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所任教的是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XXX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上课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作业能够及时完成,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有待于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的教学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学期重要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6、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7、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进度

起至时间

教学内容

2.17—2.23

四则运算(4课时)

2.24—

3.2

四则运算(2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3.3—3.9

位置与方向(4课时)

3.10—3.16

单元检测(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课时)

3.17—3.23

加法运算定律(1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3.24—3.30

简便计算(4课时)

3.31—

4.6

营养午餐(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清明放假

4.7—4.13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1课时)

4.14—4.20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生活中的小数(1课时)

4.21—4.27

生活中的小数(2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4.28—

5.4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一放假

5.5—5.11

单元检测(2课时)三角形(2课时)

5.12—5.18

三角形(2课时)图形的拼组(2课时)

5.19—5.25

单元检测(2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

5.26—

6.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6.2—6.8

统计(4课时)

6.9—6.15

数学广角(4课时)

6.16—6.22

单元检测(2课时)小管家(1课时)总复习(1课时)6.23—6.29

总复习、期末考试(4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 90÷6= 70÷5= 68÷4= 27÷9= 96÷8= 56÷7= 600÷2= 66+30= 88÷8= 63÷3= 480÷6= 50×4= 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490÷7= 160÷4= 72+18= 400-4= 160÷8= 720÷9= 210÷7= 90×2= 65÷5= 75÷5= 16×3= 100÷5= 100×7= 35÷7=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 223-9×21+24 (2)最后一步算减法 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 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①288÷3=96(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288÷4=72(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288÷3÷4=24(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买一件上衣120元,买一条裤子100元,如果买这样的上衣2件,裤子3条,求共需多少钱? ①先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②再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0除任何数都得0。……………………………………………………………()2.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3.128-28=100,100÷5=20,20+5=25,列成综合算式是128-28÷5+5。 四、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正确列式是() A、(98+87)×5 B、98+87×5 C、98×5+87 五、计算题: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18 735×(700-400÷25)1520-(1070+28×2)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2-2013第二学期 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2 3 一、教材分析 4 5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6 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7 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8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9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 10 11 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2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13 验算。 14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15 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16 17 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8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19 20 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1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 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2 23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

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4 25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26 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28 及推理的能力。 29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30 31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32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学生情况分析 33 34 三年级共有学生40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35 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36 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37 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38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39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40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1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42 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44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教师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认真学习了校长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后,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读书学习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师德师风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

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育教研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自我管理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试题6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口算题(共 12分 ) 105-5×2+3= (105-5)×2+3= 52+25-52+25= 105-5×(2+3)= 105-(5×2+3)= 100+100×0= 50+90÷(2×3)=(50+90)÷2×3=50+90÷2×3= (50+90÷2)×3=72÷9×48÷8=64÷64×7= 二、填空(5+8=13分) 1、下面是小红各科考试成绩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语文( )分、数学( )分、外语( )分. (2).数学比外语高( )分. (3).三科平均( )分.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在括号中划“×”并改正)(9分) 1.720÷(15-3×2) 2.3889-(108-931)×5 3.(800+200÷50)×3

=720÷(12×2) =3889-149×5 =(100÷50)×3 =720÷24 =3889-745 =20×3 =30=3144=60 () () ()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 3分共 18分 ) 19×96-962÷7410000-(59+ 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12520÷8×(121÷11) (2010-906)×(65+15) 五、文字题(每道小题 6分共 18分 ) 1. 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 2. 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 差是多少? 3. 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第1小题 5分, 共 30分)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 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计划

五三班数学学期教学计划 中峰小学梁东 一、班情分析: 本学期执教五(3)班。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但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

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一)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 90÷6= 70÷5= 68÷4= 27÷9= 96÷8= 56÷7= 600÷2= 66+30= 88÷8= 63÷3= 480÷6= 50×4= 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490÷7= 160÷4= 72+18= 400-4= 160÷8= 720÷9= 210÷7= 90×2= 65÷5= 75÷5= 16×3= 100÷5= 100×7= 35÷7=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 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

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223-9×21+24 (2)最后一步算减法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 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②再求 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0除任何数都得0。……………………………………………………………() 2.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3.128-28=100,100÷5=20,20+5=25,列成综合算式是128-28÷5+5。 四、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正确列式是()A、(98+87)×5 B、98+87×5 C、98×5+87 五、计算题:19×96-962÷74 10000-(59+66)×645940÷45×(798-616) (315×40-364)÷7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建乡后冲完小唐玉兰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2019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

以下的2019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是精选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能得到帮助! 2019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3、定期(双周二下午)开展科组活动,集体评课,备课,听课、互相交流学习教学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4756-5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68%。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02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最新版)

202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 文(最新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548

202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最新版) 20xx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3、定期(双周二下午)开展科组活动,集体评课,备课,听课、互相交流学习教学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练习题

1.1四则运算加、减法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或(),这是根据()。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x,然后说出x是多少。 ()+26=43 90+()=280 二、求未知数 x。 (1)(2) (3)(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 四、列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五、有三筐苹果,一共76千克。一筐23千克,一筐28千克,另外一筐重多少千克? 1.2四则运算乘、除法 一、填空 1.一个因数=() 2.12×()=60 ()×6=72 3.()×8<420,括号里最大能填() 4.□×○=△,()÷()=○,()÷()=□ 5.12与什么数相乘得84?列式是() 二、求未知数x 38×x=1786 x×96=6816 x×32=128 15×x=90

三、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28倍是5628,求这个数。 2.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数是126,求乙数是多少? 1.3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 一、填空。 1.a是81,是b的3倍,则b是()。 2.a是45, b是a的6倍,则b是()。 3.甲数是75,比乙数的4倍少5,问乙数是()。 4.甲数是75,比乙数的3倍多15,问乙数是()。 二、根据数的变化填写正确的符号。 1. 25○30○5 2. 32○3○56○4 =25○150 =96○14 =175 =110 三、连线。 (1)25×4+18÷3 (1)25乘以4与18的和除以3,商是多少? (2)25×(4+18)÷3 (2)25与4的积加上18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 (3)(25×4+18)÷3 (3)25与4的积加上18的和除以3,商是多少? 四、应用题。 1.四(1)班的55个同学出去郊游,如果再有5人则刚好由4辆同样的客车一次拉完,问每辆客车可乘多少人? 2.图书馆有数学类图书126本,是故事书的3倍,语文类图书是故事书的5倍,问图书馆有语文类图书多少本? 1.4四则运算括号和实际问题 1、列式计算 (1)600与560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