信息:

主机A自动获取的IP地址

主机B自动获取的IP地址

DHCP可分配IP地址池内IP数目小于申请的主机数目时实验验证情况:(可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1.210 —192.168.1.212),此时连接主机A、B、C、D。

主机D自动获取IP地址的结果

实验与结果分析

环路问题:

分为第二层环路和第三层环路,所有环路的形成都是由于目的路径不明确导致混乱而造成的。例如第二层,一个广播信息经过两个交换机的时候会不断恶性循环的产生广播造成环路,而第三层环路则是原路由意外不能工作,造成路由通告错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传统的二层预防技术主要有STP(Spanning tree)来预防,STP在不断的修改和更新中,产生了诸如STP/RSTP/MSTP等多个版本,大家可根据各自的组网规划来选择应用,但是STP的配置复杂度,以及协议本身的开销通常都是网络管理人员比较头痛的事情。

解决因环路(自环或外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网络的自检错性、容错性和健壮性。环路检测的过称为:对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周期性的发送回路检测(Loopback-detection)数据包;交换机查看端口收到包的CPUMAC字段,如果其中存的是本交换机的MAC,则本交换机的某些端口形成环路,否则将其丢弃,出现环路后,交换机会关闭端口号较大的端口以消除环路。图1中反映了在交换机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后每隔30秒检测到的信息以及对端口的关闭等操作信息。

三层路由意义和工作过程:

实现不同VLAN间主机的通信,通过配置VLAN能够有效地控制广播域的大小。在同一VLAN 内的主机间的通信不需要经过交换机的路由处理可直接到达目的主机,当不同VLAN间通讯时,数据包先转发至路由器,由路由器查询其路由转发表选择正确的端口间数据包转发到目的VLAN 的交换机,再由目的VLAN内交换机将数据包转发至目的主机。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即为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如果没有设置相关属性则不同VLAN间不能通讯。

因此在图3的验证实验中,通过路由器的转发功能实现了分别位于VLAN10和VLAN20中主机A、B之间的通信,在未配置IP Routing之前VLAN10和VLAN20分属不同网段(A、B也属于不同网段),因此不能实现通信,配置之后路由器(三层交换设备)可通过内部路由转发表实现数据的转发和通信。

DHCP工作过程与实验分析:

即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是使内部网络管理员能够集中管理(从中心结点监控)和自动分配IP 网络地址的通信协议。当某台计算机移到网络中的其它位置时,能自动收到新的IP 地址。DHCP 服务器从地址池中为客户端选择并分配IP 地址及其他相关参数当作为DHCP服务器的设备收到客户端发来的DHCP 请求时,将从地址池中挑选一个空闲的IP 地址。

DHCP工作过程:

当DHCP客户端第一次登录网络的时候,也就是客户发现本机上没有任何IP 数据设定,它会向网络发出一个DHCP DISCOVER封包(广播包)。因为客户端还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网络,所以封包的来源地址会为0.0.0.0 ,而目的地址则为255.255.255.255 ,然后再附上DHCP discover 的信息,向网络进行广播。如果都没有得到DHCP服务器的响应,客户端则会显示错误信息,宣告DHCP discover 的失败。之后,基于使用者的选择,系统会继续在5 分钟之后再重复一次DHCP discover 的过程。

当DHCP服务器监听到客户端发出的DHCP discover 广播后,它会从那些还没有租出的地址范围内,选择最前面的空置IP ,连同其它TCP/IP 设定,响应给客户端一个DHCP OFFER封包。由于客户端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IP 地址,所以在其DHCP discover封包内会带有其MAC 地址信息,并且有一个XID 编号来辨别该封包,DHCP服务器响应的DHCP offer 封包则会根据这些资料传递给要求租约的客户。根据服务器端的设定,DHCP offer封包会包含一个租约期限的信

息。

如果客户端收到网络上多台DHCP 服务器的响应,只会挑选其中一个DHCP offer 而已(通常是最先抵达的那个),并且会向网络发送一个DHCP request广播封包,告诉所有DHCP 服务器它将指定接受哪一台服务器提供的IP 地址。同时,客户端还会向网络发送一个ARP封包,查询网络上面有没有其它机器使用该IP 地址;如果发现该IP 已经被占用,客户端则会送出一个DHCPDECLINE 封包给DHCP服务器,拒绝接受其DHCP offer ,并重新发送DHCP discover 信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DHCP客户端都会无条件接受DHCP服务器的offer ,尤其这些主机安装有其它TCP/IP 相关的客户软件。客户端也可以用DHCP request 向服务器提出DHCP 选择,而这些选择会以不同的号码填写在DHCP Option Field 里面。

当DHCP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DHCP request 之后,会向客户端发出一个DHCPACK 响应,以确认IP 租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一次DHCP的工作过程完成。

图4—6反映了主机A、B通过自动获取IP地址方式由三层交换机动态分配IP后,各自得到的IP地址,由于A、B、C连接与同一台交换设备上,由没有VLAN划分等因素,所以它们之间不论是自动获取IP地址还是手动配置IP地址(不冲突的前提下)都能相互连通。当为主机C配置成已得到自动分配IP地址的主机B的IP地址时,自然会出现IP地址冲突的出错信息提示。当B网线重新链接时,相当于重新加入的客户端,交换机会从地址池中顺序选择下一个未分配的IP 地址给新的请求用户。因此主机B会获得新新的IP地址,并且其值是主机C的IP地址的下一个邻接IP地址(在未超出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条件下)。图7 —10中反映了上述描述的结果。

图11中显示了一种造成IP地址动态分配失败的情形:可分配的IP地址数仅有3个,而由4台主机请求分配IP地址,当可分配地址全部分配给主机A、B、C后,主机D的请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未得到给定范围内的合理IP地址。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 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实验题目:交换机配置基础 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的管理特性,学会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视图及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口连接交换机; (1)、搭建实验环境 (2)、创建超级终端 在计算机上点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 【超级终端】,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为9600bit/s、8位数据 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 (3)、进入命令行接口视图 给交换机上电(启动交换机),终端上显示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 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用户回车后进入用户视图。 (4)、熟悉各类视图 (5)、验证交换机常用配置命令 查看当前设备配置: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保存当前设备配置: save 查看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diaplay saved-configuration 删除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eset saved- configuration 重启交换机:

reboot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display version 显示历史命令,命令行接口为每个用户缺省保存10条历史命令: 【H3C】display history-command 查看接口状态: 【H3C】display interface 关闭/启动端口: 【H3C-Ethernet1/0/1】shutdown 【H3C-Ethernet1/0/1】undo shutdown 设备重新命名,设备的默认缺省名称为: 【H3C】system switch 2、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 (1)、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管理VLAN的IP地址: syetem-view 【H3C】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H3C-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92.168.10.0 255.255.255.0 (2)、配置Telnet用户认证方式: 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H3C-ui-vty0】authentication-mode none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实验四-交换机基本配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实验四: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项目名称:交换机基本配置。 二、实验环境:与Internet连接的局域网。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清除交换机的现有配置; 2.检验默认交换机配置; 3.创建基本交换机配置; 4.管理MAC地址表; 5.配置端口安全性。 四、实验过程: 拓扑图 任务1:清除交换机的现有配置 步骤 1. 键入enable 命令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单击S1,然后单击CLI 选项卡。发出enable 命令,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步骤 2. 删除VLAN 数据库信息文件。 VLAN 数据库信息与配置文件分开存储,以vlan.dat 文件名存储在闪存中。要删除VLAN 文件,请发出命令delete flash:vlan.dat 步骤 3. 从NVRAM 删除交换机启动配置文件。 步骤 4. 确认VLAN 信息已删除。 使用show vlan 命令检查是否确实删除了VLAN 配置。 步骤 5. 重新加载交换机。

在特权执行模式提示符下,输入reload 命令开始这一过程。

任务2:检验默认交换机配置 步骤 1. 进入特权模式。 特权模式下,您可以使用全部交换机命令。不过,由于许多特权命令会配置操作参数,因此应使用口令对特权访问加以保护,防止未授权使用。特权命令集不仅包括用户执行模式所包含的那些命令,还包括configure 命令,通过该命令可以访问其余命令模式。 请注意特权执行模式下配置中提示符的变化。 步骤 2. 检查当前交换机配置。 发出show running-config 命令,检查当前的运行配置。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随机过程上机实验报告讲解.pdf

2015-2016第一学期随机过程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随机过程上机实验,熟悉Monte Carlo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熟悉Matlab的运行环境,了解随机模拟的原理,熟悉随机过程的编码规律即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 法,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上机内容: (1)模拟随机游走。 (2)模拟Brown运动的样本轨道。 (3)模拟Markov过程。 实验步骤: (1)给出随机游走的样本轨道模拟结果,并附带模拟程序。 ①一维情形 %一维简单随机游走 %“从0开始,向前跳一步的概率为p,向后跳一步的概率为1-p” n=50; p=0.5; y=[0 cumsum(2.*(rand(1,n-1)<=p)-1)]; % n步。 plot([0:n-1],y); %画出折线图如下。

%一维随机步长的随机游动 %选取任一零均值的分布为步长, 比如,均匀分布。n=50; x=rand(1,n)-1/2; y=[0 (cumsum(x)-1)]; plot([0:n],y);

②二维情形 %在(u, v)坐标平面上画出点(u(k), v(k)), k=1:n, 其中(u(k))和(v(k)) 是一维随机游动。例 %子程序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画了同一随机游动的四条轨 道。 n=10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2,n)<0.5)-1; x=[zeros(1,2);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x(:,1),x(:,2),col);

hold on end grid ③%三维随机游走ranwalk3d p=0.5; n=1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3,n)<=p)-1; x=[zeros(1,3);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3(x(:,1),x(:,2),x(:,3),col);

【报告】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0901班 学号: 姓名: 2011-10-30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的只设置(3)掌握交换机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 交换机(switch),它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从外观上看,它与集线器没有多大区别么都是带有多个端口的长方形盒状体,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图是为常见的24端口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内存中保存着一个MAC地址表,当工作站发出一个帧时,减缓及读出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根据地址记下接受该帧的端口,然后根据帧的目标地址和交换机表中的地址进行核对,在地址表中寻找通向目的地址的端口,接着从选定的端口输出该帧。登陆交换机进行配置的三种方式有consol端口、telnet和web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环境: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 Console端口链接示意图 2.硬件系统: (1)cpu:交换机的中央处理器 (2)RAM\DRAM:交换机的工作保存器 (3)NARAM:保存配置等信息 (4)闪存:保存系统软件映像,启动配置文件等信息 (5)ROM:存储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 (6)接口:用于网络连接。 3.试验步骤: (1)串口管理: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给交换机加电。 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 进入终端建立新的链接。(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终端仿真为VT100) (2)启动交换机: 交换机上电后首先运行BootRoom程序,若在出现press ctrl-b enter boot menu 等待5秒,否则进入boot菜单。 (3)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命令试图有: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vlan视图,vlan接口视图,本地用户视图,用户界面视图,FTPClient视图,MST视图等。 五.实验作业: 1,主机和交换机之间通过telnet连接时,采用交换机的什么端口?此时使用的是直连线还是交叉线? 答:采用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此时使用的双绞线是直连线。 2.观察你所配置的交换进型号,它是基层交换机?

实验三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实验名称线性系统对随机过程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仿真实验了解正态白色噪声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相关函数以及功率谱的变化;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实验平台 MATLAB R2014a 三、实验要求 (1)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 序列{u(n)|n=1,2,…,2000},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2)设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x(n)=u(n)-0.36u(n-1)+0.85u(n-2)(n=3,4,…,2000). 画出x(n)的波形图。 (3)随机过程x(n)的理论上的功率谱函数为 在[0,π]范围内对w进行采样,采样间隔0.001π,计算S(i×0.001π) (i=1,2,…,1000);画出波形图。 (4)根据步骤二产生的数据序列x(n)计算相关函数的估计值 与理论值1.1296、-0.666、0.85、0、0、0的差异。 (5)根据相关函数的估计值对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估计 在[0,π]范围内对w进行采样,采样间隔0.001π,计算S(i×0.001π) (i=1,2,…,1000);画出波形图,比较其与理论上的功率谱密度函数S(w)的差异。 (6)依照实验1的方法统计数据x(n)在不同区间出现的概率,计算其理论概率, 观察二者是否基本一致。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A、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序列{u(n)|n=1,2,…,2000},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代码实现: 波形图: 分析: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0,根方差σ=1的白色噪声样本序列。 B、设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x(n)=u(n)-0.36u(n-1)+0.85u(n-2)(n=3,4,…,2000). 画出x(n)的波形图。 代码实现:

实验四 交换机中 VLAN 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四交换机中 VLAN 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虚拟 LAN(VLAN)基本配置; 2.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 VLAN 的配置方法; 3.掌握 Tag VLAN 配置方法。 (二)实验要求 按要求完成命令操作使用,将结果和分析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 Packet tracer,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即使是两台计算机有着同样的网段,但是它们却没有相同的VLAN号,它们各自的广播流也不会相互转发,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步骤 1.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2.划分VLAN;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 中;设置Tag VLAN Trunk 属性;PC1 IP: 192.168.1.2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2 IP: 192.168.1.3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3 IP: 192.168.1.4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4 IP: 192.168.1.5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Switch1 Switch>e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vlan 3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er fa 0/2 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2

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自161213 姓名:刘昊 学号:20162181310 实验时间:2017 年3 月6 号 任课老师:张锐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C 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了解在 程序 C 编译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 C 三、实验内容: (1). (2). (3). 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求和。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然后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该程序用来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为一个素数,如果一个数能被除了 1 和它本身整除,还能被其它数整除,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素数,因此,用for 循环来进行整除过程的简写。 代码2: 运行结果2:

程序分析2: 简单的使用printf() 和scanf() 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代码3: 运行结果3:

程序分析3: 使用if 语句进行判断。 五.实验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常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的用法,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实现小写字母转大写。

(2). 编写程序,实现输入两个不同类型数据后,经过适当的运算(加、减、乘、除)后输出。 (3). 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 (4). 编写程序,实现单字符getchar 和putchar 输入输出。 (5). 编写程序,实现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不同数制的输出。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相关正态随机过程的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相关正态随机过程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以正态随机过程为例,掌握离散时间随机过程的仿真方法,理解正态分布随机过程与均匀分布随机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等数值特征;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 相关正态分布离散随机过程的产生 (1)利用计算机语言的[0,1]区间均匀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序列 {U1(n)|n=1,2,…100000},{U2(n)|n=1,2,…100000} 程序代码: clc; N=100000; u1=rand(1,N); u2=rand(1,N);%----------------在[0,1] 区间用rand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序列 n1=hist(u1,10);%--------------------------hist函数绘制分布直方图 subplot(121);%-----------------------------一行两列中的第一个图 bar(n1); n2=hist(u2,10); subplot(122); bar(n2); 实验结果:

(2)生成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序列 {e(n)|n=1,2, (100000) [][]m n u n u n +=)(2cos )(ln 2-)(e 21πσ 程序代码: clc; N=100000; u1=rand(1,N); u2=rand(1,N);%---------------在[0,1] 区间用rand 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序列 en=sqrt(-2*log(u1)).*cos(2*pi*u2);%--------定义白色正态分布e(n) n=hist(en,100);%--------------------------hist 函数绘制分布直方图 bar(n); 实验结果: (3)假设离散随机过程x(n)服从均值为x m =0、根方差为2x =σ、相关函数为||2)(r k x x k ασ= )6.0(=α 功率谱函数为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 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 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 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 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 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 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 启动DHCP服务 ④. (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 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 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 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 三层路由连接图图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随机实验报告

随机信号实验报告 课程:随机信号 实验题目:随机过程的模拟与特征估计 学院: 学生名称:

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MATLAB模拟产生各类随即序列。 2.熟悉和掌握随机信号数字特征估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模拟产生各种随即序列,并画出信号和波形。 (1)白噪声(高斯分布,正弦分布)。 (2)随相正弦波。 (3)白噪声中的多个正弦分布。 (4)二元随机信号。 (5)自然信号:语音,图形(选做)。 2.随机信号数字特征的估计 (1)估计上诉随机信号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 (2)各估计量性能分析(选做) 实验仪器: PC机一台 MATLAB软件 实验原理:

随机变量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等。相应地,随机过程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相关函数等。它们是由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推广而来,但是一般不再是确定的数值,而是确定的时间函数。 1.均值:m x(t)=E[X(t)]=;式中,p(x,t)是X(t)的 一维概率密度。m x(t)是随机过程X(t)的所有样本函数在 时刻t的函数值的均值。在matlab中用mea()函数求均值。 2.方差:(t)=D[X(t)]=E[];(t)是t的确定 函数,它描述了随机过程诸样本函数围绕数学期望m x(t) 的分散程度。若X(t)表示噪声电压,则方差(t)则 表示瞬时交流功率的统计平均值。在matlab中用var()函 数求均值。 3.自相关函数:Rx(t1,t2)=E[X(t1)X(t2)];自相关函数就是用来描 述随机过程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状态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数 字特征。在matlab中用xcorr()来求自相关函数。 4.在matlab中可用函数rand、randn、normr、random即可生成 满足各种需要的近似的独立随机序列。 实验步骤: (一)大体实验步骤 (1)利用MATLAB编写程序。 (2)调试程序。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13年12 月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 1( 认识锐捷交换机 2( 进行交换机的基本信息查看,运行状态检查 3( 设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交换机命名、特权用户密码 4( 交换机不同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5(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实验环境 1( 以太网交换机两台 2(PC多台 3(专用配置电缆多根 4(网线多根

三、实验准备

1、物理连接 交换机设备中配有一根Console (控制口)电缆线,一头为RJ45接口连接在交换 机的Console 端口,另一头为串行接口连接在 PC 机的串行口 (COM 口)上。 串口 2、软件设置 1)、运行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 “附件” ? “通讯”中的“超 提示:如果附件中没有“超级终端”组件,你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 加/删除程序”方式添加该组件。 2)、在“名称”文本框中键入新的超级终端连接项名称,如输入“ Switch ” 弹出对话框输入电话号区号(如:0593),点击“确定”按钮,弹出“连接到”对话 3)、在“连接时使用”的 级终端”软件,弹出“连接描述”对话框如图 12-6所示。 口 PC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与交换 机相连的计算机的串口, 如选择“ COM ”。然后单击 “确定”按钮,弹出的对话框 如图12-7所示。 4)、COM U 性对话框中 图12-6超级终端 的参数设置可按照图 12-4中所示的参数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每秒位数要一定要 端□说置 F 还原芜默认直?11 I 确足 [取消I 5)、完成以上的设置工作 后,就可以打开交换机电源 了,登录交换机过程需要一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 单板 单板单板 功能机框 模块 交换系统 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 用户框+主控框 USM USM/TSM/UTM+AM/CM C&C08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交换机端口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端口汇聚实验 班级:1421302 学号:201420130315 姓名:谢英明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端口汇聚的原理及配置方法,理解同一个网络与不同网络主机之间的区别。 二、实验设备 交换机2台,PC机4台。 三、实验拓扑图 四、实验步骤 1)配置各台交换机: 1.SwitchA配置代码: sys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sysname SwitchA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0/1 [SwitchA-Ethernet0/1]duplex full [SwitchA-Ethernet0/1]speed 100 [SwitchA-Ethernet0/1]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A-Ethernet0/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SwitchA-Ethernet0/1]quit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0/2 [SwitchA-Ethernet0/2]int e0/2 [SwitchA-Ethernet0/2]duplex full [SwitchA-Ethernet0/2]speed 100 [SwitchA-Ethernet0/2]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A-Ethernet0/2]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SwitchA-Ethernet0/2]quit [SwitchA]link-aggregation ethernet0/1 to ethernet0/2 both [SwitchA] 2)SwitchB配置代码: sysname SwitchB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sysname SwitchB [SwitchB]interface ethernet0/1 [SwitchB-Ethernet0/1]duplex full [SwitchB-Ethernet0/1]speed 100 [SwitchB-Ethernet0/1]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B-Ethernet0/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SwitchB-Ethernet0/1]int e0/2 [SwitchB-Ethernet0/2]duplex full [SwitchB-Ethernet0/2]speed 100 [SwitchB-Ethernet0/2]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B-Ethernet0/2]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SwitchB-Ethernet0/2]quit [SwitchB]link-aggregation ethernet0/1 to ethernet0/2 both 2)设置各个主机的IP地址: 双击小电脑1配置代码如下: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 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小电脑2配置代码: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 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小电脑1和2输入下列代码: Ping 10.65.1.2 ;Ping 10.65.1.1 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图: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实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姓名: 学号: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1 指导老师: 2011 年 7 月 5 日

一、 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3,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的安全配置。 二、网络拓扑结构 三、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点 1,交换机的分类: (1) 按使用范围分: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2) 按实现的技术分类:帧中继交换机、ATM 交换机、光纤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 (3) 根据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 核心层交换机。 (4) 根据对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分:直通式交换机、无碎片式交换机。 2,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 地址学习功能。 (2) 转发或过滤选择。 (3) 防止交换机环。 3,超级终端和TFTP 。 (1) 启动超级终端:“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 端”,设置超级终端主要设置两个内容,一是选择端口,二是设置端口速率。 0/5

(2)TFTP的设备配置。 4,交换机的配置方式: (1)命令行方式CLI:即通过超级终端或Telnet工具进行配置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要记住相关的命令,优点是配置灵活、速度快。 (2)图形方式:一般是指通过IE浏览器或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的配置。 这种方式的配置是界面直观,无需记住大量的命令,但控制功能不如命令方式灵活。 四、实验内容与过程 1、在FILE中打开建立的拓朴结构。 2、在eSwitches中选择s21,出现如下所示:

3、输入命令enable,再输入命令show run: 4、输入命令show interface 和show flash分别观察交换机的端口信息和flash存储器中的内容。

网络实验报告总结.doc

实验 1 PacketTrace基本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在 Cisco Packet Tracer中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三、实验设备 集线器( 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1-1 所示。 图 1-1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一)安装模拟器 1、运行“ PacketTracer53_setup”文件,并按如下图所示完成安装; 点“ Next ”

选择“ I accept the agreement”后,点“ next”不用更改安装目录,直接点“ next ” 点“ next ”

点“ next ” 点“ install”

正在安装 点“ Finish ”,安装完成。 2、进入页面。 (二)使用模拟器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 直连线按下图将HUB 和PC工作站连接起 来, HUB端 接 Port 口, PC端分别接以太网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项,选择运行IP 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 ),设置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 ,255.255.255.0 ;PC1:1.1.1.2 ,255.255.255.0 ; PC2: 1.1.1.3 , 255.255.255.0 。 3、点击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按钮,如图1-2所示。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转换为仿真模式。 图1-2 按Simulation Mode 按钮 4、点击PC0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如图1-3 所示。 图5、在上述DOS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imulation Panel)中点击自动捕获1-3进入PC配置窗口 Ping 1.1.1.3命令,回车运行。然后在仿真面板 / 播放( Auto Capture/Play)按钮,如图1-4 所示。 图 1-4 点击自动抓取 /运行按钮 6、观察数据包发送的演示过程,对应地在仿真面板的事件列表( 的类型。如图1-5 和图 1-6 所示。 Event List )中观察数据包

随机过程上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HUST

随机实验报告 班级:通信1301班姓名:郭世康 学号:U201313639 指导教师:卢正新

一、模块功能描述 CMYRand类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产生各种随机数据供后面的类使用。可以产生伪随机序列、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等多种随机数据。 CRandomDlg类是数据的采集处理类。它可以将CMYRand产生的随机数据处理分析,再送入CScope等类进行模拟示波器显示。 CScope等类是有关示波器显示的类。 二、模块间的关系 CRandomDlg类在整个程序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调用CMYRand中的函数来产生符合所需分布的随机序列,再将产生的结果统计分析,送到CScope类中的函数进行模拟示波器显示。CMYRand为整个程序的核心,就是这个类产生所需分布的随机序列。CAboutDlg是模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有关按钮选项的类。我们在示波器界面上点击一个按钮,它就会执行这个按钮所对应功能,比如点击正态分布,它就会调用CRandomDlg中的对应函数,在调用CMYRand中的产生正态分布的函数,再将结果送到CScope类中进行显示,最后我们可以在示波器上看到图形。 三、数据结构 在本次随机试验中所填写的代码部分并没有用到有关于结构体等数据结构的东西。 四、功能函数 1、 /* 函数功能,采用线性同余法,根据输入的种子数产生一个伪随机数. 如果种子不变,则将可以重复调用产生一个伪随机序列。 利用CMyRand类中定义的全局变量:S, K, N, Y。 其中K和N为算法参数,S用于保存种子数,Y为产生的随机数 */ unsigned int CMyRand::MyRand(unsigned int seed) { //添加伪随机数产生代码 if(S==seed)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交换机的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理解Trunk链路的作用和VLAN的工作原理 2.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接口分配 3.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配置网卡的PC 机若干台,双绞线若干条,CONSOLE线缆若干条,思科交换机cisco 2960两台。 三、实验内容 1. 单一交换机的VLAN配置; 2. 跨交换机VLAN配置,设置Trunk端口; 3. 测试VLAN分配结果; 4.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VLAN的路由; 5.测试VLAN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原理

1.什么是VLAN VLAN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站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当一个站点从一个逻辑工作组移到另一个逻辑工作组时,只需要通过软件设定,而不需要改变它在网络中的物理位置;当一个站点从一个物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只要将该计算机连入另一台交换机,通过软件设定后该计算机可成为原工作组的一员。 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中的主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借助于路由器或具有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2.交换机的端口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可以分配给一个VLAN,分配给同一个VLAN的端口共享广播域,即一个站点发送广播信息,同一VLAN中的所有站点都可以接收到。 交换机一般都有三种类型的端口:TRUNK口、ACCESS口、CONSOLE 口。 CONSOLE端口: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通 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

6.窄带随机过程的产生 -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基于随机过程的莱斯表达式产生窄带随机过程。 2、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特性,包括均值(数学期望)、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等。 3、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一台计算机 2、MATLAB r2013a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 基于随机过程的莱斯表达式 00()()cos ()sin y t a t t b t t ωω=- (3.1) 实验过程框图如下:

理想低通滤波器如图所示: 图1 理想低通滤波器 ()20 A H ?ω ?ω≤ ?ω=? ??其它 (3.2) 设白噪声的物理谱0=X G N ω() ,则系统输出的物理谱为 2 2 0=()=20 Y X N A G H G ?ω ?0≤ω≤ ?ωωω???()() 其它 (3.3) 输出的自相关函数为: 01()()cos 2Y Y R G d τωωτωπ∞ = ? /22 1cos 2N A d ωωτωπ?=? (3.4) 2 0sin 242 N A ωτωωτπ ??=? ? 可知输出的自相关函数()Y R τ是一个振荡函数。计算高斯白噪声x(t)、限带白噪声()a t 、 ()b t 及窄带随机过程()y t 的均值,并绘出随机过程各个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 度图形。 四、MATLAB 实验程序 function random(p,R,C) %产生一个p 个点的随机过程 %--------------------------高斯窄带随机过程代码--------------------------% n=1:p; w=linspace(-pi,pi,p); wn=1/2*pi*R*C; [b,a]=butter(1,wn,'low'); %产生低通滤波器 Xt=randn(1,p); %产生p 个点均值为0方差为1的随机数,即高斯白噪声 at=filter(b,a,Xt); %让高斯白噪声通过低通滤波器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全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随机过程的模拟实验,熟悉随机过程编码规律以 及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会计算Markov 链的n 步转移概率矩阵和Markov 链的平稳分布。 (2)用Matlab 产生服从各种常用分布的随机数,会调用matlab 自带的一些常用分布的分布律或概率密度。 (3)模拟随机游走。 (4)模拟Brown 运动的样本轨道的模拟。 (5)Markov 过程的模拟。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程序 n 步转移概率矩阵 根据Matlab的矩阵运算原理编程,Pn = P A n o 已知随机游动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P = 0.5000 0.5000 0 0 0.5000 0.5000 0.5000 0 0.5000

求三步转移概率矩阵p3 及当初始分布为 P{x0 = 1} = p{x0 = 2} = 0, P{x0 = 3} = 1 时经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 3 的概率。 代码及结果如下: P = [0.5 0.5 0; 0 0.5 0.5; 0.5 0 0.5] %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P3 = P A3 %三步转移概率矩阵 P3_3 = P3(3,3) %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的概率 1、两点分布x=0:1; y=binopdf(x,1,0.55); plot(x,y,'r*'); title(' 两点分 布'); 2、二项分布 N=1000;p=0.3;k=0:N; pdf=binopdf(k,N,p); plot(k,pdf,'b*'); title(' 二项分布'); xlabel('k'); ylabel('pdf'); gridon; boxon 3、泊松分布x=0:100; y=poisspdf(x,50); plot(x,y,'g.'); title(' 泊松分布') 4、几何分布 x=0:100; y=geopdf(x,0.2); plot(x,y,'r*'); title(' 几何分布'); xlabel('x'); ylabel('y'); 5、泊松过程仿真 5.1 % simulate 10 times clear; m=10; lamda=1; x=[]; for i=1:m s=exprnd(lamda,'seed',1); x=[x,exprnd(lamda)]; t1=cumsum(x); end [x',t1'] 5.2%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