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不同剂型的药动学综述

尼美舒利不同剂型的药动学综述
尼美舒利不同剂型的药动学综述

尼美舒利不同剂型的药动学综述

摘要:目的:研究尼美舒利不同剂型的药动学过程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血药浓度,不同剂型方法有所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迅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尼美舒利的体内过程研究。尼美舒利具有良好的药动学过程,可以用于开发。

关键词:口腔崩解片,颗粒剂,混悬剂,栓剂(缓释栓,中控栓)

尼美舒利(nimesulide)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非酸性抗炎药,化学名为4-硝基-2-苯氧甲基磺酰苯胺,是第一个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见。据报道,尼美舒利口服吸收,服药后3~4 h达到最大血药质量浓度,半衰期为2~4 h,不良反应主要有胃灼热、恶心、胃痛,但症状都很轻微、暂短,很少需要中断治疗。极少情况下,患者服药后出现过敏性皮疹。

NIM口服吸收迅速、完全、食物对其吸收度和程度均无明显影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99%,可以置换与之同时服用的药物,如水杨酸、非诺贝特、甲苯磺丁脲和呋塞米等。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表观分布容积0.19~0.9 L/kg。NIM在肝内代谢,主要产物为4-羟基衍生物,尿及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分别为给药量的80%和20%,口服后1~2 h达血浆浓度峰值,血浆半衰期2~3 h,相对生物利用度95.0%;有效治疗浓度持续时间为6~8 h。年龄、性别对本药的体内过程影响不明显。由于在肝内代谢,肾脏排泄,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空腔崩解片

1.1(1)目的研究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2)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和尼美舒利片200 mg后的血药质量浓度,得出相应的药时曲线,计算各药代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3)结果半衰期t1 /2分别为(3.626±1.098) h和(3.369±0.55) h,达峰时间t max分别为(3.70±0.80) h和(3.55±0.76) h,峰值血浆质量浓度Cmax(实测值)分别为(8.47±1.86) mg.L-1和(8.55±2.41) m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 h分别为(56.90±12.58)和(54.63±17.35) mg.h.L-1。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 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62%。(4)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1.2(1)目的:评价2种尼美舒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2)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与尼美舒利片(参比制剂)200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并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生物等效性。

(3)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24分别为(54.67±18.25)、(56.15±15.54)Lg.h.mL-1,AUC0-∞分别为(56.38±18.03)、(57.63±15.26)Lg.h.mL-1,Cmax分别为(7.61±2.72)、(7.50±2.19)Lg.mL-1,tmax分别为(3.83±1.39)、(3.80±1.28)h。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8.7±22.9)%。

(4)结论:2种尼美舒利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颗粒剂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尼美舒利的固相萃取结合HPLC-UV测定法,研究两种尼美舒利颗粒的生物等效性。

方法:采用XB-Phenyl柱(250mm*4.6mm,5um),柱温为40℃,流动相为乙睛-30mM乙酸按(44 :56,v/v ),流速为1.0ml .min-1 ,检测波长为350nm. 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自身对照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口服不同厂家尼美舒利颗粒剂200mg ,不同时间点取血,比较两药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尼美舒利与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分离完全,尼美舒利在0.092-15.300ug.ml-1内与峰面积比线性良好,血浆中尼美舒利最低定量浓度为0.092ug.ml-1.方法的回收率为92.2%-102.2%,口内、口间精密度(RBD)均<8.0%、单剂量口服尼美舒利200mg后,两种制剂的AUC0-t为((83.51士23.34)ug.h-1.ml-1,和(86.54士2792ug.h-1.ml-1;AUC 0-t为(87.00士26.20ug.h-1.ml-1和(91.04士32.57)ug.h-1ml-1;Cmax为(10.18士1.76)ug.ml-1和(10.60士1.62)ug.ml-1;t max为(2.1士0.7 ) h和( 2.0士0.8 ) h.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尼美舒利的体内过程研究、)方差分析表明,两制剂之间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分散片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分散片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并对其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

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200mg)分散片或普通片。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血药浓度。

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尼美舒利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

结论:尼美舒利分散片和普通片药动学性质相似,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混悬剂

目的:测定尼美舒利在兔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比较片剂、混悬剂、栓剂的药动学参数。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装中尼美舒利浓度,用3P87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数据。

结果:片剂与混悬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栓剂的Tmax、t1/2、Ke明显长于片剂和混悬剂,相对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79.9%,相对于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为74.5%

栓剂

目的以市售的尼美舒利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评价自制尼美舒利直肠栓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5只新西兰家兔分别给予剂量50 mg*kg-1的尼美舒利栓和普通片剂,栓剂直肠给药,片剂口服;按设计采集24 h内动态血标本;以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以二室模型计算两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6.96±1.69)h和(2.03±1.07)h ,Cmax分别为(65.51±28.09)mg*L-1和(65.99±12.13)mg*L-1,AUC0-inf分别为(519.34±151.05)mg*h*L-1和(440.12±72.89)mg*h*L-1,t1/2A分别为(0.63±0.13)h和(2.29±0.82)h,t1/2B分别为(1.72±

0.95)h和(1.76±0.21)h ,MRT分别为(9.00±1.16)h和(6.24±0.62)h,滞后时间分别为(5.42±

1.63)h和(0.07±0.09)h,以市售NIM普通片为参比制剂,NIM直肠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4.75%。结论统计结果显示,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尼美舒利栓具有明显的速释特征,与尼美舒利普通片生物不等效。

栓剂

6.1普通栓目的:制备尼美舒利栓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尼美舒利栓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尼美舒利浓度,用3P97程序计算家兔直肠给药后药动学参数。结果:该方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栓剂Tmax为(3.8±0.8)h,T1/2(Ke)为(5.0±0.8)h , C max为(40.7±9.2)mg.L-1。结论:尼美舒利栓剂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为开发尼美舒利栓剂提供了依据。

6.2缓释栓目的研制尼美舒利缓释栓,为临床提供一种维持时间长、用药方便和不良反应小的尼美舒利制剂,并考察其释放度和药动学。方法以PEG400、PEG4000为主要基质,阻滞剂EudragitRL100及硬脂酸,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优化尼美舒利缓释栓处方。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二部转篮法,体内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和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当PEG400: PEG4000为40:60, EudragitRL100、硬脂酸、吐温80含量分别为0. 5%, 1. 5% , 1. 0%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过程

为一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1 /2=(1. 9±0. 5) h , t peak =(2. 5±0. 7) h , C max=(11. 5±2.

7)ug.mL-1 ,AUC0-24=(85. 5±13. 1)ug.L-1.h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 2±13. 5)%。结论该制剂与普通栓相比,达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缓释特征明显。

6.3中空栓目的建立尼美舒利兔血浆样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兔直肠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确定色谱条件,建立血药浓度标准曲线,提取兔血浆中药物,采用HPLC进行定量测定,所得数据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自动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确定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B水B冰醋酸=60:40:1(V /V),流速1. 0 ml/min,C18色谱柱,测定波长254 nm。中空栓剂和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差异无显著性,且二者的生物利用度较栓剂高;但中空栓剂消除半衰期较栓剂和片剂延长,达到了缓释的目的。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简便。

7.口服双相释药系统

目的:研究基于双层压片技术的尼美舒利口服双相释药系统的体内外释放行为。方法:在制备尼美舒利双层片的基础上,对其体外释放和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系统考察。结果:所制备的尼美舒利双层片体外具有明显的双相释放特征,和参比制剂尼美舒利分散片相比,自制双层片的Cmax降低,Tmax相当,MRT 明显延长,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8%。结论:尼美舒利口服双相释药系统不仅能够快速起效,而且能够缓慢维持药效,实现了速缓释双相释放的设计目的。

8.微丸

(1)目的:研究尼美舒利微丸在家兔体内释药行为及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

(2)方法:建立检测体内尼美舒利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家兔灌服微丸后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情况,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3)结果:缓释微丸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一(12.24士0.21)ug.mI-1;t peak(3.78土0.02);t1/2 (2.04士0.15)h; AUC(130.74士4.08)ug·h·ml-1.溶出度结果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体内吸收分数的相关方程F= 2.0104+0.6339x,r= 0.9938

(4)结论:微丸在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体内吸收分数有显著相关性,且体内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1]陈永顺,吕明,王启斌,杜士明,董永成. 尼美舒利缓释栓的制备与药动学研究[J]. 医药导报,2009,09:1194-1197.

[2]冯桂梅. 尼美舒利颗粒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06:51-54.

[3]潘海宇,孟爱国,刘春艳. 尼美舒利栓剂和中空栓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医药,2006,07:428-430.

[4]任进民,亢泽坤,王川平,谢晓燕,殷立新. 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J]. 中国药房,2008,02:104-105.

[5]扈本荃,廉江平,王晓娟,顾宜. 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生物等效性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8,02:96-98.

[6]田娟,冉黎灵,周彦彬,丁劲松. 蛋白沉淀结合HPLC测定人血浆中尼美舒利及相对生物利用度[J]. 中国药学杂志,2008,14:1100-1102.

[7]陈新梅,高晓黎,孙卫东,云琦. 尼美舒利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3,03:116-119.

[8]张先洲,周健,李荣凌. 尼美舒利栓剂的制备及其药动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11:29-30.

[9]王丽萍,温实,胡宝生,周晓煜,蔡浩. 尼美舒利缓释微丸在家兔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相关性研究[J]. 中国药师,2005,01:10-12.

[10]范云周. 尼美舒利口服双相释药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1]陈沫,卢永翎,杭太俊,丁娅,李琳珺,马鹏程. 尼美舒利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的LC-MS/MS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13,01:30-33+38.

[12]刘春艳. 尼美舒利栓剂和中空栓剂研制及其药代动力学[D].河北医科大学,2003.

[13]吕竹芬,陈燕忠,张蜀,洪丽萍. 尼美舒利分散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广东药学,1999,02:42-44.

[14]张先洲,马福旺,李荣凌,罗顺德,蔡鸿生. 尼美舒利3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师,1999,04:173-174+224.

[15]袁园,张莉. 尼美舒利药剂学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1,18:1775-1779.

[16] 傅颖君,戴群,姜敏,等.尼美舒利分散片临床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2):123-125.

[17]Li Baoxin,Hao Xiaomin,Yang Baofeng.Study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Berberine in Rabbits[J]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32卷第5期1998年10月

[18] Chen Da-ren,Shi Yin-mian, Tian Gui-qin and Gong Ji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uanxiong and Dextran 40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JIM 1995; 1 (1). 17-20 ? 17

[19]S.GONIZ KO et.Detection of nimesulide metabolites in rat plasma and hepatic subcellular fractions by HPLC-UV/DAD and LC-MS/MS studies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2005, Vol. 30, No. 1-2, pp. 127-134

[20] CORRADO ROSARIO ASTERIA, MD, GIACOMO BATIGNANI, MD, ALESSANDRO GARCEA, MD, and FRANCESCO TONELLI, MD Multiple Enterocolic Perforations and Their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Prolonged Intake of Nimesulide: Report of Two Cases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Vol. 50, No. 9 (September 2005), pp. 1647–1653

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行政行为与行政法学 行政行为主要是一个理论概念,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行政行为理论是全部行政法学理论的精髓和柱石。 (二)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的4层含义 1、主体要素 2、职权要素 3、法律要素 4、外部要素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执行性 (二)行政行为的单方性 (三)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四)行政行为职权和职责的统一性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形式与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形式 行政行为的形式是指行政活动实施过程中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具有许可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以颁发书面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二)行政监督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机关对杯管理者是否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活动所进行的检视、调查、查验。 (三)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惩戒制裁,它是在行政监督检查后的一种行为方式。(四)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便于日后作出行政决定或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暂时性控制措施。 (五)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向相对人征集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特点 1.行政征收的主体是依法负有行政征收职能的行政机关或其它组织。 2.行政征收的对象是负有法律所规定的有缴纳义务的相对人。 3.行政征收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4.行政征收是无偿取得相对人的财产。 5.行政征收具有突出的羁束性与强制性。 行政征收主要有以下几类

药动学

药动学 考纲 三、药 动学 1.药物的 体内过程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 掌握 2.药物代 谢动力学 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 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 布容积、清除率等 熟练 掌握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 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简单扩散! 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 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1)不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 (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 (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 值的影响 离子型非离子型 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 ※pK a(解离常数)的含义: >>是指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的pH值。>>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 a。 若为弱酸性药物,则: 若为弱碱性药物,则: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 A.10% B.40% C.50% D.60% E.90%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 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 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 ※四两拨千斤: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某弱酸性药物pK 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问该药物在

第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选择题 1、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无关E.与机体生理病理条件无关 2、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A.时间 B. mg/时间 C. ml/时间 D.L E.时间的倒数 3、清除率的单位是: A.L B.mL/h C.mg/L·h D.L/kg E.mg/h 4、零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是: A.半衰期是常数B.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C.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药物的消除速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体内酶饱和时的体内过程 5、以下哪个不属于隔室模型的特点: A.隔室模型因是按组织器官划分的,所以具有生理意义。 B.隔室模型是相对近似的概念 C.隔室是将分布速度相近的组织器官划分为一个隔室 D.隔室模型具有客观性 E.隔室模型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二、是非题 1、若消除半衰期为2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2h。 2、一种药物同时给予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各为6h和9h,因为9h较长,故给药剂量应该增加。 3、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给药是为消除个体差异。 4、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5、消除速度K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6、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是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7、因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取决于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因此,血药浓度越高,治疗作用就越强。 8、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9、线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0、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某药物清除率数值大,说明该药物清除快。 11、按一级清除的药物,无论半衰期长短,到达稳态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半衰期个数都一样。 12、饱和消除过程的药物的稳态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药动学多峰现象

口服给药导致许多药物产生体内多峰特征,原因可能是生理因素、中药复方用药的特点、药物剂型因素,也可能是实验设计所导致没。 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发现,单味中药和其配伍用药做比较时,药一时曲线通常一个是单峰,一个是双峰,导致的问题是达峰浓度及达峰时间难以单纯从峰值上进行比较。究竟该用软件拟和后的值还是用实测值进行比较?如果是后者,那么单峰与多峰中的哪一个峰值进行比较?这是笔者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另一问题就是双峰/多峰药-时过程,无论用房室模型还是非房室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时,都不能很好反映药物体内的动态变化特征。 生理原因 药动学研究中双峰或多峰现象给药方式多是灌胃或口服给药,而同一种药物采用静脉注射则无双峰现象,因灌胃或口服用药使药物存在一个被吸收过程,由于胃肠道内环境的复杂性,就诱发了各种因素的作用:①胃肠道吸收的非均匀性,即胃肠道的多部位吸收(n1LdtiPlesites(lfahao甲tio,1),指在胃肠道的不同部位有多个吸收位点,但由于不同位点腔道内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不同,故口服后导致不同部位的吸收时间和吸收速率并不一致,被吸收的药物在血液中叠加,即出现药一时曲线中的双峰或多峰现象。②肠一肝循环,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人肝脏,随后再分泌人胆汁,一部分在胆囊蓄积,当胆囊收缩时,这部分药物就由胆总管快速释放再次进入肠道被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如果重吸收的药量足够大,导致血药浓度多次升高,便形成多峰。③胃液pH值与胃排空速率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增加胃液的pH值,可加快胃排空的速度,从而使药物在小肠被快速吸收,使某些药物的药时多峰现象消失,但也不尽然。 中药复方用药的特点 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中发现,其于药动学的多峰现象更多、更复杂,这与中药本身的多成分特点密切相关,因大多中药含有具相同母核的一大类成分,在机体内环境条件下,这类成分很容易相互转化,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导致某种成分的浓度再次升高,产生多峰现象。如阳长明等研究保心微丸中肉桂酸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时,发现药一时曲线呈现双峰,认为排除生理影响因素外,还很有可能是其他成分转化为肉桂酸所致,因保心微丸中的药味肉桂、苏合香除含有肉桂酸外,尚含有肉桂醛等成分,肉桂醛在体内可氧化成肉桂酸,因此血浆中所测得的肉桂酸,一部分是以原型吸收而来,另一部分可能是由肉桂醛在体内氧化而形成次峰。 药物剂型 为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控释制剂做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从而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因两部分释药速度的不同,在体内出现药时双峰现象。如王胜浩等在研究左炔诺孕酮微球时,发现其体外释药与大鼠体内药一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并且双峰之间均有一个平稳的释药区域,认为可能是鞘附在微球表面的药物和尚未包于囊内的药物晶体所致的“爆破效应”,形成了首个释药高峰,药物从微球内的再次释放形成了第2个吸收峰。钟明康等在研究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在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时发现12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该缓释制剂后,有10人出现了双峰现象,平均药一时曲线也有明显的双峰现象,但笔者进行的有关盐酸伪麻黄碱普通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没有发现双峰现象。因此,认为缓释片中双峰可能是缓释制剂的剂型因素所致。另外检测、分析方法专属性不好,代谢产物与原型药物峰重叠,从而代谢产物被误认为原型药物使响应值增大,致第2峰,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IFN ( In terfero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L(lnterleukin) 、CS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EPO (Erythropoiet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F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 、NGF ( Nerve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hGH (Recomb inant Huma n Growth Hormon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 (Insulin ) __________ 、HCG ( Human Choriogonadotroph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LH _______________ 、SOD _____________ 、tPA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的3-内酰胺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有___________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四环类抗生素有 _______________ ;多肽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 ;多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 ; 蒽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 5、嵌合抗体是指用__________________ 替换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鼠源,其___________________ 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药物剂型

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 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戴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剂型的种类很多,现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将各种剂型的特点介绍如下。 ( l )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①溶液剂:一般为挥发性药物或少数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溶液,大多以水为溶剂,也有以乙醇、植物油或其他液体为溶剂的。溶液剂大多为供口服的制剂,如10 %氯化钾溶液。 ②合剂:系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性或不溶性的药物制成的液体制剂。一般以水作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 ③口服液:系指药物戴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溶解戴提取(必要时浓缩)而成的单剂量包装、供口服用的液体制剂。广义地讲,口服的液体制剂均可称为口服液。 ④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溶液,供口服应用。 ⑤配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制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亦可用流浸裔稀释制备。 ⑥乳剂:也称乳浊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通常是由一种液相的小滴分散在另一种液相中而形成的。 ⑦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⑧颗粒剂:过去常称为冲剂,系指以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哦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常用糖粉及糊精为赋形剂。}陌用时以温水冲服,此剂型多为中药制剂。 ⑨片剂:系指用药物细粉戴药材提取物加辅料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按制备、用法和作用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a )压制片,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剂。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应用最广。其量一般为0 . 1 ? 0 . 5 克。 b )包衣片,即在压制片(常称做片心)外面包有衣膜的片剂。按照包衣物料或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糖衣片(有不同的颜色)、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 c )含片,指置于口腔中缓缓溶解的压制片,对口腔及咽喉等局部能产生较久的药效,如消炎、消毒等。如溶菌酶含片。 d )舌下片,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能在舌下睡液中溶解而吸收,呈现速效作用。如硝酸甘油片。 e )咀嚼片,指在口中嚼碎咽下的片剂。较适用于小儿,其中常加入糖类及香料。咀嚼片常用于维生素类、解热药类以及治疗胃部疾患类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 O 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物的片剂,它遇水可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而使片剂加速崩解。如泡腾维生素C 片剂、治疗阴道炎用的妇炎灵片等。g )长效片,指能延缓崩解物料的药片,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如混合颗粒片、包心片、骨架片等。 h )微囊片,指固体或液体药物利用微囊化工艺制成的干燥粉粒,经压制而成的片剂。如牡荆油微囊片。 i )其他片剂,如植入片、注射用片等,为数甚少。 ⑩胶囊剂:分下列三种。 a )硬胶囊剂,系指将一定量的药物加辅料,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戴颗粒,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 b )软胶囊剂,系指一定量的药液,密封于球形戴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法戴压制法制备。 c )肠溶胶囊剂,系指硬胶囊或软胶囊经用高分子材料处理戟用其他适宜方法加工而成。其囊壳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溶液中崩解而释放活性成分。⑧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站合剂载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在中成药中占很大比例。有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 ⑩煎剂:又称汤剂,是中草药材加水煎煮后,滤去药渣的液体制剂。( 2 )不经胃肠给药的剂型 ①注射给药:系指用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戴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戴浓缩液。中药注射液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内、静脉、穴位等使用的灭菌溶液,以及供{}苗用前配制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②呼吸道给药:如气雾剂,系将药物(溶液)分装于特殊的加压小瓶中,并装有抛射剂。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粒喷出

药物动力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2.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第二章 1.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 2.掌握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功能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制剂因素 3.熟悉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 练习 1.吸收 2 pH分配假说 3 肠肝循环 4 主动转运 5 肝首过效应 6 被动转运 7 促进扩散(易化扩散) 第三章 1.掌握影响注射给药药物吸收的因素 2.掌握口腔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 3.掌握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 4.掌握影响鼻腔吸收的因素 5.掌握影响肺部吸收的因素 6.掌握影响直肠给药、阴道给咬眼部给药的吸收的因素 7.掌握各种途径给药的特点 第四章 1.掌握药物分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表观分布容积的重要意义 3.熟悉淋巴系统的基本结构,熟悉药物从血液、组织间隙和消化道向淋巴系统的转运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练习 1.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 2.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是否会影响作用强度 3.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第五章 1.掌握药物代谢的定义;掌握药物代谢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微粒体与非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的特征与作用机理以及分布特点 3.掌握首过效应的定义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熟悉肝提取率 4.掌握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5.掌握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掌握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 1.掌握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2.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特点 3.掌握肾清除率的意义以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熟悉药物胆汁排泄过程及药物胆汁排泄的特征 5.掌握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练习 1.药物排泄 2 肾清除率 3 双峰现象 4 肾小管分泌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1.何谓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动力学有何意义? 2.掌握单室模型、双室模型、中央室、周边室、生物半衰期、清除率、体内总清除率等概念。 3.何谓表观分布容积?其大小与药物的性质有何关系? 4.一级速率过程与非线性速率过程的特点各是什么? 第九章多室模型 1.掌握双室模型、中央室、周边室的概念? 2.采用尿药浓度法测定求药物动力学参数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求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划分为那几个时相?每个时相如何形成?写出每个时相生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5.掌握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和血管外给药中央室药物量、药物浓度与时间函数关系式的含义。 6.掌握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尿药排泄速率法、亏量法求药物动力学参数公式的含义。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如今生物制药的一些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对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里的一些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对目前的生物制药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前言 生物制药主要是指运用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从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自然界的生物材料中提取原料或者人工合成与其相同成分的原料制作出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医药用品。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并对此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及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的小建议[1]。 1.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 生物制药的世界发展历史 生物制药可以说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生物制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药品的发明: 1986年,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允许上市, 此药物是用来防止肾移植排斥的,于同一年第一个基因重组的疫苗即乙肝疫苗和第一个抗肿瘤生物技术的药物干扰素也开始上市。1987年,第一个用动物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开始上市。1989年,生物技术药物EPO 被允许上市。1990年的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创立,让世界惊叹。1994年,第一

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匆匆上市。1997年,第一个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上市,同年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软骨也开始上市。1998年,既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上市,此药品是给AIDS 病人治疗由于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炎,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 Neupogen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中的重要研究,这一年甚至出现了第一次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极大推动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就,代表着对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探索成功。2002年,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抗体获准上市。2004年,中国允许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的重组人腺病毒[2]。 这些药物的开发与研究使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为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史 我国的发展历史 生物制药最早在我国出现的时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随后的计划经济之中相对滞后,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重视起来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并且在国家发布的政策的支持下,使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迅猛,并且逐渐缩短了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仅如此,我国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技术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少,甚至开始改善传统的生物制药技术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不差的成绩。并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产品也在不断增加。不仅打破了一部分国外的技术封锁,缩小了与其他发达国家在生物制药领域方面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可以进行独立专业研究的工程人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3]。 发展中的弊端与不足 但是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弊端与不足,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药动学概述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张淑秋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本章要求 ?掌握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掌握消除速率常数、半衰期、表观分布容 积、清除率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房室模型等基本概念。 ?了解药动学的发展概况及进展。 ?了解药物浓度和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Chapt 7 Introduction of Pharmacokinetics §1 定义及发展概况 §2 PK研究内容 §3 基本参数与概念

§1 定义及发展概况 定义(Pharmacokinetics)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定量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量变特征和变化规律。 时间 c~t 关系式参数血药浓度 尿药浓度 唾液浓度 组织浓度

§1 定义及发展概况 发展与起源 起源:1919 Widmark发表第一篇用数学公式描述药物体内动态的论文; 发展:50年代美国科学家Levy, Wagner, Gibaldi 对药物动力学的形成和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承认:1972 b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Health Sciences, USA 隔室模型、统计矩理论、生理学模型、群体药动学理论等。

进展 临床药物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疾病状态、病人特征对药动学影响,优化给药方案。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利用稀疏数据研究群体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药动药效结合模型(PK-PD correlation):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生理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 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解剖特性、生理生化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代动力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二、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 5.促进扩散;6.A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 二、问答题 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2.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已知某药物普通口服固体剂型生物利用度只有5%,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可 提高近一倍。试分析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拟采用哪些方法 改善之。 5.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影响其溶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Ⅱ型药物口服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该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 用度? 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填空题 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__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 性药物中分子量_____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__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_____或______扩散池。 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 般为______.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 章节课程内容建议 学时 学习指导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 课件学习,重点掌握生物药剂学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 口服药物吸收 4 课件学习,重点理解生物膜的转运机制,掌握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2 课件学习为主,熟悉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第四章* 药物分布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表观分布容积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第五章* 药物代谢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首过效应定义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第六章* 药物排泄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药物肾排泄的机制及肾清除率和肠肝循环 第七章药动学概述 1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药动学模型和参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4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基本理论及药动学参数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 药学中的应用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 研究中的应用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一、学习目标 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 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 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 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A.吸收 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 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 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 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CE 3.CDE 4.DE

药动学练习题及答案

1.给1位体重50kg的患者静脉注射某抗生素6mg/kg,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 T(h) 0.25 0.5 1 5.16 6.0 12.0 18.0 Cug/ml 8.22 7.88 7.26 3.0 3.08 1.12 0.4 求(1).消除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消除率。 (2).描述上述血药浓度的方程。 (3).静脉注射10小时的血药浓度。 (4).若剂量的60%以原形物从尿中排出,则肾清除率为多少? (5).该药消除90%所需要的时间? (6).该药的血药浓度小于2ug/ml时无效,它的作用时间有多长? (7).如果将药物剂量增加1倍,则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增加多少?解: (1)C=C0*e-kt=8.588e-0.17t k=0.17(h-1) C0=8.588(ug/ml) V=X0/C0=6*50*1000/8.588=34930(ml)=34.93(L)

t1/2=0.693/k=0.693/0.17=4.076(h) CL=kV=0.17*34.93=5.938(L/h) (2)C=C0*e-kt=8.588e-0.17t (3)t=10时,C=8.588e-1.7=1.569(ug/ml) (4)剂量的60%以原形物从尿中排,则X u∞=0.6 X u X u∞=(k e X u)/k k e =0.6k CLr=k e*V=0.6kV=0.6*0.17*34.93=3.563(L/h) (5)消除90%后,C=0.1C0 ln(C/C0)=-kt=-0.17t t=13.54h (6)C=2ug/ml时,t=8.572h.它的作用时间为8.572小时 (7)C0=2*8.588=17.18(ug/ml) C=C0*e-kt=17.18e-0.17t C=2ug/ml时,t=12.65h 它的作用时间为12.65-8.572=4.078小时 2. 普鲁卡因胺(t1/2= 3.5,V=2L/kg)治疗所需血药浓度为4~8ug/ml,一位体重为50kg的病人,先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请问何时达到最低有效治疗浓度?滴注多久后达到最大治疗浓度?欲维持此浓度,应再以怎样的速度滴注?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一、药动学定义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一)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三)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其中有两项特征性参数,即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血药峰浓度即药-时数据中的最大浓度,用C max表示,C max的大小能够反映药物的疗效情况和毒性水平。与C max相对应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用t max表示,它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快慢,t max越小,药物的吸收越快。峰浓度和达峰时间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四)速率过程 与生物体药动学相关的速率过程主要有3种: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与非线性速率过程。 1.一级速率过程一级速率表示药物在体内某一部位的变化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 成正比,多数药物在常规给药剂量时的体内过程通常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药物动力学复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 剂型因素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 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 率等。 3)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和 溶液剂等。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贮存条件 2 生物因素 1)种属差异:如鼠、兔、狗和人的差异 2)种族差异:如不同人种的差异 3)性别差异:如动物的雌雄与人的性别差异 4)年龄差异: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年人等生理功能的差异 5)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 化 遗传因素:酶的活性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生物膜性质 1.膜的流动性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 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3.膜结构的半透性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

的过程。 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物转运机制及其特点 胃:胃黏膜表面虽然有许多的褶皱,但由于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差。 为什么说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1、全长2-3m,表面积200平方米(皱壁 + 绒毛 + 微细绒毛),比同长度 圆筒面积大600倍。 2、胆汁、胰液中和胃酸,有适宜的pH。 3、丰富血管、毛细血管和乳糜淋巴管(慢少) 4、pH:5 – 7.5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脂肪类食物促进胆汁分泌,胆酸盐(牛磺胆酸钠、甘胆酸钠)使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吸收↑。 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十二指肠的过程。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章节题库(第10章 行政行为概述)【圣才出品】

第10章行政行为概述 一、概念题 1.行政行为(电子科大2011年研)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实现行政目的的一切活动。行政行为的特征:①行政行为的服务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相对人的合作下所作的公共服务行为即公务行为;②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行政权的来源是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的性质是执行机关即执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必须从属于宪法和法律。 2.行政行为与政府行为(武大2007年研) 答: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政府行为,又称统治行为、政治行为或者国家行为,特指有关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运用国家主权实施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也是政府行为,但是,两者的主体、作用的对象、所属范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行政行为中大部分是可诉的,而政府行为多为不可诉行为。 3.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武大2000年研) 相关试题:依职权行政行为(汕头大学2012年研) 答:①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的含义: 单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单方面运用行政权所作的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事实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职权行政行为,或称主动性行政

行为、积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据其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即可直接作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作为启动前提条件的行政行为。 ②二者的联系: 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行为所作的不同分类,其在本质上都属于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行为的一般特征,适用法律对行政行为的一般规则。 ③二者的区别: a.分类标准不同。单方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以单方意志还是双方意志为标准的分类,与双方行政行为相对;而职权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以是否具有主动性为标准的分类,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相对。 b.内容不同。单方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事实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职权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规划、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4.抽象行政行为(东财2005年研) 答: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针对不特定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行政行为以所针对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在形式上是一个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全部约束特定的相对人,同时其在作出时的对象是不确定的。 5.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答:这是基于行政主体主观意志参与程度对行政行为所作的一种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在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而详细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严格依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一、药动学定义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一)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三)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其中有两项特征性参数,即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血药峰浓度即药-时数据中的最大浓度,用C max表示,C max的大小能够反映药物的疗效情况和毒性水平。与C max相对应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用t max表示,它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快慢,t max越小,药物的吸收越快。峰浓度和达峰时间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四)速率过程 与生物体药动学相关的速率过程主要有3种: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与非线性速率过程。 1.一级速率过程一级速率表示药物在体内某一部位的变化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 成正比,多数药物在常规给药剂量时的体内过程通常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第一代) 、常规剂型(第二代) 、缓控释剂型(第三代) 、靶向剂型(第四代) 、时间脉冲释药剂型(第五代) 。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第三至第六代剂型是药物新剂型的主要内容,也可统称为控制给药系统。其中可分为速度性控释、方向性控释[1 ]、时间性控释和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系统系统。 1.速度性控释给药系统 速度性控释剂型是指用任何的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速度的给药系统。这是发展最快的日趋成熟的给药系统,这类给药系统的上市产品数量每年几乎以指数速度递增,它包括速释性剂型和缓控速释性剂型。 2.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 方向性控释剂型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埋,形成可在体内可动性地指向靶组织释药的给药体系。Widder (1979)提出靶向含义有 3 级:1 级是制剂特异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2 级是选择性地指向器官的特殊(病变)部位;3 级是指向病变细胞内输送药物。目前正在开始研究的指向细胞核修复缺损或异常基因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可称为4 级。根据系统的靶向作用可分为:局部靶向、物理机械靶向、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特异性

靶向和复合型靶向。 微粒体系等。 3 .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 速度性和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只与血中或靶位药物浓度有关,而与时间无关。但时辰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心率、体温、血流量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等都存在明显的日内节律变化,导致一些疾病(如哮喘、心绞痛、高血压)节律性发作,按照生理和病理节律的需要设计的释药方式符合节律变化的药物制剂,以适应生理和治疗的要求。这种药物制剂称为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又 称时间脉冲给药系统。一般分外调式和自调式控制脉冲,又可分单次脉冲、多次脉冲、自调式脉冲。 4.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 由于制剂技术的进步,许多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限制已被打破。①首次作用强的药物中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如普奈洛尔、美多洛尔、普罗帕酮等。②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也被制备成缓释或控释制剂。③一些成瘾性药物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为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吗啡、可待因等麻醉药物将被制成缓释的单方或复方品种,如吗啡控释片。一般认为,该系统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制剂释放速率与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有一定相关。目前已上市和正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的优势5.口服定速释放给药系统

生物制药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题 1. 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重组DNA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 3. 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 ?IFN(Interferon)干扰素、 ?IL (Interleukin) 白细胞介素、 ?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集落刺激因子、 ?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上皮、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NGF(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 ?Ins(Insulin)胰岛素、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凝血药、 ?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选择题: 1、以下能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药物为(人生长素、人胰岛素、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 B ) A、维生素 B、生长素 C、肝素 D、链霉素 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 C ) A、洛伐他汀 B、干扰素 C、肝素 D、细胞色素C 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 D ) A、SOD B、胰岛素 C、L-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 4、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 D ) A、ATP B、四氢叶酸(激素) C、透明质酸(糖胺聚糖) D、降钙素(三十二肽激素) 5、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 D ) 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 B. 将A21位替换成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使之在pH4溶液中可溶(PH6.8,长效) C. 将B29位赖氨酸用长链脂肪酸修饰,改变其皮下扩散和吸收速度 D. 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氨基酸互换,使之不易形成六聚体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也包括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制造生产的新生物技术药物(new biotech drug)。】 2.生物制品: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 / biologics )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