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市**区小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现状调查背景

实施调查背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经费的紧张,教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又出现了新矛盾。新矛盾和以前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和影响着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后段的教学教研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对小学段部分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学调查。

二、调查理论依据

这次调查我们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到学校、教师、学生当中进行问卷座谈,获取了大量的真实的一手材料。问卷的设计一是依照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从学校教师学生的主体发展出发,尊重客观事实。问卷主要从教学管理、教学思想、养成教育、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训练方法、实验操作、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呈现,整个调查力求体现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二是遵从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基本观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调查研究之前,我们通过对教学基本情况的了解,组织有关教师和领导共同研究了调查的主要方面,制定了调查的操作方案,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加以调整和修改,以达到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原则。三是强调职能,体现导向功能.问卷的制定既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到我镇的教学实际与教育改革的接转,为今后的小学教学工作取到一个明确的指向用。

三、调查情况分析

实施“教研兴教”战略两年来,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依规实施教学管理教学指导,依规开展教改实验的快车道。教学研究氛围浓郁,课题实验形势看好。

(一)课堂教学研究成效显著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更是学生情感、意志、品格得以发展的主渠道。一年来,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全县教研兴教战略,抓住主战场,凸现主阵地,着力与课堂教学研究。

1、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一个多边活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一种正向互动。既激发教师对教学的创造性,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一年来,中心学校共视察了全镇22所小学,听课607节,组织了教研活动22次,教学讲座次156次,这些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取得了正迁移作用。

2、绩效显现。一年来,小学处组织和参与了市、县的“四优”评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绩效。获省市奖的有40人次;获县级奖的有134人次,这些成果将会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教师参与教研意识增强

教学研究通过社会和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推进,正以“卷起千堆雪”的态势,如迅雷唤醒教育人的共鸣,如春雨润泽教师的心田。

1、意识决定一切。一年来,小学处着重强调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

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共召开了14次研究会与课题会。教师们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增强了对教研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和业务水平。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在活动中得以增强,参与各项教研活动的教师达到1020次。

2、实验稳步推进。随着教材的修订和改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逼近我们当前的课堂。为了用好教材,把握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参与课题实验意识普遍增强,认识到只有通过课题实验,才能正确领会新的教学思想,发现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统计有90%以上的教师想参与或已经参与了不同层面的课题实验,教师们独立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增强。

(三)以研促教的举措加大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教学素质的保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教研的力度,改变教研策略,让教学研究掀起神秘的面纱,走进乡村,贴近教师。

1、纵向深入。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上。我们开展了“送思想、送方法、送实践”的活动,送教下乡、送研到校。今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小学骨干教师,利用四、五两个月的每周星期六、日,送教到乡。这次活动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共讲课35节,举办讲座33次,参加活动的教动的教师是全员参与。在抓好送教下乡的同时,开展送研到校的活动,全年共参与乡镇学校教研活动10多次,为转变教研观,提高教研水平取到了指导作用。

2、横向拓展。一年来,我们与普教联动,开展音、美优质课比赛,

提高艺教水平;与师训协作,组织和参与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仪和力,发挥装备作用,更新教学手段。

四、目前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滞后

科学的教学管理,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而目前的教学管理,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中心小学辐射功能得不到发挥。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各校的教研经费投入大约在5%左右。这样的低投入,致使自身的一些常规教研活动都捉襟见肘,根本谈不上对下面学校的辐射。再者,由于教师的配备不足,整体水平不高,也制约了辐射功能的发挥。三是村级小学教学管理软化。目前,村级小学规模小人员少,结构复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基本是松散式的,没有科学地规划,合理的安排,开课、上课基本是随心所欲。(二)课堂效益不高

一是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训练方法、评价手段都是在围绕“应试教育”做文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负担过重。从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一名普通的教师的课时量在23节左右,并且是多学科的。高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第天基本是忙上课、忙批改,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其次由于教学手段落后。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上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向学生进行灌输。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传授——练习”机械重复,进行呈现。二是不重视养成教育。一方面父母教育

太过功利;另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得少。从调查中可知,学校的学生父母有46%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根本无法去过问孩子在校的情况。

(三)教育观念陈旧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精神和教材思想要求的课占整个听课的大多数。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情况原因是:一是不少教师由于文化底子薄。加之由于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小学教学设施不能配套,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实施课堂教学。二是主动学习不够。教师手中除了教材和备课手册之外,基本没有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的学习资料。在调查中反映出,没有《课程标准》的教师占60%,没有订科学教学杂志的教师占72%。

五、教学工作建议

(一)转变思想合理开发新资源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做好减员增效的文章,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资源,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设一个能使每个人全面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1、改变评价策略,2、合理调配资源,3、加强教学管理,4、发挥中心作用

(二)实施“快乐教学”确立新理念

1、平等是基础:一要有平等的心态,二要有平等的视角,三要有平等的氛围。2、沟通是途径。3、自主是目标。

(三)创新思路拓宽教研新途径

1、“教研”促进发展,2、“教研”提高效益,3、“教研”推出名

师,4、开展联动教研,5、增强教研实效性。

师的教育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