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

作者:[美]詹姆斯·安格尔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詹姆斯·安格尔(James Engell)是美国哈佛大学Gumey Professor of Endi8h andProfessor 0fComparative Literature,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任。2007年12月16日,他应邀前来中国参加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做主旨演讲。本刊和《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征得安格尔教授本人同意在两份刊物上同时发表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怀有一种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跨越地域、跨越国界的学者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一个人文共和国,统辖它的是思想,是智识精神。但是正如我们今天所见,这并非仅仅是一个理想,而是真实的存在,其真实有如这个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方面。当然,它可能存在于书籍中、图书馆中、文字中或学刊中,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且强大而有力,因为其赖以生存的是一种广及的声波。我想我们多半上不了报纸的头版,甚至上报本身都不大可能,但成为那种新闻亦非我们所愿。我们的目标更为深远,从很多方面看也更为恒久。

我必须要说的是,相比眼下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许多文学教授们的思想意识,你们这个学会先行了一步。何出此言?因为他们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英语文学研究(the studyof English literature)应该是研究用英语写成的文学(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n English);他们意识到有一个全球性的、多国家的、跨文化的视野,因此,将英语文学研究——或者用任何一种语言写作的任何文学的研究——仅仅隔绝在一个国家或一国传统范围内是不明智的,是对思想的禁锢。任何文学研究都可以用来解释某个民族或某种文化的传统,这很自然,但这个传统往往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关联。

我想我也能体会到建立这样一个学会该是多么不易。大约12年前,我在美国协助创立了一个新的协会:文学学者和批评家协会,为此大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组织人手,募集资金,奠基开创,经历了幕后工作、争吵、辩论,从分歧到妥协再到达成一致,直至最后的成功。实际上,建立一个组织或协会非常艰难。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的诗名可谓不凡。而且他还是国王的朋友——实际上他还借钱给国王,因为议会拒绝贷款给查理二世,可见德莱顿在宫廷里有他的影响力。他想要建立一个文学学院,一个英格兰式的文学与学识协会,但是他失败了。其实,建立这样一个文学学院的梦想并非只此一例,而且都长期存在,但英国的文学研究院(Academy of Letters)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将英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这一观念本身其实落后于研究实践,直到德莱顿和艾迪生(JosephAddison,1672~1719)时期,才形成了将英国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性实体的观念,不过这样的观念仍未进入校园。

据我所知,英语文学首次出现在学校的正式课程表中供学生选修,并不是在英格兰,也不是在大不列颠,也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印度。之所以最早出现于印度,是因为殖民地的英国人以为他们可以借此让次大陆居民对英国文化产生深刻印象。关于这个话题,高莉,薇思

瓦纳珊(Gauri Viswanathan)曾写过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题为《征服的假面:印度的文学研

究和英国统治》(Masks of Conquest:Literary Study and British Rule in India,1989)。的确,

在许多情况下,英国的重要作家最初是在英格兰以外的国家得到首肯,比如约翰.济慈最初

名声大振就是在美国,而不是在大不列颠,部分原因是他的弟弟移居美国。直到1880年,大学的系科中才开始讲授英国文学,而在此之前,英国文学并未被视为值得一教的科目,希腊文和拉丁文这样的古典语文以及其他文学研究才是学术性文学研究的支柱。由于这个原因,直到125年前,英国文学或者英语文学的研习才进入大学的领地。

对我而言,这个科目却充满荣耀,荣耀之一虽显而易见,但我以为多说一句也无妨,即它有十足的多样性。它成分驳杂,达到极致。它的形式是驳杂的,它所包含的政治或文化信息并非单一的,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有时它好辩而极端,有时反权威。或又保守,涉及到众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时代,以至于任何性情的人都可以与英语文学的某一部分声气相投,而且还会在那些乍看与己无关的事务中发现进一步启迪自我的必要。在这种意义上,姑且可以说,研究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学传统都可以拓展一个人的灵魂,都可以调动他所具有的设身处地的想象(imaginativesympathy)的潜能。我相信这一点。

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至少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文学的定义有些过于狭窄,学生们

把文学直接理解为诗歌、戏剧和小说。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文学教育的核心文本就是这些

虚构性作品。可是,我们也都知道,“文学”的所指实际上更为宽泛。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这些虚构性作品,但文学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不啻于对人类经验的全部文字记录,它也包括书信、日志、论说文、文艺批评和评论。事实上,任何性质的文字,只要凭借才思而达到语言和智识交织的较高复杂程度,都可划归在文学范围内,而这就意味着,有大量可被视作文学的东西往往并未成为文学课程的内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东西既反映又批判其所处的社会,对于想要接近它的任何人而言,它都是开放的。有些事想起来总是令人惊讶,比如有些人,像康拉德那样,19、20岁之前连一个英文单词都不认识,竟成为用英语写作的伟大

小说家。

何为文学的功能?我觉得有时我们并没有尽可能直截了当地跟学生们讲清楚文学的各种

功能。我这里讲的功能是个复数概念。有一种功能我们总是倾向于忘掉,那就是:文学给人终生的愉悦,尽管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学生们来说,他们一开始很难领悟到这一点。这一功能如此明显,却又如此被人忽略。文学是极高审美快感的来源,它也是一种交流,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它是社会批判和评论。它算得上精神之友。济慈说过,他认为诗歌的最佳功能莫过于使思想升华,同时又抚平人类烦忧。同样的意思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也曾表达过,他谈到在苦难和悲剧面前、在遭到贬损时人类精神的坚忍。

不管怎么讲,文学的确是一个朋友,对于被疏离的或感觉挫败的人类心灵而言,它是某种帮手。它还是智识上的论辩,是对历史的理解,是关于人性和公民社会的知识。意大利史学家维柯声称,诗人是公民社会的缔造者。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

在其虚构史传《拉塞勒斯》(Rasselas)中借因列(Imlac)之口说,诗人是人类社会的立法者,这

与维柯的话形成有趣的呼应。如果约翰

逊的这句话听起来耳熟,那是因为雪莱后来对这个表述稍加改动,说诗人是人间未获公认的

实际立法者。今天,美国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文学研究领域是环境研究和生态批评,该领域的学者认为,文学巩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深层纽带,关乎它如何演变,如何可以被维系。

当你列举出所有这些功能,再把它们与文学研究的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包括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性别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原型研究、文化唯物主义,以及思想史等等,你将拥有一套何等丰富的组合和排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我的这些看法有点乌托邦,所以说我下面要变得反乌托邦一些,因为我感到不安。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为什么有些事让我忧虑。在研究过去30年美国高等教育的状况时,我发现了一条规律,大学各院系若依从这条规律就可以得到发展,就可以在相应程度上获得校方和行政部门的支持。这是一条不变的规律,我还没有发现哪个院长、校长或者教育部门的官员能够否认它。我把这条规律称为“三个标准”,它们可以预示一个学术领域是会受到扶持,不断发展,还是不得不自生自灭。

这些标准非常简单。第一条标准是,某个学术领域需要有钱途或能生钱。第二条是,这个领域得研究钱,也就是商学、金融学、经济学或国际贸易之类的专业。第三条是,该领域能得到大把的钱,特别是各种基金,这些基金大部分来自联邦的某级政府,偶尔也有私人基金。在美国过去的35年间,只要一个领域满足了这三条标准中的一条,哪怕仅仅是一条,这个领域总会在某个方面得到发展——学生数、教员数、教员薪水、办公面积、图书馆资金、校友会捐助等等,随你怎么看。只要一个领域能满足其中一条标准,它在学术界的分量和地位一般都会得到提升。

不用我来告诉各位,人文学科和文学系满足不了上述三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这就是我不安的原因。我想这意味着教授文学和人文学科的人将越来越多地需要为自己张目。在此,我愿简单概括一下我们可能的辩词。首先,文学和人文学科的确可能看上去已经过时或总是向后看,它更多地关怀人类以往的状况,而不是未来会如何,所研究的全部内容也都是在过去写成的。这似乎没错,但我想证明的是(就像今天早晨各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证明了的一样),人文学科和文学教育与现实密切相关,它们也永远面对未来。它们不断地提出问题。

即使像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哈罗德·夏皮罗那样见识颇丰的人也说过,人文学科强调的是——让我用他的原话——“灌输”,所用的是一套具体的高尚道德观。但我想这个说法对于许多人文主义者而言会显得很怪异,比如对于苏格拉底、塞缪尔,约翰逊,对于谢默斯,希尼,或对于多丽丝,莱辛。如果人文学科从事历史的保鲜,如果它们关注传统,其目的是为了变革,为了变化。传统需要被关注,部分原因是为了对其进行批评。我想我们面对的唯一选择是,要么生活在对过去文化历史的无知中,盲目地走向未来,要么了解过去,以便作出改变。

然而,如今我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说,人文学科没有用,学文学找不到好工作。我得说,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据我所知,每个国家主修语言和文学的学生最后都干得很好。在美国,他们往往进入商界、法律界,他们入职医学界,他们走人各行各业,不仅文学研究需要交流的艺术,需要判断和细致的理解力,这些行业也同样需要。

学习文学的过程还可以提供另一种可能,当然这并非它的独门绝技,但的确是它需要主张或重新主张其所有权的东西之一,即它有能力成为一种伦理的教师。这当然不是指某套伦理说教,好像那种摆在学生面前令其背熟的清单或教义问答集。我的意思是,它是一种用复杂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的道德探索。

若回过头去看锡德尼(Phillip Sidney,1554~1586)写于16世纪后期的《为诗一辩》(Apologie for Poetrie),会发现他似乎在某一个地方提到文学是一种糖衣,为的是让里面的伦理药丸更容易下咽。我无意贬低锡德尼的论文,那是篇杰出的论文。但我的确认为,在过去的400年间,有关文学该如何扮演道德角色的整个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问题已经不再是让

学生简单地依照权威的旨意去被动地接受。在今天,道德问题是一种探索,是一个旅程,一种奥德赛式的历险,是艰难的求索。我认为文学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醒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例如,若要了解婚姻的复杂,我想不出有什么能比读上几篇《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故事更有效了,这本书揭示了两性之间关系的大量奥秘。

学生们似乎认为,那个“死了的、白肤色的、男性的”弥尔顿肯定是个非常保守的家伙。他们完全不知道弥尔顿有多么激进,多么危险!这也罢了,他们也全然不知布莱克认为弥尔顿还不够激进,不够危险!有些东西在过去看来已经尘埃落定,但恰好是这些东西,一旦加以详察,反倒更能显示出其深层内容的争议性。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连续好几年,每周都要写两篇道德论文,有时是等到印刷厂的学徒登门催稿时才匆匆搁笔,其中一篇论“拖沓和耽搁”的大作居然就是在人家堵着门等侯时才写成的。但是,你若看一看所有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它们并非简单的说教,它们提出了某些问题,它们相互间有内在的论辩。最终我们会意识到,是作为作者的约翰逊本人在自我训诫,是他自己在试图接受难以接受的道理,而并非是在宣讲他已经想明白了的东西。《漫游者》(The Rambler)杂志的题句即是:“勿迷信权威”。

或者,也可以想一想简·奥斯汀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我知道有些人有时会被她激怒,因为他们觉得她永远正确。换句话说,她似乎总是知道其笔下的人物该拥有何种正确的道德观。或许如此吧,但奥斯汀的道德世界极其复杂。或者也可以想一想西奥多·德莱塞或杰克·伦敦或乔治·奥威尔或保罗·斯科特(PaulScott,1920~1978)等许多作家,他们个个都敢于直面我所说的这类最复杂的道德难题。

若要激活一个具有内部潜能或技术信息的机体,或若想使一个以技术信息为内涵的事物具有生命活力,就需要道德的、精神的和审美方面的意识,而这正是文学常做的事情。我这里想引用约翰·肯尼迪谈及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次演讲中的几句话。约翰·肯尼迪属于美国最好的那一类总统,他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歌作品。他被暗杀后,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投向文学,以为慰籍。罗伯特·肯尼迪读过伊迪丝·汉密尔顿写的一本有关希腊文化的书,汉密尔顿也翻译过柏拉图。1963至1968年间,罗伯特,肯尼迪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和气质,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挑战林登·约翰逊,反对越战,自己出来竞选总统。他的哥哥约翰·肯尼迪喜欢罗伯特·弗罗斯特,他若谈起弗罗斯特,并非为了应付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典礼,他是认真的。谈起弗罗斯特,肯尼迪这样说道:“他已经熟悉了黑夜”——这是弗罗斯特某首诗里的句子。“在他的内心深处,弗罗斯特对人类精神怀有很深的信念。他将诗歌与权力关联在一起,这并非随意而为,因为他认为诗歌可以将权力从其自身中拯救出来。”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所有权力都希求更多的权力,无一例外,正如欲望一旦得到满足,接下来就会生出更多的欲望。肯尼迪继续说道:“当权力使人傲慢,诗歌会提醒其自身的局限;当权力使人的爱心萎缩,诗歌会让他看到人类经历的丰富和多元;当权力使人腐化,诗歌能施以净化。这些都是因为,艺术确立了人之为人的基本事实,这种事实必须成为检验我们判断力的试金石。”这是一个惊人的表述。让我再读一遍:“艺术确立了人之为人的基本事实,这种事实必须成为检验我们判断力的试金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此中所含的断言是很大胆的,它所要说的是,在最终的意义上,涉及人类的事务、动机和权力,只有依赖有关语言、文化、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知识,我们的判断才最可靠。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对深层人类精神的知识,我们在政治或经济领域作出的判断虽然也可能有效,但肯定不会深入和充分,肯定少了些东西。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约翰,肯尼迪在另一个场合借用法国谚语讲过:如果说语言用得适当有效,人即文体,那么国家亦即文体。“人类、国家和所有的文明都受到他们的文学趣味和文学风格的检验和评判。”而所谓文体,不是某种廉价的功夫,不是某种外表,它是良好的判断力,是经不断实践养成的习惯性的表达方式。文本解读和研究的艺术、学者群体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勘误、对知识的批判和确立——所有这些都与建立公民社会有很大关系,是

人们最初可能意识不到的。换句话说,我深深相信,若说到那种将大型公民社会维系在一起的活动,那么,学术性活动,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性质的,都发挥着典范的作用。

1771年,托马斯,杰斐逊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要使孝道在儿女们的心灵上发生有效而长久的影响,读《李尔王》要比去看古往今来所有那些干巴巴的道德宏论更为有效。亚伯拉罕,林肯熟读莎士比亚诸剧,或许不输给当时美国的任何一个专业读者。他最爱的作品乃是最黑暗的一部:《麦克白》。林肯对它有着马基雅维利式的理解——林肯这个人是个奇妙的混合体,他有时像是一位殉道的圣徒,但你也能读到他如何操纵政治于股掌中,说起话来俨然一个马基雅维利式君主,甚至可以比马基雅维利还要马基雅维利。搞不清这两种气质他何以兼而有之,反正他熟读莎士比亚,堪比美国当时任何一位专业读者。他还能背诵诗篇,数量巨大。所有这些是否对林肯的判断有所影响呢?是的,我觉得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判断。我觉得这些使他变得富有人性,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够带领美国从一场血腥的内战中走出来,为什么他能够置众幕僚的劝阻于不顾,有勇气在那场战争的进程中将自由赋予奴隶。

当然,如今在美国,我想或许也在你们这儿,出现了一个研究职业道德的热潮。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说过,“商业道德”这个词是矛盾修饰法(oxymoron)——我说不清是否果真如此,这是不是一种词语矛盾。有时你看报纸难免会有所感,各家商学院都在讲授商业道德,但好像它们的毕业生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及格。当然,商界肯定有很多人都在着力改进自己的道德行为,但我想说的是,一个社会若以为不对人文学科有任何研究就可以制定出诸项道德的条文,那么,它就忽视了其各种文明传统的最终根基,因为正是这个传统为其提供并将持续提供道德的基准。我对这一点越来越有所感,并为此忧虑,因为等到一个人成为律师或医生的时候,等到他领导一个商业机构的时候,才冷不丁地要他从某个讲习班上学一点伦理,那未免就太迟了。这样的学习应该成为常规、习惯和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人是伦理动物,终生如此,并非只是在做重大决策时如此。在我看来,文学教育若得以善用,就会使这一事实深入人心,比如不是借其灌输某一具体伦理体系中的说教,或劝信某一种宗教信仰,而是视其为对所有这些东西之复杂性的探索。有鉴于此,我认为,正如德莱顿所说,文学固然不错,若不去传授具体的训诫,则会更好,但是诗歌(广义上亦指文学——译者)必须是伦理性质的,它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永远关乎伦理。

读过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的人都知道,王尔德并不是一个布道者。不过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确又是个布道者,他是在进行另一种布道,一种出乎意料的布道。的确,王尔德说过,以文学鼓吹道德戒律,这是一种不可赦免的矫情文风。也就是说,你不该这么去教人。然而,王尔德也说过另外一句话,从未被引用过。他说,无论如何,道德生活一向都是艺术题材之一。原来如此,道德生活,而非具体的训诫,一向都是艺术题材之一,连王尔德也不例外。在王尔德本人的作品中,无论是早期的还是晚期的,我想你确实可以发现这一点。

当然,文学教育即使有这个特点,也并不能保证什么。也就是说,世上的确有一些人,显然颇有教养,却做得出可怕的事情。许多受过教育的法西斯军官热爱高雅音乐,也一起谈论戏剧佳作。在美国。有些奴隶主能够把圣经倒背如流。我想他们正背也好,倒背也罢,一定是搞不清方向了。文学的运用于是变成了自由意志的运用。这一联系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批评家会甘于退缩到方法论或单一问题的意识形态。如果你不能确切回答那些你必须面对的种种难题,你怎能妄称自己拥有为人师表的权威。你若只是依靠一种方法,把凡不属于那种方法的一切都排除在文学研究之外,说那不是我关心的东西,这样事件不就简单多了。

不过,伟大的作家比我们更明白,他们并不总是给出答案。他们对那些问题进行探索,而且他们自己经常就是首先提出那些问题的人。查尔斯·狄更斯给出过建设伦敦理想城的蓝图吗?他说过怎样组建市政府,怎样改善市里的下水道系统,怎样消除乞丐吗?没说过。但他是否批判过现行体制呢?是的,他批判过,他怀着一种人文精神批判过,这种精神如此之深

厚,让他那些因此而产生的道德判断引导着后世的一代又一代人。

我也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文学,特别是英语文学,这提供了一种观察国家和国际社会如何形成的可能,包括它们的艰辛、它们的不满,以及它们之间的纠纷。我教过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下列事实:不列颠群岛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远不是一个由操着同一种语言的人组成的统一体。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不列颠群岛见证了一个个血腥王国间的战争与轮替,还有众多的封建采邑、殖民者的图谋、种族仇恨、语区的分裂和文化的纷争。换言之,今天学生眼中的英格兰、大不列颠和英国文学,实际上是从一个极其漫长的部族冲突(ethnic strife)的乱局中发展而来的。苏格兰语、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英格兰语、康沃尔语……,这么多的语言,此消彼长。文学抓住了这些——抓住了这样的冲突,如果回顾英国文学的话就会发现这一点。美国的情形也是如此,此处不细说,但美国的确曾是一个在剧痛中——也经常是在伟大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国家。

或者可以看一下对殖民主义的批评,看看叶芝在爱尔兰问题上都说了些什么,或者更近一点,希尼在北爱尔兰问题上都说了些什么。看一看斯威夫特,尤其当英国人企图把那种次质硬币强加给爱尔兰人民时,他是怎么捍卫他们的。或者再看看布莱克这个对抗帝国的预言家,看他如何痛骂某些强权的扩张。以为一位作家只要有这样的想法,就肯定会有那样的想法,学生们太容易、太太容易这样对待作家了。我也教过这样的学生,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既然埃德蒙,伯克不喜欢法国革命,那他一定是个一贯支持英国政策的保守派。并非如此,伯克认为英国当时在印度的所作所为极其恶劣,因此他在审判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这件事上出了力。他怒斥东印度公司,将其头目称作流氓,他还同情美国革命。可见,这些事是很复杂的。批判殖民主义的力作之一即出自康拉德本人笔下,这不光指《黑暗的心》,也还有《诺斯特罗莫》(Nostromo)这部小说,它不仅批判了政治帝国主义,更含有对经济帝国主义的批判。

换句话讲,我们当然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文学语言的形式因素,包括各种体裁、文学史、语言的构成等等。没错,这些都很重要,这些形式的因素对于批评话语的词汇表来说确实不可或缺。但是,文学也是一面敞开的窗口,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伦理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因素。我们若能一上来就把这些大问题提出来激励学生,我认为我们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对文学发生兴趣。换句话说,文学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不是百无一用的。当然,它不是直接地有用,我们不可能带着文学出门,去建一座新的手机通讯站,也不可能用它来拼接基因,但是,文学让各种道德价值和是非判断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并期待我们的选择,因而在更深的意义上与我们相关。我想,在这个复杂的、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更加期待着我们的学生具有这种复杂的判断力,因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公民,甚或说是任何一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公民。

最后,我想借用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的一段话来结束这次讲演。加尔布雷斯说,“在新型的工业国家里,我们都假定教育和科研必须从属于工业体系的要求,这个体系也的确经常想利用或绕过大学的行政机构,领养教育,让它符合自己的标准。”但他又接着说道:“倘若我们意识到”,在最终的意义上“教育者才是工业赖以成功的生产要素之根本,那么教育和科研就不该处于从属的地位”。教育者本人“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尽其所能,不是去代表工业体系的利益”——因为他的行为最终还是对它有益的,“而是为了代表整个人类人格”,这才是更深远、更宏大的任务。我认为,只要讲授英语文学、关心英语文学的人都能以协会的形式更紧密地站在一起,让各协会携起手来,使之成为我们心念所系、毕生奉献的一项事业,我们英语文学研究的前景就一定会非常光明。谢谢大家。

王蔚译丁宏为校

责任编辑刘锋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一些国家因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仅仅将科技视为第一生产力,造成各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重理工,轻人文”,也就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些现象会导致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急需要将自身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作为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充分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只是在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就会造成适应社会活动与处理社会问题以及整体的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健全或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作用。 (一)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使适应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宽广的人文知识包含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体育、语言等诸多学科领域。人文知识实际上就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领导者知识面越广泛,实际工作当中就会更有思路和魄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备渊博的知和合理化的知识

结构,也就表明具有了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生存下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底蕴,可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履行管理职能。 2、使适应组织文化理念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寓工作于快乐、幸福和 健康。将人文知识作为前提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验社会生活和组织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它在个人的生活层面与幸福的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影响着个人的气象与人格。人自身就是文化场,其中涵盖有不同的文化景深与文化魅力,人文的意义不但是要多学一些人文历史知识,还要从中品味人生,陶冶情趣。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教授一直以来都将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当成是其做事做人的必要准则,他将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再以人文素养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更是摘得了科学的桂冠,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饱满。 (二)利于开展组织工作 1、使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从_人不见了_看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人不见了”看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杨德广Ξ 一、“人不见了”及教育的失缺 不久前,我应邀到香港参加了“华人地区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学者50多人,就现代人的素质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上,台湾等地的学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憾、也令人深思的问题,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不见了,这是现代人的最大悲剧”。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仅仅把人放在肉体、经验实证的层面中;现代人仅仅关注物质生活,而对其它方面的反应越来越冷漠,现代人被“物化了”(R eificati on ),落入商品拜物教(Comm odtyfetish is m )的原始愚昧之中,进入一个“去人化” (de 2hum am izati on )、 “去位格化”(depersonalizati on )的可悲历程中。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了,金钱多了,但是现代人的精神境界降低了,人品、人格失落了。现代人似乎什么都有了,就是不知道“我是谁”、“人是什么”。 这些观念是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其可信度、代表性有多大,但这些观念无情地暴露了现代资本主义滋生出来的新的矛盾、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恶质化”、“文化腐蚀化”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带来的“现代社会病”、“现代人病”。这一问题的提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的不好同样会产生“现代社会病”、“现代人病”。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尖锐地指出,导致“人不见了”这一社会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教育的失误。他们认为,现代的社会教育已失去了真正教育的功效,甚至教育越普及,偏差越扩大。现代人在今天错误的教育薰陶之下,“变得越来越不像一个人了”。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成“人”为终极目的,只是把人当作一种工具性的目的,只是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把人一变而为物,人的本体性的存在价值全被抹杀,使人成为受过良好教育、技术纯良的“现代机器人”,成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 这是值得深思的。在现代高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并进而激起人们去追逐、适应,去认识、把握和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人们学习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都是教会人“如何而生”的知识和本领。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人类适应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教育在使人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的同时,相对 1 24 1997 高等教育研究Ξ

人文素养的社会现状

人文素养的社会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人文素养的社会现状,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社会现状,提高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在科技进步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并乐此不彼的为科技进步继续奋战。于是人们感到很满足,享受这个美好的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此时我们感到社会给予我们的真的很多,我们的社会很美好,这一切都归根于科技的发展进步,于是有些人,有些单位和其他的社会机构,知识重视发展科技,认为只有科技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认为人文素养可有可无。但是请等等,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幸福的因素,就很容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丰富了,人才是完美的人,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人文素养的涵义: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社会上曾经发生的令人惊悚的事件: 马加爵,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为部督A级杀人犯。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 这时你是否痛心了,他们没有知识吗?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啊!但是,他们的人文素养呢,哪怕是他们只要有一点点人文素养,就不会做出这样的

论分析工作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论分析工作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在昨日(2017.12.13)领导以及两位专家主持的针对合人员的竞聘审评工作,作为分析的旁听者,我受到很大感触,谨以此文,表达一下心得体会。 第一,听到两位专家对各个项目难点重点侃侃而谈,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分析工作者,我的责任是一个反馈引导的作用,能够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给予合成工作者一定的指导作用。拿到一个项目,要树立正确的研发流程观,及时了解及把握世界最前沿信息和技术,不断反馈,以及时修正研发方向。配合合成人员提升各项目标标准,使得研发的产品技术和成本、质量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在项目研发过程严格按照立项申请表、项目化管理,随时反馈完成情况,周例会、月例会等定期向领导以及合成人员反馈问题难点,有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让整个流程顺利进行。 第二,准确把握FDA、EMA、CFDA政策,以政策为导向。要以省局和国家局的咨询作为导向,确保项目定好位、政策执行准确。把握行业动态、技术指导原则及聆听专家解读政策。在工作中,做好你写的,写好你做的,记录好你所做的。能够做到以政策为导向,以真实数据为支撑,能够很好的为整个研发流程服务。随时解读最新法规、政策、技术指导原则,为研发助力及指导方向。市场需求为产品研发方向,一切以市场为导向,有需求、才有研发的必要性。 第三,保持科研敏感度,作为一个分析人员,要在工作中保持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根据项目的进度来自我调节,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例如,在研发流程开始,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成品的检测情况,我们发现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能够影响成品的杂质情况。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反馈,修正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对采购进行新的要求,以保证项目有序进行,以此来节约人力物力。同时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

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一些高校一贯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导致大学生自身素养严重缺失,不良倾向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的品格、道德水平严重下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在关注、在呼吁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 大学生是处于充满朝气的时期。赋予叛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爱耍小聪明,所以关于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他们出现了专业知识拨尖而人文精神知识断层的怪异现象。很容易受挫折、受打击、缺乏挑战性。令社会学者、文士担忧,担忧中国的未来。 爱因斯坦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句话精辟地道出宇宙间存在的现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迷茫,缺乏自信,对自己的选择有种怀疑。这就需要人文教育的感化,来正确的指导他,帮他卸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用自信去拥抱明天。其次,在眼前的利益面前,心智还不够成熟的我们很容易被诱惑,而让自己让企业蒙受损失。比如像我们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来说。我们出去工作绝大部分是为企业做网站、搞策划,把企业的形象宣传出去,增加企业的业务量。而这部分人成为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他们掌握企业的流程和伙伴关系。如果他们一切向前看,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被其他的老总用重

金挖走,这对原企业是一种重大的打击,同时老总们对我们大学生深深植入一种不放心的思想。这对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是一种严重的制约。所以大学生的思想需要人文的知识填充,把他们的大脑放在高尚的海洋里洗脑,让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当今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大学生比例持续攀升,对大学生饿管理就落在人文教育的身上了。所以,人文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哲学家怀特指出: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学识,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修养。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

修养作文之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作文

修养作文之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作文 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作文 【篇一:论文化修养】 论文化修养 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因为修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修养就是诚信。朱熹曾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 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但只能在演讲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 在发现超出约定时间后他果断终止了演讲,与杰夫进行会谈。诚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财富,懂得诚信为本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就更容易在竞争中取胜,为人方面同样如此。 修养就是道德。孟德斯鸠曾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 的枢纽,这就是美德。”有一位英国农场主,他庄园里的果树长得特别好,而他的周围农场中的果树却长得很差,于是到栽种的季节,

这位农场主便把那些优质的种苗分送给他周围农场的人。人们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道德高尚、慷慨大方?这样他收获的果实就卖不出那么好的价钱了。而农场主回答说:如果我的庄园周围都是劣等 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这些优等果树中 来。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利人 方能利己,那些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人最终只害了自己,而那些慷慨大方道德高尚的人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或许就是道德的隐含价值吧。 一个人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必须得有良好的修养,或谦虚,或感恩,或正直,或真诚,或诚恳,或忍耐。良好的修养是个人成功的重要 基石,正如毛泽东所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人类前行的路途上,修养永远是一面有价值的旗帜,就让它在人类心灵的山冈上猎猎飘扬。 【篇二:作文文化修养” 2009高三作文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得抄袭。 2005上海高考作文题 阅读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 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 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_0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

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

人文修养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修养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人文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由于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的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文修养课程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薄弱,在护理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1]。受以往以“疾病”和“治疗”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影响,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对自己关心不够,出现心理落差,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之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人文修养的欠缺,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 二、人文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缓解医患矛盾 人际沟通是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做出详细的解释,保证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另外,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社会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病患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状态等,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交流中避免冲突的发生,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 (二)提升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道德伦理素养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在护理人员身上,道德伦理依旧是核心素养。在护理的过程中,论文援助Q2315126918护理人员应真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人文主义关怀,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护理理念。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一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身份,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影响更加在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时刻注意用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 (三)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日后护理实践奠基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世纪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思维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倡导“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公民科学素养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公民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从根本上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实质上是科学、人才的竞争。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众科学素养就是第一国力,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一个不竭的源泉。这就好像“鱼”与“水”、“树木”与“土壤”的关系,离开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自主创新就没有扎实根基。但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把我国公众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群体,既是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协作为科技群众团体,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中国科协按照国际通用方法,五次对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外)18——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是1.98%(其中城市为4%左右,农村为0.7%)。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了二三十年。 文化程度越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达15.6%;家务劳动者等科学素养比例较低。 电视是中国公众获得科技知识、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几乎不接触因特网的公众高达91.6%,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 这些数字说明,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的对策建议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应该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写入了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由此可以看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下面是OK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的吸取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能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并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而语文学科在提升人文素养方面能起到其他科目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人文素养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十分必要。宏观上说,人文素养的培育,一方面包括基本的人文精神内容对学生的渗透与启发,另一方面是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本身成为一种人文教育方式。为此,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懈地努力着。 事实上,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___。教师层面:少有执教者关心文学发展,表现不出对文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漠视文学研究,知识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对作品的解读停留于教参等教辅工具,习惯于现成的结论,墨守成规,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且功利至上,难以从审美高度认真品味文学语言,挖掘人文内涵。学生层面:乐于接受一成不变的定论,缺乏质疑精神,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 ___观多不认同,注意力更多关注于语文的工具性及技巧性。即便偶尔有公开课着力表

现师生相悦于人文精神的探求与解读,多半形式主义色彩浓重,作秀成分颇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考指挥棒的因素不可忽略,近年来,高考语文虽然努力想摆脱片面狭隘的工具化考察手段,但在没有更好的考察机制出现以前,只能维持现状,这必然导致理论需求与实际功用的矛盾,武断地说,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升学考试的分数前不堪一击,尽管两者并没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相对偏低,虽然前有高考,身不由己,但作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教师忽视自身人格及文学素养的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要解决目前的困境,除却高考评价机制改变的渺茫希望外,语文教师其实大有可为。教师的示范作用依赖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执教者,应该明确职业角色及教育职能,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与水平。体现在语文教学上,亟待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新教材编订的目标很明确,力求还原文学教学的审美本质,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对文学现象进行感性的领悟和思考。审美观念的树立,雅致气氛的营造,优美诗意的捕捉,人文精神的提炼,富于张力的表述,无疑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唯有这样,才能在领略作品时,为学生创设令人陶醉的意境,引领学生把握作家的生命激情,让文字折射出璀璨之光,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审美享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与深入思考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尤为重要,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等因素,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这样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远比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和生硬的

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重要性分析

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重要性分析人文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本质,其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推进人性化医疗的构建[1],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不断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的人格。而人文教育对于医学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医学研究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在医学行为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不断地与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扎实推进人文教育是培养好品质医生的先决条件[2]。 1医学人文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模式中的现状 1.1国外医学院校基本课程的设置 自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关注医学人文教育,尤其是自1972年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后,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医学改革的重点。美国的医学院校在其课程改革中强调,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至整个医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当中;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已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3]。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84年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在《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指出:“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医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4-5]。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

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强调“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在医学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其中哲学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德国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约为10%~15%[6-7]。 1.2国内医学院校基本课程的设置 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起步和发展均晚于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医学院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及卫生法规等。相比之下,国内的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授课方式比较简单,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受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有研究表明在国内开设人文教育的医学院校中,此类课程的最高比例不到10%[8]。由此看来,在国内的医学院校中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匮乏。 2人文教育的缺失对医学教育造成的影响 2.1直接影响行医者自身素养 教育是“教”和“育”的结合。学校教育是作为文化传承、传播先进技术与思想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进行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人文教育的缺失和忽视,导致大学校园里出现多起与高等教育似乎极不相符的“人格缺失”导致的恶性案件。199

浅谈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浅谈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政治、道德、文化等等方面,其中,文化修养是干部的智慧之源、道德之根、人格之魂、健康之基、和谐之本,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准、人格魅力和决策水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传承。好学、善学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古代圣贤、帝王将相,还是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今天的领导人,都对学习抱着极其重视的态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历代开国皇帝也都十分重视学习,吸取前朝教训,寻求有益指导,谋求国家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成功也无不都是善于学习结出的硕果。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开展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智慧,对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上这些史实与论述,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学习、强调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意识,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领导干部淡化文化修养就是淡化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历“他律”“自律”和“自然”三个阶段。文化修养愈深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审美情趣等就愈显高雅。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养基础上,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环境和氛围相一致,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从而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树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就会按照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为加强文化修养增加了难度。但正

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短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杭州时代光华安排的赵菊春老师的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更加深了我对产品质量的认识,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提高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全员素质,生产出合格产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们质量部门的工作繁杂、琐碎、责任大,某个环节出现一点差错都要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去做,在工作中难免有挫折、有烦心,如果喋喋不休、哀哀怨怨,不如心平气和面对一切,用心想、用心做,战胜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企业给了我们舞台,我们选择了,就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得担当,这就是责任!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珍惜,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回馈!也建议这样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多多开办,多多学习。“快乐的钥匙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有乐观平和的职业心理!赵教授这一讲更使我端正了生活及工作的态度,职业素养告诉我们,工作的态度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一种职业的信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工作要主动、必须做到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自己份外的事情也是一种收获。 天长日久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用好的心态面对一切!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喜悦、乐观向上、愉快、生机勃勃、沉着冷静是一种精神优势和无形的力量!它会激发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我们必须有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幸福快乐!“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很明确的指出了我们要走的路,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位职业人士都必须明白的。面对障碍,出现“消极”行为、情绪与情感,这是自然的表现。然而,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给我们带来危害,而是要掌握一些方法,增长智慧,以阳光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以促使自己能从“消极行为”转向“积极行为”,使自己与企业获得双赢。 以下是学习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同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各行业的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行业人员素质,加强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因此,就必须以各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工作的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各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既然选择了从事站务员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应该热情服务,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情服务,尊重乘客,才能献身于地铁运营与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服务领域做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下面有几点收获: 一、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素养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探索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探索 医学人文精神在现代医学进程中作用重大。却面临着严重失落的局面。赋予医学生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是重建医学人文的治本之策。更新医学课程观念.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核心课程的桥粱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题中要义。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此进行丁有效的实践。 面对如火如荼的医疗改革局势和急剧转型的医疗机构运作情势,社会期望医疗过程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不仅对医生行医的期望已上升至以人为本的层面.而且对医学人文教育更寄予热切的期待。为此,汕头大学医学院在课程致计中.将人文教育整合到必修课程巾,并通过宁养服务、扶贫计划、健康使者,医德医风调查等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成功地探索出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途径. 医学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医学人文如同这两者的胶合剂,无处不在。医学人文是一种围绕陕学发展、与医疗现象密不可分、并且与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息息相关的精神、价值取向.具体包括对生命及个人的独特价值的尊重,对自然及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只要它具有可以证明的合理性)的宽容,对群体台作生活的真诚态度,还应有科学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满^性关怀的医学人文精神越来越在现代医疗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虚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景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而且,除了生物、分子和遗传方面的原冈,社会行为(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越来越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艟医学中的人文部分比以往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口。会时医学人文精神的要求显得越来越高。另外,就陕务人员来说,人文精神在其职业成就的创建过程巾电起着小可替代的作用.如古代名医华佗、扁鹊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与其医术有关.更与其高尚的医德有关。 走不出半个人的时代,医学人文严重失落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物质史明的发展,高尚的医学人史精神却随之迷失。病人往往被符号化、机器化。医院和医生在对待疫病和病人,以及实施的治疗方案中,考虑疴隋病种的多、关照病人切身感受的少.考虑跃院经济利益的多、关照病人利益的少。医院和医生的威信下滑,医患关系紧张,医学人文失去其往日的光辉。早在20世纪早期,粱思成就撰文半个人的时代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凡当前,这种缺乏医学人文素养的空心人仍然严重威胁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赋予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是重建医学人文的治本之策重建医学人文精神,可从法律法规、医疗体制等制度层面人手,更有必要侣导氍生自身医学人文品质的养成,并成为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而高尚的医疗理念和人文修养是必须经过学习、体验、规范和考验的。这有赖于医学教育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因为医学生大多是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医学教育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将极大地改善医学生的素质结构,使之成为德术兼优的人才,并进一步推动医学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赋予医学生深厚的联学人文素养,是重建医学人文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更是医学教育的题中要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医学必须向人性化、人文化回归,医学教育应是内涵伦理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的教育。 寻求有效途径,赋予医学生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更新医学课程观念,构建医学人文与医学核心课程的桥梁 更新医学课程观念,让医学课程富含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轻人文重专业的现象严重,更新医学课程观念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把人文教育整合到医学教育中,让医学科学的教育富含人文

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伦理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应试教育忽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急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进行文化素质的“补课”,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这在当前至关重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使得科学教育倍受青睐,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诸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等。为此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所要求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越是科技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是基础,而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随着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就业体制的变革,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的热切期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人文教育薄弱是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