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中复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1岩溶施工方案

1.1岩溶施工对策

本隧道存在岩溶的可能性,施工中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洞体稳定和施工安全,一般地段按一般隧道组织施工。安全穿越岩溶地段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预报工作,摸清岩溶沿隧道轴线的分布位置、大小、岩溶水流向、压力、流量、补给源等,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溶洞进行处理:一是岩溶水处理,二是溶洞的封填处理,对开挖中已暴露的溶洞,按溶洞处在隧道的位置和大小,实测后,编制封堵方案并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对已探测到的岩溶水,按设计的治水原则,编制治水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见表

1.1 0

表1.1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表

1.2岩溶预测预报

1.2.1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定性预测。其具体方法及步骤见表

1.2.1。

1.2.2地表复查预测

地表复查了解隧道轴线地段的地下水与地表落水洞、断层、泉水暗河的对应

关系。查清降雨与地下水位、暗河出口的水位关系,升降时间、滞后时间、变化幅度,查清地下水的补给、泾流、排泄条件,分点绘制Q-T曲线,摸清地下水规

律、来源,宏观预测洞身各段可能涌水情况、地下水来源和形成溶洞的可能性。

1.2.3洞内超前钻孔预探预报

超前钻孔是在长、短期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再采用超前探水孔进行验证。在开挖面布置超前钻孔,孔底超出开挖轮廓线外 1.5m,因岩溶裂隙管导分布很不规

律,探水孔不一定遇到岩溶管道,因此在钻爆破孔时将拱顶和隧道底钻孔加深进行超前探测,孔深5m 以上,如遇溶洞,采取超前支护、注浆堵水等措施通过。

1.2.4隧底岩溶探查

隧底探查是对事先测绘的地质资料布孔的补充,对岩溶较发育和发育地段进行钻探。通过隧底大量钻探、物探、岩溶调查等综合手段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 查明隧底岩溶,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几种预探预报方法外,在隧道施工期间还须加强对地表河床、断裂薄弱地带、已塌陷坑及洞内施工地质等观测,定期提出地质预报和决策建议,为制定岩溶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1.3岩溶地段地下水处理

1.3.1地下水处理原则

对岩溶含水层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穿越岩溶地段,尽量维系岩溶的既有通道,不随意封堵溶洞。施工中,根据不同的隧道纵坡采取不同的排水方式,确保施工安全。岩溶地段防灾、减灾主要是针对突泥突水问题,施工中要做到对岩溶地段的地下水提前预测预报。

1.3.2维系岩溶既有通道,采用暗沟排水

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

水流或开凿引水洞将水排出洞外,再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当岩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顶部时或高于隧道顶部时,在适当距离处,开凿引

水斜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底标高以下,再行弓I排,见图 1.3.2。

图1.3.2暗沟排水示意图

1.3.3注浆堵水,维系地下水平衡

施工原则:在岩溶地区铁路隧道建设中曾遇到大量岩溶突水涌泥现象,并诱

发地表塌陷和水源枯竭,有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对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采取注浆堵水措施,维系地下水平衡。注浆能切断地下水从开挖面排放通道,从而起到保护水环境作用,起到安全施工的作用。为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采取以注浆为主的方法,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被破坏。

注浆方式:按治水原则,采用多种注浆方式维护水环境,对富水段,采用全断面预注浆,对一般地段,每天排水量不超过限量排放标准的,采用开挖后径向注浆,对超前预注浆段开挖后,流量仍然超过限量排放的,采用局部注浆和补注浆,对突然涌水,采用设止浆墙,先卸压后注浆法通过等。

134小型溶洞的封填处理

对地下水不发育的小溶洞,采用浆砌片石或者干砌片石回填处理,必要时压浆填充。

浆砌封闭,回填压实:对隧道侧墙通过溶洞,经调查及雨季中考验证明溶洞水对隧道无影响时,施工中采用封闭回填处理。隧道底部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靠边墙1m范围内用浆砌片石回填,其余回填弃渣,空隙吹砂填满,压注水泥砂浆胶结,见图134-1。

一浆

一砌

片■.-. 压浆管石

:i-- '1 :-.fj T v

混凝土填实

图1.3.4-1封闭回填处理示意图

隧道回填,上部护拱防护:当隧道穿过垂直发育的溶洞,无填充物、干燥、溶洞高大,洞壁有溶蚀裂隙,但已停止发育。处理措施:在隧底以下部分采用块石、碎石回填密实,距隧底1m厚度用浆砌片石回填,拱顶浆砌片石护拱厚1m 其上回填一定厚度干砌片石,以防溶洞有落石掉块时,起到缓冲作用,见图

134-2。

换填片石,加强衬砌:在处理规模较小,沿裂隙发育的槽状溶洞时,溶洞有充填物。处理措施:拱部及边墙部位上的溶洞在衬砌外缘设 1.0m厚浆砌片石,

对隧道底部溶洞,向溶洞方向扩挖1.5m,回填浆砌片石,其上再做50cm厚混凝土,混凝土内设P43钢轨。

锚杆

图1.3.4-2 护拱防护处理示意图

隧底地板梁处理:对隧道底部为充填或有不宜采用其它措施处理的小型空洞采用底板梁加强衬砌通过。如图6.134-3所示,将隧道铺底或仰拱设计为平板梁,在底板及边墙下部加设钢筋,灌注钢筋混凝土,共同形成钢筋混凝土梁。

不良地质处治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处治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龙潭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65+515-YK74+114,全长8599M;左洞起讫桩号为ZK65+515-ZK74+209,全长8694M;隧道最大埋深为500M。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四车道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中线线间距50M,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本合同段龙潭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69+860-YK74+114,全长4254M;左洞起讫桩号为ZK69+860-ZK74+209,全长4349M。F2断层带对隧道影响较大,右洞影响里程为YK73+790-YK73+030,760M;左洞影响里程为ZK73+770-ZK73+026,744M。 F2断层带范围内均为溶洞充填物,即块石和粘土的混合物。左洞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块石间充填物为软-可塑状粘土,局部有空洞,有漏水现象。钻探时孔壁不稳定,易垮孔、卡钻等,表明该层较松软,但钻孔中动探击数较高,主要是由于块石直径较大所致,同时也反映隧道底部充填堆积物仍具有一定承载力。充填物下伏基岩仍然为南津关组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仅在ZK72+660钻孔31.4m处揭露出相对隔水的薄层泥灰岩。但溶洞底板岩石中仍发育形态各异、规模不等的多层小溶洞、溶孔、溶隙等,属岩溶化岩层。总体而言,该段隧道穿行于厚层松散洞穴充填块石中,密实度不一、厚度不均匀、自稳性差,饱含地下水,隧道开挖极易坍塌、涌水,并有底板隆起、二衬开裂现象发生。表明该段围岩工程性能与饱水的块碎石土相当,且由于岩溶溶洞形态的复杂多变

导致充填物空间形态亦复杂多变,致使洞身上下左右的土压力在各处不尽相同,总的趋势是随隧道朝小里程掘进,底板下的松散层由厚变薄,而顶板松散层由薄变厚,导致前段易产生较大沉降,后段易产生较大顶压。 右洞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块石间充填物为软-可塑状粘土,有漏水现象。钻探时孔壁不稳定,易垮孔、卡钻等,但钻孔中动探击数较高,其底部灰岩仍发育着岩溶化现象。 松散洞穴充填物呈长线不规则管状分布,虽然具有一定承载力,但厚度及体积大,稳定性差,成分不一、密实度不均匀、厚度不均匀、与前后位于完整基岩中的洞段相比,势必存在该段洞身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问题。此外,原始状态下地下水有其长期形成的径流排泄通道,对充填物沉积状态改造作用较小。但隧道施工后,由于改变了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在洞周形成了新的渗流排泄通道,块石间粘性土及细粒物质有可能潜蚀流失,使原有充填结构破坏,进而引起塌陷、陷落危害,成为今后运营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选用φ76钢花管压注水泥浆。 二、施工标准 底板处治参数:注浆孔间距1m×1m,每排13根;注浆压力0.5-3.5MPa;左洞注浆深度按15m控制,右洞注浆深度按平均8m控制。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1。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终压为2.8-3.2MPa。 处治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治效果检查,每10M设一检查

麻昭胡家湾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胡家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麻昭高速公路B2工区项目部

目录 1、工程地质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水文地质条件 (2) 2、编制依据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原则 (3) 3、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4) 3.1风险源分析 (4) 3.2预防措施 (4) 4、不良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 (10) 5、施工准备 (10) 6、施工部署 (11) 7、应急预案 (20)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工程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胡家湾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K24+108~K24+821,全长713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4+~ZK24+857,全长774m。本隧址区属峡谷地貌,中线地面高程1215~1385m,相对高差170m,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隧道进口自然坡角32°~42°,位于岩堆上,出口自然坡角40°~55°,上部发育有危岩体,斜坡稳定性较差。隧址区麻柳湾端洞口处仅山路通过,端洞口西北侧约50m处有地方道理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1.2、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进出口斜坡段大气降水顺坡面产生的面流,水量不大。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孔隙水及基岩中得裂隙水。隧址麻柳湾端洞口所在斜坡地段广泛分布有块石,孔隙主要赋存与块石层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在沟谷底部以下降泉形式排泄。隧址区泥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斜坡部位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勘察期间,钻孔未揭露到地下水。 本隧道为越岭隧道,本次勘察钻孔均未揭露到地下水,钻孔上部漏水较严重,进行水文地质实验为能成功,本隧道洞口地段未见赋水构造和地表水体通过,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故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地

隧道不良地质安全专项方案word参考模板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述 1 1、工程概况 1 2、主要技术标准 2 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 4、主要工程数量 4 5、不良地质 4 三、安全生产目标 5 四、安全组织机构 5 五、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6 1、劳动力组织 6 2、机械设备7 六、隧道不良地质处治方案8 1、岩溶处理8 2、岩溶水处理8 3、洞口堆积体处理9 七、隧道不良地质安全施工方法9 (一)、隧道进口松散堆积体9 1、隧道进口岩层9 2、超前地质预报9 3、施工方法9 4、施工技术措施10 (二)、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专项施工方案11 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1 2、超前预注浆堵水11 3、开挖、支护、二衬11 4、开挖后隧道周边岩溶发育情况探测12 (三)、隧道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5 1、施工原则15 八、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方案16 九、隧道排水施工方案18 1、地表水18 2、隧道洞内排水18 十、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9

(一)、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19 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19 2、主要设备19 (二)、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20 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20 (三)、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20 (四)、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23 十一、隧道施工安全措施24 (一)、隧道开挖24 (二)、初期支护26 (三)、步长控制27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织纳高速公路总监办《织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8)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头道河隧道位于渝昆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九条南北纵向线之一,昭通至会泽段高速公路是渝昆高速G85中的一段,是云南省干线公路网昆(明)水(富)高速的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镇群规划”的综合经济发展轴,是加快形成云南省“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发展战略格局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其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会泽至待补段,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功山至嵩明段,路线全长104.409681公里。 本隧道位于第5合同段(下K41+100~K58+998.54)K57+450~K58+265,路线长17.89854公里,头道河隧道进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箐口村箐发组,出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阿都箐村头道河自然村。 主洞采用r1=5.50米的单心圆曲墙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推荐)

新建织金至毕节铁路站前工程U标 隧道)不良地质段专 项施工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复核: 审核: 有效状态: 中铁X集团有限公司XXXX工程指挥部 二O XX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1) 1.地貌特征 (1)

2.水文条件 (1) 3.气象特征 (2) 4.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2) 三、不良地质段施工方法 (2) 四、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3) 1.超前地质预报 (4) 2.岩溶预测预报 (6) 3.注浆堵水 (7) 4.维系岩溶既有通道,采用暗沟排水 (14) 5.小型溶洞的封填处理 (15) 6.规模较大溶洞的综合处理措施 (16) 7.不良地质洞段支护 (17) 五、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3) 六、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24) 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4)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采用的施工规范、标准) ; (2)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 (3)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和招投标文件; (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5)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动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 (6)根据IS09001质量标准、IS0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职业健 康安全标准建立的中铁四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二、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1.地貌特征本线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属低中山、中山溶蚀、剥蚀地貌, 绝 对高程一般为1100?1800m相对高差一般100?600m乌江上游的落脚河、 架盖河、底拉河等河谷强烈下切,山峦起伏,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深切 河谷相对高差可达300?600m沿线可溶岩分布广泛,约占线路长度的 75.6%,喀斯特地貌发育,水土保持差,地表石漠化严重。 2.水文条件沿线河流属于乌江水系。乌江发源于贵州赫章县北和威宁县,在涪 陵 入长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全长1018 km,流域面积8.68 X 104 km2, 流域内年均径流总量503X 108m3支流众多,呈羽状水系分布,主要支流有六冲河、三岔河、猫跳河、清水江、濯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乌江水系源头分南北两源,北源称六冲河出自贵州赫章县北,南源称三岔河出自贵州威宁县东,两源汇合后称鸭池河;向东北流到息烽县乌江渡以下始称乌江口。乌江渡至龚滩为规划IV 级航道。 六冲河是乌江源头之北源,发源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老水营,流域呈西

不良地质路基基底处理

不良地质条件下路基基底处理方法 姓名:王壹杰 班级:道桥1301 学号:201309031036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 土木工程建设中,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弱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建造基础,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膨胀性等)。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化,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如表6-1所示的几类。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6-1 但必须指出,很多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多重加固处理的功能,例如碎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功能;而石灰桩则具有挤

密、吸水和置换等功能。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及加固原理,参见表6-2。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和加固原理表6-2 c u20kPa的粘 性土、松散粉土 和人工填土、湿 陷性黄土地基 等

发泡聚苯乙烯(EPS)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且根据需要用于地基的浅层置换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中复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1岩溶施工方案 1.1岩溶施工对策 本隧道存在岩溶的可能性,施工中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洞体稳定和施工安全,一般地段按一般隧道组织施工。安全穿越岩溶地段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预报工作,摸清岩溶沿隧道轴线的分布位置、大小、岩溶水流向、压力、流量、补给源等,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溶洞进行处理:一是岩溶水处理,二是溶洞的封填处理,对开挖中已暴露的溶洞,按溶洞处在隧道的位置和大小,实测后,编制封堵方案并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对已探测到的岩溶水,按设计的治水原则,编制治水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见表1.1。 表1.1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表 1.2岩溶预测预报 1.2.1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定性预测。其具体方法及步骤见表1.2.1。 1.2.2地表复查预测

地表复查了解隧道轴线地段的地下水与地表落水洞、断层、泉水暗河的对应关系。查清降雨与地下水位、暗河出口的水位关系,升降时间、滞后时间、变化幅度,查清地下水的补给、泾流、排泄条件,分点绘制Q-T曲线,摸清地下水规律、来源,宏观预测洞身各段可能涌水情况、地下水来源和形成溶洞的可能性。 1.2.3洞内超前钻孔预探预报 超前钻孔是在长、短期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再采用超前探水孔进行验证。在开挖面布置超前钻孔,孔底超出开挖轮廓线外1.5m,因岩溶裂隙管导分布很不规律,探水孔不一定遇到岩溶管道,因此在钻爆破孔时将拱顶和隧道底钻孔加深进行超前探测,孔深5m以上,如遇溶洞,采取超前支护、注浆堵水等措施通过。 表1.2.1 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1.2.4隧底岩溶探查 隧底探查是对事先测绘的地质资料布孔的补充,对岩溶较发育和发育地段进行钻探。通过隧底大量钻探、物探、岩溶调查等综合手段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查明隧底岩溶,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几种预探预报方法外,在隧道施工期间还须加强对地表河床、断裂薄弱地带、已塌陷坑及洞内施工地质等观测,定期提出地质预报和决策建议,为制定岩溶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1.3岩溶地段地下水处理 1.3.1地下水处理原则 对岩溶含水层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石金山隧道不良地段专项施工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石金山隧道左幅(出口段)起讫里程为:左线K176+350~K174+410,长1940m,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最大埋深约436m。其中K175+950~K175+990段为Ⅴ级不良地段围岩,采用S5d 型复合式衬砌,属于不良地质段。 2、不良地段地质情况 围岩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石质较坚硬,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可能蓄积岩溶水,富水性较强。 二、编制依据 1、大丽高速公路27-2A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076-95)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0、大丽高速公路指挥部及总监办相关要求 三、施工准备及计划

2、施工计划 根据本合同段施工总体安排及该段围岩情况,计划一个月通过该段。 四、开挖及支护方案 根据隧道围岩受力条件及前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软岩大变形隧道宜采取短进尺、强支护,环封闭的施工方法。 1、开挖方案 开挖及支护采用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在弧形导坑下部通过增加横向支撑,防止收敛,如局部收敛可采用径向支撑减少围岩变形,为保证衬砌厚度,拱顶及边墙预留沉降及收敛量15cm。 2、支护方案 (1)超前支护参数 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φ42×4的花管,L=4.5m,角度控制在5~15°,环向间距40cm,层间间距30 cm,纵向排距3m,鉴于本段为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小导管注浆压力应通过该岩性的注浆压力在施工中通过压浆试验选择,提高注浆效果。 (2)掘进支护参数 钢拱架采用I20工字钢,钢拱架采用冷弯加工,钢拱架间距60cm,连接板采用厚度不少10mm钢板。工字钢与连接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纵向连接筋采用φ20圆钢,环向间距50cm,连接筋与钢拱架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钢筋网采用单层钢筋网片,网片采用φ8盘圆,15×15cm,径向锚杆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L=3.5m,纵向间距0.6m,环向间距0.8m。喷C25砼27cm,锁脚采用锁脚锚管,锁脚锚管采用φ42×4的花管,L=4.5m,打设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控制在30°左右,打设完毕后进行小导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1~0.2MPa,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每个钢拱架支座位置采用2根锁脚锚管。 前一循环的工字钢与后一循环的工字钢的连接筋要焊接好。网片也要预留一定长度搭接焊好。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l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甘肃]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01) 二、工程概况 (01) 三、不良地质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02) 四、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5) 五、应急预案 (18) 六、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1)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相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图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编《XX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76—95)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12)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布设有两座隧道,分别是XX隧道(后半段)和XX隧道(前半段)。 1、XX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XX省XX县XX乡XX 村东侧。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30-ZK4+725,全长595m,属于石质中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YK4+512-YK5+740,全长1228m,属于石质长隧道。左线纵坡-2.8%;右线为-2.6%。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本合同段隧道范围为右线YK5+120-YK5+740,长620m,左线

不良地质处理

1.围岩失稳、软岩流变防治技术措施 (1)施工对策 坚持新奥法施工和“探地质、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的原则,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再实施超前注浆支护,后开挖,超前支护一段,开挖一段,封闭一段;逐渐推进,稳中求快。 在地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短台阶环状开挖,留核心土法,辅之以长短管棚注浆方法开挖;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2)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围岩的岩性、节理裂隙和地下水情况,可采用长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开挖一环封闭一环,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并架设钢支撑。开挖面有水渗流时应引水归槽,作好排水系统。循序渐进,加强地质观测与变形量测,如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或围岩变形速度加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喷射砼厚度、施作长锚杆、增加钢支撑数量或提前施作加强的二次衬砌等,对可能产生围岩失稳、软岩流变地段以有力的支护手段防止发生工程事故,从而不致造成延误工期。2.涌水、涌泥防治技术措施 本标段通过F4、F5两条区域性大断层,施工中可能产生突然涌水、涌泥。 (1)防治原则 采用帷幕注浆技术,使隧道周边断层破碎带岩体基本形成整体,可堵塞涌水、涌泥的通道,围岩开挖后仅能以渗流或股流的形式出现,而不致形成涌水、涌泥。 对于大涌水、高水压地段采取“以堵涌水为主,限量排放,综合治

理”的原则;对于水量不大地段采取“防、截、排、堵”综合治理的原则。 (2)治理技术措施 1)帷幕注浆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探明的情况,对涌水、涌泥地段,结合帷幕注浆孔布置,先钻孔预以探明验证,再按帷幕注浆设计施作大管棚,并进行双液预注浆堵水。帷幕注浆施工工艺详见4.8.1节。 2)开挖 开挖后对少量渗漏和涌泥部位用小导管注浆进行封堵。对少量不便封堵的渗水,将其集中归槽进行引排,即先疏导,后开挖。小导管注浆方法应根据注浆后渗漏水情况和围岩裂隙走向调整注浆管的位置、角度和长度,并适当调整浆液配合比,使浆液凝固时间尽量缩短。 3)隧底涌水、涌泥处理 对涌水、涌泥规模小的部位,可采取清除填充物,用浆砌片石回填处理,再施做仰拱;对涌水、涌泥规模大的部位,底板可采用钢筋砼仰拱,并在施工仰拱时预埋注浆管,待仰拱砼达到强度时,注浆加固其填充物。 3.膨胀岩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原则 膨胀岩(包括高地应力下软弱围岩大变形)在开挖后较一般围岩变形大且持续时间长。根据膨胀岩持续变形的特点,仍以锚、喷、网等柔性支护为主,使其释放自身的能量,但应预计可能的变形量,开挖时预留沉落量,并加强观测与量测,及时反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采取安装可伸缩的钢架或提前施作加强了的二次衬砌。 (2)处理对策

地裂缝专项施工方案

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 ¥ 施工组织方案报审表(A2)

本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一份西安市地铁二号线D2TJSG-22标段 ¥ 会展中心-三爻区间 通过地裂缝段初支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市地铁二号线一期土建工程D2TJSG-22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 、工程地质 (1) 、水文地质 (2) 三、施工方案 (2) 、概况 (2) 、隧道结构处理 (5) ) 施工方法 (6) 四、监控量测 (9) 监测目的 (9) 监测项目 (10) 五、质量保证措施 (10) 六、安全保障措施 (11) 安全保证措施 (11) 施工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 (13) )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 会展中心至三爻区间位于长安南路上,从会展中心站南端沿长安南路,穿过绕城高速跨长安南路桥向南到达三爻站。区间设计里程为:YDk20+—YDK21+,ZDK20+—ZDK21+(短链)其中右线长,左线长。区间断面为单线单洞马蹄型隧道,洞顶覆土~,线间距13~24m,采用矿山法施工。设两处临时施工竖井,其中1#施工竖井位于环岛东路上,为二号线后备线车站预留竖井,2#竖井及联络通道位于南绕城高速与长安南路立交的东北侧,里程为YDK21+220,在YDK20+830处设一废水泵房。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本标段属黄土梁与黄土塬交汇处,主要地层为全新统地层人工填土、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及中更新统饱和软黄土、古土壤。按“时代从新到老”、“第四系地层按粒径由细至粗”、“黏性土依据塑性指数、工程特性;砂类土依据密实程度及分布差异等细分为亚层”顺序统一编号,并结合本区段的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每个岩土层分别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描述如下: ①全新统地层(Q4) <1-1>杂填土 (Q4ml)由碎石、灰渣及黏性土组成,较密实。站区地表大面积分布。一般厚~2.2m,平均厚1.95m。 <1-2>素填土 (Q4ml)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白灰渣及少量砖瓦碎块,疏密不均。一般厚-2.1m,平均厚1.32m。站区地表较少量分布。 <2-10>黑垆土(Q4el) 褐色,虫孔发育,见多量白色钙质条纹,含蜗牛壳碎片。坚硬~硬塑状态。一般厚0.9m~2.4m,平均厚1.68m。位于人工填土下,站区内基本连续分布,为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 ②上更新统地层(Q3) <3-1>新黄土 (Q3eol)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见少量白色钙质条纹及蜗牛壳碎片,坚硬~可塑状态。一般厚~10.9m,平均厚9.65m。站区内连续分布。为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 <3-2>古土壤(Q3el) 红褐色,具针状孔隙,含多量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团粒结构,底部结核富集成30cm左右硬层。坚硬~硬塑状态。一般厚1.9m~4.6m,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93266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固原市城市管理局城市数字化综合管理中 心,建筑面积为8444.7㎡,框剪结构,地下1层,地上10层,建筑物总高度为38.9m,±0.000相对于绝对高程1792.3。 二、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固原市城市管理局 勘察单位: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宁夏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固原六盘山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固原恒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三、地质情况 据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2S1111,结论: 1、该工程场地稳定,属均匀地基,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本场区在勘察深度25.2米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区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场地为非液化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场区为湿陷性黄土区,场地土整体稳定性较好,土质较均匀。 3、场地在勘察浓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4、场地环境类别为III类,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

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5、固原地区标准冻土深度为1.14米。 第二章主要编制依据 1、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出具的《勘察报告》;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09)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1、《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12、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道路情况调查情况报告 1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施工经验

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施工经验介绍隧道地质勘查设计中只能初步判山体中地质和水文条件情况,局部不良地质很难勘查发现,即使发现也只能初步判断设计,所以在隧道施工前和施工中超前地质探测预报至关重要,只有详细了解地质条件才能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虽然地质条件千变万化,但对应其施工方案方法通过总结也不难归纳,下面我就在修建隧道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方案方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总体简介 特殊地质段如膨胀土围岩、黄土、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岩爆等,在开挖、支护和衬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发生土石坍塌,坑道支撑变形,衬砌结构断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隧道穿越含有瓦斯的地层,更严重地威胁着施工安全。※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总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也会因准备不足,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3、隧道开挖方式,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5、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及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安全,应实施现场监控量测,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对软岩浅埋隧道须进行地表下沉观测,这对及时预报洞体稳定状态,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过未胶结松散地层和严寒地区的冻胀地层等,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如围岩自稳性很差,开挖难以成形,可沿设计开挖轮廓线预打设超前锚杆。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整理)D1工区北闸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公路麻柳湾至昭通段D1工区隧道不良地质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云南建工云南麻昭高速公路D1工区项目部 二0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01) 二、工程概况 (01) 三、不良地质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02) 四、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5) 五、应急预案 (18) 六、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1)

北闸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相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图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编《云南麻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7)《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8)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云南麻昭高速公路D1工区北闸隧道位于张家沟村北,隧道进口位于鲍家沟村南,出口位于张家沟村。北闸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起点——K69+000为第14合同段,K69+000——隧道止点为第15合同段。其中,第15合同段昭通端K70+370——止点为小浄距隧道,昭通端左、右幅隧道间最小净距约17米。左幅隧道(15合同段)起止桩号:K69+000——K70+425,分界段全长1425米,最大埋深约155.9米;右幅隧道(15合同段)起止桩号:K69+000——K70+465,分界段全长1465米,最大埋深约164米。 2、主要技术标准: 2.1.1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向双车道隧道。 2.1.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2.1.3单洞行车道宽度2× 3.75m;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方案 1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案及措施 (1)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对策措施 穿越岩溶地质区域的隧道,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确定岩溶地质水文、位置、形态及分布状况等,提出详细施工预案及对策,确保顺利通过岩溶地质地段。 (2)建立预测预报体系 进行隧道通过区域地表勘查,初步确定岩溶地质相对隧道可能存在的范围;利用超前预报了解地质情况,分析正洞岩溶存在的可能性。根据分析预测,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确定岩溶发育区域,探明溶洞水文地质状况及存在形式、大小、相对正洞存在的位置等,提出正洞底板加固预案和对策,为正洞底板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超前预报提供的地质资料,针对溶洞的发育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A 超前注浆 当通过钻孔预报的水量、水压很大,溶洞中的充填物为块、碎石、碎屑类松散体。此时采用一般注浆止水、加固地层。 B 长管棚注浆 当溶洞中充填大量流塑粘土,则采用长管棚,采用劈裂注浆固结法。 C 小导管注浆 对于小或少水、充填物为块石、碎石、碎屑类松散体,则采用小导管注浆;在采用以上超前注浆和长管棚注浆加固地层的效果欠佳段可采用小导管注浆补救。 D 溶洞内空洞和充填处理采用以下方法 隧道拱部的空洞视其稳定性、溶洞岩石破碎程度采用喷锚支护加固,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方法处理;对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

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填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回填封闭; 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时,可加深该侧基础通过;当隧道底有较大的溶洞并有流水时,可在隧道底部以下砌筑浆砌片石支墙,支承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当隧道边墙部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可在边墙部位或隧底以下筑拱跨过;当隧道中部及底部遇有深狭的溶洞时,可加强两边墙基础,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溶洞上下小且有部分充填物时,可将隧道顶部的充填物清除,然后在隧道底部标高以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梁及纵梁,横梁两端嵌入岩层;如隧底遇充填物溶洞,规模不大,可采用换填局部充填物或设钢筋砼盖板通过,如规模较大可采用钻孔桩基础以桥式结构跨越。 (4)规模较大溶洞的处理方法 规模较大溶洞的处理时报请设计院,与设计院、业主、监理共同研究确定施工方案后,组织施工。 2软弱破碎围岩(含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方案及措施 采用TSP203、超前钻孔探测、地质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了解工作面前方地质、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软弱破碎围岩(含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小进尺(循环进尺0.5~1.0m)开挖;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确保做到随挖随护、宁强勿弱、质量可靠、万无一失,并根据围岩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及早施作仰拱形成封闭结构。 按照“化大为小、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的原则;并严格按“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开挖一段、

专项施工方案防渗墙[001]

开化县大溪边乡柴塘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 塑性砼防渗墙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校核: 审定: 浙江巨江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年月日

塑性砼防渗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柴塘水库兴建于1962年,水库集雨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54万立方米,后列入省千库保安工程,2004年10月动工,2005年8月竣工。 土坝上游块石护坡损坏严重;清基不彻底;坝基无任何防渗措施,坝坡出逸段无保护措施。现采用槽孔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混凝土防渗墙位于原大坝坝顶中间,沿坝轴线布置,墙顶高程263.00m,墙体厚度为0.8m,最大墙深约26.09m,工程量1894.4m2。砼防渗墙起讫桩号0+000~0+080,长80m。 1.2地质、地貌条件 库区场地范围内无不良地质作用,稳定性好;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属0.05g区,场地属中、硬场地土,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根据场地环境水质简分析,判定环境水对分解类—溶出型,一般酸性型、碳酸型,分解结晶复合类—硫酸镁型、结晶类—硫酸盐型均无腐蚀性;工程区内圆砾渗透系数k值为1.04×10-2-6.78×10-2cm/s,属强透水层,强风化岩透水率为29.5-56.4Lu,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岩透水率为7.50-11.40Lu,属弱透水层。 二、工程施工组织 2.1施工准备 工程进场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一步了解实施本工程的目的、设计标准、技术要求,按要求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针对槽孔试防渗墙工程的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用以指导施工。 按施工技术要求平整、清理场地,准备好堆料场(库),联系好原材料供应厂商。 确定好设备进场道路,施工设备运输进场、安装。 2.2施工组织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 CZ-55冲击钻机2台,导管提升机2台,泥浆处理净化器HB-200一台,双层泥浆搅拌筒1台,6ps泥浆泵2台套, 2台500型自落式拌和机组拌合站一套,混凝土泵机1台。 (2)施工期间的劳动力配置 垂直防渗工程施工分两班进行作业,每天主要投入人数如下:

特殊部位、不良地质洞段开挖支护及缺陷处理措施

特殊部位、不良地质洞段开挖支护及缺陷处理措施 一、多条平行隧洞开挖支护 (一)尾水系统中4条尾水管洞是平行布置的隧洞,上层采取分两序间隔开挖,先进行1#、3#尾水隧洞的开挖支护再进行2#、4#尾水隧洞的开挖支护,已开挖洞室系统喷锚支护完成后才能进行相邻洞室的开挖;尾水管洞下层分两序间隔开挖,先进行1#、3#的开挖支护再进行2#、4#的开挖支护,已开挖洞室系统喷锚支护完成后才能进行相邻洞室的开挖。 (二)每条洞室开挖爆破时,相邻洞室最近距离的质点振动速度满足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各平行洞室开挖过程中每条隧洞平行开挖爆破时,严格进行控制爆破,确保相邻平洞施工安全和相邻平洞已实施的喷混凝土、锚杆等不因爆破振动而受损; (三)加强监测(含变形监测)及数据反馈,以确定后续开挖、支护方案。 二、隧洞平交口、平洞与竖井交叉口的开挖 尾水系统工程地下洞室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洞室交叉口多,施工过程中遵照以下开挖原则: (一)交岔部位的洞段采取挂网喷钢纤维混凝土、加密系统锚杆间排距(或使用长锚杆)和钢支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支护,加强支护范围大于平交口应力影响区域弧线外6m左右,并且及时跟进作业面,确保交岔部位平洞的稳定;岔口部位开洞时应先完成对岔口部位已开挖好洞口的加强支护,洞口段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用钢支撑、锁口锚杆(锚筋桩)锁口,完成锁口及其它加强支护后再进行岔洞开挖。 (二)交岔口起始段的掘进,视需要进行超前支护,中导洞超前,分区分层

扩大开挖成型,在这过程中按照“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进行开挖支护,以免岩体失稳、震裂、松动和塌方。 具体措施如下: 1、平交口开挖待主洞掌子面超过岔洞口20m以上,且完成平交口段主洞支护和岔洞口超前锁口锚杆(锚筋桩)后方可开岔洞口,岔洞进口段2倍洞径(跨度)范围内按“短进尺、弱爆破、及时支护”的开挖支护原则施工,保证隧洞平交口段围岩稳定。 2、平交口支护紧跟开挖作业面,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采用长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支撑、钢筋混凝土锁口等方式加强支护,加强支护范围要大于平交口应力集中区域(一般平交口弧线外6m左右)。 3、平交口施工应尽量减小对主洞施工的影响,平交口布置、开挖、支护措施等需经监理人批准后才能实施。 4、控制开挖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5、平交口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成果,指导开挖、支护。 (三)隧洞立体交叉部位的开挖支护 调压室与四条尾水管洞及两尾水隧洞互相连接岔口部位的开挖,施工中将采取如下的工程处理措施: 岔口部位的开挖,按照短进尺、多循环、支护紧跟开挖作业面的原则施工,开洞口前进行锁口锚杆(锚筋桩)支护;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采用长锚杆、挂网喷混凝土、钢支撑等加强支护;距调压室边墙1.5倍洞径(跨度)范围内,每开挖一排炮至设计规格线即进行设计喷锚支护和强支护,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